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至阳怎么找最简单 至阳穴针灸操作手法

至阳怎么找最简单 至阳穴针灸操作手法

刺法:斜刺0.5-1.0寸。局部酸胀,可向下背或前胸放散,不宜针刺过深,以免刺伤脊髓。

灸法:艾炷灸3-7壮,艾条灸或温针灸10-20分钟。

注意:灵台穴处分布有肋间动,静脉后支及胸神经后支的分支;针刺方向也应顺着胸椎棘突向前上方刺入。如刺抵蛛网膜下腔,也极易损伤脊髓,故针刺不宜通过硬脊膜,此穴宜刺入0.5-1寸。

梁丘最简单找法 梁丘穴针灸手法操作

仰卧,或正坐位,于髌骨外上缘2寸凹陷处,直刺,深1-1.5寸,其局部可有酸胀感,并可扩散至膝关节。

本穴穴下肌肉丰厚,可进行一般的针刺操作,但如已有酸胀感,即可停针,不可再施以强刺激,以免损伤肌肉,筋膜。

太阳穴痛怎么改善

面对太阳穴疼痛的现象很多人及其不解自己到底是怎么了,一些人首先就是先想到了疾病,以为是疾病造成的,太阳穴痛的话如果不及时控制会引起头晕,还会引起头痛,甚至是身体疲乏的现象,而太阳穴按着就会痛的话必须要先改善,如果自己经常熬夜加班也会导致太阳穴痛,那么太阳穴按着疼到底该怎么办呢?

按揉太阳穴

以大拇指或食指揉按,先轻后重,并由太阳穴推至风池穴,然后拿风池穴数下、肩井穴18次。按揉太阳穴可快速缓解头痛脑胀症状。

按摩两侧耳轮

用两手分别按摩两侧耳轮18次,然后用两手鱼际处掩住耳道,手指放在后脑部,用食指压中指并滑下轻弹后脑部24次,可听到咚咚响声。

热毛巾

热敷只要对风寒感冒,受凉,血管痉挛,神经性头痛有很好的作用,可以用热毛巾或者暖手宝之类的东西直接敷在太阳穴上,起到很快缓解疼痛的作用。

冷敷

冷敷是缓解太阳穴疼痛的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用冰袋或者凉毛巾直接敷在额头,能够快速缓解头痛症状,特别是感冒发烧,酒后引起的太阳穴疼痛效果很好。

针灸

中医针灸治疗太阳穴疼痛效果很好,起效非常快,主要穴位有曲池穴,合谷穴,足三里穴等,用银针针灸,需要找专业医生。

如果自己的太阳穴按着疼的话,就要试试这些按摩方法,这样才可以改善自己的穴位疼痛的现象,穴位平时一般是不会痛的,如果痛得比较严重的话最好是到医院做个诊断,检查一下自己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而太阳穴疼痛很有可能是心理压力太大了,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要多放松放松自己的心情。

乳腺增生中医疗法

(一)身柱透至阳穴法

临证可用26号4寸长针从身柱穴向下成30°角进针,贴近皮肤使针沿皮下缓刺入,直透到至阳,行泻法,每次留针1小时。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看疗效。

评析

(1)吾临证常用此法治疗乳腺增生。如患者肝火太盛则酌加太冲;阴虚则酌加太溪;气血亏虚则酌加足三里、脾俞;月经不调则酌加三阴交。

(2)乳房位于胸前部,胸大肌和胸筋膜的表面。其上起第2〜3肋,下至第6〜7肋。内侧至胸骨旁线,外侧可达腋外线,乳头平第4肋或第5肋水平。而身柱与至阳穴正当乳房解剖界限之上限与下限之间。其临证用刺法,可有效通调两乳间失畅之气机。身柱穴临证常以之治疗痈疽疔疮为著,尤善托疮排毒。身柱透至阳穴实际是起到了通调乳房部气机,托疮排毒,软坚散结的功效。

(二)肝俞截根法

此法见于彭静山所著《针灸秘验与绝招》。

评析:乳腺增生症的针灸治法,或疏肝,或理气,或疏肝理气并用,皆可奏效。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彭氏通过肝俞一穴,疏肝而后理气,直指乳腺增生之疾根本所在,治疗上绝不拖泥带水,堪执治疗之牛耳。临证用之,其效甚著。

