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的必要性
早教的必要性
专家表示,婴幼儿时期是孩子神经系统发育最快、各种潜能开发最为关键的时期,确实是进行教育的好时机。根据敏感期和大脑发育理论,人类对各种信息和各项能力发展的敏感期都集中出现在生命的最初几年,这个时期是人一生中独特和重要的发展阶段,也是孩子发展的机会之窗,就是宝宝获得智慧的最佳时机。早期教育核心在于提供一个教育营养丰富的环境,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和人格成长进行“激活”,在从而为其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美国科学家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对猫头鹰进行早期教育可以使它们的大脑产生持久的生理变化,这样它们在幼年学习到的技能也能保存到成年时期。科学家们引申说,对孩子进行的早期益智教育,也会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永久印记。
宝宝的早教应该找谁教
宝宝的早教应该找谁教。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儿童的潜在能力遵循着一个递减规律。生下来具有100分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一出生就进行理想的教育和开发,就可能成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如果从5岁开始教育,只能成为有80分能力的人;如果从10岁开始教育,只能成为60分能力的人。早教对于一个人的发展起着不可逆的作用,关键是我们如何正确地对孩子施以早教。亲子教育专家陈禾给出了他的观点和方法。
一位中国朋友对我说:“我们的家长最重视孩子的教育,穷什么也不会穷孩子的教育!”
一位外国朋友对我说:“你在中国,搞教育最能赚钱,特别是搞早教!”
这两位朋友互不相识,我不怀疑他们是在一弹一唱,但我不搞早教,不期望靠它赚钱。我搞的是亲子教育研究,看着家长毫不吝惜地在给孩子烧钱,我免不了要瞪大眼睛:“早教?找教?教什么?怎么教?用钱买来就是早教吗?”
对于家中独苗宠爱有加,愿意牺牲一切来抚育他成才,这是人之常情,我们都能谅解。许多家长以自己的意愿为孩子设计未来,虽然是出于关心与爱护,但可能脱离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令孩子将来无法在社会上立足。而威逼利诱,让孩子在疲劳和厌倦中不得不勉强去上这个班那个班,到头来会不会“竹篮打水”?
谁来教?
谁来教?教些什么?要达到什么效果?这三个问题都决定于家长对早教意义的理解。
早教的目的简单地说有6点:
1.促进大脑发展和身体成长,让孩子越来越聪明,身体越来越灵活;
2.促进感觉统合,使孩子在入学后具有最佳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3.发展孩子的适应力、观察力、记忆力、专注力、思考力,具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4.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使孩子具备入学接受正规教育的条件;
5.培养良好的习惯,能辨别是非,具备一定的生活管理能力,特别是时间管理能力;
6.懂得保护自己,能避开危险,抗拒诱惑,记住主要的电话和家庭地址,知道危急时如何求助。
从这六点看,就知道“谁来教”了——当然是家长了。除非是家长因某种原因无法负起教育孩子的任务,那么选择较好的托班或亲子园来代劳,这样的话,早教就变成“找教”了。
教什么?怎么教?
