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国长寿老人为何多在农村

中国长寿老人为何多在农村

环境好,污染少。新疆莎车122岁老寿星图如普·艾麦提生活在叶尔羌河边,每天都饮河水,水源来自昆仑山冰雪融水,水质很好;甘肃平凉的杜继儒和陈根娥夫妇,两人年龄相加高达209岁,他们生活在海拔1270米的一个带状塬面上(高山顶上的平坦区域),周围群山连绵起伏;河南封丘的百岁夫妻李清宪和郭秀荣,住在黄河畔,当地是农业大乡,百姓生活安居乐业。对此,中国老年学学会副秘书长王峰指出,百岁老人大多居住在饮用水质好、土壤质量好、农业资源丰富、工业污染少的地区。一般来说,农村自然环境往往优于城镇。

吃粗粮,花样多。百岁老人们都经历过生活艰苦的岁月,年轻时很少吃精白米面,如今即使生活条件改善了,喜欢吃粗粮的习惯没有变。杜继儒和陈根娥吃了一辈子粗粮,如今还会想着法地做粗粮吃,比如用小米做粥或稀饭,把玉米磨成面做粗粮饼;生活在河南淮阳的百岁夫妻高德贤和曹虎英,一生没吃腻粗粮,如今老两口都已106岁,即使牙口不如从前,仍喜欢把玉米面熬成糊糊来喝。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表示,适当多吃粗粮有诸多健康益处,利于长寿,比如粗粮中富含维生素B1等多种维生素,钾、镁等矿物质,还有膳食纤维,可有效预防肥胖,平衡身体激素水平,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预防癌症。

自种菜,不打药。记者采访发现,多数百岁老人家庭都是随四季变化吃自家种的应季蔬菜,几乎不买菜。比如图如普家吃的恰玛古(又称芜菁)、黄萝卜等蔬菜就是自家种的。高德贤和曹虎英家种啥吃啥,家里自产豆角、茄子、南瓜、冬瓜等,老两口的儿子告诉记者,自种的蔬菜很少打药。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何计国表示,生活中,虽然蔬果农药残留问题不像我们想得那么严重,所含农药量不足以对健康构成损伤,但这些物质终究还要通过肝、肾代谢,摄入越多,身体负担越重,因此尽量减少农药摄入利于长寿。

爱劳动,不闲着。老寿星们多以务农为生,年轻时养成的劳作习惯根深蒂固,即使老了也不愿闲着。122岁的图如普如今还去地里喂羊、除草,做简单的农活,他坚持把自己的口粮种出来。105岁的杜继儒隔三差五就给花坛除草、修鞋钉鞋、编笼子,充分发挥余热。生活在河南禹州的中国最长寿夫妻平木虎和张新妞,虽然腿脚不好,也不闲着,晚辈刚从地里拿回家的蔬菜,老两口不一会就给择好了,整齐地摆成一堆,做饭时,还主动帮忙烧柴。王峰表示,老人坚持适当劳作可促进血液循环,助人头脑清醒、反应灵活、思维敏捷,还能锻炼肌肉和筋骨,使关节灵活、身子硬朗,改善呼吸、消化系统功能,为长寿打下良好基础。

有规律,睡眠好。大多数长寿老人都有早睡早起的习惯。河南封丘百岁夫妻李清宪和郭秀荣,每天晚上8点睡觉,早上5点至6点起床,中午还睡一两个小时午觉;平木虎和张新妞不管春夏秋冬,晚上七八点钟就睡了,第二天早上5点多便起床,即使偶尔睡不着,也喜欢躺在床上聊天。多项研究证实,早睡早起有诸多益处,比如让情绪更积极、精力更旺盛、做事更认真等,规律的生物钟能延年益寿。早起后,李清宪和郭秀荣夫妇喜欢抱着收音机听戏,有时还会哼唱几嗓子,而谢云峰要练两小时鹤翔庄(一种气功),一招一式的规范和要点他都讲得头头是道。王峰说,常年坚持这些好习惯同样利于长寿。

广告不计较,平常心。百岁老人的生活态度都很乐观,凡事不会太计较,即使命运坎坷,仍笑对人生。新疆疏勒128岁的阿丽米罕,虽然年事已高,却打扮得像小姑娘一样时髦,虽头发稀少却在脑后精致地编成小辫,心里不痛快时,老人喜欢唱歌跳舞,让自己快乐起来。现年106岁的高德贤二十多年前因白内障做了手术,但一只眼睛几乎看不清东西,六七年前又不慎摔倒,摔断胯骨,如今不得不依靠拐杖出行。面对疾病和意外老人想得很开,“都是小毛病,不碍事!”王峰表示,心眼、爱生气是长寿的大忌,可导致免疫力降低,容易生病。每天多与身边的人交流,学会换位思考和包容,生活中多一点幽默,保持愉悦的心情和内心的满足,利于长寿。

