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油三酯水平不是孤立的冠心病预兆
甘油三酯水平不是孤立的冠心病预兆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下列情况,要及时就医,尽早发现冠心病。
(1)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者。
(2)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者。
(3)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头痛、牙痛、腿痛等。
(4)饱餐、寒冷或看惊险影片时出现胸痛、心悸者。
(5)夜晚睡眠枕头低时,感到胸闷憋气,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者;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者。
(6)性生活或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
(7)听到噪声便引起心慌、胸闷者。
(8)反复出现脉搏不齐,不明原因心跳过速或过缓者。
高血脂的危害
甘油三酯增高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密切相关。在他汀治疗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后,甘油三酯增高成为“心血管病剩留风险”的重要组分。有效管理甘油三酯,对进一步降低心血管系统风险,进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致死、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甘油三酯每增高1mmol/L,男性和女性冠心病事件风险分别升高12%和37%。甘油三酯增高不仅和心血管风险相关,还与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甘油三酯增高可能是视网膜硬性渗出和黄斑病变、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的重要致病因素,且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与甘油三酯水平呈正相关。此外,高甘油三酯血症也可促进白蛋白尿进展及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极高水平(≥1000mg/dl)的甘油三酯血症还可能诱发急性胰腺炎。
随着应用他汀类药物降胆固醇治疗知识的普及推广,我国居民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控制情况有所改善,但对甘油三酯异常增高的危害性认识与综合管理却相对滞后。关注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同时,应重视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调脂药物对降低甘油三酯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治疗作用,贝特类、烟酸类及ω-3脂肪酸药物可有效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对甘油三酯>2.3mmol/L的心血管病高危患者,应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平时也可以用决乌汤这类中医组方茶做长期调治,从而进一步降低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风险。
甘油三酯应在餐后查最准确吗
人们到医院检验血脂时,一般都被要求清晨空腹抽血。其实,在常规血脂检验的指标中,甘油三酯受饮食的影响最大,而其他血脂成分受饮食影响不大。因此,检验餐后血脂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甘油三酯代谢的状况。
经研究发现,正常人进食高脂饮食后的6~8小时,血甘油三酯水平基本恢复空腹时的状态。但冠心病患者不仅餐后甘油三酯水平的上升幅度大,而且餐后6~8小时仍然维持高水平,与正常人有显著的区别。
目前认为,餐后的甘油三酯升高是引起冠心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也就是说,餐后甘油三酯显著升高的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增大。因此,检验餐后甘油三酯水平对于冠心病的早期防治很有意义。
通常是让病人按规定先吃高脂肪的饮食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抽血(餐后2小时、4小时、6小时、8小时),检验甘油三酯浓度。由于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可以大大减少患冠心病的几率,研究人员正致力于寻求能有效降低餐后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方法。
甘油三酯高引发疫病
甘油三酯大部分都来源于食物摄取,加上我们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日常饮食上会经常性的进食大量的高脂肪类食物和过多的碳水化合物,这都会使甘油三酯升高;还有的人,因为工作压力大,会选择酗酒来减压,而饮酒则会加速甘油三酯的合成。因此,控制饮食是首要的治疗和预防手段,甘油三酯高患者应在饮食上坚持合理的低脂饮食,适当的运动和戒烟限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甘油三酯水平在原有的高度上不会出现再度升高。其次,就是要在此基础上选择有效的降脂药物服用辅助治疗,从而才能使甘油三酯水平恢复正常。
甘油三酯高,高血脂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及复合性高脂血症,这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它对肾脏、末梢循环、胰脏、瘙痒症、免疫系统、血液系统疾病都有一定的危害。
甘油三酯高的危害
甘油三酯增高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密切相关。在他汀治疗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后,甘油三酯增高成为“心血管病剩留风险”的重要组分。有效管理甘油三酯,对进一步降低心血管系统风险,进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致死、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甘油三酯每增高1mmol/L,男性和女性冠心病事件风险分别升高12% 和37%。甘油三酯增高不仅和心血管风险相关,还与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甘油三酯增高可能是视网膜硬性渗出和黄斑病变、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的重要致病因素,且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与甘油三酯水平呈正相关。此外,高甘油三酯血症也可促进白蛋白尿进展及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极高水平(≥1000 mg/dl)的甘油三酯血症还可能诱发急性胰腺炎。
