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持续干呕应及时就医
宝宝持续干呕应及时就医
一个月的宝宝老干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婴幼儿免疫力低,一些家长为宝宝干呕症状所困扰。宝宝干呕怎么防治呢?要注意什么?
宝宝干呕的现象
宝宝干呕的现象从出生几十天到几岁大都可能发生。首都儿科研究所耳鼻喉科主治医师庞冲大夫告诉大家,偶尔的干呕还是比较正常的,但如果一天干呕次数在四次以上或持续了一两周,那么各位家长就必须提高警惕了,最好带孩子去医院诊治。
宝宝干呕的防治
近几年来,儿童干呕的病例不少,可能与平常饮食有关系。比如所吃的食物当中含人工色素等添加物,刺激咽喉部位,产生不适。但是比较常见的病因有两种,一种是慢性咽炎,另外一种是胃肠等消化道疾病。
许多婴儿还会把小手往嘴里放,庞大夫说,还不会说话的宝宝会以这样的方式“告诉”大人他的不适,而这种不适可能就是一种异物感。另外,由于孩子睡觉时易平躺,鼻腔里的鼻涕很可能流入咽喉部,这时有可能干呕。冷空气也会刺激宝宝咽喉,发生干呕现象。
小提示:当宝宝发生持续性的干呕可能正是宝宝向家长发出身体不适的信号,家长要及时观察并治疗。
刷牙恶心干呕
"早上刷牙恶心干呕的原因有以下八种:1)牙膏太多,刷牙时泡沫刺激咽喉,引起恶心;2)牙刷刷头太大,刷牙时刺激口腔引起恶心;3)牙膏选择不当,味道重,刺激性强,引起恶心;4)胡乱刷牙,刺激舌苔引起恶心;5)凉水刺激喉反神经引起恶心;6)身体不适,条件反射性恶心;7)刷舌苔,刺激口腔引起恶心;8)牙龈出血,异味引起恶心。
早上刷牙恶心干呕应查明原因,去除原因,症状即可缓解。若无法查明原因,则清晨含复方硼砂溶液、硼酸液等含漱液清洁咽部后壁或者含服喉片。仍持续出现症状,应及早到医院请求牙医帮助。"
为什么宝宝吃完奶干呕
1、为什么干呕
建议在孩子喂奶中间和喂奶之后加强给宝宝拍背打嗝,帮助宝宝把胃里的空气排出来,如果这样还没有减轻的趋势就需要就医了。
2、宝宝经常干呕怎么办
小婴儿常会有呕奶、漾奶现象,平时护理喂奶时避免让宝宝喝的太急以及同时喝进很多空气,喂完奶后竖抱起来拍嗝。如果频繁干呕应去医院检查是否是其他疾病。小儿的贲门功能是还没有发育完善的,所以吃奶后如果剧烈活动或咳嗽等就有可能出现呕吐.每次不要吃得过饱.喂完奶后,最好让孩子趴在大人肩上,用手轻拍孩子背部,可使吸进去的空气跑出来.喂完奶后,抱起和放下孩子时动作要轻,活动度要小些.摇晃不要太厉害.平常一定要注意睡觉的时候一定要侧睡和呕吐的时候一定要尽快侧身低头让小孩吐出来,如果来不及从口腔吐出来就会从鼻腔出来啊.这样很容易呛入呼吸道和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可能甚至发生窒息导致生命危险的可能.4-6个月后会逐渐自行好转的.
