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心跳很快怎么回事 心脏功能较弱
宝宝心跳很快怎么回事 心脏功能较弱
宝宝较小,心脏功能也比较弱,每次搏动运送血液的能力相对来说不如成人,因此也必须通过加快搏动的方式来增加血液的输送量。
心悸和心慌的区别是有哪些
心慌与心悸的意思相近,但略有区别: 心慌是人们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或心前区慌乱、悸动、不安的感觉,多是一种俗称,也是包括心悸在内的一种统称。 心悸是一个医学术语,是指病人自觉心脏搏动的一种不适感觉,病人则常描述为心跳、心慌、心累等感觉。引起心悸的原因主要见于心搏增强,心动过速、早搏等各种心律失常,以及心脏神经功能紊乱等。
早搏属于心率失常的一种,是一种疾病,分为房性早搏与室性早搏,感觉通俗一点说就是在正常的心跳周期中有提前出现的心跳。心悸是一种症状,心率快的时候会有心悸的感觉,通常您的感觉是心跳很快,有心慌的感觉。
早搏是一种心律失常,表现在患者的感受上可以有心悸这种症状但心悸是很多心律失常都可以引起如心动过速等,如果频发早搏应进一步检查明确是何种心脏疾病导致这种心电图出现的,常见的有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等。
新生儿心律失常有哪些症状
小儿心脏生理结构还在不断完善,不断发育健全,所以小儿心律不齐也很常见。然而小儿心律不齐时与成人的不一样,差别很大。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朋友应该做好预防工作,多了解这方面的相关知识。
即便是健康的宝宝也会偶尔出现生理性的心律失常,诱因可能仅仅是呼吸引起的,这种心率偶尔出现的波动叫做窦性心律失常,是一种正常的生理情况,不需要经过特殊的医学评估和治疗。
心脏跳动的节奏是由心脏壁上自律细胞释放出的电循环维持的,在这个电循环正常工作时,心跳的节奏就非常的规律;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心脏跳动的节奏不规则,也就是医学上定义的“心律失常”。
新生儿心律失常有哪些症状?
在宝宝体检时就可以发现这个问题,如果平时家人在照顾时发现宝宝出现这样情况,也要及时的到儿科医院做相应的检查进行确诊。
1、宝宝突然间脸色苍白、无精打采,而且身体变得非常软弱无力;
2、没有运动的状态下婴儿表现出心悸(心跳很快)的迹象;
3、宝宝表现得非常不舒服,软弱或无力。
婴儿心脏跳动次数是多少
心跳快是一种生理现象,孩子正常心跳就比成人快,年龄愈小,每分钟心跳次数就愈快。
新生儿有时可出现节律不均匀。此外,婴儿为腹式呼吸。幼儿为胸腹式呼吸。此后,以立位为主的年长儿以胸式呼吸为主。一岁以内的宝宝一般心率是在110——140次之间,不过有时宝宝会随着心情激动或是紧张而有所增加,如果是暂时性的升高或降低不用担心;要是持续性不正常就需要作个心脏B超了。
脉搏、呼吸的变化还受体温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体温上升1度,脉搏加快10~15次/分。睡眠时脉搏可减慢10~20次/分。新生儿心跳平均每分钟120-140次,呼吸平均每分钟40-44次,1岁110-130次,呼吸平均每分钟25-30次,2-3岁100-120次,呼吸平均每分钟25-30次,4-7岁80-100次,呼吸平均每分钟20-25次,8-10岁80-90次,呼吸平均每分钟18-20次。
医生可以通过听诊器来听心脏的跳动,如将耳朵贴在前胸左侧心脏的部位也可以听到。也可以通过摸脉搏,可反映心脏跳动情况。心跳和脉跳的强弱反映心脏收缩力的强弱,但尚得注意,胖人心跞似较弱,并不能代表真正的心跳情况。有的有心脏病的孩子,因心脏扩大,紧贴胸壁,有时心跳听起来很强,并不能说心脏的跳动有力,生理功能良好。
