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2型糖尿病到底能不能治愈

2型糖尿病到底能不能治愈

实际上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一旦发生,需要终身治疗。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目前都没有解决糖尿病的根治问题。

国人比较迷信中医中药。于是,个别机构便投糖尿病患者所好,宣扬“中药断根疗法”能彻底治愈糖尿病,这是对病人不负责的表现。所谓中药断根疗法,没有任何科学依据。部分患者对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期望值太高,以致放弃正规治疗,影响了病情的控制,甚至危及生命。

另外干细胞移植法、胰腺移植法、免疫疗法等所谓根治技术都不成熟,尚无数据表明可以治愈2型糖尿病,且有一定风险。

糖尿病治疗包括五个方面的措施:糖尿病知识教育、血糖监测、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药物治疗,任何正规的治疗方法都不能背离这五个措施。

得糖尿病的原因是什么 2型糖尿病病因

2型糖尿病与遗传、年龄、肥胖、生活习惯有关。遗传因素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比1型糖尿病更明显;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也是造成2型糖尿病的一大因素,经常吃高糖、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以及缺乏运动和锻炼都可能引发糖尿病;随着年龄的增长,2型糖尿病患者也逐渐增加,统计表明,50%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55岁之后才发病;肥胖同样会诱发2型糖尿病,脂肪大多堆积在腹部者更容易患上2型糖尿病。

糖尿病人能吃五花肉吗

五花肉是很多人比较喜爱的选择,这类食物含有的蛋白质比较多,在对这样食物吃的时候,也是要注意要适量的吃,不宜吃的太多,那糖尿病人能吃五花肉吗?

糖尿病人能吃五花肉吗:

还是不要吃的好,因为糖尿病患者如果想吃五花肉,又要对糖尿病没影响,最多也只能吃三片解解馋而已。因为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血脂异常,高血压等症状,吃的肥腻稍一超量,机体代谢不掉多余的脂肪,反而会加重病情!

糖尿病病因

1.遗传因素

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2.环境因素

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以上就是对糖尿病人能吃五花肉吗一些介绍,这类食物是糖尿病患者不能选择的,否则对患者身体各方面,都是会有很大的损害,而且糖尿病患者在疾病治疗的时候,也是要根据病因进行治疗,以上也是有着一些说明。

2型糖尿病的病因有哪些呢

2型糖尿病的病因有哪些呢?与遗传、日常生活状态、肥胖、妊娠等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说糖尿病的病因是比较复杂的。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一种类型,而且是发病率比较高的一类,这类患者的主要症状是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的病因有哪些呢?

1、遗传、肥胖。糖尿病都是可以遗传的,2型糖尿病也不例外。2型糖尿病患者其父母2型糖尿病患病率达85%,直系三代连续有2型糖尿病家庭史者为 46%,子女中隐性2型糖尿病者达53%。2型糖尿病发病率与肥胖成正比,据统计,身体肥胖者的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28.2%,非肥胖者仅为2.6%。

2、感染、妊娠等。感染也是糖尿病的常见病因,尤其是一些小的感染易被人们忽视。对于2型糖尿病,任何感染皆可使胰岛素需要量增加,使隐性糖尿病得以外显,化学性糖尿病转化为临床糖尿病,并使原有症状加重,病情恶化。

所以,感染因素可起到诱发和加重2型糖尿病的作用。应激反应如多种感染、心肌梗塞、外伤等情况下皆可使糖耐量减低,血糖增高,导致2型糖尿病。育龄妇女多次妊娠后有时可诱发2型糖尿病,尤其中年以上妇女多次妊娠后进食多,活动少,身体肥胖,更易诱发2型糖尿病。

因此,2型糖尿病病因主要就是以上介绍的这些。不管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对患者的伤害都是比较大的。糖尿病是很难治疗的一种疾病,所以应该以积极的预防为主。

2型糖尿病能治愈吗

如果是初期轻型的,可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将血糖控制在合理或相对合理的范围内。如果经严格的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也不能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就应该使用药物疗法了。药物疗法首选胰岛素,副作用小,效果好,不伤肝肾。

不论是否使用药物,都应当严格控制饮食和加强运动,这是一个糖尿病人终生的任务。至于能否治愈,目前在世界范围能还不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如果谁说能根治,那他就是骗子,千万不要相信。糖尿病早期还有一种疗法,即胰岛素强化治疗。需住院经医生实施。

