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运动对糖尿病有什么好处

运动对糖尿病有什么好处

糖尿病患者运动的好处

一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时,常可能处于胰岛素相对不足和胰岛素过多之间。在胰岛素相对不足时进行运动可使肝葡萄糖输出增加、血糖升高;在胰岛素相对过多时运动使肌肉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增加,有可能诱发低血糖反应。故对一型糖尿病患者而言,体育运动宜在餐后进行,运动量不宜过大,持续时间不宜过长。

而二型糖尿病患者尤其肥胖患者,适当运动有利于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糖控制;同时可以加速脂肪分解,减轻体重,改善脂代谢。在众多运动项目中,走跑交替或者快步走适宜二型糖尿病患者参与,但有如心、脑血管疾病或严重微血管病变者,亦应按具体情况作妥善安排。

运动时,如果感觉体力增强、精神饱满、周身舒适,血糖又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则表明运动疗法有效。相反,如果感到疲乏无力加重、精神萎靡、血糖又高低不定或反而升高,则应重新调整运动方案或暂时停止运动。

因此,无论是一型糖尿病还是二型糖尿病,都应进行有规律的合适运动,根据年龄、性别、体力、病情及有无并发症等不同条件,循序渐进和长期坚持。严格遵守规定的运动量和进度,不要过度劳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刺激交感神经,引起肾上腺素反应而使血糖升高。运动必须与饮食、药物治疗相结合,合理安排好三吝之间的关系,以获得最佳疗效。

怎样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第一,饮食。患者在控制能量摄入的同时,尤其要注意合理的饮食结构,能量50%―55%应来源于主食,20%―30%来自于蛋白质,10%―20%来自于脂肪。如果脂肪量超过30%,就是不健康的饮食。不要吃含油过多的食物,并注意控制饮食量,不要没有节制地吃东西。

第二,运动。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运动,“以不疲劳为度”,根据病情选择散步、健身操、太极拳、游泳、交谊舞等。尤其是太极拳和散步,具有轻松、自然、舒展和柔和的特点,最适合糖尿病患者。如果散步,最好保证每天半小时到45分钟。对于已经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人,则要注意适量、适度运动,不要选择过于激烈的项目。

第三,药物。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除了健康的生活方式,还要加入药物治疗的环节,而且要“早控制”,要积极控制血糖,实现血糖达标。此外,高血压病人要服药控制血压,高血脂病人要服药控制血脂。为了预防冠心病,有时还需要加用其他药物。

第四,心理。很多糖尿病患者不愿接受、不能正视自己的病情,采取“鸵鸟”政策,从而延误了治疗时间。向红丁说,还有一些糖尿病病人在得知自己的病情后,患上了抑郁症。因此,在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也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

运动与糖尿病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运动是一项基本措施。对于Ⅱ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体育运动的近期效果是可以降低血糖,远期效果是可以减少降糖药物的用量。对于需要胰岛素治疗的Ⅰ型糖尿病患者,有规律的运动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可使血糖稳定下降并提高胰岛素的作用。运动可以使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下降,提高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改善周围组织的血流和供氧能力,增强心脏的泵血功能,有助于预防和减轻糖尿病的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最适合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是持续的、有规律的运动,如步行、骑自行车、慢跑、打羽毛球、游泳、爬山、跳舞等有氧运动,运动量以运动后不感到疲劳为宜。

糖尿病人运动要注意预防诱发低血糖,宜在餐后血糖升高时进行。

Ⅰ型糖尿病患者,应根据个人饮食和胰岛素作用的时间来锻炼,避免在用药所致的血液胰岛素高峰期进行。糖尿病人的抵抗力较低,易发生感染性合并症,运动出汗后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

