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脑出血脑血栓的常识

脑出血脑血栓的常识

脑栓塞是指因异常的固态、液态、气态物体(被称作栓子)沿血循环进入脑动脉系统,引起动脉管腔闭塞,导致该动脉供血区局部脑组织的坏死,临床上表现为偏瘫、偏身麻木、讲话不清等突然发生的局源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该病占脑血管病的15%-20%.最常见的栓子来源于心脏,约14-%48%的风湿性心脏病病人发生脑栓塞;心肌梗塞、心内膜炎、心房纤颤、心脏手术时易诱发本病;非心源性栓子见于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脱落、外伤骨折或气胸、潜水或高空飞行减压不当、孕妇生产等。

脑血栓形成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基础上,常在睡眠或安静休息时由于血流缓慢、血压偏低等因素的促使下,血液的有形成分附着在动脉的内膜形成血栓,称之为脑血栓。临床上以偏瘫为主要表现。多发生于50岁以后,男性略多于女性。

TIA症状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多为起病突然,持续时间短,可以出现偏身感觉障碍、偏瘫、单眼失明等,但是TIA的症状多在24小时内恢复正常

脑栓塞的栓子是活动的,脑血栓的是静止的。

脑出血,俗称脑溢血,属于“脑中风”的一种,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一种常见的严重脑部并发症。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血管畸形等,常因用力、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故大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以内囊出血最多见,临床上脑出血发病十分迅速,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的损害,由于出血常损伤内囊而出现三偏症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对侧同向偏盲)。

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是先天性颅内动脉瘤和血管畸形,临床表现为剧烈头疼、喷射性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最具特征性,是与其他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区别点),一般无肢体偏瘫。

脑血栓的常见急救方法是什么?

平时生活当中大家需要注意脑血栓的出现,疾病的出现,给患者的身体造成的危害很多,平时大家需要关注这种疾病的发生,并且要注意合理的进行治疗,为了能够有效地治疗脑血栓,大家需要注意些常见的急救方法,那么,脑血栓的常见急救方法是什么?

脑血栓常见的急救措施吧!

1.适当地活动,可以起到改善脑循环的作用,但有神志不清的应卧床休息,加强护理。

2.改善脑部血循环,增加脑血流量,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以图缩小梗塞面积。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706代血浆、维脑路通、复方丹参注射液、川芎嗪等药。

3.溶血栓疗法,常用尿激酶、链激酶溶解血栓。溶栓治疗应早期应用的原因,是由于血栓形成的第1天内,富含水分,易溶解,这样见效快,疗程短,但要密切观察病情,以免引起脑出血的严重后果。

4.高压氧治疗,经实践证明对治疗脑梗塞效果很好,可以大大降低脑梗塞的病残率。宜于早期应用,每日一次,10次为1疗程,每次吸氧时间90~110分钟,必须在密闭加压舱进行,受条件限制。

5.调节血压,控制高血脂,高血糖,目的是控制发病的危险因素。但血压过高的不要降压太快;血压过低时适当给予提高。脑梗塞病人往往血糖高,对治疗不利,必须积极控制。

哪几种疾病还会容易与脑血栓混淆呢?

1、脑出血:脑梗死有时颇似小量脑出血的临床表现,但活动中起病、病情进展快、高血压史常提示脑出血,CT检查可以确诊。

2、脑栓塞:起病急骤,局灶性体征在数秒至数分钟达到高峰;常有心源性栓子来源,如风心病、冠心病、心肌梗死、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以及合并心房纤颤等,常见大脑中动脉栓塞引起大面积脑梗死,导致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常伴痫性发作。

3、颅内占位病变:颅内肿瘤、硬膜下血肿和脑脓肿可呈卒中样发病,出现偏瘫等局灶性体征,颅内压增高征象不明显时易与脑梗死混淆,须提高警惕,CT或MRI检查可以确诊。

大家应该尽早地了解这种疾病,并且要注意些简单方法,日常生活当中,应该合理的进行保健,并且要注意有效的调理,适当的进行活动,为了避免造成更多危害,大家需要注意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的方法,有效地进行调节,更快的治愈。

