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无力常见诊断方法
肌无力常见诊断方法
患上肌无力这种疾病,患者常常干活没有力气,严重的时候,甚至失去劳动能力,对于这种疾病的相关诊断知识,平时应该多加强了解,以便在生活中,好相关的预防,下面小编和大家分享的文章就是,肌无力常见诊断方法,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肌无力是神经肌肉传递障碍所致之慢性疾病。临床特征为受累的骨骼肌肉极易疲劳,经休息和使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后部分恢复。该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任何年龄均可罹病,但以10~35岁最多见,亦有中年以上发病者。
肌无力的诊断方法有很多,对于每个不同患者来说有不同的原因,肌无力如何诊断,从疾病的角度来看,如果眼睑有下垂的情况,肢体感觉无力,容易患疲劳症,这些有可能就是肌无力的一些症状。肌无力的诊断方法包括观察肌肉体积和外观,注意有无肌肉萎缩及肥大,如有则确定其分布及范围,并作两侧对称部位的比较,观察有无肌束颤动。应让患者尽量的放松,在温暖的环境和舒适的体位下进行。可通过触摸肌肉的硬度及被动伸屈患者的肢体时所感知的阻力来判断。肌张力减低时,肌肉松弛。肌张力增高时,肌肉坚硬度增加。摇摆步态是由于骨盆带肌及腰肌无力,下肢及骨盆肌的萎缩,站立时使脊柱前凸以维持身体重心平衡,行走时因肌无力骨盆不能固定。
通过上述学习了,肌无力如何诊断的知识之后,这种疾病,虽然对身体的危害性,但只要我们及时去国家正规的专业医院,找有专业的医师,科学的治疗,往往通过药物的改善,身体很快就会恢复的,另外平时,及时的给身体补充营养。
重症肌无力的主要五点病因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的获得性免疫性疾病。主要是由于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受损,造成突触后膜不能释放足够的乙酰胆碱而不能产生足够的终板电位,导致突触后膜传递功能障碍,肌肉不能正常收缩而发生的肌肉无力。本病的发病率为8-20/10万,患病率为 50/10万,我国的南方发病率较高。本病见于任何年龄,小至数月,大至70-80岁。发病年龄有两个高峰:20-40岁发病者女性多于男性,约为3:2 ,40-60岁发病者男性多于女性。
造成重症肌无力的机制是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受损,那么病因有以下方面:
1. 胸腺肥大,淋巴滤泡增生,80%重症肌无力的患者有胸腺肥大。
2. 胸腺瘤,10~20%重症肌无力患者有胸腺瘤。
3. 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天疱疮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合并重症肌无力。
4. 病毒或其它非特异性因子感染。
5. 家族遗传因素。
重症肌无力常见的诱因有,感染、手术、精神创伤、全身性疾病、过度疲劳、妊辰、分娩等,有时甚至可以诱发重症肌无力及危象。重症肌无力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部骨骼肌无力和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经休息和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后症状减轻。一般预后较好,但是如不及时治疗,一但发生危象,造成呼吸困难的死亡率也较高。
肌无力的检查及诊断
肌无力在各种年龄组均可发生、但多在15-35岁,男女性别比约1:2.5。起病急缓不一,多隐袭,主要表现为骨骼肌异常,易于疲劳,往往晨起时肌力较好,到下午或傍晚症状加重,大部分患者累及眼外肌,以提上睑肌最易受累及,随着病情发展可累及更多眼外肌,出出复视,最后眼球可固定,眼内肌一般不受累。
此外延髓支配肌、颈肌、肩胛带肌、躯干肌及上下肢诸肌均可累及,讲话过久,声音逐渐低沉,构音不清而带鼻音,由于下颌、软鄂及吞咽肌、肋间肌等无力,则可影响咀嚼及吞咽功能甚至呼吸困难。当怀疑肌无力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检查,下面详细的介绍肌无力的检查及诊断:
肌无力体格检查
1、肌肉体积和外观,注意有无肌肉萎缩及肥大,如有,则确定其分布及范围并作两侧对称部位的比较。观察有无肌束颤动。
