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炎炎夏日小心情绪中暑

炎炎夏日小心情绪中暑

气温升高 自杀率上升

人的情绪与外界环境有密切联系。一般来说,低温环境有利于人的精神稳定,一旦温度上升的幅度增大,人的精神、情绪就会产生波动。据报道,英国伦敦精神疾病研究所研究了1993年1月到2003年12月日平均气温与日平均自杀率的关系,发现日平均气温超过18℃,自杀的人数就有所上升;日平均气温每上升1℃,自杀率就增加3.8%。

高温引起自杀率上升的原因可能与心理、生理或社会因素有关。研究人员说,高温使一些人变得过于兴奋、富于攻击性和冲动。

在高温天气里,除身体会中暑外,人的情绪也会中暑。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气象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就明显增强,这时人容易情绪失控,频繁发生摩擦或争执的现象,这种情况就是“情绪中暑”,又叫夏季情感障碍综合征。

心态平和 避免“情绪中暑”

“情绪中暑”的人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一是情绪烦躁,常会因微不足道的小事,与家人或同事闹意见,而自己则觉得内心燥热,头脑糊涂,不能安下心来思考问题,经常丢三落四忘掉事情。

二是心境低落,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了,觉得日子过得没劲,对同事和家人缺乏热情。此种情况清晨稍好,下午变坏,晚上更甚。

三是行为古怪,常会固执地重复一些生活动作。“情绪中暑”者除表现为情绪不稳、焦躁易怒外,同时还伴有头胀痛、胸闷、心跳加速和睡眠不好等症状。

防治“情绪中暑”,应从下面几方面去做。

一是静心养生,越是天热越要“心静”,以避免不良刺激。

二是心理纳凉,可采用“心理暗示”和“心理纳凉”等法调整情绪,想象自己处于大自然之中,绿树摇曳、飞泉漱玉,使你心旷神怡、心平气和。

三是调整起居,保证充足的睡眠。四是注意饮食调理,多食营养丰富的果蔬和蛋白质,并适当食用姜、葱、蒜、醋。

大暑养生做什么 大暑防暑怎么做

高温天气尽量不外出,不进行户外体育锻炼或者从事体力劳动。

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肝火”,经常会出现莫名的心烦意乱、无精打采、食欲不振等问题,也被称为“情绪中暑”。“情绪中暑”对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危害很大,特别是老年体弱者,由于情绪障碍时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还会引发猝死。提醒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避免生气、着急等极端情绪,尽量做到“心静自然凉”。

什么样的人易情绪中暑

人的情绪与外界环境有密切联系,当遇到持续高温天气和外界大环境变化时,人体这一小环境受到的影响也会发生变化。一般来说,低温环境有利于人的精神稳定,一旦温度上升的变化幅度增大后,人的精神、情绪就会产生波动,不仅给人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会对人的心理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以致出现情绪烦躁、爱发脾气、记忆力下降等现象。

正常人中,约有16%的人在夏季会发生“情绪中暑”,尤其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气象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就明显增强,生理中暑和“情绪中暑”的比例都会急剧上升。

“情绪中暑”对人们的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危害甚大,尤其是对于年老体弱者。因为夏气通于心,暑气易伤心,夏日的不良情绪更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加重,甚者引发猝死。所以,大暑养生预防“情绪中暑”同样重要。

烈日开车人最易成为情绪失控族

灼人的阳光晒得车内如同桑拿房一样,拥堵的路面、一路的红灯,这些都是引发心头烦躁的因素。如果这时发生点小摩擦,即使是平时脾气再好的人,火气都会直接蹭出来,很容易出现吵架等事件,如有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的容易诱发意外。据该科周建中介绍,从以往接诊的病人记录来看,去年就有位四十多岁的人因为开车时和他人发生争执而诱发血压激增,出现心悸、气短、胸闷等症状而被送往医院的,所以周主任提醒烈日下的开车族要及时调整心态,不做路怒族。

情绪中暑可能要你命

开低空调,冰镇的西瓜、饮料、啤酒,炎炎夏日,很多人追求感官上的清凉刺激,把健康和暑热一起留在了空调房外。医学专家指出,人若是长期依赖空调,便会导致耐热能力下降,遭遇高温后人体就无法及时散热,从而出现中暑症状。这主要是因为其耐热应激蛋白因长期缺乏外部刺激而合成减少,进入高温环境后很容易中暑。而经常处于高温环境中热应激蛋白合成会增加,热耐受力会增强,进入高温环境时人体的不适感觉会明显减轻。