心跳的次数一般以每分钟的次数计算。心跳次数的多少、快慢,与年龄有关。年龄愈小,次数愈多。正常情况时,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为:1个月内的新生婴儿120~140次,1~6个月130次,6~12个月115~120次,2~5岁90~110次,6~10岁90~100次,10~14岁80~90次。这数值并非绝对值,而是参考数。
以上从各个方面介绍了婴儿心脏跳动次数,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宝宝心脏跳动次数是怎样的,那么就有必要送往医院检查一下,这样也能够更好的掌握和了解宝宝的身体变化,当然宝宝的身体也会变得更加健康,即使是生病也能够在短时间内被发现。
如何呵护宝宝的小小心脏
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研究人员报道,怀孕前体重过重的妇女分娩的宝宝比正常体重准妈妈的婴儿更可能出现心脏缺陷。
宝宝患先天性心脏缺陷的病因很多,比如宫内感染,如风疹、流行性感冒、腮腺炎和柯萨其病毒等;其它如孕母接触大剂量的放射线;代谢紊乱性疾病,如糖尿病、高钙血症等;药物影响以及引起宫内缺氧的慢性疾病等。
如果母亲在怀孕前出现体重超重,怀孕之后她们似乎就更容易出现引起先天性心脏缺陷的种种外来隐患。如肥胖的妇女相比正常体重者而言,体质会明显 下降,抗病能力也会不足,因此患各种感染,特别是患上述病毒感染的机会就大增,后者也相应增加了胎儿患宫内感染的几率,使其心脏发育受阻。
据相关的临床资料显示:糖尿病会使巨大胎儿和畸形胎儿的发生率增高,其中先天性心脏畸形最为常见。
宝宝心脏发育规律
胚胎期
母体受孕以后形成胚胎,胚胎形成的第一个月,心脏就开始了有节奏的跳动。只是这个时候心脏还只是一个雏形,内部的结构也没有分化清楚,随着胚胎的发育,细胞的生长与分化,心脏渐渐分化出内部的四个腔,并逐步完善自身的功能。
新生儿期
胎儿娩出后28天内属新生儿,此时心脏已经基本上具备了各项结构和功能。只是还比较稚嫩,脆弱,需要更多的时间继续生长发育成熟。由于胎儿娩出 后脐血管结扎,肺泡膨胀并通气,卵圆孔(胎儿期心腔间的通道)功能闭合,使得新生儿的血液循环进入一种新的状态。心脏作为血液循环系统的一部分也发生相应 的变化。
幼儿期
三周岁至七周岁宝宝的心脏发育速度较前缓慢,心肌柔弱,心壁薄,容积小,此时植物性神经对心脏的调节功能在发育当中,当肌肉、肢体负荷量增加时,幼儿主要是依靠提高心率来增加供血量。
婴儿时期的心脏只有16-17克,大约1岁时,心脏就增长1倍。16岁时可达160克,而到了成年,男性心脏为250-340克,女性为230-280克。
宝宝心脏养护要点
宝宝右侧卧
宝宝的睡姿是很有讲究的,一般采取仰卧或侧卧的姿势比较好。因为,仰卧可以让宝宝的身体得到充分的舒展,有利于全身的血液循环。但当仰卧发生溢乳时要及时让宝宝侧卧,并轻轻拍打背部,避免呛入气管。
侧卧时则会好选择右侧卧,使身体的左侧朝上,这样可以避免对心脏的不必要的挤压。
少处“月子房”
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坐月子要一个月呆在屋里足不出户,才健康安全,“月子房”常因为这个原因室内空气得不到流通,氧气含量过低,很可能加重宝宝心脏的负荷。因此,在天气好的时候经常通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对新妈妈和宝宝的健康都有好处。
不能憋气
关于运动,新妈妈的意见各不相同,有的认为宝宝小不适合运动,有的却想让宝宝尽快学会走跑,期待高的家长会让宝宝在2、3岁时就练习一下体育项 目。事实上运动的效果是好是坏取决于运动的方式和运动量。一般,当发现宝宝喘气过急就要马上制止。而且,最好不要让宝宝需要进行憋气的练习。因为,宝宝的 心肺功能尚不够强大,不能承受太大的压力,严重时会引起心力衰竭。
心脏杂音
问:我家宝宝刚半个月,做体检时,医生告之有心脏杂音,请问这是心脏病的征兆吗
答:在新生儿诞生的几天,宝宝心脏可能会有杂音,心率搏动也较大。但不用因此大惊失色。杂音往往是由于动脉管没有关闭而发出的血液流动的声音。功能性心脏杂音属于正常现象。盲目的把心脏杂音等同于心脏病是不科学的。
