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山楂的形态特征

山楂的形态特征

植株

落叶乔木,树皮粗糙,暗灰色或灰褐色;刺长约1-2厘米,有时无刺;小枝圆柱形,当年生枝紫褐色,无毛或近于无毛,疏生皮孔,老枝灰褐色;冬芽三角卵形,先端圆钝,无毛,紫色。[1]

叶片宽卵形或三角状卵形,稀菱状卵形,长5-10厘米,宽4-7.5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截形至宽楔形,通常两侧各有3-5羽状深裂片,裂片卵状披针形或带形,先端短渐尖,边缘有尖锐稀疏不规则重锯齿,上面暗绿色有光泽,下面沿叶脉有疏生短柔毛或在脉腋有髯毛,侧脉6-10对,有的达到裂片先端,有的达到裂片分裂处;叶柄长2-6厘米,无毛;托叶草质,镰形,边缘有锯齿。[1]

伞房花序具多花,直径4-6厘米,总花梗和花梗均被柔毛,花后脱落,减少,花梗长4-7毫米;苞片膜质,线状披针形,长约6-8毫米,先端渐尖,边缘具腺齿,早落;花直径约1.5厘米;萼筒钟状,长4-5毫米,外面密被灰白色柔毛;萼片三角卵形至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约与萼筒等长,内外两面均无毛,或在内面顶端有髯毛;花瓣倒卵形或近圆形,长7-8毫米,宽5-6毫米,白色;雄蕊20,短于花瓣,花药粉红色;花柱3-5,基部被柔毛,柱头头状。

果实近球形或梨形,直径1-1.5厘米,深红色,有浅色斑点;小核3-5,外面稍具稜,内面两侧平滑;萼片脱落很迟,先端留一圆形深洼。花期5-6月,果期9-10月。

山药的形态特征

薯蓣,读音[shǔ yù],通称山药。是薯蓣科薯蓣属的一种植物.古怀庆府(今河南省焦作市境内)所产的山药是四大怀药([1]怀山药、怀牛膝、怀地黄、怀菊花)之一,在河北等地又被称为麻山药。多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常带紫色,块根圆柱形,叶子对生,卵形或椭圆形,花乳白色,雌雄异株。块根含淀粉和蛋白质,可以食用。产:河南、湖南、湖北、山西、云南、河北、陕西、江苏、浙江、江西、贵州、四川、山东等地亦产。山东太平镇泗河畔,山药产量不大,但是品质很高,有比较悠久的历史,曾是清代贡品。与琼珍灵芝搭配一起煮粥,可以和排骨清炖。能降血糖,是糖尿病人理想食物。

江南珍品——南阳山药

宋代大诗人陈达叟在其所著的《玉廷赞》中,有这样一段话:“山有灵药,绿如仙方,削数片玉,清白花香”,指的就是冬令佳品——山药。出江西省瑞昌市往西20里地,越过绵延起伏的山乡之路,绕过风景如画的龙源水库,沿着新修的水泥乡道上山,便是南阳乡山药基地之一的罗城山。这里历经数千年风雨侵蚀的石灰岩风化而形成的母质土为南阳山药的生长提供了特殊的生存土壤。南阳罗城山一带种植山药的历史悠久,据明朝隆庆年间的《瑞昌县志》记载,瑞昌山药距今已有5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而南阳罗城山,当时便是江西瑞昌重要的物产和药材产地之一。