脑出血和脑血栓的区别 起病情况不同

脑血栓:脑血栓常常在安静舒适的状态下发生,如休息、睡觉时发作,发病较为缓慢。

脑出血:脑出血则大多在活动状态下发生,病情发作快,病情严重。

脑出血患者的用药指南

脑出血是常见的一种脑中风疾病,一般主要是由于情绪激动、脑力紧张、使劲排便、用力举重物等因素引发的,因为患者受到这些因素的刺激,促使血压骤升而突然发病,病人突然感到头痛,并伴有恶心,呕吐,病情往往在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内发展到高潮,随即发生偏瘫和意识模糊或昏迷,出现脑出血的症状。如何治疗脑出血是很多患者的心声,下面介绍脑出血的药物治疗。

1、益脉康片

活血化瘀,有改善脑血循环,增加脑血流量,增加心肌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及脑出血后遗瘫痪,眼底视网膜静脉阻塞,冠心病,血管炎性皮肤病,风湿病。

2、脑益嗪(桂利嗪片)

用于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动脉硬化、脑出血恢复期、蛛网膜下腔出血恢复期、脑外伤后遗症、内耳眩晕症、冠状动脉硬化及由于末梢循环不良引起的疾病等治疗。

3、长春西汀注射液

用于改善脑梗塞后遗症、脑出血后遗症、脑动脉硬化症等诱发的各种症状。

4、健瑙素盐酸甲氯芬酯胶囊

用于改善脑出血、脑手术、脑外伤、脑动脉硬化等引起的意识障碍。亦可用于老年性痴呆、慢性记忆障碍、抑郁症、小儿智务发育迟钝及小儿遗尿症等。

5、必存依达拉奉注射液

用于改善急性脑梗塞脑出血所致的神经症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功能障碍。

6、施捷因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盐注射液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包括脑脊髓创伤、脑血管意外(脑血栓,脑出血等中风症)、帕金森氏病。

7、脑血康胶囊

主治:活血化瘀,破血散结,血瘀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语蹇,舌紫暗有瘀斑,高血压,脑出血、脑血肿、脑血栓。

8、注射用硝普钠

主治:高血压危象,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肺水肿,急性心肌梗塞,休克,高血压脑病,脑出血,全身麻醉,肾血管造影,控制性降血压,急性血管球性肾炎。

9、复方芦丁片

主治:毛细血管出血症,高血压脑病,脑出血,视网膜出血,出血性紫癜,急性出血性肾炎,再发性鼻出血,创伤性肺出血,产后出血。

10、苯巴比妥钠

主治:高血压,黄疸,脑出血,脑炎,破伤风,失眠症,癫痫。

11、脑血康片

主治:活血化瘀,破血散结,血瘀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语蹇,舌紫暗有瘀斑,高血压,脑出血,脑血肿,脑血栓。

脑血栓与脑出血的区别 预后不同

脑出血:脑出血比较严重,病人容易形成脑疝而导致死亡,但如果救助及时,一般后遗症不会很严重,部分病人可能出现四肢瘫或面瘫,但小脑出血不会发生瘫痪。

脑血栓:脑血栓死亡率比脑出血低,但是发生后遗症的几率比较大,因为脑血栓多发生在颈内动脉系统,一般均出现瘫痪。

头痛发病原因

感染

颅脑感染或身体其他系统急性感染引发的发热性疾病。常引发头痛的颅脑感染如脑膜炎、脑膜脑炎、脑炎、脑脓肿、颅内寄生虫感染(如囊虫、包虫)等。急性感染如流行性感冒、 肺炎等疾病。

血管病变

蛛网膜下隙出血、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高血压脑病、脑供血不足、脑血管畸形等。

占位性病变

脑内的病变会加剧我们头痛,使病情更加严重。

颅脑肿瘤、颅内转移癌、炎性脱髓鞘假瘤等引起颅内压增高引发的头痛。

脑血栓和脑出血的区别 临床表现不同

脑血栓:脑血栓的病情相对比较轻,神志一般比较清楚,大多数患者没有小便失禁的症状发生。

脑出血:脑出血的病情大多比较严重,部分患者大小便失禁、昏迷等症状的发生,更严重的会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导致癫痫病的病因是什么

1)如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血栓形成、脑出血、蛛网膜下隙出血、脑栓塞等。

2)其次为脑肿瘤、脑萎缩、颅内感染、脑外伤、代谢性疾病等。

由于老年人生理器官功能的退化,所以其症状表现多不典型。所以老年人癫痫病危险性更大,尤其大发作和癫痫持续状态会加重脑出血、脑缺血、缺氧和脑水肿,诱发心、肺、肾等并发症或使原来病情加重,老年人骨质疏松,更易发生跌伤骨折等。

