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感冒了,耳朵检查了吗? 幼儿高危险群
宝宝感冒了,耳朵检查了吗? 幼儿高危险群
罹患中耳炎会有明显且强烈的耳痛症状,较大的小孩会表达不适,而还不会讲话的小小孩,通常只会表现出躁动,或不停抓耳朵,此时家长就要有所警觉,尤其曾有过中耳炎的小孩,有任何异常,家长就要怀疑是中耳炎再发。
中耳炎的危险因子包括:
1.幼儿本身就是中耳炎高危险群,尤其上小学之前最容易罹患。
2.家中小孩较多,得到机率较大。
3.家中有人抽烟,二手烟也是中耳炎的一项危险因子。
4.喂配方奶比喂母乳容易得到中耳炎,因为喝配方奶较容易呛入中耳,而母乳中含有丰富抗体,可降低罹患机率。
5.兄弟姐妹当中有人得到,罹患的机率较高。
6.男生比女生得到机率高,国内统计,男生发生率比女生大约多出3成。
婴儿感冒什么时候去医院
决定就医时间要根据宝宝的月龄来。
· 0-6个月
六个月以内的宝宝要非常谨慎,一旦发现宝宝有任何不适,尤其是发高烧,体温超过38摄氏度,要立刻到医院就诊。
· 满6个月
如果宝宝的月龄超过了六个月,发高烧且体温超过了38.5摄氏度,也应马上带去医院检查。不管宝宝生了什么病,病情是轻还是重,只要有疑问,直接咨询医生是最好的做法。
以下情况是需要立刻带宝宝去医院的,不管宝宝月龄多大:
1.宝宝生病超过三天,病情越来越重。宝宝感冒时间超过了一星期,而且不好好吃奶,睡觉不踏实,行为焦躁,心情烦闷,大小便不正常。
2.宝宝咳嗽,越咳越厉害,有时甚至气喘,如果表现出这些症状,宝宝可能患上了肺炎或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感染。一岁以下的宝宝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该疾病是一种具有潜在危险性的呼吸疾病。
3.喂宝宝吃奶时,宝宝哭闹,摇头或者揉自己的耳朵。如果表现出这些症状,可能宝宝的耳朵感染了。
宝宝有耳屎怎么办
1、如果小孩耳朵的耳屎用肉眼能看见,而且不是很硬,可以用湿布卷起来,慢慢的伸到宝宝的耳朵里面转一转,能把耳屎转出来。
2、如果宝宝的耳屎比较硬,不要用湿布了,可以用儿童专用的细棉棒掏一掏外面的耳屎。但掏之前要把棉棒沾一点香油,先轻轻的抹到耳道里,以软化耳屎,然后轻轻的转动棉棒,把耳屎掏出来。
3、还可以准备个沾上消毒药水的棉球,在宝宝睡着时塞到宝宝的耳朵里,大约2--3个小时后转动转动棉球,再过一会儿取出棉球,这样一部分耳屎就会被沾在棉球上带出来了,这个方法对宝宝的耳朵影响较小。
4、在给宝宝掏耳朵时,注意一定不要掏的太深,会损伤宝宝的耳道的。很深的耳屎其实没有多大影响。没有实足的把握,不要随便给宝宝掏耳朵。
5、给宝宝掏耳朵时,最好在宝宝熟睡的时候比较好,否则宝宝醒着会哭闹着不让掏,家长不要硬给宝宝掏,很容易发生危险。
6、如果上述方法不见效,宝宝的耳屎比较多,宝宝哭闹很厉害,最好去看儿科医生了,医生会戴上耳镜对宝宝的耳朵做细致检查,估计耳屎量和耳道的堵塞程度,然后会根据情况制定清理方法。虽然宝宝会感到不舒服,但对宝宝的耳朵影响很小。
小儿患上中耳炎的原因是什么
1、呼吸道及鼻咽部疾病。比如感冒、鼻炎、咽炎等。因为中耳与鼻、咽管相通,当鼻咽部存在大量细菌的时候,这些病原体就很容易进入耳部。所以,宝宝感冒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他的耳部是否有异常。
2、游泳。游泳时,水会从外耳道进入耳朵,但如果鼓膜没有孔的话,水是不会从外耳进入中耳的。不过,如果游泳池里人较多,清洁卫生又做得不是很到位的时候,水中的细菌或消毒剂会通过孩子的鼻、口进入体内,导致感冒,进而引起中耳炎。
3、躺着喝奶。来自美国的研究报告称:婴儿平躺着喝水、喝奶,水或奶会向鼻咽方向流入,有引起中耳炎的危险。所以,宝宝喝奶或其它饮料时,要将他的头抬高一些,并随时给他擦掉流出来的水或奶。