形态特征

缠绕草质藤本。块茎长圆柱形,垂直生长,长可达1米多,断面干时白色。茎通常带紫红色,右旋,无毛。单叶,在茎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对生,很少3叶轮生;叶片变异大,卵状三角形至宽卵形或戟形,长3-9 (-16) 厘米,宽2-7 (-14) 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深心形、宽心形或近截形,边缘常3浅裂至3深裂,中裂片卵状椭圆形至披针形,侧裂片耳状,圆形、近方形至长圆形;幼苗时一般叶片为宽卵形或卵圆形,基部深心形。叶腋内常有珠芽。雌雄异株。雄花序为穗状花序,长2-8厘米,近直立,2-8个着生于叶腋,偶而呈圆锥状排列;花序轴明显地呈“之”字状曲折;苞片和花被片有紫褐色斑点;雄花的外轮花被片为宽卵形,内轮卵形,较小;雄蕊6。雌花序为穗状花序,1-3个着生于叶腋。蒴果不反折,三棱状扁圆形或三棱状圆形,长1.2-2厘米,宽1.5-3厘米,外面有白粉;种子着生于每室中轴中部,四周有膜质翅。花期6-9月,果期7-11月。

山药的形态特征

山药为薯蓣科草质藤本,根茎棒状,长达33~66厘米,最长达100厘米以上,根少分枝,白色根着生许多须根,粘性,断面茎细长,可达丈余。叶对生,叶形多变化,常为心脏形或剪形掌状,叶脉6~9出,叶腋间生有株芽(称零余子,也叫山药豆,山药蛋)可供繁殖材料,也可食用。白色小单生花,蒴果。

生长环境

山药要求肥沃的、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喜温暖向阳地方,但怕霜冻,忌连作。

地理分布

原产亚洲,我国自古栽培,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并有野生分布,主产于河南、山西、山东、陕西等地。

山葵的形态特征

叶丛生、圆心形、叶缘有波状锯齿。叶柄长约30cm~35cm。地山葵原态全貌 下茎肥呈圆锥状、长5cm~25cm、直径2cm~4cm、淡绿色、有辛辣味、研磨后味更浓烈。根系为须根,分布于10cm~20cm的土壤中呈水平分布。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瓣白色、长角果、3~4月开花、5~6月可收种子、种子绿色形同萝卜种子。山葵从栽植到根茎收获需要1.5~2年,根茎产量每亩为320kg~380kg。

淮山的形态特征

缠绕草质藤本。块茎长圆柱形,垂直生长,长可达1米多,断面干时白色。茎通常带紫红色,右旋,无毛。单叶,在茎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对生,很少3叶轮生;

叶片变异大,卵状三角形至宽卵形或戟形,长3-9 (-16) 厘米,宽2-7 (-14) 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深心形、宽心形或近截形,边缘常有3cm浅裂至3cm深裂,中裂片卵状椭圆形至披针形,侧裂片耳状,圆形、近方形至长圆形;幼苗时一般叶片为宽卵形或卵圆形,基部深心形。叶腋内常有珠芽。

雌雄异株。雄花序为穗状花序,长2-8厘米,近直立,2-8个着生于叶腋,偶而呈圆锥状排列;花序轴明显地呈“之”字状曲折;苞片和花被片有紫褐色斑点;雄花的外轮花被片为宽卵形,内轮卵形,较小;雄蕊6。雌花序为穗状花序,1-3个着生于叶腋。

蒴果不反折,三棱状扁圆形或三棱状圆形,长1.2-2厘米,宽1.5-3厘米,外面有白粉;种子着生于每室中轴中部,四周有膜质翅。花期6-9月,果期7-11月。或为栽培。

山楂干的形态特征

《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的山楂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CrataeguspinnatifidaBge.var.majoFN.E.Br.或山楂CrataeguspinnatifidaBge.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切片,干燥。常见饮片有净山楂、炒山楂、焦山楂。常见的非正品有南山楂、湖北山楂、广山楂、尖嘴林檎。

性状为圆形片,皱缩不平,直径l~2.5cm,厚0.2~0.4cm。外皮红色,具皱纹,有灰白小斑点。果肉深黄色至浅棕色。中部横切片具5粒浅黄色果核,但核多脱落而中空。有的片上可见短而细的果梗或花萼残迹。气微清香,味酸、微甜。

