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尿床了爸妈应该怎么做
孩子尿床了爸妈应该怎么做
1、宝宝小时候不要把尿
从小就把尿的宝宝,由于缺乏憋尿的经历,膀胱括约肌得不到锻炼,会导致膀胱容量小、憋不住尿,反而容易尿频、尿床。因此建议宝宝小的时候,不要给他把尿。
2、耐心等待
一般来说,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膀胱的功能也会越来越成熟,尿床的现象会随之减少。这需要孩子、父母都耐心等待。
3、调整生活方式
晚上睡觉前,不要让孩子喝太多的水,或进食太多含水量比较丰富的食物,如西瓜、哈密瓜、橘子、梨等。
4、适当的时机进行如厕训练
研究发现,许多在18个月以前便开始接受训练的宝宝,直到4周岁后才学会自己大小便;相反,那些在2周岁开始训练的,到3周岁时几乎都能自己上卫生间了。
如厕训练先从白天开始,晚上可以继续让孩子穿着纸尿裤。如果连续几天发现纸尿裤里的尿液很少甚至没有,那么晚上也可以尝试不给孩子穿纸尿裤了。
5、安抚孩子
告诉孩子,尿床没什么大不了的,不需要为此感到羞愧。如果孩子希望你帮ta保守这个秘密,那么我们就要说到做到,不给孩子心理压力。
6、给孩子更多的关注
前面提到,孩子失落、生病或者感到自己不受父母关注时,也可能会引起尿床。建议爸妈们,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让孩子体会到你们的爱,焦虑减少之后,孩子尿床的现象也会随之减少。
宝宝尿床很常见错误观念需绕开
1.睡前水喝多了
睡前喝水是会导致尿液增多,但孩子尿床却并不一定是睡前喝水多了。孩子睡前之所以喝水是因为他口渴,身体有对水的需求,并不是过量狂饮,不可能直接造成尿床,所以睡前喝水并不是导致孩子尿床的直接原因。
2.懒不愿意起身
孩子要上厕所了,但因为懒得起身下床上厕所,所以尿在身上。哪个孩子愿意穿着湿裤子躺在尿湿了的床上,孩子尿床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发生的,并不是因为孩子懒不愿意去厕所。如果父母打骂相加,只会吓到孩子,根本于事无补。
3.大人没有教会孩子上厕所
如果这个理由成立的话,大人肯定在孩子尿过一次之后就会马上教会孩子自己上厕所,因为洗床单肯定不是个轻松活。孩子之所以尿床并不是父母没有教会他上厕所,而是因为尿床的时候他自己根本就什么都不知道,尿完了才知道自己尿床了。
4.因为压力大
有些家长认为,父母总是对孩子要求这,要求那,孩子白天的精神一直处在紧张状态下,到了晚上也还同样处在紧张的情绪之中,在意识不清的情况下尿床。
5.营养不好尿床
看到孩子尿床,家人认为是孩子营养不好,缺少一些微量元素或是其他营养物质,一个劲儿地给孩子补这初那,结果发现,孩子还是尿床,真不知道要怎么办才好。
6.因为孩子有病
孩子反复地尿床,已经满了三岁了,却还是不能把握好时间下床上厕所,心急的家长突然想到是不是孩子有病,于是带着孩子四处求医,而医生只是告诉你要耐心地等待,等孩子再大些就好了。
7.与大人无关
不要以为孩子尿床就是孩子的原因,和大人没有关系。其实不然,有些孩子尿床是因为遗传的原因。也就是说父母双方如果有一方小时候尿床,孩子也就有可能也跟着尿床,目前遗传学还无法解释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基因的遗传,但宝贝尿床了不要责怪和打骂他却是各位最应该遵守的,你需要的是耐心地等待,等他长大了自然就好了。
3类情况导致孩子经常跑厕所
一、孩子尿频的原因
1.饮食原因
孩子们时不时的要上厕所,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饮食的关系。有很多食物是利尿的,如果孩子吃多了,那么就很容易上厕所。比如冬瓜、西瓜、苦瓜、海带、海藻等。如果孩子们偏爱这些利尿的食物,而且平时喝水量又过多,那么自然就产生尿频的现象。
2.心理因素
有时候孩子们并不是因为真的想上厕所,而是心理的原因。人一紧张时,膀胱就会受到影响,导致想上小便。还有一些孩子因为担心自己会尿裤子,所以只要有一点尿,他们就要去上厕所。这些都是心理的因素。
3.疾病因素
另外出现尿频的现象,是因为疾病的关系。
二、孩子尿频的应对方法
1.注意饮食
如果孩子有尿频的现象,那么爸妈们就不要让孩子吃太多的利尿食物,可以让孩子吃容易饱而水分又不多的食物,比如大米、大 豆、土豆。平时也不要让孩子喝太多水。当然不要因为孩子的尿频而导致孩子出现脱水现象,不然得不偿失。
2.让孩子放松
爸妈们如果平时对待孩子太严厉,让孩子一直处于紧张的氛围中,那么孩子们就会有尿频的现象。所以爸妈们平时教育孩子时,记得别给孩子太多心理负担。应该让孩子们感觉轻松和愉悦而不是苦恼和紧张。另外如果孩子尿床或尿裤子了,爸妈们应该以宽容的态度应对,别责骂孩子,不然孩子可能出现尿频现象。
3.到医院检查
如果孩子尿频和饮食以及心理都没有关系,那么一定是孩子身体出现了问题。这个时候爸妈们应该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孩子尿床正常吗
孩子3岁还尿床是否正常?
