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肝衰竭患者可以进行肝移植治疗
哪些肝衰竭患者可以进行肝移植治疗
(1)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肝硬化的中、晚期肝衰竭,经积极内科治疗和人工肝治疗疗效欠佳。
(2)各种类型的终末期肝硬化患者。
进行肝移植治疗前的肝衰竭患者应该做哪些准备
(1)心理护理:首先要充分向患者交代肝移植治疗的过程及可能出现的风险,努力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
(2)完善的术前评估,包括心肺肾等重要脏器的评估、凝血功能等;
(3)指导患者深呼吸训练,减少肺部并发症,训练患者在床上进行大小便;
(4)注意休息,保持房间通风,避免感冒,注意个人卫生;
(5)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术前饮食应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适量脂肪、低钠软食(详见第 13 问),术前 3 天半流质饮食,术前 1 天流质饮食;
(6)戒烟酒。
关于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的问题
肝功能衰竭的3种替代治疗:肝移植、人工肝和干细胞移植
1.肝移植(包括活体肝移植)
2.人工肝
3.干细胞移植
肝移植是把整个肝脏换掉,清除乙肝病毒,存在手术风险,费用在20-40万左右,但是可以根治乙肝和肝硬化。目前国内做的比较权威的是浙江大学的郑树森院士(中国工程院肝移植领域专家)
人工肝是把体内的血液中的毒素通过血浆置换的方式过滤出来,但是不能合成肝脏的蛋白质,每次费用约1万,每周需要做好几次。可以作为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支持治疗或肝移植的等待期的过渡治疗——直到急性肝功能恢复或行肝移植手术
干细胞移植不换肝脏,把一些新的细胞输入到体内。手术风险比较小,费用每次2万,每年需要做好多次。但是过一段时间以后这些细胞也会被乙肝病毒传染,导致肝功能进一步恶化。
注:这几种治疗肝功能衰竭的方式里,通常药物性肝炎和急性爆发性肝衰竭由干细胞移植或人工肝治疗的恢复概率要相对高一点,慢性乙肝的肝功能衰竭除非把肝脏整个换了,否则难以解决根本问题
肝性脑病什么情况下不该做肝移植手术
如果患者有严重的心脏病、严重呼吸功能衰竭、严重感染而且无法改善,或者是体内多处器官发现了难以根治的肿瘤等情况,可能导致患者无法承受手术或者术后疗效较差时,通常不建议患者进行肝移植。
什么是肝衰竭的人工肝支持治疗
肝脏是人体的「化工厂」,参与很多合成、代谢、解毒工作,人工肝是一个体外装置,可以有效的替代肝脏的功能,其机理就是将病人的血液通过体外装置循环,去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并补充人体需要的有益成分后再输回到病人体内,这种方式可暂时替代肝脏的生理功能,挽救肝衰竭患者的生命,为肝移植赢得更多机会。
小肝癌能做肝移植吗
对于肝癌患者来说,改善肝癌预后的重要措施是进行肝移植。肝脏移植作为这种顶级技术之一,由于外科操作技术的发展、器官灌注的改进以及强力抗排斥药物的出现,我国近10年来突飞猛进,是继肾脏移植之后数量最多、效果最好的一种器官移植。
肝病专家介绍,实际上,有一部分肝癌患者适合做肝移植,也就是说并非所有的肝癌适合用肝移植来治疗。经过临床研究发现,原发性肝细胞癌、胆管细胞性肝癌可以通过肝移植来治疗。但是具体的治疗结果还需要根据患者自身承受能力和治疗过程来综合决定。
多数的肝癌患者不适合肝移植,所以肝癌患者在治疗的时候还需要考虑以下治疗方法,也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通常早期肝癌患者和适合手术治疗的患者一定要首先考虑手术治疗,根据肿瘤的部位和大小以及发展情况来采取切除治疗。术后使用中药来帮助患者恢复,抑制癌细胞。
综上所述,并不是所有的肝癌患者都适合进行肝移植治疗。对于肝癌的治疗目前采用最多的还是手术治疗,放化疗和中医中药的辅助治疗。此外,要取得满意的肝癌治疗效果,除了要严格正规治疗以外,还需要尽量早发现早治疗。
肝脏移植手术治疗肝硬化
肝脏移植技术: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引发的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外科手术方式均是试图从不同途径解决其致命的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问题。肝移植是治愈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方法,近年来在国际上广泛应用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中,作为一种直击病因的手段,使肝硬化治疗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是其他治疗所无法比拟的。