脑出血常识

1. 什么是脑出血

我们常说的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的出血,因与高血压病有直接关系,又称高血压性脑出血或称脑送血。这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病死率、致残率均很高。脑出血占所有脑卒中病人的10%-20%,据流行病学调查,大约每年l0万人中约有24人首次发生脑出血。本病的发生与高血压关系最为密切,高血压患者约有1/3的机会发生脑出血,而脑出血的病人有高血压者约占95%。此外,少数脑出血,是由于高血压以外的其他病因所引起,又称为非高血压性脑出血。由于高血压病引起的脑出血,称为原发性脑出血,其他原因(如外伤、血液病等)所致的脑出血,则称之为继发性脑出血。 连云港市中医院神经内科王利

2. 引起脑出血的病因是什么?

引起脑出血的病因,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与高血压有关的脑出血,和非高血压所致的脑出血。高血压病是脑出血最常见、最重要的原因,脑出血病人有高血压者约占95%。高血压是怎么造成脑出血的呢?围绕着该问题已做过大量研究,有许多的说法,目前比较公认的说法是微动脉瘤学说。其形成机制如下:由于长期高血压,血管承受较大的冲击、血流切应力长期作用于脑动脉内膜表面,可造成内皮细胞的损伤、脱落或通透性增加,血压的被动造成湍流,并在动脉分又部和狭窄后的扩张部出现涡流,导致内膜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在脑内的穿通动脉中可形成微型动脉瘤。据研究,微型动脉瘤好发于50岁以上,主要分布于供应基底节的纹状动脉及脑桥、大脑白质和小脑的动脉(其直径100微米一300微米)。微型动脉瘤的产生,是在高血压的持续作用下,导致动脉管壁本身结构改变,动脉壁的强度和弹性降低,引起血管壁薄弱部位向外隆起,而形成囊状的微型动脉瘤。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可引起微型动脉瘤的破裂而造成脑出血。非高血压性脑出血,可见于脑血管畸形、脑动脉淀粉佯变性、脑瘤卒中、血被病、脑外伤等多种原因。脑血管畸形是较常见的原因,也是年轻人发生脑出血主要原因之一,约占非高血压性脑出血的1/4。血管畸形以动静脉畸形多见,这些血管形态走行极不规则,常有节段性扩张、弹力纤维不连续、平滑肌发育不良,甚至完全由纤维组织所代替,所以容易破型出血。脑动脉淀粉样变性,为自发性脑叶出血的常见原因,约占脑出血的5%-10%,是由于血管壁间质的淀粉祥变性,血管壁变脆弱所造成的G其他如脑瘤卒中、凝血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真菌性脑动脉炎、钩端螺旋体病性脑动脉炎、脑外伤等均可造成脑出血,约占l0%。

3.哪些因素与脑出血的发病有关系7

引起脑出血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高血压是发生脑出血的重要原因,其中收缩压尤为重要。随着收缩压的增高,脑出血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体力、精神话动紧张时,血压进一步升高,当压力超过了血管承受的能力,则血管破裂发生脑出血。据报道,约有70%-80%的脑出血是由高血压所致。

(2)A型性格,就是所说的躁脾气。具有这种性格的人容易发生脑出血,比其他性格的人防出血的发病率高4倍。有这种性格的人,具有强烈的求成、速达欲望,目标过高,热衷于竞争,有时间紧迫感,过于好胜,说话与行动节奏快,整天处于紧张状态,脾气急躁。由于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儿荼酚胺分泌增加,脉搏,心跳加快,血管收缩反应强烈,致使血压升高,脑血管容易破裂发生高血压性脑出血。

(3)肥胖可通过血压因素间接影响脑血管病的发生。研究证实,体重增加血压亦增高。降低体重可减少息高血压病的危险性,每降低体重1公斤*就使收缩压降低0.3千帕(2.25毫米汞柱),舒张压下降0.2千帕(1.5毫米汞柱)。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的肥胖者,高血压的患病率,比正常体重者高2.9倍。

(4)食盐过量是高血压的促发因素,从而增加脑出血的机会。食盐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但长期多食则有害。有一部,分人爱吃咸味较重的食物,这是不良嗜好。研究证实,食盐对血管壁有直接损害作用,可增加血管的敏感性,使血容量增加,血压增高,易于发生脑出血。

(5)其他,如吸烟、酗酒、情绪激动、过度疲劳、性交、便秘、脑力紧张活动等,均是脑出血的促发因素。

4 .脑出血急性期的处理原则是什么?

