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多发结石怎么办
胆囊多发结石怎么办
1.腹腔镜下进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取石术。一次性解决胆囊结石及胆总管结石,腹腔镜手术是微创手术,恢复很快,疤痕很小。胆总管也不必放置T管(我们这种手术一般都不放置T管)。这是目前最为理想的方法。
2.开腹进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取石术。也是一次性解决胆囊结石及胆总管结石,但这种传统的开腹手术相对于腹腔镜手术创伤较大,恢复较慢,疤痕较大。胆总管一般放置T管,需带管1个月以上,生活上不太方便。
3.先行内镜进行胆总管取石(ERCP+EST取石),然后再行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有开腹胆囊切除及腹腔镜胆囊切除两种方法,一般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这种选择实际上需要两场手术。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发病机理
一、胆系疾病所致
胆囊切除术时遗漏的胆系疾病,如肝外或肝内胆管结石,Oddi括约肌狭窄症等。也可为胆囊切除除术本身所造成,如胆囊管遗留过长,外伤性胆管狭窄等。
1.胆管结石 是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可分为残留结石和再发结石,文献报告发生率为5%~75%,甚至可高达87.8%。
(1)残留结石 术中未取净之结石,又可分为:①可避免的残留结石:多因术中探查不仔细或技术不熟练所致。②难于避免的残留结石:术中探查发现有肝内胆管结石,限于技术困难,难以清除。或因病情危重,不允许详细探查或取石。
(2)再发结石 手术时已取净,以后又发生的结石,很难判断。有人认为两年以上出现症状者,可定为再发结石。
2.胆管损伤后狭窄 也称损伤性胆管狭窄或术后胆管狭窄。95%以上均发生在胆囊切除术后,发生率一般在0.1%~0.2%之间,即每100~200例胆囊切除术将发生1例胆管损伤性狭窄。损伤后胆汁外渗,发生胆汁性腹膜炎,即便愈合也将继续纤维化性狭窄,胆汁引流不畅,胆管炎反复发作。狭窄、感染与再发结石,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3.胆囊管遗留过长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管残留超过1cm者为残留过长。一组132例胆道术后综合征患者的X线分析中,残留胆囊管显影20例占15.2%。由于术者经验不足,急性炎症期手术,解剖异常,或胆囊颈部粘连严重不易分离所致。一般不引起症状,但如胆囊管内有结石,或胆管下端梗阻时,胆汁引流不畅,腔内压力增高,遗留胆囊管扩张并继发感染,形成有炎症的小胆囊。主要症状为腹痛,发热,少数出现黄疸。其它症状有消化不良,厌食、腹胀、恶心呕吐等。胆囊切除时要重视胆囊管的处理,一般认为胆总管不扩张,无结石,胆总管不切开探查者,距胆总管0.5cm处切断结扎胆囊管较为合理。然后胆总管扩张,有结石者,切开胆总管常规探查胆囊开口处有无结石,结扎胆囊管尽量靠近胆总管,胆囊管残留越短越好,这样处理既不会损伤胆总管,又可避免遗留过长。
4.胆道术后功能紊乱 年轻女性多见,精神因素或内分泌功能紊乱可诱发。表现为阵发性右上腹痛,伴腹胀、多汗、心率快等。但无感染症状,X线或B超无阳性发现。
Sugawa经ERCP检查胆囊术后综合征73%有阳性发现,27%无阳性发现,主要是胆道功能紊乱。Bar-meirs在29例胆囊术后综合征中,15例经ERCP测压发现2例(14%)乳头肌功能紊乱,胆管压力改变,Oddi括约肌痉挛引起胆总管扩张。Tanaka认为胆囊切除后胆道压力失去缓冲作用,直接受括约肌影响。括约肌收缩时,胆囊切除者胆管压力明显增加。Bardley及Collins认为胆囊切除后,血清胆囊收缩素水平升高,可引起Oddi括约肌收缩,胆道压力升高即可出现症状。
二、胆系外疾病所致
患者的一些症状在胆囊切除术前业已存在,胆囊病变掩盖了这些症状。胆囊切除术时忽视了伴随疾病如食管裂孔疝、溃疡病、慢性胰腺炎、慢性肝炎等,胆囊切除术后,胆囊疾病症状消失,胆系外疾病症状表现出来。
胆囊息肉的常见问题有哪些
我们通常说的“胆囊息肉”是指胆囊息肉样病变,包括胆囊息肉、胆囊腺肌增生症和胆囊腺瘤。绝大多数为胆囊息肉。
首先从我遇到的上千例病人的观察,胆囊息肉绝大多数不增大或极缓慢的增大。极少数增大较快。
其次胆囊息肉绝大多数没有任何症状,但极少数可恶变为胆囊癌,这是最可怕的事,因为胆囊癌的恶性度很高。饮食没有什么要注意的,合理膳食,平衡膳食。一般半年或一年复查一次。如果息肉较大或生长较快,可1~3个月复查。
再次绝大多数息肉无需手术。对以下情况需要考虑手术,胆囊息肉直径达到或超过1cm以上; 胆囊多发息肉并有症状如右上腹隐痛、胀痛,厌油腻食物等;胆囊息肉合并结石;对胆囊息肉顾虑极大影响正常工作、生活和学习者。
最后胆囊息肉手术目前仍然是做连同息肉一起的胆囊切除术。具体方法为绝大多数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
胆囊切除对人身体有何影响
目前治疗胆囊炎比较好的方法就是胆囊切除,这种治疗方法也是比较彻底的一种方法。很多患者在自己的胆囊被切除以后最为关心的一件事情就是对自己的身体会不会造成影响,究竟有没有影响我们看完下面文章胆囊疾病权威专家的介绍就会全明白了。
目前胆囊切除手术都是在腹腔镜下进行的,伤口也变得很小了,这样患者受的痛苦也会少一点。患者在胆囊切除以后在吃饭以后会感到饱胀感,但是这些症状基本上在一个月内就会逐渐消失了。
也有少数的胆囊炎患者在几个月以后出现右上腹部偶尔会有针刺的感觉,这可能跟患者的胆囊床和胆囊壁或者肠管轻微粘连牵拉有着直接的关系,这对您的身体健康没有什么影响,大多数患者都会像正常人一样的,大家要逐步适应术后的生活。
那么胆囊切除对身体的远期影响在哪里呢?