很多病情较轻的经治疗后可恢复正常。但需饮食控制及运动才能维持,稍有放纵立刻加重。胰岛受损一般是不能再恢复的,所以糖尿病就不可能治愈,只能用药物控制。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过高代谢障碍,一般药物很难根治,服用西药降糖、或注射胰岛素也只能暂时控制,长期大量的服用有一定的副作用,还会损害肝肾功能,西医目前对糖尿病没有特别好的治疗办法,称之为不治之症,所以一定要及早正确的治疗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2型糖尿病病友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但到后期仍有部分病人需要像1型糖尿病那样进行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能治好吗

外科手术治愈糖尿病即糖尿病胃转流手术,是美国临床内分泌学家协会(AACE)推荐的治疗方法,手术后血糖恢复正常,停用降糖药物和胰岛素,回归正常的饮食习惯,原有糖尿病并发症得到治愈。

胃转流手术最早是用在减肥手术中,西方人长期摄取高脂、高热量,体重不断上升,许多人为了追求美丽,使自己重获健康接受这种减肥手术,经过几年的临床实践中,医生们意外发现这种手术能有效的治疗糖尿病,从而发现了糖尿病胃转流手术,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新的福音。[3]

选择肥胖症并存有2型糖尿病的病人做胃转流手术是明确的手术适应症。不肥胖的2型糖尿病病人也可以选择胃转流手术治疗。术前检查中应明确,病人血清胰岛素和C肽值升高或在正常值,做胃转流手术才适合。如果这2项指标降低,常提示胰岛功能不全或衰竭,应属1型糖尿病的诊断或是2型糖尿病的晚期转变成为1型糖尿病了,这些情况是胃转流手术治疗糖尿病的禁忌症。

总体来讲,此种手术风险较小,费用不高,对于可能出现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的患者及早选择手术治疗应该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否则一旦并发症出现,后果将是严重的,也是难以治愈的。

经过糖尿病医学领域20多年的临床实践,胃转流手术已经发展为成熟的糖尿病治疗方法,也是临床治愈2型糖尿病的唯一方法。

儿童糖尿病如何诊断

儿童时期糖尿病是指小于15岁的儿童发生糖尿病者,其中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少数为2型糖尿病。随着医疗诊断水平和人们的健康理念的不断提高,儿童时期2型糖尿病发病率上升之快,已引起人们的重视。

1型糖尿病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尚未完全弄清楚,只是找到了一些与1型糖尿病有关的发病因素如免疫、遗传、病毒感染等。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β细胞抗体(ICA抗体)等。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β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并最终导致血糖升高。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表现在人第六对染色体短臂上HLA(人类白细胞抗原)某些位点出现频率增减。1型糖尿病具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如果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与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则更易患病。某些病毒感染与1型糖尿病发病也有关系,因为患者在发病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常常有过病毒感染史(如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柯萨奇病毒等),而且1型糖尿病的“流行”,往往出现在病毒流行之后。其他因素:如牛奶、氧自由基等,也可能与1型糖尿病的发病有关。武警北京三院糖尿病治疗中心专家介绍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肥胖增加儿童患1型糖尿病危险。患儿越肥胖,1型糖尿病确诊年龄越小。在20世纪90年代诊断的1型糖尿病患儿中,超重者是20世纪80年代诊断患儿的3倍。

随着肥胖,特别是儿童及青少年中的肥胖者增多,儿童及青少年中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有资料表明:在日本学龄儿童中,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在最近20年内上升了30倍,其增长幅度远高于1型糖尿病。这也就改变了医学界传统认为儿童糖尿病以1型为主的看法。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性,其Ι级、Ⅱ级亲属的2型糖尿病发病率为74%~100%。患妊娠期糖尿病的母亲所生的孩子易发生肥胖和2型糖尿病。国外有学者发现:日本自1974年以来,儿童2型糖尿病发病率与动物脂肪和蛋白的摄入增加有关。肥胖尤其向心性肥胖,是儿童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肥胖可造成外周靶组织细胞膜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机体则需要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最后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体重指数是与年龄无关的糖尿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当儿童体重指数是正常体重指数的1.85倍时,发生2型糖尿病的比例明显上升。

目前糖尿病的诊断采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标准,血糖升高作为其诊断依据,儿童、成人诊断标准相同。

