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猩红热潜伏期及常见临床症状有什么

猩红热潜伏期及常见临床症状有什么

1、本病潜伏期2~5天,起病急剧,突然高热、头痛、咽痛、恶心、呕吐等。若细菌是从咽部侵入的,则扁桃体红肿,可有灰白色易被擦去的渗出性膜,软腭粘膜充血,有点状红斑及散至性瘀点。发病初期,出疹之前即可见舌乳头红肿肥大,突出于白色舌苔之中,称为“白色杨梅舌”。3~4天后,白色舌苔脱落,舌色鲜红,舌乳头红肿突出,状似杨梅,称“红色杨梅舌”,同时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

2、病后1天发疹,依次于颈、胸、躯干、四肢出现细小密集的红斑、压之褪色,约36小时内遍及全身。肘弯、腋窝、腹股沟等皱褶处,皮疹更加密集而形成深红色或紫红色瘀点状线条称“帕氏线”。由于两颊及前额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鼻周围呈现特征性口周苍白,称“ 环口苍白圈”。

3、皮疹出现48小时内,疹达高峰,皮疹呈弥漫性猩红色,重者可有出血疹。皮疹持续2~4天后,皮疹按出现顺序消退。起病第7~8天开始脱屑,全身性,尤其后掌、足跖为大片脱皮,像手套、袜套状。重者有脱发。

登革热潜伏期

登革热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早期症状较为明显,需要仔细观察和辨别。登革热潜伏期有多久呢?

登革热的潜伏期通常为2~15日,平均为6日左右。

登革热可分为典型、轻型与重型登革热。类型不同,在早期症状表现上也有区别。

典型登革热

1、发热成人病例通常起病急骤,头痛、发热和眼球后痛,24h内体温可达40℃。同时伴有背痛,周身骨、肌肉及关节痛,胃纳减退、恶心、呕吐,偶有腹痛、腹泻或便秘等。伴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结膜出血。

2、皮疹于病程3~6d出现。可为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疹、红斑疹或皮下出血点等。

3、出血 约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出血。

轻型登革热

身疼痛较轻,皮疹稀少或不出疹。一般不出血,但浅表淋巴结常肿大,病程短(1~4d)。临床上类似流感。此型病例在流行时期多见,通常不就诊或不住院治疗而被忽视。

重型登革热

早期临床表现类似典型登革热,在病程3~5天时突然加重,剧烈头痛、呕吐、烦躁、昏迷、抽搐、大量出汗、血压骤降、颈强直等脑膜脑炎表现。

艾滋病潜伏期会让人变瘦

艾滋病潜伏期会让人有什么改变?相信很多人都问过这个问题,专家介绍通常在艾滋病潜伏期内感染者会逐渐消瘦。

一般来讲艾滋病潜伏期会让人逐步消瘦,女性艾滋病初期症状与感染者本人年龄和身体状况有关。成人一般为0.5-12年,长的可达20多年。儿童平均为1-2年。感染者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潜伏期不是静止期,更不是安期,病毒在持续繁殖,具有强烈的破坏作用。潜伏期指的是从感染HIV开始,到出现艾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时间。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现在认为是2-10年。这对早期发现病人及预防都造成很大困难。

艾滋病潜伏期会让人逐步消瘦,艾滋病人在潜伏期内一般是体重下降,当然也有变胖的特例。变胖与变瘦不能作为诊断标准。只能通过检测判断。艾滋病人在潜伏期内,具有传染性。避免与其他人性接触。艾滋病人在潜伏期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可能出现的潜伏期症状有发热、头痛、淋巴结肿大、咽炎、皮疹、腹泻、头痛等,很容易忽视。

值得注意的是,传染性最强的是临床无症状而血清HIV抗体阳性的感染者也就是处于潜伏期的艾滋病感染者,其HIV分离率最高。无症状的感染者是艾滋病流行难以控制的重要原因。而病毒阳性而抗体阴性的HIV感染者,则更是危险的传播者,这种现象,在早期和晚期病人比较多见。所以如果出现持续的发热和头痛,并且有淋巴结肿大一定要提高警惕,艾滋病接受治疗诊断很重要,因为这可能是艾滋病的潜伏期症状。

回归热症状 蜱传型回归热症状

蜱传型回归热潜伏期4~9天,临床表现与虱传型相似,但较轻,热型不规则,复发次数较多,可达5~6次。蜱咬部位多呈紫红色隆起的炎症反应,局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黄疸、神经症状均较虱传型为少,但皮疹较多。