肝移植后的效果: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原位肝移植所治疗的肝脏疾病的病种类别不断扩大,终末期肝硬化疾病、肝脏恶性疾病、先天性代谢疾病和急性或亚急性肝功能衰竭都可以采取肝移植的方法治疗。而且随着肝移植经验不断增加,肝脏移植的禁忌证也在不断地减少。
从内镜治疗、介入治疗(介入治疗【译】: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介入治疗)对移植术后患者的关键性血液指标进行专业检测,对肝移植术后动脉、静脉、胆管系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拥有强大的技术保证,从而确保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后存活率、长期预后在国内保持先进水平。
对于肝硬化患者来说,肝移植是最佳的治疗肝硬化的手段,因为肝移植可以最大限度的切除患者的肿瘤及硬化的肝脏,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消除肝硬化产生的土壤,同时可避免出现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等严重的并发症,这是肝移植治疗肝硬化的最大优点之一。
肝移植治疗肝硬化的优势:
可以不受肝脏功能好坏的限制;即使是多中心生长,全部切除病变肝脏更有助于控制复发;切除肝硬化的肝脏降低手术后肿瘤再发的危险因素;合并肝硬化的肝癌肝移植的成功率与肝切除基本相当。
只要选择正规权威的医院,选择治疗肝硬化的专业医院,仔细的根据患者病情发展状况来选择最佳治疗肝硬化的方法。
西医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常规方法
【药物治疗】
AIH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症状,改善肝功能及病理组织异常,减慢向肝纤维化的进展。单独应用糖皮质激素或联合硫唑嘌呤治疗是目前AIH的标准治疗方案。
1、治疗指征:
(1)、绝对指征:血清AST≥10倍正常值上限,或血清AST≥5倍正常值上限伴γ-球蛋白≥2倍正常值上限;组织学检查示桥接坏死或多小叶坏死。
(2)、相对指征:有乏力、关节痛、黄疸等症状,血清AST和(或)γ-球蛋白水平异常但低于绝对指征标准,组织学检查示界面性肝炎。
2、初始治疗方案
(1)、单用强的松疗法适合于白细胞明显减少、妊娠、伴发肿瘤或硫嘌呤甲基转移酶缺陷者,或仅需短程治疗者(≤6个月)。第一周:强的松60mg/d;第二周:40mg/d;第三周:30mg/d;第四周:30mg/d;第五周起:20mg/d,维持到治疗终点。
(2)、强的松与硫唑嘌呤联合疗法适用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脆性糖尿病、肥胖、痤疮、心理不稳定或有高血压者。强的松剂量为第一周:30mg/d;第二周:20mg/d;第三周:15mg/d;第四周:15mg/d;第五周起:10mg/d。第一周开始即同时服用硫唑嘌呤50mg/d,维持到治疗终点。
3、初始治疗的终点及对策:
成人AIH应持续治疗至缓解、治疗失败、不完全反应或发生药物毒性等终点(见表3)。90%患者开始治疗2周内血清转氨酶、胆红素和γ-球蛋白水平即有改善,但组织学改善滞后3~6个月,所以通常需要治疗12个月以上才可能达到完全缓解。尽管有些患者停止治疗后仍可持续缓解,多数患者需要维持治疗以防止复发。
4、复发及其对策:
复发指获得病情缓解并停药后转氨酶再次升高超过正常上限值3倍和/或血清γ-球蛋白水平超过2000mg/dL。一般在停药后的2年内发生。复发的患者进展为肝硬化、发生消化道出血及死于肝功能衰竭的危险性更高。对首次复发者可重新选用初治方案,但复发至少2次者则需调整治疗方案,原则是采用更低剂量以及更长时间的维持治疗,以缓解症状并使转氨酶控制在正常值5倍以下。一般在采用泼尼松诱导缓解后每月减量2.5mg,直至保持上述指标的最低剂量(多数患者的最低平均剂量为7.5mg/d)后进行长期维持治疗。为避免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也可在病情缓解后将泼尼松在每月减量2.5mg的同时增加硫唑嘌呤每天2mg/kg,直至将泼尼松撤除单独应用硫唑嘌呤的最低维持量。此外也可采用联合治疗的最低剂量。
5、替代治疗:
在高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下仍无组织学缓解,或出无法耐受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患者可考虑应用其他药物作为替代方案。如环孢素A、他克莫司、布地奈德等可能对糖皮质激素抵抗的成人患者有效,对不能耐受硫唑嘌呤者可试用6-巯基嘌呤或吗替麦考酚酯。此外,也可试用熊去氧胆酸、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等,但上述药物的疗效尚需大规模临床试验加以证实。
