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也会高血压这三类孩子最容易得
儿童也会高血压这三类孩子最容易得
哪类型的儿童容易得高血压?
偏食大王
南方人饮食清淡,小孩子盐的摄入量会少一些。同时,钾、钙摄入不足的话,钠自然就多了,钾一般藏在新鲜的蔬菜水果中,而钙在小河虾、牛奶中,南方果蔬、河鲜的种类多。北方孩子本身口重,如果偏食,不喜欢吃果蔬,体内的钠相对会多一些。
药方:口味清淡、多吃果蔬。含有隐形盐的零食也要注意。
呼噜高手
小高血压就诊,时主任说,医生们一般会先“相面”,小胖墩,脖子短的话,十有八九是个呼噜高手,打鼾能引起机体缺氧,使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外周血管收缩,继而引起血压升高。
药方:去呼吸科治好小呼噜。孩子肥胖也易打鼾,给胖娃娃减负。
肾病病号
除去上述生活方式,儿童高血压多为继发性,特别是肾脏疾病,如儿童常得的肾小球肾炎、肾动脉等问题,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药方:孩子得了肾病,又出现头晕、头疼、心跳加快等高血压症状时,要及时就诊。如果孩子血糖高,一定要查血压,他们是难兄难弟,互为因果。
预防小儿高血压的方法有:
1、重点预防对象
对血压正常偏高儿童、有阳性家族史者及肥胖儿应作为重点预防对象,定期测量血压。从儿童开始就应加强血管保护,预防粥样斑块形成。若有高血压家族史、肾炎病史以及肥胖的4岁以上儿童,经常头昏、头晕、心慌,家长应提高警惕,尽早带孩子到医院测量血压,以争取早期发现问题,予以合理治疗。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饮食方面保证儿童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合理营养平衡膳食,避免超重,并应从婴幼儿时期开始,避免喂哺过量牛奶或总热卡过多。日常饮食避免过多高脂高胆固醇饮食 ,少食精米精面,多食蔬菜,鼓励低盐饮食,少吃肥肉、猪油等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因为胆固醇高,血管内皮会长斑块,把血管堵塞,容易出现动脉硬化,造成高血压病及冠心病。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起居要有规律,早睡早起。坚持体育锻炼,避免精神过度紧张的刺激,如学习负担过重、富于恐怖或惊骇性内容的电视及电影等,减轻环境中的噪音,保证足够睡眠时间,不通宵熬夜,因为睡眠时血管放松,血压可以下降。避免吸烟饮酒等。
儿童能得高血压吗
儿童时期发生的高血压大多数为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少见。年龄越小,原发性高血压越少。引起儿童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肾脏疾病:肾性高血压是儿童最常见的一种高血压,占儿童高血压的70%-80%。肾小球肾炎、肾血管异常、双侧尿路阻塞、肾先天性畸形、慢性肾盂肾炎、肾肿瘤、过敏性紫癫、红斑狼疮、肾移植及外伤等。
2. 心血管疾病:包括先天性主动脉缩窄,腹主动脉发育不全,主动脉关闭不全、动静脉瘘、动脉导管未闭。
3. 内分泌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此类疾病在儿童期较少见。
4.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儿童因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引起的高血压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和颅内压增高。患儿血压升高的程度与原发病的轻重有关,并随原发病的消除或缓解而得到恢复。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部分血压高的儿童,找不出任何原因,这部分儿童的家庭成员中,多有得高血压、脑血管病和冠心病的。对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儿童,要合理调节饮食,不要吃过多的脂肪和糖类,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另外,要少吃盐,因为儿童肾脏排钠的功能不完善,体内存盐过多,可能是以后发生高血压的一个因素。
对已经发生高血压的儿童,要适当治疗,如果血压是波动性的,有时高有时低,除了精神因素,一般只需要控制体重和少吃盐,注意调节饮食就可以了,不必用降压药物。如果血压持续高,不是忽高忽低,应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
最容易得妊娠高血压的6类人群
容易得妊娠高血压的六类人群
1. 初诊时血压高的人:原本血压高的人就要留意。虽然在正常范围内,但在初诊时血压达130-139mmhg的话,就有高风险。
2. 首次怀孕的人:数据显示,2%曾经怀孕的孕妇会患上妊娠高血压症候群,其中初次怀孕的就有3.2%。
3. 怀有双胞胎(多胞胎)的人:如果怀有双胞胎或多胞胎,妈妈的身体负担会特别大,风险也较高,本身也有早产和低体重的风险。
4. 血球容积比值高的人:血球容积比值是表示血液浓度的数值。怀孕时血量会增加,令血液变得稀释,所以数值会比平时低,即使如此,但仍有高数字的人就要注意了。
