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按摩调理脾胃最有效
中医按摩调理脾胃最有效
穴位按摩法: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穴位按摩法:揉按心窝
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有调节中焦气机,使胃气通畅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胀症状明显,可由心窝处开始重复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中医调理脾胃的按摩手法
方法一:双手叠加,以肚脐为中心按顺时针、逆时针方向摩揉腹部各10遍。
方法二:双手叠加,以一手掌心放在肚脐,微微颤动腹部1~3分钟,频率为每分钟120~180次。
方法三:双手叩打带脉3~5分钟,即双手握拳,叩打腰部两侧,以自身耐受为度。
方法四:沿足大趾内侧缘、小腿内侧胫骨内侧缘自下而上推足太阴脾经路线,每次10遍,之后点按太白(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处)、阴陵泉(位于膝关节内侧,胫骨内侧髁凹陷处)及压痛点各半分钟。
方法五:沿足阳明胃经小腿路线自上而下推小腿前外侧,重点点按足三里(膝眼直下3寸处)、丰隆穴(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处)及压痛点。
方法六:点揉中脘(位于肚脐上方4指处)、内关穴(位于腕掌侧,腕横纹中央上约两拇指的距离)各1~3分钟。
需要注意的是:按摩对于功能性胃肠疾病有一定疗效,但对于器质性疾病如肿瘤、溃疡病等,应该及时到医院诊治,以防贻误病情。
中医按摩调理治疗黄褐斑
一、耳穴压丸
1、取穴主穴:面颊、子宫、内分泌、皮质下。
配穴:肺、肾、肝、脾、大肠、外鼻。
2、治法采用耳穴敷贴之法。先以耳穴探测仪找到穴区敏感点,每次主穴必贴,配穴根据症情酌加。用王不留行子或磁珠(强度为380高斯)作为压物,置于0。7×0。7平方厘米的小方胶布上,敷贴于敏感点。即予按压2~3分钟,使耳廓潮红发热。每日自行按压3~4次。每次敷贴一侧耳,隔日换贴1次,15次为一疗程,两耳输换交替贴敷。一般需三个疗程。
隆胸切口怎么选才好出现最早的隆胸术,通过手术将适合患者胸廓类型的假体材料放置在胸部的方式,切口有多种,可根据患者的具体底子条件来选择。手术简单易操作,但要求精细,手术恢复期在一周左右,后期需要按摩。
二、耳针加体针:
1、取穴主穴:肾、肝、脾、内分泌。
配穴:均为体穴,按色素沉着部位选加:前额区配上星、阳白;颧颊区配颊车、四白;鼻梁配印堂、迎香:上唇配地仓。
2、治法每次主穴均取。采用耳穴毫针刺及贴敷相结合。即一侧耳穴针刺,方法为,以5分长之28号不锈钢毫针,在敏感点刺入,不宜过深透过耳软骨,有胀痛即可。另一侧耳以王不留行子或磁珠贴敷。隔日1次,两耳交替轮用。配穴用针刺法,以28~30号毫针(长1.0~1.5寸),均采用向色素沉著区方向斜刺,得气后,予小幅度捻转轻刺激。耳针和体针均留针30分钟,其间行针2~3次。体针亦隔日1次,和耳针同步进行,1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7天。
足三里按摩方法 按摩足三里的好处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扶正祛邪的功能。现代研究表明,按摩足三里穴,可以提高肠胃功能,帮助消化,促进吸收;在神经系统方面,可以促进脑细胞功能的恢复,提高大脑皮质细胞的功能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足三里穴可以单独按摩调理身体,也可配合其他穴位按摩来起到保健养生作用。下面来看看一些简单的按摩方法。
中医按摩调理小儿脑瘫注意事项
小儿脑瘫患者先天不足,肝肾虚损;智能低下,反应迟钝、形体笨拙,动作发育落后,抬头,翻身,坐、爬、立、行均明显落后于同龄儿、张口流涎,生齿、言语落后,舌淡,苔少,脉细无力。对此给每个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不少父母为了让孩子尽快康复都选择为孩子做按摩,所以清楚小儿脑瘫按摩调理必须要注意的事项至关重要。
