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50岁,女,脑水肿在治疗中出现了不正
病人50岁,女,脑水肿在治疗中出现了不正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可能与大脑语言神经系统受阻引起的。
指导意见:
建议及时治疗,经常与她交流,慢慢要有耐心可以唤醒她的意识的,要保持身边有人陪护。
肝囊肿能治愈吗
多发囊肿形象地讲就是肝脏中出现许多“水泡”。绝大多数为先天性,即因先天发育的某些异常导致了肝囊肿形成。有家族集中性发病倾向。分单发性和多发性,单发性肝囊肿多见20-50岁年龄组,女性多于男性,多发于肝右叶。多发肝囊肿多见40-60岁女性。
从以上可以看出肝囊肿以中年人最为常见,而且女性要多于男性。先天性肝囊肿发展缓慢,一般感觉不到,只有囊肿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因压迫邻近脏器而出现食后腹胀、恶心、呕吐、右上腹隐痛不适,右上腹肿块、肝肿大,如合并感染则有发热、疼痛等炎症表现。
小的肝囊肿又无症状者,不需特殊处理,只要定期复查即可。大而又出现症状者,应给予适当治疗。有的肝囊肿治疗时也不必开刀,可以在超声波的引导下,囊肿穿刺抽液体术。有条件的可以择肝移植。
病变十分广泛的多发肝囊肿晚期病人,由于肝组织破坏严重,肝功能受损可出现腹水、黄疸和引起门静脉高压症。合并多囊肾者,最终影响肾功能,出现肾竭。
肝囊肿早期发现的话,可以彻底治疗,但是晚期肝囊肿病人能活久就不好说了,要根据具体病情来看,总之肝囊肿早期要比肝囊肿晚期活的时间更长。所以肝囊肿能活多久的问题需要看具体病情来定。专家提示,早发现早治疗有助于患者的身体康复,如果有肝部异常,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诊治。
水肿治疗
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引起头面、四肢、胸腹乃至全身浮肿者,称为水肿。为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充血性心衰、肝硬化、贫血、营养不良及内分泌类疾病的主症之一。就其分类,历代医家众说纷纭。《内经》:有风水、石水、涌水之分;《金匮要略》:有风水、皮水、石水、正水、黄汗之别;宋·严用和《济生方》首分阴水阳水来辨证。其病因病机近代多以为是外感内伤,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所为。治疗上多数医家主张辨病治疗,对症处理或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上应坚持辨证论治。
1.宣肺利水:主要临床表现为风邪外袭所致发热,恶寒,恶风,头痛,肢体关节酸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浮肿先见于面部,后遍及全身,小便不利。中医称此种水肿为风水,多见于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常用方剂有越婢加术汤和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常用药物有麻黄、生石膏、生姜、白术、防风、桑白皮、双花、连翘、薄荷、前胡、赤小豆、车前子、泽泻、白茅根、益母草等。
2.健脾化湿、利水消肿:临床表现为全身凹陷性水肿,腰以下为甚,身重倦怠,小便量少,纳呆,胸闷,苔腻、脉濡。常用方剂为五苓散合五皮饮加减,常用药物有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桑白皮、大腹皮、生姜皮、陈皮、茯苓皮等。上半身肿甚而喘者加麻黄、杏仁、葶苈子;下半身肿甚加防己、川椒、厚朴等;如湿热壅盛,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苔黄腻,加大黄、木通、小蓟等。
3.温中健脾、行气利水:本法适用于脾阳虚弱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浮肿较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胸闷腹胀,纳少便溏,面色萎黄,神疲肢冷,小便量少,舌淡苔白,脉滑沉缓。常用方剂为实脾饮加减,药物有:茯苓、白术、附子、干姜、厚朴、木香、大腹皮、木瓜、草果、甘草,可加猪苓、泽泻、党参、黄芪等。
