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球蛋白比值偏高是什么意思
白球蛋白比值偏高是什么意思
1.白球比是肝功能检查中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反映的是肝脏的合成功能,在肝病的诊断上有重要意义。白球比是指白蛋白(ALB)和球蛋白(GLB)的比值,一般写作A/G。A/G正常值范围在1.5-2.5之间波动。
2.白蛋白是由肝实质性细胞合成的,肝脏受损时,白蛋白的合成、细胞内运输和释放会发生障碍,引起血清白蛋白减少。球蛋白是由机体免疫器官制造的,当体内有病毒入侵时,就会产生大量的球蛋白,消灭病毒。
3.白球比例偏高的原因是什么?白球比偏高可能是由白蛋白增多、球蛋白减少或者是两者都有变化,只是其中一者的变化幅度较大引起的。白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对球蛋白有胶体保护作用,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一般情况下白蛋白越多,表明人体越健康。球蛋白是由机体的免疫器官产生的,球蛋白偏高说明免疫系统亢进,偏低说明免疫能力不足。一般情况下,白蛋白要比球蛋白含量高,但如果太高的话,可能是由于机体的免疫系统出现问题,或者是其他原因,如慢性炎症,多发性骨髓瘤,红斑狼疮等。
4.所以说白球比偏高并不一定有疾患,关键看偏高的程度,如果太高,就要找准白球比偏高的原因,对症治疗,方可起到好的疗效。
检查肝硬化的常见方法都有哪些
肝硬化患者可以进行哪些检查?准确的检查对于复杂疾病的治疗是十分重要的,作为危害性仅次于肝癌的肝硬化疾病来说,进行全面而准确的检查对于有效的治疗是十分必要的,但很多肝病患者对于检查方面的内容所知甚少,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这里专门为大家介绍了肝硬化疾病的检查方法,供大家参考。
肝硬化的检查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是常用来化验检查肝硬化的:
①血清酶学检查:重要的有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酸转肽酶。
②血清胆红素代谢:试验血清胆红素并不反映是否存在肝硬变,但可揭示黄疸的性质。肝细胞性黄疸时,血中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均增高,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
③化验检查肝硬化必须要进行血清蛋白测定:有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值。蛋白代谢是肝脏代谢能力的重要表现,是肝脏慢性疾病损害后的反映。肝硬化时往往白蛋白合成减少,血中白/球蛋白比值降低甚至倒置,比值越低,说明肝脏代偿能力越差。
④蛋白电泳:蛋白电泳出现γ-球蛋白比例增加,揭示慢性肝病。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时,γ-球蛋白增高最为显著。
⑤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当肝实质细胞受损时,肝脏合成的多种凝血因子可减少。当肝功能严重受损时,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是一项较为敏感的指标,肝硬化晚期时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⑥免疫球蛋白测定:肝炎后肝硬化以igg及iga增高多见,多以igg增高为主。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时igm增高,酒精性肝硬化时iga增高常见。
⑦血清总胆固醇及胆固醇酯测定,肝硬化时二者均降低。
⑧肝纤维化指标:有脯氨酸羟化酶,透明质酸、亚型前胶原肽,单胺氧化酶等,肝硬化时都不同程度增高。
检查肝硬化的方法就为您介绍到这里,想了解更多的信息,可以参看本站的相关文章。健康一线提醒大家:发生肝硬化要及早检查和治疗,以免错失治疗的良机。
小儿肾病综合症的检查
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 尿蛋白明显增多,定性检查≥ ,尿蛋白定量检查之诊断标准不一,国际小儿肾脏病研究组织(ISKDC)以>40mg/(h·m2)为准,也有主张以>50mg/(kg·d)为肾病范围蛋白尿者。鉴于小儿留取24h尿困难,有主张测晨尿中尿蛋白/尿肌酐比值者,当其比值(以mg/mg计)>3.5时是为肾病水平蛋白尿。
2.血浆蛋白 血浆总蛋白低于正常,白蛋白下降更明显,常<25~30g/L,有时低于10g/L,并有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球蛋白中α2、β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增高,γ-球蛋白下降。IgG和IgA水平降低,IgE和IgM有时升高。血沉增快。
3.血清胆固醇 多明显增高,其他脂类如甘油三酯、磷脂等也可增高。由于脂类增高血清可呈乳白色。
4.肾功能检查 一般正常。单纯性者尿量极少时,可有暂时性氮质血症。少数肾炎性者可伴氮质血症及低补体血症。
其他辅助检查:
常规做B超、X线和心电图检查。一般初发病例不需行肾穿刺活组织检查。对激素耐药、经常复发或激素依赖的病例,或病程中病情转变而疑有间质肾炎或新月体形成者,或出现缓慢的肾功能减退时,应做活检以明确病理类型,指导治疗。
谷草谷丙正常比值是什么?
