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的特点
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的特点
中枢性面瘫是指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中央前回下1/3)间的病损所引起的面肌瘫痪为核上性面瘫。其特点是:
①病损对侧眼眶以下的面肌瘫痪;
②常伴有面瘫同侧的肢体偏瘫;
③无味觉和涎液分泌障碍。
周围性面瘫是指面神经核及面神经病损所引起的面瘫,其特点是:
①病变同侧所有的面肌均瘫痪;
②如有肢体瘫痪,常为面瘫对侧的肢体受累,例如,脑干病变而引起的交叉性瘫痪。
③可有病侧舌前2/3的味觉减退及涎液分泌障碍。
面瘫后遗症有哪些 面瘫的全身症状
周围性面瘫病变部位仅仅局限于局部病变,一般没有全身症状改变;而中枢性面瘫常可见有面瘫对侧肢体出现不同程度的瘫痪。
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的区别
一侧中枢性面神经麻痹时,两侧上部面肌运动存在,即蹙额、闭眼、抬眉功能良好,而对侧下部面肌随意动动消失,呈痉挛性麻痹。但在感情激动时全部面肌仍有情感的轻微自然流露。此乃因面肌的随意运动与情感表露(不随意运动)不完全相同,情感表露的核上纤维医学教育 网原创可能来自丘脑处,通过锥体外束将冲动传至面部表情肌之故。同时,可有舌运动麻痹,而味觉、泪液和唾液分泌功能正常。
周围性面部神经麻痹时,患侧面部上、下表情肌(不包括由动眼神经支配的提上睑肌)均瘫痪,属驰缓性麻痹。典型的周围运动性面神经麻痹,常为一侧性,并与病变所在部位同侧。
一侧周围性面神经损害引起的面瘫,表现为睑裂变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变低或歪向健侧,皱额及闭眼不能,露齿、鼓颊和吹哨时发现肌肉瘫痪。
由一侧皮质延髓束损害引起的中枢性面瘫,主要表现为下半部面肌瘫痪,即只有鼻唇沟变浅和口角变低,露齿、鼓颊和吹哨时出现肌肉瘫痪,而皱额及闭眼仍属正常,或可较对侧稍无力。由皮质延髓束损害所致的中枢性面瘫,只有在随意运动时出现肌肉瘫痪,而情感运动(如哭或笑)时的不随意收缩仍存在。当锥体外系的基底节、丘脑或丘脑下部损害时,则引起情感性面医学教育 网原创瘫,表现在笑或哭等情感运动时有面肌麻痹,而随意运动时面肌仍能收缩。周围性面瘫时,随意运动及情感运动均发生肌肉瘫痪。意识不清和不合作的病人,可观察面部的表情动作或给予压眶等疼痛刺激,使其面肌收缩,比较两侧是否对称,借以决定是否有面瘫。在两眼闭合的昏迷病人,用手指扳开其睑,然后突然放松,此时两眼立即闭拢; 如有面瘫,则该侧上睑掉下较慢且闭合不完全;若扳开上睑遇有阻力,则提示病人尚非昏迷。
浅析面瘫的鉴别检查
一、周围性面瘫。这个面瘫的症状是面神经运动纤维发生病变所造成的面瘫(俗称“歪嘴”)。病变可位于面神经核以下的部位,例如脑桥下部、中耳或腮腺等。其病变侧全部表情肌瘫痪,面瘫的症状表现为眼睑不能闭合、不能皱眉、鼓腮漏气、嘴歪眼斜、眼睛流泪等,面瘫的临床症状可伴有听觉改变、舌前2/3的味觉减退及唾液分泌障碍等面瘫的症状特点。
二、中枢性面瘫。中枢性面瘫是指病损位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之间,面瘫的症状即当一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时引起的面瘫。由于面神经核上部的细胞接受两侧皮质脑干束的纤维,其轴突组成面神经运动纤维,因此中枢性面瘫时表现为病变对侧眼裂以下的颜面表情肌瘫痪,常伴有与面瘫同侧的肢体瘫痪(即是平时说的脑血管疾患(脑中风)、除了面部有面瘫的症状外、还伴随有肢体功能障碍),无味觉和唾液分泌障碍等临床特点,这些都是面瘫的症状。
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的区别是什么
通常得了周围性面瘫的病人会出现嘴巴歪,眼睛斜的状况,而且闭眼,抬眉这些东西都是很难完成的,而得了中枢性面瘫的病人,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皱眉,闭眼,且不会出现斜眼的情况,只是你的嘴巴那部分出现瘫痪,因此你可以根据这些症状来判断自己得病的情况,通常治疗面瘫这个病的时间比较的长,所以得病之后一定要保持足够的耐心,避免让自己过于烦躁。