有哪些糖尿病患者不适合运动治疗

1型糖尿病血糖未控制时。由于患者胰岛素绝对缺乏,运动会使血糖升高,脂肪分解增加,在缺乏胰岛素的情况下,不能氧化分解酮体,从而增加酮症酸中毒的危险。

糖尿病患者在清晨没有注射胰岛素时不要进行体育锻炼,以防发生酮症;在注射胰岛素后吃饭以前也要避免体育活动,以防低血糖发生。

糖尿病合并有肾病,尿中有蛋白、红细胞及管型者应主动减少运动量;尿中有酮体者禁止运动。

糖尿病合并有明显的眼底出血、视网膜脱离及青光眼者,应在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再参加运动。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血压大于160/100毫米汞柱者应暂停运动。

合并有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急性感染、肝肾功能不全、活动性肺结核的患者应中止运动。

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影响四肢、肌肉的感觉和运动者,必须在有效的保护和监测下进行运动;糖尿病足患者必须进行评估,降低运动量,严重者避免体育锻炼。

糖尿病运动时间 七类糖尿病患者不宜运动

1.I型糖尿病患者:这类患者胰岛素绝对缺乏,运动会使血糖升高,脂肪分解增加,在缺乏胰岛素的情况下,不能氧化分解酮体,从而增加酮症酸中毒的危险。

2.糖尿病合并患有肾病,尿中有蛋白,红细胞及管型者应该主动减少运动量,尿中有酮体者严禁运动。

3.糖尿病合并有明显的眼底出血,视网膜脱落及青光眼者,也不适宜运动降糖,应该在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再参加运动。

4.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血压大于160/100毫米汞柱者不能运动,应将血压降至正常范围时再运动。

5.合并有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急性感染,肝肾功能不全,活动性肺结核的糖尿病患者禁止运动。

6.有明显的糖尿病神经病变,影响四肢,肌肉的感觉和运动者,必须在有效的保护和监测下进行运动,糖尿病病足患者必须进行评估,降低运动量,严重者要停止运动。

7.妊娠,腹泻,呕吐,不能进食,有低血糖危险,血糖太高,胰岛素用量太大者最好不要运动。

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需要限制运动

为了对糖尿病患者负责,控制状况不稳定者、年龄太大的老年患者、正进行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出现并发症预兆者,医师会嘱咐病人限制运动。糖尿病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需要人院治疗,接受医生的观察,以便于更好地管理病状,因此在运动方面当然会受到医生的限制或禁止。除此之外,原则上最好还是要从事负担较小的运动。但是,这毕竟只是一个原则上的理论,普通人无法轻易下判断,必须遵照医师的指示。正接受胰岛素疗法的病人:医师根据我们的病情决定胰岛素注射量財,首先就会考虑到我们日常生活的运动量,并给出适量的运动标准量。病人应该严......

糖尿病饭后多长时间运动 糖尿病饭后马上运动的危害

刚吃完饭就运动,身体能量消耗过快,食物消化吸收加快快,特别是糖的吸收量会加快,从而影响到血糖指标,容易出现血糖波动变大的现象,运动量过大或运动量过于剧烈的话,还容易发生低血糖昏迷现象。

糖尿病患者适合哪种运动

糖尿病的防治需要从饮食治疗、运动、合理用药、自我检测及糖尿病教育等五个方面入手。其中运动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健身锻炼可防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自己的病情、年龄及爱好,选择诸如散步、中速步行、慢跑、健身操、跳舞、太极拳、爬坡、上楼梯、骑自行车及游泳等运动。

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不要选择剧烈或对抗性运动,以免出现心悸、气促。糖尿病患者适合40%-80%最大心率(最大心率=220-年龄)的运动,每周5次或者更多为宜,而且运动时要循序渐进,并持之以恒。

生理学研究已证实,糖尿病患者人运动开始的前5分钟至10分钟达不到降血糖的目的;运动20分钟至30分钟,降血糖的目的最佳;运动时间超过40分钟,虽然血糖可以降低,但血中脂肪酸增加,会加重糖尿病病情。