脑出血急性期治疗的目的是挽救病人的生命,预防各种并发症,使病人顺利度过急性期。处理原则如下:

外科治疗:脑出血量在30ml以上,或者有偏瘫,昏迷等情况时应行手术治疗在早期手术治疗清除血肿,以抢救患者生命及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出现。在术后及不需要手术的病人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安静和卧床休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搬动,最好就近治疗。定时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和意识的变化。

(2)保持呼吸道通畅:松解衣领,取下义齿。侧卧位较好,便于口腔分泌物自行流出和防止舌后坠。呼吸道分泌物及痰液过多者,必要时作气管切开。

(3)保持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对清醒且无呕吐者,可试进梳食;意识不清者,3—5日后病情较平稳可鼻饲;有呕吐的病人应禁食;经静脉补充营养相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防止病加剧。

(4)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常用药物有20%甘露醇、25%山梨醇或甘油制剂。急性期主张静脉给药,以避免呕吐或消化道出血,甚至造成吸人性肺炎等并发症。具体用法,由医生视病情而定。

(5)调整血压:原则上降压不宜过低、过快,血压一般保持在20/12千帕(150/90毫米汞注)左右为宜。

(6)防治并发症;昏述病人常发生肺部感染,不翻身容易发生裖疮及关节强宜。对于重病人,早期给予抗生素以预防肺部感染。如有感染发生,给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注怠病人口腔清洁,随时吸出口腔分泌物及呕吐物,定时更换体位,保持肢体功能位等。

(7)用止血药:常用止血敏,6-氨基已酸、抑肽酶、环甲氨酸等。

5.怎样预防脑出血的复发?

高血压、动脉硬化是脑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而过度兴奋、激动、便秘、酗酒是脑出血的常见诱因。因此,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和诱因,采取相应措施,积极防治高血压病和动脉硬化症,对预防脑出血的再发生,对降低脑出血的发生率、死亡率均有重要意义,接受治疗者可降低50%左右。具体措施是:

(1)坚持服用降血压药物,使血压稳定在安全理想水平,收缩压在20千帕(150毫米汞柱)以下。

(2)少食含胆固醉高的食物,食量适度,可少量饮酒,忌烟,防止过胖。

(3)生活规律化,心胸要宽阔,防止情绪激动,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4)当有血压升高,高血压性脑病或有出血倾向时,均应及时积极治疗,以免导致脑出血。

(5)严重的咳嗽、便秘和性交活动可使脑出血再发,不可忽视。

(6)锻炼瘫痪肢体不可过急过早,更不能过于剧烈和粗暴。

相关推荐

血栓和出血的区别

血栓和出血的区别:血栓(缺血性中风)与出血(出血性中风)都是血管疾病,二者的表现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大多见于50岁以上的人,以及程度不同的半身不遂、瘫痪侧的鼻唇沟较浅,口角下垂、瘫痪侧的牛身感觉减退或消失,可能出现话语不清或失语。 但是,二者在治疗—上却有许多不同之处。故在发病早期如能做出初步的鉴别,对病人的治疗是十分有益的。 血栓通常继发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有血栓形成,血流受阻,以致相应的组织缺血、坏死。出血通常是在长期高血压和血管病变的基础上,由于血压骤然升高引起血管破裂而发病。

什么是血管病

血管疾病是发生在部血管,因颅内血液循环障碍而造成组织损害的一组疾病,分急性和慢性两种。通常我们所讲的血管疾病主要是指急性血管病。由于发病急,来势凶,变化快,又有“血管意外”、“卒中”和“中风”之称。正如祖国医学描述“中风之病,如矢石之中人,骤然而至也”,好似被石子突然击中而扑例一样。“卒中”也为突然中风之意。这些名词都是指急性血管疾病。 血管病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缺血性血管病,是因动脉本身的病变如动脉硬化,致使局部动脉管腔变窄或完全阻塞,或形成血栓,造成该部血流供应中断,病理上

如何鉴别出血血栓

出血(出血性中风)和血栓(缺血性中风)都是血管疾病,二者的表现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大多见于50岁以上的人,以及程度不同的半身不遂,瘫痪一侧的鼻唇沟较浅,口角下垂,瘫痪一侧的半身感觉减退或消失,可能出现话语不清或失语等。但是,二者在治疗上却有许多不同之处,故在发病早期如能进行初步的鉴别,对病人的治疗是十分有益的。 血栓通常继发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有血栓形成,血流受阻以致相应的组织缺血、坏死;出血通常是在长期高血压和血管病变的基础上,由于血压骤然升高引起血管破裂而发病。 鉴别要点:血栓多在安