山楂的叶片是三角状卵形至棱状卵形,长2~6cm,宽0.8~2.5cm,基部截形或宽楔形,两侧各有3~5羽状深裂片,基部1对裂片分裂较深,边缘有不规则锐锯齿。复伞房花序,花序梗、花柄都有长柔毛;花白色,直径约1.5cm;萼筒外有长柔毛,萼片内外两面无毛或内面顶端有毛。梨果深红色,近球形。花期5~6月,果期9~10月。

一、秋施基肥

最好在晚秋果实采摘后及时进行,这样可促进树体对养分的吸收积累,有利于花芽的分化。基肥的施用最好以有机肥为主,配合一定量的化学肥料,先将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或土壤进行适度混合后再施入沟内,以免烧根。

二、适时环割

对幼旺山楂树进行环割或环剥可暂时截留叶片制造的有机养分,以便集中供给、开花坐果或形成花芽。在5月下旬到6月下旬用钝刀刃在树干光滑处环割深达木质部,涂抹“促花王2号”,控梢、促花。

三、花果期追肥

花前追肥以氮肥为主,一般为年施用量的25%左右;幼果期追肥主要为花芽的前期分化改善营养条件;果实膨大期追肥以钾肥为主,主要促进果实的生长,提高山楂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每年在开花前、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喷施叶面肥+“瓜果壮蒂灵”,可使山楂的花柄、果柄增粗,防止落花落果,提高果实膨大速度。

四、修剪宜精心

山楂树的修剪,应以冬季为主,进行改造和更新复壮,疏去轮生骨干枝和外围密生大枝及竞争枝、徒长枝、病虫枝、缩剪衰弱的主侧枝,选留适当部位的芽进行小更新,培养健壮枝组。对弱枝重截复壮和在光秃部位芽上刻伤增枝的方法进行改造。修剪时的伤口用“愈伤防腐膜”封闭保护,防干裂和病虫为害。

五、采前适时浇水

据试验,采收前能够适时浇水的山楂园,比对照园当年可增产20%~45%,越是在干旱的情况下,其增产效果越明显。此外,采前对山楂园浇水,可提高山楂花芽分化率20%以上,并能减轻大小年结果和采前落果等。

六、灭菌消毒防病虫

在冬季休眠期和春季发芽前分别喷一次“护树将军”+5波美度石硫合剂,保护花芽,消毒灭菌,保温防冻。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喷洒灭扫利2500倍液,防治红蜘蛛和桃蛀螟。在6月中旬、7月下旬、8月上旬各喷1次“新高脂膜”+杀虫剂+杀菌剂,防治桃小食心虫、轮纹病等。对白粉病发病较重的山楂园,在发芽前喷1次,花蕾期、6月各喷1次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成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由于山楂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生活效益,近几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为此,果农朋友要抓好山楂园的管理工作,实现山楂稳产、丰产。

都是采用优质的大颗粒果实,类球形,直径0.8~1.4cm,经手工切片,烘干而成。表面棕色至棕红色,并有细密皱纹,顶端凹陷,有花萼残迹,基部有果梗或已脱落。生于山谷或山地灌木丛中,山楂树适应能力强,抗洪涝能力超强,容易栽培,树冠整齐,枝叶繁茂,病虫害少,花果鲜美可爱,因而也是田旁、宅园绿化的良好观赏树种。

淮山的形态特征

毛山药

呈圆柱形,弯曲而稍扁,长约15~30厘米,直径1.5~6厘米,表面黄白色或棕黄色,有明显纵皱及未除尽之栓皮,并少数根痕。质较硬,断面白色,颗粒状,粉质。气微,味甘微酸,嚼之发粘。

光山药

呈平滑的圆柱形,长10~20厘米,直径2~4厘米。表面淡黄白色,光滑。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白色,粉质。气微,微甘味酸,嚼之发粘。以质坚实,粉性足,色洁白者为佳。去皮后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成灰黑色。