家庭和,儿女孝。“家和万事兴,老人的长寿离不开晚辈的细心照顾,家庭和睦对长寿至关重要。”王峰说。李清宪和郭秀荣老两口的儿女就特别孝顺,生活在身边的儿女,每人10天,轮流到父母家里值班,给老人洗衣做饭。晚上,老人睡里屋,儿女睡外屋,方便照顾。平木虎和张新妞想去哪个儿女家住都行,住多久没固定时间,住腻了再换一家,做饭前,晚辈还会先让老两口点菜,想吃啥就做啥。俗话说“舌头和牙齿也有打架的时候”,阿丽米罕是家里的“老管家”,每当晚辈发生摩擦争吵时,她只要生气地喊一句,大家就会住嘴,晚辈们对她特别敬爱。

为人善,邻里赞。16位老寿星无一不是善良、乐于助人的人。杜继儒于1956年入党,已是村里最老的党员,当年镇上不管何处修路,他都会带头义务参加,从不推辞,而他的妻子陈根娥也很厚道,不管亲戚还是邻居,谁有困难她都帮助,即使自己过得也很困难。平木虎和张新妞从小就教育孩子“不管和谁打交道,必须吃点亏”,老两口对人对事特别宽厚。对于老人的长寿,很多邻居和村民都说,长寿是因为积了不少恩德。

能够让我们长寿的秘籍

心理共性

在很多长寿老人的调查报告中,非常重视心理活动的特点。长寿老人的确有一些健康的心理共性。例如,长寿老人多有坚强的意志,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对信念与事业的追求多忠诚和执着,一般均有较高尚的道德情操。

“仁者寿”是有一定道理的,长寿老人的思维逻辑较一般老年人敏捷、合理、情感丰富、情绪稳定、心情愉快、知足常乐、爱好较广泛、生活内容充实。长寿老人的性格更温和、恬静、心胸开阔人际关系好、社会交往多……,如此种种,可以反映出长寿老人一部分健康的心理特点。其实,每一位长寿老人的心理特性并不可能一样,如择其益者为之,可益于长寿。

生活环境

老年人的生活环境是影响长寿的一个因素,其影响作用的程度各不一样。世界各地的长寿老人有很多,他们的生活环境不尽相同。繁华的大城市有老寿星,偏僻的山村,长寿老人也不少,身居寒冷的北方,生活在暑热的南方,均有高龄老人。然而,某些生活环境下的长寿者就比较多,至于有益于老人长寿的生活环境,还是有共识的。

一般地说,生活环境无污染、无噪音、空气新鲜的绿色天地较为理想,气温变化不大,寒冷的环境较暑热的地区好,阳光明媚,水流清清,有适宜的生活、居住条件及活动场所,良好的左邻右舍,这样的生活环境,长寿老人一定会多。

饮食习惯

全世界的人饮食习惯很不一致。一般地说,西方人肉食多,东方人素食为主,不同的民族,饮食习惯也有很大差异,不同的宗教信仰饮食习惯的差异就更大了,世界各地的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长寿老人都有可观的数量。不良的饮食习惯肯定不利于健康,更谈不上长寿了。通常认为,不暴饮暴食、不偏食、不挑食、不吃零食,讲究饮食卫生,适度饮酒、饮茶,都是很好的习惯,无疑对于健康长寿有利。

老年人养生食谱

一、喜欢喝粥

从饮食习惯看,长寿老人无不喜欢喝粥。中国知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和夫人张桂君,都是百岁老人,两人尤其喜欢喝粥。每天早晨,他们把50克燕麦片加入250克开水,冲泡两分钟即成粥。天天如此,从不间断。

老人最适宜把小米粥当成最好的滋补佳品。体弱有病的老人可以常用小米粥滋补身体。小米益五脏、厚肠胃、充津液、壮筋骨、长肌肉。清代有位名医说:“小米最养人。熬米粥时的米油胜过人参汤。”可见,长寿老人喜欢米粥很有道理。

二、主食玉米

玉米,是长寿老人离不开的主食。印第安人很少患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原来因为他们的主食是玉米。发现老玉米里含有大量的卵磷脂、亚油酸、谷物醇、维生素E,常食者不容易发生高血压和动脉硬化。

