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却的准确位置图 络却穴的功效与作用
络却的准确位置图 络却穴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疏风泻热,清头明目,醒脑宁神。
作用:络却穴属膀胱经,位于巅顶部,其脉气与大脑相通,由于膀胱经气与小肠经直接相通,而且巅顶支脉与胆经相连,直抵耳上角,所以本穴具有疏风泻热,清头明目,醒脑宁神的作用,可用于头目,耳鼻,颜面疾患和风热痰浊阻闭清窍的癫狂痫证。
鸠尾的准确位置图 鸠尾穴功效作用
功效:和中降逆,宽胸化痰,清心宁神。
作用机制:鸠尾穴属任脉,正当剑突下,位近膈肌,内应肝及胃上口,故可疏理肝胃及胸膈气机,宽胸理气,和中降逆,治疗胸中气滞的咳喘,胸闷,心痛,胃气上逆或肝气犯胃所致的胃脘疼痛,呕吐或膈气不利的呃逆;该穴位任脉络穴,膏之原穴,中医认为,膏为心尖之脂,故本穴络穴诸阴经而调和阴阳,清心化痰宁神,治疗邪热扰心,心神不宁的心烦,心悸,及痰浊蒙必心窍的癫狂,癫痫。
主治病症:1.咳喘胸闷,心胸痛,心烦,心悸,癫狂,痫证;2.犯胃,呕吐,呃逆,胃脘痛。
络却的功效与作用 络却穴穴位解剖
在枕肌停止处。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天鼎的准确位置图 天鼎穴功效作用
功效:理气化痰,清咽利膈。
作用机制:天鼎穴属手阳明经,位居颈部,内应咽喉,具有疏经通络,理气化痰,消肿止痛,祛瘀散结的作用,并可降逆泻火,清燥存阴,可用于治疗颈部及咽喉诸疾。
主治疾病:1.咽喉肿痛,暴喑,气梗,梅核气;2.瘰疬,瘿气。
横骨的准确位置图 横骨穴功效作用
类属:横骨为足少阴肾经与经脉交会穴。
功效:补益肝肾,调理下焦。
作用:横骨属肾经,位于下腹部,内应胞宫,膀胱,与冲脉相通,故有补肾气,调冲任的作用,用于治疗生殖系统及妇科疾患。肾脉络膀胱,该穴可补肾气助膀胱气化,以治疗小便不利,遗尿。肝肾止经同会任脉,肝经循阴器抵少腹,该穴又位于下腹部,故有疏通局部肝肾气血,治疗疝气小腹胀痛,阴部肿痛的作用。
眉冲的准确位置图 眉冲穴功效作用
功效:疏经通络,清头明目。
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目视不明,鼻塞,癫痫。
作用:眉冲穴属膀胱经,位居头部,其经气下抵目,上入脑,故本穴具有祛除头部风邪的作用,能疏风通络,清头明目,用于风热之邪循经上攻,干扰清空之目赤,头痛,眩晕;还可宣通眼,鼻经气阻滞,用于鼻塞,视物不清;还能用于目失气血阴精荣养之夜盲,视物不清;此外还可用于风痰循经入脑,扰乱神府之癫痫。
三阳络的准确位置图
经穴定位:在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4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简易取穴:位于前臂背侧,先找到支沟穴,垂直向上1横指,前臂两骨之间凹陷处即是三阳络。
灵道的准确位置图 灵道穴功效作用
灵道穴属心经,为心经井穴,五行属性属金,金应肺,肺主气,故本穴行气的作用甚强,可行气活血,宁心安神,治疗胸闷心痛,心悸怔忡;因心开窍于舌,暴喑,舌强不语,可用此穴行气通络以开窍。醒脑相通,如邪气阻于心络,则阴血清阳之气上达于脑,出现头昏目眩,也能用此穴治疗。另外,治疗肘臂挛痛是心经治疗作用。
承满的准确位置图 承满穴功效作用
功效:理气降逆,和胃消胀。
主治:胃痛,呕吐,上气喘逆,胁下坚痛,食欲不振,腹胀,肠鸣,腹泻等。
作用机制:该穴属胃经,居上腹部,内应脾胃,具有理气降逆,和胃消胀,调理肠腑之功。上可治呕治喘,中可消胀止痛,下可调肠止泻,可用于治疗各种消化系统疾患。
注意:承满深部为肝之下缘及胃腑,过饱时不宜进行针刺;对肝脾肿大和胃溃疡者,针刺方向宜向下斜刺,不得进入腹腔,以免损伤重要脏器。
大横的准确位置图 大横穴功效作用
类属:大横为脾经与阴维脉交会穴。
功效:健脾理气,调肠通腑。
作用:大横属脾经,位于腹部,内应大肠,又与阴维脉相通,故调肠腑之力甚强,可治疗各种邪气影响大肠传导功能的疾患,及脾虚腹胀,运化失职等症;肠腑的寒热,虚实疾患本穴均可治疗。
三阳络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三阳络穴位解剖
在指总伸肌与拇长展肌起端之间;有前臂骨间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为前臂骨间背侧神经和骨间掌侧神经。
外陵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外陵穴功效作用
功效:调理肠胃,行气活血,调经止痛。
作用机制:1.外陵穴属胃经,位于下腹部,内应肠腑,故可调理肠胃气机,具有行气止痛,利湿止泻之效,治疗各种肠胃疾患;2.阳明经多气多血,循经小腹,与胞脉之气血相通,内应胞宫,本穴又位于下腹部,故可行气活血,调经止痛,以治疗妇科疾患。
络却的准确位置图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旁开 1.5寸。
取穴:正坐或仰卧,在头部,于前发际中点上5.5寸,旁1.5寸处取之。
络却的功效与作用 络却穴配伍应用
络却能清头明目而治疗脑病和眼病。治疗眩晕耳鸣配风池,听会,潜阳从而;治眼病配睛明,太阳,和血明目;治痫证配大椎,长强,调和阴阳气机;治癫狂配风府,水沟醒脑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