(三)针灸大家贺普仁的治法,则又另得其妙

在他眼中,乳癖之邪幻化成三种形象,分别治之。肝郁气滞型:选足临泣治之。肝肾亏虚型:选照海穴治之。冲任失调型:选足临泣、照海穴治之。

评析:此法独具匠心,不直接以肝论治,而是以“胆”“肾”论治,颇有张士杰“援物比类”的味道。

(四)四关穴

太冲+合谷穴针刺法。

评析:《标幽赋》:“寒、热、痛、痹,开四关而已之。”太冲为肝经原穴,刺之可疏肝解郁;合谷亦为大肠经原穴,手足阳明同气,乳房原为足阳明胃经所属,刺合谷可调足阳明经经气,功同理乳间之气机。故临证刺四关是从疏肝理气来论治的。

(五)神阙穴敷药法(乳脐散)

评析:此种办法最后能制成成药,则为患者之福。

(六)内关+太冲穴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症法(针刺时以内关穴为主)

评析:针灸治则有“心胸内关谋”之说。此方以内关为主治乳癖,以宽胸理气为先,疏肝为次,与四关穴治法性质相同。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心绞痛如何缓解 针灸缓解

穴位:至阳穴

方法:针灸至阳穴20分钟既克有效缓解,请在专业针灸师指导下操作。

功效:至阳穴属于督脉,有调节犬舍阳经经气的作用,针灸至阳穴可以激发督脉之经气,使阳气得以振心阳,心阳振则气血行,气血形则百脉调和,心脉自然通畅。心绞痛患者针灸至阳穴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气喘等症状。

按摩至阳的作用与好处 至阳怎么找简单

俯卧,在腰上方的脊背处,于后正中线,第七胸椎下凹陷处取穴。

至阳怎么找最简单

至阳定位: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快速取穴:俯卧位,双臂紧贴身体两侧,与两肩胛骨下角相平的第7胸椎棘突下方处取穴。

至阳的功效与作用

至阳穴,是督脉上阳气最盛的地方,督脉循行脊中,刺激这个穴位,有清肺理气,疏肝利胆,化湿去黄,化痰止咳的功效,可治疗脊强;又因穴位位于背部,故可治疗胸背痛;此穴还能止痛消痈,对急性乳腺炎有极佳的清热消痈作用。

主治疾病:咳嗽,气喘,黄疸,胆囊炎,胃肠炎,腹痛,胸胁胀痛,腰脊强痛,冠心病,心绞痛等症。

至阳穴保健按摩手法

被按摩者取俯卧位,按摩者用拇指指腹垂直用力按压至阳穴,力度由轻到重,以穴位处有酸麻胀痛感觉为宜,每次按摩3分钟。

老人心绞痛的应急措施

1.立即停止活动,取自然位置卧床或坐位休息.最好抬高上身。

2.穴位治疗:按压至阳穴。至阳穴位于第七、八胸椎脊突之间,操作者左手扶患者肩部,右手持5分硬币大小的东西,其边缘横放于至阳穴处,逐渐用力按压,以能耐受为度,可使心绞痛完全缓解,起效时间10~30秒。至阳穴皮下埋藏微型助压器。用穿刺针将1.5厘米助压器植入至阳穴皮下,当心绞痛发作时,背靠硬物顶压,心绞痛即可缓解,每日3~4次,每次3~5分钟可预防心绞痛发作。

3.硝酸甘油为首选药物,可用0.3~0.6毫克舌下含化,l~2分钟内生效,能维持20~30分钟。

4.亚硝酸异戊酯,一玻管含药0.2毫升,压碎放于鼻孔前吸人,约lO~15秒生效,能维持数分钟。常可引起面红、脉速、眩晕及头痛。

5.麝香酮气雾剂或延通心气雾吸入。

6.针刺膻中、心俞、团俞、内关、足三里。耳针取心、皮质下、神门、肾及肾上腺等穴。

7.丹参注射液2~4毫升加于25%葡萄糖液20~24毫升静注。

8.脉心导敏舌下含化或嚼啐后口含,2~4分钟内生效,持续6~7小时。晚上睡前喊一片,即可防止夜间或早晨心绞痛发作。

胆结石按摩那个穴位有效呢

患者可按摩的穴位有:

(1)取坐位,用拇指、中指扣掐右侧内关、外关穴100次,必要时两侧同时扣掐。

内关穴:针灸学名词属手厥阴心包经。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外关穴: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俯掌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前臂背侧,手脖子横皱纹向上三指宽处,与正面内关相对。