有糖尿病症状(多尿、烦渴、多饮、消瘦)者符合以下三条之一者为糖尿病:1.随机(一天中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2.空腹血浆葡萄糖≥7.0mmol/L。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两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

儿童糖尿病(绝大多数称为1型糖尿病)的病因和诊断标准的介绍,专家希望能引起家长们的重视,特别在儿童饮食方面,做到营养均衡且体重不超标。

糖尿病的主要病因分析

1型糖尿病

1、遗传因素: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陷是1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这种遗传缺陷表现在人第六对染色体的HLA抗原异常上。科学家的研究提示,I型糖尿病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

2、其他因素:如牛奶、氧自由基、一些灭鼠药等。这些因素是否可以引起糖尿病,科学家正在研究之中。

2型糖尿病

1、遗传因素:和1型糖尿病类似,2型糖尿病也有家族发病的特点,因此很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这种遗传特性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更为明显。例如:双胞胎中的一个患了1型糖尿病,另一个有40%的机会患上此病;但如果是2型糖尿病,则另一个就有70%的机会患上2型糖尿病。

2、肥胖: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就是肥胖症。遗传原因可引起肥胖,同样也可引起2型糖尿病。身体中心型肥胖病人的多余脂肪集中在腹部,他们比那些脂肪集中在臀部与大腿上的人更容易发生2型糖尿病。

3、年龄:年龄也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因素。有一半的2型糖尿患者多在55岁以后发病。高龄患者容易出现糖尿病也与年纪大的人容易超重有关。

妊娠型糖尿病

1、遗传基础:发生妊娠糖尿病的患者将来出现2型糖尿病的危险很大。因此有人认为引起妊娠糖尿病的基因与引起2型糖尿病的基因可能彼此相关。

2、肥胖症:肥胖症不仅容易引起2型糖尿病,同样也可引起妊娠糖尿病。

3、激素异常:妊娠时胎盘会产生多种供胎儿发育生长的激素,这些激素对胎儿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但却可以阻断母亲体内的胰岛素作用,因此引发糖尿病。

相关推荐

减肥手术要谨慎

据说,整形会上瘾 。做完减肥手术,小心控制就能安枕无忧了吗?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体重减轻后,撑得紧紧的皮肤变得松 松垮垮 地 ,再去做个什么手术好呢?亦或者你会面临诸多的手术后遗症……所以要想减肥,还是要少吃多动噢。 胃绕道旁路手术除了在减轻体重方面有显著的优势外,对肥胖导致的2型糖尿病治愈作用也十分显著。而且研究还显示若因肥胖并发2型糖尿病,如果能尽早接受减肥手术,那术后2型糖尿病治愈率也会相应提高。当然了,胃绕道旁路手术的风险也比可调节胃束带术要高。高风险,高收益! 做完手术,你依然需要控制饮食与锻

民间降糖神奇偏方

1、用马齿苋治疗2型糖尿病:取干马齿苋100克,用水煎,每天1剂,早晚分服。本方对于未曾服用过治疗糖尿病的西药与刚发病不久的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显著。 2、用僵蚕散治疗2型糖尿病:取僵蚕适量,将其研成细末,每次服用僵蚕末2克,每天服3次,饭前用白开水送服。2个月为1个疗程,也可在间隔15天后,进行第2个疗程的治疗。 3、用棕榈子治疗2型糖尿病:每日取经霜棕榈子(以陈者为佳)30—60克,用水煎,代茶饮,1个月为1个疗程。在服药期间,病人应禁食鱼腥类、肉类及甜腻类食物,并应节制性生活。 4、用地骨皮治疗2型糖

糖尿病能不能治愈

很多家长,在被告知孩子得了糖尿病后,很担心的一个问题就是“这糖尿 病能不能治好啊? ”儿童1型糖尿病,主要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胰岛卩细胞破 坏,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需终身胰岛素替代治疗,不能停药,虽然在病 程中,有一段“蜜月期”,可能会减少胰岛素用量甚至不用胰岛素治疗,但随着 胰岛卩细胞的不断破坏,最终仍需胰岛素替代治疗。儿童2型糖尿病,主要是 由多方面因素造成胰岛素抵抗伴或不伴胰岛素分泌不足,初期,可能仅通过 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就能控制血糖,但随着病情加重,需加用药物治疗,如降 糖药、胰岛素。所以2型

​糖尿病人体重是胖还是瘦?