糖尿病患者不宜选在清晨运动,且运动应在餐后30分钟至60分钟进行,且不宜过量运动。糖尿病患者在运动时,可备几块糖果,以便急用。最好能有人结伴运动。

1型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之前,不宜参加锻炼;有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运动量不能太大,以免诱发眼底出血;对于血糖控制不好,血糖大于13.3mmol/L或有尿酮体阳性、严重感染、严重心血管疾病、严重微血管病变以及肝、肾、肺功能不全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不宜进行运动。

糖尿病病人要注意调整好运动节奏。

在运动前要做简单的热身活动,逐渐加大运动量,以使心、肺功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运动快结束时,至少要有5分钟的减速调整。

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做运动的好处

第一,运动能降血糖

运动能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胰岛素和受体的亲和力,并且能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以此有效地改善糖代谢,达到降糖目的。

第二和第三,运动能降血脂和血压

血液中的胆固醇里有一类叫“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坏胆固醇”,它与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好胆固醇”。

研究发现,运动能升高“好胆固醇”,有效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和高血脂。

第四,运动能提高药物疗效

运动能减少体内脂肪,研究发现,肥胖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体重减轻后,体内的胰岛素抵抗就随之减轻,从而提高降糖药物的疗效。

第五,运动强体

运动还能强壮肌肉,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第六,运动有助心理健康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近年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心情不好不但阻碍患者积极就医,且情绪本身就会引起血糖波动。糖尿病患者参加运动,能增加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机会,保持心情愉快,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由此可见,运动是糖尿病患者的一剂“良药”。只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就能花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

糖尿病运动治疗的原则 糖尿病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

糖尿病患者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运动项目,包括性别,年龄,体重,平时活动量大小,糖尿病类型,病程,血糖控制水平以及饮食和药物治疗情况等。可以根据以上情况选择适量的,全身性的,有节奏的锻炼项目,糖尿病患者更适宜参加有氧运动,包括步行,跑步,骑车,游泳,跳健身舞,健身操,打太极拳以及一些中低运动强度但能持续较长时间见的运动项目,这些运动项目对于治疗慢性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相关推荐

开车族应该怎样预防糖尿病

及早发现糖尿病的症状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难度,很多开车的糖尿病患者因为没及时接受治疗,导致疾病发生,减少危害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很重要的。糖尿病应该怎么预防才好?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糖尿病的预防。 开车族预防糖尿病的方法: 一、积极运动糖尿病患者平时要创造走路的机会。最好一周锻炼三次,快走、慢跑都是最好的降糖运动条件时最好每周游一次泳。平常在停车休息时也可在车内揉揉肚子,转转脖子,伸伸腿,做一下保健操,可以起到锻炼的效果,还能减轻长时间驾车带来的不适感。 二、饮食注意:糖尿病患者饮食要规律,既

糖尿病早上运动好还是下午运动糖尿病适合做什么运动

慢跑被称作温和的心脑血管体操,它对人体的心脏和血管会产生非常好的刺激。跑步当中排汗非常利于健康,它不等同于蒸桑拿或者由于环境温度高出汗的概念。糖尿病患者体质偏酸性,动汗可使体内环境偏碱性,从而降低炎症的发生率,并且我们糖尿病患者朋友们,在生活中坚持慢跑,是可以增们身体的免疫机制的,对于帮助缓解病情也是非常帮助的,还可以起到不错的预防其他的疾病的作用。 散步一种比较悠闲的运动,所谓“练十练不如散一散”,强调的是任其自然的一种锻炼方式。这种运动方式对糖尿病患者最益,因为散步不会因为过度的劳累造成血压上升

糖尿病病人运动时注意事项 哪些糖尿病病人不宜运动

合并各种急性感染; 伴心功能不全、心率失常,且活动后加重; 严重糖尿病肾病; 严重糖尿病足; 严重的眼底病变; 新近发生的血栓; 明显酮症或酮症酸中毒; 血糖控制不住,波动明显。