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其实都是属于面部神经的病变的问题,两者都是面部的肌肉运动出现阻碍的问题。只是导致两者有问题的部位,还有病因有少许的差别。中枢性面瘫的患者其实是可以完成皱眉的动作,而相反的周围性面瘫就是不能够完成皱眉的动作。但是中枢性面瘫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散失味觉,或者是唾液的分泌受到阻碍的问题。在出现面瘫的时候最好是可以马上到医院检查,还有进行及时的治疗才行。
面神经麻痹的症状有哪些
临床可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两大类型
1.中枢性面瘫 系对侧皮质-脑桥束受损所致,因上组面肌末受累,故仅表现为病变对侧下组面肌的瘫痪,并常伴有该侧的偏瘫。
2.除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外,由其他原因引起的周围性面瘫主要有以下几种,主要病因可参见表2。
1GUILLAIN-BARRé综合征脑神经型:可出现周围性面瘫,但病变常为双侧,多数伴有其他脑神经损害。脑脊液可有蛋白增高细胞正常或轻度高分离现象。
2脑桥病变:因面神经运动核位于脑桥,其纤维绕过展神经核。故脑桥病损除周围性面瘫外,常伴有脑桥内部邻近结构的损害,如同侧外直肌麻痹、面部感觉障碍和对侧肢体瘫痪等。
3小脑脑桥角损害:多同时损害同侧第Ⅴ和Ⅷ对脑神经以及小脑和延髓。故除周围性面瘫外,还可有同侧面部感觉障碍、耳鸣、耳聋、眩晕、眼球震颤、肢体共济失调及对侧肢体瘫痪等表现。
4面神经管邻近部位的病变:如中耳炎、乳突炎、中耳乳突部手术及颅骨骨折等,除周围性面瘫外,可有其他相应的体征和病史。
以上就是面神经麻痹的症状,我们在了解了上述所说的几种症状后,就能够知道一旦患有面神经麻痹后会出现什么样的症状,因此,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后,一定要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检查治疗,防止疾病的加重
心理创伤也可致面瘫
面瘫有一种周围性面瘫,而中风造成的面瘫称为中枢性面瘫。
这两种面瘫可通过原发病检查来区别,也可通过皱额动作来辨别。发生周围性面瘫时,额纹就会消失;发生中枢性面瘫时,额纹不会消失。
面瘫诱因多
周围性面瘫分为刺激性面瘫和麻痹性面瘫:
刺激性面瘫与外界因素和心理刺激有关,比如受到冷空气的刺激,引起生理一过性的不适,从而造成神经一时性的麻痹即面瘫。另外,许多女性往往在吵架后或心情郁闷时发生面瘫,就像陈雨这样,精神上受到创伤,从而刺激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导致面瘫。
由心理刺激引起的面瘫应接受治疗,而不应抱有心情好了,面瘫自然消除的心理。因为面瘫后,神经痉挛状态易造成神经水肿,而水肿消散的快慢,决定了面瘫恢复的快慢。
麻痹性面瘫与身体虚弱、疾病干扰有关,如更年期、长期疲劳、体质虚弱、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神经系统病变,上呼吸道感染,淋巴管炎、腮腺炎、中耳炎等炎症。
年轻女性发生面瘫的比例大于男性。听了医生的解释,陈雨更紧张了,万一治不好不就等同毁容了吗?医生提醒陈雨要尽量放松心情,发生面瘫后,精神越紧张,神经痉挛得越厉害,内分泌状况越紊乱,导致面瘫症状也会更重。医生说陈雨的情况不是很严重,配合药物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面瘫有哪些表现
多数病人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由于泪点随下睑内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它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种。其中周围性面瘫发病率很高,而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平常人们所常说的面瘫,在多数情况下是指面神经炎而言。因为面瘫可引起十分怪异的面容,所以常被人们称为“毁容病”。面瘫的根源在于颈椎骨骼错位歪斜压迫神经引起神经痉挛而形成面部神经痉挛麻痹,导致面部肌肉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等症。