5.体重60kg以上的人:体重越高就越容易患上,虽然身高也有一定的影响,不过数据显示,体重超过60kg时,风险也会随之增加。
6. 长期患病者:有甲状腺、慢性肾炎等方面的疾病,或糖尿病等长期病患者,怀孕大大增加了身体的负担,容易导致高血压。
若你是妊娠高血压的患者,也不必过虑。妊娠高血压的影响,取决于出现症状时所处的怀孕阶段,以及血压升高的程度。血压越高,越接近怀孕早期出现,孕妇出现问题的风险也就越大。
所幸的是,大多数患有妊娠高血压的准妈妈症状都很轻微,而且直到接近分娩时(37周或以后)才表现出来。如果你属于这种情况,你接受引产或剖腹产的风险会略高于其他人。但除此之外,你和宝宝的健康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哪些人容易得高血脂
1、肥胖人群是高血脂重患人群,最容易得到的疾病之一就是高血脂。
2、体虚人群也是最容易得高血脂,这类人群一定要注意饮食调节,经常运动。
3、拥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的人。
4、喜欢食用肥肉与动物内脏,而且不喜欢运动的人。
儿童也会高血压
医学上将高血压按病因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大类。继发性高血压患儿都可找到相关病因,多由内分泌、心血管、肾脏、神经系统疾病引起,且患儿血压升高程度往往较重,可有恶心、头痛、视物模糊、烦躁等表现,并同时伴有原发病的症状。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指病因未明且以高血压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独立性疾病。目前研究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病,是许多基因和环境因素相互影响综合作用的结果,它没有明确的遗传方式,但表现为家族发病的集簇性。原发性高血压患儿血压多呈轻到中度升高,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或症状轻微。一般来说,对于10岁以下儿童,少见原发性高血压,年龄越小,高血压原因越可能是器质性疾病引起;对于青少年,高血压病因更接近于成年人,85%~95%属于原发性高血压。
儿童处于体格快速生长发育期,血压受年龄、性别、体重、身高等因素影响,正常血压和高血压之间没有绝对分界线,只能人为地界定一个阈值,作为儿童不同年龄血压高低的标准。国际上目前多采用百分位法界定儿童血压标准,即高于同年龄、同性别收缩压/舒张压的第95百分位者称为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低于第90百分位者为正常血压;介于第90~95百分位间为临界高血压。我们可根据公式粗略计算2岁以上儿童血压正常值,即收缩压=年龄×2+80(毫米汞柱),舒张压=收缩压×2/3(毫米汞柱),通常学龄儿童血压不应超过120/80毫米汞柱。
血压测量的准确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测量血压时间、环境温度、血压计袖带长度和宽度、体力活动、被测者的情绪等,一次偶测血压偏高也不必过于紧张,可安静休息后重测,并定期规范化的多次测量,通常当非同日测量血压3次或3次以上血压均高于相应性别、年龄别高血压标准者,方可作出高血压的诊断,不能单凭一、二次测量就草率做出诊断。
宝宝太胖有哪些危害
肥胖现在已经不再是成人面临的问题,年幼的孩童也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中招,但是儿童毕竟还处于身体发育的时期,此时如果太过肥胖,会对儿童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这些影响甚至会影响儿童的一生,现在就来看看儿童肥胖会有哪些害处吧。
1.肥胖容易让儿童血脂高
肥胖儿童的血脂明显高于正常儿童,血脂紊乱往往是产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
2.肥胖让儿童易患呼吸道疾病
儿童太过肥胖,就会使得胸壁脂肪堆积,从而会压迫胸廓,使得扩张受限,顺应性降低,横隔运动受限,影响肺通气功能,进而使得呼吸道抵抗力下降,容易使儿童患上呼吸道疾病。
3.肥胖容易诱发儿童患脂肪肝
儿童肥胖是诱发脂肪肝的重要危险因素,重度肥胖使得儿童脂肪肝发病率高达80%,其中儿童高血压、高血脂是发生脂肪肝的危险信号。
4.肥胖容易让儿童患消化系统疾病
肥胖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的患病率是15%,明显高于正常儿童的4%。
5.肥胖会使儿童的免疫功能降低
儿童太过肥胖,免疫功能会不断降低,尤其是细胞活性会明显降低,因而很容易患上感染性疾病。
6.肥胖会使儿童患高胰岛素血症
肥胖儿童普遍患有高胰岛素血症,为维持糖代谢需要,身体会长期被迫分泌大量胰岛素,久而久之,很容易导致胰岛分泌功能衰竭,引起糖尿病。
7.肥胖还容易使儿童性早熟
肥胖会使男童中血睾酮的含量及女童中血清脱氢表雄酮硫酸酯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儿童,过多的体内脂肪还会使得肾上腺激素分泌量增多,使下丘脑对循环中性激素阈值的敏感性降低,出现性早熟。
8.肥胖容易使儿童智商变低
