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散步有哪些好处呀
饭后散步有哪些好处呀
1.健身作用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步行是世界上最利于健康的运动。散步健身,不管是男女老少都很适用。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健身的帮助更大。中老年人朋友的身体条件受到一定限制,对于强度大的运动方式身体不一定能承受,而散步安全、简便、有效,也能让中老年人坚持下来。其对于中老年人的健身效果自然不错。
2.释放压力
散步轻快的步伐可以有效缓和脑力工作者们紧张的神经肌肉,帮助释放压力,镇静的效果。而且在散步的过程中身体会出现微微发热的情况,能够加速身体的血液循环,使大脑的供氧量增加,有效帮助放松身心,释放压力。
3.预防疾病
俗话说得好,“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散步的时候,我们的步伐是平稳而有节律地加快、加深呼吸,不仅满足了肌肉对于氧气供给的需要,又使呼吸系统机能得到锻炼和提高。饭后散步还可以增强消化腺的功能,腹壁肌肉运动对胃肠起按摩作用,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防止便秘。饭后散步还能有效防治糖尿病呢。
4.增加能量消耗
快速的散步步伐是可以增加身体的能量消耗的,帮助促进身体多余脂肪的利用。对于因为多食少动的中年人来说,坚持饭后散步,并对饮食加以控制,就可以避免发胖了。
5.加强心脏锻炼
散步的过程中下肢的大肌肉群的不断收缩,不停推进身体向前移动,给心脏带来不小的负担。步行速度越快,时间越长,坡度越大这些都会导致心脏负担越大。
老人运动器材有哪些
1)散步:散步对人体健康是很有益处的,古往今来,许多伟人、学者都以散步作为强健身体、调节精神的锻炼方法。 散步具有良好的健身作用。首先,散步是一种陶冶情志、舒畅情怀的活动。在空气新鲜、环境幽雅的场地上慢步行走,会使人神情气爽,心旷神怡。散步能调节大脑皮质的功能,紧张的脑力劳动后,散步可消除疲劳、健脑益智,有助睡眠。因此,散步有养神舒心的效果。其次,散步是一种和缓轻松的健身运动。步行时,两足交替移动,能锻炼肌肉、活动筋骨、强健腿足、促进血液循环,使心跳加快,心排血量增加,这对心脏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对防治高血压、冠心病均有益处。步行还可增强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促进胃肠有规律的蠕动,并能改善呼吸功能。第三,散步也是祛病延年的一种手段。步行可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能量消耗,促进体内多余脂肪的利用,有助于防治糖尿病和肥胖症;对由于胃肠功能紊乱而导致便秘的老年人,散步有利于保持排便通畅;失眠的老年人,睡前散步有助于安眠。总之,散步可祛病强身、延年益寿,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是十分有益的。 步行作为健身的运动项目,要有一定的速度才能达到目的。一般来说,以中速(每分钟80-90步)或快速(每分钟100步以上)步行法进行锻炼,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60岁以上的健康老人步行速度应力求达到每分钟100步左右,一天总量达6000步左右,为此,每天以步行1小时左右为宜。步行时最高脉搏数保持在110-l20次/分
怀孕散步有什么好处 怀孕散步有助顺产
怀孕期间坚持散步,可以增强肌肉的力量,尤其是腰背部和腹部肌肉的发达有利于自然分娩的顺利进行。如果孕妈妈肌肉收缩力量不足的话,会导致自然分娩困难。
老人散步有讲究
1、患高血压别选早晨
心血管不好或患高血压的老人散步时,不要背着手、驮背,最好挺胸抬头,尽量全脚掌着地,微微收腹,自然摆臂,以免压迫胸部,影响心脏正常功能。步伐应以中慢速为宜,不要太急,避免血压升高。另外,一般一天中,早晨老人的血压最高,傍晚相对稳定,因此最好晚饭后散步。
2、体弱的老人柱根拐杖
