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几种退烧推拿方法

几种退烧推拿方法

开天门100次

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手法:推法——以拇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推攒竹,又称开天门。推50~100次。

功用:醒脑、镇惊、安神。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为每分钟200~300次。

推坎宫100次

位置:自眉头沿眉心向眉梢成一横线。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推50~100次。

功用:疏散解表、提精神。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

运太阳100次

位置:眉梢与眼角延长线相交处,眉后按之凹陷处。

手法: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做弧形或环形运转推动,称运法。此法以顺时针运为补,逆时针运为泻。

操作:用中指指端运,称运太阳。运50~100次。

功用:开窍、醒神。

宝宝发烧推拿退烧图解法 外感风热发烧拿法

主证:发烧汗出,鼻流浊涕,喷嚏,咽喉红或肿,口干,唇红,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青紫。

治法:疏风性热,宣肺解表。

推拿方法:逆运太阳,分推坎宫,上推天门,耳后高骨,掐风池,清肺金,板门,天河水,退六腑,分手阴(重)阳(轻),掐揉少商,拿合谷。

推拿功效:分推坎宫,逆运太阳,上推天门,耳后高骨,用以疏风解表;清肺金,天河水,退六腑,用以宣肺清热;掐揉少商,拿合谷,清板门,用以清利咽喉;分手阴阳用以协调阴阳。

小孩发烧怎么退烧最快 小儿推拿退烧

功效:清热解表、发汗、退烧。

适宜对象:适宜100天-6岁儿童。6-12岁儿童发育逐渐完善,小儿推拿已经收效甚微了。

推拿手法:

1.开天门50次左右(从天门到眉心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

2.推坎宫50次左右(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

3.运太阳50次左右(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做弧形或环形运转推动,称运法。此法以顺时针运为补,逆时针运为泻。)。

4.清肺经50次左右(旋推为补,称补肺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

5.清天河水50次左右(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部,称推天河水,或称清天河水)。

5.退六腑50次左右(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

注意:开始推每个穴位之前,用生姜先在推拿的部位擦一下,然后再进行推拿,这样效果会更好。

小孩流鼻涕中西推拿治疗方法

退烧推拿方法

大多数发烧运用物理降温以及推拿方法就可以解决问题,家长省去了跑医院排队的煎熬,也免去了宝宝扎针的痛苦,还可以避免交叉感染的危险。家长要注意的是,对于上述第3种原因导致的发热,推拿仅做为辅助手段使用。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操作才能为宝宝退烧吧。

推坎宫100次位置

自眉头沿眉心向眉梢成一横线。手法 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操作 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推50~100次。功用 疏散解表、提精神。要领 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

运太阳100次

位置 眉梢与眼角延长线相交处,眉后按之凹陷处。手法 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做弧形或环形运转推动,称运法。此法以顺时针运为补,逆时针运为泻。操作 用中指指端运,称运太阳。运50~100次。功用 开窍、醒神。要领 运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要在体表旋绕摩擦推动,不带动深层的肌肉组织。频率为每分钟80~120次为宜,运时向耳廓方向稍用点力。

综上所述,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中药推拿帮助小孩退烧的方法,希望大家在认真阅读小编的介绍之后,对于中药推拿有所了解,小编提醒您在平时的时候如果孩子出现发烧的情况,一定要多注意孩子的饮食,饮食上选择多吃些温热性的食物,不要吃一些生冷寒凉的食物。

小儿内热发烧怎么推拿

家长注意到孩子发热,除了观察发热程度,还要了解孩子是否有其他不舒服的表现,以便帮助了解小儿发热的原因,并根据发热的原因选择正确的调养方法,一般把发烧分成外感发烧,内热发烧两类,其中内热发烧又包括肺胃实热,阴虚发热等类型,因此推拿时应分型选择推拿手法:

肺胃湿热型发烧推拿手法

主证:高热,面赤,烦躁,气喘,不思饮食,渴而欲饮,便秘,溲黄,舌红苔燥,脉数实,指纹深紫。

治则:清泻里热,理气消滞。

推拿处方:清肺经,清胃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水底捞明月,清天河水,退六腑,揉天枢,摩腹。

推拿方解:清肺经,清胃经能清肺胃二经实热;清大肠,揉天枢,摩腹以疏调肠腑结滞,通便泄热;清天河水,退六腑,水底捞明月以清热除烦;揉板门,运内八卦以理气消食。

阴虚内热型发烧推拿手法

主证:午后潮热, 手足心热,盗汗或自汗,形体瘦削,心烦少寐,舌红苔薄,脉细数,指纹淡紫。

治则:滋阴清热。

推拿处方:揉二马,补肾经,补脾经,清天河水,运内劳宫,按揉足三里。

推拿方解:揉二马,补肾经,补肺经能滋肾养肺,壮水制火;清天河水,运内劳宫可调和阴阳,清虚热;补脾经,按揉足三里以和胃健脾,增进食欲;揉涌泉可引热下行。

加减:自汗盗汗者加揉肾顶;烦躁不安者,加清肝经,清心经。

5~12月宝宝发烧怎么办 推拿退烧

步骤一:清天河水,用拇指或者食指、中指两指螺旋纹面着力,沿着小儿前臂正中,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300次。

步骤二:推六腑,用拇指或食指、中指两指螺纹面着力,沿着小儿前臂尺侧,自肘横纹推向腕横纹300次。

小儿发烧推拿多久退烧 内伤发烧推拿手法

主证:壮热,口干多饮,喜冷,烦躁不安,啼闹不眠,面红唇赤,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而干,脉洪大,指纹紫滞。

治疗原则:清气泻热,养阴安神。

推拿处方:清心火,肝木,板门,天河水,大肠,退六腑,揉内劳,打马过天河,揉小天心,清天柱骨,揉涌泉。

推拿原理:清心火,肝木,退六腑用以清泄肺脏积热;清天河水,清天柱骨,用以清泄气分炽热;打马过天河,清板门,用以养阴生津;清大肠,揉涌泉,用以引热下行,釜底抽薪;揉小天心,分手阴阳,用以宁心安神。

主证:暮夜发热,或热甚,手足心热,夜卧不安你,啼闹不眠,兼见腹胀拒按,少食或不食,嗳腐吞酸,或有呕泻酸臭,食物残渣,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指纹紫滞。

治疗原则:消积导滞,清泄积热。

推拿处方:清板门,大肠,小肠,天河水,水底捞明月,退六腑,补脾土, 推四横纹,运内八卦,揉小天心,分手阴阳,下推七节,揉天枢,拿足三里。

推拿原理:清板门,补脾土, 揉天枢,拿足三里,用以健脾胃,促运化,推四横纹,运内八卦,用以疏气机,调升降,消积滞;清天河水,水底捞明月,退六腑,用以清泄积热;清小肠,大肠,下推七节,用以导致通腑,利尿泻热;揉小天心,分手阴阳,用以宁心安神。

主证:午后,夜间潮热,手足心热,两颧发红,口干唇燥,烦躁啼闹,脉细数,指纹淡紫。

治疗原则:滋阴清热。

推拿处方:补肾水,脾土,揉肾顶,内劳,小天心,清胃经,心火,天河水,小肠,退六腑,水底捞明月,打马过天河,分手阴阳,揉涌泉

推拿原理:补肾水,脾土,清胃经,揉内劳,肾顶,打马过天河滋阴补液;清天河水,退六腑,水底捞明月以清虚热,降虚火;清小肠,揉涌泉以引热下行,引火归元;清心经,揉小天心,分手阴阳以清心安神。

小孩发烧推拿能退烧吗

发烧的时候可以推拿治疗,推拿起辅助作用,小儿发烧常用推拿手法如下:

开天门100次

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直线。

手法:推法,以拇指指肚,在穴位做直线推动。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推50-100次。