在一项对儿童的智力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肥胖儿童的总智商和操作商明显低于健康儿童,其活动、学习、交际能力低,久而久之会出现抑郁、自卑,使儿童对人际关系敏感、性格内向、社会适应能力低,进而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
童年时代本来应该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值得回味最无忧无虑的时间段,此时如果受到了肥胖问题的困扰,不仅会让儿童产生严重的自卑情结,各种容易诱发的疾病也会让儿童收到更大的伤害,儿童肥胖已经不再是一个让人小觑的问题,尤其是很多家长,不要以为孩子胖点就是好现象,如果不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不积极促使宝宝减肥,很容易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的。
五大方法预防儿童高血压
1、关注重点人群
遗传因素对儿童高血压起着重要作用,所以,父母中任何一方有高血压,孩子也就成了重点预防对象。
2、避免肥胖
超过标准体重15%的肥胖儿即有患高血压的危险。国外有研究表明,50%的高血压儿童是肥胖儿。防止肥胖的措施主要是控制营养过剩和增加体力活动。高血压的哪些事建议2岁后提倡饮低脂牛奶,特别是已经肥胖的儿童。稍大儿童应限制甜食,不喝含糖高的饮料,禁含油煎和高脂肪食品,鼓励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给孩子玩耍的时间,比孩子在活动中消耗热量,避免肥胖。
3、防止食盐过多
在对血压偏高儿童的饮食调查中,发现60%~70%的儿童有偏爱摄食高盐、高糖、高脂肪、低钙、低镁、低维生素与低纤维素食物的特点。应从小培养孩子吃清淡饮食的习惯,成人每天食盐应低于5克,儿童则减至成人的1/3以下;选择富含钙与钾的食物,因为钙与钾都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4、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充分的睡眠,对防范高血压很有帮助,不可让孩子养成和大人一样熬夜的习惯,限制其看电视的时间。
5、定期给孩子测量血压
即便发现孩子血压超过正常标准,也不要大惊小怪,以免造成紧张气氛,更不可滥用降压药物。
有高血压病的家长常用自己的经验和药物给孩子治疗,这样容易造成意外。高血压病治疗特别强调个体化,孩子又有其独特的用药特点,绝不可搬用成人的一套。应带患儿去看医生,由医生制订治疗方案。
儿童也会得高血压
医学上将高血压按病因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大类。继发性高血压患儿都可找到相关病因,多由内分泌、心血管、肾脏、神经系统疾病引起,且患儿血压升高程度往往较重,可有恶心、头痛、视物模糊、烦躁等表现,并同时伴有原发病的症状。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指病因未明且以高血压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独立性疾病。
目前研究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病,是许多基因和环境因素相互影响综合作用的结果,它没有明确的遗传方式,但表现为家族发病的集簇性。原发性高血压患儿血压多呈轻到中度升高,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或症状轻微。一般来说,对于10岁以下儿童,少见原发性高血压,年龄越小,高血压原因越可能是器质性疾病引起;对于青少年,高血压病因更接近于成年人,85%~95%属于原发性高血压。
儿童处于体格快速生长发育期,血压受年龄、性别、体重、身高等因素影响,正常血压和高血压之间没有绝对分界线,只能人为地界定一个阈值,作为儿童不同年龄血压高低的标准。国际上目前多采用百分位法界定儿童血压标准,即高于同年龄、同性别收缩压/舒张压的第95百分位者称为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低于第90百分位者为正常血压;介于第90~95百分位间为临界高血压。我们可根据公式粗略计算2岁以上儿童血压正常值,即收缩压=年龄×2+80(毫米汞柱),舒张压=收缩压×2/3(毫米汞柱),通常学龄儿童血压不应超过120/80毫米汞柱。
儿童也须警惕高血压
儿童也会得高血压
如今的孩子不单单享受着丰富的物质生活带来的快乐,同时也承受着由于营养过剩、压力过大造成的身心损害。令人痛心的是,原本属于中老年人专利的高血压等慢性病正在偷走孩子们的健康。
现状:儿童高血压紧逼小胖墩
儿童高血压主要分为两种,继发性和原发性。继发性的高血压主要由其他疾病引起血压异常,比如肾脏、心血管、代谢系统等方面的疾病;原发性的则与孩子饮食和生活方式息息相关。肥胖、饮食过成、长期精神紧张、熬夜、性格急躁、噪音等都易诱发高血压。
高血压的遗传因素也是儿童被“偷袭”的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研究证实,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比普通人更容易患高洫压。除了基因遗传作用之外,共同的生活环境和习惯都可能会使家族出现多发病的倾向。如果在儿童时期,高血压得不到控制,很容易发展成为成人高血压,需要终生服药,甚至引发一系列更加严重的疾病。