孕期牙龈上火应及时就医
孕期口腔问题应及时就医
这位准妈妈牙龈肿痛,可能是牙周炎,需要到正规医院的口腔科去诊治,需要抗菌消炎和局部处理。不要自己随便吃药,喝绿豆汤之类也是治不好的。硬顶着不求医只会使病更重,还可能危及腹中的宝宝!去口腔科就诊不仅可以治病,医生还会告诉您如何保持口腔卫生,甚至连如何科学地刷牙也会教给您。
准妈妈们应该认识到,口腔卫生对准妈妈来说十分重要。因为口腔感染,如牙龈炎、牙周炎及其他牙齿疾病均可能引起流产、早产、影响胎儿的牙齿发育等不良后果。过去,孕前、孕期保健很少谈到口腔保健,但是,科学的发展让医学专家认识到口腔健康状况与胎儿的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处于生育年龄的女性应该加强口腔保健。如果你正准备怀孕,建议到医院做一个全面的口腔检查。
防止孕期上火要饮食清淡
脸上长痘、口臭、口腔溃疡、脾气大、莫名烦躁、便秘等都是孕期孕妇上火的常见现象。孕妇上火不仅影响自身,还会影响胎儿的身体健康。
防止孕期上火,准妈妈宜饮食清淡,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多喝水。同时,准妈妈还应该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不熬夜,并且保持心情愉悦,这些都能防止孕期上火。
宝宝出生三天了很少尿 宝宝出生三天了很少尿怎么办
宝宝出生三天了很少尿,可能是因为宝宝体内液体摄入量少,不足以排尿,这时宝妈要给宝宝多喂奶水或多喝些水,让宝宝体内的水分增加,大概1—2个小时后宝宝就会小便了。
宝宝尿量少,有可能是宝宝的尿道口黏连了,这时家长们要赶紧备好清水清洗宝宝的尿道口,让尿液能顺利排出即可。
宝宝只出生三天,若是在生产的过程中就已经尿过一次尿量很多的情况下,家长除了要多喂宝宝喝水,喂奶以外,还有特别留心观察宝宝尿是不是持续少,或是带有其他颜色等症状。
如上述方法使用后宝宝持续尿少甚至无尿的,则可能是先天性肾缺少或尿路畸形,家长须及时就医进一步确认检查,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宝宝打预防针后小心发热
宝宝在三岁之前需要打很多的预防针,一个月一次,甚至有时半个月一次。宝宝在打完预防针后出现低热等一些不良反应都是比较常见的。
宝宝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反应呢?因为我们打预防针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让机体产生对该病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我们打的疫苗都是这种致病菌被消灭了其致病性后得到的,当疫苗在体内与免疫系统发生反应时,就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比如:宝宝低热,除了疫苗的原因外,有时可能是由于感染出现一些不良反应。2岁以下的儿童约3%~5%在接种疫苗后5~12天发生反应。
宝宝在接种疫苗后出现的低热一般都是在38.5℃以下,持续时间较短,约1-2天,有时还会出现烦躁等,这时,宝宝对一般病菌的抵抗力会降低,如果在这时家长没有给宝宝多喂水,也没有让宝宝多休息,就会加重病情,转变成感染引起的感冒发烧。
对于这些宝宝的不良反应,家长一定要耐心、细致的观察宝宝的反应和体温变化。如果宝宝有低热的情况,一定要给宝宝多喂水,同时要保证宝宝喝的水要跟尿量一样甚至更多。对于婴儿来说要及时更换尿片,同时保证足够的休息。如果宝宝持续发热3天以上都没有好转的话,家长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退热剂。谭小华说有时宝宝在接种疫苗后会出现散在的皮疹,一般来说,这些皮疹不需要治疗就能自愈。
另外,建议家长在宝宝打预防针后10天是关键期,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变化,耐心护理宝宝。如果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家长要避免让宝宝抓绕,以免感染,同时保持该部位的清洁。
孩子的成长是个漫长的过程,家长们要耐心、细心,尤其是在宝宝打完了预防针后,身体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家长更要多注意,如果宝宝出现低热等情况除了给宝宝多饮水外,严重时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宝宝刚打完预防针感冒了怎么办 第3步:发烧超过38.5度处理方法