4、疲劳。睡眠不足或体力消耗过大,是免疫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生活有规律、饮食营养均衡再加上适量运动对于保持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不要让孩子玩得太累,而且一定要让他得到充分的休息。
5、吸烟。欧洲的研究报告表明:家里有人吸烟,容易诱发中耳炎。即使你把那个吸烟者赶到阳台上吸烟,他的头发和衣服上也会沾有香烟的有害物质。他再去抱宝宝时,这些有害物质就会吸附在宝宝的鼻咽黏膜上,容易引起炎症。
6、集体生活。在幼儿园里,孩子接触感冒病菌或病毒的机会大大增加,从而增加患中耳炎的可能性。
7、外出。在密闭的火车或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上,或者在通风不好、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很容易感染上感冒病毒,也很容易让宝宝患上中耳炎。所以,带孩子外出,要尽可能避开人群拥挤的场所。
小孩为什么会得中耳炎
小孩为什么会得中耳炎?中耳与鼻,咽管相通,当鼻咽部有大量的细菌繁生的时候,就很容易进入到耳部进而出现中耳炎,那么,导致幼儿中耳炎的原因是什么呢?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中耳与鼻、咽管相通。当鼻咽部存在大量细菌的时候,这些病原体就很容易进入耳部。,因此说导致幼儿中耳炎的原因之一就是呼吸道及鼻咽部疾病,比如感冒、鼻炎、咽炎等。所以,宝宝感冒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他的耳部是否有异常。
小孩为什么会得中耳炎?婴儿平躺着喝水、喝奶,水或奶会向鼻咽方向流入,有导致中耳炎的危险。
游泳也是导致幼儿中耳炎的原因之一。游泳时,水会从外耳道进入耳朵,但如果鼓膜没有孔的话,水是不会从外耳进入中耳的。水中的细菌或消毒剂会通过孩子的鼻、口进入体内,导致感冒,进而引起中耳炎。
外出。在密闭的火车或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上,或者在通风不好、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很容易感染上感冒病毒,也很容易让宝宝患上中耳炎。所以,带孩子外出,要尽可能避开人群拥挤的场所。
通常急性中耳炎在吃了几天药后症状就会得到缓解甚至消失,这时不要根据自己的判断就认为宝宝已经好了,停止吃药和治疗。中途停止治疗是急性中耳炎长期不愈甚至转为慢性中耳炎的原因之一。
宝宝感冒别小觑易诱发重症
1、肺炎。这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小儿感冒尤其是有先天性心脏病、早产儿、营养不良、贫血、低体重儿因为抵抗力弱,患感冒后更容易诱发肺炎,而且发病还很危急、拖延就难痊愈。宝宝患肺炎后会出现咳嗽、发热和气急症状,还可能有口唇青紫、鼻翼煽动等现象。
2、中耳炎。可能家长会认为感冒诱发中耳炎不是什么“大病”。然当宝宝感冒诱发中耳炎后,会有耳朵痛、发热、流脓、流水等症状,并且流脓的症状还会持续在宝宝的每次感冒中,反复的就形成慢性中耳炎甚至鼓膜穿孔、脑膜炎、乳突炎等严重并发症。
3、心肌炎。感冒开始或者感冒过程中都有可能诱发心肌炎。心肌炎轻者无症状必须通过医生检查才能确诊,典型的会有疲倦、食欲不振、头晕、胸闷气促或疼痛的症状。小儿心肌炎症状多为腹痛、呕吐、恶心、面色发灰等,病情严重者会短时间急剧发病,导致晕厥、休克或衰竭,危及生命,
婴幼儿中耳炎症状是什么
耳发炎就是中耳炎,是孩子发生耳痛的一种常见病因。 中耳炎常发生于8岁以下儿童。它经常是普通感冒或咽喉感染等上呼吸道感染所引发的疼痛并发症。
由于婴儿吐奶、呛咳及拧鼻涕用力太猛时,细菌便很容易从咽鼓管进入到中耳而成为引起化脓性中耳炎最常见的原因。如果有中耳炎婴幼儿一般只会烦躁哭闹,父母常常不知所措。但此时若用手指轻轻按压耳朵,如果孩子哭闹加重,或用手来自卫,则说明是耳内的毛病。另外,因重力的关系,将小儿抱立时,由于耳内的充血情况得到改善,疼痛常常有所减缓,这也提示中耳炎症的存在。
孩子得中耳炎的症状表现
一、出现没有感冒症状的发烧?