(2)取仰卧位,用双手拇指指端同时点压两侧太冲穴30次;然后配合中指扣掐两侧阳陵泉穴100次,必要时可反复1~2次;最后用拇指扣掐右侧足窍阴穴60~100次。

足窍阴穴:该穴位于人体的第4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3)取俯卧位,先用两拇指或中指指端同时点按至阳穴、灵台穴各30下,然后持续按压胆俞、肝俞、天宗穴各2分钟。

至阳穴: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有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有第7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及棘突间静脉丛;布有7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

灵台穴位置:沿着至阳穴往上,找到上面的一根骨头,骨头上方的凹陷处就是灵台穴所在位置。

天宗穴:肩胛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约肩胛冈下缘与肩胛下角之间的上1/3折点处取穴。

膝盖受凉致疼痛的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是点燃艾草制成的艾炷,在身体需要施治的穴位上熏灸,使艾叶的药气和火力温度透达肌骨经脉,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样看来,艾灸疗法取材很简单,治疗起来也很方便,但它的功效却不简单。古之医家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有温阳补气、舒经通络、化淤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

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主要取足三阳经穴位为主。临床可用温和灸法,即将艾条点燃的一端,在血海、梁丘、犊鼻、膝眼、足三里、膝阳关、阳陵泉、阿是穴穴处熏灼(一般距皮肤约3厘米),灸至病人有温热舒适感觉或皮肤红晕即可,一般灸约15~30分钟,每日1次,14天1疗程。

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变部位在膝部的经脉和经筋。局部感受风寒之邪,遂致气血阻滞而成。根据“穴位所在,主治所及。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近取及循经取患部穴位。《名医别录》记载:“艾叶,味苦,微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艾灸血海、梁丘、犊鼻、膝眼、足三里、膝阳关、阳陵泉、阿是穴具有祛风散寒,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的功效。本法简单方便,患者在家可自行操作,值得推广。

小儿捏脊治疗的适应证 小儿咳嗽

捏脊方法:患儿俯卧或侧卧,以舒服为主。操作者用大拇指和食指,中指或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对应钳形用力,常规捏脊4-6遍,从第2遍开始,在捏脊过程中加入重提手法,捏3下,提1下。其中,对于急性疾病引起的咳嗽,从大椎穴提向长强穴,当按捏至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的肺俞穴处时,用力上提及重按3次,配合按揉天突,清肺经等手法;对于慢性疾病引起的咳嗽,从长强捏向大椎,手法缓和轻柔,当按捏至脾俞,肺俞穴处时,用力上提及按揉3次,然后配合按揉天突,清肺经,掐,擦至阳,拍上背等手法。

常用按摩方法:操作者用拇指指端轻轻按揉位于胸骨上窝正中的天突穴10-15次;再用拇指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线推动200-400次,即清肺经;再用一手拇指或食指按放在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处的至阳穴,用指端甲缘按掐,一掐一松,连掐21次,也可配合用掌根按揉;最后将一手拇指或食指按放在至阳穴处,用指腹推擦3分钟。

针灸调理月经扎哪里 月经后期针灸调理

证候:经行延后,量少色暗有瘀块,少腹冷痛,脉沉紧,或胸胁乳房作胀,小腹胀痛,舌苔薄白,或舌质有瘀斑,脉弦。

治法:温经行滞,活血调经。

针灸处方:命门八阵,至阳八阵,河车路,至阳至长强段,三阴交,中极,归来,蠡沟。

手法:杵针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寒证可加灸法。

针灸方义:本证多为气血阻滞,经脉不通所致,故取命门八阵,至阳八阵,河车路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中极为任脉经穴,通于胞脉,杵针加灸法可以温经通络,调理胞脉,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会穴,可以活血调经,归来为足阳明经穴,蠡沟为足厥阴经穴,杵针用针法可以散寒理气,活血调经。

加减:腰骶疼加腰俞八阵,寒凝腹痛加天枢,关元八阵,气机郁滞加期门,行间。

证候:经行延后,量少色淡,质清稀,小腹隐痛,面色少华,眩晕心悸,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养血调经,益气通络。

针灸:命门八阵,至阳八阵;河车路,至阳至长强段,气海八阵,三阴交,足三里。

手法:杵针用补法,并可加灸法。

针灸方义:本证因气血不足,血海空虚所致,故选命门八阵,至阳八阵,河车路以调养气血,充盈血海,气血旺,经血才能应时而至;气海(八阵)为任脉经穴,可调理冲任,补气以生血,所谓善补阴者,必于阴中求阳;三阴交,足三里为足太阴,阳明经穴,能补脾胃以助生化之源,化源充足则阴血自生,血海充盈,月经自调。