中医按摩调理小儿脑瘫注意事项
1、推拿疗程
推拿治疗小儿脑瘫每日1次,1个月为1个疗程。
2、长期坚持
小儿脑瘫要坚持长期治疗,轻者一年,重者二三年才能有明显效果,但不可能完全恢复正常。
3、营养保证
保证脑瘫患儿营养充分、合理的教育和功能训练是取得疗效的重要条件,功能训练包括动作训练、言语训练和预防肌肉挛缩等措施。
4、杜绝意外
有惊厥、癫痫发作者,应配合止痉剂或抗癫痫药物治疗,以防意外。
脾胃不好怎么按摩 儿童按摩调理脾胃手法
四横纹位于手掌面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1指间关节横纹处,操作时,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食指或中指指端分别按揉四横纹,约2-3分钟,也可推四横纹,将小儿四指并拢,操作者用右手拇指自小儿的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推50-100次,具有调中行气,和气血,除胀满的作用。
板门位于小儿手掌大鱼际处,操作时,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也可采用推法,由拇指指根推向腕横纹可止泻,由腕横纹推向拇指指根能止呕,来回推可调整脾胃功能,按揉2-3分钟,推50-100次。
脾经穴在小儿拇指桡侧面,操作时左手中指或无名指夹住小儿左手四指,再以拇指与中指捏住小儿拇指,操作者用右手拇指蘸取滑石粉后,直推小儿脾经穴,从拇指之间推向拇指根,推50-100次,单方向直推,不宜来回推,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
按摩调理脾胃的方法
养护脾胃是防病、保健的根本。中医认为,脾胃是运化饮食和水谷的脏器,也就是说人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都是依靠脾胃来完成的。脾胃强,则气血生化有常,气血旺盛,才能吃嘛嘛香,面色红润,肠胃健康;如果脾胃虚弱,就会变得不思饮食,面色萎黄,消瘦,气短乏力,胃脘隐痛,腹胀,大便溏泻;甚至会失眠,免疫力下降,易患感冒。脾虚生湿,痰湿内阻,还会出现肥胖、身体困重、口干、口中黏腻、湿疹等问题。所以古人称:“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其实,有些肠胃小毛病,通过简单的自我按摩就可以达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1、按摩穴位
首先是中脘穴。中脘穴是治疗胃肠疾病中十分重要的穴位,它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央,大约在肚脐往上一掌处。指压时仰卧,放松肌肉,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指头用力下压,6秒钟时将手离开,重复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适。在胃痛时采用中脘指压法效果更佳。
其次是天枢穴。此穴位于肚脐左右两拇指宽处。患者可平躺在床上,用中间三个手指下压,按摩此处约2分钟。天枢穴的主治病证包括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胃胀、腹泻、腹痛等。
最后是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按压6秒钟将手离开一次,重复10次,就可促进胃酸分泌,使胃感到舒服,而且还能起到止疼的作用。
中医怎么调理给孩子补钙方法
脾虚缺钙篇
有食积的孩子易缺钙
很多家长可能会有这样的体会,从怀孕到孩子出生,一直都没有停止过补钙,但孩子仍然缺钙。
对此,专家说,这类小儿大多是吃鸡蛋、排骨、虾皮及其他水产品较多,其实这些食物都富含钙,但因为这类食物的蛋白质含量较高,而蛋白质最难于消化吸收,易导致孩子食积,而食积必然会损伤脾胃,影响脾的运化,从而使胃肠消化吸收功能降低,所以,补钙再多也吸收得很少。
脾虚者先调脾胃再补钙