谷草谷丙正常比值是什么?很多人知道,肝功能检查转氨酶偏高了不得,而肝功能转氨酶中两个转氨酶比值偏高偏低的问题,也关系到肝病诊断,那么? 为此,关于谷草谷丙比值问题,为大家细化具体解释,怎么算谷草谷丙比值偏高?这也就是说,谷草转氨酶比谷丙转氨酶高,比如说在乙肝检查中,两个转氨酶都升高了,但是谷草转氨酶是90,而谷丙转氨酶是60,也就是谷草谷丙比值偏高。
同理,谷草谷丙比值偏低就是谷丙转氨酶比较高,那么?谷草谷丙正常比值是什么?其实只要转氨酶显著升高,判定为肝损伤,谷草谷丙比值偏高或者偏低都是不正常的,当然,从临床上来说,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好过谷草转氨酶明显升高,一般谷草转氨酶明显升高,是代表慢性化而且肝损害中预后差的情况。另外,,如果转氨酶轻度增高时,须在排除其他疾病基础上,才能考虑为肝病
肝炎患者血化验检查的意义
肝炎患者需要做的血化验检查有血清黄疸及胆红素定量检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力测定、血清蛋白质总量、白蛋白和球蛋比值测定、麝香草酚浊度试验。下面介绍这几种血化验检查有何意义。
血清黄疸及胆红素定量检查
血清黄疸指数为:4-6单位。胆红素定量为:17.1微摩尔以下。
临床意义:黄疸指数反应黄疸的有无、程度、性质。正常人血清胆红素可有微量,肝细胞受损时胆汁逆流入血,造成血清胆红素升高,说明肝炎患者肝细胞受损。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力测定
正常值:5-25单位,一般30以下。
临床意义:肝脏中此酶比血中高一万倍,肝炎时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肝脏转氨酶释放入血,使该酶含量增高。故观察增高幅度,可知肝细胞损伤程度。
血清蛋白质总量、白蛋白和球蛋比值测定
正常值:总蛋白60克~80克/升;白蛋白35~5克/升;球蛋白20克~30克/升;白/球比值1.5~2.5:1。
临床意义:这类蛋白质由肝脏合成和代谢。测定蛋白质含量可以反映:急、慢性肝炎时白蛋白合成减少,球蛋白无变化或增多,总蛋白量正常或降低,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改变或倒置。
麝香草酚浊度试验(TTT)
正常值:0一6马氏单位,>7单位为阳性。
临床意义:TTT浊度与肝细胞损伤程度基本呈平行。急性肝炎早期发病时即可呈阳性,恢复期转阴性,持续阳性者是转为慢性的指征。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活动期可呈阳性,静止期下降或接近正常。目前大医院用蛋白电泳测定取代此检验,但农村和基层医院仍沿用,是肝功损伤的指标之一。
肝炎检查
若家长无法根据孩子病症判断是否患肝炎,可以到医院进行检查。肝炎的检查主要是抽血检查:
1、血清黄疸指数及胆红素定量
肝脏可以制造和排泄胆汁,当肝细胞受损时,胆汁逆流入血造成血清胆红素含量升高。此项检查可以反映黄疸的有无、程度和性质。正常人血清中有微量胆红素。
正常值:黄疸指数为4-6单位;胆红素定量为17.1微摩/升以下。
2、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曾用GPT即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
肝脏中此酶比血中浓度高1万倍。肝脏病变时,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肝脏转氨酶释放入血,使血清酶含量升高。此酶升高幅度常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
正常值:5-25单位(一般40以下)。
3、血清蛋白质总量、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值测定
急、慢性肝炎时,白蛋白合成减少,球蛋白无变化或增多,总蛋白量正常或降低;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改变或倒置。
正常值:总蛋白60-80克/升;白蛋白35-55克/升,球蛋白20-30克/升;白/球比值为1.5:1-2.5:1。
若孩子的抽血检查结果不在正常值范围内,则很有可能患上肝炎,需要马上进行治疗。
肝硬化需要做哪些检查方法才能确诊
1、肝纤维化指标:有脯氨酸羟化酶,透明质酸、亚型前胶原肽,单胺氧化酶等,肝硬化时都不同程度增高。
2、血清酶学检查:重要的有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酸转肽酶。
3、免疫球蛋白测定:肝炎后肝硬化以igg及iga增高多见,多以igg增高为主。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时igm增高,酒精性肝硬化时iga增高常见。