2、肌无力患者依次活动被检关节,并对抗检查者所给予的阻力的伸屈运动,观察肌力是否正常,有无病态疲劳现象,应注意肌无力的部位和程度局部病变,须对有关的每个肌肉分别进行检查。患者双足摆正,肌无力侧下肢处于外展外旋位,患侧足尖较健侧外旋。疲劳试验:令患者使受累肌肉作持续性收缩,如持续性上视,观察眼睑有无下垂;两臂连续平举,观察有无上肢异常易于疲劳;下肢可令下蹲起立试验观察有无病态疲劳现象有为阳性。
肌无力辅助检查
1.根据肌无力的分布性质时间和年龄等选择合适的检查:
2、肌电图检查 适用于重症肌无力类。重症肌无力综合征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症、周期性麻痹、肌强直性肌病等。
3、血清抗乙酸胆碱抗体和自身抗体的测定 适用于重症肌无力类。重症肌无力综合征、多发性肌炎、肌强直性肌病等。
4、血清肌酶系列测定 如血清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转氨酶醛缩酶等升高等。适用于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症、肌强直性肌病等。
5、肌肉活检 适用于重症肌无力类。重症肌无力综合征、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症、周期性麻痹、肌强直性肌病等。
6、血钾 适用于周期性麻痹等。
7、心电图 适用于周期性麻痹等。
医生诊断前列腺炎的方法具体有哪几种
常见诊断方法1:
肛门指诊。慢性前列腺炎最简便的方法是经肛门指诊检查前列腺,可以检查前列腺的大小、外形、有无压痛,从而对前列腺疾病进行初步诊断和筛检。同时可行前列腺按摩,检查前列腺液的性状和成分变化。
常见诊断方法2:
B超。B超是检查前列腺炎的常用方法,有经直肠探测法和经耻骨上腹部探测法等方式,可对前列腺做出准确测量,其误差不超5%。对于各种前列腺疾病均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具有简便、无创、无损伤、快速等优点。
常见诊断方法3:
X线。X线检查在前列腺炎疾病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如平片可检测前列腺有无钙化或结石影。造影可帮助检查有无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癌。CT检查对前列腺疾病的鉴别诊断更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诊断方法4:
前列腺穿刺活组织检查。前列腺炎穿刺活组织检查对于明确前列腺肿块的性质十分有用,对排除前列腺肿瘤,确诊前列腺疾病类型十分重要。可以经直肠针吸活检,也可以经会阴穿刺活检,有一定的痛苦和创伤,但十分必要。
常见诊断方法5:
下尿路尿流动力学检查。下尿路尿流动力学检查对诊断前列腺炎症有很大帮助,临床上也经常使用,但相对于慢性前列腺炎,下尿路尿流动力学检查更常用于前列腺增生的诊断检查,而且对诊断其他前列腺疾病也十分重要。
眼睑下垂当心患上了重症肌无力
患有重症肌无力应早期发现并接受治疗,这是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的重要途径。对此,下面就来介绍重症肌无力的常见症状,以便您对疾病早发现早治疗。
重症肌无力虽然是一种难治之症,但却是可治之症。大量临床资料证实,治疗越早效果越好。但遗憾的是,有许多病人被长期延误诊断,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最终由眼型或轻度全身型重症肌无力发展成重度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甚至呈呼吸困难的重症肌无力危象。那么,重症肌无力的常见症状都有哪些呢?
对于重症肌无力的常见症状,专家介绍如下:
1.眼睑下垂:又称耷拉眼皮。据我们对3100例重症肌无力的分析发现,以眼睑下垂为首发症状者高达73%。可见于任何年龄,尤以儿童多见。早期多为一侧,晚期多为两侧,还有不少病人一侧的眼皮瞪上去时,另一侧的眼皮又耷拉下来,即出现左右交替睑下垂现象。
2.复视:即视物重影。用两只眼一起看,一个东西看成两个;若遮住一只眼,则看到的是一个。年龄很小的幼儿对复视不会描述,常常代偿性地歪头、斜颈,以便使复视消失而看得清楚,严重者还可表现为斜视,是重症肌无力的常见症状之一。
3.全身无力:从外表看来好皮好肉的,也没有肌肉萎缩,好像没病一样;但病人常感到严重的全身无力,肩不能抬,手不能提,蹲下去站不起来,甚至连洗脸和梳头都要靠别人帮忙。病人的肌无力症状休息一会儿明显好转,而干一点活又会显著加重,好像是装出来似的。这种病人大多同时伴有眼睑下垂、复视等症状。
老年人患重症肌无力如何护理