艾滋病初期表现

1、急性感染期

急性感染期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窗口期。窗口期的主要症状有: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肌肉酸痛、还会发生乏力、盗汗、咽炎等。部分患者也有可能出现急性头痛、恶心、呕吐、腹泻。由于急性感染期时,症状比较轻,通常容易被人们忽略。

在被感染HIV后的2-6周,可以通过查血,检测HIV抗体是否呈阳性,以此为判断是否感染艾滋病的标准。急性感染期过后,便是潜伏期,潜伏期一个长短不等的、相对健康的、无症状的阶段。

2、潜伏期

潜伏期指的是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开始,到出现艾滋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时间。潜伏期内,艾滋病感染者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潜伏期不是静止期,更不是安全期,病毒在持续繁殖,具有强烈的破坏作用。

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现在认为是2-10年,因此潜伏期是不易于人们发现和预防艾滋病的。研究表明,潜伏期后,8年内将有50%的人发展为艾滋病,儿童艾滋病潜伏期短,平均为12个月。

3、艾滋病前期

艾滋病前期是指潜伏期后开始出现与艾滋病有关的症状和体征,直至发展成典型的艾滋病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出现明显的与艾滋病有关的症状和体征,有人称之为“艾滋病相关综合症”、“淋巴结病相关综合症”、“持续性泛发性淋巴结病”、“艾滋病前综合症”等。主要表现在:持续性的淋巴节肿大,发生的部位多见于头颈部、腋窝、腹股沟、颈后、耳前、耳后、股淋巴结、颌下淋巴结等。

一般至少有两处以上淋巴结肿大者。持续半年以上;体重减轻10%以上;持续数月的周期性低热;夜间盗汗;口腔出现毛状白斑是早期诊断艾滋病的重要线索。其他常见的感染有非链球菌性咽炎,急性和慢性鼻窦炎和肠道寄生虫感染。许多病人排便次数增多,拉稀,均又可能与直肠炎及多种病原微生物对肠道的侵袭有关。

艾滋病有潜伏期吗

人体感染艾滋病毒后,最先进入临床上所谓的急性感染期。医学上所谓的“窗口期”,也在这个阶段。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少数人在此阶段会出现一些艾滋病早期症状。

这些艾滋病早期症状,是艾滋病病毒侵袭人体后对机体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常见的艾滋病早期症状有:

1.一般性症状

持续发烧、盗汗、虚弱、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体重下降在三个月之内可达10%以上,最多可降低40%,病人消瘦特别明显。

2.消化道症状

食欲下降、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严重时可便血。通常用于治疗消化道感染的药物对这种腹泻无效。

3.神经系统症状

头晕、头痛、反应迟钝、智力减退、精神异常、抽风、偏瘫、痴呆等。

4.皮肤和粘膜损害

弥漫性丘疹、带状疱疹、口腔和咽部粘膜炎症及溃烂。

艾滋病急性感染期的末稍血检查,一般白细胞总数正常,或淋巴细胞减少,单核细胞增加。急性感染期过后,就进入到无症状感染期,此阶段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为无症状的健康人,但体内已经有艾滋病毒,因此又称为艾滋病潜伏期。

再次强调,艾滋病感染者,在此阶段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是,艾滋病潜伏期并不是静止期,更不是安全期,病毒在持续繁殖,具有强烈的破坏作用。

准确来定义“艾滋病潜伏期”,指的是从感染HIV开始,到出现艾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时间。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现在认为是2-10年。潜伏期的存在,对早期发现病人及预防都造成很大困难。

进入艾滋病潜伏期后,8年内将有50%的人发展为艾滋病。有报告称,1至7年内从感染病毒到发病,其比例依次为1.5%、5%、10%、15%、25%、30%和40%。儿童的艾滋病潜伏期较短,平均为12个月。

潜伏期内,建议感染者还是采用一些敏感的方法来检测艾滋病感染者的病毒载量,因为这样可预测5年内发病的机率。

春季传染病的常见病

流行于春季的常见传染病有以下几种: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水痘、流脑等。

流感

是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麻疹

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主要症状为发热、怕光、流泪、流涕,眼结膜充血,出现口腔粘膜斑及全身斑丘疹。

流行性腮腺炎

是由流腮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儿童多见,近年成人也有发病,俗称“乍腮”,潜伏期14—19日,主要表现为全身不适,发热,耳下或下颌角疼痛,以耳垂为中心1—2天内迅速肿大,张口和咀嚼时疼痛。

