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针灸隐白留针多久 隐白穴穴位层次解剖

针灸隐白留针多久 隐白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足背内侧皮神经的分支趾背神经分布。足背内侧皮神经属绯浅神经在足背的分支之一,到该穴皮肤的神经来自第1骶神经。

2.皮下组织:由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形成众多的小隔,脂肪组织位于小隔内,并分布有上述皮神经丰富的末梢分支及趾背动,静脉。由于上述解剖特点,所以针刺此穴时,疼痛感明显。

3.甲根:位于甲廓的深面。针如遇硬性阻力,即刺到甲根。

照海怎么针刺

照海的针刺方法

取穴:仰卧,内踝下方,舟骨结节后,载距突下凹陷肉,即黑白内交界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后肌腱。浅层布有隐神经的小腿内侧皮支,大隐静脉的属支,深层有跗内侧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进针方向:从内测向外刺,与内测面成90°。

深度:针0.3-05寸,留30分钟;艾炷灸3-7分钟,或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麻向小腿及足部。

注意:针尖不宜偏向后侧,以免刺破胫后动,静脉。

照海的作用与好处

照海是八脉交会穴,通于阴跷脉,刺激照海穴,可以利用肾阳的蒸腾气化作用,使肾经经水在此大量蒸发,具有吸热生气的作用,从而滋肾清热,通调三焦,正好能缓解上火之类的热证。

主治疾病:阴虚火旺引起的咽喉干燥,声音嘶哑,目赤,烦热口渴,小便黄,失眠,慢性咽炎,急慢性扁桃体炎等症。

隐白的准确位置图 隐白穴穴位解剖

有趾背动脉;布有绯浅神经的趾背神经,深层为胫神经的足底内侧神经。

针刺 阳池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尺神经手背支及前臂后皮神经双重分布,到达穴区的神经纤维由第7,第8颈神经组成。

2.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和贵要静脉通过。

3.在指伸肌腱和小指伸肌腱之间通过:前者排列在桡侧,后者位于尺侧。两块肌肉均有桡神经的分支-骨间后神经支配。到该两肌的神经纤维由第6,第7,第8颈神经组成。

深层有尺动脉腕背支的分支。

照海的针刺方法

取穴:仰卧,内踝下方,舟骨结节后,载距突下凹陷肉,即黑白内交界处。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后肌腱。浅层布有隐神经的小腿内侧皮支,大隐静脉的属支,深层有跗内侧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进针方向:从内测向外刺,与内测面成90°。

深度:针0.3-05寸,留30分钟;艾炷灸3-7分钟,或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麻向小腿及足部。

注意:针尖不宜偏向后侧,以免刺破胫后动,静脉。

按摩子宫穴位的作用

【子宫穴的准确位置图】

子宫穴位于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穴旁开3寸。

【子宫穴的按摩手法】

用双手中指指腹按揉并做环状运动,每次3分钟,每日2次。

【按摩子宫穴位的作用】

1、缓解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妇女不孕、阴挺、盆腔炎、阑尾炎等;

2、按摩子宫穴的功效:调经理气、升提下陷。

【针刺子宫穴的方法】

直刺0.8-1.2寸,局部酸胀感向外生殖器放散(孕妇禁针);可灸。(对受针者做蜂毒过敏实验后,确定不过敏着。可用蜂针散刺,蜂针直刺,蜂针蜇刺。

【艾灸子宫穴的方法】

子宫穴艾条灸5-15分钟,子宫穴艾炷灸3-5壮。

【子宫穴主治】

妇女不孕,月经不调,痛经,阴挺,及阑尾炎,盆腔炎,睾丸炎等。

【子宫穴穴位解剖】

腹内、外斜肌中,穴区浅层有髂腹下神经和腹壁浅动脉分布;深层有骼腹股沟神经的肌支和腹壁下动脉分布;再深层可进入腹腔刺及小肠。

【子宫穴的配伍】

1、月经闭止或月经不调:子宫穴配下曲骨穴、经中穴、交仪穴(《奇穴治疗诀》);