而在户外,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气象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就会明显增强,生理中暑和“情绪中暑”的比例都会急剧上升。“情绪中暑”对身体危害甚大,“大动肝火”常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甚至发生猝死状况。专家建议,注重心理调节,适当进行耐热训练,合理安排夏季饮食,有助于安然度过炎炎盛夏。

不做容易“情绪中暑”的三类人

如今“情绪中暑”现象出现得越来越频繁。它是一种由于炎热的外部环境所引发的心理情绪问题。但情绪中暑很多时候容易被人忽略,被当作一种高温环境下的正常生理反应,而不是一种心理病症,往往耽误了调整和治疗时机。

有三类人比较容易出现情绪中暑:第一类是平时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的人,高温造成的恶劣的外部环境很容易诱发他们一直压抑的负面情绪;第二类是平时情绪起伏比较大的人,这类人对情绪控制能力不强,很容易在高温环境下焦躁不安;第三类是不善于沟通的人,由于不善于与人沟通,无法将负面情绪通过倾诉等方式合理释放,在高温环境下容易情绪失控。

立秋下雨好还是天晴好 啃秋

秋天的时候有啃秋的传统,啃秋就是在立秋当天吃西瓜,立秋的时候,虽然季节上来到了秋季,但是温度上还是比较炎热的,日常生活中还是要做好避暑和防晒,以免中暑和晒伤,啃秋的寓意在于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图一个美好的寓意而已。

中暑应该如何预防

1、出行躲避烈日

夏日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10点至16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此外,在炎热的夏季,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龙虎人丹、风油精等一定要备在身边,以防应急之用。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应少穿化纤品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

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

2、别等口渴了才喝水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已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另外,夏季人体容易缺钾,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钾茶水是极好的消暑饮品。

3、保持充足睡眠

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寝时间是22时至23时,最佳起床时间是5时30分至6时30分。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4、谨防情绪中暑

相关数据表明,在正常人群中,约有16%的人在夏天会发生“情绪中暑”。

夏天持续的高温天气,使人变得心烦气躁、情绪低落、食欲不振、思维紊乱、行为异常等。“情绪中暑”的表现有:特别粗心,如打翻热水瓶等引起烫伤意外;上班提不起精神,容易激动或情绪低落,不能静心思考;肝火也随着气温往上蹿,常因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酿成祸端……

医师提醒,“情绪中暑”可能衍生灼伤、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等意外。因此,在炎炎夏天,市民除了要做好防高温中暑的准备,还要注意调节心理和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日常生活应劳逸结合,清淡饮食,多饮水以调节体温,多吃清火的瓜果蔬菜等,给心情也降降温。

如何预防中暑

一、出行躲避烈日

夏日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另外,最好不要在10点至16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此外,在炎热的夏季,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龙虎人丹、风油精等一定要备在身边,以防应急之用。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应少穿化纤品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

二、别等口渴了才喝水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已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

三、保持充足睡眠

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有力措施。另外,最佳就寝时间是22时至23时,最佳起床时间是5时30分至6时30分。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四、谨防情绪中暑

相关数据表明,在正常人群中,约有16%的人在夏天会发生“情绪中暑”。“情绪中暑”的表现有:特别粗心,如打翻热水瓶等引起烫伤意外;上班提不起精神,容易激动或情绪低落,不能静心思考;肝火也随着气温往上蹿,常因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酿成祸端……医师提醒,“情绪中暑”可能衍生灼伤、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等意外。因此,在炎炎夏天,大家除了要做好防高温中暑的准备,还要注意调节心理和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日常生活应劳逸结合,清淡饮食,多饮水以调节体温,多吃清火的瓜果蔬菜等,给心情也降降温。

什么是情绪中暑

1、情绪烦躁

 常会因微不足道的小事,对家人或同事发火,而自己则觉得心烦意乱,不能静下心来思考问题,经常丢三落四忘掉事情。

2、心境低落

 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了,觉得日子过得没劲,对同事和家人缺乏热情。

 3、行为古怪

 造成“情绪中暑”的直接原因还是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差,“情绪中暑”主要靠自我调节。比如调整起居时间,要保证睡眠时间,睡眠不足,心情会变得急躁。经常作息颠倒或长期熬夜的人,通常情绪也不稳定。要调剂好饮食,尽量减少进食油腻食品,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不仅能防暑,还能增进食欲。注意多饮水,以调节体温,改善血液循环。多进食“清火”的食物和饮料,如新鲜蔬菜、水果、绿茶等,多吃开胃食品,避免吃过凉的食物等。

