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投诉建议我要投稿

溺水是怎么回事

溺水是怎么回事

不熟悉水性意外落水

主要是气管内吸入大量水分阻碍呼吸,或因喉头强烈痉挛,引起呼吸道关闭,窒息死亡。 人落水后,水、泥沙街道的阻塞呼吸道,或因呼吸道痉挛而引起缺氧、窒息、死亡。落水被淹后一般4~6分钟即可致死。溺水多见于儿童、青少年和老人,以误落水中为多,偶有投水自杀者,意外事故如遇有洪水、船只沉翻等也是重要原因。

熟悉水性而遇到意外的情况

1.手足抽筋是最常见的。主要是由于下水前准备活动不充分、水温偏冷或长时间游泳过于疲劳原因。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小腿抽筋时会感到小腿肚子突然发生痉挛性疼痛。

2.有时因潜入到浅水而造成头部损伤而发生溺水。3.有时候(特别是一些老年人)会因为心脏病发作或中风引起意识丧失,而发生溺水。

暑期儿童伤害莫忽视

儿童是伤害的主要人群

除了电击伤,高楼坠伤、车祸、骨折、嬉水时溺水身亡、被开水烫伤等意外伤害也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我国每年因伤害死亡人数为70万~75万,占死亡总人数的9%左右,每年发生各类伤害两亿人次,100多万人因此留下残疾。儿童是伤害的主要受累人群。

数据显示,全球每天有2000多名儿童死于非故意或故意伤害,有数以千计的受伤儿童因此就医,而且往往会留下终身残疾。

在中国,伤害是0~14岁儿童的第一位死亡原因,每年有近5万名0~14岁儿童因伤害死亡。

溺水是儿童伤害第一死因

伤害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儿童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全球儿童安全组织日前开展的第14个“儿童安全月”活动现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儿童伤害预防倡导》报告显示,儿童伤害主要的危险因素为:1.跌倒/跌落和道路交通伤害始终排列在伤害的前两位。2.假期(7~8月)是一年中伤害发生的高发期 (19.4%)。3.家中伤害的发生几乎占一半 (44.5%)。4.头部受伤占到近一半(41.8%)。

报告同时显示,溺水是我国儿童的第一位伤害死因。我国儿童的溺水死亡率为10.5/10万,占儿童伤害死亡的37.7%,其中1~4岁儿童溺水死亡率为18.7/10万,占该年龄组儿童伤害死亡的53.3%。溺水的发生有明显的时间分布特点,6~8月是溺水的高发季节,这3个月里发生的溺水事件占全年发生总数的一半以上。

目前正值暑期,是溺水的高发季节,也是溺水预防的关键时期,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做好儿童溺水的预防工作。

什么是溺水啊?

溺水是指大量水液被吸入肺内,引起人体缺氧窒息的危急病症。

多发生在夏季,游泳场所、海边、江河、湖泊、池塘等处。溺水者面色青紫肿胀,眼球结膜充血,口鼻内充满泡沫、泥沙等杂物。

部分溺水者可因大量喝水入胃、出现上腹部膨胀。多数溺水者四肢发凉,意识丧失,重者心跳、呼吸停止。

干性溺水的危害

要想了解干性溺水的危害,首先要了解其原因。干性溺水是指孩子因为受到强烈刺激而导致喉头痉挛,结果声门关闭而不能正常呼吸,从而导致缺氧,严重者会出现窒息甚至死亡。通俗一点说,干性溺水就是自己屏气时发生喉头痉挛,使得空气和水都无法进入,实际上是自己把自己憋死了。