爬山虎的形态特征

藤茎

爬山虎属多年生大型落叶木质藤本植物,其形态与野葡萄藤相似。藤茎可长达18米(约60英尺)。

表皮有皮孔,髓白色。枝条粗壮,老枝灰褐色,幼枝紫红色。枝上有卷须,卷须短,多分枝,卷须顶端及尖端有粘性吸盘,遇到物体便吸附在上面,无论是岩石、墙壁或是树木,均能吸附。

爬山虎夏季开花,花小,成簇不显,黄绿色或浆果紫黑色,与叶对生。花多为两性,雌雄同株,聚伞花序常着生于两叶间的短枝上,长4~8cm,较叶柄短;花5数;萼全缘;花瓣顶端反折,子房2室,每室有2胚珠。

爬山虎的花期6月。

爬山虎的叶互生,小叶肥厚,基部楔形,变异很大,边缘有粗锯齿,叶片及叶脉对称。花枝上的叶宽卵形,长8~18cm,宽6~16cm,常3裂,或下部枝上的叶分裂成3小叶,基部心形。叶绿色,无毛,背面具有白粉,叶背叶脉处有柔毛,秋季变为鲜红色。幼枝上的叶较小,常不分裂。

爬山虎的浆果小球形,熟时蓝黑色,被白粉,鸟喜食。

爬山虎的果期大概在9~10月。

山楂的形态特征

植株

落叶乔木,树皮粗糙,暗灰色或灰褐色;刺长约1-2厘米,有时无刺;小枝圆柱形,当年生枝紫褐色,无毛或近于无毛,疏生皮孔,老枝灰褐色;冬芽三角卵形,先端圆钝,无毛,紫色。

叶片宽卵形或三角状卵形,稀菱状卵形,长5-10厘米,宽4-7.5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截形至宽楔形,通常两侧各有3-5羽状深裂片,裂片卵状披针形或带形,先端短渐尖,边缘有尖锐稀疏不规则重锯齿,上面暗绿色有光泽,下面沿叶脉有疏生短柔毛或在脉腋有髯毛,侧脉6-10对,有的达到裂片先端,有的达到裂片分裂处;叶柄长2-6厘米,无毛;托叶草质,镰形,边缘有锯齿。

伞房花序具多花,直径4-6厘米,总花梗和花梗均被柔毛,花后脱落,减少,花梗长4-7毫米;苞片膜质,线状披针形,长约6-8毫米,先端渐尖,边缘具腺齿,早落;花直径约1.5厘米;萼筒钟状,长4-5毫米,外面密被灰白色柔毛;萼片三角卵形至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约与萼筒等长,内外两面均无毛,或在内面顶端有髯毛;花瓣倒卵形或近圆形,长7-8毫米,宽5-6毫米,白色;雄蕊20,短于花瓣,花药粉红色;花柱3-5,基部被柔毛,柱头头状。

果实近球形或梨形,直径1-1.5厘米,深红色,有浅色斑点;小核3-5,外面稍具稜,内面两侧平滑;萼片脱落很迟,先端留一圆形深洼。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焦山楂的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达6米,树皮粗糙,暗灰色或灰褐色;刺长约1-2厘米,有时无刺;小枝圆柱形,当年生枝紫褐色,无毛或近于无毛,疏生皮孔,老枝灰褐色;

冬芽三角卵形,先端圆钝,无毛,紫色。叶片宽卵形或三角状卵形,稀菱状卵形,长5-10厘米,宽4-7.5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截形至宽楔形,通常两侧各有3-5羽状深裂片,裂片卵状披针形或带形,先端短渐尖,边缘有尖锐稀疏不规则重锯齿,上面暗绿色有光泽,下面沿叶脉有疏生短柔毛或在脉腋有髯毛,侧脉6-10对,有的达到裂片先端,有的达到裂片分裂处;叶柄长2-6厘米,无毛;托叶草质,镰形,边缘有锯齿。伞房花序具多花,直径4-6厘米,总花梗和花梗均被柔毛,花后脱落,减少,花梗长4-7毫米;苞片膜质,线状披针形,长约6-8毫米,先端渐尖,边缘具腺齿,早落;花直径约1.5厘米;萼筒钟状,长4-5毫米,外面密被灰白色柔毛;