4.温肾利水:适用于肾阳衰微者。主要表现为全身高度水肿,腰以下为甚,腰膝酸软,肢冷畏寒,神疲倦怠,面色惨白,尿少,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无力。常用方剂有真武汤、金匮肾气丸等。药物有茯苓、白术、白芍、附子、生姜、熟地、丹皮、泽泻、山药、山萸肉、肉桂等。
脑水肿的检查诊断
脑水肿的检查诊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提示:
1、根据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过程 脑水肿多继发于原发疾病,如在短时间内临床症状显著加重,应考虑局限性脑水肿,乳沟病人迅速出现严重颅内压增高症状,昏迷,多为广泛性或全脑水肿。应用脱水治疗,如出现利尿效果,且病情也随之改善,也表明存在脑水肿。
2、颅内压监护 颅内压监护可以显示和记录颅内压的动态变化,如颅内压升高,从颅内压曲线结合临床过程分析,可以提示脑水肿的发展与消退。
3、CT或MRI CT或MRI扫描时直接提示脑水肿的最可靠诊断方法,CT图像所显示的征象,在病灶周围或白质区域,不同范围的低密度区,MRI在T1或T2加权像上,水肿区为高信号,较之CT扫描结果更确切。
高原脑水肿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脑脊液检查腰穿证实多数病人脑脊液压力升高,如11例腰穿者中脑脊液的压力为90~340mmHg,脑脊液清者8例,血性者1例,蛋白量增高者2例。
眼底检查大约85%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眼底改变,表现在静脉扩张,动静脉比例增高,点状、片状或火焰状出血。视网膜水肿、出血和视盘水肿。
颅脑CT检查Kobayashi报告9例高原肺水肿合并脑水肿的CT检查,发现有8例脑室容量降低,脑实质密度增强,表现为大脑白质水肿;治愈几周后复查,都恢复正常。
颅脑MRI检查Hackett检查9例高原脑水肿的MRI,其中7例大脑白质水肿,尤其是胼胝体最明显。
入院时脑室内充满水肿液,脑组织密度降低,经一周治疗后水肿液明显吸收,脑室清晰,密度正常。
老年人脑血栓怎么治呢
1.一般治疗
安静卧床;有烦躁症状者,应找出原因对症处理。定期翻身、拍背、吸痰,注意肢体位置和大小便处理,防止褥疮、肺炎、便秘和尿路感染,同时,应注意营养和水、电解质的平衡。如血压偏低,可服用哌甲酯(利他林),每次10mg, 2~3次/d,或服用咖啡因,每次20mg,2~3次/d,头应放平或稍低,并可输液或输入胶体物质提高血压。如血压偏高,一般先降颅内压观察,仍高者再用较缓和的降血压药物。有心动过速、过缓、心衰等功能紊乱应及时处理纠正。如为风湿、钩端螺旋体、梅毒等脉管炎,应分别用抗风湿、青霉素治疗。糖尿病应用胰岛素或苯乙双胍(降糖灵)及饮食控制疗法。患者如昏迷,则应按昏迷病人常规护理。
2.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患者有脑水肿时,表现为嗜睡、精神萎靡、呃逆、头痛等。应首先降低颅内压,暂不用血管扩张剂。常用药物为20%甘露醇、每次125ml静脉快速滴注,1次/6~8h。此外,呋塞米、甘油、甘果糖、人血白蛋白等亦可根据高颅压程度及全身情况进行选择。严重的高颅压可选用甘露醇、呋塞米等起效快、作用强的药物,一般高颅压可选用甘油或甘果糖、人血白蛋白等。抗脑水肿治疗应从发病后24h开始,连续5~7天。应用脱水剂时应注意患者的心脏功能、血压、血钾情况。
脑血栓病人的护理有哪些
加强护理,防止各种并发症。勤翻身,勤换洗,防止褥疮和肺部感染。注意加强营养。坚持患肢的功能锻炼,减轻和消除后遗症。
脑血栓的范围较大或多次复发后,不少病人会有精神和智力的障碍,表现为记忆力和计算力下降、反应迟钝、不能看书写字,最后发展为痴呆,连吃饭、大小便均不能自理。病人还会出现胡言乱语、抑郁狂躁、哭笑无常等病态人格。
脑血栓的病人要经常饮水,尤其在清晨和晚间,清晨饮水可冲淡胃肠道,水分入血液后,随活动以汗液和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晚间活动量小,睡眠前饮水的最大好处是可以稀释血液,防止血栓栓塞。