所以干性溺水的巨大危害在于窒息。不同于二次溺水的肺水肿或肺泡功能障碍,干性溺水会让患者因喉部痉挛而不能呼吸,最终缺氧致死,其过程不可谓不痛苦。

溺水救援可用倒背控水

对溺水者急救时,应根据溺水者的状态采取不同的措施。

1.溺水者清醒,有呼吸有脉搏:呼叫120,陪伴,保暖,等待救援人员或送医院观察。

2. 昏迷(呼叫无反应),有呼吸有脉搏:呼叫120,清理口鼻异物,稳定侧卧位,等待救援人员。密切观察呼吸脉搏情况,必要时心肺复苏。

3. 昏迷,无呼吸有脉搏:类似“假死”状态,患者喉痉挛,无呼吸,脉搏微弱濒临停止,此时仅仅给予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脉搏心跳即可迅速增强。恢复呼吸后,可侧卧位,等待救援人员。

4. 昏迷,无呼吸无脉搏:即刻清理口鼻异物,开放气道(Airway)、人工呼吸(Breathing)、胸外按压(Compression),即采用传统的A-B-C心肺复苏急救顺序。切记同时呼叫120,并持续复苏至患者呼吸脉搏恢复或急救人员到达。案例中救援者所采取的是倒背控水法。控水法由来已久,花样繁多,如牛背马背颠簸、倒挂在树上,腹部冲击,还有网上流传很广的“倒背着跑”。但有医生警告,控水可能造成胃内容物返流甚至误吸,并导致心肺复苏延迟。控水是将误吸入的水排出体外,但新的溺水复苏观念中,并不提倡控水。

溺水是怎么回事

1、干性淹溺

喉痉挛导致窒息,呼吸道和肺泡很少或无水吸人,占淹溺者的10%~20%。人入水后,因受强烈刺激(惊慌、恐惧、骤然寒冷等),引起喉头痉挛,以致呼吸道完全梗阻,造成窒息死亡。当喉头痉挛时,心脏可反射性地停搏,也可因窒息、心肌缺氧而致心脏停搏。所有溺死者中10%~40%可能为干性淹溺(尸检发现溺死者中仅约10%吸入相当量的水)。

2、湿性淹溺

人淹没于水中,首先本能地引起反应性屏气,避免水进入呼吸道。但由于缺氧,不能坚持屏气而被迫深呼吸,从而使大量水进入呼吸道和肺泡,阻滞气体交换,引起全身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呼吸道内的水迅速经肺泡吸收到血液循环。由于淹溺的水所含的成分不同,引起的病变也有差异。

溺水者的表现症状有哪些

溺水者往往会非常的恐慌,挣扎在死亡线上,如果溺水的地方有大量的泥沙的话,有可能直接堵住口鼻,引起呼吸中断,缺氧直到昏迷死亡,非常的可怕,所以溺水者往往会惊慌失措,溺水的病人会出现瞳孔放大,全身会浮肿,四肢会冰冷,溺水获救后最可能患有肺炎,溺水者落水后一定要保持冷静,尽量不要举手挣扎,最好是仰起头来,使口鼻能够露出水面进行吸吸。

溺水是由于人体淹没在水中,呼吸道被水堵塞或喉痉挛引起的窒息性疾病。溺水时可有大量的水、泥沙、杂物经口、鼻灌入肺内,可引起呼吸道阻塞、缺氧和昏迷直至死亡。

溺水后常见病人全身浮肿,紫绀,双眼充血,口鼻充满血性泡沫、泥沙或藻类,手足掌皮肤皱缩苍白,四肢冰冷,昏迷,瞳孔散大,双肺有罗音,呼吸困难,心音低且不规则,血压下降,胃充水扩张。恢复期则可能出现肺炎、肺脓肿。溺水整个过程十分迅速,常常在4~5分钟或5~6分钟内即死亡。