高血压发病低龄化的主要原因
高血压想必是老人们很熟悉的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儿童也成为了高血压的受害者,这不得不让人搞到讶异。对于儿童高血压的原因,也成了现代医学的重点关注内容之一。
专家介绍,儿童高血压主要分为两种,继发性和原发性。继发性高血压的原因主要由其他疾病引起血压异常,比如肾脏、心血管、肾血管、内分泌等方面的疾病;原发性的则是与孩子饮食和生活方式息息相关。
此外,肥胖、饮食过咸、长期精神紧张、熬夜、性格急躁、噪音等都易成为诱发高血压的原因。虽然儿童高血压80%以上都是继发性的,但原发性的比例也在逐渐提高,特别是青少年高血压多为原发性的。
高血压的遗传因素也是儿童被“偷袭”的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研究证实,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比普通人更容易患高血压。除了基因遗传作用之外,共同的生活环境和习惯都可能会使家族出现多发病的倾向。比如,家长本身就喜欢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孩子也会不可避免多吃一些,这样就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
如果在儿童时期,高血压得不到控制,很容易发展成为成人高血压,需要终生服药,甚至引发一系列更加严重的疾病。一项20年的研究显示,43%的儿童高血压在20年后会发展为成人高血压。
针对儿童高血压的原因,需要家长朋友们都引起高度关注,做好相关预防措施。尤其是学龄期儿童,精神因素是最常见引发高血压的原因,对于这些儿童,不应该给予太大的压力。
打呼噜是什么原因 打呼噜有什么危害
1、影响发育
儿童的打鼾率为5%,这些患有打鼾的儿童会引起发育不良,或者心脏衰竭。那些晚上睡觉不塌实、白天活跃过度的孩子最易与之结缘,但往往易被父母甚至医生忽略,造成孩子发育落后,体格瘦弱。
2、增加患心血管危险
由于青年人的学习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烟酒的入侵,以及各种原因。常常导致这群人的身心疲惫,打呼噜使这群人的各个器官会受到损伤,特别是心脑血管。学生族长期打呼噜会造成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同时造成学习下降。男性则会造成阳痿早泄。随着年龄增大还会导致脑中风、偏瘫等生活难以自理的恶性事件。
3、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一方面打呼噜会“造就”一些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脑血栓、阳痿等。另一方面由于老年人群多已不同程度地患上了这些疾病,故恶性打呼噜无异于“落进下石”,使他们的病情“雪上加霜”,更加顽固难治。
各阶段人群打呼噜的危害
1.儿童打呼噜影响发育
儿童的打鼾率为5%,这些患有打鼾的儿童会引起发育不良,或者心脏衰竭。那些晚上睡觉不塌实、白天活跃过度的孩子最易与之结缘,但往往易被父母甚至医生忽略,造成孩子发育落后,体格瘦弱。
2.青年打呼噜增加患心血管、精神疾病危险
由于青年人的学习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烟酒的入侵,以及各种原因。常常导致这群人的身心疲惫,打呼噜使这群人的各个器官会受到损伤,特别是心脑血管。学生族长期打呼噜会造成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同时造成学习下降。男性则会造成阳痿早泄。随着年龄增大还会导致脑中风、偏瘫等生活难以自理的恶性事件。
3.老年人打呼噜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就健康而言,这本已是一个“多灾多难”的群体。一方面打呼噜会“造就”一些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脑血栓、阳痿等。另一方面由于老年人群多已不同程度地患上了这些疾病,故恶性打呼噜无异于“落进下石”,使他们的病情“雪上加霜”,更加顽固难治。
就因为二手烟年轻人高血压越来越多了
油盐糖的摄取量增加、缺乏运动、学习压力高涨以及大量吸入二手烟,这些都是导致青少年高血压的原因。目前,儿童高血压的发病率在2%左右,而从上海市2010年对学校内7至17岁学生的体检数据来看,男生与女生高血压患病率分别达到6.9%与6.0%,各年龄组相似,外地数据也很一致。
“在临床上,很多孩子都是在高考前体检发现高血压,导致某些大学专业不能报考,而与心爱的专业失之交臂;而对于儿童高血压患者来说,不少是先天性的疾病,但大多数病人都是因为蛋白尿来就诊才发现高血压,而此时小孩的肾功能已经受到损伤了。
我们必须要重视儿童和青少年的血压监测,如今幼儿园及中小学每年都有视力、身高和体重的体检,但现在亟需增加无创的儿童和青少年血压检测,尤其对于吸烟家庭的孩子,必须每年检查血压。
量血压的成本并不高,但效果可能会很大,因为尽早发现,就能早期开始干预和治疗,尤其是青少年高血压,在发育期以前去除危险因素和病因,并配合积极治疗,由于血管的快速发育,往往可以完全恢复健康。每个高血压孩子减少几十年的用药,就能明显提升健康水平,降低社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