2、月经痛:子宫穴配中极穴、关元穴、气海穴、带脉穴、八髎穴(《建议针灸疗法》),按摩方法:用双手食指、中指按压住两旁子宫穴,稍加压力,缓缓点揉,以酸胀为度,操作5分钟,以腹腔内有热感为最佳。功效:刺激子宫穴是直接针对女性生殖器的调理手法,疗效显著,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作用;

3、血崩漏下:子宫穴配中极穴(《针灸大成》);

4、女人子宫久冷、女子不孕症:子宫穴配照海穴、中极穴、三阴交穴(《针灸大全》);

5、慢性盆腔炎:子宫穴配关元穴、血海穴、阴陵泉穴(《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编);

6、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穴配三阴交穴、隐白穴(《中国针灸学》);

7、子宫脱垂:子宫穴配维胞穴、足三里穴(《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编);

8、前列腺炎:子宫穴配归来穴、关元穴、筑宾穴、三阴交穴(《新医疗法手册》)。

针灸隐白留针多久 隐白穴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健脾益气摄血,为治疗出血证要穴。配中脘,脾俞,足三里,针刺补法,治疗脾胃虚弱之吐血;配血海,关元,气海,足三里,脾俞,针刺补法,治疗气不摄血之月经先期量多;配气海,三阴交,关元,脾俞,足三里,针刺补法,治疗气虚崩漏;配关元,足三里,脾俞,太白,回阳,针刺补法,治疗脾气虚弱之便血。

2.本穴清热凉血止血。配上星,委中,大杼,尺泽,隐白三棱针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治疗肺热鼻衄不止,量多色红;配二间,中脘,厉兑,内庭,隐白,厉兑三棱针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治疗胃热吐血。

3.配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天枢,针刺补法,健脾益气,和胃降逆,治疗脾胃虚弱之腹胀,泄泻,呕吐等。

4.配大敦,水沟,隐白,大敦三棱针点刺出血,水沟针刺泻法,醒脑开窍,治疗中风昏迷。

5.配劳宫,水沟,上脘,大钟,隐白三棱针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清心化痰,开窍醒神,治疗痰火扰心之惊风,癫狂。

6.配中脘,丰隆,厉兑,隐白三棱针点刺出血,余穴针刺平补平泻法,清心化痰,开窍醒神,治疗痰火扰心之惊风,癫狂。

7.配太白,阴陵泉,太溪,针刺泻法,或用艾灸,温经散寒,疏通经络,治疗风寒湿邪痹阻经脉之股膝内,足跗疼痛,足大趾不用。

按摩子宫穴位的作用

【子宫穴的准确位置图】

子宫穴位于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穴旁开3寸。

【子宫穴的按摩手法】

用双手中指指腹按揉并做环状运动,每次3分钟,每日2次。

【按摩子宫穴位的作用】

1、缓解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妇女不孕、阴挺、盆腔炎、阑尾炎等;

2、按摩子宫穴的功效:调经理气、升提下陷。

【针刺子宫穴的方法】

直刺0.8-1.2寸,局部酸胀感向外生殖器放散(孕妇禁针);可灸。(对受针者做蜂毒过敏实验后,确定不过敏着。可用蜂针散刺,蜂针直刺,蜂针蜇刺。

【艾灸子宫穴的方法】

子宫穴艾条灸5-15分钟,子宫穴艾炷灸3-5壮。

【子宫穴主治】

妇女不孕,月经不调,痛经,阴挺,及阑尾炎,盆腔炎,睾丸炎等。

【子宫穴穴位解剖】

腹内、外斜肌中,穴区浅层有髂腹下神经和腹壁浅动脉分布;深层有骼腹股沟神经的肌支和腹壁下动脉分布;再深层可进入腹腔刺及小肠。

【子宫穴的配伍】

1、月经闭止或月经不调:子宫穴配下曲骨穴、经中穴、交仪穴(《奇穴治疗诀》);

2、月经痛:子宫穴配中极穴、关元穴、气海穴、带脉穴、八髎穴(《建议针灸疗法》),按摩方法:用双手食指、中指按压住两旁子宫穴,稍加压力,缓缓点揉,以酸胀为度,操作5分钟,以腹腔内有热感为最佳。功效:刺激子宫穴是直接针对女性生殖器的调理手法,疗效显著,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作用;