溺水早期表现有哪些

溺水患者临床表现个体差异较大,与溺水持续时间长短、吸入水量多少、吸入水的性质及器官损害范围有关,由于溺水时间长短,病情轻重不一。

(1)时间短者即在喉痉挛早期(溺水1~2分钟内)获救者,主要表现为一过性窒息的缺氧,获救后神志多清醒,有呛咳,呼吸频率加快,血压增高,胸闷胀不适,四肢酸痛无力。

(2)喉痉挛晚期(溺水3~4分钟内)获救者,由于窒息和缺氧时间较长,可出现精神状态改变,头痛或视觉障碍、烦躁不安、抽搐、昏睡、昏谜和肌张力增加,剧烈咳嗽、喘憋、胸痛、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心率减慢、血压降低、皮肤厥冷、发绀等征象。在喉痉挛期之后则水进入呼吸道、消化道的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颜面水肿、球结膜充血、口鼻内充满血性泡沫或泥污、杂草、皮肤苍白发绀、呼吸困难,双肺闻及于湿啰音,偶尔有喘鸣音。上腹较膨胀,四肢厥冷。

(3)溺水时间达5分钟以上时表现神志丧失、口鼻有血性分泌物、发绀重、呼吸憋喘或微弱浅表、不整、心音不清、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以至瞳孔散大、呼吸心跳停止。溺人海水者口渴感明显,最初数小时可有寒战、发热。有时可发现头、颈部损伤。

溺水是人体淹没于水中之后,呼吸道包括肺部吸入水后引起窒息缺氧;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及心跳停止而死亡。溺水过程可分为以下几期:

1.呼吸暂停期

刚被淹时,溺水者暂时憋住呼吸,在水面上下挣扎,吸入和吞入少量的水,引起反射性呼吸暂停。这是一种保护性反应,此时溺水者神志清楚,呼吸一时性暂停,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大约持续0.5~lmin。

2.呕吐挣扎期

由于呼吸暂停而缺氧,一直到不能忍受时又开始呼吸。这时水进入肺脏而引起剧烈的呛咳;同时水进入胃而使胃胀满,因而发生呕吐;呕吐物被吸入气管而引起呼吸道阻塞,继而窒息。此期的特点是:神志逐渐模糊,呼吸表浅,血压开始下降,心跳由快变慢,各种反射明显减弱,大约持续0.5~lmin。

3.二次呼吸昏迷期

继呕吐挣扎期后,溺水者的呼吸基本停止,但有时仍可见到再次呼吸。此期的特点是:昏迷,心跳微弱,呼吸微弱或停止,瞳孔散大,各种反射全部消失,肌肉松弛,大小便失禁,约持续1min。

4.死亡期

呼吸完全停止,心脏可能继续跳动1~2min,最后进入死亡状态。致死的主要原因是:

(1)大量的水和泥沙被吸入呼吸道,造咸呼吸道阻塞而窒息。

(2)血液电解质平衡被破坏,导致高钾血症而引起心室纤维颤动。

(3)急性肺水肿。

临床分类

1.根据发生溺水后,根据进入呼吸道的液体多少可分为湿性溺水和干性溺水两种情况。

(1)湿性溺水:喉部肌肉松弛吸入大量水分,充塞呼吸道和肺泡发生窒息。水大量进入呼吸道数秒后神志丧失,发生呼吸停止和心室颤动。湿性淹溺约占淹溺者的90%。

(2)干性溺水:喉痉挛导致窒息,呼吸道和肺泡很少或无水吸入,约占淹溺者的10%。

2.由于溺水的水所含的成分不同,引起的病变亦有差异,可分为淡水搦水和海水溺水两种情况。

(1)淡水溺水:江、河、湖、泊、池中的水一般属于低渗液,统称淡水。水进入呼吸道后影响通气和气体交换。淡水进入血液循环,引起高血容量,从而稀释血液,引起低钠血症、低氯血症和低蛋白血症。

(2)海水溺水:海水俗称碱水,约含3.5%氯化钠溶液及大量钙盐和镁盐。海水对呼吸道和肺泡有化学性刺激作用。肺泡上皮细胞和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受海水损伤后,大量蛋白质及水分向肺间质和肺泡腔内渗出引起肺水肿,同时引起低血容量。