三、常喝牛奶

喝奶是长寿老人的普遍习惯,尤其是居住在城市的寿星更是这样。

百岁寿星中,80%为女性,她们共同的饮食习惯是喝牛奶。百岁寿星贝宁每天喝两杯奶,有时喝得更多,所以,她到百岁之时,仍没有骨质疏松迹象。

牛奶中赖氨酸含量较高,胆固醇含量低,碳水化合物全部为乳糖,在肠道中可以转化为乳酸,有抑制腐败菌生长的作用。

​长寿老人大多具有心理优势

最近,日本医学家渡边在对136名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进行健康调查中得知,长寿老人大多具有超于一般人的心理优势,主要是:

情绪稳定。长寿老人比较注重自己的情绪调适,使中枢神经处于相对稳定的良好状态,进而使机体的生理功能协调。95%以上的长寿老人情绪安定,适应能力强,经受得起生活环境中的各种不良刺激。他们即使受到精神刺激或创伤,也能自我控制,并很快恢复心理平衡。

心境愉快。愉快标志着老年人身心活动协调。长寿老人大都精神愉悦,笑口常开。笑是一种简单而又愉快的运动,可使胸、膈、腹以及心、肺、肝等脏器都得到有益的活动,神经、骨骼和肌肉得到放松,且可驱除忧愁烦恼,减轻精神压力,抒发健康的感情,进而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胸襟豁达。长寿老人在人际关系方面态度真诚和善,对同辈人尊重,对晚辈人慈爱,以宽厚的态度待人处世。这种长者的情怀和气质,是健康的保证。

长寿和什么有关呢

1、气候温和

这些长寿区年均气温大多温暖,年降雨量充沛,大部分地区河网密布,空气湿度较高,日照充足。这些良好的因素构成了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的特定条件,对人们寿命的延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山区植被茂密、空气好

长寿老人多集中分布于丘陵山区,那里工业、噪声等污染较少,加上植被茂密,空气富氧离子含量高,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3、水系发达

美国疾控中心的相关数据表明,很多疾病是由于水摄入不足引起的。水多的地方,人也容易长寿。

4、气候寒冷,影响寿命

东北和西北地区冬天寒冷漫长,气候变化剧烈,空气干燥,因此长寿老人偏少。

迄今为止,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认定的“中国长寿之乡”有60多个(以县、市为行政单元),但没有一个在东北。

气候寒冷,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对外界温度的变化很敏感,增加了冠心病的发生率。寒冷会令人体的外周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上升,心脏负荷增大,增加了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寒冷还会让人容易感冒,易患呼吸系统的疾病。

5、干旱

研究发现,长期生活在湿度较低的环境中,可导致人体免疫能力下降。当空气湿度低于40%的时候,鼻腔和肺部黏膜上的纤毛运动减缓,易引发呼吸道疾病。

老人长寿的心理因素



情绪稳定长寿老人比较注重自己的情绪调适,使中枢神经处于相对稳定的良好状态,进而使机体的生理功能协调。

95%以上的长寿老人情绪安定,适应能力强,经受得起生活环境中的各种不良刺激。

他们即使受到精神刺激或创伤,也能自我控制,并很快恢复心理平衡。

心境愉快愉快标志着老年人身心活动和协调。

长寿老人大都精神爽愉,笑口常开。

笑是一种简单而又愉快的运动,可使胸、膈、腹以及心、肺、肝等脏器都得到有益的活动,神经、骨髂和肌肉得到放松,且可驱除忧愁烦恼,减轻精神压力,抒发健康的感情,进而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胸襟豁达长寿老人在人际关系方面态度真诚和善,对同辈人尊重,对晚辈人慈爱,以宽厚的态度待人处世。

这种长者的情怀和气质,是健康的保证。

热爱生活长寿老人大都对生活充满热爱与向往之情,他们积极从事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或劳动,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并从中获得快慰和乐趣。

老年人长寿的心理秘籍

1.情绪稳定

长寿老人比较注重自己的情绪调适,使中枢神经处于相对稳定的良好状态,进而使机体的生理功能协调。95%以上的长寿老人情绪安定,适应能力强,经受得起生活环境中的各种不良刺激。他们即使受到精神刺激或创伤,也能自我控制,并很快恢复心理平衡。

2.心境愉快

愉快标志着老年人身心活动协调。长寿老人大都精神愉悦,笑口常开。笑是一种简单而又愉快的运动,可使胸、膈、腹以及心、肺、肝等脏器都得到有益的活动,神经、骨骼和肌肉得到放松,且可驱除忧愁烦恼,减轻精神压力,抒发健康的感情,进而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3.胸襟豁达

长寿老人在人际关系方面态度真诚和善,对同辈人尊重,对晚辈人慈爱,以宽厚的态度待人处世。这种长者的情怀和气质,是健康的保证。

4.热爱生活

长寿老人大都对生活充满热爱与向往之情,他们积极从事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或劳动,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并从中获得快慰和乐趣。

其实,这些长寿秘籍很简单,可是真正能做好确不容易。祝大家身体健康!