身体虚弱的老人平衡力较差、重心不稳,行走时稍不小心可能摔倒,尤其在晚上散步时,最好有支撑物保持身体平衡,比如拄根拐杖。这样,散步时可以适当将手臂甩开幅度大些,步伐迈大些,散步速度也最好由慢到快,使全身器官都参与到运动中来,促进新陈代谢。拐杖以250—350克、不锈钢材质的为好,拿在手里有沉稳感又不会太重,结实又不易变形。拐杖底端要有橡胶,增加其与地面的摩擦力。拐杖的高度应因人而异,上缘最好与脐部或脐上二指处平齐。每天散步时间依当天体力调整,最多两次,每次30—45分钟。骨质疏松的老人较容易摔跤,最好也用拐杖。
3、患冠心病步速要慢
患冠心病的老人应多留意心率。散步的合适心率为每分钟不超过“170-年龄”。如65岁的老人,170减65等于105,则他走路时的心率应保持在105次左右,最高别超过125次/分钟。因此,患冠心病的老人散步速度一定要慢,以免心律失常。运动时出点汗,呼吸顺畅,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建议结伴而行,随身携带药物,以防出现危急情况。
4、体胖的老人延长距离
建议体胖的老人多走一段距离,延长散步时间至一个半小时左右,每天保证两次散步,不但有助于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改善心脏的功能。散步的节奏不宜太快,可以快慢结合,开始主要用脚跟着地,在放松状态下走4 分钟,速度保持在每秒钟走两步,随后换成踮脚走,较快地走5 分钟,如此反复交替,再放松地正常走一会儿。另外,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加大步幅,大腿和臀部多用力,消耗更多的热量。
5、患糖尿病不能饿肚子
饿肚子散步容易导致低血糖,患糖尿病的老人最好在饭后30分钟或1小时散步。另外,宜缓不宜急,应按照平时的步速散步,一秒钟一步或两秒钟三步即可,以身体发热、微出汗为宜,每次散步15—40分钟,每天1—2次。
饭后散步可以减肥吗
饭后散步有助于减肥。
散步是有氧运动的一种,人体吃完饭不运动体内容易堆积脂肪,而吃饭后出去散散步运动一下,会使体内的热量得到消耗,同时还能够燃烧体内的脂肪,起到减肥的作用。
老年人散步有讲究
老年人一般都喜欢在茶余饭后散步,但对体质虚弱和患有慢性病的老人来说,散步就有讲究了。
体质虚弱者在散步时,最好拄拐杖,以保持身体平衡。拐杖的高度要与手的位置相符,拐杖的底部和把手都要防滑。一般每天散步1~2次,每次1小时左右。
体型较胖者散步时,可适当将散步的时间、距离拉长,并将运动量加大。最好每天坚持散步2次,每次1个半小时,以使体内多余的脂肪得到充分燃烧,从而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
冠心病患者散步时,最好慢速行走,以免心律失常,诱发心绞痛。餐后半小时后散步为宜,每天两三次,每次半小时。
糖尿病患者散步时,要先吃点东西,不能空腹。因为空腹容易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出现低血糖,严重时还可能摔倒。散步时,步幅可以适当加大,挺起胸脯,甩开手臂。每次散步以半小时到一小时为宜。
老年人在散步时要量力而行,根据身体的承受能力,加快或减慢行走速度。如果在散步时出现胸闷、心慌、头晕等症状,应立即停下来休息。
孕期运动有哪些 散步运动
散步是孕早期最适宜的运动,散步有利于呼吸新鲜空气,可以提高神经系统和心,肺功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加强肌肉活动,肌肉能力加强了,可以为正常顺利分娩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散步是增强孕妇和胎儿健康最有效的运动方式。
刚吃完饭散步好还是坐着休息好
吃晚饭散步较好,坐着的话不利于消化食物,散步有利于血液循环,利于在胃肠道循环有助于帮助消化。睡觉或是坐着会使血液流速变慢长期的话对胃肠道不好,不利消化。
孕妇水肿的原因 适当的散步
孕妇在孕期一定要适量的运动,散步就是不错的方式之一,散步有助于小腿肌肉的收缩,促进静脉血回流,能有效的防止孕妇脚肿。
老年人散步有讲究
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散步可以说是老少皆宜的运动方式,其实,对于老年人来说,散步也是讲究方法的,好的散步方法会让老年人事半功倍。
1、快速散步法
散步时昂首挺胸、阔步向前,每分钟走90~120步,每次30~40分钟。适合慢性关节炎、胃肠道疾病恢复期的老年患者。