儿童溺水会导致什么后果

儿童溺水会导致的结果严重可致死亡。溺水是一个由于淹没在液体中导致原发性呼吸损害的过程,常由呼吸道阻塞或因喉头、气管发生反射性痉挛造成室息或缺氧而死亡。溺淡水者血钾升高导致室颤而心跳停止,溺海水者电解质紊乱和急性肺水肿导致心力衰竭而死亡。

什么是溺水啊

淹溺又称溺水,是人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介质中并受到伤害的状况。,水充满呼吸道和肺泡引起缺氧窒息;吸收到血液循环的水引起血液渗透压改变、电解质紊乱和组织损害;最后造成呼吸停止和心脏停搏而死亡。淹溺的后果可以分为非病态、病态和死亡,其过程是连续的。淹溺发生后患者未丧失生命者称为近乎淹溺。淹溺后窒息合并心脏停搏者称为溺死,如心脏未停搏则称近乎溺死。

淹溺患者表现神志丧失、呼吸停止及大动脉搏动消失,处于临床死亡状态。近乎淹溺患者临床表现个体差异较大,与溺水持续时间长短、吸入水量多少、吸入水的性质及器官损害范围有关。

1.症状

近乎淹溺者可有头痛或视觉障碍、剧烈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样痰。溺入海水者口渴感明显,最初数小时可有寒战、发热。

2.体征

皮肤发绀,颜面肿胀,球结膜充血,口鼻充满泡沫或泥污。常出现精神状态改变,烦躁不安、抽搐、昏睡、昏迷和肌张力增加。呼吸表浅、急促或停止。肺部可闻及干湿罗音,偶尔有喘鸣音。心律失常、心音微弱或消失。腹部膨窿,四肢厥冷。有时可发现头、颈部损伤。

在我们游泳之前,一定要进行热身运动,热身运动可以初步伸展我们的筋骨,使我们在水中发生突发状况的概率大大降低。与此同时,在水库之类的地方千万不要游泳,这些地方比较危险,而且一旦出事很难有人会发现并且救你。

必知的溺水安全知识有哪些

一、预防溺水的措施:

1、应在成人带领下游泳,学会游泳;

2、不要独自在河边、山塘边玩耍;

3、不去非游泳区游泳;

4、不会游泳者,不要游到深水区,即使带着救生圈也不安全;

5、游泳前要做适当的准备活动,以防抽筋。

二、如何预防游泳时下肢抽筋

游泳前一定要做好暖身运动。

游泳前应考虑身体状况,如果太饱、太饿或过度疲劳时,不要游泳。

游泳前先在四肢撩些水,然后再跳入水中。不要立刻跳入水中。

游泳时如胸痛,可用力压胸口,等到稍好时再上岸,

腹部疼痛时,应上岸,最好喝一些热的饮料或热汤,以保持身体温暖。

三、溺水急救

溺水是常见的意外,溺水后可引起窒息缺氧,如合并心跳停止的称为“溺死”,如心跳未停止的则称“近乎溺死”这一分类以病情和预后估计有重要意义,但救治原则基本相同,因此统称为溺水。

溺水急救小常识有哪些

发现有溺水的人,会游泳并且会急救的人要将溺水者救出水面,如果你只是会游泳不会急救就不要强行的去救人,可以救比你体重小的溺水者。

将溺水的人从水里救出后,边上的人要用纸或者当时能够拿到的清理物品,清理出溺水者鼻腔及口腔里的泥土和其他的异物。有假牙的要取出假牙并将其舌头拉出。

清理鼻腔、口腔后,对于有领口、腰带的溺水者要松解领口和腰带,女性的溺水者还要松紧裹的内衣及胸罩。

倒水,电视里常用的是按压溺水者的腹部,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可以用你的膝盖顶溺水者的肚子。对于体重较轻的小孩还可以用肩顶其肚子的方法将水倒出。