(1)注意鉴别诊断:因为重症肌无力患者出现的延髓症状和颅神经症状恰是常见老年病的症状,临床医生容易想到的常见病,因而忽视了重症肌无力的鉴别,容易造成误诊。资料发现,以咽喉肌无力为首发症状的老年重症肌无力有25%被误诊为脑血管病,以眼睑下垂或复视为首发症状的易被误诊为老年性眼睑下垂,动眼神经麻痹、糖尿病等,所以对于老年患者,应特别注意鉴别诊断,当不能肯定诊断时,最好严格地进行新斯的明试验以明确或排除重症肌无力,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2)预后较差:一般而言,年龄越大,重症肌无力的预后越差,60岁以后发病的老年人在诊断后15年内,存活率逐渐下降。由于老年人体质下降,免疫力低下,对放疗及化疗的耐受性差,而延髓症状多见,所以发生肌无力危象的机会增多,死亡率也相对升高,再加上并发症的存在,加大了老年人死亡的机会。
(3)长期服药:老年重症肌无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病情好转,可考虑减药,但需慎重,特别是单纯西药治疗,如病情好转但不稳定时,一般不要减药,避免引发西药减停带来的“反弹”,从而加大发生肌无力危象的机会,如果患者病情稳定,最好是长期服药,以达到改善症状,减轻痛苦,延缓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
重症肌无力的诊断标准
重症肌无力的初期症状与很多疾病类似,因此很容易发生误诊的情况,这样就有可能给患者的健康带来威胁,临床上一般会通过检验及看诊的方法来确诊患者的身体状况,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如何快速准确的诊断出重症肌无力疾病。
诊断标准
1、眼肌、延镑支配肌肉、呼吸肌、全身肌肉极易疲劳,早轻夕重。
2、可疑的骨仍肌疲劳试验阳性。
3、药物试验阳性:新斯的明0.5—1.0mg肌肉注射.30—60分钟内受累肌肉的肌力明显好转;腾喜龙试验,静注20mg观察20秒,如无出汗、唾液增多、心率加快等副作用,再给8mg,1分钟内症状明显好转。
4、重复电刺激受果肌肉的运动神经,低额刺激(1—10Hz,通常用3Hz)或高频制激(10Hz以上),肌肉动作电位幅度很快递减10%以上为阳性。
5、血清乙酷胆碱受体抗体阳性。
6、单纤维肌电图呵见兴奋传导延长或阻滞,相邻电位时间差值延长。
鉴别诊断
1、眼肌营养不良症
起病隐匿,青年男性多见,病情无波动,抗胆磁能酶药物治疗无效等可与眼肌型肌无力相鉴别。
2、廷髓麻痹
可有舌肌萎缩、肌束颤动、强哭、强笑等情感障碍,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无效等与廷馈型肌无力相鉴别。
3、多发性肌炎
有肌肉压痛、病情无明显波动,近端肌无力明显以及血清LDH、CPK等酶活性增高等予以鉴别。
4、神经症患者主诉肌无力实际是易疲劳,可自述复视(疲倦时短暂症状)及喉缩紧感(癔症球),但无睑下垂、斜视等。反之,MG也可误诊为神经症或癔症。
5、进行性眼外肌瘫痪及先天性肌无力状态也可误诊为MG,前两者提上睑肌等眼外肌为永久性损伤,对新斯的明无反应。另一种可能是对抗胆碱酯酶药无反应,错误地排除MG,须注意对其他肌肉进行肌电图检查。
6、MG患者无睑下垂或斜视,但构音障碍可误诊为MS、多发性肌炎、包涵体肌炎、脑卒中、运动神经元病及其他神经疾病,应注意鉴别。
7、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眼咽肩带肌型及Guillain-Barré综合征Fisher变异型早期,可有睑下垂,但Fisher型腱反射消失或出现共济失调,EMG检查可鉴别。
温馨提示:合理的饮食和充足的营养是保证人体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藏气。饮食不足即缺少营养,影响气血生化,则导致体质虚弱,相反,饮食过量又可损伤脾胃,日久导致体质下降,因此,肌无力患者在饮食上要荤素搭配,粗粮细粮搭配,儿童一定要纠正不良饮食习惯,这样才能使患者体质增强,正气旺盛,使本病尽快康复。
具体分析重症肌无力的饮食注意事项
1.于面色白,流口水,四肢不温腰酸软无力的脾肾虚的肌无力、肌肉萎缩患者可用一些黑芝麻红塘粥、肉桂鸡肝粥、牛骨髓等服用。
2.气短懒言,乏力,自汗,心悸,失眠,面色苍白或萎缩,口唇舌色淡,肢体麻木不仁的气血不足型无力是重症肌无力的饮食注意事项。
3.偏情重,且影响到消化机能和咀嚼能力的,治疗类型的患者,分别给予软饭、半流质、流质及管饲流质饮食也是重症肌无力常见的饮食注意。
4.头晕耳鸣,咽干,胁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颧红盗汗,舌红少苔,小便少,以浑身软弱无力、肌肉萎缩的可用枸杞水、杜仲猪腰褒、黑枣等加强强身之功。
5.对于脾胃亏虚肢体痿软无力,肌肉萎缩,或有肌肉目闰动,眼睑下垂、少气懒言,语言低弱,咀嚼无力,口张流诞,食少,便溏,面色淡白无华或口黄,舌淡,舌边有齿,这些都是重症肌无力的饮食注意。