加减:心悸加内关,神道八阵,纳差加中脘八阵,中枢八阵。

吃东西太阳穴疼的治疗方法

1按揉太阳穴

以大拇指或食指揉按,先轻后重,并由太阳穴推至风池穴,然后拿风池穴数下、肩井穴18次。按揉太阳穴可快速缓解头痛脑胀症状。

2按摩两侧耳轮

用两手分别按摩两侧耳轮18次,然后用两手鱼际处掩住耳道,手指放在后脑部,用食指压中指并滑下轻弹后脑部24次,可听到咚咚响声。

3热毛巾

热敷只要对风寒感冒,受凉,血管痉挛,神经性头痛有很好的作用,可以用热毛巾或者暖手宝之类的东西直接敷在太阳穴上,起到很快缓解疼痛的作用。

4冷敷

冷敷是缓解太阳穴疼痛的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用冰袋或者凉毛巾直接敷在额头,能够快速缓解头痛症状,特别是感冒发烧,酒后引起的太阳穴疼痛效果很好。

5针灸

中医针灸治疗太阳穴疼痛效果很好,起效非常快,主要穴位有曲池穴,合谷穴,足三里穴等,用银针针灸,需要找专业医生。

至阳怎么找最简单

定位: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快速取穴:俯卧位,双臂紧贴身体两侧,与两肩胛骨下角相平的第7胸椎棘突下方处取穴。

至阳怎么找简单 按摩至阳的方法

1、硬币刺激法:取一个一毛的硬币,或其他边缘光滑的硬板,用右手食指,拇指夹持,以硬币或硬板的横缘抵住至阳穴,给予重压,局部可有酸胀感,一般按压一分钟之内,心绞痛即可缓解。

2、指压刺激法:用拇指尖端刺激至阳穴1分钟,以产生酸胀感为佳。

相关推荐

阳虚体质可以艾灸哪些穴位

第一,神阙:即肚脐。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复苏固脱之效。操作:取0.2~0.4厘米厚的鲜姜一块,用针穿刺数孔,盖于脐上,然后置小艾炷或中艾炷于姜片上点燃施灸。最好每晚9点钟灸之。每次以灸至局部温热舒适,灸处稍有红晕为度。 第二,关元:位于肚脐正下方3寸的位置,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元阴元阳在此交汇,揉按此穴能够调节阴阳平衡。操作:用手掌按揉和震颤关元穴。震颤法是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加压力,然后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操作不分时间地点,随时可做。注意不可以过度用力,按揉时只要局

心绞痛拔罐位置图

1.至阳穴位置: 至阳穴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下凹陷中,属督脉。 2.至阳穴取穴方法: 至阳穴位于脊柱区,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俯伏或伏卧位取穴。 3.至阳穴功效: 壮阳益气。至阳穴有理气宽胸、疏肝和胃、利胆退黄、宽胸利膈作用。 1.心俞穴位置: 心俞穴在背部脊柱区,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心的背俞穴。 2.心俞穴取穴方法: 俯卧位,在第五胸椎棘突下,神道(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心俞穴功效: 散发心室之热。心俞穴有宁心安神,理气调血,宽胸理气,通络安神的作用。 1

月经不调针灸哪里最好 月经先后无定期针灸调理

证候:月经周期错乱,经穴来潮时或先或后,量或多或少,眩晕耳鸣,腰酸胀,小腹空坠或胀痛,或抑郁不乐,乳房胁肋作胀,脉弦或弱,或轻按脉弦,重按无力。 治法:调补肝肾。 针灸处方:命门八阵,至阳八阵,河车路,至阳至长强段,关元八阵,三阴交,足窍阴。 手法:杵针用补法,并可加灸法。 针灸方义:命门八阵,河车路,至阳八阵补益肝肾,调理气血;关元(八阵)为任脉与三阴经之会穴,冲脉又起于关元,故关元可补益肾气,调理冲任,三阴交为足厥阴,少阴,太阴经之交会穴,足窍阴为胆经井穴,此二穴有疏肝理气,和血调经的作用。 加减:肝

