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心肌病食疗方
酒精性心肌病食疗方
食疗一:猪心小麦粥
猪心1个、小麦30克、大枣5枚、大米50克、调料适量。猪心洗净、切片,调味勾芡备用,将小麦捣碎,大枣去核,同大米煮为稀粥,煮沸后加入猪心片,调味服食。此方可补益心气,适用于心肌炎的心悸气短、自汗等。
食疗二:参枣桂姜粥
党参10克、大枣5枚、桂枝、干姜各6克、大米50克,牛奶及红糖适量,将诸药水煎取汁,同大米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入牛奶、红糖即成。此方温阳利水,适用于心肌炎心悸自汗、形寒肢冷、水肿尿少、气促胸闷等。
食疗三:猪血参芪附枣粥
猪血100克、党参、黄芪各15克、附子5克、大枣5枚、大米50克,调理适量。将诸药水煎取汁,加大米煮成稀粥,待熟时调入猪血及调味品。此方可健脾温肾、益气养心,适用于心肌炎引起的肢体水肿、四肢不温、纳差食少、疲乏无力、喘促胸闷等。
食疗四:玉竹羊心汤
鲜玉竹15克、羊心1个、调料适量,将羊心洗净、切片,加水与玉竹同炖至羊心熟后,再配以食盐、味精、葱花、姜末等调味服食。此方可益血养心,适用于心血亏虚所致的心悸、口干、烦躁、五心烦热等。
酒精性心肌病的护理重点
1、精神护理:
心者君主之官,为人身最重要之脏器,酒精性心肌病心悸无不引起患者恐慌、恐惧的情志变化,而情志改变又可引起或加重心悸,所以要加强心身护理,鼓励患者保持乐观情绪,消除疑虑。
2、饮食调护:
酒精性心肌病心悸属虚者多,应注意饮食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多食精肉、鱼肉、蛋、新鲜蔬菜、水果类;饮食宜清淡,少食多餐;若有水肿者,限制盐、水的入量。禁忌烟酒、辛辣、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品。
3、一般护理:
室内环境优雅,空气清新,舒适安静。轻症患者可从事一般体力劳动,以不疲劳及心悸加重为度;中等症状者可从事轻微体力活动及体育锻炼;重症患者,安静时即觉心悸、气短较甚,面浮肢肿,脉结代者,应卧床休息。
酒精性心肌病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一、病因
酒精性心肌病是由于乙醇及其代谢产物乙醛等对心肌直接毒害的结果。酒精对心肌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损害心肌细胞膜的完整性;②影响细胞器功能;③影响心肌细胞离子的通透性;④酒精代谢时引起中间代谢的改变;⑤长期饮酒可变更调节蛋白(肌凝蛋白和原肌凝蛋白)的结构,影响心肌舒缩功能;⑥长期大量饮酒还可造成人体营养失调,易导致维生素缺乏,尤其是B族维生素缺乏,也可加重心功能不全。
此外,酒类的某些添加剂中含有钴、铅等有毒物质,长期饮用可引起中毒或心肌损伤。由于上述原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最终可导致酒精性心肌病的发生。
二、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30~55岁的男性,通常有10年以上过度嗜酒史,临床表现多样化,主要表现为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
1.心脏扩大
常在胸部X线或超声心动图检查时偶然发现。心脏多呈普大型,伴有心力衰竭者室壁活动明显减弱,当心腔有明显扩大时可伴有相对性瓣膜关闭不全性杂音。
2.充血性心力衰竭
长期嗜酒者常存在心功能轻度减退现象,表现为心悸、胸闷、疲乏、无力等。严重者以充血性心力衰竭为突出表现,通常为全心衰竭,但以左心衰竭为主,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及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亦可有颈静脉怒张、肝淤血、下肢水肿及胸腔积液等。
3.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亦可为本病的早期表现,最多见为心房颤动,其次是心房扑动、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及心脏传导阻滞。由于心律失常多于周末或假日大量饮酒之后发生,故称为“假日心脏综合征”。对嗜酒后出现不能解释的心律失常者应考虑本病。酗酒者发生猝死可能与心室颤动有关。
三、治疗
1.治疗原则
(1)说服或强制性戒酒。
(2)卧床休息。
(3)治疗心力衰竭。
(4)处理心律失常。
(5)补充维生素,加强营养支援治疗。
酒精性心肌病的症状