【肝移植】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AIH肝硬化的有效方法,急性起病表现为暴发性肝衰竭经激素治疗无效、及慢性起病在常规治疗中或治疗出现肝功能不全表现的患者应行肝移植手术。移植后5年存活率为80%~90%,10年存活率为75%,多数患者于肝移植后1年内自身抗体转阴,高γ-球蛋白血症缓解。术后可有AIH复发,在肝移植前有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则复发率高。复发患者的治疗仍为强的松单独治疗或与硫唑嘌呤联合使用,多数患者可有效控制病情,效提高移植成功率和生存率。
急性肝衰竭怎么办
ALF的临床过程为进行性多器官功能衰竭,除中毒引起者可用解毒药外,其余情况均无急性肝衰竭的特效疗法。治疗目标是维持生命机能,期望肝功能恢复或有条件时进行肝移植。
1.一般措施 密切观察患者精神状态、血压、尿量。常规给予H2受体拮抗剂,以预防应激性溃疡。给予皮质类同醇、肝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无明显效果。
2.肝性脑病和脑水肿 肝性脑病常骤起,偶可发生于黄疸之前。常有激动、妄想、运动过度,迅速转为昏迷。有报道称,苯二氮受体拮抗剂氟马西尼(fIumazenil)至少能暂时减轻昏迷程度。
Ⅳ期肝性脑病患者75%~80%发生脑水肿,是ALF的主要死因。提示颅内压增高的临床征兆有:①收缩期高血压(持续性或阵发性);②心动过缓;③肌张力增高,角弓反张,去脑样姿势;④瞳孔异常(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⑤脯干型呼吸,呼吸暂停。颅内压可在临床征兆出现前迅速增高,引起脑死亡,应紧急急性肝衰竭的治疗。
过去常规从胃管注入乳果糖。但未证实对ALF有肯定疗效。新霉素可能加速肾功能衰竭的发展。甘露醇可提高ALF并发Ⅳ期肝性脑病患者的存活率,有颅内压增高的临床征兆或颅内压超过2.7 kPa(20 mmHg)者,可用甘露醇0.5~1.0 g/kg(20%溶液)静脉输注,20分钟内注完;如有足够的利尿效应,血清渗透压仍低于320 mOsm,可在需要时重复急性肝衰竭给药。据报道,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对所有原因引致的ALF都有效.能通过增加脑血流和提高组织氧消耗而减轻脑水肿。
3.急性肝衰竭的感染问题 早期预防性应用广谱抗生素无效,而且会引致有多种抵抗力的细菌感染。
部分(30%以上)并发感染者无典型临床征兆(如发热、白细胞增多),应提高警觉。早期发现感染并给予积极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4.凝血功能障碍
ALF患者几乎都有凝血功能障碍。由于应用H2受体拮抗剂和硫糖铝,急性肝衰竭最常见的上消化道出血已显著减少。预防性应用新鲜冰冻血浆并不能改善预后,只有在明显出血、准备外科手术或侵入性检查时才用新鲜冰冻血浆或其他特殊困子浓缩物。血小板少于50000/mm3者,可能需要输血小板。
5.肾功能衰竭约50%的ALF患者发生少尿性肾功能衰竭。扑热息痛诱发的肾功能衰竭可无肝功能衰竭,预后良好。非扑热息痛ALF发生肾功能衰竭者通常伴有肝性脑病、真菌感染等,预后不良。常用低剂量多巴胺维持肾的灌注,但其疗效未得到对照研究的证实。血肌酐>400μmol/L、液体过量、酸中毒、高钾血症和少尿性肾功能衰竭合用甘露醇者,要选用肾替代疗法。持续性血液过滤(动脉-静脉或静脉-静脉)优于间歇性血液过滤。由于衰竭的肝脏合成尿素减少,血浆尿素监测不是ALF肾功能的良好观察指标。
6.心血管异常ALF心血管异常的临床表现以低血压为特征。急性肝衰竭的处理措施是在肺动脉楔压和心排血量监测下补液,如补液改善不明显,要用血管加压药。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最常用;血管紧张素Ⅱ用于较难治病例。尽管血管加压药有维持平均动脉压的疗效,但减少组织氧消耗,使其麻用受到明显限制(可同时应用微循环扩张药前列环素等)。
7.代谢紊乱 ALF患者通常有低血糖,中枢呼吸性碱中毒常见,低磷血症、低镁血症等也不少见。扑热息痛过量代谢性酸中毒与肾功能无关,是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
8.肝移植(OLT)是目前治疗AFL最有效的方法。OLT患者选择非常重要,O’Grady等根据病因提出的ALF患者行OLT的适应证可供参考。OLT的绝对禁忌证为不能控制的颅内高压、难治性低血压、脓毒血症和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9.急性肝衰竭的辅助肝移植(auxiliary liver transplantation)
