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熬多长时间最好 药物性质不同熬制时间不同
中药熬多长时间最好 药物性质不同熬制时间不同
1.壳类,矿石类药物,因质坚而难煎出味,应打碎后再熬,煮沸后10-20分钟下其他药物。如龟甲,鳖甲,代赭石,石决明,生牡蛎,生龙骨,磁石,生石膏等。泥沙多的药物如灶心土,糯稻根等以及质轻量大的植物药如芦根,夏枯草,竹茹等宜先煎取汁液澄清。
2.气味芳香的,借其挥发油取效的药物,宜在一般药即将煎好时加入煎煮,一般熬四五分钟即可,以防有效成分挥发,如薄荷,砂仁,豆蔻等。
3.某些贵重药物,为了尽量保存其有效成分,减少与其他药物同煎时被其他药物吸收,可单独熬,如人生应切成小片,加入加盖小碗内,隔水炖两三个小时取汁服。
中药熬多长时间最好
发散类药物大多为治外感病的发汗解表药,多系花,叶,全草等,其性轻,易发散,味芳香,含挥发油较多,故熬药时间要短,熬煮时间头煎沸后熬10分钟即可,二煎沸后5分钟左右。
滋补类药物大多为调补人体气血阴阳类药物,含有大量营养物质,故熬药的时间最长,头熬沸腾后再熬30-60分钟,二次熬沸腾10-15分钟。
阿胶糕在冰箱里放了一年能吃吗 阿胶糕吃了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阿胶糕中的阿胶是一种性味甘平,归肺、肝、肾经,有补血滋阴、润燥、止血作用的中药,但阿胶与不同材料熬制的阿胶糕,功效有不同的偏向和特点,比如与黄芪、党参、人参等中药一同熬制,会偏于气虚,与枸杞、女贞子、菟丝子一同熬制,会偏于阴虚,所以阿胶糕对身体的具体功效需要根据辅料来看,但无论是什么配方,都属于进补类的药,食用后可以补益身体,增强体质。
喝中药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
1喝中药的时间是有讲究的,不同的药效饮用的时间也不同,比如一些具有行气化瘀功效的中药就适合早上吃,有些具有促进消化功能提升的中药就适合中午的时候服用,好药注意按疗程按时间服用。
2因为中药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所以还不能和饮食形成冲突,在重要期间的饮食要做到忌口。不可以吃辛辣的,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响药效,还要注意药物之间是否具有抗药性,不要造成互相的影响。
3在春秋和冬季适合喝中药进行身体的调理,特别是秋季因为夏季的暑热造成人们的身体里淤积了很多的毒素,出现了一些肾虚肾亏的症状,要特别的进行调整,补充身体缺失的能量和气。
注意事项:喝中药的讲究有很多,也需要患者及时的发现自己身体的问题并且去看中医,中药一定要趁热喝,最好能够现熬制现服用,如果没有条件可以将熬制好的药物进行包装,放在冰箱里定时服用,保证药效的稳定。
中药熬的时间越长越好吗
中药熬制不是时间越长越好。
要根据每副药的性质而定,有的药物需要的时间长,有的药物需要的时间短,不同的药物所需时间不同,有的药物时间过长就失去了药效,有的药物时间过段就无法激发处药效。下面就为大家讲讲不同的药物需要多长时间。
中药熬多长时间最好 发散类药物熬多长时间
发散类药物大多为治外感病的发汗解表药,多系花,叶,全草等,其性轻,易发散,味芳香,含挥发油较多,故熬药时间要短,熬煮时间头煎沸后熬10分钟即可,二煎沸后5分钟左右。
中药一般熬多久合适
一般是20到30分钟,每种中药的药效也是完全不一样的,还是要分不同的状况。
中药泡好后,放在煤气炉子,或者蜂窝炉子上面开始熬制。在中药熬开之前用大火,熬开之后转为小火慢慢熬,小火熬制大约20分钟。看着表,到时间后,如果药汤还是很多,可以再继续熬一会。切记千万不能把中药熬干了,那只能倒掉。熬中药必须有人在旁边守着才行。熬完后,可用一根筷子放在砂锅沿上挡住药渣,再用药淋子过滤,这样效果更好,
中药怎么熬 熬药时间
熬药的时间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和作用来定。滋补药及质地坚实的药物,头煎40分钟至1小时,二煎30~40分钟;解表发汗药及质地轻松、气味芳香的药物:头煎15~20分钟,二煎10~15分钟;一般治疗药:头煎30分钟,二煎20分钟。
为什么熬的猪油不凝固
一般猪油不凝固的原因,主要与猪肉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低有关。如果猪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偏高,那么这种猪肉熬出来的油就不易凝固。除此之外,与人为操作不当也有关系,比如在熬制过程中添加植物油,又或者熬制时间不够久不能令水分充分蒸发等。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猪肉本身,冷冻肉和新鲜肉,肥肉和猪板油的材质不同也可能影响猪油的凝固状态。一般情况下,新鲜肉和猪板油熬制的猪油凝固得更结实。不过,只要猪肉来自正规销售渠道,那么熬制的猪油是可以正常食用的。
中药怎么喝不苦不恶心 中药一般熬多长时间最好
30-60分钟左右。
中药熬煮的长短主要依据药物的特性,一般来说,在熬制的时候将时间控制在30-60分钟是比较合适的,这样能够使中药的药性充分发挥出来。
如果担心自己在家煎不好,还可以让中药房帮忙熬,这样可以避免因火候或者时间而破坏药物的效果,从而影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