萼片三角卵形至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约与萼筒等长,内外两面均无毛,或在内面顶端有髯毛;花瓣倒卵形或近圆形,长7-8毫米,宽5-6毫米,白色;雄蕊20,短于花瓣,花药粉红色;花柱3-5,基部被柔毛,柱头头状。果实近球形或梨形,直径1-1.5厘米,深红色,有浅色斑点;小核3-5,外面稍具稜,内面两侧平滑;萼片脱落很迟,先端留一圆形深洼。花期5-6月,果期9-10月。

山海带形态特征

乔木状,高在3-4米以上。茎不分枝或分枝,树皮带灰褐色,幼枝有密环状叶痕。叶聚生于茎、枝顶端,几乎互相套迭,剑形,薄革质,长达70厘米,宽1.5-3厘米,向基部略变窄而后扩大,抱茎,无柄。圆锥花序长在30厘米以上;花序轴无毛或近无毛;花每3-7朵簇生,绿白色或淡黄色;花梗长5-7毫米,关节位于上部1/3处;花被片长6-7毫米,下部约1/4-1/5合生成短筒;花丝扁平,宽约0.5毫米,无红棕色疣点;花药长约1.2 毫米;花柱稍短于子房。浆果直径约1厘米。花期7月。

刺山柑的形态特征

藤本状半灌木,具长刺山柑 可达5m的根,枝条平卧,呈辐射状,长0.5~3m。托叶2,呈直或弯曲的刺状。单叶互生,肥厚,圆形、倒卵形或椭圆形,先端具刺尖,叶柄长4~8mm。花大,直径2~4cm,单生于叶腋;萼片4;花瓣4,白色或粉红色,雄蕊多数,较花瓣长;子房柄长3~5cm。蒴果浆果状,椭圆形,长2~4cm,宽1.5~3cm。种子肾形,直径约3mm,具褐色斑点。

怀山药的形态特征

缠绕草质藤本。块茎长圆柱形,垂直生长,长可达1米多,断面干时白色。

茎通常带紫红色,右旋,无毛。单叶,在茎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对生,很少3叶轮生;叶片变异大,卵状三角形至宽卵形或戟形,长3-9(-16)厘米,宽2-7(-14)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深心形、宽心形或近截形,边缘常3浅裂至3深裂,中裂片卵状椭圆形至披针形,侧裂片耳状,圆形、近方形至长圆形;幼苗时一般叶片为宽卵形或卵圆形,基部深心形。叶腋内常有珠芽。雌雄异株。

雄花序为穗状花序,长2-8厘米,近直立,2-8个着生于叶腋,偶而呈圆锥状排列;花序轴明显地呈“之”字状曲折;苞片和花被片有紫褐色斑点;雄花的外轮花被片为宽卵形,内轮卵形,较小;雄蕊6。雌花序为穗状花序,1-3个着生于叶腋。

蒴果不反折,三棱状扁圆形或三棱状圆形,长1.2-2厘米,宽1.5-3厘米,外面有白粉;种子着生于每室中轴中部,四周有膜质翅。

花期6-9月,果期7-11月。

相关推荐

节瓜形态特征

节瓜根系较强大,但比冬瓜弱。茎蔓生,五棱,节间长10-20厘米,横径6-8毫米,绿色,被茸毛。茎节腋芽容易发生侧蔓,故分枝力强。抽蔓开始,每个茎节还有卷须,卷须分枝,以后又有花芽,花芽分化成雄花或雌花。 节瓜叶互生,掌状5-7裂,一般长18-20厘米,宽20-25厘米,叶缘有小缺刻呈小锯齿状,叶面浓绿色,叶背绿色,叶柄圆,长10-15厘米,绿色,叶面、叶背及叶柄均被茸毛。 节瓜的花为单性同株,单生。花萼绿色,花瓣黄色,各5片;雄花具3个雄蕊,花柄长4-6厘米,横径3-4毫米;雌花一个雌蕊,柱头瓣状,三裂,