猩红热

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皮疹,疹退后伴皮肤脱屑等,潜伏期1—7天。

水痘

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有: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空气飞沫传播;被疱疹液污染的用具。水痘的潜伏期为 12 ~ 21 天,平均 14 天。患了水痘以后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全身皮肤分批出现皮疹,以躯干为多,头面部次之;皮疹由最初的斑丘疹逐渐发展为疱疹,好转后结痂;水痘为自限性疾病,约 10 天左右自愈,但发疹期间要注意各种并发症,尤其是继发感染;重症水痘还可发生水痘肺炎、脑炎、肝炎、间质性心肌炎及肾炎等。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

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又称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所发生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它发生在冬春季节,主要表现是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和脑膜刺激征,严重的还会有败血症、休克及脑实质损害。婴幼儿流脑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可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及拒食、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有烦躁不安、尖声哭叫、惊厥及囟门隆起,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多不明显。

猩红热有哪些临床症状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般通过飞沫传播。本病患者在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时期,传染性最强。症状起病急骤,早期以发热、咽痛、头痛、呕吐为主要症状。高热1-2天后,在全身皮肤潮红的基础上布满针尖大小点状红疹,并在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等处,皮疹密集,压之褐色。患儿面部充血潮红,但口鼻周围皮疹稀少,形成环口苍白圈。

如何知道自己是药物过敏呢

用药史 判断药物过敏一定要有用药史。

潜伏期 发生药物过敏前常有一定的潜伏期。首次用药多在4~20天内发生。重复用药则常在24小时内发生。尤其是以前未曾服用过的药物,服用后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出现过敏症状则需高度怀疑。

症状及体征 一般会有剧烈瘙痒。皮疹的形态可多种多样,有麻疹或猩红热样红斑、荨麻疹、多形红斑、紫癜、玫瑰糠疹、固定性红斑、大疱性表皮松解或红皮病等。最常见的形式为对称和全身分布的皮疹,颜色发红、色泽鲜艳,有时可有黏膜损害。重者可伴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以及系统损害的表现。

药物过敏反应可轻可重,轻者表现为皮疹、瘙痒;重者可致全身皮肤剥脱、急性喉头水肿且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严重内脏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因此,一旦您怀疑自己药物过敏,应立即停服可疑药物,并及时去医院就诊。大多数的药物过敏反应经停药和及时的对症治疗后可完全康复。

相关推荐

扁桃体发炎介绍

扁桃体发炎可分为急性扁桃体发炎和慢性扁桃体发炎。患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麻疹、流感、白喉等)后,可引起慢性扁桃体发炎,鼻腔鼻窦感染也可伴发本病。 病源菌以链球菌及葡萄球菌等最常见。临床表现为经常咽部不适,异物感,发干、痒,刺激性咳嗽,口臭等症状。 病因 1.由于细菌及分泌物积存于扁桃体窝导致的。致病菌主要为链球菌或者葡萄球菌。 2.继发于某些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白喉、流感、麻疹等。 临床表现 1.急性期 (1)全身症状起病急,畏寒,高热可达39~40℃,尤其是幼儿可因高热而抽搐、呕吐或昏睡、食欲不振、便

前置胎盘的常见临床症状

1、症状妊娠晚期或临产时,发生无诱因的无痛性反复阴道流血是前置胎盘的主要症状,偶发生于妊娠20周左右者。 出血是由于妊娠晚期或临产后子宫下段逐渐伸展,宫颈管消失,或宫颈扩张时,而附着于子宫下段或宫颈内口的胎盘不能相应地伸展,导致前置部分的胎盘自其附着处剥离,使血窦破裂而出血。 初次流血量一般不多,剥离处血液凝固后,出血可暂时停止,偶尔亦第一次出血量多的病例。随着子宫下段不断伸展,出血往往反复发生,且出血量亦越来越多。阴道流血发生时间的早晚、反复发生的次数、出血量的多少与前置胎盘的类型很大关系。 1)

脑膜瘤潜伏期多长时间

首先肿瘤不像病毒感染,它是没潜伏期的,如果要说潜伏期的话,那么可以理解为肿瘤细胞的产生到形成具临床症状的肿瘤这个时间段。 因为脑膜瘤的发病机制及其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到目前来说是也不够明确,那么因为脑膜瘤早期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多半病人在发现脑膜瘤的时候,脑膜瘤已经长得很大了,或者已经出现了一些明显的临床症状了,脑膜瘤细胞产生和脑膜瘤形成临床症状,这个时间可能是几年,也可能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具体时间是没法确定的,也可以认为是脑膜瘤的潜伏期,这个时间是没法确定的。

无症状感染者潜伏期多久

视情况而定。 目前无症状感染者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还处于病毒的潜伏期,但是还尚未表现出任何临床症状,后期随着体内病毒的复制增值,数量变多之后才会出现一定的临床症状,这类人群的潜伏期一般是3-7天左右。 而另一类则是从发病开始到发病结束都不会表现出任何的临床症状,对于这一类无症状感染者来说是没潜伏期的。

到底什么是甲型肝炎?

