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运动让我摆脱骨质疏松

运动让我摆脱骨质疏松

患了骨质疏松就不敢出门旅游,怕摔着了;家里洗澡再小心也有防不胜防的时候,一摔就断骨手尾长;明明平常就有运动,但一个转腰,折了……骨质疏松最怕跌,骨质疏松患者容易发生骨折,不少人便认为骨质疏松只能在家里静养,或躺或坐。实际上,即使已经诊断为骨质疏松的老年人,也应该多参加运动,因为运动不仅可以改善血液循环,还可以调节神经内分泌,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增强骨密度,更助于骨骼健康。运动时肌肉收缩,骨细胞的生物活性增强,骨摄取钙的量得以维持和增加;锻炼还能增强肌肉力量,增加肢体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减少跌跤的发生。慢跑、散步、游泳、骑自行车等都是强化造骨细胞及骨骼的耐受力,增加骨质,提高骨密度的很好的运动。

骨质疏松的老年人也应该多参加运动

最好每天有半小时的户外运动

根据个人爱好和具体条件选择运动方式:

1.自由散步。速度为80~100米/分钟,距离逐渐增加至2000~3000米。

2.走跑交替。步行1分钟与慢跑1分钟交替进行20次,总时间30分钟,走速50米/分钟,跑步100米/分钟。

3.慢跑。速度为100米/分钟,距离渐增至1000~2000米,时间为15~20分钟。

4.骑自行车。运动强度适量,持续15分钟。

以上运动强度应达到最大心率的50%或130次/分钟为宜。运动时间每周最少3次,每次20分钟。

躺床上也可运动

躺在床上也可以进行四肢和腹肌的主动和被动运动,以防止废用性肌萎缩和骨质疏松的加重。床上肌肉练习先取仰卧位,双上肢放于身体两侧,双腿轮流抬高(腿与床面夹角10度,下同),每条腿重复20下。稍休息片刻,双腿同时抬高,重复20下。俯卧位,双手交叉抱头,双腿轮流向背面抬高,每条腿重复20下。休息片刻,双腿同时向背面抬高,重复20下。应注意,双腿抬起时动作要慢,抬到位后要停顿几秒钟,以保持肌肉得到足够的收缩时间,双腿练习次数应量力而行。

介绍几大骨质疏松患者运动方法

(1)金鸡独立:自然站立,呼吸自然,全身放松,两臂自然下垂,然后提起一只脚,使身体的全部重量落在一只脚上。也可靠着墙壁锻炼这个动作,站不稳的时候就扶着墙壁继续站。感到有一些累的时候休息一会或者随便活动一下,然后,以同样的方式换另外一只脚继续进行单脚站立的锻炼。

(2)踮脚跟:自然站立,全身放松,两臂下垂,然后逐步将双脚脚跟提起,使身体的全部重量落在两只脚的脚尖上。感到有一些累的时候双脚脚跟落地休息一会或者随便活动一下,然后继续,每次15分钟。

(3)单脚跳:这是一个可以和做游戏一样轻松愉快的锻炼方法,锻炼起来非常方便,这个动作和金鸡独立一样是用一只脚来承受身体的全部重量,不一样的是用一只脚着地,轻松、随便不停地跳着,能够跳多久就跳多久,感到有一些累的时候休息一会或者随便活动一下,然后,以同样的方式换另外一只脚继续进行单脚跳的锻炼。

患骨质疏松不要害怕运动,通过锻炼肌肉可以保护骨骼,骨质疏松患者更要运动,但要注意的是别跑、别跳即可。

骨质疏松适合做什么运动 骨质疏松运动多久合适

骨质疏松患者每次运动的时间应该控制在20到30分钟,运动过程包括准备运动,正式运动,结束运动三个步骤,运动的时间和频率应该根据患者自身的主观感觉而定,以次日不觉疲劳为度,每周进行三到五次为宜。