医学家表示,老年人从长寿者的心理优势中吸取营养,使自己的心理保持良好的状态,这无疑对健康有益。

长寿老人有哪些生活特点?

(1)少愁多乐。这些老人都是心胸豁达的乐天派。知足长乐、助人为乐、心理平和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2)少车多步。他们都有爱好体力活动的习惯。大医药学家孙思邈经常上山采药,许多长寿村也有多分布在山区,出门就走路,常走多动,血液流通,有益于延缓衰老。

(3)少食多嚼。这些长寿老人在饮食上的共同特点是吃得少,不暴食,吃饭时对食物多咀嚼。每吃一口饭,要在口腔内咀嚼多次才咽下。多嚼不仅有利于消化,而且可以使食物慢慢吸收,有利于达到饱腹感,避免吃得过多。

(4)少肥多菜。这些长寿老人在饮食上,都是拒绝肥甘厚腻的,吃青菜多,吃大鱼大肉少,因此他们多是“老来瘦”身材。

(5)少盐多醋。长寿老人饮食清淡,不嗜好咸,反而多数喜吃醋。这种习惯非常符合现代营养学观点。高盐饮食是高血压、动脉硬化的诱发因素。而长期适量吃醋,有利于软化血管、降低血压、预防动脉硬化。

相关推荐

耳朵长什么样能长寿

第一个特征是耳廓长 一般人的耳朵上边应该平着眉毛,下面应当平着鼻基。耳廓的长度,科学的计算方法应该是从耳朵尖到耳垂下。一般成年人的耳朵平均长度为5~8厘米。但是接受调查的这50位长寿老人,从耳轮最高处至耳垂最低处,耳廓长度都大于厘米,而且寿命越长、耳朵越长,其中两名百岁老人的耳廓长度分别达8.4厘米和8.5厘米。 第二个特征是耳垂大 耳垂就是从耳屏到耳朵的最低处。一般成年人耳垂长度为1—2.5厘米,但是长寿老人的耳垂长度至少1.8厘米以上,而且厚软肥大。所调查的50位长寿老人之中,耳垂长度1.8—2

农村老人理发难

近日,农村老家的大伯跟我聊起了他的烦恼:和村里大多数老人一样,他已经很久没有理发了,过去常常农村走街串巷的“剃头挑子”如今见不到了,农村老人理发成了难题。 究其原因,一是以往的“剃头挑子”只局限于传统的技术和发型,导致客源少不得不改行,二是乡镇年轻的专业理发师一般不会给老人剃须、刮脸,因为老人们勤俭节约,接受不了时下发廊的消费价钱。笔者希望农村老人理发难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期待有关部门村里或社区开办专门为老人理发的服务点,并定期组织志愿者为老人们理发,使他们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最便捷廉价的服务。

老人如何靠运动获得长寿

经常运动就能保持愉悦心情 此次采访的7名长寿老人,有男性有女性;有居住城市的,也有生活农村的;既有离休干部,也有辛勤劳作一生的农民。虽然他们年龄都90岁以上,但都比较健康,而且生活能够自理。谈到长寿秘诀,很多老人都把坚持体育运动锻炼身体,作为保持健康长寿的一个重要方法。这些锻炼方法多种多样,每位老人都有自己喜爱的活动,如散步、下棋、阅读、做家务,甚至弹琴唱歌等。老年人开展体育活动,不仅能促进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还可以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通过采访发现,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或者经常运动的老人,他们的思想都比较

长寿有哪些方法

合理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杂粮 民以食为天,每个人都离不开吃。据科学统计数据显示,一个人一生中,要往肚子里塞进大约25200斤粮食!8500斤肉!10000斤蔬菜水果!2000多斤各类零食!100多斤调味品!统统塞进胃里后,怕噎着,还得至少喝进去50000斤各种液体。 吃,人的生命活动中是如此的重要,研究世界五大长寿村的居民食谱具有鲜明的特点,按照现代营养学的解释是:他们的膳食科学合理,主要摄入的是大量蔬菜水果,并以粗粮谷物为主食,食谱杂而广。世界长寿村的人们一代一代地传承了喜欢清淡、素雅、新鲜的健康

