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艾灸什么部位 调理月经的食物
月经艾灸什么部位 调理月经的食物
白萝卜汁
食材:白萝卜、糖水
取白萝卜洗净,切片,搅拌机绞碎,过滤去渣,取萝卜汁200~300ml,加入白糖30混匀,盛杯中,开水烫温,顿服,每日1~2次,出血完全停止后,可减量至150ml左右,再服一次巩固疗效。
山药、山楂
食材:山药、山楂、红糖
生山药每日30克,加红糖适量煮食。1个月为1个疗程,服3个疗程后,再以生山楂每日30克加红糖煎服。
红花暖宫蛋
食材:鸡蛋、藏红花
取鸡蛋打一个口,放入藏红花,搅匀蒸熟即成。用法:月经来潮的第二天开始服,每天吃1个,连吃9个,持续服3-4个月经周期。
按摩哪个部位调理月经
关元穴
关元为小肠之募穴,是补养肾气,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首选要穴,也是妇产科疾病的常用特效穴。
腧穴定位: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
按摩手法:用手掌贴于穴位上,顺时针按揉,至发热为度,每次10分钟。
子宫穴
本穴位于小腹部,为胞宫所在之处,该穴具有良好的活血调经,理气止痛之功,常用于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盆腔炎等症。
腧穴定位: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3寸。
按摩方法:将食指和中指并拢,按摩穴位,力度适中,至发热为度,每次5分钟。
血海穴
本穴是足太阴脾经腧穴,为脾经所生之血的聚集之处,具有活血化瘀,补血养血,引血归经之功,月经不调者可常按摩此穴进行调理。
腧穴定位:在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
按摩方法:膝关节弯曲,用拇指用力按揉穴位,可以将两手同时按揉两条腿上的穴位,每天1次,每次5分钟。
月经不调怎么艾灸图
调和气血靠艾灸——灸关元、血海、三阴交穴
月经不调是女性月经病的统称,它通常指月经周期、经量、经色、经质所发生的病理变化,其中包括经期提前、经期延后、月经先后无定期,以及经期延长、崩漏、闭经、经量过多、经色紫黑等诸多病症。中医认为月经不调多因经期感受寒湿、过食辛辣寒凉食物、郁怒忧思等因素引起内脏功能失调引起的。
一穴见效:关元
【隔姜灸关元】
取穴原理:经血从胞宫而出,胞宫位于下腹部,受冲、任二脉所管,所以可取任脉关元穴,调整阴血源头。
艾灸方法:取仰卧位。选择新鲜的老姜,切成0.3厘米厚的薄片,在姜上扎小孔。把姜放在关元穴上,将艾炷放置姜上,点燃艾炷,每次灸5~10分钟,每日1次。
小小妙招见奇效
黑木耳红枣茶:调理气血
黑木耳30克,红枣20枚。黑木耳红枣共煮汤服之,每日1次,连服。可补中益气,养血止血。主治气虚型月经过多。
隔姜灸关元
配穴辅助:血海、三阴交【回旋灸血海】
取穴原理:月经不调的主要原因是气血不调,血海有调经统血、健脾化湿的功效。
艾灸方法:取仰卧位和坐位。点燃艾条,对准气海、血海穴,距离皮肤1.5~3厘米处,回旋施灸,每次每穴灸15~20分钟。
回旋灸血海
【温和灸三阴交】
取穴原理:三阴交是妇科病的首选穴,有健脾益胃、调肝补肾、调理经带的作用,主治月经过多、更年期综合征等问题。
艾灸方法:取坐位。点燃艾条,对准三阴交穴,距离皮肤1.5~3厘米处,温和施灸,每次灸3~15分钟。
月经艾灸什么部位
月经期可以艾灸。一部分女性在经期艾灸后会出现不适症状,像是每次灸后出现血量过多、经期过长、血液多为鲜红,除了这种情况不宜在经期艾灸外。其他人都可以放心在经期艾灸,可收获比平时更好的疗效。
月经艾灸部位
艾灸腹部穴位大都有调理脏腑气血的功能,月经期间艾灸腹部穴位对于月经不调等相关病证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脘: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水分: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
天枢: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
气海:位于人体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关元:位于人体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中极:位于人体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附:针灸取穴多用同身寸法,患者拇指指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者四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量作为3寸,食指与中指并拢为1.5寸。
注意:经期艾灸后出血过多可通过重灸断红和隐白来止血,若不可控制,及时就医。
按摩哪个部位调理月经 调理月经特效穴按摩
关元为小肠之募穴,是补养肾气,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首选要穴,也是妇产科疾病的常用特效穴。
腧穴定位: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
按摩手法:用手掌贴于穴位上,顺时针按揉,至发热为度,每次10分钟。
本穴位于小腹部,为胞宫所在之处,该穴具有良好的活血调经,理气止痛之功,常用于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盆腔炎等症。
腧穴定位: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3寸。
按摩方法:将食指和中指并拢,按摩穴位,力度适中,至发热为度,每次5分钟。
本穴是足太阴脾经腧穴,为脾经所生之血的聚集之处,具有活血化瘀,补血养血,引血归经之功,月经不调者可常按摩此穴进行调理。
腧穴定位:在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
按摩方法:膝关节弯曲,用拇指用力按揉穴位,可以将两手同时按揉两条腿上的穴位,每天1次,每次5分钟。
月经期艾灸哪个部位 闭经艾灸哪个部位
闭经临床表现:常有胸胁胀痛,小腹胀痛,头晕,腰酸,四肢乏力,消化不良,心悸失眠,消瘦或肥胖等症状
艾灸取穴:归来,关元,气海,三阴交穴。胸胁胀满,小腹胀痛者可加灸太冲,丰隆,合谷,地机穴;头晕,四肢乏力,消化不良,心悸失眠者加灸肝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穴。
月经艾灸什么部位 月经艾灸哪些部位
艾灸腹部穴位大都有调理脏腑气血的功能,月经期间艾灸腹部穴位对于月经不调等相关病证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脘: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水分: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
天枢: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
气海:位于人体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关元:位于人体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中极:位于人体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附:针灸取穴多用同身寸法,患者拇指指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者四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量作为3寸,食指与中指并拢为1.5寸。
月经期艾灸哪个部位 痛经艾灸哪个部位
中极温通胞宫,调理冲任。归来穴温经活血,理气上痛。地机穴乃脾经之郄穴,散寒通经以止痛。
取气海,归来穴理气活血,调和冲任。太冲为肝经原穴,有疏肝解郁,调理气血的作用。三阴交调气行血,痛经可止。胁肋痛加阳陵泉理气消胀止痛。
取肝俞,肾俞以补肝肾,养冲任。关元补益肝肾。太溪滋阴补肾;足三里以促气血生化之源,充养胞宫。
月经不调灸哪里
艾灸穴位调理月经不调
对于月经时间错后,量少清稀,并伴有眩晕、失眠、心慌,面色苍白,神疲乏力等症状的属于血虚型的月经不调。艾灸治疗重点推荐以下四个穴位:
1、子宫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
2、三阴交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
3、涌泉穴
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点上。
4、关元穴
在脐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