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发热的原因及处理原则 产后蒸乳而发热
产后发热的原因及处理原则 产后蒸乳而发热
通常起于产后3-4天,产妇除发热外,主要表现为乳房膨胀,自诉疼痛、乳汁不畅、局部红肿,此时应及时处理,防止其发展为乳腺炎。以清除热痛、疏通乳脉为基本治疗原则。
1、丝瓜络茶:丝瓜络30克,用水煎,代茶饮。
2、鸽肉杏仁汤:甜杏仁10克,鸽肉100克,同煮,熟后食肉喝汤。
3、油菜粥:油菜、粳米各100克,煮粥食用。
发热的处理原则
一、对一般发热不急于解热
由于热型和热程变化,可反映病情变化,并可作为诊断、评价疗效和估计预后的重要参考,而发热不过高或不太持久又不至有多大的危害,故在疾病未得到有效治疗时,不必强行解热。解热本身不能导致疾病康复,且药效短暂,药效一过,体温又会上升。相反,疾病一经确诊而治疗奏效,则热自退。急于解热使热程被干扰,就失去参考价值,有弊无益。
二、下列情况应及时解热
1.体温过高(如40℃以上)使患者明显不适、头痛、意识障碍和惊厥者。
2.恶性肿瘤患者(持续发热加重病体消耗)。
3.心肌梗塞或心肌劳损者(发热加重心肌负荷)。
三、选用适宜的解热措施
1.针对发热病因传染病的根本治疗方法是消除传染原和传染灶。当抗感染奏效时,随着传染灶(包括炎症灶)的消退,便出现退热。为促进退热,解热药可与抗感染疗法合并使用。
2.针对发热机制中心环节 根据发热机制及现有解热药的药理作用,可针对下列三个环节采取措施以达到解热:(1)干扰或阻止EP的合成和释放,包括制止或减少激活物的产生或发挥作用;(2)妨碍或对抗EP对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3)阻断发热介质的合成。这些措施可导致上升的调定点下降而退热。目前临床上采用的解热药包括化学解热药和类固醇解热药。前者以水杨酸盐为代表,对其解热原理有以下解释:①作用于POAH及附近,以某种方式使中枢神经元的机能复原;②阻断PGE的合成(通过抑制环加氧酶),但PGE作为发热介质仍有争议。以糖皮质激素(抗炎激素)为代表的类固醇解热剂的解热作用也有下列解释:①抑制产LP细胞合成和释放LP;②抑制免疫反应;③抑制炎症反应(包括降低微血管通透性、抑制白细胞游出和抗渗出等),使炎灶EP和激活物减少;④中枢效应:小量注入POAH有解热作用,但方式不清楚。
3.针剌解热疗法,有一定效果,机制未明。
四、加强对高热或持久发热病人的护理
1.注意水盐代谢,补足水分,预防脱水。
2.保证充足易消化的营养食物。包括维生素。
3.监护心血管功能,对心肌能劳损者,在退热期或用解热药致大量排汗时,要防止休克的发生。
产后血虚热常见检查
检查
体格检查,体温测量,血液生化检查
鉴别
1、蒸乳发热 多发生于产后3~4天后,乳汁下少或不行,.乳房胀硬,恶寒发热。若高热不退,乳房胀硬、红肿、灼热、疼痛,甚则溃腐化脓,则应考虑为乳痈。
2、伤食发热产后数日而发热,多有伤食史,发热,伴胸膈饱闷,嗳腐吞酸,或大便异常。
3、产褥感染 发热呈高热,小腹疼痛,恶露有秽臭气,妇科检查等可资鉴别。
4、产后泌尿系感染 产后发热恶寒,依据小便淋漓、尿频、尿急、尿痛可资鉴别。 其他还应注意与结核病、胶原性疾病、产后痢疾、产后疟疾等病证所致的发热相区别。
新生儿发热原因 高热环境
如果在新生儿周围放上热水袋、穿太多衣服,在新生儿所居住的室内生炉火,门窗通风不畅等过分保温措施营造高热环境,从而导致新生儿发热。
产后发热的原因及处理原则 产后感冒而发热
产后感冒引起的发热,主要症状为恶寒、发热、出汗,还有关节疼痛和咽喉疼痛等。以祛风清热解毒为基本治疗原则。
1、葱豉肉粥:豆豉10克,葱10克,先将两者一起煮汁,取汁与米煮成粥。
2、竹叶茯神粥:竹叶30克,茯神10克,先将两者加糖煮出汁,再取汁煮粥食用。
脸部发红发热原因
脸部发红发热的病因
