养生健康

儿童腹泻的检查诊断

儿童腹泻的检查诊断

1.儿童腹泻的检查

主要对血和粪便进行提样分析,可以分为血常规检查、粪便常规检查等。

2.儿童腹泻的诊断

(1)根据腹泻的严重程度,通常可以分为消化不良和肠炎两种情况。消化不良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并不明显,大便次数一般低于十次,粪便含水量不多;而肠炎则多是感染了某种病毒或细菌,大便次数多高于10词,粪便多呈水样。

(2)特定肠炎的诊断则需要通过临床表现和外在因素具体分析,如大便的性状、特定季节的流行性病毒等。

腹泻的诊断标准和检查事项

诊断标准

1、有上腹痛,有腹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至少持续四周或十二月中累计超过十二周;

2、内镜检查未发现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未发现食管炎,也无上述疾病病史;

3、实验室、B超、X线检查排除肝胆胰疾病;4、无糖尿病、肾脏病、结缔组织病及精神病;5无腹部手术史。对科研病例选择还需将伴有肠易激综合征者除外,以免影响研究的可比性;经定期随访未发现新的器质性病变,随访时间一年以上。

诊断程序

FD为 一排除性诊断,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既要求不漏诊器质性疾病,又不应无选择性地的对每项例患者进行全面的实验室外及特殊检查。为此,在全面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的基础上,应先判断患者有无下列器质性疾病的“报警症状和体征”:45岁以上,近期出现消化不良症状;有消瘦、贫血、呕血、黑粪、吞咽困难、腹部肿块、黄疸等;消化不良症状进行性加重。对有“报警症状和体征”者,必须进行彻底检查直至找到病因。对年龄在45岁以直且无“报警症状和体征”者,可选择基本的检查如血、尿常规、粪隐血试验、血沉、肝功能试验、胃镜、腹部B超(肝、胆、胰),或先予经验性治疗2-4周观察疗效,对诊断可疑或治疗无效者有针对性地选择进一步检查。

检查

1.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等上腹部症状超过三个月;

2.内镜检查未发现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

3.实验室超声波、X线等检查排除肝胆胰、肠道器质性病变;

4.无糖尿病结缔组织病、精神病等;

5.无腹部手术史;

6.追踪2-5年2次以上胃镜复查,未发现新的器质性病变。

小儿腹泻检查

小儿腹泻需做的检查一般有便常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白细胞计数(WBC)等项目。

1、粪便常规检查:大便显微镜检查,注意有无脓细胞、白细胞、红细胞与吞噬细胞,还应注意有无虫卵、寄生虫、真菌孢子和菌丝。

2、大便培养:对确定腹泻病原有重要意义。一次粪便培养阳性率较低,需多做几次,新鲜标本立即培养可提高阳性检出率。

3、大便乳胶凝集试验:对某些病毒性肠炎有诊断价值,如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等。有较好敏感性和特异性,对空肠弯曲菌肠炎的诊断有帮助。

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轮状病毒有高度敏感性、特异性。有助于轮状病毒肠炎和其他病毒性肠炎诊断。

5、聚丙烯酰凝胶(PAGE)电泳试验:此法可检测出轮状病毒亚群及不同电泳型,有助于轮状病毒分类和研究。

6、粪便还原糖检查:双糖消化吸收不良时,粪便还原糖呈阳性,pH值<6.0。还原糖检查可用改良斑氏试剂或Clinitest试纸比色。

7、粪便电镜检查:对某些病毒性肠炎有诊断价值。如轮状病毒性肠炎、诺沃克病毒性肠炎等。

8、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病毒性肠炎白细胞总数一般不增高。细菌性肠炎白细胞总数可增高或不增高,半数以上的患儿有杆状核增高,杆状核大于10%,有助于细菌感染的诊断。

9、血培养:对细菌性痢疾、大肠埃希杆菌和沙门菌等细菌性肠炎有诊断意义,血液细菌培养阳性者有助于诊断。

10、血生化检查:对腹泻较重的患儿,应及时检查血pH、二氧化碳结合力、碳酸氢根、血钠、血钾、血氯、血渗透压,对于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11、其他:对迁延性和慢性腹泻的孩子,必要时作乳糖、蔗糖或葡萄糖耐量试验,呼气氢试验,也可作纤维结肠镜检查。

