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感冒和中暑的区别 病因不同
热感冒和中暑的区别 病因不同
热感冒:热感冒是由于气温较高、毛窍开泄,故易受暑热之邪侵袭肺卫,热蒸肌表,兼以耗伤津气而发病。
中暑:中暑是由于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内产热和吸收热量超过散热,人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患者对高温环境适应能力减退,体内产热和吸收热量超过散热量是致病的主要原因。
夏天感冒的简介
夏季感冒中医又称为暑湿感冒,与冬天的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是有区别的。风寒感冒主要是感受了风寒之邪。风热感冒是感受了风热之邪,春季较多。暑湿感冒的特点就是因为夏季闷热,湿度比较大,这时大家较宜贪凉,如吹空调等,感受风寒之邪。从症状上来说,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的症状都有鼻塞、流涕、发热。区别在于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多发生在秋冬季和春秋季,是发热轻、恶寒重。暑湿感冒是夏季特有的感冒,也就是老百姓俗称的热伤风。中医对暑湿感冒的治疗,主要采用清暑祛湿的方药。常见的中成药有祛暑丸,暑湿感冒冲剂、金衣祛暑丸、藿香正气丸、清暑益气丸和小儿暑感宁糖浆等。对于暑热感冒则采用清热生津疗法,常用中成药有暑热感冒冲剂、清凉冲剂和银黄注射液等。
根据中医辨证对感冒的理解,夏季的感冒症状一般分为暑湿感冒和暑热感冒。暑热感冒和暑湿感冒都发生在夏季,都因感受暑气而生。但两证的病因和病机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夹湿,病因的差别决定了两证的病位有差异和临床表现特点亦不同,治疗方法也有区别。热伤风的发热和秋冬季感冒不同,是发热重、恶寒轻,一般病人有寒冷的感觉,只是发热,出汗多但是不解热。因此如果夏天的热伤风如果还像冬天感冒一样吃退烧药效果就会不好,而且还有一定副作用。
夏天中暑了怎么办 中暑的处理
对于先兆中暑病人,立即将其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口服淡盐水或者含盐清凉饮料休息一段时间后可自行恢复。对于轻症中暑病人,立即将其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口服淡盐水并休息,可选服藿香正气水、人丹、十滴水等药物,并用风油精、清凉油涂搽太阳、合谷、风池等穴。对于以上处理不起效,或体温超过38℃的中暑病人,应立即送医治疗。
中暑加感冒的症状有什么
如何预防中暑:适当运动:健身运动是上班族的时尚,但在炎热的夏季要减少运动量,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时间以半小时为宜。什么是暑湿感冒暑湿感冒(感冒中医又称为暑湿感冒)是夏季人体突感风邪或寒湿之邪而引起的外感病证。夏季暑湿之邪重,人出汗多,毛孔舒张。如果贪凉露宿或喜用风扇、空调等,风寒、暑湿之邪会乘虚而入引起感冒。暑湿感冒的主要表现有:身热,微恶风寒,少汗,肢体酸重疼痛,头昏重而胀痛,咳嗽痰黏,鼻塞流涕,胸脘痞闷,恶心呕吐,口中黏腻,口不渴或渴饮不多,或心烦,或大便不爽,小便赤,舌苔黄腻,脉濡数。
中暑与暑湿感冒的区别:暑湿感冒属感冒范畴,有明显的感冒症状,如“发热、微恶寒、鼻塞、流涕(或咳嗽)”;而中暑虽有发热(比感冒发热重),但没有恶寒、鼻塞、流涕之类的感冒症状,这是其与感冒的根本区别。其次,中暑诱因明显,即多在高温环境下劳作时发生;而暑湿感冒与感受风寒和暑湿有关,但外界诱因常并不明显。暑湿感冒病程缠绵,大多需数日治疗而痊愈;中暑虽发病急,但恢复也快,一般1~2天,甚至几小时内症状即可消除。
中暑和暑湿感冒都多有暑中夹湿现象,湿易伤脾,所以二者常出现相同的胃肠道症状,如腹胀、腹泻、食欲不佳等。在用药上,二者有相同或相似之处.