教什么和怎么教,这不是个简单的话题,这里,我只能提出几个要点作为讨论的依据:
1. 通过对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五感的有效刺激,促进大脑神经元的加速连接。
孩子是否聪明,决定在0至6岁期间的大脑发展。大脑皮层布满着无以计数的神经元,但只有在有效刺激下神经元才会通过突触相互连接,这个连接过程,0至3岁最为活跃,没连接的神经元就会很快报废,而在6岁以后,大脑的成长就逐渐平稳,上升的幅度越来越小。
那么父母怎样协助孩子修炼出一个更聪明的大脑,就成为早教的第一个目标。怎么教?拿什么教材来教?必须记住:这绝不是老师教学生,一个说,一个听!其实就是引导宝宝做一些活动或和宝宝做些游戏。换句话说,不同的刺激作用,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教材及教学法。
2. 有规划地引导孩子通过各种动作类游戏,促进身体发育的同时,也促进了心智成长。
宝宝锻炼身体的目标和作用都和成人不同,所以机械式的早操或激烈的跑步都不适合,基本上要通过不同的游戏来进行。那么怎么锻炼?在科学化的设计下,通过动作类游戏来促进及改善肌肉张力、前庭系统及侧化发展,加速感觉统合和左右脑神经回路的连接,直接强化孩子的学习能力与动手能力。
3. 通过竞赛类游戏、操作性游戏或活动、实地观察和体验等方式来进行认知教育。
这些游戏或活动,在进行上决不能按照一教一学的教育模式进行,而是让孩子在享受乐趣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各种知识和概念,使用新词汇,提高了语言表达力,促进了观察力、想象力、思考力、记忆力和表达力,在这同时,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体验到合作与分享的意义,提高了沟通能力。
4. 通过游戏和生活体验,建立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生活管理能力。
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适应环境、利用资源和避开危险保护自己的能力。为了玩得尽兴,孩子们也自觉地做好时间管理和养成珍惜游戏器材、玩具的良好习惯。
上述四个方面,都可以称为早教,它有几个特点:
负起早教责任的“老师”是爸爸妈妈;
采取的教育方式都是参与或引导,属于“不教而教”;
学习的方式都是通过游戏或活动,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学习效果;
这样的学习没有考试,也没有结业证书,而是逐渐提高的心智发展。
上早教班有没有必要?
目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成本高昂,为了让孩子能够进入拥有较佳教育资源的小学,家长不得不“接受”这些小学开出的种种条件,例如拥有奥数、英语或一些“特长班”的证书。为满足这些需求去上早教班是不得已的,我没话说,但决不能因此而忽略直接关系孩子“心智成长”的早教。
另一方面,因为异地工作或特别原因无法亲自给孩子实施早教的家长,送孩子进入“亲子中心”也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唐筛的必要性
唐氏症胎儿并不是高龄孕妇的专利,虽然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与唐氏症有密切关系,年龄愈高,生出唐氏症患儿的机率也越大。但是年青的女性也有可能生出唐氏症患儿,而且只有20%的唐氏 症出现在高龄孕妇,其它80%的唐氏症胎儿出生在小于35岁的年轻孕妇。所以如果只有高龄孕妇接受检查并不能很好的预防唐氏综合症。
但另一方面,如果所有的孕妇都接受羊膜穿刺检查或绒毛检查,不但费用比较高,还会增加流产的机会,所以没有必要所有的女性都做羊膜穿刺检查或绒毛检查。目前预防唐氏症最好的办法是:所有的年轻孕妇都做唐筛检查,其中显示危险性高的孕妇再进行羊膜穿刺或绒毛检查,通过羊膜穿刺检查或绒毛检查,确定胎儿染色体是否正常、是否患有唐氏症。
洗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手是人体接触细菌最多的部位,定期洗手是必要的,可以使手保持干净、远离细菌。手是身体最经常接触细菌(微生物)的部分。如果你用脏手吃东西,你将很可能会生病。有很多疾病都是通过脏手传播的,所以洗干净手是非常必要,至少用大约15到20秒洗手,这样所有的灰尘和污垢粒子就能完全清除。
细菌不仅引起感染,同时把疾病从一个家庭成员传到另一个家庭成员。因此洗手去除细菌是有必要的。如果你想要你和你的家人健康你应该养成吸手的习惯。这个习惯真的很好,能让每个人都舒适健康。一些常见的问题例如,感冒、腹泻、流感等都是由细菌引起的。没有人希望得这些病。沾满细菌的手可以把细菌传到嘴巴、眼睛、鼻子、身体等,因此成为许多疾病的来源,破坏你的健康。
早教的重要性