一般说来,宝宝在 1岁或1岁半时,就开始能在夜间控制排尿了,尿床现象已大大减少。但有些孩子到了2岁甚至2岁半后,还只是能在白天控制排尿,晚上仍常常尿床,这依然是一种正常现象,大多数孩子3岁后夜间不再遗尿。遗尿症是指5岁以后每周至少有一次遗尿者,并不包含偶然一次的尿床。引起尿床的原因很多,虽然有一些疾病可使孩子患遗尿症,但对于大多数尿床的孩子而言,尿床是一种机能性的问题,只要父母注意看护并去除生活中可能造成孩子尿床的因素,孩子尿床是可以纠正的。有一些孩子尿床有遗传因素,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男孩中,孩子的父亲小时候也往往尿床,这种情况引起的尿床,有时可到青春期才自愈。对于3岁前的宝宝偶然一次的尿床是正常现象,父母不要对孩子尿床表现出过于忧虑和给过多指责,更不能训斥惩罚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是纠正尿床的重要方法。如果孩子超过3岁后仍频频尿床,除生活上予以纠正外,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中西药物及针灸等方法治疗。
小孩尿床的注意事项
2~3岁时,让孩子体会到尿床或尿裤时的不愉快,促使孩子有节制高兴地排便,对孩子人格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三岁后孩子,若仍无法控制自己的小便,经常尿裤尿床,一定要引起重视。
首先要带孩子去医院排除疾病或发育异常方面的原因,再看看自己在训练方法上是否有问题,然后再找找心理环境等方面的原因,而妈妈也要给宝宝关于尿床的心理关怀。
由于尿床的孩子感到不光彩,害怕别人知道,因此不喜欢与其它孩子多接触,亦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所以,遗尿的儿童大多数具有胆小、被动、过于敏感和易于兴奋等性格特点。家长应用轻松平和的态度去处理对待孩子尿床问题,既要重视,也不能太着急,更不能责骂和歧视、到处张扬。
还有一个现象:越是关注孩子尿床,尿床现象越会频繁出现,有时对孩子尿床问题显得不太留意,或表现出不厌其烦轻松态度,孩子尿床却在无形中好了,这细节再一次印证,孩子尿床确实与心理作用有着重要联系,希望对父母有所启发。
儿童尿床应该如何预防
对待孩子尿床,有的父母往往存在一个误区:总觉得尿床不是病,一拖再拖。其实,孩子3周岁后仍持续尿床就是病,医学称小儿遗尿症。在北京刚刚闭幕的中国小儿遗尿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提醒家长,孩子尿床拖不得,应及早治疗。
尿床若长期得不到治疗会严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除造成个矮、偏瘦或虚胖外,还会使孩子形成胆小、孤僻、自卑等异常心理。最重要的是,孩子的智商也可能受到影响,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差,智商比正常儿童低。临床表明,多数尿床儿童在语言表达、数字排序、逻辑思维以及对游戏的深入程度明显低与正常孩子。虽然目前还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尿床对成年以后的生育有影响,但统计表明,大多数不孕不育患者儿时有尿床现象。
尿床所带来的发育差、反应慢、敏感害羞等危害已严重影响儿童的成长,不及时治疗将严重影响孩子将来的工作、人际关系和家庭和睦,做父母的千万别因“尿床不是病”的传统观念的误导而忽视孩子尿床,免得给孩子造成终生遗憾。
10个防止儿童尿床的建议