心率不稳定
问:我的宝宝出生20天,脉搏、心率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心跳次数跟成年人比要快,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答:新生儿的心率,在出生24小时内通常每分钟搏动85-145次,出生后一周内可以在每分钟100-175次之间波动,生后2-4周内,每分钟115-190次之间的波动频率都属正常,所以不用因宝宝脉跳不均或稍快而太过焦虑。
宝宝心跳很快怎么回事 宝宝心跳的正常值
每个人的心脏跳动得快慢往往不同,一般来说宝宝在安静状态下的心跳正常范围是:6个月左右85~150次/分之间;8个月左右80~145次/分之间;1岁以内80~140次/分;1~6岁80~120次/分;6岁以上60~100次/分。
肺炎患儿出现哪些表现要考虑发生心力衰竭呢
宝宝心衰常有呼吸功能障碍,见于左心衰竭或肺静脉阻塞病变。肺循环淤血多发生在体循环淤血即右心衰竭之前。宝宝心衰还有心脏功能减退的表现。
据估计,中国内地每15秒就有一人被心脑血管疾病夺去生命,每22秒就有一人因此致残而丧失工作能力。目前全国约有超过1100万心力衰竭患者。
表现1:心衰患儿的肺循环淤血
宝宝心衰常有呼吸功能障碍,见于左心衰竭或肺静脉阻塞病变。肺循环淤血多发生在体循环淤血即右心衰竭之前。主要有呼吸急促、喘鸣音、湿性哆音、紫绀、呼吸困难、咳嗽等表现。
表现2:心衰患儿的心脏功能减退
专家表示,宝宝心衰还有心脏功能减退的表现,如心动过速、多汗、发育营养不良、末梢循环障碍、奔马律、心脏扩大与肥厚等表现。
表现3:心衰患儿的体循环静脉淤血
患儿体循环淤血常发生在右心衰竭或肺动脉高压的基础上,但也可单纯出现,如肺动脉瓣狭窄、缩窄性心包炎等,可有肝脏肿大、颈静脉怒张、水肿等表现。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如不能早期识别,及时处理,往往预后不佳。衰老,任何人都绕不开的命题,与衰老有关的疾病是横亘在健康之路上的障碍。心脏的衰老则是所有的开始。其中,心力衰竭是最难清除的路障,不仅是老年人容易心力衰竭,儿童也逃不过。
宝宝心跳快是什么原因 宝宝心跳很快的异常情况
如果宝宝的心跳频率超过上述的各个年龄段的正常范围或者是在安静环境下心跳速度叫活动时增快都需呀及时引起家长的注意,最好是及时带着宝宝就医,以查明原因而避免延误治疗。
宝宝心跳过快怎么办
一、成年人每分钟心跳大约是七八十次,但在60到100次之间都属正常。劳动时比安静时要跳得快些,女的比男的要跳得快些,孩子比大人要跳得快些,新生儿每分钟可以跳到150次。平均说来,如果一个人活100岁,那么,他的心跳次数加起来总共可达40亿次左右。
二、在平时,假如成人安静时每分钟心跳超过了100次,医学上就算作“心动过速”;少于60次的,则是“心动过缓”了。还有些人的心跳会时快时慢、跳跳停停。这些,都属于心跳异常的范围。心跳异常是心脏病觉状之一。
三、不过,心脏和身体许多器官一样,工作能力也是可以变化的,它有很大的伸缩余地。
据研究,认真做完一套广播体操,每分钟心跳可能增加二三十次。人在愤怒、恐惧的当儿,学生临上考场的一刻,心脏也会“怦怦”地加快跳动。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运动员,心跳达到每分钟一百七八十次。让一些人身30公斤重物奔跑300米,他们的心跳每分钟超过200次。医学资料竟有心跳高达270次的记录。
四、加快心跳的目的,是为了多送血液,满足身体的劳动、运动和特殊情况下的需要。要是心跳过少,血液供应不足,身体得不到必须的氧气和营养,人就无法正常地生活,甚至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五、理学家发现,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和进行激烈运动的人,他们的心脏得到了锻炼,心跳次数比常人要少得多。我国当今有位足球运动员,每分钟心跳才37次;1928年奥运会上,有位运动员,每分钟才28次。原来,心脏得到更好锻炼的人,心肌纤维变得粗大,心室壁变得厚实,心脏本身也扩大了。英国一位前世界马拉松赛冠军于70岁因癌症去世后,医生发现他的心脏比正常人约重30%,送血管道——冠状动脉约粗1倍。这样的心脏收缩起来自然非常强劲有力,每次跳动输送到全身的血液要比普通人成倍地增加。所以,虽然跳得少,可由于血多,也能满足身体的正常需要了。
