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脑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脑血栓形成的症状一般表现出了肢体的麻木和无力,并且出现了头晕和言语不清楚等。脑血栓形成的症状还表现为头痛和呕吐以及出现了意识的障碍。
脑血栓形成的症状和体征
约1/3病例脑血栓形成前有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史,其发作次数不等,多为2—3次,发生在血栓形成的同一血管或不同血管;发病前数日有头昏、头晕、头痛、周身无力、肢体麻木、言语不清或记忆力赂显下降等。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生与年龄及动脉硬化的程度有密切关系,95%的患者在犯岁以后发病,65岁—74岁年龄组发病率可达到每年1%,高于脑出血,男性较女性多见。约有60%的患者起病有过度疲劳、兴奋、愤怒和气温突变等诱因,80%在安静状态下发病、其中约1d在睡眠中发病。
1.发病症状常为肢体无力、麻木、言语不清和头晕,有意识障碍,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2.局灶症状 脑局灶损害症状主要依赖病损血管的分布和供应区脑部功能而定。
(1)颈内动脉:在眼动脉分出之前闭塞时,常见症状为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优势半球病变时可有失语。如颈内动脉进端血栓影响眼动脉,可出现特征性的病变,即同侧一过性视力障碍和HM“征。
(2)大脑中动脉: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出现对侧煽瘫、倔身感觉障碍和同向性偏盲。
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失语,当梗死面积大症状严重时,可引起颅内压增高、昏迷、甚至可导致死亡。皮质支闭塞时偏瘫及偏身感觉以面部及上肢为重,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失语,非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对测感觉忽赂等体象障碍。深穿支闭塞时,内囊部分软化,出现对侧偏瘫.一般无感觉障碍及偏盲,优势半球受损时,可有失语。
(3)大脑前动脉:近端阻塞时因前交通支侧文循环良好可无症状。前交通支以后阻塞时,额叶内侧缺血,出现对侧下肢运动及感觉障碍,因旁中央小叶受累.排尿不易控制。
深穿支阻塞时,内囊前肢和层状核缺血,出现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上肢轻瘫。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时,可出现淡漠、欣快等精神症状及双侧脑性瘫痪。
(4)大脑后动脉:大脑后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后部、丘脑及上部脑干。梗死时常见对侧同向性偏盲及一过性视力障碍。优势半球受累除有皮质感觉障砌L,还可出现失语、失读、失认、失写等症状。深穿支阻塞累及丘胶和上部肋干,出现丘脑综合征,表现为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如感觉异常、感觉过度、丘脑痛;锥体外系症状.如手足徐动、舞田、震额等;还可出现动眼神经麻痹、小脑性共济失调。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脑血栓,我们知道脑血栓一旦形成对于我们身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脑血栓容易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出现,上文介绍了脑血栓的症状,大家一旦发现相同的症状就应该立刻到医院进行检查,以免延误治疗。
脑血栓形成的诊断
(1)多发生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病前常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病史。
(2)可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