血栓出血是什么

出血梗塞系指动脉主干或其分支栓塞,或血栓形成。发生梗塞后,出现动脉再开通,血液从病变的血管漏出,或穿破血管进入组织而形成。其发病机制,可能是由于血管发生栓塞后,其供血区内组织弥漫性缺血、缺氧,血管壁尤其是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或麻痹,当侧支循环再建或过度灌流时,血流力图通过吻合支进入已麻痹损害的血管,则导致出血。 临床特点是原有症状和体征加重,并又出现新的症状体征。其症状和体征加重的程度,取决于出血量的多少,继发出血的时间,及是否应用抗凝、溶栓、扩溶及扩血管药物治疗。 头颅CT可见低密度梗死

为什么会中风呢

中风的原因: 中风在这里是指中风,也就是急性血管病。因其发病大多数比较急骤,故又称“血管意外”,还常叫作“卒中”。 凡因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和组织机能或结构损害的疾病都可以称为中风。所以,中风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即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在这里一般指的是动脉系统的缺血或出血。 缺血性中风占中风病人总数的60%~ 70%,主要包括血栓形成和栓塞。前者是由于动脉狭窄,管腔内逐渐形成血栓而最终阻塞动脉所致。后者则是因血流中被称为栓子的异常物质阻塞动脉引起,例如某些心脏病人心脏内

血栓和出血一样吗

血栓(缺血性中风)与出血(出血性中风)都是血管疾病,二者的表现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大多见于50岁以上的人,以及程度不同的半身不遂、瘫痪侧的鼻唇沟较浅,口角下垂、瘫痪侧的半身感觉减退或消失,可能出现话语不清或失语。但是,二者在治疗上却有许多不同之处。故在发病早期如能做出初步的鉴别,对病人的治疗是十分有益的。 血栓通常继发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有血栓形成,血流受阻,以致相应的组织缺血、坏死。出血通常是在长期高血压和血管病变的基础上,由于血压骤然升高引起血管破裂而发病。 血栓对中老年人威胁很大,

中风的医学定义是什么

中风,又称卒中,也称血管意外,是由于部血液循环发生急性障碍所导致的血管疾病。也就是说,因为大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以及血块等堵塞血管,造成部分组织缺血和损害,从而发生猝然昏倒,不省人事,或半身瘫痪、口眼啮斜、言语不利等现象。卒中是急性血管疾病的总称,包括出血血栓、栓塞等,发病时会出现口眼埚斜、言语不清甚至偏瘫、昏迷等危急症状,严重者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死亡,是目前危害人类生命的最主要三大杀手之一。卒中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此病发病急,病情重或变化快,危险性较大。

中风偏瘫的危害究竟有多大

中风一般可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两种。出血性中风往往都是致命性的。缺血性中风约占中风患者3/4,它是当身体其他部位的血管中有血块形成,随着血流入大中形成血栓时也会造成大组织梗死。 偏瘫的病因由出血栓塞、梗塞、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部血管畸形,部先天血管瘤破裂引起的中风最常见后遗症,不仅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也给无数的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偏瘫死亡的人数预测,如果死亡率维持不变,到2030年将有四百万人口死于偏瘫,如果死亡增长率是百分之一,那么到2030年

高血压会引起什么病 血管病

高血压容易引起血管病变,例如:出血血栓、梗塞、短暂性缺血发作。血管意外又称中风,其病势凶猛,且致死率极高,即使不致死,大多数也会致残,是急性血管病中最凶猛的一种。 高血压之所以容易引起血管病,是因为当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到一定的程度时,再加上一时的激动、兴奋、剧烈运动等情绪变化,就会使血压急骤上升,血管破裂,从而引起血管疾病。

血栓症状表现哪些比较明显

血栓多见于50~60岁以上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有的有糖尿病史。血栓病起病急骤,很多病人在发病前1-2天或前几个小时都有一些早期信号,医学上称为“中风先兆”,这时如能及时识别,并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多能使血栓病人转危为安,防止血管病的发生。血栓的先兆症状表现为突然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说话不清、吐字困难、失语或语不达意、吞咽困难、一侧肢体乏力或活动不灵活、走路不稳或突然跌倒。面、舌、唇或肢体麻木,也有的表现为眼前发矇或看不清东西,耳鸣或听力改变。 血栓常于安静时或睡眠中发病,1~3天内症状逐渐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