儿童出现腹泻后要做哪些诊断检查

一、常规化验

血常规和生化检查可了解有无贫血、白细胞增多和糖尿病以及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新鲜粪便检查是诊断急、慢性腹泻病因的最重要步骤,可发现出血、脓细胞、原虫、虫卵、脂肪瘤、未消化食物等。隐血试验可检出不显性出血。粪培养可发现致病微生物。鉴别分泌性腹泻和高渗性腹泻有时需要检查粪电解质和渗透性。

二、小肠吸收功能试验

1、粪脂测定粪脂量超过正常时反应脂肪吸收不良,可因小肠粘膜病变、肠内细菌过长或胰外分泌不足等原因引起。

2、D-木糖吸收试验:阳性者反映空肠疾病或小肠细菌过长引起的吸收不良。在仅有胰腺外分泌不足或仅累及回肠的疾病,木糖试验正常。

3、维生素B12吸收试验(Schilling试验)在回肠功能不良或切除过多、肠内细菌过长以及恶性贫血时,维生素B12尿排泄量低于正常。

4、胰功能试验:功能异常时表明小肠吸收不良是由胰腺病引起的。

5、呼气试验:①14C-甘氨酸呼气试验:在回肠功能不良或切除过多肠内细菌过长时,肺呼出的14CO2和粪排出的14CO2明显增多。②氢呼气试验:在诊断乳糖或其他双糖吸收不良,小肠内细菌过长,或小肠传递过速有价值。

腹泻影像诊断

一、X线检查

X线钡餐、钡灌肠检查和腹部平片可显示胃肠道病变、运动功能状态、胆石、胰腺钙化或淋巴结钙化。选择性血管造影和CT对诊断消化系统肿瘤尤有价值。

二、内镜检查

直肠镜和乙状结肠镜和活组织检查的操作简便,对相应肠段的癌肿有早期诊断价值。纤维结肠镜检查和活检可观察并诊断全结肠和末端回肠的病变。小肠镜的操作不易,可观察十二指肠和空肠近段病变并作活检。怀疑胆道和胰腺病变时,ERCP有重要价值。

三、B型超声扫描

为无创性和无放射性检查方法,应优先采用。

小儿腹泻的检查诊断

一、检查

1、粪便检查

消化不良:粪便有脂肪滴或少量粘液。

结肠性腹泻:粪便量少,含黏液、脓血。

真菌性肠炎:粪便可见真菌抱子及菌丝。

肠炎:粪便含白细胞及偶见红细胞及吞噬细胞。

原虫、寄生虫性腹泻:排除其他原因,粪便中发现原虫、寄生虫或虫卵。

小肠性腹泻或肝、胆、胰腺功能低下性腹泻:粪便性状呈糊状、稀便或水样,量多或具恶臭,粪便中不含黏液、脓血或仅含脂肪。

因感染引起的腹泻,粪便培养可分离出多种致病菌

注意事项:

粪便取材要新鲜,及时送检。此

结果为阴性时,应多次送粪便培养。

2、小肠吸收功能试验

(1)右旋木糖试验:

口服一定量的D-木糖后测定血及尿中D-木糖的浓度。

小肠吸收功能不良者,尿中D-木糖排出量常减少。

(2)放射性核素标记维生素B12吸收试验(Schilling试验):

尿内放射性核素含量显著低于正常。

(3)测定粪便中脂肪球、氮含量、肌纤维和糜蛋白酶含量:

粪便中肌纤维增多,糜蛋白酶含量降低。

粪便中含氮量增加:糖类吸收不良。

苏丹Ⅲ染色,显微镜高倍视野下脂肪球高达100个以上:脂肪吸收不良。

3、结肠镜检查

适用于回肠末端病变、大肠病变及其他溃疡性病变。

4、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

适用于胆道及胰腺病变。

腹水检查诊断

1、病史

不同病因引起的腹水都具有各原发病的病史。如由心脏病引起的腹水,往往有劳力性呼吸困难、心摩活动后下肢水肿、夜间睡眠常取高枕位或半坐位。以往的就医史常能帮助诊断。由肝脏病引起的腹水,多有肝炎或慢性肝病史。