4、血清总胆固醇及胆固醇酯测定,肝硬化时二者均降低。
5、血清胆红素代谢:试验血清胆红素并不反映是否存在肝硬变,但可揭示黄疸的性质。肝细胞性黄疸时,血中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均增高,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
6、化验检查肝硬化必须要进行血清蛋白测定:有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值。蛋白代谢是肝脏代谢能力的重要表现,是肝脏慢性疾病损害后的反映。肝硬化时往往白蛋白合成减少,血中白/球蛋白比值降低甚至倒置,比值越低,说明肝脏代偿能力越差。
7、蛋白电泳:蛋白电泳出现γ-球蛋白比例增加,揭示慢性肝病。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时,γ-球蛋白增高最为显著。
8、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当肝实质细胞受损时,肝脏合成的多种凝血因子可减少。当肝功能严重受损时,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是一项较为敏感的指标,肝硬化晚期时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球蛋白的简介
球蛋白是一种存在于人体中的血清蛋白,球蛋白是一种常见的蛋白,基本存在于所有的动植物体中。球蛋白具有免疫作用,因此也有人称球蛋白为免疫球蛋白。免疫系统遇到外来的入侵物时会根据入侵物的不同产生不同数量的球蛋白,如果入侵物比较难以消灭,免疫系统刺激淋巴以后就会产生更多的球蛋白直到入侵物被球蛋白消灭为止。球蛋白偏低一般不是很常见,球蛋白偏高一般比较常见,球蛋白偏低一般是生理性原因,例如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不足,又或者是人体对外来蛋白的吸收能力不好,贫血也会造成球蛋白偏低。球蛋白偏高则常用于肝病的确诊。
例如肝病中的慢性乙肝,酒精肝,肝硬化等都会引起球蛋白高,其他的非肝脏疾病也可以引起球蛋白高,例如各种肿瘤,巨细胞血症等。球蛋白并不单独用来检测肝病,球蛋白通常是以球蛋白白蛋白比值的形式来说明肝脏的问题,球蛋白的正常值是20-35g/l,球蛋白检测结果在正常范围内说明免疫系统和肝脏都很健康,患者也没有什么营养不良的情况,如果球蛋白高于或者是低于正常范围内,说明肝脏或者是免疫系统出现了问题。
黄疸型肝炎怎么检查
1。血清胆红素测定。1分钟胆红素是血清与试剂混合后于1分钟时测定的胆红素含量,一般占总胆红素的20%。肝细胞性黄疸时,1分钟胆红素/总胆红素的比值常在20%~60%。
2。血清蛋白测定。在肝细胞性黄疸的中、晚期,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高,白蛋白/球蛋白比值降低甚至倒置。少数情况下,如球蛋白显着增高时,则总蛋白可正常或超过正常。蛋白电泳测定在急性黄疸型肝炎者,其β及γ球蛋白轻度升高;而肝硬化时β及γ球蛋白明显增高;梗阻性黄疸的中、晚期,α2及β球蛋白升高;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时,则α2、β及γ球蛋白增高。
3。血清总胆固醇及脂蛋白-X测定。肝细胞性黄疸,尤其是肝细胞有广泛坏死时,胆固醇酯降低。正常人血中无脂蛋白-X,而在肝外阻塞性黄疸及肝内胆汁郁积时则脂蛋白-X呈阳性,其阳性率达90%~100%。单纯肝细胞性黄疸时,脂蛋白-X极少阳性。
转氨酶高的参考值
肝功能十三项正常参考值
谷草转氨酶 GOT正常值是0-37u/L(各种肝病、心肌梗塞早期、肝细胞坏死变性肝硬化肝癌都异常偏高)
谷丙转氨酶 GPT正常值是0-40u/L(肝炎药物中毒阻塞性黄疸、肝变性硬化胆管炎胆管瘤都有异常偏高)
谷丙/谷草正常比值是1.5~2.5 : 1(当比例小于1时称为倒置、是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特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正常值是 0-50u/L(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胆道感染肝硬化、心肌梗塞都异常偏高)
碱性磷酸酶AKP(ALP) 正常值是15-112u/L(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肝癌都有异常偏高)
血清总蛋白TP正常值是60-80g/L (出现异常偏高或偏低会有肝功能障碍、肝细胞损害肝硬化)