推坎宫100次

位置:自眉头沿眉心向眉梢呈一直线。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推50-100次。

运太阳100次

位置:眉梢与眼角延长线相交处,眉后按之凹陷处。

手法:运法。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由此往彼做弧形或环形运转推动。用中指指端运,称运太阳。运50-100次。

推拿要领:运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要在体表旋绕摩擦推动,不带动深层肌肉组织,频率一般每分钟80-120次,运时向耳廓方向稍用力。

揉耳后高骨50次

位置: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

手法:揉法,以手指指肚,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揉30-50次。

推拿要领:操作时用力应轻柔而均匀,手指不要离开接触的皮肤,应使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的揉动而滑动,不要在皮肤上摩擦,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

清天河水300次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上至肘横纹上呈一条直线。

手法:推法,以食指,中指指肚,在穴位上直线推动;推300-500次。

推拿要领:用力宜均匀柔和,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

相关推荐

白天不发烧晚上发烧怎么办

1.不能用退烧药,因为退烧药不可以把细菌杀死,反而是把人体的免疫细胞杀死从而细菌就会不断的繁殖,所以发烧就会不断反复。 2.人体有发炎的地方才会有发烧,特别要注意:心肌炎,脑炎,肾炎。要保护好心、脑、肾、给孩子做推拿,头部在额头地方推拿,心脏通过心包经位置推拿,肾通过后背脊柱骨推拿,可以做到保护的作用,还要给孩子多喝水可以促进排毒。 3.不能单纯用抗生素杀细菌,因为口服抗生素首先是伤到的孩子的脾胃,如果是输液抗生素伤的是孩子的肝胆,才能把细菌杀死,所以请家长谨慎用药。可以考虑给孩子补充维生素 C 等辅酶或

快速退烧的办法 小儿发烧推拿效果好

年龄较小的小儿在发烧的时候食用推拿按摩的方法治疗效果非常明显,具体推拿方式如下:开天门50次,推坎宫50次,推三关300次,清天河水300次,退六腑300次,清肺经100次,拿捏风池穴5-10次。注意在推拿的时候要手法连贯轻盈,频率保持在每分钟200次左右即可。小儿推拿退烧

疱疹性咽峡炎怎样护理 最安全的退烧方法-小儿推拿退烧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上至肘横纹上呈一条直线。 手法:推法。以食、中指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部,称清天河水。推5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腕到时,不可反向操作! 位置:在前臂尺侧(小指侧),自肘关节至腕横纹呈一条直线。 手法:推法。以食、中指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推5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300次

小儿推拿的危害 小儿推拿不可能治病

宝宝生病“发烧”,不是因为“着凉”了,不是“上火”了,不是“受风”了——宝宝生病发烧,是因为宝宝被细菌、病毒或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当人体被感染后,人体的免疫系统开始和感染病原体“斗争”,这就会造成“发炎”;同时产生一种“酶”,这种酶就像“警铃”一样能提醒人体准备“升温”——人类因为百万年来的生物进化拥有了一种本领,就是让自己的体温升高,使得那些对温度敏感的病原体复制速度变慢,从而帮助免疫系统战胜病原体。 “小儿推拿”是中国特色的治疗方式,它一般是推拿按摩宝宝某些“穴位”,然后号称就能治疗发烧等问题。但其

发烧按摩哪个部位退烧

外感发烧 采用清肺经,揉太阳,清天河水,推脊等方法,借以疏通经络,清热解表,达到退烧目的。 肺经位于无名指末节螺纹面,推时采用清法,即由手指末端向指根方向直推,连续200-300次。 太阳穴位于眉梢后凹陷处,推拿时采用揉法,即以双手中指端按揉此穴,连续30-50次。 天河水位于上肢前臂正中,推拿时用食指和中指,由腕部直推向肘,连续100-200次。 推脊是指用食指和中指在脊柱自上而下做直推,连续100-200次。 长期低烧 宝宝长期低烧,中医认为是由于久病伤阴而产生的虚热,治疗可采用揉内劳工,清天河水,按