关于重症肌无力的饮食注意事项有哪些,以上就是为您的详细讲述了,相信现在大家根据以上的相关内容也了解了很多吧,如果大家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可以继续的浏览本网站,希望可以给您带来更多的帮助。
与格林巴利相似的病是什么病
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又名慢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与AIDP相似而又有所不同。CIDP病程缓慢易复发,症状以肌无力和感觉障碍为主。肌无力症状常是对称性的,主要表现肩、上臂和大腿无力,也可合并前臂、小腿、手和足的无力,肢体无力常较躯干无力更为常见。下肢无力常表现为行走蹒跚,易踩空,不能持久站立,上下楼梯费力和起坐困难。上肢无力则表现应用钥匙开锁、握笔、解钮扣、梳头有困难。肌肉大多有萎缩。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为急进性病情发展恶化,自四肢远端肌肉萎缩无力进行性向近端发展,甚至累及胸背部、颈部肌群,造成全身肌肉萎缩;更有甚者,迅速导致呼吸肌萎缩,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病人因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
重症肌无力的保健措施
一、起居有常
做好重症肌无力的护理,还要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要起居有常,每天都要安排好一天的生活秩序,要按时睡眠、按时起床,不要熬夜,要劳逸结合。相信这样就能使患者很快恢复健康,避免正常的生活受到太大的影响。
二、情绪调节及季节变化
情绪调节及季节变化对本病的影响重症肌无力患者在心情不佳及冬春寒冷季节病情往往会加重。病人必需保持心情舒畅,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在冬春季节注意防寒保暖,合理应用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有效药物,预防病情的反复;
三、避免过度劳累感染外伤
患病较轻的患者应该尽量避免过度劳累感染外伤还有激怒等,在对重症肌无力的患者进行日常护理时最好不要在烈日下过久以防肌无力危象发生。
四、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重症肌无力患者该注意哪些保健?通常患有重症肌无力疾病的患者,其年龄差别比较大,并且病情的轻重也不一样,那么这就需要患者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自身的体质和抵抗疾病的能力,这是护理重症肌无力常见办法中比较重要的一种方法。
五、饮食调节重症肌无力病机与气虚
饮食调节重症肌无力病机与气虚关系密切,故调节饮食更为重要,不能过饥或过饱,同时各种营养调配要适当,不能偏食。下列食物食用后使本病加重,应避免食用:萝卜、芥菜、绿豆、海带、紫菜、剑花、西洋菜、黄花菜、西瓜、苦瓜、冬瓜、白菜、豆浆、豆奶、冷饮等,特别是萝卜和芥菜最为关键。
六、要防感冒、避风寒
重症肌无力患者还需要预防感冒、风寒等,因为该病患者的抵抗力都比较差,如果遇到恶劣的天气,就由可能导致伤风感冒,这样不仅会使病情复发或者加重,还会进一步的降低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使该病更容易复发或引起其它疾病的发生。
甲亢肌无力如何诊断呢
1、摄131i率、t3、t4值高于正常。
2、肌电图主要出现渐减波现象,即开始电位正常,以后波幅或频率渐减低。
3、有典型的重症肌无力临床表现,疲劳后加重,休息后减轻等特点,新斯的明或腾喜龙试验阳性。
4、怕热多汗,多肌善食,体重减轻,头晕手颤,心慌急躁,大部分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甲状腺肿大和突眼。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状有哪些
1、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1型(MDI)
通常在30或40岁时显现症状,尽管儿童早期也可出现。男性多于女性,且症状较重。主要症状是肌无力、肌萎缩和肌强直,前两种症状更突出。肌无力见于全身骨骼肌,前臂肌和手肌无力伴肌萎缩和肌强直,有足下垂及跨阈步态,行走困难易跌跤;部分病人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肌萎缩常累及面肌、咬肌、颞肌和胸锁乳突肌,病人面容瘦长,颧骨隆起,呈斧状脸,颈部瘦长稍前驱。肌强直常在肌萎缩前数年或同时发生,分布不如先天性肌强直广泛,仅限于上肢肌、面肌和舌肌。检查可证明肌强直存在,如患者持续握拳后不能立即将手松开,需重复数次后才能放松;用力闭眼后不能立即睁眼,愈咀嚼时不能张口等。用诊锤扣击肌肉的肌呈持续收缩,局部有肌球形成,多见于前臂和手部伸肌,持续数秒后恢复原状,此体征对诊断本病有重要价值。