3、血崩漏下:子宫穴配中极穴(《针灸大成》);

4、女人子宫久冷、女子不孕症:子宫穴配照海穴、中极穴、三阴交穴(《针灸大全》);

5、慢性盆腔炎:子宫穴配关元穴、血海穴、阴陵泉穴(《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编);

6、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穴配三阴交穴、隐白穴(《中国针灸学》);

7、子宫脱垂:子宫穴配维胞穴、足三里穴(《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编);

8、前列腺炎:子宫穴配归来穴、关元穴、筑宾穴、三阴交穴(《新医疗法手册》)。

隐白针灸怎么下针 针灸隐白注意事项

1.孕妇忌针刺隐白,本穴针感强烈,孕妇针刺该穴易因针感太强引动胎气。

2.禁用直接灸,瘢痕灸隐白穴。因本穴下肌肉浅薄,感觉敏感,故不宜使用艾灸,尤其是化脓灸和艾炷直接灸,以防艾火灼伤。

颊车怎么针灸 颊车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耳大神经分布,耳大神经是颈丛皮支中最大的分支,由第2-3颈神经纤维组成。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皮神经和面神经下颌缘支的分支。

3.咬肌:为长方形扁肌,位于下颌支外侧的皮下,分为浅,深两层纤维,它们共同止于下颌支外面的咬肌粗隆。此肌受三叉神经第3支(下颌神经)的分支咬肌神经支配。

4.面部表情肌:进针直刺时,针的深面为下颌骨,向地仓透刺时,针尖可经过笑肌,颧肌,降口角肌的口轮匝肌等结构。它们均为面部表情肌,受面神经的支配。

隐白的功效 隐白穴穴位解析

隐,隐秘,隐藏的意思;白,指肺的颜色,气。“隐白”的意思是指脾经体内经脉的阳热之气由此穴外出脾经体表经脉,此处穴位有地部孔隙与脾经体内经脉相连,穴内气血是脾经体内经脉外传之气,因为气蒸发外出,不易被人察觉,加之这个穴位隐藏在足大趾下的褶纹中,此穴处的肌肉色白,故称“隐白”。

产后恶露不尽怎么调理 针灸调理

产后恶露反复不尽的女性,可以请中医师做针灸调理。以强刺激手法,促进子宫收缩,排净恶露。

针灸穴位:关元、气海、血海、三阴交穴。或灸隐白穴,有健脾止血作用。

功效:关元穴,能益元气、固冲任,调理胞宫,令血归经;气海穴,能益气摄血、生血;血海,三阴交为理血调经之要穴。四穴合用,以扶正为主,兼清余邪,调理冲任,统摄血行。

针刺隐白穴怎么操作正确

隐白针灸操作手法

进针方向:从足背向足底直刺与足背面成90°。

针刺深度:正坐垂足或仰卧,沿拇趾爪甲根及爪甲内侧缘所作直线交点处,斜刺,向上,进针0.1-0.2寸,或点刺出血,留针15分钟;温和灸5-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微痛放射到附近。

作用主治

隐白为足太阴脾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处,为井木穴,水为木之母,本穴又为子穴。具有扶脾益胃,温阳救逆,调和气血,启闭开窍,急救苏厥,清心定志,镇静安神,升举下陷,收敛止血的作用,多用于治疗惊风,失眠,梦魇,腹胀,气喘,热病鼻衄,胸中烦热,呕吐,不欲饮食,尿血,便血,崩漏症。

注意事项

1.孕妇忌针刺隐白,本穴针感强烈,孕妇针刺该穴易因针感太强引动胎气。

2.禁用直接灸,瘢痕灸隐白穴。因本穴下肌肉浅薄,感觉敏感,故不宜使用艾灸,尤其是化脓灸和艾炷直接灸,以防艾火灼伤。

崩漏中医艾灸治疗 崩漏艾灸操作方法

1.艾炷灸:隐白,百会,气海均可用如麦粒大艾炷灸10-20壮,肝俞,肾俞,脾俞各灸10壮,三阴交,地机,血海各5壮。

属寒者处艾炷重灸以上诸穴外,还可加命门,中极两穴,每穴用麦粒大小艾炷灸20壮,属热者,加大敦,太冲各5壮,急吹其火,使艾柱快速烧尽,取其散热泻火之效,属瘀者,气冲,冲门各灸3壮,支沟灸5-7壮