中暑的治疗:治疗中暑重在祛除体内的暑湿,基本治疗方法有祛暑清热、解暑和中、祛暑利湿、清暑益气等。常用祛暑中成药有暑热感冒冲剂、藿香正气水(丸、软胶囊等)、十滴水(胶囊)、六一散、仁丹(又叫“人丹”)、清暑益气丸、暑症片、广东凉茶、午时茶,以及外用清凉油、风油精等。暑湿感冒的治疗
夏天消暑方法 按压穴位,消暑醒脑祛疲倦
1、百会穴:位于两耳尖联机的中点,头顶中央处。2岁以下幼儿因囟门未闭合,不可按压百会穴。
2、风池穴:先找耳后方骨头凸出处,再往发际靠近的凹陷处即风池穴。
3、太阳穴:位于头部侧面,眉梢和外眼角中间向后一横指凹陷处。
4、翳风穴:耳垂后方,下颌角与颞骨乳突之间的凹陷处。
5、印堂穴:两眉头联机中点处。
6、合谷穴:食指拇指并拢,虎口处出现隆起肌肉,状若山丘,往后走为山谷凹陷处。
按压方式以4次一拍,按压8次共32下,按压时不可过于用力。2岁以上即可以揉压,幼儿按压时用姆、食指作顺时钟或逆时钟方向轻轻揉压,手法宜轻,切忌大力按压,2岁左右幼儿按压百会穴时还是要稍微注意一下囟门是否关闭。
除了热衰竭、中暑之外,夏天食物保存不易,未做好卫生条件,很容易食物中毒而引起上吐下泻,万一出现症状,必须禁止油腻、辛辣食物以及酒类,宜选择清粥、苹果、白吐司等清淡食物或温性食物,让肠胃充分休息一下。此外,夏天常会有所谓的热感冒,中医称为风热型感冒,患者有高烧、喉咙痛等症状,进出冷气房太过频繁,很容易出现风热感冒,中医在治疗上会给予清热解毒药物。
热感冒是中暑吗 病程不同
热感冒:一般来说,热感冒病程缠绵,大多需3~7日治疗而痊愈;
中暑:中暑虽发病急,但恢复也快,一般1~2天,甚至几小时内症状即可消除。
热感冒是中暑吗 症状不同
热感冒:热感冒具有明显的感冒症状,比如发热、微恶寒、鼻塞、流涕,以及咳嗽、咽痛、口干舌燥、四肢酸痛无力等症状。
中暑:中暑虽有发热、口干舌燥、四肢酸痛无力,但是没有恶寒、鼻塞、流涕之类的感冒症状。
风热感冒中医治疗
风热袭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故身热、微恶风,汗出不畅,风热上扰,故头胀痛,风热之邪上犯清道,故咽喉肿痛干燥、口渴喜冷饮,鼻流浊涕;风热犯肺,肺失和降,故咳嗽、痰粘或黄。治宜辛凉解表,方用银翘散加减。
花9克、连翘9克、苦桔梗6克、薄荷6克、竹叶4克、生甘草5克、荆芥穗5克、淡豆豉5克、牛蒡子9克、芦根30克。
方中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辛凉透表为主药;辅以薄荷、荆芥、淡豆豉以辛散表邪、透热外出;竹叶清热除烦,芦根清热生津止渴协助银、翘清热透表,桔梗、牛蒡子、甘草合用,以宣肺祛痰、清利咽喉,合为佐使药。诸药合用既能透表,又能解毒。
本方特点有二,一是芳香辟秽,清热解毒;一是辛凉中配以小量辛温之品,且又温而不燥,既利于透邪,又不背辛凉之旨。
上述这些就是治疗风热感冒的中医方法,相信大家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有所了解了,风热感冒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大家有必要对治疗这个病症的中医方法多了解一下,为了自己也为了身边人,以后还是要多多关注的,相信这些对大家有所帮助。
风热感冒中医治疗
1、针刺疗法
先针风池,针感应向后头颞部散射,后针其他各穴,强刺激,留针20分钟,每日1次。鼻塞重加迎香、上星;头痛加太阳、印堂;咽痛加刺少商放血;咳嗽加风门、肺俞。
均用三棱针微刺出血。咽痛加天突、合谷;头痛加太阳;咳嗽加身柱;鼻塞加迎香。均用毫针中等刺激,徐徐提插,短促行针。
取消毒三棱针,在少商、太阳穴局部消毒后,点刺出血。在肺俞、大椎穴处,以投火法拔罐15分钟。用梅花针对手太阴肺经循行沿线叩刺出血。
局部皮肤消毒后,以消毒大头针在大椎穴处挑刺出血,然后火罐拔引。再以消毒三棱针在然谷穴点刺出血。
2、指针疗法
取穴:太阳、攒竹、风池、风府、肺俞。
手法:平补平泻,即用拇指尖点动5次,揉动5次,再点动5次,再揉动5次。各穴均用此法。
3、梅花针疗法
取穴:风池、大椎、合谷、曲池,以及胸背部、后颈部。头痛加太阳;鼻塞加迎香;咳嗽加太渊、颌下。
手法:用梅花针中度或较重刺激,一日治疗2~3次。
4、按摩疗法