专家说,有不少孩子,具有汗多、烦躁、方颅(指小儿头颅额部前凸,颞部向两侧凸出,头顶部扁平呈方形)、面色青黄等症状,其实这些都是因脾虚所致的缺钙表现。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只有恢复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钙才会被充分吸收。因此对这类缺钙的孩子,首先要注意调节饮食结构,并要运用中医理论予以调理。
通过饮食和按摩 调理小儿脾胃
一旦确诊小儿脾虚后,只要及时调理脾胃,缺钙的症状就会得到缓解。专家说,很多老人都知道用鸡内金煮粥给孩子吃,此方的确能帮助小儿消化吸收,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另外,还可以选用山楂、麦芽等熬汤或煮粥,效果也不错。若是症状较重的孩子,最好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山药、茯苓、扁豆、莲子、芡实、薏苡仁等药食两用之品,既安全又方便。
值得一提的是,中医还有一个方法可以调理脾胃,就是按摩。经常按摩孩子的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和中脘穴(脐上4寸处),能行气活血、清热化滞、健脾和胃,但要注意按摩时力度适中,早晚各做1次。
中医按摩调理宝宝脾胃
通过穴位按摩,经络推拿来增加经络的运行和人体全身气血的营养,促使新陈代谢,有利于骨骼发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按摩简便易行,孩子容易接受。
揉腹:家长每天轻轻地为孩子揉腹,顺时针1分钟,逆时针1分钟,可调理脾胃、补益气血。
捏脊:孩子俯卧,背部裸露,涂抹适量滑石粉,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然后顶住孩子皮肤,拇、食指前移, 提拿皮肉,同时向上捻动,自尾椎两旁双手交替向前推动至大椎穴两旁。每天睡前给孩子捏3~5遍,对调理孩子消化系统,增强抵抗力有好处。
搓脊柱:家长每天用掌心搓孩子的脊柱,从下向上5~7次,可振奋阳气。
推三关:用食、中二指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300次,可调理脾胃。
揉涌泉穴:涌泉穴在脚底的掌心处,每天揉30~50次,可补肾。
按压百会穴: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心,在两耳角直上与眉心向后的连线交叉点。家长每天按揉孩子的百会穴20~50次,可振奋阳气、扶正祛邪、清利头目。
拿三阳、三阴经:胳膊、腿的外侧为三阳经,内侧为三阴经。三阳经要从上往下捏,三阴经要从下往上捏,每天各3~5遍。
中医按摩调理脾胃最有效
穴位按摩法: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穴位按摩法:揉按心窝
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有调节中焦气机,使胃气通畅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胀症状明显,可由心窝处开始重复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穴位按摩法:推按两肋
用两个手掌放在身体两侧,然后从乳房的下缘向下推按到侧腰部,一直到局部发热为止,这样可以起到疏通肝胆经,调畅气机的作用。
经常练习这些手法可以有效调节胃功能,达到养胃、暖胃,调畅中焦气机、预防胃疾病的疗效。
穴位艾灸法:艾灸中脘穴
用艾条灸中脘穴10-15分钟,或用艾罐灸20-30分钟。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灸疗可改善胃疾。
穴位艾灸法:艾灸足三里穴
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20-30分钟。经常用此法施灸,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食欲不振按摩什么穴位可以调理
疲劳、紧张、吃太多、运动太少、慢性便秘、减肥厌食、女性妊娠初期等都会出现食欲不振的症状。中医认为食欲不振通常与脾胃有关,中医按摩调理脾胃的穴位就是调理食欲不振的穴位。
中脘穴
位置: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中点。