如何摆脱骨质疏松治疗的误区

骨质疏松患者在治疗过程的误区有哪些?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的危险日益加重,骨质疏松会带来疼痛、骨折,使得老年人对骨质疏松存在着一些惧怕心理。治疗骨质疏松有一定不要听信广告夸大宣传,中老年人并不一定要补钙,钙过量反而会适得其反,下面我们来看看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的三个误区。

误区一:补钙能治好骨质疏松

许多老年人错误地认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其实不是这么回事。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女性在绝经以后5~10年,男性在65~70岁一般都会出现骨质疏松。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此后骨质就开始丢失。由此可见,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所以,老年人大量补钙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也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

误区二:治骨质疏松不辩病因

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针对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也不一样,千万不能不加区分,一律补钙,否则会出现并发症。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如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骨质疏松,补充钙剂就非常有效;而对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就不能依靠补钙来治疗。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类老年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盲目补钙没什么作用。

误区三:钙补得越多越好

许多老人误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如果血液中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并会引起并发症,如肾结石、血管钙化等,危害老人健康。

骨质疏松患者在治疗过程的误区有哪些?就为您讲解到这里了,如果您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请您及时的联系我们网站的在线专家,我们会为您详细的讲解,祝您早日康复。

骨质疏松症运动方法

第一,力学刺激引起形变,诱导骨间隙液体运动,导致细胞活动方式改变并增加营养和代谢转运。同时使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间产生钙流井伴随有前列腺素、生长因子等流动,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产生刺激作用下,促进骨形成,抵制骨溶解。

第二,应力刺激诱导的液体流动同时引起骨组织的电动力学作用产生负压电位而易于结合阳性钙离子,使胶原和经磷灰石等有机质和无机盐按1:1比例构造骨,促进骨形成。

第三,运动可使骨内血流量增加,带来营养,带走代谢废物,使成骨细胞活性升高,促骨形成;保持了骨内局部环境中性,抵制骨内钙溶解,防止骨质疏松。

第四,运动可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影响机体钙平衡。已有研究表明,运动可以使血中雌激素、宰酮等性激素水平升高,活性维生素D增加,刺激肠道钙吸收及利用;同时可刺激降钙素产生,降低骨组织对甲状旁腺素的感受性,防止骨质疏松。

第五,运动有助于患者精神状态和食欲改善,增加营养物质如蛋白、钙、磷及维生素D等摄人,有利防治废用性骨质硫松症。

第六,进行户外活动还可接受充足阳光,促进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使钙吸收增加,钙丢失减少。

运动能有效作用于骨头,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它是通过人体力学的一些情况进行治疗的,相对于药物治疗而言更健康,而且更不易再次引发骨质疏松。因此,建议对运动治疗骨质疏松有足够的重视。

多运动防骨质疏松

一,未雨绸缪定期检查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因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而导致的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常见症状包括疼痛:腰背痛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疼痛一般会沿着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有所减轻,久立、久坐时加剧;身长缩短、驼背:脊椎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长期骨质疏松容易导致脊柱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一次骨折后,再次骨折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专家提醒,骨质疏松在早期其实并没有明显的症状,许多患者都是在不知不觉间经历了骨量的丢失,等到出现疼痛、发现身高缩短,甚至骨折后再去查骨密度,骨量丢失往往已经很明显。

因此,预防骨质疏松宜早不宜迟。人体的骨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如下阶段:青年时期,骨发育成熟后骨量达到高峰值;迈入中老年后,骨量从维持阶段逐渐过渡到不断丢失。可见,如果在年轻时就注意骨量的积累,日常生活中注重饮食补钙并坚持运动、保持合适体重,能大大降低日后患上骨质疏松的风险,或推迟发病年龄。预防骨质疏松应该从年轻时做起。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骨质疏松的预防更是刻不容缓,骨量的丢失悄无声息,只有在积极补钙的同时定期检测骨密度,才能及时掌握自身骨量的变化。尤其是以下人群,更需留意自己的骨密度变化:65岁以上的老年人、40岁以后有脆性骨折史、有家族骨质疏松症骨折史、女性绝经较早(45岁前停经)、体重较轻、身高缩短4厘米或年缩短2厘米、钙摄入长期较低、嗜烟、酗酒、过度摄入咖啡因、应用类固醇激素超过2或3个月、患有性腺功能减退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专家特别提醒,中老年女性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女性进入围绝经期,即月经紊乱而尚未绝经,连续1年以上 (我国女性多在 48岁左右进入围绝经期),应当特别重视骨质疏松的预防,最好每年做一次双能X线吸收仪的骨密度检测,因为绝经后体内激素水平的下降会明显加速骨质流失。