山地玫瑰的形态特征

山地玫瑰为肉质叶互生,呈莲座状排列,株幅依品种的不同而差异很大,从2厘米到40厘米不等。叶色有灰绿、蓝绿或翠绿等。花期暮春至初夏,总状花序,花朵黄色。花后随着种子的成熟,母株会逐渐枯萎,但其基部会有小芽长出。休眠期间外围叶子枯萎,中心叶片紧缩呈玫瑰花形,酷似一朵朵含苞欲放的玫瑰花。 进入生长期后原本“勾魂”的玫瑰花型会在几周内迅速展开成莲座状。因其休眠期为躲避强光、酷热等不利气候,外围叶子老化枯萎,而中心部分的叶片紧紧包裹在一起,株型酷似一朵朵含苞欲放的玫瑰花,正因为这一特性,让多肉植物爱好者为之疯狂。

形态特征

株高2-3米。叶片披针形,长30-60厘米,宽5-10厘米,顶端渐尖而有一旋卷的小尖头,基部渐狭,边缘具短 柔毛,两面均无毛;叶柄长1-1.5厘米;叶舌长5-10毫米,外被毛。 花 圆锥花序呈总状花序式,下垂,长达30厘米,花序轴紫红色,被绒毛,分枝极短,在每一分枝上有花1-2 (3)朵;小苞片椭圆形,长3-3.5厘米,白色,顶端粉红色,蕾期包裹住花,无毛;小花梗极短;花萼近钟形,长约2厘米,白色,顶粉红色,一侧开裂,顶端又齿裂;花冠管较花萼为短,裂片长圆形,长约3厘米,后方的1枚较大,乳白色,顶端粉红色

橘子 形态特征

橘子树分枝较多,枝扩展或略下垂,刺较少。 叶片 单身复叶.翼叶通常狭窄, 或仅有痕迹,叶片披针形。椭圆形或阔卵形,大小变异较大。顶端常有凹口,中脉由基部至凹口附近成叉状分枝,叶缘至少上半段通常有钝或圆裂齿,很少全缘。 花 花单生或2-3朵簇生,花曹不规则5-3浅裂,花瓣通常长1.5厘米以内,雄蕊20-25枚,花柱细长,柱头头状。柑橘的花是混合花,萌发后具有枝、叶和花等器官,花有单花和花序两种:红桔、温州蜜柑等为单花,甜橙、柠檬、葡萄柚等除单花外还有花序,柚以花序为主。柑橘通常需授粉受精后才结果,但温州蜜柑

青菜形态特征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25-70厘米,无毛,带粉霜;根粗,坚硬,常成纺锤形块根,顶端常有短根颈;基直立,有分枝。基生叶倒卵形或宽倒卵形,长20-30厘米,坚实,深绿色,有光泽,基部渐狭成宽柄。全缘或有不显明圆齿或波状齿。中脉白色。宽达1.5厘米,有多条纵脉;叶柄长3-5厘米,有或无窄边;下部茎生叶和基生叶相似,基部渐狭成叶柄;上部茎生叶倒卵形或椭圆形,长3-7厘米,宽1-3.5厘米,基部抱茎,宽展,两侧有垂耳,全缘,微带粉霜。总状花序顶生,呈圆锥状;花浅黄色,长约1厘米,授粉后长达1.5厘米;花梗细,和花等