耳鸣针灸有效果吗 耳鸣针灸常用穴位

定位:在头部,鬓发后缘,耳廓根的前方,颞浅动脉的后缘。 针灸法:患者取坐位,双上肢平放于桌上,常规消毒,避开动脉,在耳门前上方鬓发边缘动脉处取穴,取0.30毫米×25毫米亳针斜刺进针8-12毫米,用捻转补泻手法(实证用捻转泻法,虚症用捻转补法),刺激稍强,留针20分钟,间歇运针2次,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作用:耳部为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和手太阳小肠经所过,且耳和髎为三经之会穴,故针刺耳和髎可达到疏散风热,补肾填精,濡养耳窍,聪耳止鸣的作用,故取得较好疗效。 定位:在大腿外侧部中线上,当腘横纹水

便秘的针灸疗法

大家都知道,中医是博大精深的,经过上千年的积累,中医已经发展的较为完善。其中的针灸技术,连外国的资深专家和教授都叹为观止。在治疗一些疑难杂症上面,针灸学有着独特的疗效,往往有“一针见效”的奇效。今天,小编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如何利用针灸技术治疗生活当中的常见病——便秘。 便秘的针灸疗法 针刺大肠俞、天枢、支沟等穴。实秘用泻法;虚秘用补法;冷秘可加艾灸;热秘可加针刺合谷、曲池;气滞秘加针刺中脘、行间;气血虚弱加针脾俞、胃俞;冷秘可加灸神阙、气海。 耳针疗法,取穴:大肠、直肠下段、肝、心穴。方法:王不留行籽压

耳鸣针灸针灸哪里啊

耳和髎 定位:在头部,鬓发后缘,耳廓根的前方,颞浅动脉的后缘。 针灸法:患者取坐位,双上肢平放于桌上,常规消毒,避开动脉,在耳门前上方鬓发边缘动脉处取穴,取0.30毫米×25毫米亳针斜刺进针8-12毫米,用捻转补泻手法(实证用捻转泻法,虚症用捻转补法),刺激稍强,留针20分钟,间歇运针2次,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作用:耳部为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和手太阳小肠经所过,且耳和髎为三经之会穴,故针刺耳和髎可达到疏散风热,补肾填精,濡养耳窍,聪耳止鸣的作用,故取得较好疗效。 风市穴 定位:在大腿外侧部中

秉风的简单法 秉风穴针刺操作手法

前倾坐位或俯卧位,在冈上窝中央约肩胛冈中点上缘上1寸处取穴。 进针深度:针0.3-0.5寸,留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功能主治:疏风活络,止咳化痰,主治肩臂酸痛,肩胛痛。配天宗,天髎治疗肩胛痛;配肩贞治疗肩痹酸痛。

针刺阳白穴怎么操作

阳白的针刺方法 取穴法:坐位,双眼平视,肩弓上缘中点上2横指。 简易取法:前额,当瞳孔直上,眉上1横指。 进针方向:沿额平面刺向下方,与额平面成10°。 进针深度:若平刺,以上向下沿皮可透鱼腰穴,向左,右可分别透丝竹空,攒竹穴,深0.5-1寸,针的深面为额骨和其骨外膜。留针20分钟;艾炷灸2-3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针刺时额区有胀感,有时扩散至头顶部。 作用主治 阳白为手足少阳,阳明,少阳,阳维五脉之会,《经穴解》云:“穴在眉上一寸,直瞳子。”该穴具有清头明目,祛风泄热的作用。现代常

天府准确位置图图解 天府穴针灸操作手法

简易取法:肱二头肌的桡侧沟中,腋下3寸。 进针深度:针0.3-0.5寸,留针15分钟;禁艾炷灸,温和灸5分钟。 功能:疏调肺气,镇惊止血。 主治:咳嗽,气喘,吐血,鼻衄,喉肿,上肢内侧痛。

女性阳虚按摩什么穴位

1.1、神阙 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复苏固脱之效。操作:取0.2~0.4厘米厚的鲜姜一块,用针穿刺数孔,盖于脐上,然后置小艾炷或中艾炷于姜片上点燃施灸。最好每晚9点钟灸之。每次以灸至局部温热舒适,灸处稍有红晕为度 1.2、关元 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元阴元阳在此交汇,揉按此穴能够调节阴阳平衡。操作:用手掌按揉和震颤关元穴。震颤法是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加压力,然后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操作不分时间地点,随时可做。注意不可以过度用力,按揉时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 1.3、气海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