2、体格检查

对腹水的体格检查除有移动性浊音外常有原发病的体征。由心脏疾病引起的腹水查体时可见有发组、周围水肿、颈静脉怒张、心脏扩大J心前区震颤、肝脾肿大、心律失常J心瓣膜杂音等体征。肝脏疾病常有面色晦暗或萎黄元光泽,皮肤巩膜黄染、面部、颈部或胸部可有蜘蛛瘟或有肝掌、腹壁静脉曲张、肝脾肿大等体征。肾脏疾病引起的腹水可有面色苍白,周围水肿等体征。面色潮红、发热、腹部压痛,腹壁有柔韧感可考虑结核性腹膜炎。患者有消瘦、恶病质、淋巴结肿大或腹部有肿块多为恶性肿瘤。

3、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常为发现病因的重要手段。可行B超、CT/MRI等检查,肝功能受损、低蛋白血症可提示有肝硬化,大量蛋白尿,血尿素氮及肌配升高提示肾功能受损,免疫学检查对肝脏和肾脏疾病的诊断也有重要意义。通过腹腔穿刺液的检查可确定腹水的性质和鉴别腹水的原因。

儿童哮喘如何检查诊断

肺功能测定

由于儿童哮喘经常反复发作,可使患儿的呼吸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经常对哮喘患儿进行肺功能测定,可及时了解肺功能受损程度,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及患儿的药量调整提供依据。常用的呼吸功能检查项目如下。

(一)肺活量

是指一次深吸气后的最大呼气量。儿童约为50-70ml/kg,此指标代表肺扩张和收缩的程度。在安静状态下,年长儿仅用肺活量的12.5%来呼吸,而婴幼儿则需用30%左右,说明婴幼儿的呼吸潜在量较差。

(二)时间肺活量

被检儿童在深吸气后以最快的速度呼出。临床上通常以第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或FEV1占肺活量的百分比来判断支气管的阻塞情况。正常情况下,FEV1占肺活量的83%。

正常儿童(5─14岁)肺通气功能计算公式:

男孩:[70.7×年龄+1106]×体表面积。

女孩:[70.47×年龄+945.7]×体表面积。

第一秒用力呼气容量(ml)。

男孩:[64×年龄+815]×体表面积。

女孩:[44×年龄+908]×体表面积。

呼吸功能检查所得的数值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故波动范围较大,一般以实测值占预计值的80%以上为正常。

哮喘患儿发病时上述指标可有不同程度降低,用支气管扩张剂后可明显改善。中、重度哮喘患儿缓解期也可见肺活量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量降低。

(三)最大呼气流速值(PEF)的测定

峰流速值(PEF)主要反映大气道功能,且与患儿测试时呼气的效果关系较大,即要求患儿尽量以最大力量和最快速度呼气。

但只要经过一定的训练,对5岁以上的儿童能较好地提供其气道阻塞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

1.峰流速仪的使用

峰流速仪是一价格低廉、使用方便、易于掌握的肺功能测定仪。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推荐用微型峰流速仪来测定最大呼气流速(PEF)。

PEF与FEV1有高度相关性,且微型峰流速仪的体积小,便于携带,不仅可以用于医院和门诊,更经常用于家庭,随时监测病情变化。用峰流速仪测定肺功能以管理哮喘的方法如同测量血压来诊断和监测高血压病一样重要。

(1)站立手持峰流速仪,将游标定在近嘴处标尺的基底部,注意手指不要妨碍游标的移动。

②深吸气,将峰流速仪放入口中,用嘴唇包紧峰流速仪的口件部,尽可能快和用力呼气,不要将舌头堵在口件部。

③记录结果后,将游标拔回零位。再重复两次,选择三次结果的最高值。

2.PEF正常值的确定

一般来讲,根据儿童身高可确定PEF的正常值范围,但肺功能有一定的个体差异。可通过2-3周的正规治疗及连续观察后,取患儿自我感觉最好,即无症状日的下午所测的PEF为患儿的个人最佳值。