苦瓜形态特征

一年生攀援状柔弱草本,多分枝;茎、枝被柔毛。 苦瓜 须纤细,长达20厘米,具微柔毛,不分歧。 叶柄细,初时被白色柔毛,后变近无毛,长4-6厘米;叶片轮廓卵状肾形或近圆形,膜质,长、宽均为4-12厘米,上面绿色,背面淡绿色,脉上密被明显的微柔毛,其余毛较稀疏,5-7深裂,裂片卵状长圆形,边缘具粗齿或有不规则小裂片,先端多半钝圆形稀急尖,基部弯缺半圆形,叶脉掌状。 雌雄同株。雄花:单生叶腋,花梗纤细,被微柔毛,长3-7厘米,中部或下部具1苞片;苞片绿色,肾形或圆形,全缘,稍有缘毛,两面被疏柔毛,长、宽均5-1

杏的形态特征

杏树是乔木,高5-8(12)米;树冠圆形、扁圆形或长圆形;树皮灰褐色,纵裂;多年生枝浅褐色,皮孔大而横生,一年生枝浅红褐色,有光泽,无毛,具多数小皮孔。[1] 叶片宽卵形或圆卵形,长5-9厘米,宽4-8厘米,先端急尖至短渐尖,基部圆形至近心形,叶边有圆钝锯齿,两面无毛或下面脉腋间具柔毛;叶柄长2-3.5厘米,无毛,基部常具1-6腺体。[1] 花单生,直径2-3厘米,先于叶开放;花梗短,长1-3毫米,被短柔毛;花萼紫绿色;萼筒圆筒形,外面基部被短柔毛;萼片卵形至卵状长圆形,先端急尖或圆钝,花后反折;花瓣圆形

桃子形态特征

桃是一种乔木,高3-8米;树冠宽广而平展;树皮暗红褐色,老时粗糙呈鳞片状;小枝细长,无毛,有光泽,绿色,向阳处转变成红色,具大量小皮孔;冬芽圆锥形,顶端钝,外被短柔毛,常2-3个簇生,中间为叶芽,两侧为花芽。 叶片长圆披针形、椭圆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7-15厘米,宽2-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上面无毛,下面在脉腋间具少数短柔毛或无毛,叶边具细锯齿或粗锯齿,齿端具腺体或无腺体;叶柄粗壮,长1-2厘米,常具1至数枚腺体,有时无腺体。 花单生,先于叶开放,直径2.5-3.5厘米;花梗极短或几无梗;

百合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株高70~150厘米。鳞茎球形,淡白色,先端常开放如莲座状,由多数肉质肥厚、卵匙形的鳞片聚合而成。根分为肉质根和纤维状根两类。肉质根称为“下盘根”,多达几十条,分布在45~50厘米深的土层中,吸收水分能力强, 隔年不枯死。纤维状根称“上盘根”,“不定根”,发生较迟,在地上茎抽生15天左右、苗高10厘米以上时开始发生。形状纤细,数目多达180条,分布在土壤表层,有固定和支持地上茎的作用,亦有吸收养分的作用。每年与茎干同时枯死。有鳞茎和地上茎之分。茎直立,圆柱形,常有紫色斑点,无毛,绿色。有的品种

野山核桃的形态特征

野核桃(原变种)乔木或有时呈灌木状,高达12-25米,胸径达1-1.5米;幼枝灰绿色,被腺毛,髓心薄片状分隔;顶芽裸露,锥形,长约1.5厘米,黄褐色,密生毛。奇数羽状复叶,通常40-50厘米长,叶柄及叶轴均被毛,具有9-17枚小叶; 小叶近对生,无叶柄,硬纸质,卵状矩圆形或长卵形,长8-15厘米,宽3-7.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斜圆形或稍斜心形,边缘有细锯齿,两面均有星状毛,上面稀疏,下面浓密,中脉和侧脉亦有腺毛,侧脉11-17对。雄性葇荑花序生于前一年生枝顶端叶痕腋内,长可达18-25厘米,花序轴有疏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