按摩方法:用拇指或中指指腹稍用力按压中脘穴约半分钟,然后顺时针方向按摩约2分钟,以有酸胀感为佳。
祛病功效:治疗食欲减退、腹胀腹痛、呕吐、反酸。
太白穴
太白穴在第一趾内侧、靠近关节的地方,属于脾经,僻静和食物入口到胃的消化机能有关,精神压力、睡眠不足引起食欲不振时,可用拇指刺激太白,增进食欲。
内关穴
位置:手臂的内侧中间,手腕横纹上约3横指宽处。
按摩方法:拇指或使之点按内关穴约1分钟,以酸胀感向腕部和手放散为佳。左右两侧穴位交替进行。
功效:治疗食欲减退、胸闷失眠。
小贴士
1.饮食以稀软易消化为主,少量多餐为好,及时患者有呕吐,也要坚持进食,如果进食量不够,可通过输液补充葡萄糖、维生素、氨基酸。
2.消除不良心理因素,保护情绪稳定,尤其饭前不要紧张。
3.饭菜营养要均衡,尽量做到色、香、味、形俱全,经常更换食谱,改变烹调方法。
4.保证充足睡眠,睡眠充足精神就会抖擞,食欲也会提高不少。
调理脾胃按摩哪里 调理脾胃按摩手法
1.患者取仰卧位,双膝屈曲,两手掌相叠,置于腹部,以肚脐为中心,在中下腹部,分别沿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各摩动约5分钟,以腹部有温热感为宜,用力宜先轻后重,然后扩大范围摩动全腹部约2分钟。
2.患者取坐位,腰部前屈,两手五指并拢,掌面紧贴腰眼,用力擦向骶部,如此连续反复进行约1分钟,使皮肤微热,有热感为宜。
中医按摩穴位有助孩子增高
医按摩穴位有助孩子增高的手法——搓脊柱
家长每天用掌心搓孩子的脊柱,从下向上5~7次。可振奋阳气。
医按摩穴位有助孩子增高的手法——揉腹
家长每天轻轻地为孩子顺时针揉腹1分钟,逆时针1分钟。可调理脾胃、补益气血。
医按摩穴位有助孩子增高的手法——捏脊
孩子俯卧,背部裸露,涂抹适量滑石粉,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然后顶住患儿皮肤,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同时向上捻动,自尾椎两旁(即脊柱两侧)双手交替向前推动至大椎穴(脖后突出位)两旁。每天睡前给孩子捏上3~5遍。对调理孩子消化系统,增强抵抗力有好处。但家长一定要认真练习才能达到准确熟练的操作。需要注意如果孩子背部皮肤有疾患就应该禁用。
医按摩穴位有助孩子增高的手法——按压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心,在两耳角直上与眉心向后的连线的交叉点。家长每天按揉孩子的百会穴20~50次,可振奋阳气、扶正祛邪、清利头目。
医按摩穴位有助孩子增高的手法——推三关
三关位于前臂内则腕横纹到肘横纹处。用食指、中指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300次,可调理脾胃。
医按摩穴位有助孩子增高的手法——拿三阳、三阴经
胳膊、腿的外侧为三阳经循行路线,内侧为三阴经循行路线,“拿”是推拿的一种手法,即用手捏。三阳经要从上往下捏,三阴经要从下往上捏,每天各3~5遍。
医按摩穴位有助孩子增高的手法——揉涌泉穴
涌泉穴在脚底的掌心处,每天揉30~50次,可补肾壮骨。
调理脾胃的中医按摩手法有哪些
调理脾胃的中医按摩手法有哪些
方法一:双手叠加,以肚脐为中心按顺时针、逆时针方向摩揉腹部各10遍。
方法二:双手叠加,以一手掌心放在肚脐,微微颤动腹部1~3分钟,频率为每分钟120~180次。
方法三:双手叩打带脉3~5分钟,即双手握拳,叩打腰部两侧,以自身耐受为度。
方法四:沿足大趾内侧缘、小腿内侧胫骨内侧缘自下而上推足太阴脾经路线,每次10遍,之后点按太白(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处)、阴陵泉(位于膝关节内侧,胫骨内侧髁凹陷处)及压痛点各半分钟。
方法五:沿足阳明胃经小腿路线自上而下推小腿前外侧,重点点按足三里(膝眼直下3寸处)、丰隆穴(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处)及压痛点。
方法六:点揉中脘(位于肚脐上方4指处)、内关穴(位于腕掌侧,腕横纹中央上约两拇指的距离)各1~3分钟。
需要注意的是:按摩对于功能性胃肠疾病有一定疗效,但对于器质性疾病如肿瘤、溃疡病等,应该及时到医院诊治,以防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