二,走出补钙的饮食误区

骨骼对钙元素的吸收障碍,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根本原因。很多人都知道补钙的重要性,却往往误入歧途。

由于受到“吃啥补啥”观念的影响,喝骨头汤能大量补钙,是人们的普遍想法。事实上,钙虽然是骨骼的主要成分之一,但其在汤里的溶解度非常小,单纯靠喝骨头汤难以达到补钙的目的。骨头汤不仅钙含量微乎其微,更缺乏有促进钙吸收作用的维生素D。一般来说,一碗猪骨汤的含钙量仅有1.9毫克,成年人每日所需的钙量为800到1000毫克,而缺钙、骨质疏松、骨折病人及更年期妇女每日所需的钙要1000毫克以上,如果仅靠喝骨头汤来补钙的话,每天起码要喝400碗。

有效的补钙应该从科学饮食做起。普通牛奶每毫升大约含有1毫克的钙,一杯牛奶约200到250毫升,大约可提供200毫克的钙。每天喝2杯牛奶或酸奶的同时还需补充一定的维生素D,因为钙需要在维生素D的配合下才能被身体有效吸收。

如果说喝牛奶大概只能提供每日所需钙量的50%,那其余部分就应当从其他钙含量丰富的食物中摄取,如绿叶蔬菜、海带、紫菜、虾皮以及豆类等食物。此外,也可在早、晚各喝1杯经过营养强化并富含维生素D的高钙配方奶。

需要提醒的是,补钙切忌“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这不仅是因为骨量的丢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人体无法储存过量的钙,最佳的方式还是日日均衡地补钙,细水长流。

三,多管齐下重视运动

由于内分泌失调、维生素D活力下降、运动量减少、盐摄入量过高等多种因素都可能导致骨质疏松。所以,单纯地补钙并不能全面预防骨质疏松,只有多管齐下,才能让自身的骨量“账户”增值。

有规律的运动能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和利用,因此在注意饮食的同时,不能忽视定期的运动。负重锻炼可以减缓骨质流失,甚至增加骨密度。走路、跑步等都可刺激骨骼,牵拉肌肉,有助于增加骨峰值。中老年人应该有规律、适度地运动。专家建议,每天在日光下步行30分钟,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

长期吸烟、喝咖啡、喝可乐等,都会引起人体维生素D的缺乏。戒烟、限酒、少喝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对预防骨质疏松也十分重要。

骨质疏松能运动吗 骨质疏松适合做的运动

人体不同部位骨量丢失的情况不一样,所以应该根据骨量丢失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

上肢骨质疏松者可以进行哑铃操,俯卧撑,网球,羽毛球等运动。

胸椎,腰椎等脊柱骨质疏松者可以进行仰卧起坐锻炼腰肌,腹肌。

下肢骨质疏松者则可以进行爬楼梯,蛙跳,快速跑等运动。

如果全身都有骨质疏松,可以进行快速跳绳,健身器械锻炼等运动。

7点教你摆脱骨质疏松用药误区

既然已经患上骨质疏松,那么千万要放松心态,不要紧张、担心,有时过度担心就会病急乱投医,造成用药误区,那么,小编今天为您整理出了以下七点用药注意:

(1)维生素D类。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并调节钙磷平衡。补充维生素D对于那些长期很少日照和维生素D缺乏的人是很有必要的,但一定要掌握适当剂量,否则容易引起维生素D中毒。