即在患者自身肝旁植入部分肝移植物(辅助异位肝移植),或切除部分自身肝后在原位植入减少体积的肝移植物(辅助原位肝移植)。移植技术困难,急性肝衰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
10.生物人工肝(bioartificial liver, BAL)
理论上,启用人工肝支持系统(liver support system)帮助患者度过病情危急阶段是最好的治疗方法。非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疗效不理想。BAL已试用于临床,疗效显著。
11.肝细胞移植
肝细胞移植治疗ALT是可行和有效的。需进一步研究如何保证肝细胞的高度生存力和代谢活力,并了解最适合的细胞来源(人、动物或胎肝细胞)和植入途径(腹腔内、牌内或经颈静脉的门静脉内植入)。
肝衰竭患者的肝移植治疗有哪些风险
(1)术后早期并发症:腹腔内出血、消化道出血,肝脏血管吻合不良,胆管瘘、胆道梗阻、胆汁囊肿;
(2)移植后的肝脏无功能;
(3)细菌或病毒感染;
(4)排斥反应;
(5)原发肝脏疾病复发;
(6)脑中风。
肝癌患者能否进行肝移植
实际上,有一部分肝癌患者适合做肝移植,也就是说并非所有的肝癌适合用肝移植来治疗。经过临床研究发现,原发性肝细胞癌、胆管细胞性肝癌可以通过肝移植来治疗。但是具体的治疗结果还需要根据患者自身承受能力和治疗过程来综合决定。多数的肝癌患者不适合肝移植,所以肝癌患者在治疗的时候还需要考虑以下治疗方法,也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通常早期肝癌患者和适合手术治疗的患者一定要首先考虑手术治疗,根据肿瘤的部位和大小以及发展情况来采取切除治疗。术后使用中药来帮助患者恢复,抑制癌细胞。并不是所有的肝癌患者都适合进行肝移植治疗。对于肝癌的治疗目前采用最多的还是手术治疗,放化疗和中医中药的辅助治疗。此外,要取得满意的肝癌治疗效果,除了要严格正规治疗以外,还需要尽量早发现早治疗。
哪些因素可导致暴发性肝衰竭
1、自身免疫性:自身免疫性肝病是指一系列累及肝脏的免疫性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自身免疫性硬化性胆管炎及肝移植后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检查可有平滑肌抗体、抗核抗体及肝肾微粒体抗体阳性。前二者主要是由于基因方面的异常易于产生自身免疫,其肝脏自身抗原多肽被T淋巴细胞识别后产生针对肝脏的自身免疫性损伤。肝移植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病机制仍然不清。一种类风湿性疾病成年发病的Still病,有时也累及肝脏导致暴发性肝衰竭。
2、缺血性:血管性因素导致暴发性肝衰竭很少见。肝脏缺血可由全身性血流动力学改变(如心源性休克、中暑及反复发生的心律失常等)所致,也可由局部性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如急性肝前静脉阻塞)引起。
3、放射损伤性:放射损伤导致的暴发性肝衰竭并不多见,急性放射病或肝脏局部大剂量放疗有时也可引起暴发性肝衰竭。
4、其他: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应用干扰素和免疫抑制药治疗时,肝功能可恶化,有时导致暴发性肝衰竭。另外,除以上病因外,还有约1/3的暴发性肝衰竭患者病因不明,一般认为这部分患者的病因与肝炎病毒有关,可统称为非甲-庚肝炎。
急性肝衰竭的症状 代谢紊乱和肾功能衰竭的治疗
急性肝衰竭患者经常发生代谢异常。低血糖的发生是由于糖原消耗和糖异生作用。建议输注高浓度葡萄糖以避免加重脑水肿。三分之一的患者出现肾上腺素缺乏,需要类固醇替代治疗。急性肝衰竭患者为高分解代谢型;因此,应尽早开始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大约40%到50%的急性肝衰竭患者会出现急性肾损伤,可能表现出前肾功能衰竭、肝肾综合征或急性肾小管坏死的特点。导致肾脏疾病发生的几个因素,包括药物性肝损伤药物的直接肾毒性或合并其他药物治疗、脓毒症等。急性肝衰竭患者因体积改变引起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导致血液透析的耐受性不佳。因此,建议此类患者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总而言之,药物所致急性肝功能衰竭 (ALF)主要由抗菌药物、补充剂和替代药物、 抗代谢药物、 抗癫痫药,非甾类化合物的和他汀类药物导致,表现为严重的肝功能异常,黄疸、脑病等特点。脑水肿和颅内高压症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其它并发症包括凝血功能障碍、脓毒症、代谢紊乱和肾功能、循环功能和呼吸功能障碍。可靠的预后评估在肝移植决策中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