白蛋白 ALB正常值是35-55g/L (总蛋白和球蛋白增高、白蛋白正常或低或高表示肝硬化、肝损害)
球蛋白 GRP正常值是 25-35g/L (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表示都有肝硬化、肝腹水或肝癌)
白/球比值 A/G1.5~2.5 : 1(当比值小于1时,称为倒置、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特征,部分肝癌也可出现)
总胆红素TBIL正常值是 5.1-19μmol/L(急性黄疸型肝炎活动性肝炎肝坏死、肝癌、胰头癌都异常偏高)
直接胆红素 DBIL正常值是 1.7-6.8μmol/L(结石病、肝癌、胰头癌等都会偏高)
间接胆红素IPIL正常值是1.71-11.97(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输血反应、新生儿黄疸、疟疾都有异常偏高)
AFP甲胎蛋白正常值是< 20(原发性肝癌绝大多数大于25%以上)
皮肌炎的诊断要求有哪些
1、免疫学检测,是主要的皮肌炎的检查方法,主要包括:
1)直接抗肌肉及其成份的抗体,Wada等用高度纯化的肌浆球蛋白经放射免疫测定,发现皮肌炎患者的血清中肌浆球蛋白抗体的阳性率为90%,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未发现此抗体。Nishikai等发现肌炎中患者的肌红蛋白抗体的阳性率为71%,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低于15%,正常人则未发现。
2)抗核抗体和细胞浆抗体,LE细胞约10%阳性,抗核抗体约1/5~1/3病例阳性,核型主要为微小斑点型,对皮肌炎的检查十分有效。
2、辅助检查
血象通常无显着变化,有时有轻度贫血和白细胞增多,约1/3皮肌炎病例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红细胞沉降率中等度增加,血清蛋白总量不变或减低,白球蛋白比值下降,白蛋白减少,α2和γ球蛋白增加。这也是常见的皮肌炎的检查方法。
肝炎检查
1、血清黄疸指数及胆红素定量
肝脏可以制造和排泄胆汁,当肝细胞受损时,胆汁逆流入血造成血清胆红素含量升高。此项检查可以反映黄疸的有无、程度和性质。正常人血清中有微量胆红素。
正常值:黄疸指数为4-6单位;胆红素定量为17.1微摩/升以下。
2、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曾用GPT即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
肝脏中此酶比血中浓度高1万倍。肝脏病变时,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肝脏转氨酶释放入血,使血清酶含量升高。此酶升高幅度常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
正常值:5-25单位(一般40以下)。
3、血清蛋白质总量、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值测定
急、慢性肝炎时,白蛋白合成减少,球蛋白无变化或增多,总蛋白量正常或降低;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改变或倒置。
正常值:总蛋白60-80克/升;白蛋白35-55克/升,球蛋白20-30克/升;白/球比值为1.5:1-2.5:1。
若孩子的抽血检查结果不在正常值范围内,则很有可能患上肝炎,需要马上进行治疗。
白球蛋白比偏高的原因
白球比就是白蛋白与球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的比值,英文简称A/G,对于患者来说,白球比出现异常可能是危险的信号,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患者应该及时进行全面的检查,以免错过了治疗的时机。
肝病专家介绍,白球比偏高可能是由白蛋白增多、球蛋白减少或者是两者都有变化,只是其中一者的变化幅度较大引起的。白蛋白是由肝实质性细胞合成的,对球蛋白有胶体保护作用,能增强人体免疫力,肝脏受损时,白蛋白的合成、细胞内运输和释放会发生障碍,引起血清白蛋白减少;球蛋白是由机体免疫器官制造的,当体内有病原入侵时,就会产生球蛋白来消灭病原体,球蛋白偏高说明免疫系统亢进,偏低说明免疫能力不足。
了解了什么是白蛋白和球蛋白,再来分析,一般来说,白球比偏高可能是由白蛋白升高引起的,而白蛋白偏高可能是由血液浓缩、摄入蛋白质过量等造成的,这时只要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白球比例会随之降下来。白球比例偏高还有可能是机体的免疫系统出现了问题,或者是慢性炎症、红斑狼疮、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引发。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偏高是怎么回事