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抓紧早期教育,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幼儿在2-3岁期间是学习口头语言的最佳年龄;外语学习最迟也不能超过4-5岁,因为在这时幼儿学习外语不会与本国语言相混淆;5-5岁半则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6岁是发展大小、方位知觉最佳年龄。美国芝加哥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1964年出版了《人类特性的稳定与变化》一书,提出了有名的智力发展的假设:5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我国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曾说过:“幼儿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起点,其教育目标应是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进一步教育打好基础“。为此,在早教行业里默认为早教的最佳时期为0-6岁。
人的智力或心理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日本学者木村久一认为,儿童的潜在能力遵循着一种递减规律,即生下来具有100分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一出生就进行理想的教育,就可以成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若从5岁开始教育,教育,也只能成为具有80分能力的人,若从10岁开始教育,就只能成为具有60分能力的人。
早期教育能促进大脑的发育。一些家长担心,对孩子实施早期教育,会累坏孩子的大脑,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一些研究者曾经用动物的大脑和生化的变化;事实说明,早期丰富的环境刺激与学习机会不但不会伤害大脑的发育,而且还会促进大脑的发育。
洗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手是人体接触细菌最多的部位,有很多疾病都是通过脏手传播的,沾满细菌的手可以把细菌传到嘴巴、眼睛、鼻子、身体等,因此成为许多疾病的来源,破坏你的健康。比如说感冒、腹泻、流感等都是由细菌引起的。
所以洗干净手是非常必要,定期洗手可以使手保持干净、远离细菌、预防疾病。建议至少用大约15到20秒洗手,这样所有的灰尘和污垢粒子就能完全清除。
7个月宝宝早教环境
7个月的宝宝开始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好奇心并有了对环境的积极探索,有时你会发现宝宝会用手指捅自己的耳朵、鼻子、嘴和肚脐眼,好像要考察身体每一个孔穴和每一个他感兴趣的部位,慢慢地他开始把这种考察和嗜好转移到别人身上,喜欢捅别人的耳朵、鼻子、眼睛和嘴甚至还要比较两种不同的感觉。妈妈们给7个月宝宝进行早教虽然重要,但是早教环境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下面我们来看看7个月宝宝早教环境吧。
妈妈们要充分利用室外的自然环境让宝宝进行各种游戏活动,家长可以抱着宝宝或用小推车把他带到公园去,看看公园各种颜色鲜艳的花朵、各种动物,因为具有色彩的或处于动态的自然景色特别能引起婴儿注意,如飞舞的彩蝶、蜻蜓、在水中游动的色彩斑斓的金鱼往往能使宝宝专注并表现出愉悦的表情。另外,让宝宝看太阳、月亮、彩虹、云、飘扬的雪花等自然景观,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宝宝感知觉的发展还有益于宝宝的身心健康与智能发育。
孩子的早教不等于提前进行学校教育
什么是早教
早教是指孩子在0-6岁这个阶段,根据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敏感期的发展特点,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为孩子多元智能和健康人格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侧重开发儿童的潜能,促进儿童在语言、智力、艺术、情感、人格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早教不等于将学校教育提前
杨淼老师介绍说,在西方国家,0-3岁的孩子教育是由社区免费提供的,但是在中国,0-3岁是空白地带,这是为什么早教行业如何兴旺的原因——
因为家长需要帮助。而早教(0-6岁)和正式学校教育最大的区别是,学校教育是知识的传达,而0-6岁是作为一个人基本能力的训练,也就是未来接受知识、掌握整合知识、运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系统的专业的训练才能让人所有的潜能都被挖掘出来。0-6岁不是将学校教育提前,而是通过更开放、更自由的方式,多种游戏使孩子的智力、身体技能、情绪控制、人际交往能力等等综合发展。为什么上学后孩子的学习水平差异很大?恰恰说明0-6岁得到的训练不同,造成了孩子的能力差异。
孩子6岁前尽量不要进行大量知识性学习