本病起病隐匿,多发生于30~55岁的男性,通常有10年以上过度嗜酒史,临床表现多样化,主要表现为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
1.心脏扩大
可为酒精性心肌病最早的表现,部分病例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在体检,胸部X线或超声心动图检查时偶然发现,心脏多呈普大型,伴有心力衰竭者室壁活动明显减弱,当心腔有明显扩大时可伴有相对性瓣膜关闭不全性杂音,早期病例治疗后心影可于短期内迅速缩小,晚期患者心影常难以恢复正常。
2.充血性心力衰竭
长期嗜酒者常存在心功能轻度减退现象,甚至在出现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症状之前就已存在,早期病人可无自觉症状,或仅表现为心悸,胸闷,疲乏无力等,严重者以充血性心力衰竭为突出表现,通常为全心衰竭,但以左心衰竭为主,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及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亦可有颈静脉怒张,肝淤血,下肢水肿及胸腔积液等,病情较轻者戒酒后常可好转,但再饮酒时病情可再次加重。
3.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亦可为本病的早期表现,最多见为心房颤动,其次是心房扑动,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及心脏传导阻滞;心律失常多需要药物治疗或电复律,但少数可自行恢复窦性心律;同一种心律失常可反复发生,由于心律失常多于周末或假日大量饮酒之后发生,故称为“假日心脏综合征”,对嗜酒后出现不能解释的心律失常时应考虑本病之可能,酗酒者发生的猝死,可能与心室颤动有关。
4.胸痛
除非同时伴有冠心病或主动脉瓣狭窄,一般不会发生心绞痛,但可出现不典型胸痛;亦有以心绞痛为突出表现者,这可能与乙醛促进儿茶酚胺释放,刺激α-肾上腺受体导致冠状动脉痉挛有关。
酒精性心肌病的病因
细胞器功能失调(35%):
损害心肌细胞膜的完整性,系通过酒精脂溶性的生物学特性,侵袭细胞膜引起液化作用及改变细胞膜脂肪成分和分子构型,使膜表面离子分布和膜电位失控,影响细胞间信息传递和离子交换。影响细胞器功能,包括线粒体,肌浆网等细胞器功能失调,以致心肌能源供应减少。
心肌收缩力降低(25%):
影响心肌细胞离子的通透性,从而使钾,磷酸盐或镁从心肌中丢失,而心肌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可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是引起酒精性心肌病心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
长期饮酒(15%):
长期饮酒可变更调节蛋白(原宁蛋白和原肌凝蛋白)的结构,影响心肌舒缩功能。长期大量饮酒尚可造成人体均衡营养失调,易导致维生素缺乏,尤其是维生素B族缺乏,也可加重心功能不全,此外,酒类的某些添加剂中含有钴,铅等有毒物质,长期饮用可引起中毒或心肌损伤,由于上述原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最终可导致酒精性心肌病的发生。
如何防治酒精性心肌病
一、酒精性心肌病的预防
酒精性心肌病的发生与长期大量摄入酒精有密切关系,其治疗的关键是戒酒。在戒酒的同时,积极劝说戒烟,以改善预后。无论病情严重到何种程度,多数病例戒酒后可望获得病情的缓解。药物治疗本身则仅为一种权宜之计,不彻底戒酒,本病的治疗将归于失败。
二、酒精性心肌病的治疗
治疗原则:说服或强制性戒酒、卧床休息;治疗心力衰竭、处理心律失常;补充维生素类,加强营养支援治疗。
1、一般治疗:说服或强制性戒酒、卧床休息。补充维生素类,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2、对症治疗:治疗心力衰竭,处理心律失常。
喝酒怎么也会伤心脏
1.心脏增大:常是酒精性心肌病最早的表现。多在体检、胸透、做彩超时发现,心脏呈普大型。早期病例于戒酒4~8周后心脏迅速缩小;晚期病人虽然也能有所缩小,但很难恢复到正常。
2.心力衰竭:常缓慢出现心慌、气短、乏力,继而呼吸困难。重者合并右心衰竭,出现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肝淤血,胸腔积液等。
3.心律失常:房颤与室性早搏多见。同一种心律失常可反复出现,如酗酒猝死者多为室颤所致。