2、普通散步法
速度以每分钟60~90步为宜,每次20~30分钟。适合患冠心病、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
3、逍遥散步法
老年人饭后缓步徐行,每次5~10分钟,可舒筋骨、平血气,有益于调节情绪、醒脑养神、增强记忆力。
4、摩腹散步法
散步时,两手掌旋转按摩腹部,每走一步按摩一周,正反方向交替进行。每分钟40~60步,每次5~10分钟。适合患慢性胃肠疾病、肾病的老人。
5、倒退散步法
散步时双手叉腰,两膝挺直。先向后退、再向前走各100步,如此反复多遍,以不觉疲劳为宜。可防治老年人腰腿痛、胃肠功能紊乱等症。
6、定量散步法
即按照特定的线路、速度和时间,走完规定的路程。散步时,以平坦路面和爬坡攀高交替进行,做到快慢结合。对锻炼老年人的心肺功能大有益处。
7、摆臂散步法
散步时,两臂随步伐节奏做较大幅度摆动,每分钟60~90步。可增强骨关节和胸腔功能,防治肩周炎、肺气肿、胸闷及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原来简单的散步也有很多方式方法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有着不同的功效和作用,老年朋友们赶紧将这些散步方法都学习起来吧。
饭后散步有什么好处
1预防脂肪肝。很多人由于忙于工作应酬,平时食用了很多油腻食物,这时候,大家通过饭后散步,可以促进身体脂肪的消化,避免出现脂肪肝的症状。
2活络身体经络。吃饭之后,我们身体都处于比较舒缓的状态,这时候进行一定的身体活动,可以刺激身体骨骼运动,起到活络身体经络的效果,所以饭后散步对于活络身体经络很有帮助。
3促进身体消化。对于消化不良的人来说,吃饭之后散步几分钟,可以有效的刺激胃酸活动,促进身体消化。所以消化不良的人可以多散步一下。
散步有哪些好处
散步是最简单的长寿之道
每天傍晚,在北京北郊奥体森林公园的步行道上总有一群步行者,不论男女老幼、高矮胖瘦,他们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精神抖擞、满面红光。66岁的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玉英就在其中,她浑身透着精气神,看上去也就像50多岁的人。王玉英告诉记者,自己到这里散步已经坚持六七年了,一周三四次,每次走1个半钟头,走7公里。在她看来,“百炼不如一走”,散步是“最稳妥、最省事,也是最容易坚持,且不用花钱的长寿之道”。
强腰、补肾、利筋骨。俗话说,人老腿先老。散步第一个好处就是锻炼腰腿,促进下肢的灵活。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腰好自然肾就受益;肾主骨,所以散步还能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
锻炼心脏。走路能增强心血管的机能,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心脏病,降低血压。中医认为,心脏强健了,全身气血畅通,能带动各个脏腑器官良好地运行。
促进肺功能。散步,特别是快走属于有氧运动,能增强肺活量。中医认为,肺主气,肺功能强了,能更好地呼出浊气,吸入清气,让人神清气爽。
促进消化。走起路来,能促进肠蠕动,最立竿见影的效果就是排便通畅。脾胃是后天之本,有了良好的脾胃功能,身体才能更好地消化吸收,并且益寿延年。
减轻体重,降低血糖。如今患糖尿病的人越来越多,这跟吃得多、动得少的生活方式有关。王玉英曾经血糖轻微升高,经过步行锻炼,没吃一粒药,这几年血糖一直维持在正常范围。
缓解精神紧张,消除疲劳。很多人成天抱怨压力大,没时间锻炼。实际上,走路恰恰是治疗情绪紧张、解除压力的一副“理想解毒剂”。
调节免疫功能。王玉英坚持散步六七年,平时感冒都很少得。她认为,免疫功能得到调节,人自然能长寿。
散步的好处有哪些 保持体重
正如你的医生喜欢提醒你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体重难以维持。每天散步有助于保持新陈代谢的顺利进行。每天散步能帮助你保持健康的体重,同时让你的医生感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