当然,防治“情绪中暑”,关键在于心理调节。俗话说的好:“心静自然凉”。越是天热,遇事越要心平气和。在心烦意乱时可以听听轻音乐,想像绿林、蓝天、大海等令人凉快的东西,让自己的意念遨游于冰山雪峰或寒冷刺骨的呼啸北风中,畅思遐想“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诗情画意,降低心理热度。只要少想烦心的事,多想愉快的事,保持幽默愉快的心情,就可以平静面对夏日的炎热。

三伏天吃什么食物最好 苦瓜

三伏天适量吃一点苦瓜是非常好的,因为从中医食疗的角度上来讲苦瓜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生津利尿的作用,炎炎夏日适当吃苦瓜能够清除暑热、解除烦渴,同时还能预防中暑。

静心养气防“情绪中暑”

“情绪中暑”对夏季养生危害甚大。特别是老年人,由于“发火”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甚至会引发猝死。所以,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来防止“情绪中暑”的发生:

第一,要“静心”养生。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嵇康《养生论》中对炎炎夏季有其独到见解,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故越是天热,我们越要心静,尽量保持淡泊宁静的心境。不要生闷气,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情绪转移,感到心烦意乱时可以想想一片绿林、一片蓝天等,平静一下心情。

第二,要保证睡眠。情绪与睡眠亦密切相关。睡眠不足,心情会变得急躁。经常作息颠倒或长期熬夜的人,通常情绪也不稳定。因为夜间11点至凌晨1点是脏腑气血回流的时间,此时,血回流到肝脏准备储存精气(能量),如果不睡,能量无法被贮藏,就会肝盛阴虚,阴阳失和。故夏季应安排好足够的睡眠时间,有条件的,尤其是老人中午最好休息30~60分钟。

夏天跑步会中暑吗 10大中暑危险因子

在炎炎夏日想预防中暑,下列几个危险因子应尽量避免:

1、高温高湿;

2、剧烈运动,如跑步;

3、缺乏水份;

4、肥胖过重;

5、睡眠不足;

6、感冒或发烧;

7、甲状腺亢进症;

8、慢性病患;

9、热调节不足;

10、服用药物。

相关推荐

炎炎夏日应如何对付真假中暑

假中暑,用十滴水 夏天的高温常会“逼着”人们吹空调、喝冷饮,甚至洗冷水澡,在炎热天气下,人体毛孔开放,一旦这些纳凉避暑的方式过了头,很多人就会“假中暑”。除了和“真中暑”相同的发热症状,还会有畏寒头痛、鼻塞流涕、四肢酸痛,或伴有呕吐、腹泻等表现,中医学称之为“阴暑”。这时候可以使用十滴水来治疗。 十滴水由樟脑、干姜、大黄、小茴香、肉桂、辣椒、桉油组成,还添加有辅料酒精,闻起来气味芳香,其实比较辛辣,服后可温水漱口,或含个糖块。药店里还有十滴水软胶囊,服用相对方便,只是药力稍逊。十滴水服用方法为每天3次,每

孕妇夏天一定小心贪凉惹祸

孕妈咪最怕热,这与怀孕后的生理变化和代谢加快密不可分,在夏天,准妈妈们贪凉可以理解,可是贪凉也要有讲究。 “乘凉时,最好不要坐在风口处,睡觉不能在露天躺卧,也不能直接躺卧在地板上,使用风扇时不能直吹。”韦明芳提醒,睡觉时注意盖好腹部,以防受凉。 炎炎夏日,要保证睡眠休息,要有一定时间的午睡,保持愉快舒畅的心情。天热,心情会烦躁焦虑,这种情绪会干扰胎儿的生长环境。相反,如果孕妇在炎热的季节中保持一种安静愉快的情绪,则心胸宽畅,能缓解酷热的不良刺激,有利于胎儿生长环境的安定平稳,也有利于胎儿神经的正常发育。

​孕妇巧过炎炎夏日

1、孕妇的衣着更要宽大、轻松、舒适、简单。夏日人体出汗有些多,而孕妇本身就比其他人代谢更旺盛,因此一定要选择利于排汗的衣物,这样一是相对凉快,且出汗后也容易被衣服吸收;而排汗不畅非常容易引起皮疹、皮肤感染等症状。 2、孕妇夏天能吃空调和风扇吗?空调系统的积尘和细菌,对孕妇和胎儿危害大,而且易患“热伤风”。不过如果孕妇散热不及时,对母子的影响也很大。所以空调只要吹得得当也是很有好处的,另外开风扇也要注意出风口防止腹部受凉,保持房间透气通风。 3、孕妇要保证足够的睡眠,夏天孕妇的体力消耗有些大,非常容易感到疲