一是局部长期使用皮质类激素药物,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导致皮肤变薄、萎缩等;
二是居住高寒地区或受过冻伤,致使血液循环受阻,血管壁淤滞使面部呈现一条条红血丝;
三是经过美容换肤,因为换肤品主要含苯甲酸 ,用苯甲酸反复刺激薄嫩、细腻的颜面部位,使没有受到保护的真皮层暴露于外部,接受强烈紫外线的照射所致;
四是敏感皮肤一般角质层薄,它们对外界的阳光、药物、化妆品、气温(冷热)等都比较敏感,导致未稍血管时紧时松,呈现反复淤血状态,造成血管迂回扩张,形成红血丝。
脸部发红发热的人很容易受到气候和情绪的影响,运动过后和情绪激动的时候潮红现象会更加明显,冬天频繁在温度差异较大的空间内出入会造成面部的毛细血管扩张,加重脸部发红发热的的严重程度。很多居住在高原和寒冷地区的人都会出现脸部发红发热的现象,这就是气温环境对于面部影响的最有力佐证。
导致脸部发红发热的原因有许许多多,患者朋友一定要对症治疗,这样才能更有效的解决脸部发红发热所带来的困扰。建议治疗要根据自身情况到正规医疗机构找专业医师,避免不良影响发生。
扩展阅读:脸部发红发热注意事项
冬天应避免过冷的环境与温度的急剧变化,注意皮肤的保湿和保暖工作,在特别干燥和温度较高的室内,如果脸上觉得干就要及时补水,洗脸则以温水为主。到室外,可用围巾或口罩防止冷空气直接侵袭脸部,避免湿差温差过大,使扩张了的微血管遇冷急速收缩,形成红血丝。有脸部冻伤史的人在冬天里应经常揉搓脸部,促进血液循环。
在饮食方面,医生说,容易脸红的人,应该少吃会增加血管扩张的食物,如咖啡、茶、可乐等含咖啡因的食物。补充一些维生素B也有助于神经修复并能起安神作用。此外,应该避免日光的暴晒,酒、辛辣和刺激的食物,少生气、紧张或过度兴奋,因为这些都会促成脸部泛红。
脸部有红血丝的皮肤表皮层已经非常薄,去角质产品只会让问题更严重,不仅如此,涂抹护肤品或是洗脸的动 作都要尽可能轻柔,否则会让红血丝更严重。
暖宝宝发热原理
暖宝宝主要是由铁粉、活性炭、无机盐、蛭石、水等原料组合而成的,依靠的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而发出大量热量。
其中起主要作用的物质就是铁粉,当空气中的氧气与铁粉接触之后就会发生氧化反应从而生成氧化铁,在这个反应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热量,最高可达68摄氏度左右,这就是暖宝宝的发热原理。
发热的原因
发热是由于发热激活物作用于机体,进而导致内生致热原(EP)的产生并入脑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更进而导致发热中枢介质的释放继而引起调定点的改变,最终引起发热。常见的发热激活物有来自体外的外致热原,如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疟原虫等,也有来自体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类固醇等。
内生致热原(EP)来自体内的产EP细胞,其种类主要有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白细胞介素-6(IL-6)等。EP作用于位于POAH的体温调节中枢,致使正、负调节介质的产生。后者可引起调定点的改变并最终导致发热的产生。
产后发热怎么处理 乳胀发热
产后3-4天,产妇开始分泌乳汁,由于乳房的血管和淋巴管扩张充盈,乳房膨胀,体温可略有升高,乳房过胀时,体温可接近39℃,但一般仅持续数小时就会下降。乳胀发热时,可让婴儿多吸吮,如果婴儿不能吸吮,则可先进行热敷,再将乳汁挤出,乳汁淤积解除后,产妇的体温自然会回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