因胆囊疾病行胆囊切除的患者术后的长期随访发现其生活质量是明显提高的,从长远来说,切除的受益远远高过不切除的收益。因胆囊结石切胆可以免除胆囊结石转化为胆管结石的后患,因胆囊多发性息肉或大息肉切除胆囊可以去除转化为胆囊癌的隐忧。
胆囊切除以后的好处是要大于弊端的,胆囊切除以后复发胆囊炎的几率就很小了,您受的痛苦也会少一点。另外还有一点要提醒大家的是,胆囊切除手术一定要到正规专业的胆囊医院做,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这样对您身体也是不会造成任何伤害的。
泥沙型胆结石是怎样的
泥沙型胆结石的治疗患者严禁进行手术治疗。
目前为止手术还无法把泥沙型胆结石消除干净,术后复发很快,通常过不了三个月。 泥沙型胆结石的为胆囊多发性泥沙结石,有些结石膜散布在肝内胆管分支里令手术难以发现,加上胆红素代谢异常是泥沙样结石的主要形成原因,所以病人即使手术时把结石完全取尽,但泥沙型结石仍可再次形成并容易造成复发,病人往往要经过反复多次手术才能使病情得到缓解。即使做了多次手术也只有50%~60%的病人少有复发,所以术后就诊的患人尚属多数,由此而论,泥沙型胆结石的治疗不适宜手术。 隐性结石指结石尚处于胶质状态,此类结石B超检查无法确诊,只能根据症状进行诊断。胆囊充满型结石通常伴随着胆囊萎缩或膨胀,胆囊萎缩较严重的,将可能不再出现症状,此时胆囊已经丧失功能,应积早寻求合适的治疗方式 。
"通管溶蚀"治疗新概念。即通过特殊药物成分,销蚀结石链合基质、分解结石阳性核心,从而实现肝内胆管结石的原位消失。多年来"通管溶蚀"疗法已使上万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恢复了肝功能、消除了肝结石,彻底打破了"肝内胆管结石难以治愈"的医学局面,也为胆囊泥沙样结石等顽固性多发结石的治愈打开了一个新局面。 中医通管溶蚀疗法治疗泥沙型胆结石,主要通过特殊药物成分,销蚀结石链合基质、分解结石阳性核心,从而实现肝内胆管结石 胆囊结石 胆管结石 等各类胆结石的原位消失。
胆结石会引发胆囊炎吗
一般患有胆囊炎的患者都会患有胆结石,但不是所有的患者都会有胆结石.胆囊炎与胆囊结石等有可能导致胆管狭窄的原因有关.胆囊炎发现伴有胆结石实属常见,往往被建议手术摘除胆囊.可手术却不是理想的治疗方案.胆囊摘除手术并不复杂,但是没了胆囊对你来说却是一个隐患.胆囊并不象阑尾一样可有可无.胆囊摘除后,脂肪的消化能力受到很大影响,很多人由于腹泻等反应不敢吃生冷和有脂肪的食物,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另外,大多数胆囊炎患者会合并肝胆结石.切除胆囊后,肝内结石依然存在,会引起手术残端结石的复发.如果继发胆总管结石,还可引发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时要以温和养胃,理气止痛的药物为主,能修复受损的胆囊壁,使胆汁顺利排-出,机体-内环境恢复正常,不仅起疏肝理气,活血止痛之功,还能溶解胆内结石,并将其排除体-内,消除疼痛的症状.
胆囊多发结石严重吗
1、反复发作胆囊炎:常见的症状是胆绞痛、隐痛、胀痛、恶心呕吐等不适,有时候会牵涉到右肩或后背。发作频率有时每隔几年发作一次,有时几个月发作一次,有时一月发作数次。如果结石阻塞在壶腹部或者胆囊管,则可以引起右上腹胆绞痛。假如变换体位或用药不能使结石离开梗阻部位,胆囊内就会产生很高的压力,胆囊壁的血液供应减少或停止,细菌就很容易进入并产生大量毒素,引起胆囊壁坏死,甚至穿孔;甚至可以破到腹腔引起腹膜炎。严重时引发休克,危及生命。
2、继发胆总管结石:有时小结石或胆泥可被胆囊排到胆总管,引起胆总管梗阻,产生黄疸,引起肝功能损害,甚至造成化脓性胆管炎。重症胆管炎死亡率极高。
3、急性胰腺炎:排入胆管的小结石或胆泥进一步排入十二指肠,有时会嵌顿在胆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或损伤胆总管末端的括约肌,反复如此则造成胆总管末端狭窄、水肿,引起胰液排泄障碍或胆汁返流入胆管继发胆源性胰腺炎。严重时危及生命。
4、癌变:胆结石是胆囊癌发病的主要诱因,胆囊长期受慢性炎症和胆结石内胆酸、胆盐的刺激,容易使胆囊粘膜发生癌变。胆囊癌恶性程度极高,治疗效果很不理想。
胆管炎饮食注意什么 补充维生素A
多吃西红柿、玉米、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以保持胆囊上皮细胞的健全,防止上皮细胞脱落构成结石核心,从而诱发结石,或使结石增大、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