我们常说在什么年龄就做什么年龄的事情,0-6岁是孩子大脑发育的黄金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应该注重发展能力而不是单纯的记忆知识。具备了学习知识的能力,自然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就会很容易。而过早的进行知识性的学习,会占据孩子更多的锻炼能力的机会和时间,不利于孩子培养能力,所以学龄前儿童尽量不要大量的进行知识性的学习,除非孩子在某些方面比如数字、汉字等特别敏感,可适当的进行引导,不建议定量学习。
早教是对孩子综合能力的开发
早教对于孩子来说从出生就开始了,但对于父母来说宝宝出生前就应该有初步的学习和意识了。早期教育应该从提升孩子综合能力出发,根据孩子的阶段发展特点,设定适合于宝宝互动的活动和游戏 ,0-6岁婴幼儿的潜能开发应该包括: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音乐、视觉、合作等等。为什么跨国婚姻的孩子能够同时掌握两种语言,因为从出生即接受到两种语言的刺激,同理,所有的能力都需要从出生开始给予正确的环境和刺激。如果没有充分的训练,未来上学、生活、工作都有可能出现障碍,如:情绪发展不良、注意力不集中、社交能力差等方面。人生没有起跑线,不存在输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但是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明明白白的去教育孩子,而不是凭着直觉、传统、“老人说”等等,因为成长是一次性的,不可逆,没有后悔的机会。
孩子一定要上早教班吗
杨淼老师说,早教班是否有必要根据家长的具体情况而定,比如家长是否有科学的教学理念、是否知道每个阶段应该给孩子哪些训练、是否具有科学的带养方式、能否给孩子适合的环境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等。
早教理念在国外已经超过30年的历史,早教的意义和价值已在医学界、教育界、心理界称为不争的事实。早教应从哪天开始?多早都不算早,但是要用对方法做对事;是否需要去早教机构,如果您很好的掌握了关于0-6岁的理念、方法,并且生活环境里有大量的训练设备,您就不需要早教机构,但是仍然需要对孩子进行早教;早教的效果不是马上就能够显现的,未来孩子长大了,自然会看到效果,应该多采访一下经过2-3年早教之后的孩子家长,幼儿园的老师,看看他们的观点 是什么。
在家给孩子做早教是非常必要的
有的家长给孩子报了早教班,于是觉得在家就不用再做早教活动了。杨淼老师强调,在家给孩子做早教是非常必要的,孩子的学习特点是需要不断的重 复,才能达到效果,所以我们提倡并注重在家也要给孩子做早教课上的活动,比如抚触,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触觉能力有助于安全感的建立,再比如爬行阶段的宝宝,父母要让孩子至少爬行500小时等。另一方面,家长们要注意,在家中生活中的点滴也都是进行早期教育的很好机会,比如良好习惯的养成、宝宝情绪发展等。
早教的重要性
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抓紧早期教育,可以提高学习效果。例如有人
认为,幼儿在2-3岁期间是学习口头语言的最佳年龄;外语学习最迟也不能超过4-5岁,因为在这时幼儿学习外语不会与本国语言相混淆;5-5岁半则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6岁是发展大小、方位知觉最佳年龄。美国芝加哥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1964年出版了《人类特性的稳定与变化》一书,提出了有名的智力发展的假设:5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我国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曾说过:“幼儿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起点,其教育目标应是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进一步教育打好基础“。为此,在早教行业里默认为早教的最佳时期为0-6岁。
人的智力或心理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日本学者木村久一认为,儿童的潜在能力遵循着一种递减规律,即生下来具有100分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一出生就进行理想的教育,就可以成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若从5岁开始教育,教育,也只能成为具有80分能力的人,若从10岁开始教育,就只能成为具有60分能力的人。
早期教育能促进大脑的发育。一些家长担心,对孩子实施早期教育,会累坏孩子的大脑,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一些研究者曾经用动物的大脑和生化的变化;事实说明,早期丰富的环境刺激与学习机会不但不会伤害大脑的发育,而且还会促进大脑的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