如果宝宝持续高烧不退,病情发烧超过38.5度、食欲不振、哭闹不安、流鼻涕、咳嗽等症的,建议家长及时送宝宝就医诊治,这时宝宝可能是因为感染了致病菌引起的感冒,而不是打预防针之后的反应性发热。医生会根据宝宝病情,给宝宝适当服用药物治疗。
宝宝长牙怎么护理 烦躁不安的护理
长牙烦躁不安的原因:当齿尖愈来愈逼近牙床顶端,发炎的情形愈严重,不断的疼痛使宝宝变得易怒,可能还会出现睡眠不安稳、拒绝进食等现象。
护理措施:
1、一般只要让宝宝咬磨牙棒,转移其留意力,通常会安静下来。
2、还可以在宝宝出牙时给他做脸部推拿,以放松脸部肌肉,也可起达到较好的效果。
3、如果宝宝持续烦躁不安,拒绝进食,应及时就诊。
宝宝拉肚子这9种情况应及时就医
秋冬季节是秋季腹泻的高发期,如果宝宝拉肚子不严重,则可在家护理,但如果孩子属于以下9种情况,则一定要及时就医:
1.宝宝年龄小于六个月,或宝宝体重小于八公斤;
2.小于三个月的宝宝体温高于38度;
3.有早产史或慢性病;
4.便中见血;
5.六个小时内无尿,哭时无泪;
6.持续呕吐;
7.口服补液盐补不进去或没有效果;
8.孩子的精神状态改变,如嗜睡等;
9.腹泻症状超过七天仍不见好转。
宝宝拉肚子的原因
对于秋季宝宝拉肚子的情况,首先就是先了解宝宝拉肚子的原因,然后及时进行治疗才行。那么什么原因导致宝宝拉肚子呢?宝宝拉肚子要吃什么食物好呢?一起看看!对宝宝健康是有帮助的。
1、消化系统不成熟: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酶的活性较差,但营养需要相对又高,肠道负担重。如果喂养不当,如过多地加喂淀粉类、脂肪类食物,导致成分改变,或者一次进食过多等,都可引起消化功能的紊乱,导致腹泻。
2、免疫功能不成熟:婴幼儿时期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以及肝、肾功能均未成熟,调节机能较差,免疫功能也不够成熟,当有病原菌随受污染的食物进入体内后,易造成腹泻。
3、轮状病毒感染:婴儿秋季腹泻主要由于轮状病毒感染所引起(致病微生物可随污染的食物或水进入宝宝消化道),这种情况多发生于人工喂养儿,喂养时所用的器皿或食物如不经过消毒或消毒不佳,即有感染的可能。病毒也可通过呼吸道或水源感染,这种情况多发生在8—12月,以10—11月份为最高峰。
4、温差大:秋季气温变化大,忽冷忽热。气候变化引起感冒、腹部受凉以及各种感染也可导致腹泻。
宝宝秋季拉肚子怎么办
给患儿足够的食物以预防营养不良病情轻者或重者均不必禁食,只要孩子有食欲就可鼓励其进食。急性期可减少哺乳的次数,缩短每次哺乳时间,可吃牛奶加等量米汤等。病情较重伴脱水者应到医院及时就诊。患儿营养好转后逐步恢复饮食,进食须由少到多,由稀到浓地循序渐进。
腹部保暖秋季气候渐凉,腹泻宝宝肠蠕动本已增快,如腹部再受凉则肠蠕动更快,将加重腹泻。父母可适当地用热水袋对宝宝腹部进行热敷,也可帮宝宝揉肚子以缓解其疼痛。
生活用品消毒患儿用过的东西要及时洗涤并进行消毒处理,以免反复交叉感染。宝宝的玩具也应该经常消毒。对宝宝的饮食用具,如奶瓶、汤勺等,在每次用前和用完后都应该用开水洗烫,最好每天煮沸消毒一次。
保持肛门清洁每次大便后都要用温水擦洗干净,婴儿要及时更换尿布。
宝宝秋季拉肚子的饮食调理法
A、伤食型
症状:宝宝有腹胀、腹痛,腹泻前哭闹不安的表现,大便酸臭且有不消化奶块,食欲减退伴有口臭。此型多见于秋季腹泻伴有消化不良的宝宝。
食疗方:
苹果汤:取苹果一只洗净,连皮切碎,加250毫升水,加食盐少许,煎汤代茶饮。若宝宝超过1岁,可以吃苹果泥。
焦山楂麦芽饮:取山楂30克,炒麦芽30克,红糖15克。先用小火将山楂及麦芽炒至略焦,离火,加少许酒搅拌,再置火炉上炒至干,然后加200毫升水,煎煮15分钟,去渣后加入红糖再熬至沸,待温后分几次服用。
B、风寒型
症状:宝宝大便稀薄多泡沫,色淡,臭味少,有腹鸣腹痛,或伴有发热。此型多见于秋季腹泻的早期。
食疗方:
姜茶饮:取生姜10克,茶叶3克,加水煮沸后加少许红糖,代茶饮。
糯米苍白术粥:取糯米30克,白术12克,苍术6克。先将糯米略炒一下;白术及苍术放水煮15分钟去渣取汁,加入糯米煮粥食用。
C、湿热型
症状:大便呈蛋花汤样,伴有少许黏液,发热伴舌苔厚腻。秋季腹泻以此型最多见。
食疗方:
乌梅葛根汤:取乌梅10只,葛根10克,加250毫升水,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烧20分钟,去渣加红糖少许,分次饮用。
陈皮红枣汤:铁锅内放12只干红枣,炒成微焦,取洗净的陈皮(晒干的橘皮)10克,加入红枣和水煎15分钟,代茶饮。
D、脾虚型
症状:腹泻久泻不愈,宝宝面色萎黄,食欲减少,大便稀薄伴不消化块物。多见于秋季腹泻后期不愈的宝宝。
食疗方:
胡萝卜汤:取新鲜胡萝卜250克,洗净,连皮切成小块,放入锅中加水煮熟后,喝汤、吃胡萝卜。
扁豆薏米仁山药粥:取扁豆50克,山药60克,薏米仁30克,粳米50克。将扁豆炒熟,与薏米仁、山药、粳米、少许盐同煮成粥食用。