病人取坐位或俯卧位,医者站其对面,双手拇指置于病人两眉中间之印堂穴处,用拇指腹面沿头正中线向上直推至百会穴,复用按法点按,然后继续向后头推动直至枕骨上之风府穴,并用按法点按风府。如此反复操作3~5次。
病人坐位或卧位,医者先用一只手固定病人头部,另一只手从眉外端之太阳穴,经耳轮上方、耳后推移至风池穴,改用揉法点按风池穴,待局部产生麻胀后,用手指轻轻揉动按压点。如此反复操作2~3次。
病人俯卧,双上肢弯曲抱于胸前,自然呼吸,医者站于病人头前侧,双拇指分别置于病人颈椎两侧,治脊椎两旁的足太阳经脉,从颈椎至臀部,自上而下作直线推动,同时辅以顺时针方向的揉动。如此反复操作2~3次。
病人侧卧或站立,医者坐或站其后面,双手拇指置于病人肩胛骨缝隙外,其余四指分别握定肩上部和肩胛骨下缘,两拇指自大椎穴,沿肩胛缝向下点按,至肩胛骨下缘为止,点按时嘱病人轻轻咳嗽。此法反复操作2~3次后,改用手掌于点按过的部位进行推动,自上而下反复3~5次。
5、自我按摩疗法
以拇指腹面放于印堂,揉按20~30次。
以两手拇指或中、食指各按同侧太阳穴,各向内揉按10~20次。
两手中指或食指腹面各按同侧迎香穴,同时向内揉按20~30次,然后向上推抹20~30次。
两手拇指分别按于同侧风池穴,由轻而重地向外揉按20~30次。
一手拇指按于另一手的合谷穴,其食指按掌面相应部位,由轻渐重对拿20~ 30次(孕妇禁用)。
用中指点按大椎穴20~30次。
一手拇指按在另一侧的曲池穴上,其余四指附于肘下,由轻渐重按拿30~40 次。
以上穴位,可根据病情轻重选择应用,每日施行2~3次。
6、贴敷疗法
金银花12克,连翘12克,荆芥穗12克,淡豆豉9克,薄荷9克,桔梗9克,牛蒡子6克,淡竹叶6克,甘草12克,以麻油150毫升,熬药去渣,加入黄丹150克,收膏。
取膏贴于锁骨切迹上方和咽喉区(即会厌上方两侧)。本膏有辛凉解表散热作用。
白矾、小麦面粉适量。
白矾研为细末,与面粉共和,用醋或开水调成膏状。取膏贴于两侧涌泉穴,覆以纱布、胶布固定。一日一换。白矾性寒有清热作用,敷于涌泉穴,取釜底抽薪之义。
绿豆粉100克,炒热;鸡蛋清1枚。二味调和作饼,敷胸部。3~4岁小儿敷半小时取下,不满周岁小儿15分钟取下。
7、熏洗疗法
黄柏125克,防风15克。
置黄柏、防风于砂锅内,加水1500毫升,煎成1000毫升,用药液蒸气熏颈部两侧及天突穴、风池穴。每次20分钟。同时吸入蒸气10分钟,每日1次。
大葱白125克,薄荷叶6克,黄酒125克。
将大葱放碗内,加入温开水半茶杯捣汁,再将黄酒炖开,冲薄荷叶,1~2分钟后,倒出黄酒 (薄荷叶不用),连同葱汁和匀。取毛巾蘸汁,擦两太阳穴、两肘弯、两手心、两窝、两足心、尾闾骨旁及前后胸肋骨间。擦时要用力均匀,轻重适度。
冬桑叶30克,黄菊花15克,黑山栀10克,独活45克,天麻45克,薄荷汤为丸,热水1000毫升化开洗头。
引发暑热感冒的病因
暑热感冒中,也不乏风寒感冒患者。如一些患者受风寒邪气影响,多表现为怕冷、畏寒、体表容易起鸡皮疙瘩。风寒感冒多因风吹受凉而引起,夏天高温却还会患上风寒感冒,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空调,二是冷饮。
在高温天气里,人们通常选择躲在空调房里,但如果在空调房里待的时间太长,走到室外,温度变化太大,时冷时热,人体调节不过来,容易感冒。此外,夏季人们爱喝冰冻冷饮,如果喝得太多,会伤害脾胃,引发感冒。具体病因如下:
1、由于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出汗较多,汗腺分泌会消耗很多能量。
2、夏天昼长夜短,闷热的天气常容易影响人们正常的睡眠和休息,导致睡眠不足,感觉浑身乏力。
3、夏天,许多人食欲减退,主要以清淡食物为主,影响了蛋白质的摄取。
4、由于天气热,人们不愿到户外运动,使人体的抵抗力下降。
5、因地域不同,昼夜温差较大,导致老人和儿童容易夜间感冒。
6、气候异常带来的忽冷忽热,人们没有及时适应气温变化,从而加大感染病毒的几率而引发感冒。
7、很多人贪图凉快,喜欢吹空调、洗冷水澡等行为,也很容易使人在夏天感冒。
吃姜5大禁忌不去皮不多吃 生姜并非能治百病
民间说“生姜治百病”,这是不科学的。如果是患有风寒感冒、因为风寒感冒引起的呕吐或者是因为淋雨引起的胃寒、发热症状是可以吃生姜进行治疗;如果是风热感冒、中暑或者是其他原因引起的呕吐等吃生姜不能起到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