二、不肯吃东西、哭闹,不愿入睡
三、反应迟钝四、耳朵中流出黄色、白色或者含有血迹的液体
激素类药物易造成依赖性和皮肤炎症,尤其对幼儿危害较大纯中药保宁堂冰窍散所选药材均为纯天然优质药材配伍而成,冰窍散采用传统中医外治疗法,无激素,无副作用,安全可靠,患者可放心使用。
婴幼儿中耳炎的护理
1、给宝宝洗澡、洗头时,因宝宝不合作导致污水流入耳朵内发生感染;?
2、给宝宝喂奶过急或奶嘴上的孔较大,使流入口内奶太快或太多,宝宝来不及吞咽而引起呛咳,使乳汁容易进入中耳发生感染;
3、家长给宝宝挖耳朵,不小心刺伤了耳内的皮肤粘膜而引起感染
医生提醒感冒患儿莫忽视中耳炎
儿童中耳炎多由感冒引起
中耳炎是由于咽鼓管功能不良或阻塞,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所造成的。由于宝宝耳部结构尚未发育完善,特别是3岁以下幼儿的咽鼓管和成人有很大的区别,因为短、宽、平,而且位置低,当孩子患呼吸道感染时,导致病菌很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到中耳,引起中耳炎。
医生指出,一般情况下,宝宝如表现出以下三类症状,就应当心患上中耳炎了:多数宝宝会搔耳、搓耳,甚至摇头、哭闹不安等;有的宝宝也常伴有发热、畏寒等全身症状,有的甚至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如果鼓膜穿孔,宝宝的耳内会有液体流出,初为血水样,以后变为脓性液体。由于中耳炎对宝宝的听力影响不可小视,建议妈妈孩子感冒后如有以上症状,最好及时就医,以免耽误治疗。
症状消失不等于痊愈
很多家长以为,只要孩子化脓、耳朵疼痛等症状消失了,就表明孩子的中耳炎已经痊愈了。医生提醒,这是很多家长的一个误区,因为如果宝宝患急性中耳炎后没有及时得到治疗,可能发展成分泌性中耳炎,即使急性症状消失,也可能会发展成神经性耳聋。多数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常无明显症状,尤其是单侧耳朵患病的孩子常常要通过体检中才能发现。如果家长发现小孩看电视声音开很大,或者对家人呼唤反应迟钝、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时,应该尽早检查。
宝宝总是抓耳朵怎么办
大部分宝宝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内,由于免疫功能尚未健全,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导致小儿至少会受到一次听觉器官疾病的侵扰,而中耳炎就是其一。由于预防和治疗不当,很多宝宝会反反复复地患上中耳炎,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会引起听力障碍,甚至造成语言发展迟缓和学习能力差。
要是宝宝出现拉、揪、拽自己的耳朵,或者耸肩摩擦耳朵的现象,同时伴有爱哭闹、食欲降低、耳朵中流出黄色或白色的液体、耳部有难闻的气味的症状,那么宝宝可能耳朵感染发炎了,此时要寻求医生的帮助。