(3)起病相对较缓慢,呈进行性加重,1~3天达高峰,但亦可表现为突然完全性卒中。
(4)多在安静状态下发病。
(5)全脑症状轻,多无明显头痛、呕吐,意识清晰或有轻度障碍,生命体征及下丘脑植物神经功能多无异常变化。
(6)无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正常。
(7)ct检查显示密度减低区,大面积脑梗塞可伴有脑水肿和占位效应。
(8)脑血管造影可显示病变动脉狭窄或闭塞。
(9)局灶体征明显,由于受累血管不同,而临床特征各异。
脑血栓的发病和天气有关系吗
脑血栓形成,是脑梗塞引起的,而脑梗塞又是脑卒中造成的。在我国,每年有脑卒中患者约180万,死于脑卒中的有90万人,同时有60万人卧床不起,需他人照顾。为此积极采取措施,降低脑血栓的发病率是大家需要注意的事情。脑血栓的发病和天气有关系吗?在影响脑血栓形成的诸多因素中,天气因素相信大家也是知道一些的。某疗养院对262例脑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后发现,12月-2月(冬季)发病最多,占29.1%;夏季次之,占27.8%。有资料证明,气温、气压、相对湿度直接影响脑血栓形成:在相对湿度为 40-60%时,发病率最低,在平均湿度为85%时,发病率最高; 气压在1009百帕时,发病率为25%,1028百帕时,其发病率降到5%;气温在18摄氏度时,发病率为7%,在30摄氏度时,发病率升至22%。这说明,温、湿度越高,气压愈低,愈易发生脑血栓病。由此可见气象因素与脑血栓的形成有密切相关:夏季、冬季所以发病率高,其原因与夏季出汗过多,冬季气候干燥和活动较少有关。因此已有脑动脉硬化或高血压、高血脂病史的老年人,在夏季应注意补足水份,避免过多出汗,在冬季应注意多作体力活动促进血液循环。气温、相对湿度、气压对脑血栓形成的影响主要是因为高温、高湿、低气压导致血压下降,血流减慢而利于血栓形成。因此了解气象因素与脑血栓形成的关系,可据气象预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减少脑血栓病的发生。
脑血栓形成的症状
1、鼻子出血
患有脑血栓的病人在患病早期时会出现鼻子出血的情况,患者同时会出现眼底出血以及血量的情况,如果患者在出现出血的情况之后不引起重视而忽视了疾病的治疗,那么脑血栓的病情就会逐渐加剧。
2、眩晕
大多数脑血栓的患者在患病早期时都会出现突然眩晕的情况,而这种情况通常好发于清晨起床时,此外,患者在疲劳以及洗澡之后也很容易出现突发眩晕的症状。这是脑血栓的一种典型早期表现,如果患者不及时治疗,则会导致脑出血,并增加脑梗死的风险性。
3、突发剧烈的头痛症状
由于患有脑血栓这一疾病,患者在患病早期时非常容易出现突发的头痛症状,患者同时还会伴有抽搐发作的表现。此外,患者在患病之后也会因为用力咳嗽而导致头痛的症状加剧。
4、血压异常
患有脑血栓的病人在患病早期时常会出现血压异常的情况,一般表现为血压突然升高。这是脑血栓发病的前兆,而血压突然升高之后又突然下降,则说明脑血栓已经形成。
综上所述,大家都知道脑血栓形成了早期都有哪些症状表现呢吧!一般来说,患有脑血栓这种疾病的人在患病初期时都会出现以上四大症状表现,如果大家发现自己在生活中患有脑血栓这种疾病,要尽早治疗。希望各位患者在生活中多喝水,以降低血液的粘稠度,并维持人体血液的通畅性,这样才能有效缓解和改善脑血栓的症状,祝您健康。
脑血栓形成有哪些常见症状
1、椎基底动脉:眼球运动麻痹、瞳孔异常、四肢瘫痪、进食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甚至死亡。
2、颈内动脉:可引起同侧眼失明,其他症状常常与大脑中动脉及其深穿支闭塞后出现的症状体征难于鉴别。
3、颅内高压征:多数不伴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较大动脉闭塞后数日内发生的继发性脑水肿可使症状恶化并导致意识障碍,严重脑水肿还可引起致命性的颅内结构移位(脑疝)的危险。
4、脑中动脉及其深穿支:最易受累,出现对侧偏瘫(程度严重)、偏侧麻木(感觉丧失)、同向偏盲,主侧半球(通常为左侧)受累时可表现失语,非优势半球受累时则发生失用症。
5、突然起病:常开始于一侧上肢,然后在数小时或一、二天内其神经功能障碍症状进行性累及该侧肢体的其他部分。
6、大脑前动脉:不常见,一侧可引起对侧偏瘫(下肢重,上肢轻)、强握反射及尿失禁。双侧受累时可引起情感淡漠、意识模糊,偶可出现缄默状态及痉挛性截瘫。
7、大脑后动脉:可有同侧偏盲、对侧偏身感觉丧失、自发的丘脑性疼痛、或突然发生不自主的偏身抽搐症,优势半球受累时可见失读症。
脑血栓的发病和天气有关系吗