将水倒出后溺水者还没有清醒就要对其进行心肺复苏了,这个急救的步骤需要专业培训的人操作,如果周围的人都不懂的心肺复苏的方法就立即送医院。

通过上面的内容我们就对溺水急救小常识有了了解,对于我们来说,溺水是个危及到我们生命的问题,每年都有很多人因为溺水而失去生命,就是因为没有急救的常识,我们平时太不注意,其实安全问题很重要,尤其是溺水的急救问题,更应该要多多学习。

干性溺水是怎么回事

很多家长在带孩子游泳的时候,往往只care孩子的“湿性溺水”,认为孩子只要离开了水,就一定安全了。可是你知道藏匿在孩子体内的危险吗?虽然孩子离开了水,但有可能还是会发生干性溺水哦!那么,干性溺水是怎么回事呢?

干性溺水是指孩子因为受到强烈刺激(例如:游泳过程中)导致喉头痉挛,结果声门关闭而不能正常呼吸,从而导致缺氧,严重者会出现窒息甚至死亡。通俗一点说,干性溺水就是自己屏气时发生喉头痉挛,使得空气和水都无法进入,实际上是自己把自己憋死了。

这种“干性溺水”一般多发生于游泳初学者,尤其是孩子身上。孩子可能在游完泳之后出现干性溺水,声门关闭,为防止肺部进水而出现窒息,从而导致活体进入缺氧状态。而家长此时也可能因为疏忽而没有关注到孩子的异常,孩子如果没及时治疗,最后可能就会口吐白沫而死。

相关推荐

溺水的治疗

治疗原则 1.迅速清除口、鼻中的污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将患者置于抢救者屈膝的大腿上,头倒悬轻按患者背部迫使呼吸道及胃内的水倒出。 2.淡水淹溺者可用3%高渗盐水静滴,海水淹溺者可用5%葡萄糖或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 3.心肺复苏处理。 4.防治并发症。 用药原则 1.淡水淹溺者可用3%高渗盐水静滴,海水淹溺者可用5%葡萄糖或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 2.心力衰竭者可用两地兰和速尿。 3.肺部感染者应选用作用强的抗生素。 4.脑水肿、肺水肿、溶血反应者应用糖皮质激素。 5.急性肾功能衰竭者可用20%甘露醇、

自由泳鼻子进水怎么办

游泳时,一般潜入水下,由于压强影响,水很容易进入鼻腔,水会对鼻腔粘膜产生刺激,就会使人感到不舒服,这正常现象,过段时间就适应了就没事了。 如果在水中不小心用鼻子吸入了水,不要慌张,尽快的浮出水面,先将肺里的空气使用鼻子吐出,再用嘴吸气,继续用鼻子吐出,进入肺里的水一般咳嗽几下就出来了,如果没有回复,就需要尽快上岸,不可再用鼻子呼吸。游泳时呛水很常见的,如果出现咳嗽症状,而且很难恢复很容易溺水的,因此外出游泳时最好与人结伴。

溺水急救措施分4种

发现有人溺水后,该如何正确施救?根据溺水者被救上岸后的状态,急救措施分四种: 1.溺水者清醒,有呼吸有脉搏。施救者应立即呼叫120,在一旁陪伴并为溺水者保暖,随后等待救援人员或送医院观察。 2.溺水者昏迷(呼叫无反应),有呼吸有脉搏。施救者应立即呼叫120,清理溺水者口鼻异物,并将其稳定侧卧位,等待救援人员。同时,密切观察溺水者呼吸脉搏情况,必要时对其进行心肺复苏。 3.溺水者昏迷,无呼吸有脉搏,类似“假死”状态,出现喉痉挛,无呼吸,脉搏微弱濒临停止。此时,施救者应立即抬高溺水者下颚,开放气道,进行人工呼

溺水多久会死亡 溺水不到10分钟就会死亡

通常人溺水2—3分钟左右,最多至10分钟即会失去知觉而后死亡。 溺水至溺死所需的时间变异甚大,取决于溺水时的环境,溺水者的状况,吸入水的量,如果溺水发生完全出乎意外,溺水者体质差或在劳动之后,或有心血管疾病,不会游泳,惊慌失措,死亡就发生得快。溺水时如发生肌肉痉孪、外伤亦会加速溺死。水的温度有时会有影响,例如冷水引起肌肉痉挛,死亡就快。