如上所述希望能给家长们一个参考,孩子的心跳多少算正常的120—160之间都算正常的,而且运动跑跳之后心跳也会加速,希望家长们不要太紧张,如果还是觉得不放心可以带孩子去医院看看,如上所述希望能帮到各位解开这个答案,心跳运动之后愤怒之后都是不同的。
宝宝心跳过快怎么办?如果觉得孩子的心跳真的太快了建议还是到医院做一个全面的检查,看看孩子的心脏是不是有问题,还有就是心跳不管快慢都是存在的,有一些人的心跳很慢可是也没影响到生活,因人而异每一个人的体质不同,那么家长要注意孩子的情况,若是出现不适的症状要赶快去医院。
一、成年人每分钟心跳大约是七八十次,但在60到100次之间都属正常。劳动时比安静时要跳得快些,女的比男的要跳得快些,孩子比大人要跳得快些,新生儿每分钟可以跳到150次。平均说来,如果一个人活100岁,那么,他的心跳次数加起来总共可达40亿次左右。
二、在平时,假如成人安静时每分钟心跳超过了100次,医学上就算作“心动过速”;少于60次的,则是“心动过缓”了。还有些人的心跳会时快时慢、跳跳停停。这些,都属于心跳异常的范围。心跳异常是心脏病觉状之一。
三、不过,心脏和身体许多器官一样,工作能力也是可以变化的,它有很大的伸缩余地。
据研究,认真做完一套广播体操,每分钟心跳可能增加二三十次。人在愤怒、恐惧的当儿,学生临上考场的一刻,心脏也会“怦怦”地加快跳动。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运动员,心跳达到每分钟一百七八十次。让一些人身30公斤重物奔跑300米,他们的心跳每分钟超过200次。医学资料竟有心跳高达270次的记录。
四、加快心跳的目的,是为了多送血液,满足身体的劳动、运动和特殊情况下的需要。要是心跳过少,血液供应不足,身体得不到必须的氧气和营养,人就无法正常地生活,甚至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五、理学家发现,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和进行激烈运动的人,他们的心脏得到了锻炼,心跳次数比常人要少得多。我国当今有位足球运动员,每分钟心跳才37次;1928年奥运会上,有位运动员,每分钟才28次。原来,心脏得到更好锻炼的人,心肌纤维变得粗大,心室壁变得厚实,心脏本身也扩大了。英国一位前世界马拉松赛冠军于70岁因癌症去世后,医生发现他的心脏比正常人约重30%,送血管道——冠状动脉约粗1倍。这样的心脏收缩起来自然非常强劲有力,每次跳动输送到全身的血液要比普通人成倍地增加。所以,虽然跳得少,可由于血多,也能满足身体的正常需要了。
如上所述希望能给家长们一个参考,孩子的心跳多少算正常的120—160之间都算正常的,而且运动跑跳之后心跳也会加速,希望家长们不要太紧张,如果还是觉得不放心可以带孩子去医院看看,如上所述希望能帮到各位解开这个答案,心跳运动之后愤怒之后都是不同的。
心律不齐的常见9种类型
心律不齐是指心跳的频率和节奏不正常,太快、太慢、时快时慢都是病。很多情况下,心律不齐的症状都不明显。朋友们平常一旦有心悸、心慌、胸闷、胸前区不适、头晕等感觉应立即就医,进行必要的检查,可大大降低死亡率。
心律不齐的常见9种类型
1、窦性心律不齐
量脉搏时会发现心跳不规则,做心电图后,若证明只是窦性心律不齐,表示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处理。窦性心律不齐通常与呼吸周期造成胸腔内压力改变,心脏借着跳动速度改变,以调节心脏血液的填充及输出量,是正常生理现象。
2、窦性心跳过缓