(2)降钙素。该类药可止痛,抑制骨吸收,减轻骨丢失,是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类药。但是单用降钙素,而不进行综合治疗,不仅花费高,还常达不到理想效果。

(3)双磷酸盐类。该类药物主要用于防治以破骨细胞活动增强、骨吸收为主的各种代谢性骨病,以及高转化型(以骨吸收为主)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它们对胃肠有刺激作用,不能和其他药同时服用。

(4)雌激素。绝经后妇女补充雌激素可明显减少骨折的发生,但补充雌激素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否则有可能增加妇女患子宫癌、乳腺癌以及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

(5)雄激素。该类药物能刺激骨形成,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有效,但使用中须注意对前列腺的监测。

(6)甲状旁腺素(PTH)。该药能加强骨细胞溶解骨钙和破骨细胞吸收骨基质的作用,同时促进成骨细胞形成及矿化骨的作用,使旧骨得以不断地被新骨替换。该药目前在国内尚未广泛使用,且如果使用不当,会加重骨质疏松。

(7)某些药物。老年人常有多种疾病缠身,有时需要服用多种药物,用药中应避免长期使用利尿剂、四环素、异烟肼、抗癌药、强的松等影响骨质代谢的药物。

以上就是关于骨质疏松用药的一些注意事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疑问的话可以致电我们的专家进行咨询!

骨质疏松能运动吗

运动疗法可增加骨骼上的应力或负荷,使骨骼处于受力状态,减少骨钙的丢失,达到治疗和预防的目的。下面介绍3种简单易学的运动方法。

1、蹬腿运动

对于年老体弱的身体状态不好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可以在卧床状态下做运动疗法。可以通过做蹬腿运动,达到治疗的目的。患者仰卧位,一侧下肢屈髋屈膝,到位后用力向前方蹬腿,使该下肢快速伸直并放下,双下肢交替作上述蹬腿运动,每次作10-30次,每日作1-2次,也可以双下肢同时坐蹬腿运动。

2、登高运动

在上述锻炼的基础上,如果患者身体允许,可以逐步过渡到作登高运动。登高运动的目的与上述其他运动的目的相同,都是增加脊柱和双下肢骨骼上的压力或负荷,减少骨钙的丢失。登高运动的方式有登楼梯、登山及利用人造阶梯器械进行运动等方式,患者可以灵活掌握。

3、上肢屈伸运动

除了注意脊柱和下肢骨骼的受力外,上肢骨骼的受力状况也很重要。人们可以用各种方式活动上肢,例如作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的屈、伸、旋转等运动,也可以手握一些重物进行运动。

三级预防骨质疏松

一级预防: 儿童、青少年多补钙 摆脱骨质疏松“危险因子”

所有的婴幼儿与青少年都要注意合理膳食营养,多食用含有钙、磷高的食品,如鱼、虾、虾皮、海带、牛奶、乳制品、骨头汤、鸡蛋、豆类、精杂粮、芝麻、瓜子、绿叶蔬菜等;尽量摆脱“危险因子”,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如坚持体育锻炼,多接受日光浴,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含碳酸饮料,少吃糖及食盐,食用动物蛋白也不宜过多,晚婚、少育,哺乳期不宜过长,尽可能保存体内钙质,丰富钙库,将各自的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是预防生命后期骨质疏松症的最佳措施。

医院与医生们应该加强对骨质疏松的基础研究,对有遗传基因的高危人群要重点随访,早期防治。

二级预防:绝经后妇女每年进行骨密度检查

人到中年,尤其是绝经后的妇女,其骨丢失量会加速进行。在这个时期内,中年人,特别是绝经后的妇女,应该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对加速骨量减少的人群,应及早采取防治对策。

近年来,欧美各国多数学者主张,在妇女绝经后3年内即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始长期雌激素替代治疗,同时坚持长期预防性补钙,或用固体骨肽制剂骨肽片进行预防,以安全、有效的预防骨质疏松。