产后坐月子能吹空调吗

在我国传统观念里,产妇坐月子总是被保护在一个“密不透风”的环境里,有的甚至被子、长袖装、长袜统统派上用场。炎炎夏日,坐月子可以开空调吗?夏季坐月子可适当吹空调,防止中暑。 为了防范中暑,产妇坐月子不能捂得太厉害,空气流通是散热、降低环境温度的最好方法。产妇房间可以适当开空调或者吹风扇,把房间温度降下来,但不能让空调风对着产妇和宝宝吹。 另外,房间的温度要保持在24℃左右,湿度要保持在50%到60%之间。此外,产妇的衣服一定要透气吸汗。如果觉得热,产妇最好多喝水,可以喝淡盐水来补充盐分。

夏季做什么运动减肥最有效 跳舞

建议女孩子在炎炎夏日里来到圣洁的舞蹈教室进行芭蕾形体的训练,在优雅的音乐伴奏下跳舞,会令整个人的心情变好。而且,跳舞的动作丰富,挺拔和矫正身体形态,同样体重的两个人,腰背挺拔的人要比佝偻驼背的人视觉上要瘦10斤。

苦夏的中医治疗

心理:安神戒躁 盛夏,人们心理上也会“中暑”,其主要症状是心情烦躁、易动肝火、好发脾气、思维紊乱、行为异常、对事物缺少兴趣。不少人常因微不足道的小事与他人闹意见。 据统计,在正常人群中,约有16%的人在夏季会发生“情绪中暑”,尤其是气温超过35摄氏度、日照时间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情绪中暑”的比例会急剧上升。所以,防止苦夏,心理调节也非常重要。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在炎热的天气里一定要学会“静心、安神、戒躁、息怒”。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情绪转移,进行“冷处理”。多看点令人开心的书,既可以给生

大暑来临小心情绪也会中暑

高温、日照影响情绪 神经细胞对温度、气压、湿度等变化及其敏感。气温过高时,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容易紊乱,继而影响大脑的神经活动和内分泌的激素分泌,产生一系列类似中暑的症状。而气温高于35℃、日照超过12小时、空气湿度大于80%时,这种情况会更加明显。 三伏天气,如果你经常情绪烦躁,为一点小事就发火动怒,难以静下心来,或是情绪低落、焦虑不安,对周围的事物冷淡而缺乏热情,很可能就是情绪中暑。 解心暑要靠自我调节 情绪中暑,归根结底还是人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够所导致。因此,想解“心暑”,还要靠自我的心理调节

高温天气如何避免情绪中暑

连晴高温的天气不仅炙烤人的身体,更使得市民心理承受力面临考验,“情绪中暑”者日增。 身为“有车一族”的杨涛告诉记者,“最近心情莫名地烦躁,开车时不停按喇叭,只要有车挡在前面,就想超过去。虽然明白这样很危险,但总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今夏以来,和杨涛一样心烦的市民可谓不少。据重庆市危机干预热线统计显示,今年七月以来,因天热心躁向该热线求助的市民人数同比增加了近三成。在该市一些心理咨询中心,来访者也比平常多了许多。 医学研究表明,气温超过三十五摄氏度、日照超过十二小时、湿度高于百分之八十时,人体会处于“易激

夏日女性去火必修

阳光明媚,可心情烦躁。微风吹过花朵盛开,我们却翻来覆去心思不宁。写字楼里随着炎炎夏日的到来,突然变得人人都是争吵的导火索,天热上火身体不适,不仅仅是体温,还有我们那随着气温不断升高的的坏脾气! 炎炎夏日不令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还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表现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现在这些症状被统称为“夏季情感障碍”。据统计,超过1/5失会因高温而出现上述症状,其中尤以女性居多,因此,“去火”成为女性在夏日是必备功课。 中医认为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季节,“夏日属火,主心”指的就是夏季天气炎热

经常暴晒警惕皮肤癌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晒太阳是一件有益健康的事情,的确如此。但是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案例告诉我们,经常晒太阳并非如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健康安全。 经常暴晒小心皮肤癌 炎炎夏日,经常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下不仅会让人中暑,还会引起日光晒伤,导致皮肤病的发生。因此,专家提醒,晒太阳需要注意时间段与时间长短。日光晒伤是指在短时间内大量接触紫外线的照射而引起的一种光毒反应。轻者照光的局部皮肤红肿,重者出现水疱。累加晒伤的次数越多,造成的损伤越严重。一般情况下,人体的细胞损伤后会自身修复,如果没有自然修复或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