1.带孩子看医生。如果从来不尿床的孩子突然开始尿床,家长应该带孩子看医生,做必要的检查。突然尿床应当警惕泌尿系统感染、糖尿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危险。睡眠呼吸暂停也可能是孩子尿床的罪魁祸首。
2.与孩子好好谈谈。多项研究发现,很多尿床的孩子觉得自己应该能够控制的事情却发生了“失控”,因而自尊受挫,自责难过。这时候,家长应该好好和孩子谈谈,帮助和鼓励他提高自信。
3.切勿惩罚。孩子尿床并非故意,惩罚孩子无济于事。
4.关注孩子便秘。便秘会压迫膀胱,造成膀胱难以正常储尿,小便感增强。如果孩子排便困难,大便干结,最好带孩子看看儿科医生。
5.给孩子警告。这是解决儿童尿床问题的最佳方案,有效率可达75%。儿童泌尿专家建议,一旦发现孩子尿床,立即叫醒他,然后教孩子自己换床单、冲澡,再回床睡觉。当孩子意识到每次尿床都要这么做的时候,就会自然醒来尿尿。
6.药物治疗。醋酸去氨加压素是控制尿床(遗尿)的最常见药物,治疗儿童尿床的有效率为50%~75%。可以征求医生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7.做尿床日记。在日历上记录下孩子尿床和不尿床的夜晚,有助于给孩子以鼓励和动力,帮助他尽快解决尿床。
8.喝水排尿训练。鼓励孩子白天多喝水,一旦有便意立即去小便,可以很好地训练膀胱。专家表示,如果白天对膀胱不够注意,那么夜晚就更难注意膀胱,也就更容易发生尿床。
9.少喝咖啡因饮料。晚饭后孩子可以喝水,但不要喝苏打水和运动能量饮料,因为咖啡因是利尿剂,会诱发尿床。
10.叫醒孩子起床尿尿。上床前应让孩子小便一次。父母睡觉前,也最好叫醒孩子小便一次。这些训练有助于增强孩子睡觉时对膀胱胀满的感觉。
宝贝尿床如何改善
1.训练膀胱,白天多喝水
孩子年幼,膀胱功能没有发育好,一有尿就会尿掉,而不会像大人一样有憋尿功能。白天父母可以要孩子养成多喝水的好习惯,喝水了自然就会有尿,膀胱的积尿功能就能得到一定的训练,有助于孩子改善尿床的习惯。给孩子穿容易脱的裤子,孩子一有了尿意就马上脱裤子尿,不要白天喝水多了又尿裤子,那就真麻烦了。
2.注意营养,关注健康
有些孩子有可能是营养不良所导致的尿床,虽然这样子的情况现在已经比较少见了,但也还有存在。孩子可能有偏食,挑食的一些不良饮食习惯,是导致孩子们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家长注意孩子的饮食健康,做到营养膳食,适当运动,加强孩子的身体抵抗力,让孩子处在健康的状态,也是改善孩子尿床的办法之一。有些孩子可能因为遗传的原因,或是天生体弱多病,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一直不怎么好,这也有可能是造成孩子尿床的原因。家长要多注意孩子的饮食摄入,补充营养,让孩子渐渐身体强壮起来,孩子自然也就会慢慢改掉尿床的不良习惯。
3.睡前少喝水,晚上不喝汤
有些家庭有晚餐喝汤的习惯,认为晚上喝汤滋补,对于有尿床习惯的小朋友来说,晚餐就尽量不要吃水样的食物,最好是吃米饭或是其他有助于消化的食物。摄入过多的水样食物,会导致孩子尿床的机率提升,水到了身体里需要排出来,尿床就很正常。孩子睡着不要喝太多水,就算孩子说口渴了,家长也不要给孩子喝太多水,往往喝太多水睡都容易导致孩子尿一床。
4.耐心等待,多与安慰
孩子尿床了,他们自己本身就觉得很丑,如果父母学用严格和不满的眼光看着他们,他们会更加地害怕和难过,甚至有些孩子因此而失去自信心,变得胆小又内向。尿床不是孩子的错,家长要多给与安慰,尿床之后要马上给孩子换上干净的衣裤了被子,不要打骂孩子。据有关专家介绍如果是遗传性的尿床,基本上只能靠孩子慢慢长大而自愈,家长需要做的就是抱着良好的心态等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