4.去首高血压:舒张压增高而收缩压正常或偏低称之为“去首高血压”,此点有别于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5.心外损害:主要有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硬化、酒精性肌病、痛风性关节炎、肾功能不全等。
凡有上述表现,同时符合我国酒精性心肌病的诊断标准:有大量饮酒史(约合纯酒精125毫升,即每日啤酒4瓶或白酒150克)、持续10年以上(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女性>40克/天,男性>80克/天,饮酒5年以上)者,在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心脏病后,应考虑本病。
酒精性心肌病治疗的关键是戒酒。病程早期,戒酒可使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消除,心脏大小可恢复正常。即使心脏明显扩大伴有严重心力衰竭者,戒酒治疗仍可使预后得到改善。
有轻度心力衰竭时,限制体力活动,低盐饮食及适当利尿治疗可改善心功能;中、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其治疗同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以利尿药、洋地黄、血管扩张药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为主,并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包括低血钾和低血镁。
酒精性心肌病的病因
酒精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而引起心肌损害:
①酒精及其代谢物乙醛可对心肌细胞构成直接毒性作用,降低心肌收缩功能,引起心律失常、造成心肌营养及代谢紊乱,诱发心肌缺血。
②长期饮酒可致营养障碍,尤其是维生素b1,叶酸的吸收不足,也是引起心肌病变的重要因素。
③饮酒者多数有吸烟史,大量尼古丁加重心肌病变。总之,饮酒量越大、饮酒时间越长,酗酒次数越多,心肌损害越显著,患酒精性心肌病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酒精性心肌病要根据病因进行预防。酒精性心肌病的一个重要的致病因就是酒精摄入过量,因为酒精对心肌有很大的毒害作用。预防和治疗酒精性心肌病的关键就是戒酒。
酒精性心肌病的发生发展较为隐匿,嗜酒者在不知不觉中患病,最初并无症状,也就不会予以足够重视。多数情况是在出现早搏等心律失常,或出现胸闷、心慌、气短、下肢肿胀等充血性心力衰竭时,方被医生明确诊断。所以,有10年以上饮酒史的人,无论有无症状,都需检查心脏情况,以及早发现心肌病,及早戒酒对症治疗,以维护自身健康。
酒精性心肌病要预防过量饮酒
治疗酒精性心肌病的关键在于戒酒,随着戒酒持续时间的增长,症状会慢慢消失,心脏也会逐渐缩小。但必须指出,若意志不坚决,再度饮酒,症状可再复发。因此,酒精性心肌病要预防过量饮酒。
酒精性心肌病要预防过量饮酒具体内容如下:
对已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的病人,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强心、利尿、扩血管等药物,一般经治疗后,病情会日见好转,但不容易完全恢复。
在我国北方高寒地区,民间饮酒是一种习惯,它不仅给人们带来生活乐趣,而且已成为许多人特别是野外工作者御寒、防治风湿病的好办法,但由此引发的心血管病却不被人们普遍重视。
一般认为,健康人每日饮白酒50克内,可能对人体健康有益。有研究资料表明,每日饮白酒超过50克者,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甚至酒精性心肌病的发生率明显增加。长期大量饮酒宛如在体内埋藏定时炸弹,到了一定时间会发生爆炸。
由于长期大量饮酒会产生如此严重的后果,因此,奉劝饮酒者特别是饮白酒者,更应适量控制,切不可长期畅饮无度,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酒精性心肌炎的治疗
一、酒精性心肌炎如何治疗:
酒精性心肌炎多见于成年男性,大多都有10年以上大量饮酒史。临床上主要表现心悸、气短、心脏扩大,及各种心律失常,逐渐发展充血性心力衰竭。
二、酒精性心肌炎的治疗:
1、戒酒。
2、休息,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3、高营养、高蛋白饮食,补充镁盐及大量维生素B1和C。
4、服用强心、利尿、扩血管等苭物。
5、中医特色治疗刘主任对酒精性心肌炎的治疗主要以"益气健脾,活血利水,解毒宁心"为主。
三、正确治疗酒精性心肌炎