随着应用他汀类药物降胆固醇治疗知识的普及推广,我国居民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控制情况有所改善,但对甘油三酯异常增高的危害性认识与综合管理却相对滞后。关注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同时,应重视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调脂药物对降低甘油三酯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治疗作用,贝特类、烟酸类及ω-3脂肪酸药物可有效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对甘油三酯>2.3mmol/L的心血管病高危患者,应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平时也可以用决乌汤这类中医组方茶做长期调治,从而进一步降低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风险。
甘油三酯偏高的危害最直接体现在动脉粥样硬化上。甘油三酯偏高的后果是容易造成“血稠”,即血液中脂质含量过高导致的血液粘稠,在血管壁上沉积并堵塞血管,渐渐形成小斑块,即我们平时说的动脉粥样硬化。而血管壁上的这些块状沉积会逐渐扩大面积和厚度,使血管内径变小、血流变慢,血流变慢又加速了堵塞血管的进程,严重时血流甚至被中断。到这时,甘油三酯偏高的危害已经相当严重了。除了血流中断,阻塞物脱落还能造成血栓;甘油三酯高的后果无论发生在哪个部位,对人体损伤都很严重。如果在心脏,可引起冠心病、心梗;在大脑,可引起脑卒中、中风;在眼底,会引起视力下降、失明;如在肾脏,会引起肾萎缩、肾衰;发生在下肢,则会引起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而致肢体坏死。 在后期,衰竭器官增多会导致体内脏器多处硬化,坏死。此外,甘油三酯偏高的危害还包括引发高血压、胆结石、胰腺炎、老年痴呆,致使男性性功能障碍,加重肝炎等。研究表明,甘油三酯高还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
吃苹果的好处 降低血脂
每天吃两个苹果,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水平降低了,而甘油三酯水平高正是血管硬化的罪魁祸首。苹果中的果胶进入人体后,能吸收多余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然后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脂。
甘油三酯的指标
甘油三酯作为血液中的一种脂肪类物质,大部分是从饮食中获得的。一般情况下高血脂患者在患病初期时并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症状,很多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在中老年人群中,血清甘油三酯升高是较为常见的现象,而血清甘油三酯升高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所以控制甘油三酯是减少缺血性心脏病发作的重要措施。
目前将甘油三酯水平分为四级:正常水平<1.69毫摩尔/升;临界高水平为1.69~2.25毫摩尔/升;高水平为2.26~5.63毫摩尔/升;极高水平为≥5.64毫摩尔/升。甘油三酯处于临界高水平和高水平的患者,常常伴有导致冠心病危险性增加的脂质紊乱,如家族性复合型高血脂和糖尿病性脂质紊乱血症。甘油三酯水平高于11.3毫摩尔/升的患者患急性胰腺炎的危险性大大增加。
我国正常人血脂水平比相同年龄、性别的欧美人低,理想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是0.34~1.69毫摩尔/升。血清甘油三酯水平≥1.7毫摩尔/升为血清高甘油三酯水平。
甘油三酯含量高低有三个指标。据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标准,理想的甘油三酯水平应低于1.70mmol/L,超过1.70mmol/L则需要改变生活方式,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高于2.26mmol则表示甘油三酯偏高,特别是针对已明确患有冠心病、高血压或糖尿病的病人来说,高于2.26mmol/L则意味已经进入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高危状态了,患者需要加大运动量,严格控制饮食。
高血脂怎么解决呢
肥胖病人:肥胖病人的身体组织对游离脂肪酸的动员和利用减少,血中的游离脂肪酸积聚,血脂容量增高。肥胖病人空腹及餐后血浆胰岛素浓度常增高,约比正常人高一倍,而胰岛素有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的作用,故肥胖者常出现高血脂症,血中甘油三酯水平升高。
如肥胖者进食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则血浆甘油三酯水平增高更为明显。此外,肥胖者餐后血浆乳糜微粒澄清时间延长,血中胆固醇也可升高。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升高与肥胖程度成正比,形成的高血脂症易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胆石症和痛风等疾病。
长期饮酒者:因饮酒量增多,极易造成热能过剩而导致肥胖,同时酒精在体内可转变为乙酸,乙酸使得游离脂肪酸的氧化减慢(竞争氧化),脂肪酸在肝内合成为甘油三酯,而且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分泌也增多。有的人适应能力很强,极低密度脂蛋白分泌增多时,甘油三酯的清除也加快,因此,持续饮酒数周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可恢复正常。另外一些人适应能力差,长期大量饮酒,就会出现严重的高血脂症。
嗜烟者:吸烟会引起或加重血脂异常。有人观察到,吸烟者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不吸烟者。吸烟会降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吸烟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不吸烟者的2~6倍,且与每日吸烟支数呈正比。其原因之一与嗜烟者(每日超过20支)血清中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