心跳每分钟60次以下,跳动规则,平时有做运动的人,因为运动使心脏功能增强,所以在休息状态下,心脏只要跳动40-60次,便可维持正常血液循环,这是运动的好处,若心跳在30次/分以下,通常代表有传导异常,需请医师检查。
3、窦性心跳过速
心跳每分钟在100-150次,跳动规则,通常与生理改变有关,例如:运动,体温上升(发烧),紧张,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若心跳每分钟超过150次,通常代表是其它的心律不齐发作。
4、心室心律过速心室扑动
这是源自心室某处发出的不正常电波,经过心脏内之异常神经传导路径所造成的心律不齐,发作时会严重影响心脏功能,心输出量只有正常的20%以下,需急诊且马上治疗,否则死亡率甚高,发生这种心律不齐的病人,通常都有潜在的心脏病。
5、期外收缩,早期收缩
在心脏某处发出异常电波,使心脏多跳动了—下,若发生频率不高,通常影响不大,若发生频率高,或连续两个以上期外收缩—起发生,则易引起更严重的心律不齐,对心脏功能有影响。
6、心房颤动,心房扑动
这种心律不齐,通常代表有潜伏心脏病的可能,但甲状腺功能亢进,长期控制不良也会引起这种心律不齐。发作时心房收缩可达到每分钟350次,因为收缩速度太快,心房只是在颤动,血液—直在心房空转,只有靠重力作用将心房的血液输送到心室,再由心室打到心脏以外,因此心输出量比正常减少25%,因为血液在心房停留的时间较久(空转的关系),容易产生血凝块,若不幸血凝块被输送到心脏以外的血管,就会造成血管栓塞,脑中风及肺梗塞等合并症。
7、阵发性心室上心跳过速
在心房某处发生—个异常电波,该电波经过心脏内的异常神经传导路径,造成心跳很快,达到每分钟150-250次,但心跳仍然规则,发作时,病人会感到心悸。胸闷。或头昏,若无治疗,发作可延续数分钟至数十小时之久,这种发作若无潜伏的心脏病,致死机率很低,发生原因:先天性心脏传导神经系统异常,心脏病,来自心脏外部之刺激如:甲状腺功能亢进。
8、心脏传导阻滞
当心脏的发电机或传导神经发生故障时,电波就无法传达到心肌细胞,心跳次数就会减少甚或心跳停止,当心跳少于30次/分时,常常并发神经障碍症状,例如:头晕或昏厥等,时间可以从数秒钟至数天之久,严重的传导阻滞通常都有潜伏的心脏病,少部份病人可能是服用某些药物所引起,只要停药,症状便会改善或消失。
9、沃夫·柏金森·怀特症候群
这是—种先天心脏神经系统异常,在心脏正常的传导神经外多长了—条或数条异常神经,当电波跑到该异常神经时,容易发生短路,造成电波在心房与心室间的异常神经回路循环,常造成阵发性心室上心跳过速,心跳在150次/分以上,大部分病人在静止心电图,就可看到WPW的异常图型,但心跳过速,会不定期发作,幸好发作时导致死亡之机率不高。
温馨提示:剧烈运动可引发心律不齐,易致猝死。所以有心律不齐症状的朋友要注意平时的运动量,不要做剧烈运动,增加心脏负担。同时还要养成定期进行全面检查的习惯,最好做动态心电图监测,判定心跳是否正常。
心脏突然跳得很快怎么办
阵发性心动过速,是临床上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其临床特点是突然发作,突然停止,每次发作可持续几分钟至几小时或几天,心率多在每分钟160-220次。心悸可能是唯一的症状,但如有心脏病基础或心率超过每分钟200次,可能表现出无力、头晕、心绞痛、呼吸困难或昏厥。
阵发性心动过速,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年轻人,常因情绪激动、过度疲劳、烟酒过量导致,更多见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和甲亢患者。某些药物(如洋地黄)中毒也可引起。麻醉时,心导管检查等也可导致。妊娠期和预激症候群也常是诱发此病的因素。
医通无忧网医生: 心率突然加快的情况有很多种原因,光凭市民描述无法准确得知是怎么回事,我们建议若市民发作较为频繁,最好到医院做个24小时动态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