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偏历的定位和主治 偏历穴穴位层次解剖

偏历的定位和主治 偏历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桡侧腕长伸肌腱前方,浅层布有头静脉和桡神经浅支等。深层有桡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针刺 阳池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尺神经手背支及前臂后皮神经双重分布,到达穴区的神经纤维由第7,第8颈神经组成。

2.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和贵要静脉通过。

3.在指伸肌腱和小指伸肌腱之间通过:前者排列在桡侧,后者位于尺侧。两块肌肉均有桡神经的分支-骨间后神经支配。到该两肌的神经纤维由第6,第7,第8颈神经组成。

深层有尺动脉腕背支的分支。

偏历是什么意思 偏历的配伍疗法

偏历穴配曲池穴:治肘臂疾病。

偏历穴配太渊:治肺虚咳嗽。

偏历穴配翳风、听会:治耳鸣,耳聋。

偏历穴配天枢、阳陵泉:治水肿。

偏历穴配太渊:为原络配穴法,有疏风解表作用,主治感冒,头痛,咽喉痛。

偏历穴配水分、阴陵泉:有健脾利水作用,主治水肿。

偏历穴配阳溪、商阳、络却、腕骨、前谷:有疏散清热,行气利窍作用,主治实邪耳鸣。

中渚的定位和主治 中渚穴穴位解剖

在第4骨间肌;皮下有手背静脉网及第4掌背动脉;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手掌背神经。

偏历是什么意思

偏历穴,经穴名。出《灵枢.经脉》。属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之络穴。偏,偏离;历,逾越。手阳明之络由此走向手太阴。《黄帝内经太素》杨上善注:“手阳明经上偏出此络,经历手臂别走太阴,故曰偏历也。”穴义为,大肠经经气由本穴别走肺经。

1.偏历:偏,与正相对,偏离之意。历,经历。偏历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偏离大肠正经而行。本穴物质为阳溪穴传来的炎上之气,行至本穴后因进一步受热膨胀并向外扩散,而由于肺经所处的西方之地天部之气不足,所以本穴的膨胀扩散之气偏行肺经,故名偏历。

2.大肠经络穴:因本穴有天部之气偏走肺经,有联络大肠经与肺经气血的作用,故为大肠经络穴。

偏历的准确位置图 偏历穴类属功效

类属:为大肠经之络穴。

功效:清泻阳明,通调水道。

主治:1.齿痛,咽肿,鼻衄,耳鸣,口眼歪斜;2.小便不利,水肿;3.腕臂痛。

定喘的准确位置 定喘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第8颈神经后支的内侧支支配。

2.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通过。

3.斜方肌腱:由副神经及第3,4颈神经前支支配。

4.菱形肌:该肌由肩胛背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由第4,5颈神经组成。

5.颈夹肌:由第2,3,4,5颈神经后支的外侧支支配。

6.上后锯肌:由第1,2,3,4肋间神经支配。

7.竖脊肌(骶棘肌):由脊神经后支节段性支配,到穴区肌肉的神经主要是第8颈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和第1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

偏历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偏历保健按摩方法

一手屈肘放于胸前,另一手屈肘用拇指指腹按揉该手臂的偏历穴,按揉时拇指指腹应吸定在皮肤上,按揉的力度要适当,用力均匀,使局部有酸痛的感觉,每次按压3-5分钟,早晚各1次,双手交替按压。

天宗的定位与主治 天宗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浅层布有第4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布有肩胛上神经的分支和旋肩胛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偏历的准确位置

偏历穴的位置,位于人体的臂外侧,屈肘,曲池穴上方1寸,当肱骨边缘处。

偏历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偏历穴穴位解剖

在桡骨远端,桡侧腕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有头静脉,其桡侧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

偏历的准确位置图 偏历穴常用配伍疗法

治疗五官疾患可配合谷,风池及五官邻近的穴位;治小便不利,水肿可配列缺,水分,中极,阴陵泉;腕臂酸痛可配合谷,曲池。

尺泽的定位与归经 尺泽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筋膜-肘筋膜-肱桡肌-肱肌。在肱二头肌桡侧,肱桡肌起始部;有头静脉,桡返动,静脉分支;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本干。

偏历的准确位置图图解 偏历主治疾病

类属:属手阳明大肠经,为该经络穴。

功能:疏风清热,利水通络。

主治病证:

1.水湿停聚,气化不利之水肿,小便不利诸症。

2.风热侵袭之目赤,耳鸣,耳聋,鼻衄,咽喉肿痛诸病证。

3.局部经脉痹阻之肩臂肘腕痛诸症。

4.其他:口眼歪斜,前臂神经痛,扁桃体炎等。

偏历的准确位置 偏历的功效与作用

1.缓解治疗肘臂部痪痛、麻木、拘挛、瘰疬等。

2.按摩偏历穴的功效:明目聪耳,清热利尿,通经活络。将肺及大肠经上源汇聚的冷降之水注入骨所主的地之地部。

相关推荐

肩井针刺方向 肩井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肩胛提肌。浅层布有锁骨上神经及颈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颈横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和肩胛背神经的分支。

头维针刺方向 头维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颧颞神经和耳颞神经分布。颧颞神经是三叉神经第2支(上颌神经)的分支,分布于颞区前部的皮肤。耳颞神经为三叉神经第3支(下颌神经)的分支,分布于外耳道,耳郭及颞区的皮肤。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分支,面神经颞支和颞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颞浅动脉是颈外动脉的终支之一,为颈外动脉在下颌颈高度向上的直接延续,它分支营养腮腺及额, 顶,颞部的肌肉和皮肤。颞浅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位于皮下,注入下颌后静脉。 3.颞肌上缘的帽状腱膜:颞肌为颞窝皮下的一块扇形扁肌,肌纤维起自颞窝全部,肌的上缘为下颞浅肌,纤

大迎的位置图片 大迎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降口角肌与颈阔肌-咬肌前缘。浅层布有三叉神经第3支下颌神经的颊神经,面神经的下颌缘支。深层有面动,静脉。

偏历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偏历穴的作用机制

1.本穴为手阳明经络穴,具有分清阳明经郁热,泻除阳明络脉实邪的作用,可治疗邪热郁滞阳明经络所致的头面五官疾患; 2.本穴为手阳明络穴,其脉气直接与手太阴肺经相通,可调理肺与大肠两经经气,治疗两经病变,肺为水之上源,偏历即可借宣散肺气,清利水上之源,以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而利小便,又可宣泄阳明经气,加强发汗以祛除水湿,达宣上利下之功而解小便不利水肿之苦。 3.该穴还具有祛风除湿,通痹止痛之功可循经治疗腕臂酸痛等症。

怎样针灸期门 期门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第6肋间神经分布。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和第6肋间动脉,静脉。第6肋间神经和动,静脉共同走于第6肋间隙,它们排列的顺序是自上而下为静脉,动脉和神经,分布于第6肋间隙与胸骨剑突平面的皮肤和浅筋膜。 3.腹外斜肌:此肌的外半部分为腹肌,内半部分为腱膜。受下6对胸神经前支支配。 其深部器官右侧有肝,左侧有胃。

百会针刺方法 百会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脂肪-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组织。布有枕大神经,额神经的分支和左,右颞浅动,静脉及枕动,静脉的吻合网。

四白针刺方向 四白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较薄,有三叉神经第2支(上颌神经的分支眶下神经分布)。 2.皮下组织:有眶下神经和面神经颧支的分布。血液供应主要来自眶下动脉的分支,也有面动脉的分支;静脉则与同名动脉伴行。 3.眼轮匝肌与提上唇肌:穴位区为眼轮匝肌下部纤维(受面神经的颞支及颧支支配)与提上唇肌起始部纤维(受面神经颊支支配)交错之处。 4.提口角肌:位于提上唇肌的深面,其起始部在取穴点略下方。 5.眶下孔或上颌骨。

束骨准确位置 束骨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小趾展肌-小趾对跖肌腱-小趾短屈肌。浅层布有足背外侧皮神经,足背静脉弓的属支,深层有趾足底固有神经和趾底固有动,静脉。

针刺迎香图片 迎香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眶上神经分布。眶下神经是三叉神经第2支(上颌神经)的终支,经眶下孔穿出至面部,分布于下睑,鼻背外侧及上唇的皮肤。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和面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面动脉是颈外动脉的分支,经下颌下腺深面,在咬肌前缘越下颌骨下缘至面部,经口角外侧,过鼻翼迂回向上到眼内眦,改称内眦动脉。面静脉起自内眦静脉,伴面动脉下行,至下颌角下方与下颌后静脉前支会合,注入颈内静脉。 3.提上唇肌:肌纤维起自上颌骨眶下缘至眶下孔之间,向下止于上唇,鼻翼肌鼻唇沟附近的皮肤,受面神经颊支支配。

京骨准确位置 京骨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小趾展肌。布有足背外侧皮神经,足外侧缘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