尿蛋白与肌酐比值测定是用于监测尿蛋白排出情况的一种新的可靠方法,正常范围是小于0.10~0.20,临床上最常采用的24h尿蛋白测定法,具较高的准确性(正常值小于0.15g/24h),但因尿样收集过程时间长,受患者依从性影响较大,尤其在低龄患儿中收集24小时尿样很困难。所以,即时测定尿蛋白/肌酐比值,来预测24h尿蛋白量就方便得多。
1、尿微量白蛋白MALB:[参考值]为0—30mg/24h,正常人的24小时尿量在2000ml左右,要根据您的尿量。所以,您的微量白蛋白可以换算为:
2、尿肌酐Cr:[参考值]—1 小时尿,相当于:40 mg/dl到130 mg/dl是正常的。1dL(分升)=(升)=100ml(毫升)您的尿Cr值为227mg/dl,偏高。
3、尿肌酐高的可能是:糖尿病、感染、感冒、甲状腺功能减低、休息不好。熬夜、进食蛋白过多、运动、摄入药物(如维生素C、左旋多巴、甲基多巴等)。建议:进一步检查,查血液。在生活中要预防感冒,控制饮食、不要劳累、控制血压、血糖等因素。
4、增高见于肢端肥大症、巨人症、糖尿病、感染、甲状腺功能减低、进食肉类、运动、摄入药物(如维生素C、左旋多巴、甲基多巴等)。减低: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贫血、肌营养不良、白血病、素食者,以及服用雄激素、噻嗪类药等。
上文中对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偏高是怎么回事给出了明确的介绍,想必大家也都心中有数了,尿液中含有微量蛋白是很正常的,但是数值偏高就要抓紧想办法来控制住了,肌酐检测也是如此,都是肾脏健康的重要指标。
怎么进行肝功能检查方法
当医生认为病人可能患肝炎时,都会让病人做肝功能检查,其目的是:
(1)协助诊断各种肝病,诸如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死、肝癌等,并帮助了解肝脏损害的程序、转归及预后;
(2)确定黄疸性质、病因,并以此确定治疗方针;
(3)了解全身器官,如心、肾、胃肠、内分泌代谢等疾病对肝脏的影响程度;
(4)了解工业毒品、药物等对肝脏的影响;
(5)在治疗过程中,帮助判断药物的疗效。
肝脏的生理功能极为复杂,因此肝功能检查的指标也很多,肝炎时通常检查血清转氨酶、血清麝浊试验、血清黄疸指数、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血清总蛋白、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及蛋白电泳、血氨、凝血酶原活动度、甲胎蛋白、碱性磷酸酶等。
(1)血清转氨酶检查 通常检查血清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俗称谷丙转氨酶,简称ALT,以前称GPT)与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俗称谷草转氨酶,简称AST,以前称GOT),是肝炎病人非常敏感的指标。转氨酶越高一般反映肝细胞受损的程度越严重,并从某种程度上提示病情的轻重和愈后。
(2)血清麝浊试验 简称TTT,其反映了肝实质损伤的程度,也是肝脏蛋白质代谢功能紊乱的一种定性试验,其升高的程度基本与肝脏损伤的程度平行。
(3)血清黄疸指数、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检查 主要了解黄疸的有无、程度及变化动态。一般认为,黄疸指数、总胆红素越高,则肝细胞受损害的程度越重,直接胆红素可帮助确定是否是溶血性黄疸。
(4)血清总蛋白、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及蛋白电泳 大部分的血浆蛋白都在肝脏内生成,故检查血清总蛋白及白、球蛋白的比值,即可了解肝脏受损害的程度。总蛋白下降、白/球蛋白比值减少、电泳试验γ球蛋白增加,是肝炎的常见情况。
(5)血氨 肝脏是体内利用氨合成尿素的唯一器官,在严重肝细胞损害时,血氨可升高。
(6)凝血酶原活动度 肝脏是血液凝血因子的主要场所,当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时,常反映肝细胞的损害程度,常引起出血、淤血等临床表现。
(7)甲胎蛋白 简称AFP,持续升高,提示原发性肝癌的可能性。
(8)碱性磷酸酶 简称ALP或AKP,肝炎时大多增加或微增,如同时有肝内胆汗淤积时,有ALP活力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