2、强直型肌营养不良症2型(MD2)
偶有患者临床表现与强直应肌营养不良症类似,但无肌强直性蛋白激酶基因重复性扩增。临床特征与MD1相似,表现显著的肢体远端肌、面肌、胸锁乳突肌的肌无力和肌萎缩,伴肌强直,也可有白内障、额秃、睾丸萎缩、糖尿病、心脏异常和智力异常等。
3、近端肌强直性肌病
表现肌强直、近端为主肌无力和白内障,病程不如MD1严重,也曾报道肌肉严重受累并有听力丧失的变异型。
4、许多患者伴白内障、视网膜变性、眼球内陷眼睑下垂、多汗、消瘦、心脏传导阻滞、心律失常和基础代谢率下降等,约半数伴智能低下男性常见睾丸萎缩,但生育力很少下降,因此本病能在家族中传播。玻璃体红晕为早期特征性表现。本病进展缓慢,部分病人因肌萎缩及心、肺等并发症在40岁左右丧失工作能力,常因继发感染和心力衰竭死亡;轻症者病情可长期稳定。
如何判断是性肌营养不良儿童
本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肌无力、肌萎缩、肌病面容、鸭步、游离肩,翼状肩胛。
1、假肥大型Duchenne型。患儿几乎全为男性。1岁前无症状,有的走路年龄推迟。骨盆带肌无力常为首发症状,行走缓慢,易跌倒,步行时挺腹。上肢症状在后,首先侵犯肩带肌群。假性肥大最常见于双侧腓肠肌。肌无力和肌萎缩呈进行性扩延和加重,多在十几岁后卧床不起。往往死于心力衰竭和肺炎。 ②Becker型。临床症状与Duchenne型相似,但发病年龄较晚,病程长,发展慢,预后较好。这两型均属X连锁隐性遗传,基因缺陷在X染色体短臂上 (Xp21),两型位点可能相近。
2、肢带型儿童或青年期起病,男女均可患病。主要为骨盆带和肩胛带肌肉萎缩无力,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3、面肩肱型儿童或青年期起病,男女均可患病。肌肉萎缩无力主要波及面肌、肩带肌和上臂肌。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4、其它类型如远端型、眼肌型、眼咽型、肩腓型等,均较少见。
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几种类型
第一点、全身肌无力型
全身肌无力它的表现是眼外肌、面部表情肌、延髓肌、颈肌、咀嚼肌、四肢肌肉同时的受累而出现的相应肌群无力症状表现。
第二点、单纯脊髓肌型
这种类型的主要表现是四肢的近端肌极度的无力、上楼困难、易跌倒等,在经过了休息或是药物的治疗之后效果非常良好。大多数的患者是在四肢肌无力起病之后的数月或是到数年,会迅速衍变为全身肌无力。
第三点、眼肌型重症肌无力
这种类型是常见重症肌无力的分型之一,其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或是左右交替的出现眼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等。一部分患者是能够自愈的,成年起病的眼外肌无力常是在一年至数年衍变成为全身型的肌无力。
第四点、延髓肌无力
延髓肌无力的表现是面部表情肌无力、眼睑闭合力弱、吹气无力、说话吐词不清,并且非常容易疲劳。通常这些症状在早上比较轻下午比较重,休息后能暂时好转。
重症肌无力临床特征
MG患者肌无力的显著特点是每日波动性,肌无力于下午或傍晚劳累后加重,晨起或休息后减轻,此种波动现象称之为“晨轻暮重”。全身骨骼肌均可受累,以眼外肌受累最为常见,其次是面部及咽喉肌以及四肢近端肌肉受累。肌无力常从一组肌群开始,范围逐步扩大。首发症状常为一侧或双侧眼外肌麻痹,如上睑下垂、斜视和复视,重者眼球运动明显受限,甚至眼球固定,但瞳孔括约肌不受累。
面部及咽喉肌受累时出现表情淡漠、苦笑面容;连续咀嚼无力、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说话带鼻音、发音障碍等。累及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时则表现为颈软、抬头困难,转颈、耸肩无力。四肢肌肉受累以近端无力为重,表现为抬臂、梳头、上楼梯困难,腱反射通常不受影响,感觉正常。呼吸肌受累往往会导致不良后果,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时称之为“危象”。诱发因素包括呼吸道感染、手术(包括胸腺切除术)、精神紧张、全身疾病等。心肌偶可受累,可引起突然死亡。
除了肌无力症状以外,MG还可以合并胸腺瘤和胸腺增生以及其他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类肌无力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