若该值低于一般统计正常值的80%,则应继续加强治疗和监护后重新检测。

3.PEF监测时间

一般应于每日早、晚各测一次,也可每周测3天,但必须在每天同一时刻测。用支气管扩张剂者,应于用药前、后10分钟各测一次。

婴幼儿腹泻的检查诊断

1.粪便常规检查:大便显微镜检查,注意有无脓细胞、白细胞、红细胞与吞噬细胞,还应注意有无虫卵、寄生虫、真菌孢子和菌丝。有时需反复几次才有意义,有助于婴幼儿腹泻的病因和病原学诊断。

2.大便培养:对确定腹泻病原有重要意义。1次粪便培养阳性率较低,需多做几次,新鲜标本立即培养可提高阳性检出率。

3.大便乳胶凝集试验:对某些病毒性肠炎有诊断价值,如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等。有较好敏感性和特异性,对空肠弯曲菌肠炎的诊断有帮助。

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轮状病毒有高度敏感性、特异性。有助于轮状病毒肠炎和其他病毒性肠炎诊断。

5.聚丙烯酰凝胶(PAGE)电泳试验:此法可检测出轮状病毒亚群及不同电泳型,有助于轮状病毒分类和研究。

6.粪便还原糖检查:双糖消化吸收不良时,粪便还原糖呈阳性,pH值<6.0。还原糖检查可用改良斑氏试剂或Clinitest试纸比色。继发性双糖酶缺乏远较原发性多见,原发性者以蔗糖-异麦芽糖酶缺乏最常见。

7.粪便电镜检查:对某些病毒性肠炎有诊断价值。如轮状病毒性肠炎、诺沃克病毒性肠炎等。

8.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病毒性肠炎白细胞总数一般不增高。细菌性肠炎白细胞总数可增高或不增高,半数以上的患儿有杆状核增高,杆状核大于10%,有助于细菌感染的诊断。

9.血培养:对细菌性痢疾、大肠埃希杆菌和沙门菌等细菌性肠炎有诊断意义,血液细菌培养阳性者有助于诊断。

10.血生化检查:对腹泻较重的患儿,应及时检查血pH、二氧化碳结合力、碳酸氢根、血钠、血钾、血氯、血渗透压,对于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儿童面瘫检查诊断

1、静止检查

茎乳突:检查茎乳突是否疼痛或一侧颞部、面部是否疼痛。

额部:检查额部皮肤皱纹是否相同、变浅或消失,眉目外侧是否对称、下垂。

眼:检查眼裂的大小,两侧是否对称、变小或变大,上眼睑是否下垂,下眼睑是否外翻,眼睑是否抽搐、肿胀,眼结膜是否充血溃疡,是否有流泪、干涩、酸、胀的症状。

耳:检查是否有耳鸣、耳闷、听力下降。

面颊:检查鼻唇沟是否变浅、消失或加深。面颊部是否对称、平坦、增厚或抽搐。面部是否感觉发紧、僵硬、麻木或萎缩。

口:检查口角是否对称、下垂、上提或抽搐;口唇是否肿胀,人中是否偏斜。

舌:检查味觉是否受累。

2、运动检查

抬眉运动:检查额枕肌额腹的运动功能。重度患者额部平坦,皱纹一般消失或明显变浅,眉目外侧明显下垂。

皱眉:检查皱眉肌是否能运动,两侧眉运动幅度是否一致。

闭眼:闭眼时应注意患侧的口角有无提口角运动,患侧能否闭严,及闭合的程度。

耸鼻:观察压鼻肌是否有皱纹,两侧上唇运动幅度是否相同。

示齿:注意观察两侧口角运动幅度,口裂是否变形,上下牙齿暴露的数目及高度。

努嘴:注意观察口角两侧至人中的距离是否相同,努嘴的形状是否对称。

鼓腮:主要检查口轮匝肌的运动功能。

小儿消化性溃疡的诊断

小儿消化性溃疡要怎么诊断?婴儿和儿童消化性溃疡的诊断不常见,可能是因为不能获得满意的病史。在这一年龄阶段,十二指肠溃疡比胃溃疡更常见。那么怎么诊断消化性溃疡呢?