贝尔氏麻痹(面瘫)的症状
1.一侧(偶为双侧)面部表情肌瘫痪(病侧额纹变浅或消失,眼裂增宽,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鼓腮时病侧口角漏气)。
2.病初多有耳周疼痛,有的患者出现耳后翳风穴疼痛严重,甚至会出现透皮牵扯痛。
3.可伴有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听力过敏、听力下降等等。
面瘫的分类
根据神经受损部位的不同,面瘫应分为周围性面瘫(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和中枢性面瘫(中枢性面神经麻痹),二者的具体临床表现也是有所不同的。周围性面瘫是指面神经运动纤维发生病变所引起的面瘫。病变可位于面神经核以下的部位,如桥脑下部、面神经管、中耳或腮腺等。其病变侧全部表情肌瘫痪。表现为眼睑不能闭合、不能皱眉、鼓腮漏气等,可有听觉改变、舌前2/3味觉减退以及唾液分泌障碍等特点,其中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炎(即贝尔麻痹)。
中枢性面瘫是指病损位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之间,即当一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时引起的面瘫。由于面神经核上部的细胞接受两侧皮质脑干束的纤维,其轴突组成面神经运动纤维,支配同侧眼裂以上的表情肌,而面神经核下部的细胞只接受对侧皮质脑干束的纤维,其轴突组成面神经的运动纤维,支配同侧眼裂以下的表情肌,因此中枢性面瘫时表现为病变对侧眼裂以下的颜面表情肌瘫痪,常伴有与面瘫同侧的肢体瘫痪,无味觉和唾液分泌障碍等临床特点。
中枢性面瘫临床表现有哪些
中枢性面瘫就是面部肌肉出现瘫痪,看着脸部出现畸形。即颊肌、口开大肌、口轮匝肌等麻痹,故患者于静止位时该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动作时口角歪向健侧。
中枢性面瘫患者脸部出现异常,五官显得不是很端正。因之闭眼、扬眉、皱眉均正常。面额纹与对侧深度相等,眉毛高度与睑裂大小均与对侧无异。中枢性面瘫时,面下部肌肉出现瘫痪,即颊肌、口开大肌、口轮匝肌等麻痹,故患者于静止位时该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动作时口角歪向健侧。
中枢性面瘫是指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中央前回下1/3)间的病损所引起的面肌瘫痪。其特点是:
1、 病损对侧眼眶以下的面肌瘫痪;
2、 常伴有面瘫同侧的肢体偏瘫;
3、 无味觉和涎液分泌障碍。面瘫后遗症。
面神经核及面神经病损所引起的面瘫称周围性面瘫,其特点是:
1、 病变同侧所有的面肌均瘫痪;
2、 如有肢体瘫痪,常为面瘫对侧的肢体受累,例如,脑干病变而引起的交叉性瘫痪。
3、 可有病侧舌前2/3的味觉减退及涎液分泌障碍。面瘫后遗症。
以上就是专家介绍的面瘫的症状,面瘫是青少年经常出现的疾病,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如果不及时的治疗,会影响孩子找对象,和以后的生活.
面瘫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根据病变部位不同,一般分为两种:
中枢性面瘫
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间的病损所引起的面肌瘫痪为核上性面瘫,或称中枢性面瘫。其特点是:
1、病损对侧眼眶以下的面肌瘫痪;
2、常伴有面瘫同侧的肢体偏瘫;
3、无味觉和涎液分泌障碍。
周围性面瘫
面神经核及面神经病损所引起的面瘫称周围性面瘫。其特点是:
1、病变同侧所有的面肌均瘫痪;
2、如有肢体瘫痪,常为面瘫对侧的肢体受累,例如,脑干病变而引起的交叉性瘫痪;
3、可有病侧舌前2/3的味觉减退及涎液分泌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