酒精性心肌病的早期治疗,关键是戒酒,给以高营养、高蛋白饮食,补充镁盐及大量维生素B1和C等后,症状会逐渐消失,心脏也会缩小。但必须指出,若意志不坚决,再度饮酒,症状可再复发。
对已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的病人,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强心、利尿、扩血管等药物,一般经治疗后,病情会日见好转,但不容易完全恢复。据报道,症状明显者,3年死亡率大于46%。
酒精性心肌病一旦出现心衰体征和症状后,患者的平均存活期一般<3年。但戒酒一旦成功,多数心功能可明显改善,心脏体积亦可恢复正常。
心衰急性期的处治与扩张型心肌病相似,但更主张侧重于纠治血流动力学紊乱及防治栓塞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等方面。
洋地黄类药物对控制房颤或心衰常有效,但由于酒精可干扰该类药物在肝脏的代谢与转化,故应审慎选用。利尿剂可消除水肿,降低前负荷;血管扩张剂能减轻前、后负荷,均对治疗心衰有益。
喝酒容易得什么癌症 喝酒引起心血管疾病
酒精不仅会导致酒精性心肌病、高血压等,更会造成心梗、脑梗突发。专家更是认为,不当饮酒会引发房颤、心衰、脑血管破裂等问题,严重者危及生命。
慢性酒精中毒引起酒精性心肌病的诊断
慢性酒精中毒对于人类健康的危害日趋严重,尤其是在欧美等国,其发病率在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占第三位。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其发病率不断的增加。临床发现酒精性心肌病的发病与长期大量的酒精摄入有密切关系,慢性酒精中毒常造成患者酒精性心肌病,本文将主要为您介绍慢性酒精中毒引起酒精性心肌病的诊断。
慢性酒精中毒引起酒精性心肌病的诊断检查:
1.X线检查
心影普遍增大,心胸比例>0.55,合并心力衰竭时可有肺淤血、肺水肿甚至胸腔积液。随着治疗和戒酒,增大的心影可在短期内明显缩小。
2.心电图
最常见为左室肥厚伴ST-T异常,亦可见低电压、心房颤动、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和室内传导阻滞等心电图改变,部分病人可见病理性Q波。
3.超声心动图
主要为左室重量增加,早期室间隔及左室后壁轻度增厚,不伴有收缩功能减退,左室舒张内径正常。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各房室收缩和舒张内径均增加,室壁运动减弱,左室射血分数减低。超声心动图对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4.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
酒精性心肌病亚临床状态时,就可有血流动力学改变,常表现为射血分数减低,心室舒张末压增高,舒张末容积和张力增加。心室造影可见左心室扩大,弥漫性室壁运动减弱,心室射血分数下降。
5.放射性核素检查
用111铟标记的单克隆抗心肌抗体检查发现,扩张型心肌病和酒精性心肌病病人在心功能恶化时放射性核素摄取量增加,而临床症状改善时摄取减少,其摄取量与饮酒量密切相关,并可根据摄取量进行预后判断。
6. 心肌心内膜活检
其线粒体与冠状动脉内壁的水肿出现率高对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慢性酒精中毒引起酒精性心肌病的诊断:
1.有大量饮酒史(纯乙醇量125ml/天,即啤酒4瓶或白酒150g),持续10年以上出现心脏病的症状和体征。
2.能排除其他心脏病即应考虑本病。强制性戒酒4~8周,积极治疗后病情迅速改善,亦支持酒精性心肌病的诊断。
如何鉴别酒精性心肌病
1、扩张性心肌病
酒精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酷似。有学者将两者组织学及临床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扩张型心肌病的部分患者系心肌炎演变而来,故其心肌细胞肥大、纤维化程度以及细胞核等改变均较酒精性心肌病明显。此外,后者在临床测得的心胸比值、心脏指数以及收缩压测值/收缩末期容积,在停止摄取酒精饮料后明显获得改善,而前者不明显。
2、维生素B1缺乏性心脏病
酒精性心肌炎表现的心腔扩张、心动过速、静脉压增高以及下肢水肿等易与维生素B1缺乏性心脏病(脚气病性心脏病)相混淆。然而,前者多为心室收缩力降低致低心排量状态,而后者则为高心排量状态,临床可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