溺水自救方法 清除口腔异物

溺水者被救上岸之后一定要注意迅速帮助清除其口腔内异物,保证溺水者的呼吸道通畅,能够顺利进行呼吸。特别要注意看溺水否佩戴有活动假牙,以免假牙坠入气管内。如果溺水者喉部有异物的话,可以在溺水者的后背用力拍,将异物拍出。必要时还可以将溺水者的衣领、背带、腰带等等解开,帮助溺水者更好地呼吸。

游泳为什么会溺水

一、心理原因 1、 怕水心理严重,遇到水后惊慌失措,四肢僵硬容易导致溺水; 2、 好奇心、不当心地突然落入水中的,容易导致溺水; 3、 打赌比拼,过于逞强好胜的,容易导致溺水; 二、生理原因 1、 潜水时间过长,产生缺氧窒息,容易导致溺水; 2、 体力不支,饱食、饥饿、酒后等原因导致溺水; 3、 寒冷、疲劳或用力不当,在水中发生肌肉痉挛(抽筋),容易导致溺水; 三、病理原因 1、 换有心血管疾病、精神病以及癫痫病的患者,下水后引起病发,容易导致溺水; 四、技术原因 1、 突然呛水,不会调整呼吸,容易导致溺

溺水的预防

一、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 每年一到夏天的游泳季节,学校要开展有关水上活动的注意事项,加强安全教育,无论班主任或家长都要强调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不能随意到野外的水域游泳,提高学生对溺水事故的认识,时刻警惕意外的发生;任何的活动都要做到保障人身安全为首位;生命只有一次,为了家庭、社会的责任,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学校与家长密切配合,制定一些行为规范,落实管理措施,严禁学生到那些偏远的山塘、峡谷或有急流、旋涡等水情复杂的地方游泳,也不能到江、河、湖、海、水库、等大面积的水域游泳,特别

溺水的自救

1、自己不熟悉水性意外落水,附近又无人救助时,首先应保持镇静,千万不要手脚乱蹬拚命挣扎,这样只能使体力过早耗尽、身体更快地下沉。正确的自救作法:落水后立即屏住呼吸,踢掉双鞋,然后放松肢体等待浮出水面,因为肺脏就象一个大气囊,屏气后人的比重比水轻,所以人体在水中经过一段下落后会自动上浮。当你感觉开始上浮时,应尽可能地保待仰位,使头部后仰。只要不胡乱挣扎,人体在水中就不会失去平衡。这样你的口鼻将最先浮出水面可进行呼吸和呼救。呼吸时尽量用嘴吸气、用鼻呼气、以防呛水。 只要能维持口鼻略浮出水面能进行呼吸和呼救就

有人落水要如何进行急救

大声呼救,实施救援 发现溺水者后先大声呼救以求得到更多人帮助,然后马上拨打120。会游泳的话随后立即救助溺水者上岸,若不会游泳就不要勉强自己下水救人,而继续呼救找到会游泳的人下水救助。不要没有将溺水者救上来,还让自己陷入险境,给其他救助者添乱。 清除杂物,空水 救助上岸后,首先立即将溺水者的衣服和腰带解开,将鼻子内和口腔内的淤泥,泡沫,呕吐物或者杂草清除干净,但最好要用纱布,使得溺水者的呼吸能够畅通。做完这些后,一条腿跪地,另一条腿屈膝,将溺水者的腹部放在膝盖处,然后一手扶着溺水者的头,一手拍打他的背

溺水学水母漂还仰漂

建议选择水母漂。 因为仰漂的上手难度相对水母漂还更大些,对于游泳者的水平要求更高,溺水者往往都不会游泳,所以简单容易且能够实际应用的姿势更合适溺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