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期痛风和慢性期痛风如何合理饮食
急性期痛风和慢性期痛风如何合理饮食
急性期痛风 严格限制嘌呤的摄人。选择低嘌呤食物,禁食高嘌呤食物。 维持基本热量,均衡摄取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包括蔬菜和水果。
痛风脚痛一般几天可以缓解
痛风是因为体内血尿酸升高引起的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并且容易反复发作。痛风的缓解时间与痛风的发病性质(急性期痛风、慢性期痛风)、发病周期、是否采取治疗措施以及治疗是否规范有关。
如果,急性期痛风是因为饮食、过量运动、精神压力、内分泌失调等因素引起脚部疼痛,一般来说会在一周左右,疼痛症状得到缓解。
如果是原发性的慢性痛风,没有采取好的治疗措施,那痛风脚疼的时间会比较长,从一个星期到一个月不等。
痛风的症状有什么表现
1、间歇期痛风:这一时期的痛风,症状通常表现为血尿酸浓度偏高。所谓的间歇期是指痛风两次发病的间隔期,一般为几个月至一年。如果没有采用降尿酸的方法,发作会频繁,痛感加重,病程延长。
2、慢性期痛风:该阶段的痛风,通常会出现痛风石,而且,此时痛风频繁发作,身体部位开始出现痛风石,随着时间的延长痛风石逐步变大。
3、急性发作期痛风:发作时间通常是下半夜。该阶段的痛风症状表现为脚踝关节或脚指,手臂、手指关节处疼痛、肿胀、发红,伴有剧烈疼痛。使用显微镜观察,会发现患处组织内有松针状尿酸盐沉淀。就是尿酸盐沉淀引起的剧烈疼痛。请注意,发病期的血尿酸由于已经生成沉淀,所以尿酸值比平时最高值低。
痛风病是一种遗传代谢性疾病,具有遗传倾向,有痛风病家族史的人,若不注意吃喝,就容易得痛风,是主要的引起痛风的原因。这是因为体内缺乏一种酶,不能将蛋白质完全分解,嘌呤在体内聚集过多,血中尿酸也增多而结成晶体,沉积在关节内,引起炎症因而产生剧痛。
3个中医偏方治疗痛风
1、草藕汤
处方:草藕10g,苦仁、车前草、白芷各15g、茯苓皮、大腹皮20g。
服用方法:将上药物混在一起煎水服用,每天1到3次,饭后服用。
主治:该法有助于尿酸排泄,可用于早期痛风的治疗及晚期痛风的缓解。
2、牛膝长卿饮
处方:牛膝、徐长卿各15g,虎杖根、伸筋草、威灵仙各20g,半枝莲10g、秦荒7g、五加皮13g、青皮、柳枝、独活、防风各22g。
服用方法:将所有药磨碎后加水煎煮40到50分钟即可,每天一次为早饭后服用。
主治:用于缓解急性痛风期疼痛的症状。
3、陈皮桂枝汤
处方:陈皮、青皮、桂枝各15g、金钱子12g。
服用方法:将上药煎水服用,每天三次,分别在饭后服用。
主治:具有利尿降尿酸的作用,可用于间歇期及慢性期痛风患者治疗。
梭边鱼的食用方法 痛风患者可以吃梭边鱼吗
适量食用
梭边鱼的嘌呤含量为中等,对于急性期痛风的患者不宜吃梭边鱼,缓解期的痛风患者可以适量食用,但也不能多吃,因为梭边鱼在代谢后,也有少量尿酸成分产生,如果过量使用也可能增高尿酸,同时要注意多喝水,帮助体内多余尿酸排出。
痛风的疼痛特点是怎样的
急性发作期的痛风的特点
急性痛风病发作最主要的特点就在于发作迅速,消失实现快,临床引起痛风病人出现关节急剧疼痛,肿胀特别明显,有接触性疼痛的迹象,一般急性痛风病发的时间以半夜为主,反复发作会导致病发关节畸形。
早期的痛风的特点
痛风发作早期一般引起的症状都不是很明显的,因此很容易出现患者不重视病情的现象。早期痛风的症状主要是血尿酸的升高,其他两床表现并不明显。
间歇性发作期痛风特点
间歇性痛风主要症状就是体内血尿酸的增高导致痛风病发作的频率增大,间歇性痛风特点在于多发患者几个月一次,少发的患者几年一次都有可能,发作一次病情加重一次,特别是对肾脏功能的损伤很大。
慢性期发作的痛风的特点
慢性痛风最主要的危害在于极容易导致结石病的出现,痛风石,肾结石以及尿路结石大部分则是因为慢性痛风引起的,随着慢性痛风的病程发展,结石逐渐增大而导致患者的关节骨质受到破损引起畸形,僵硬直至功能丧失。
很多人都以为痛风只有上了年纪才会患的疾病,然而并非这样的,只是上了年纪的人更容易得痛风而已,所以大家在平时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做好预防,痛风的发生多是由于尿酸在人体血液中浓度过高,在一些软组织形成针状结晶,导致身体免疫系统反应过度。
痛风疼几天
分情况。
痛风急性期如果痛风处于急性发作期,关节会在短期内感到剧烈疼痛,但由于急性期时的痛风具有自限性,因此一般会在一周之内就能够得到很好的缓解,并逐渐恢复正常。
痛风慢性期痛风如果是属于慢性期时,一般不会出现特别强烈的疼痛感,并且不会对日常生活造成太大的影响,但痛风发作后,一般在两到三周内都会有明显的疼痛,严重时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痛风的治疗方法主要都有哪些
治疗痛风目的是迅速控制急性发作;预防复发;纠正高尿酸血症,预防尿酸盐沉积造成的关节破坏及肾脏损害;手术剔除痛风石,对毁损关节进行矫形手术,提高生活质量。
一般治疗痛风需要进低嘌呤低能量饮食,保持合理体重,戒酒,多饮水,每日饮水2000ml以上。痛风患者避免暴食、酗酒、受凉受潮、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穿舒适鞋,防止关节损伤,慎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如某些利尿剂和小剂量阿司匹林等。痛风患者要防治伴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
急性痛风选用非甾类抗炎药、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明显疗效。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冷敷,疼痛缓解72小时后方可恢复活动。急性痛风尽早治疗,防止迁延不愈。应及早、足量使用以下药物,见效后逐渐减停。急性发作期痛风不开始降尿酸治疗,已服用降尿酸药物者发作时不需停用,以免引起血尿酸波动,延长发作时间或引起转移性发作。
间歇期和慢性期痛风治疗目的是长期有效控制血尿酸水平,防止痛风发作或溶解痛风石。治疗目标是使血尿酸<6mg/dl,以减少或清除体内沉积的单钠尿酸盐晶体。治疗痛风目前临床应用的降尿酸药主要有抑制尿酸生成药和促进尿酸排泄药,均应在急性发作终止至少2周后,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根据降尿酸的目标水平在数月内调整至最小有效剂量并长期甚至终身维持治疗痛风。肾功能正常、24小时尿尿酸排泄量3.75mmol,应选择抑制尿酸合成药治疗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