在新生儿期,穿孔和出血可能是首发症状。至婴儿后期和儿童早期,虽然反复呕吐和腹痛可能提供诊断线索,但出血仍然可能是第一个被确认的症状。50%~60%儿童十二指肠溃疡有家族史。学龄儿童可以更好地确定腹痛范围,描述每天疼痛的时间以及与进食的关系。虽然典型症状在儿童中可以不出现,但腹痛与进食有关以及夜间疼痛可提示有溃疡病。

为明确诊断,首先作X线钡餐检查。如果钡餐检查结果阴性,但仍怀疑有溃疡,另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进行光纤内镜检查,这也是确诊的最好的方法,但10岁以下小儿需要全身麻醉。如果不能使用内镜并且已排除溃疡样疼痛的其他原因(见上文复发性腹痛)之后,可选用第二种方法,即按下文描述,用组胺(H2 )阻断剂对儿童进行诊断性治疗。如果发生出血和穿孔,应测定空腹血清胃泌素,以排除促胃泌素瘤。

为确定幽门螺杆菌的存在,首选血液幽门螺杆菌抗体测试,它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90%以上。其他检查包括尿素呼吸检查或快速尿素酶检测,以及胃镜检查获得的活组织的组织学检查。

介绍一些小儿腹泻的检查诊断

1、粪便常规检查:大便显微镜检查,注意有无脓细胞、白细胞、红细胞与吞噬细胞,还应注意有无虫卵、寄生虫、真菌孢子和菌丝。有时需反复几次才有意义,有助于腹泻病的病因和病原学诊断。

2、大便培养:对确定引起腹泻的病原体有重要意义。1次粪便培养阳性率较低,需多做几次,新鲜标本立即培养可提高阳性检出率。

3、大便乳胶凝集试验:对某些病毒性肠炎有诊断价值,如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等。有较好敏感性和特异性,对空肠弯曲菌肠炎的诊断有帮助。

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轮状病毒有高度敏感性、特异性。有助于轮状病毒肠炎和其他病毒性肠炎诊断。

5、聚丙烯酰凝胶(PAGE)电泳试验:此法可检测出轮状病毒亚群及不同电泳型,有助于轮状病毒分类和研究。

6、粪便还原糖检查:双糖消化吸收不良时,粪便还原糖呈阳性,pH值<6.0。还原糖检查可用改良班氏试剂或Clinitest试纸比色。继发性双糖酶缺乏远较原发性多见,原发性者以蔗糖-异麦芽糖酶缺乏最常见。

7、粪便电镜检查:对某些病毒性肠炎有诊断价值。如轮状病毒性肠炎、诺沃克病毒性肠炎等。

8、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病毒性肠炎白细胞总数一般不增高。细菌性肠炎白细胞总数可增高或不增高,半数以上的患儿有杆状核增高,杆状核大于10%,有助于细菌感染的诊断。

9、血培养:对细菌性痢疾、大肠埃希杆菌和沙门菌等细菌性肠炎有诊断意义,血液细菌培养阳性者有助于诊断。

10、血生化检查:对腹泻较重的患儿,应及时检查血pH、二氧化碳结合力、碳酸氢根、血钠、血钾、血氯、血渗透压,对于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11、其他:对迁延性和慢性腹泻者,必要时作乳糖、蔗糖或葡萄糖耐量试验,呼气氢试验(一种定量非侵入性测定碳水化合物吸收不良的方法,有条件可以应用),也可作纤维结肠镜检查;低钾血症者应做心电图检查;病程迁延者,营养障碍者及感染中毒症状重者,应做X线、B超检查。