脑血栓形成,是脑梗塞引起的,而脑梗塞又是脑卒中造成的。在我国,每年有脑卒中患者约180万,死于脑卒中的有90万人,同时有60万人卧床不起,需他人照顾。为此积极采取措施,降低脑血栓的发病率是大家需要注意的事情。
脑血栓的发病和天气有关系吗?在影响脑血栓形成的诸多因素中,天气因素相信大家也是知道一些的。某疗养院对262例脑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后发现,12月-2月(冬季)发病最多,占29.1%;夏季次之,占27.8%。有资料证明,气温、气压、相对湿度直接影响脑血栓形成:在相对湿度为 40-60%时,发病率最低,在平均湿度为85%时,发病率最高; 气压在1009百帕时,发病率为25%,1028百帕时,其发病率降到5%;气温在18摄氏度时,发病率为7%,在30摄氏度时,发病率升至22%。这说明,温、湿度越高,气压愈低,愈易发生脑血栓病。
由此可见气象因素与脑血栓的形成有密切相关:夏季、冬季所以发病率高,其原因与夏季出汗过多,冬季气候干燥和活动较少有关。因此已有脑动脉硬化或高血压、高血脂病史的老年人,在夏季应注意补足水份,避免过多出汗,在冬季应注意多作体力活动促进血液循环。气温、相对湿度、气压对脑血栓形成的影响主要是因为高温、高湿、低气压导致血压下降,血流减慢而利于血栓形成。因此了解气象因素与脑血栓形成的关系,可据气象预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减少脑血栓病的发生。
脑血栓形成有哪些常见的症状和体征
脑是由预内动脉和椎一基底动脉两个系统供血脉,随受累的血管、病变的程度以及脑循环代偿功能状况不同,其症状和体征也有所不同。这里只谈几个大动脉血栓时的表现。
(1)颈内动脉血栓:主要为病变对侧肢体瘫痪或感觉障碍,如系主侧半球(右利病人左侧为主侧半球)病变,常伴失语。病人两眼常向病灶侧凝视,可有精神异常和单眼失明。严重者可使整个大脑半球缺血,造成更严重症状,加颅内压升高(头痛、呕吐),甚至昏迷和脑疲形成等。
(2)大脑中动脉脑血栓:可出现对侧偏瘫和感觉障碍,偏瘫以面部及上肢为重,可有同向性偏盲。主侧半球病变常有失语。皮质分支阻塞则仅出现部分功能障碍的症状。严重者可有颅内压增高及昏迷。
(3)大脑前动脉血栓:引起对侧肢体瘫痪和感觉减退,特点是上肢轻、下肢重。可有排尿障碍和精神症状。如前交通动脉侧支循环良好,其近端阻塞时可无症状。
(4)椎一基底动脉系统血栓:可表现为眩晕、耳鸣、眼震、复视、同向偏育、皮层性失明、眼肌麻痹、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共济失调、交叉性瘫痪或感觉障碍、四肢瘫痪等。桥脑基底部病变,病人意识尚存,但由于四肢瘫痪和延髓麻痹,只能靠眼球上下运动表达自己的意识活动,成为闭锁综合征。因脑血栓而致死亡者,以椎一基底动脉血栓最常见。
(5)小脑后下动脉血栓:造成延髓背外侧和小脑梗塞。病人常突然眩晕、恶心、呕吐、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同侧颈交感神经麻痹(霍纳氏征)、面部浅感觉减退、同侧肢体共济失调、对侧浅感觉减退,即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6)大脑后动脉血栓:表现为大脑枕叶症状,如偏首或一过性视力障碍;当优势半球病变时,病人阅读及视觉学习、识别和空间辨别能力等功能发生紊乱,如侵及深穿支则出现偏身感觉障碍、感觉异常及肢体的不随意活动等。
脑血栓形成有哪些常见症状
1、一般症状:本病多见于50~60岁以上有动脉硬化的老年,有的有糖尿病史,常于安静时或睡眠中发病,1~3天内症状逐渐达到高峰,有些患者病前已有一次或多次短暂缺血发作,除重症外,1~3天内症状逐渐达到高峰,意识多清楚,颅内压增高不明显,
2、脑局限性神经症状:变异较大,与血管闭塞的程度,闭塞血管大小,部位和侧支循环的好坏有关。
(1)颈内动脉系统:以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三偏征和精神症状为多见,主侧半病变尚有不同程度的失语,失用和失认,还出现病灶侧的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出现特征性的病侧眼失明伴对侧偏瘫称黑蒙交叉性麻痹,动眼神经麻痹,和视网膜动脉压下降。
(2)大脑中动脉:最为常见,主干闭塞时有三偏征,主侧半球病变时尚有失语。
(3)小脑前下动脉:眩晕,眼球震颤,两眼球向病灶对侧凝视,病灶侧耳鸣,耳聋及小脑性共济失调,病灶侧面部和对侧肢体感觉减退或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