国际医学界一般主张用活性维生素D及钙预防骨质疏症,并且还要注意积极治疗与骨质疏松症有关的疾病,如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脂肪泻、慢性肾炎、甲旁亢/甲亢、骨转移癌、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三级预防:中老年骨折患者积极手术 综合治疗

对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积极进行抑制骨吸收(雌激素、钙等)、促进骨形成(活性维生素D)、骨肽片等药物治疗,还应加强防摔、防碰、防绊、防颠等措施。对中老年骨折患者,应积极手术处理,实行坚强内固定,早期活动,采用体疗、理疗、心理治疗、营养、补钙、止痛、促进骨生长、遏制骨丢失、提高免疫功能及整体素质等综合治疗。

如何摆脱骨质疏松治疗的误区

骨质疏松治疗的三个误区!骨科医院在治疗这类疾病的时候总结出很多可贵的经验,那么,如何减轻这种疾病对患者的影响呢?

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风险逐渐增加,由于骨质疏松会带来疼痛,并容易引发骨质疏松性骨折,使得老人们对骨质疏松心存恐惧,使许多老年人开始盲目补钙。其实,老年人补钙过量,不但无益反而有害,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老年人在认识上存在着三个误区。

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的三大误区:

治疗骨质疏松误区一:补钙能治好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一般在30~35岁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此后骨质就开始丢失。

治疗骨质疏松误区二:治骨质疏松不辩病因

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如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骨质疏松,补充钙剂就非常有效;而对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就不能依靠补钙来治疗。

治疗骨质疏松误区三:钙补得越多越好

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如果血液中钙含量过高。

骨质疏松治疗的三个误区!骨科疾病是人们经常遇到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要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这种疾病,同时要积极的配合医院的医生的药物治疗,只要有信心,相信会有个比较理想的治疗结果的。

相关推荐

预防骨质疏松症应多运动

但要注意的是,什么样的运动可以延缓骨质疏松?怎样做运动才会起到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哪些运动适合老人预防骨质疏松?哪些运动适合年轻人?以这些都是大家在生活中需要注意的。 运动在防治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中医学中并无“骨质疏松症”一名,而根据骨与骨质疏松症相互关系、病理变化和症状描述等,将其归入“骨痿”范畴。骨质疏松症与人体缺乏钙和维生素D以及激素水平下降密切相关。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提高骨密度,除了需要补充钙外,更

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治疗,骨质疏松怎么治疗 骨质疏松运动治疗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必要的,适当的健身运动能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身体的健康水平,对于骨质疏松的患者说,运动是件必须而且又害怕的事,害怕运动导致骨折,女性运动导致闭经等使骨质的流失,但是骨质疏松需要靠运动来增加骨量,所以选择运动骨质疏松患者很重要。 运动选择:跳舞、散步、慢跑、爬山、爬楼梯、踢球或打球,这些运动都是在身体的纵轴给骨骼压力,不易造成骨折。

骨质疏松疼痛的分类

据相关人士的介绍,每年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越来越多。人们对其也愈加重视。可是还有一些患者会认为骨质疏松只有一种病种,只要患有骨质疏松们就采用一种方法来治疗。基于以上情况的了解。专家为骨质疏松的分类做了介绍。 骨质疏松的分类可有以下几类: 一、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如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等。 1、老年性骨质疏松常伴有疼痛,患者也会身高缩短,驼背。躲在疼痛后出现。 2、绝经后骨质疏松一般是绝经后发病,多在绝经5-10年内。患者会腰背疼痛,易发生骨折。 3、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如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糖尿

骨质疏松最适合的运动

一、负重的有氧运动 包括散步、跳舞、爬楼梯以及园艺劳动等。这类运动可以锻炼下肢及脊柱下部的骨骼,减少骨骼矿物质的流失。这类运动更适合患有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及骨折恢复期的患者。>>>骨质疏松 如何壮骨补骨 二、柔韧性训练 能增加关节活动度,有助于身体平衡并防止肌肉损伤,同时有助于保持体型。伸展运动应该在肌肉充分活动后缓慢、温和地进行,应避免过度弯腰,以免发生压缩性骨折。 三、力量训练 (包括器械训练) 可以增强上臂和脊柱的力量,还能减慢骨质疏松的进展。游泳等水中有氧运动同样有益于身体健康。 骨质疏松症患者应