1.急性黄疸型 (1)潜伏期甲型肝炎潜伏期为15~45日,平均持续30天。患者在此期常无自觉症状,但在潜伏期后期,大约感染25天以后,粪便中大量的HAV排出,潜伏期的患者的传染性最强。 (2)黄疸前期起病急,急数患者发热畏寒,体温在38~39℃之间。平均热程3日,少数达5日,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上腹部饱胀感或轻度腹泻。少数患者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要表现,尿色逐渐加深呈浓茶色。本期持续5~7日。 (3)黄疸期自觉症状好转,热退后黄疸出现,可见巩膜、皮肤不同程度黄染,肝区痛,肝脏肿大,

奥密克戎会反复感染吗 奥密克戎病毒潜伏期传染吗

奥密克戎病毒潜伏期也具传染性。 潜伏期指的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可以排放病毒,但是没出现临床症状,从病毒进入机体到出现临床症状被人体知晓这一段时间就称为潜伏期,而在这一段时间内的人会把病原体通过各种方式排放到外界,引起其他人的感染,奥密克戎病毒就是新冠病毒的变异毒株,因此被它感染的患者在潜伏期内也具传染性,尤其是现在新冠病毒的无症状感染者大批量出现,在无症状的这段时间其实也是新冠病毒的潜伏期可能后期会出现症状,也可能完全不出现临床症状,但仍会发生交叉感染的现象,所以大家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带好口

新型肠道病毒感染的症状哪些

肠道病毒感染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病情轻重差别甚大。同型病毒可引起不同的临床症候群,而不同型的病毒又可引起相似的临床表现。 (一)呼吸道感染 埃可病毒及柯萨奇病毒的很多型均可引起,以上呼吸道感染为常见,也可引起婴儿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肠道病毒68型可引起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 (二)疱疹性咽峡炎 主要由柯萨奇A群及B群病毒引起,埃可病毒引起较少。本病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但以夏秋季多见。传染性很强。潜伏期平均4天左右,表现为发热、咽痛、咽部充血、咽部散在灰白色丘疱疹,直径1~2mm,四周红晕,疱疹

男女艾滋病初期症状各不同

艾滋病感染是一个过程的,医学上可以讲这个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急性感染期、潜伏期、艾滋病前期和典型艾滋病期。每个阶段的症状表现是不太一样的,但是并不是所的感染者都会经历这四个阶段,四个时期不同的症状表现是一个渐进和连续的发病过程。 1、急性感染期 急性感染期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窗口期。窗口期的主要症状: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肌肉酸痛、还会发生乏力、盗汗、咽炎等。部分患者也可能出现急性头痛、恶心、呕吐、腹泻。由于急性感染期时,症状比较轻,通常容易被人们忽略。在被感染HIV后的2-6周,可以通过查血,

儿童常见的皮肤病

1、儿童常见的皮肤病之风疹 风疹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多见于3~7岁学龄前儿童,春秋两季流行。 风疹开始发热(中度)约1天就出现皮疹。皮疹为粉红色小斑丘疹,散在于躯干而四肢稍少。孩子一般情况较好,除发热外,流涕、轻微咳嗽,但全身无中毒症状,2、3天后皮疹消退,无脱屑,无色素沉着。耳后及枕部的淋巴结稍肿大,很少出现合并症,化验白细胞总数偏低。 儿童常见的皮肤病 2、儿童常见的皮肤病之猩红热 俗称“痧子”,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冬春季节散发或小流行。 3岁

药物过敏荨麻疹的症状表现

(一)变应性药疹 这是药疹中种类最多且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根据其潜伏期、发生发展情况、皮疹表现及转归等,至少可分为10多个亚型,如固定性红斑、猩红热样红斑、麻疹样红斑、荨麻疹样、多形红斑样、结节红斑要、玫瑰糠疹样、紫癜形及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形等。 它们具下列一些共同点 ①一定潜伏期,一般为4~20日,平均7~8日,如已被致敏,再次用同样药物,常在24小时,平均7~8小时内即可发病。最短者仅数分钟,迟者亦不超过72小时。 ②多数起病突然,可先畏寒、不适、发热等前驱症状。 ③皮疹发生发展,除固定红斑外,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