糖尿病人,胖好还是瘦好 可以说,没有哪一种疾病能像糖尿病这样,对体重有如此明显的影响。有的人忽然变得能吃能喝,体重却不增反降,自以为是减肥成功了,可一体检就傻眼了,原来是得了糖尿病。有的瘦人查出血脂高、血压高,担心自己得糖尿病时,旁边却有人宽慰他:“没事,得糖尿病的都是胖子,你得不了的,放心吧。”可见,在糖尿病与体重关系的问题上,存在着不少误区。 2型糖尿病“有胖有瘦” 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型,则胖瘦皆有。一般来说,2型糖尿病患者都有过胖的“历史”,发病后体重也会有所减轻,但由于体重基数大,因此不那么明显。

8个常识让你了解糖尿病

1、很多糖尿病与遗传基因有关 胰岛素抵抗、肥胖症和高血糖往往具有家族性,与2型糖尿病有关的基因约有45个。纽约医院皇后医疗中心内科主任丹尼尔·洛伯博士表示,胰岛素抵抗来自体内的“节俭基因”,目的是帮助身体储存能量,以备不时之需。但是,如今食物量充足,这种基因就会导致糖尿病。近亲患有糖尿病的人易得糖尿病,男性的风险比女性高。 2、心脏病病因增加糖尿病风险 心血管疾病三大风险因素高血压、高甘油三酯和高胆固醇都与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它们都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洛伯博士表示,体重超标和久坐会增加2型糖尿病和多种

肥胖患者做手术需要注意的地方

1据说,整形会上瘾 。做完减肥手术,小心控制就能安枕无忧了吗?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体重减轻后,撑得紧紧的皮肤变得松 松垮垮 地 ,再去做个什么手术好呢?亦或者你会面临诸多的手术后遗症……所以要想减肥,还是要少吃多动 噢。胃绕道旁路手术除了在减轻体重方面有显著的优势外,对肥胖导致的2型糖尿病治愈作用也十分显著。而且研究还显示若因肥胖并发2型糖尿病,如果能尽早接受减肥手术,那术后2型糖尿病治愈率也会相应提高。当然了,胃绕道旁路手术的风险也比可调节胃束带术要高。高风险,高收益!2做完手术,你依然需要控制饮食与

2型糖尿病和1型糖尿病有哪些区别

2型糖尿病和1型糖尿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上! 1 年龄的区别 1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下发病,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仅极少数例外;2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人患1型糖尿病很少。总之,年龄越小,越容易是1型糖尿病;年龄越大,越容易是2型糖尿病。 2 起病时体重的区别 发生糖尿病时明显超重或肥胖者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肥胖越明显,越易患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在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无论是1型或2型糖尿病,在发病之后体重均可有不同程度降低,而1型糖尿

糖尿病分类

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和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和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其中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其胰岛素分泌缺乏,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多见于30岁以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病因主要是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即胰岛素抵抗)。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是源于细胞的胰岛素抵抗,不过其胰岛素抵抗是由于妊娠期妇女分泌的激素(荷尔蒙)所导致的。妊娠期糖尿病通

1型和2型糖尿病该如何区别

年龄的区别 1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下发病,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仅极少数例外;2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人患1型糖尿病很少。总之,年龄越小,越容易是1型糖尿病;年龄越大,越容易是2型糖尿病。 起病时体重的区别 发生糖尿病时明显超重或肥胖者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肥胖越明显,越易患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人在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无论是1型或2型糖尿病,在发病之后体重均可有不同程度降低,而1型糖尿病往往有明显消瘦。 临床症状的区别 1型糖尿病均有明显的临床

2型糖尿病有什么早期症状

2型糖尿病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遗传因素:和1型糖尿病类似,2型糖尿病也有家族发病的特点。因此很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这种遗传特性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更为明显。例如:双胞胎中的一个患了1型糖尿病,另一个有 40%的机会患上此病;但如果是2型糖尿病,则另一个就有70%的机会患上2型糖尿病。 (2)肥胖: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就是肥胖症。遗传原因可引起肥胖,同样也可引起2型糖尿病。身体中心型肥胖病人的多余脂肪集中在腹部,他们比那些脂肪集中在臀部与大腿上的人更容易发生2型糖尿病。 (3)年龄: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