脑血栓应尽早及时地治疗,这对于降低死亡率、减轻后遗症、促进功能恢复有着重要意义。急性期的治疗原则是改善脑循环、防治脑水肿、治疗合并症。恢复期主要是康复锻炼(很重要)、康复理疗,例如针灸、按摩等。
新生儿脑水肿应该做哪些检查
1、根据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过程脑水肿多继发于原发疾病,如在短时间内临床症状显著加重,应考虑局限性脑水肿,乳沟病人迅速出现严重颅内压增高症状,昏迷,多为广泛性或全脑水肿。应用脱水治疗,如出现利尿效果,且病情也随之改善,也表明存在脑水肿。
2、颅内压监护颅内压监护可以显示和记录颅内压的动态变化,如颅内压升高,从颅内压曲线结合临床过程分析,可以提示脑水肿的发展与消退。
3、CT或MRICT或MRI扫描时直接提示脑水肿的最可靠诊断方法,CT图像所显示的征象,在病灶周围或白质区域,不同范围的低密度区,MRI在T1或T2加权像上,水肿区为高信号,较之CT扫描结果更确切。
脑水肿可以治好吗
脑水肿的治疗原则是解除病因及采用综合性的脑水肿治疗,两方面相辅相成。
手术治疗
解除病因 及时解除病因是治疗脑水肿的根本。脑挫裂伤、侵润、坏死、液化的脑组织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清除颅内血肿,去除刺入脑内的骨片与整复凹陷骨折,解除对脑组织的刺激和压迫,脑瘤切除,非外伤性脑内血肿清除等,将病因清除后,脑水肿逐渐消退。
其它疗法
1、改善脑缺氧时防治脑水肿的重要措施 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出现低氧血症与高碳酸血症时,需采用辅助呼吸,控制性通气。临床常见颅脑外伤病人持续昏迷,当即进行气管切开,充分给氧,解除脑缺氧后,病情多好转,如不及时解除缺氧,其治疗也难以发挥作用。
2、脑水肿与颅内高压的治疗
1)、脱水治疗,根据病情,选用脱水药物,目前常用20%甘露醇、速尿。可辅以浓缩血清白蛋白,脱水降压效果好。
2)、梗阻性脑积水导致脑积水性脑水肿,行侧脑室持续引流,减少脑脊液量,达到减压和清除脑水肿的目的。
3)、对脑细胞损害应用激素等药物,大剂量应用激素尚缺乏统一意见。自由基清除剂有一定治疗作用。
4)、促进脑血流灌注,改善微循环,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可应用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如尼莫地平。
3、促进和改善脑代谢的功能 尼莫地平作为钙离子阻断剂有保护细胞膜,阻抑钙离子进入细胞内的作用,胞二磷胆碱是卵磷脂在脑内生物合成过程中的重要辅酶,而卵磷脂是神经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脑活素、脑复康、都可喜等药物有促进细胞氧化还原作用,增加细胞能量,加速脑细胞功能的修复。
脑水肿治疗方法
1.严格控制加重脑水肿的因素
(1)限制水入量:水入量过大可加重脑水肿,故在最初几日,应保持轻度脱水状态,使水出量略多于水入量。一般情况下水入量可按前一日尿量加500ml计算。
(2)控制血压;脑水肿时血压高会加重脑水肿,血压低会加重脑血液灌注不良。因此,对高血压及低血压均应纠正。
(3)动脉氧分压控制在13.3kPa(100mmHg)以上,二氧化碳分压控制在5.3kPa(40mmHg)以下。
(4)体温控制在32~37℃之内。动物实验证明40℃连续2小时可使冷冻性脑水肿动物脑水肿增加40%。所以利用冬眠合剂配合物理降温将体温控制在32~37℃之间,对脑水肿治疗是有益的。
(5)纠正酸中毒,调节电解质紊乱。
2.降低颅内压力
(1)甘露醇;20%甘露醇250ml,静注,20~30分钟注完。降压作用可推持4~6小时,每8克甘露醇可携出水分100ml。甘露醇每6~8/小时1次。
(2)山梨醇;用法同甘露醇。
(3)尿素:由干会使血尿素氮升高,局部刺激性大,故目前不如甘露醇普遍。
(4)甘油:是可以口服的降颅压药物。10%甘油每日每公斤1.2g静滴,或50%甘油每日每公斤1.5g口服,由于半衰期仅30~40分钟必须多次口服或连续静点。副作用较多,故目前使用亦不广泛。
3.肾上腺皮质激素 参考“缺血性脑血管病”。