儿童偏食检查诊断

偏食是喜爱的食物吃得多,不喜爱的食物吃得少,甚至不吃。日久可导致某些营养成分缺乏,引起一些症状或疾病。如不爱吃蔬菜、水果的小儿容易便秘,患口角炎。爱吃甜食的小儿容易患腹泻,食欲不好。喜吃水泡米饭、汤泡馍馍的小儿,因食物咀嚼得不充分,较多的水汤稀释胃液,影响食物中淀粉和蛋白质的消化,造成小儿营养不足,消瘦,抵抗力差,容易患病。

相关推荐

儿童期情绪障碍检查诊断

检查一般无异常体征,主要做神经学检查,排除神经系统器质性改变引起的精神症状。 另外,本症多发生于少年期,由多因素所致,包括遗传因素、生化代谢缺陷和环境因素等。且儿童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据Weinberg所提出主要概括下列4点: 1、情绪恶劣及自我评估过低。 2、下述8项症状中具有2项或2项以上:①攻击行为;②睡眠障碍;③同其他的接触减少;④不愿上学;⑤成绩下降;⑥躯体主诉;⑦精力不足;⑧食欲和(或)体重改变。 3、这些症状能说明患儿的行为较平时有改变。 4、症状至少持续1周以上。

痢疾要做哪些检查

诊断依据 1、以腹痛,里急后重,大便次数增多,排赤白脓血便为症状。 2、暴痢疾起病突然,病程短,可伴恶寒、发热等;久痢疾起病缓慢,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疫毒痢病情严重而病势凶险,以儿童为多见,起病急骤,腹痛、腹泻尚未出现之时,即有高热神疲,四肢厥冷,面色青灰,呼吸浅表,神昏惊厥,而痢下、呕吐并不一定严重。 3、多有饮食不洁史;急性起病者多发生在夏秋之交,久痢四季皆可发生。 病症鉴别 痢疾与泄泻 两者多发于夏秋季节,病位在胃肠,病因亦有相似之处,症状都有腹痛、大便次数增多,但痢疾大便次数多而量少,痢下赤自脓血

诊断性早熟超声可辅助

诊断性早熟,超声可辅助 由于幼女生殖器官解剖与生理的特殊性,其临床体格检查较成人困难。超声作为无创辅助检查手段,有助于及早确定是否存在性早熟。在膀胱适度充盈的情况下,盆腔超声检查可以检测子宫、卵巢容积,以及卵巢内滤泡数目和卵泡直径变化。多功能高频彩超的广泛应用,使小儿超声检查图像质量和检查视野都得到了提升,也使无创了解小儿内生殖器官发育情况成为可能。检查同时还可了解卵巢和盆腔、腹腔有无占位性病变。 临床研究应用B型超声观察性早熟患儿及同期相似年龄的正常女童的子宫、卵巢容积及卵泡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

肠胃炎检查

急性肠胃炎传染的途径是经由粪口传染,也就是吃了被细菌或病毒污染的食物(例如肉、蛋、乳制品),或接触已被污染的物品、宠物或带原者而被传染。对于可能是急性肠胃炎的病童,医师一般是做这些检查: 1、临床症状 孩童表现症状以一天有三次以上腹泻为主,诊断婴儿腹泻则要参考正常时大便次数,病毒性肠炎多引起水状或糊状大便,严重时一天可拉到20次以上,细菌性肠炎大便常带有血丝、黏液且特别臭。 除腹泻外,可伴有呕吐、间歇性肚脐周边腹痛(肠绞痛)及发烧。细菌性肠炎腹痛往往较严重,上吐下泻厉害时可引起脱水、休克、电解质不平衡、低

病毒性肠炎要做哪些检查

1、临床症状 孩童表现症状以一天有三次以上腹泻为主,诊断婴儿腹泻则要参考正常时大便次数,病毒性肠炎多引起水状或糊状大便,严重时一天可拉到20次以上,细菌性肠炎大便常带有血丝、黏液且特别臭。 除腹泻外,可伴有呕吐、间歇性肚脐周边腹痛(肠绞痛)及发烧。细菌性肠炎腹痛往往较严重,上吐下泻厉害时可引起脱水、休克、电解质不平衡、低血糖、肠套叠,甚至抽筋等合并症,细菌感染尚可引起巨结肠症、肠穿孔或扩散至其他器官。 2、粪便培养 检查小朋友的粪便来确定病因,一般常规的检查包括大便分析与大便培养,大便的培养检查一般须时三