2.艾条灸:艾条悬灸,重点穴位是隐白,气海,关元,中极四穴,重者可用瘢痕灸法,局部灸疮可外敷药膏保护至结痂成瘢,其余诸穴可灸至皮肤潮红,一般灸15分钟左右。

3.隔物灸:隐白,气海,关元,中极四穴均可采用隔姜灸法,艾炷可大如蚕豆,应鲜姜上艾炷热力蒸透,水汽每至穴位皮肤起水疱,用消毒三棱针在水疱地部刺破放出水后,再外敷药膏,以防感染,促进吸收。

针灸埋线减肥法

埋线减肥法是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穴位隐藏法,就是在针灸减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就是改良版的针灸,过去都是用小钢针来针灸穴位,而这种则是用线,没十五天埋线一次,就免去了肥胖者每天针灸的麻烦和痛苦。许多明星在工作繁忙的时候就会使用这种简单的减肥法。

埋线减肥就是将人体可以吸收的一种“白质线”用特殊的道具埋入身体内的穴位里,通过纤体来达到对穴位持续有效的作用,还可以调整人体的内分泌、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等。这是根据每个患者的个体差异来进行的辨别选穴

对于这个陌生的MM会担心油安全隐患,其实不会的,埋线所用的“蛋白线”不是普通的羊肠线,而是中药制成的羊肠线,能过直接镶嵌到皮下,停留15天就会被身体吸收了,不会有伤害。

很多人也会担心这个会不会没效果,其实这个是抑制患者食欲的,然后再将转换成脂肪的能量消耗掉,并且刺激患者的自主神经,使其活跃起来增加能量小火促进体内脂肪的分解。

针灸和埋线的区别

首先埋线就是长时间埋在穴位内,长时间的刺激穴位,比针灸更持久效果更好。针灸来回的跑动太麻烦,尤其是上班族,而埋线只要半个月来换一次就可以了,并且埋线减肥法最大的有点是没有副作用哦,还能帮你治疗一些小疾病,比如痤疮、便秘等等。

相关推荐

怎样针刺合谷 合谷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第1骨间背侧肌-拇收肌。浅层布有桡神经浅支,手背静脉网的桡侧部和第1掌背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尺神经深支的分支等结构。

针灸子宫有什么好处 子宫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髂腹下神经分布。髂腹下神经是腰丛的分支,由第1腰神经和部分第12胸神经前支的纤维组成,支配腹内斜肌,腹横肌以及耻骨区和臀前部的皮肤。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纤维和腹壁浅动,静脉。腹壁浅动脉是股动脉的分支,越腹股沟韧带的前面上升至脐平面,分布于腹前壁皮肤和浅筋膜。腹壁浅静脉为大静脉的属支。 3.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腹外斜肌位于胸下部和腹外侧部皮下,肌纤维斜向前下方;腹内斜肌位于腹外斜肌的深面,肌纤维方向与腹外斜肌方向交叉;腹横肌位于腹内斜肌深面,肌纤维向内横行。三块阔肌均受下6对胸

白的位置在哪里 白配伍疗法

1、白穴配三阴交穴、地机穴:缓解治疗出血症; 2、白穴配大敦:主治昏厥,中风昏迷; 3、白穴配脾俞、上脘、肝俞:主治吐血,衄血; 4、白穴配气海、血海、三阴交:主治月经过多; 5、白穴配厉兑:主治梦多。