糖尿病病人运动时注意事项 运动糖尿病病人的益处

1) 利于控制血糖。运动能增加肌肉对血糖摄取和利用,运功后肌肉和肝脏还会摄取大量葡萄糖补充糖原消耗,血糖会进一步下降,中等量运动降糖作用能够维持12-17小时。 2) 改善脂类代谢。规律的运动可以提高肌肉中脂蛋白酶的活性,加速脂肪分解,使血脂中的三酰甘油得到缓解,并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3) 利于控制体重。运动能够消耗热量,减轻体重,2型糖尿病肥胖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因素,通过减轻体重可缓解胰岛素抵抗。 4) 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通过适当的运动增加脂肪、

怕得糖尿病运动

运动本身对糖尿病治疗的好处是很多的,第一,通过运动治疗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因为2型糖尿病跟胰岛素抵抗是非常重要的,第二,增加糖的利用,使胰岛素的敏感性得到提高。第三,运动还可以通过改善循环和代谢,对胰岛的b细胞一定的保护作用。另外,运动能使人心身愉悦,为其战胜疾病增加信心是很大帮助的,同时,通过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可以防治并发症的进一步发生和发展。因而,运动糖尿病治疗不可忽视的一种方式。 糖尿病运动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原则:因人而异,量力而为,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2、运动方式:

糖尿病早上运动好吗 糖尿病空腹运动哪些不适症状

空腹锻炼的时候,人体血糖内降低,容易引发头痛,四肢乏力,甚至出现昏厥现象,同时还会产生饥饿感,腹痛,消化液分泌受到抑制,消化功能降低等不适症状。

糖尿病运动误区

做家务就是运动,不必要再运动了做家务虽然具运动的部分特点,但与糖尿病治疗意义上的运动还是区别的。因为做家务是以完成必要的家庭事务为主,不具治疗运动连续性和运动量的概念。一般来说,做家务不能满足治疗所需要的运动量。调查发现,家庭主妇真正处于运动状态的时间每天大多不足两个小时,而且运动强度都较低。而且在家庭环境中,往往达不到治疗的效果。糖尿病运动治疗应因人而异,达到一定的运动量,并要一定的运动环境。 每天都很累,再运动就受不了了必要的运动量是糖尿病运动治疗的前提,除非伴严重的并发症。如果你每天都感

糖尿病患者运动何讲究

急于降糖 运动过度徒伤身 70岁的张大爷身患II型糖尿病多年,为了减肥和控制血糖,每天都逼着自己完成跑步、打球、爬山等剧烈运动,而且每次持续时间都在两小时以上。如此大的运动量本就让张大爷疲惫不堪,但为了控制血糖他却一再坚持,就在一次爬山回家的途中,张大爷突发脑溢血被送到医院急救。 一些患者急于降糖,认为剧烈运动可以多消耗能量,达到控制血糖和减肥的目的。这种认识是片面的。高强度或剧烈运动时,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多,会增加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增高,同时使氧化脂质分泌增加,氧化应激程度加重。同时,剧烈运动时,机

糖尿病运动锻炼什么用

运动是治疗糖尿病不可缺少的环节。运动疗法对糖尿病患者的益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减轻和控制体重;增加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长期运动增加肌肉 量;提高胰岛嗉与受体的亲和力,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利于血糖、血脂及血压的控制;增强体力和心肺功能,预防各种并发症;心情舒畅,陶冶 情操,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紧张的情绪。 运动锻炼总的原则是适量、经常性和个性化;因人而异,力而行;自监自控,负荷适宜;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糖尿病运动锻炼窍门

步行 步行速度可因人而异,全身情况较好的轻度肥胖患者可快速步行,每分钟120-150步;不太肥胖者可中速步行,每分钟110-115步;老年体弱或心功能不全者可慢速步行,每分钟90-100步。开始步行,每天半小时,以后逐渐加大到每天一小时,可分早晚两次进行。 走跑交替 步行和慢跑交替,常用于体力不足者。步行30秒后跑20秒交替进行,并逐渐缩短步行时间,延长慢跑时间。 室内运动 适合于后期多种合并症的患者,或身体比较虚弱者以及住院者。 蹲下起立 开始时,每次做15-20 次,以后可增加至100次。 仰卧起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