4.利尿剂 参考“缺血性脑血管病”。
5.醋氮酰胺可以降低颅内压力。强心糖或类药物也可以降低颅内压力。醋氮酰胺与狄戈辛合用会增强降颅内压力作用。
6.巴比妥类药物 有报道脑外伤引起的脑水肿,使用硫贲妥不仅可以降低颅内压力而且可改善大脑灌注压,对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降颅压的机理:①直接影响细胞Na+的转运;② 抑制糖的无氧酵解,增强糖的有氧氧化;③有抗氧化作用;④改善细胞膜对离子的渗透作用。
7.过度换气可降低二氧化碳分压。
高原脑水肿治疗方法
高原脑水肿的发病率与上山速度、海拔高度、居住时间以及体质等有关。一般来讲,平原人快速进入海拔3000m以上高原时约50%~75%的人出现急性高原病,但经3~10天的习服后症状逐渐消失。多数医者认为,该病的发生老年人低于青年人,女性低于男性;急性高原病的发生率与男性的体重指数(体重/身高2)呈正相关(p<0.05),与女性的体重指数无关,说明肥胖男性易感性大。
治疗
该病多半发生在特高海拔地区,这些地区交通及医疗条件较差。因此,如何早期诊断就地进行抢救非常重要。当然如有条件,对病情严重者应及早转送至低海拔处为妥。治疗原则:
1.病人必须绝对卧床休息,以降低氧耗。
2.高浓度高流量吸氧(6~8L/min),有条件者可使用高压氧袋或高压氧舱。
3.口服乙酰唑胺(醋氮酰胺)。
4.地塞米松静滴。
5.以降低颅内压,改善脑循环,可静滴20%甘露醇。
6.速尿稀释于25%葡萄糖静注。但特别要注意利尿过度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7.降温能减少脑血流量,降低脑代谢率,促进受伤细胞功能恢复。可使用体表冰袋,冰帽或冰水灌肠等法降温。
8.据病情发展的具体情况给予对症治疗。
出现了高原脑水肿,千万不要忽视,因为出现这种疾病,会严重损伤自己的脑神经,所以在了解了治疗的方法后,最好是尽快的通过治疗,而且治疗的时候还要注意休息,这样才能通过正确的治疗让自己尽快的康复。
高血压性脑出血概述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男性发病率稍高,多见于50~60岁的老年人,但在年轻的高血压病人也可发病。
高血压病患者因情绪激动、过度脑力与体力劳动或其它因素引起血压剧烈升高,导致已病变的脑血管破裂出血所致。
临床特点为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并且多伴有躁动、嗜睡或昏迷。血肿对侧出现偏瘫、瞳孔的变化,早期两侧瞳孔缩小,当血肿扩大,脑水肿加重,遂出现颅内压增高,引起血肿侧瞳孔散大等脑疝危象,出现呼吸障碍,脉搏减慢,血压升高。随后即转为中枢性衰竭。
脑ct、磁共振扫描。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是有选择性的,出血较少的,可以采取内科治疗,血肿较大时,及时开颅手术或行脑立体定向手术清除血肿。脑立体定向血肿吸除术。
非手术治疗包括绝对卧床、镇静与稳定血压,应用脱水药、止血药,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支持疗法,并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高血压性脑出血常发生于50-70岁,男性略多,冬春季易发。
结核性脑脓肿怎么办
在化脓性脑炎的脓肿尚未完全局限以前,应进行抗炎和控制脑水肿治疗。脓肿形成后,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针对不同种类脑脓肿的致病菌,选择相对应的细菌敏感抗生素。原发灶细菌培养尚未检出或培养阴性者,则依据病情选用抗菌谱较广又易通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常用青霉素、氯霉素及庆大霉素等。
因脑水肿引起颅内压增高,常采用甘露醇等高渗溶液快速、静脉滴注。急速应慎用,以免削弱机体免疫能力。
目前CT立体定向下穿刺抽脓或致导管引流更有其优越性。穿刺抽脓术:此法简单易行,损伤小。适用于脓肿较大、壁越薄、脓肿深或位于脑重要功能区,婴儿、年老体衰及病情危急者,穿刺抽弄作为紧急救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