智力障碍儿童诊断

诊断智力障碍儿童诊断必须在县级以上的医院和康复机构进行,由专业人员诊断鉴定。 婴儿时期发育快,一点异常变化中也可能包含着重要的信息,需要特别仔细地观察和辨认。因此,早期诊断需要采用比较综合的措施,通过对儿童生理发育、运动能力发展、生活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语言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诊断。对于三四岁以后的儿童,可以采用正式的智力测验工具和社会适应量表,从智力和日常社会适应能力两个方面进行诊断。配合智力诊断和社会适应能力诊断,还需要进行必要的医学检查儿童保健医生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诊断儿童的发展状况,针对

婴儿腹泻检查

1.粪便检查 消化不良:粪便有脂肪滴或少量粘液。 结肠性腹泻:粪便量少,含黏液、脓血。 真菌性肠炎:粪便可见真菌抱子及菌丝。 肠炎:粪便含白细胞及偶见红细胞及吞噬细胞。 2.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 试餐试验(Lundh试验)、苯甲酰-酪氨酸-对氨基苯甲酸试验(PABA试验)及促胰泌素试验等。 (1)试餐试验:以面包片牛奶200ml、煮鸡蛋1只、干酪50g(含脂肪20g蛋白质30g碳水化合物25g)为标准试餐作刺激剂,进餐后每隔分钟分别测定血清胃泌素的浓度。 (2)苯甲酰-酪氨酸-对氨基苯甲酸试验:口服后,收集

小孩肚子有蛔虫常见的征象和应做的检查

小孩肚子有蛔虫病常见的征象:1.儿童大便不正常,时有腹泻。2.有不明原因的经常性脐周围疼痛。3.多食易饥,喜吃零食,患儿常发育不良。4.时有不明原因的气喘、发热及皮肤上起“风疙瘩”。5.夜间睡眠易惊醒,常有磨牙、流口水现象。应做的检查:1.病原学检查粪便涂片法或盐水浮聚法可较容易查到虫卵。近年来常用改良加藤法。该法虫卵检出率较高。B超和逆行胰胆管造影有助于异味蛔虫症的诊断。2.血常规幼虫移行时引起的异味蛔虫症及并发感染时血液白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诊断根据流行病学史。出现乏力。咳嗽或哮喘样发作。肺部炎症

腹泻诊断包括哪些方面

腹泻需要根据病史、体检和大便性状易做出临床诊断。根据腹泻表现和症状,体重进行分期,分类;并评估的范围和性质是否存在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等。 (一)诊断依据 1.大便性质发生了变化,松散,水样便,粘液或脓血。 2.大便次数比平常更多。 (二)根据课程分为 1.急性腹泻-病程在2周。2.长期腹泻-当然,在两个星期到两个月。3.慢性腹泻,持续时间超过2个月。 (三)根据病情分为 1.轻度的脱水,中毒症状。 2.中轻中度脱水或有轻度症状。 3.严重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 (四)病因诊断 1.感染性腹泻: 1)

腹泻如何自测和调理

判断1.根据排便次数 正常婴儿大便通常每天1-2次,黄色的字符串。腹泻或将比正常的排便增加,轻者4~6次,重者可达到10倍以上,甚至数十倍。 判断2.根据大便性状 稀释水,蛋花汤,有时粘液或脓血。同时,婴儿伴有呕吐,腹胀,发热,烦躁,精神不佳等。 婴儿腹泻的区别 1.在2周内急性腹泻。 2.迁延性腹泻,疗程均为2周~2个月,慢性腹泻病程持续2个月以上。 小儿腹泻怎么调理? 我国儿童慢性腹泻在北京主要是由沙门氏菌引起,同时伴有肠功能障碍。急性细菌性痢疾,慢性菌痢约占10%~15%,小儿慢性细菌性痢疾比成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