董玉礼解释说,中耳炎是小儿常见病之一,发病率较高,其原因与小儿的耳部解剖、生理和病理密切相关。婴幼儿时期,不但中耳结构不健全,咽鼓管的发育也不完善,咽鼓管又短又直,管腔比较宽,咽鼓管的生理性狭窄处还没有形成,管道接近水平位,这样,咽鼓管的另一端即鼻咽部开口端就几乎与鼻底相平。由于咽鼓管的这一特点,婴儿一旦患上呼吸道感染,鼻咽部的细菌很容易沿着咽鼓管咽口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症。
幼儿耳疾家长要细观察,中耳炎不像感冒发烧,一下子就能看出来。有的宝宝还小,不会明确表示“耳朵疼”,家长便不容易察觉。如果宝贝有了以下这些表现,那么就可能患上中耳炎了。
发烧:宝宝连续3天发烧37.5℃以上,吃了药烧却持续不退时,哭闹不止,就要考虑宝宝有患中耳炎的可能,要尽早去耳鼻喉科检查。
挠耳朵:如果宝宝不断地摸耳朵、挠耳朵、揪耳朵,要想到宝宝是不是患了中耳炎。
摇头:当发现宝宝躁动不安、摇头,要想到宝宝耳朵可能不舒服。
哭闹:孩子突然变得烦躁,爱哭,而且夜里总是睡不好觉,这时要立即带宝宝去看医生。
耳朵积水:当发现有黄色分泌物流出的时候,发热降至正常,情况好转,就要注意了,可能急性中耳炎已经鼓膜穿孔了。
听力不好:鼓膜里有渗出液会导致听力下降。如果你发现宝宝对你的召唤反应迟钝,叫宝宝几遍也不理睬,要赶快带宝宝去耳鼻喉科检查。
哪些因素会导致中耳炎的发生
1.呼吸道及鼻咽部疾病。比如感冒、鼻炎、咽炎等。中耳与鼻、咽管相通。当鼻咽部存在大量细菌的时候,这些病原体就很容易进入耳部。所以,宝宝感冒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他的耳部是否有异常。??
2.游泳。游泳时,水会从外耳道进入耳朵,但如果鼓膜没有孔的话,水是不会从外耳进入中耳的。不过,如果游泳池里人较多,清洁卫生又做得不是很到位的时? 候,水中的细菌或消毒剂会通过孩子的鼻、口进入体内,导致感冒,进而引起中耳炎。游泳耳朵进水记得拿棉棒蘸取少许耳道清洁液在耳道周围轻轻擦拭,有效杀死耳道内细菌,防止因感染细菌而引起的中耳炎!
3.躺着喝奶。来自美国的研究报告称:婴儿平躺着喝水、喝奶,水或奶会向鼻咽方向流入,有导致中耳炎的危险。所以,宝宝喝奶或其他饮料时,要将他的头抬高一些,并随时给他擦掉流出来的水或奶。??
4.疲劳。睡眠不足或体力消耗过大,是免疫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生活有规律、饮食营养均衡再加上适量运动对于保持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不要让孩子玩得太累,而且一定要让他得到充分的休息,另外要使用耳道清洁液加强耳朵的护理工作,保护孩子的听力,有效预防各种耳病的发生。
5.吸烟。欧洲的研究报告表明:家里有人吸烟,容易诱发中耳炎。即使你把那个吸烟者赶到阳台上吸烟,他的头发和衣服上也会沾有香烟的有害物质。他再去抱宝宝时,这些有害物质就会吸附在宝宝的鼻咽黏膜上,容易引起炎症。??
6.集体生活。在幼儿园里,孩子接触感冒病菌或病毒的机会大大增加,从而增加患中耳炎的可能性。平时父母一定要照顾好孩子,预防中耳炎,防感冒是前提!??