婴幼儿腹泻应及时就医
婴幼儿腹泻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非感染性的,主要是喂养不当,孩子消化不良引起的,调节饮食可收到好效果。感染性的主要是由于致病微生物所致,不包括痢疾、霍乱等特定的也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通常所指的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的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和肠道病毒引起的。当然,也可因真菌、寄生虫或肠道外感染如中耳炎、咽炎、肺炎、泌尿道炎症等所致,但后列因素引起的腹泻往往并不严重。
轻型腹泻: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有10余次,大便稀薄带水,黄色或黄绿色,味酸,可混有少量黏液,每次量不多。孩子的体温正常或有低热。患儿的精神尚好,也看不出脱水。
重度腹泻:孩子的大便次数在10~40次,便中水分增多,偶有黏液,有腥臭味。孩子的食欲不好,常常还会伴有呕吐。有不规则的发热,孩子的体重因腹泻而下降,有明显的消瘦,如不及时治疗,会出现严重脱水和酸中毒。
脱水的表现是,孩子皮肤苍白或发灰,弹性差,前囟和眼窝下陷,黏膜干燥。到了中度脱水,孩子就会出现精神萎靡、烦躁,皮肤捏起后不能立即展平,小便明显减少。孩子的四肢发凉,腹部下凹。到了重度脱水,孩子会出现表情淡漠。其皮肤颜色苍灰,弹性极差。孩子不闭眼睛,眼睛的结膜干涩,角膜失去光泽。脱水后,孩子的口唇发绀,黏膜干燥,血压低,四肢冷,尿极少或无尿。
酸中毒的表现是精神萎靡,呼吸深长,呈叹息状,可出现昏迷。
腹泻还可以引起低钾、低钙、低镁等电解质紊乱,从而出现相应表现。
腹泻在过去卫生条件差时,是造成小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在仍是严重威胁孩子健康的疾病,所以父母一定要加以重视,注意预防。
预防的措施有,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中不仅含抗体,还因为母乳洁净,喂养方便,孩子不易感染。如果母亲没奶,人工喂养就一定要注意食具的干净,奶具每天都要煮沸消毒,煮奶或调奶粉时,大人的手要先洗干净,奶质要好。应避免在夏天给孩子断奶,在给孩子加辅食时,要一样一样地加,让孩子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当孩子发热或出现食欲不良时,要注意给孩子饮水。在夏天和秋天,要特别注意食品卫生,少给孩子吃多脂食物。避免孩子与腹泻患者接触。
当孩子腹泻后,应速到肠道门诊就诊,治疗腹泻有四条原则,这就是胃肠适当休息、控制感染、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良好的护理。
发现孩子腹泻后,可让孩子少吃或不吃1~2餐,给孩子喝些糖盐水,但要注意糖与盐都不要太多,最好是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补液盐,其配方是:每1000毫升水中含氯化纳(食盐)3.5克;碳酸氢纳(小苏打)2.5克;氯化钾1.5克;葡萄糖20克。在给孩子恢复饮食时,也要慢慢来,先加米汤或稀藕粉、稀奶,由少到多。但要注意,禁食时间不可过长,以免使孩子营养不良。
控制感染可用新霉素,它对大肠杆菌效果不错,常做首选药。当然,也可由医生根据孩子的情况选用抗生素如口服庆大霉素、多黏菌素等。如孩子有早期的菌群失调,要给孩子用乳酶生加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出现真菌感染要用制霉菌素。如系病毒感染引起,目前尚无特效药,治疗手段为对症措施。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的方法是及时给孩子补液。补液量由医生视孩子的情况计算决定。补液可防止孩子出现脱水和酸中毒。
护理腹泻孩子要精心。孩子住的屋子要空气新鲜,父母要洗干净手,孩子的用品都要消毒,不要让外人来窜门,以防增加感染的机会。要给孩子用温水洗小屁股,并涂20%的鞣酸软膏,以防皮肤破损。如果孩子有脱水,出现了眼睛干燥时,可用生理盐水湿润角膜或给孩子涂眼膏,这些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要注意孩子的保暖,秋天天凉时,要给孩子用热水袋,但由于孩子反应迟缓,应防烫伤。
孩子出现呕吐,应让其侧卧,以防窒息。孩子输液的量和速度要严格按医生的要求认真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