骨质疏松要怎么办 运动

坚持长期合理的锻炼,有助于维持骨密度,减少骨质流失。且资料显示,绝经期的女性如果每周能坚持3小时的运动量,总体钙量会增加。

老人骨质疏松科学补钙三大要点

老年人通常比较关心怎么补钙,其实,补钙仅仅是整个治疗骨质疏松的办法中的一部分。们把骨质疏松的疾病状态用大白话来描述就是:“钙补得不够了”、“吃了东西肠子不吸收钙了”、“血液里的钙不能停留在骨头上”、“骨头上的钙在溶解流失”、“体内的钙排出体外增加了”这几个因素共同的结果。因此,单纯补钙,而对后面几个环节没有干预,不仅治疗骨质疏松的效果差,而且浪费大量的金钱,得不偿失。 要点1、了解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骨质疏松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症状是全身疼痛、变矮驼背以及容易骨折。它是一种悄无声息的流行病,发展缓慢,所以

骨质疏松的预防注意事项

户外运动以及日光照射,都有利于钙的吸收。负重运动有助于增加骨密度。对骨质疏松比较有意义的锻炼方法是散步、慢跑、打太极拳、跳绳、登高、俯卧撑等。 应从儿童,青少年做起,如注意合理膳食营养,多食用含Ca,P高的食品,如鱼,虾,虾皮,海带,牛奶(250ml含Ca300mg),乳制品,骨头汤,鸡 蛋,豆类,精杂粮,芝麻,瓜子,绿叶蔬菜等,尽量摆脱“危险因子”,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如坚持体育锻炼,多接受日光浴,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 及含碳酸饮料,少吃糖及食盐,动物蛋白也不宜过多,晚婚,少育,哺乳期不宜过长

老人如何科学补钙

要科学的补钙,摄入的钙能够达到该到的地点、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掌握以下几个要点: 年纪大了,人就会出现骨质疏松,几乎是百分之百无法逃避的事实。主要是因为随着年龄的老化,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平衡被打破,呈负平衡,骨量逐渐减少了,打个比方来说,相当于一座房子的砖不断被偷走,而没有新的砖填补上去。 老年人通常比较关心怎么补钙,其实,补钙仅仅是整个治疗骨质疏松的办法中的一部分。们把骨质疏松的疾病状态用大白话来描述就是:“钙补得不够了”、“吃了东西肠子不吸收钙了”、“血液里的钙不能停留在骨头上”、“骨头上的钙在溶解

骨质疏松适合什么运动

第一种是太极:太极可以算是们中国的国宝了,这是一种缓慢的,优雅的运动,强调身心协调,具有健骨的功能,太极可以缓减骨质流失的速度。 第二种是瑜伽:研究结果发现那些有规律的练习瑜伽的女性脊柱骨密度增加不少。这种缓慢的,精致的运动可以使髋部,脊柱,腕部骨质的密度增加。 但是骨质疏松的患者在运动时要注意量力而行超负荷的运动量或不当的运动对病人的身体是个负担,可能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建议咨询医生之后,选择适宜的锻炼方式。

有些运动不防骨质疏松

运动对身体有益,包括可以预防骨质疏松。不过,近日在澳大利亚《体育医学和科学杂志》上刊登的一篇研究说,公路自行车运动员虽然都进行了补钙,但他们的椎骨骨密度明显比对照人群低,甚至出现了骨质疏松。另一项发表在《骨骼杂志》的研究报告也有相似结论,即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的骨密度低于山地自行车运动员。研究人员认为游泳运动员可能也会有类似的情况。 研究者认为,自行车运动对骨骼和关节的机械压力较小,而只有负重运动才能刺激骨骼的生长。没有负重刺激,骨骼就容易受到损伤。显然,由于道路起伏,山地自行车运动对骨骼的冲击更大。研究者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