宝宝发烧怎么办 经常造成婴幼儿发烧的原因
新生儿因为皮肤较薄,当有发烧的症状时,皮肤容易涨红,在外显的表现上,宝宝活动力下降、哭闹不安或嗜睡、喝奶量减少,也可能因为奶量减少而导致大小便减少、尿尿的颜色较深。
相较之下,年纪较大的幼儿,除上述症状之外,还可以透过玩游戏,观察他的整体精神与活力表现,因为幼儿在不舒服时较容易出现全身倦怠无力、反应能力差、嗜睡等等状况。
发烧的原因很多,各种感染都会发烧。婴幼儿合并出现发烧的症状,以感冒最常见,但是其他部位的感染一样会引起发烧的现象,例如脑炎、肠胃疾病、中耳炎、尿道感染、玫瑰疹等等。
常见的感冒是病毒感染,发炎的区域是在咽喉、鼻腔、气管黏膜的下层,当感冒时医生所开的药,只是在减轻症状或是让感冒的过程过得比较舒服一点。
过敏与感冒的症状很相似,都常有打喷嚏、流鼻水或是鼻塞等症状,那么该如何判定婴幼儿是过敏还是感冒呢?
其实,观察孩子有没有发烧现象是一个可以参考的指标,如果有发烧现象,则其为过敏的机率较小。如果发烧时并没有出现感冒的症状,不咳嗽、没有流鼻涕、鼻塞,喉咙也没有发炎疼痛,那么就要注意是否为其他疾病所引起。
由于3个月以下婴儿本身体温调节中枢还未发展成熟、抵抗力也较弱,很容易经由接触传染致病。
因此,爸妈除了要注意为小宝宝进行适当的保暖之外,若亲朋好友想要来探视小婴儿,也应特别注意,在接触小婴儿之前要记得用肥皂彻底将双手清洁干净,若对方已感觉身体不适,更应婉拒其探视或接触小婴儿。
一般来说,中耳炎的细菌与病毒都是由鼻咽部的耳咽管进入,幼儿之所以很容易感染中耳炎,主是因为相较于成人,幼儿的耳咽管比较短而且水平,又与鼻咽相连。
因此,当感冒(鼻腔受到感染)时,细菌或病毒比较容易进入耳咽管,进而引发中耳炎。急性中耳炎的症状,最明显的就是耳朵痛、发烧,当孩子出现高烧不退、哭闹不安、耳朵胀痛时,就应该积极就医治疗。
玫瑰疹也是病毒感染的一种,病原是人类疱疹病毒第六型,通常好发于6个月~1岁半左右的婴幼儿。
幼儿玫瑰疹是也2岁以下小孩常见的感染疾病,典型的症状是会忽然发高烧,且持续长达2~5天左右,39〜40℃左右的反覆高烧,并出现食欲减低、焦躁不安等现象。
若医师检查过后初步排除其他感染迹象且宝宝精神活动力佳,当宝宝高烧退去后就会出现玫瑰般色泽的红疹子,这时候烧也差不多退了,疹子在之后也会慢慢自行消失,因此父母不用太过担心。
泌尿道感染也会引起宝宝发烧,尿道、膀胱以及肾脏的任何一部分发炎,都称做泌尿道感染,年龄较大的幼儿在泌尿道感染时可能会出现频尿、小便痛,甚至小便失禁、腰痛等现象;
较小的婴儿则有可能出现厌食、吐奶、腹泻、黄疸等现象,常常无法在第一时间立即诊断出是泌尿道方面的症状,所以诊断通常需要检验帮助。
当1~2岁的宝宝常出现不明原因发烧时,需考虑是否有泌尿道感染的可能,建议到医院就医,必要时做尿液检查和培养,考量是否有膀胱输尿管逆流的状况或已感染到肾脏。
此外,平时父母在为孩子清洁时应先用肥皂洗手、勤换尿布。
一般而言,宝宝约6个月左右开始冒出小小的乳牙,先从下排牙齿中间两颗门牙开始,然后上排中间两个门牙、外侧两颗门牙,然后下排外侧两颗门牙(此时大约1岁大左右)。
在3岁前后会长满20颗乳牙。长牙前,宝宝可能会有流口水、牙龈不舒服或烦躁的现象,但是宝宝长牙时的体温,顶多到37.8℃左右就会停止。