长寿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饮食习惯 全世界的人饮食习惯很不一致。一般地说,西方人肉食多,东方人素食为主,不同的民族,饮食习惯也有很大差异,不同的宗教信仰饮食习惯的差异就更大了,世界各地的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长寿老人都有可观的数量。不良的饮食习惯肯定不利于健康,更谈不上长寿了。通常认为,不暴饮暴食、不偏食、不挑食、不吃零食,讲究饮食卫生,适度饮酒、饮茶,都是很好的习惯,无疑对于健康长寿有利。 生活方式 长寿老人的生活方式有一定的特殊性。大量的统计资料显示,他们的生活方式大都很有规律性,工作、劳动、休息时间的安排有序,劳作适量,休息适

耳朵形状看你会不会长寿

民间一向把耳朵大作为有福和长寿的象征。现代医学观察表明,耳大与长寿确实有一定关系。 医学工作者对256名60~90岁的老年人和344名90~104岁的长寿老人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长寿老人组耳长平均值为男7.13厘米,女6.89厘米;60~69岁老年人组耳长平均值为男6.93厘米,女6.50厘米。 显然,长寿老人组耳长平均值明显超过老年人组,长寿老人组中耳长最长的达8.8厘米。因此有专家认为,耳廓长而大是长寿老人的特征之一。 人们往往将耳朵大和寿命长联系起来,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 一是耳大者肾气健。古

长寿老人必备的六种心态

1、宽以待人 长寿老人大多能做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凡事不斤斤计较,不患得患失。当自己吃亏时,能为国家、集体和他人着想,做出一些让步和牺牲,平时能多看他人的长处和优点,取长补短。具有这种良好心理和精神境界,心理上自然容易保持平衡,有益于延年益寿。 2、乐观豁达 长寿老人大都胸襟开阔,心态平和,为人处事热情,乐于工作,善于助人,遇事不怒。他们生活得自由自,轻松大方,没有压力。事实证明“心胸窄,忧患多;心胸宽,人快活:人快活,疾病躲”。 3、兴趣广泛 大多数长寿老人,都有业余爱好,兴趣比较广泛。如种花养鱼、

人体衰老的主要原因 社会与环境因素

不同国家的人的寿命与经济水平、文化素质、风俗习惯、医疗卫生、地理环 境、气候等许多因素有密切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平均寿命是现代文明的 重要标志之一。 自然环境好必然有益于身心健康,舒适、卫生、优美的居住环境,是健康、 长寿的基本保障。从城乡分布来看,农村长寿的人多于城市,山区高于平原,这都 与自然环境有关。不过如今,农村虽然空气好过城市,也越来越多地面临农药污 染、土壞污染、河川污染,城市更是空气污染严重、饮水污染过度、噪音过大等, 都致使环境过度恶化,人们每天都会吃入、吸入、听入大里的毒素,导致

长寿老人具有的心理特点

(1)兴趣广泛 大多数长寿老人,都有业余爱好,兴趣比较广泛。如种花养鱼、吹拉弹唱、书法绘画、集邮写作、河边垂钓等。生活充实,才能“乐以忘忧”,并且使大脑和全身各器官得到锻炼,延缓衰老。 (2)乐观豁达 长寿老人大都胸襟开阔,心态平和,为人处事热情,乐于工作,善于助人,遇事不怒。他们生活得自由自,轻松大方,没有压力。事实证明“心胸窄,忧患多;心胸宽,人快活:人快活,疾病躲”。 (3)节哀制怒 人生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坎坷、挫折,甚至灾难等,这些自然会让人气愤。而长寿老人遇到这种情

长寿老人具有的心理特点

有人统计分析了古今中外200名70~135岁老人的资料,其中,心理健康者占87.5%,居21项长寿因素之首。古人认为:凡欲身无病,必先正其心。《内经》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人体所有脏腑组织都受大脑神经的调节支配,这种支配心理健康的情况下,能使机体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提高,从而让人延年益寿。长寿老人多半有以下心理特征: (1)兴趣广泛 大多数长寿老人,都有业余爱好,兴趣比较广泛。如种花养鱼、吹拉弹唱、书法绘画、集邮写作、河边垂钓等。生活充实,才能“乐以忘忧”,并且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