补血的穴位推荐

关元穴 足三里、关元、气海是人体三大强壮要穴。古有“针必取三里,灸必加关元。”之说。关元穴是(任脉之穴,也是小肠的募穴)人体元阴和元阳的交汇处,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统治足三阴经及小肠、任脉疾病。按摩关元穴,提高脾胃生化气血的功能。每一轮轻轻按压8次,每次8轮,补血、消除小楠肚。 期门穴 期门穴(足厥阴肝经)是足太阴、厥阴、阴维诸经之会处。呵护肝脏,避免肝血虚,常按此穴,对肝血不足有良效。 白穴 白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统血、止血。鼻子出血、月经量多可按摩或灸此穴。“太阴根于白,名曰阴中之阴

针灸针刺廉泉注意事项 廉泉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含颈阔肌)-左,右二腹肌前腹之间-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颏舌肌。浅层布有面神经颈支和颈横神经上支的分支。深层有舌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舌下神经的分支和下颌舌骨肌神经等。

艾灸对妇科的好处

每次用中药艾条灸15-20分钟,每天灸1次。 白穴临床常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肠炎、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等。临床发现,白配气海、血海、三阴交主治月经过多;配脾俞、上脘、肝俞主治吐血;配大敦治疗昏厥。 为什么选择灸白穴呢?因为它是脾经的井穴,又是止血大穴。艾灸白,能使脾气健旺,改善脾虚状态,恢复脾的运化、统领血液的功能,荣养冲任有固,调理月经无常,从而防治崩漏。 为什么用中药艾条呢?那是在传统的三年陈艾里加入穿山甲、红花、怀牛膝等20味中药材,渗透力更强,让灸条更有效! 艾灸的同

阴陵泉穴主治疾病

腹胀,腹痛,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 膝盖疼痛、晕眩、腹水、食欲不振、腰腿痛、尿闭、尿失禁、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附件炎等。该穴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人体穴位配伍〗 配肝俞、至阳治黄疸;阴陵泉透阳陵泉治膝痛。 〖刺灸法〗 直刺 1~2寸。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 取穴方法: 取该穴位的时候,患者应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取穴姿势,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阳陵泉相对(或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生理解剖〗 在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

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方法

(一)基本治疗 1.实证 治则:平喘降逆,宣肺化痰。 处方:定喘、肺俞、尺泽、列缺、丰隆、天突。 加减:风寒犯肺加风池、风门;痰热壅肺加合谷、内庭。 操作:以上诸穴均用泻法留针,因于风寒者,胸背部腧穴可酌加隔姜灸或艾条灸;风门、肺俞两穴针灸后,再加拔火罐。针天突时,病人采用平卧位,头向后仰,在天突穴处先进针0.2寸,然后针柄靠喉结,针尖紧沿胸骨柄后面刺入1寸。因于风热者,强刺激间歇留针,每隔5分钟行针1次,约30分钟左右,待喘促稍平后再出针。 2.虚证 治则:扶正固本。 处方:定喘、膏肓、肺俞、太渊、肾俞

脚上痛风按什么穴位有用

白穴:在我们大脚趾的内侧有一个穴位白穴。痛风病人可能很熟悉,它就在痛风石的位置,大脚趾肿胀了,鞋穿不进去、磨了的地方、疼痛的地方就是白穴。它在大脚趾的趾根底部的横缘和竖缘交叉点的位置,和我们趾甲缘的位置很近。 太白穴:再往下一点是太白穴,它也是痛风石经常会伤害到的一个地方。这个地方最容易形成尿酸盐结晶。在我们第一跖骨小头的后面,大脚趾和脚连线的地方,脚背和脚心连线的地方,也就是赤白肉际的中间,就是太白穴。

子宫穴穴位的准确位置图

子宫穴位置 子宫穴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患者卧位,在脐下4寸,旁开3寸处取穴。 【生理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在腹内、外斜肌处;有腹壁浅动、静脉;布有腹下神经。 子宫穴的功效与作用 调经理气,升提下陷。 子宫穴主治病症 子宫下垂,月经不调,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炎,不孕症,阴挺,崩漏。 【刺灸法】直刺0.8-1.2寸,局部酸胀感向外生殖器放散;可灸,艾炷炙5~7壮,或艾条炙10~15分钟(对受针着做蜂毒过敏实验后,确定不过敏着。可用蜂针散刺,蜂针直刺,蜂针蜇刺)。 配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