目前临床上没有任何证据显示长牙跟发烧有关系,尤其当有38℃以上的发烧时,不一定是长牙时所造成的,建议父母仍需带宝宝就医找出原因。
宝宝感冒要预防分泌性中耳炎
小故事:3岁的糖糖一个多月前患了感冒,感冒好了之后,父母发现原本活泼的糖糖变得有些呆呆的,叫她好几声,她才有点反应。于是父母带她到儿童医院检查,经检查医生诊断糖糖患了中耳炎,而感染中耳炎的原因就是由于一个多月前的那场感冒。
故事分析:很多家长认为只有耳朵来进脏水才会引起中耳炎,其实感冒时宝宝的耳朵也很容易受到牵连,很多宝宝患上分泌性中耳炎都是由于感冒引起。因此预防宝宝感冒或者尽可能缩短宝宝感冒的时间是减少患中耳炎的最佳措施。
然而由于宝宝抵抗力较差,较容易染上感冒,在宝宝感冒中,家长应有针对性地帮孩子保护耳朵,比如用温热的毛巾为宝宝敷鼻子,减轻鼻腔的肿胀和阻塞,以免鼻腔内的细菌蔓延到耳部,引发分泌性中耳炎。除此之外,宝宝感冒时常会有流鼻涕的现象出现,家长应使用正确的方法为宝宝擤鼻涕,正确处理鼻涕纸,以起到预防中耳炎的目的。
Tips:正确及错误擤鼻涕的方法
错误擤鼻涕方法:家长在为宝宝擤鼻涕时,用两手指捏住他两侧的鼻翼,让宝宝用力将鼻涕擤出。
正确擤鼻涕方法: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用同样方法擤另一侧,将鼻涕纸丢在有盖子的垃圾桶中。
识别宝宝肺炎
认识肺炎双球菌
当肺部產生发炎反应时称作肺炎,肺炎的原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细菌性肺炎。在台湾,最重要的致病细菌就是肺炎双球菌,这种感染好发於每年11月到隔年4 月,在孩童的好犯年龄是 5 岁以下的婴幼儿,而当肺部因為细菌感染產生发炎时,不只是肺臟肺泡本身受影响而已,还可以影响覆盖於其上的肋膜,肺臟其内的血管及气管等。
谁是肺炎的高危险群
有哪些宝宝容易发生肺炎呢?哪些又是常见的高危险群呢?肺炎常发生於经济较弱势的家庭,或者是家中成员较多的家庭,其他较常见的情况是在学的儿童回到家中再传染给年幼的宝宝,此外,有些情况可能会让肺炎变得更严重如:先天性心臟病患者、早產儿、气喘患者、先天性肌肉神经疾病患者(如:卧床的脑性麻痹患者)、免疫不全患者等,若母亲有抽淤的情况,其二手淤也会导致幼儿容易有肺炎的机会。
肺炎的传染途径
肺炎是如何发生的?「细菌性肺炎」的传播主要来自於咳嗽、打喷涕所產生的飞沫传染或者是接触到遭受飞沫污染的物品,而病童吸入了这些致病的细菌,随之而来的是这些细菌有机会在身体的鼻咽黏膜寄宿并繁殖,此外,有些情况则是这些细菌平时原本就寄宿在鼻咽黏膜上,但并未產生不适症状,当宝宝感冒其免疫力相对较差时,这些致病细菌则有相当好的机会繁殖,而產生严重的併发症,这也就是為甚麼家长常奇怪,為甚麼医生告诉我,小孩只是小感冒,却越来越严重而变成肺炎的原因。
判别篇
甚麼情况会让医生怀疑有肺炎呢?当宝宝咳嗽、流鼻水且合併第一天发烧至门诊就医时,医生大概都不会说他有肺炎,而且医生还会作耳鼻喉检查、胸部听诊等身体检查来确认孩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