小儿发热推拿手法总结

小儿发热多半因外感六淫和饮食内伤所致。小儿形气未充,腠理疏薄,邪气从口鼻皮毛侵入,郁闭肺气,人体卫气被扼于里,正邪相争而发热,使用"打马过天河"和"推六腑"配合共同达到清热解毒,发汗解表之功;小儿脾胃功能弱,平时应当“留得三分饥”,适时适量喂养,食积发热的小儿一般有以下前兆:舌苔白厚腻、口臭、烦躁、手足心热、腹部发热、大便干结,若出现食积端倪,家长应尽快选择"揉板门"、"揉天枢"配合"推六腑"进行化积导滞、通腑泄热,小儿发热时注意饮食清淡,进食粥水为宜,忌腥荤、生冷之品。 小儿推拿疗法

小孩发烧推拿哪里 小孩虚热发烧推拿

主证:《推拿广意》云:虚热者,因病后血气未定,四体瘦弱,时多发热,一日三五次,此客热乘虚而作,宜调气补虚,其热自退。 治则:调气补虚,其热自退。 推拿处方:推三关,退六腑,捞明月,推五经,掐五指节,运内八卦,掐总筋,分阴阳,飞经走气,运斗肘。 推拿方解:推三关,推六腑,捞明月,分阴阳,乃解肌除热之法;掐五指节,运内八卦,掐总筋,飞经走气,推五经,运斗肘,乃安脏腑,补虚羸,清虚热之治。

小孩发烧推拿哪里 小孩骨蒸热发烧推拿

主证:《推拿广意》云:骨蒸热者,乃骨热而蒸,有热无寒,醒后盗汗方止,非皮肤之外烧也,指纹多淡紫。 治则:健脾消积,滋阴清热。 推拿处方:推三关,退六腑,运五经,分阴阳,清天河水,捞明月,清肾水,掐总筋,大横纹。 推拿方解:推三关,退六腑,清天河水,捞明月乃解肌清热之常法;推大横纹,分阴阳,掐总筋,运五经,具通达枢机,调和营卫之功,多用于治寒热往来之候;佐以清肾水,则可解骨蒸劳热之证。

小孩发烧推拿哪里 小孩积热发烧推拿

临床症状:《推拿广意》云:积热者,眼胞浮肿,面黄足冷,发热从头至肚愈甚,或恶闻饮食之气,呕吐,恶心,肚腹疼痛。指纹多深紫。 治则:清热解郁,消积导滞。 推拿处方:推三关,推五经,推脾土,推大肠,泻心火,推三焦,泻肾水,运内八卦,掐总筋,分阴阳,捞明月,退六腑,飞经走气,揉斗肘。 推拿方解:推三关,退六腑,飞经走气,捞明月,分阴阳乃治小孩发烧之常法;推脾土,运内八卦,乃健脾胃助消化之施;推五经,推大肠,泻肾水,泻心火,推三焦,清脏腑之积热,以解呕吐,恶心之候;掐揉总筋,斗肘,乃解痉除挛之施,以除肚腹疼痛之症

应怎样通过自我按摩法治疗慢性肝炎

低烧推拿法 (1) 捏大椎穴:坐位,头略前倾,拇指和食指相对用力,捏起大椎 穴处皮肤,作间断捏揉动作。此法能疏通经络、祛风散寒,扶正祛邪。(2) 掐内、夕卜关穴:以一手拇、食指相对分别按压内关、夕卜关穴 位,用力均匀,持续5分钟,使局部有酸重感,有时可向指端放射。此 法能通经脉,调血气,气调则低烧止。肝肿大.疼 痛推拿法 (1) 按压足三里穴:以拇指或食指端部按压双侧足三里穴。指端 附着皮肤不动,由轻渐重,连续均匀地用力按压。此法能舒肝理气, 通经止痛,强身定神。(2) 揉肝炎穴:下肢膝关节屈曲外展,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