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细胞和白细胞的区别
炎细胞和白细胞的区别
在病理学中参与炎症反应的细胞称为炎细胞,有五种,即:中性粒细胞、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血液中的白细胞通过血管壁游出到血管外的过程,称为白细胞渗出,渗出去的白细胞就被称为炎细胞了(在组织学中,炎细胞叫“白细胞”,出到组织外换了个名称而已啦)。就像你生病了在医院被称为患者,回到学校学习是学生。本质成份是同一个,换了环境叫法变了哟亲。
白血病细胞与白细胞的区别
人体外周血中出现的白细胞都是分化完整的成熟白细胞;而白血病细胞是指未分化完整的不成熟的白细胞释放入血并出现异常。属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
回答你第二和第三个问题:
正常人的骨髓造血应该是增生活跃,而白血病人的骨髓造血是增生明显活跃或增生极度活跃,而且在骨髓中白细胞分化成熟障碍,导致未成熟的白细胞提前释放入血,导致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
到了白血病晚期,骨髓造血由于各种原因受到抑制,故粒、红、巨三系血细胞增生明显减低或增生极度减低。
白细胞的介绍
白细胞(英文名: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简称:WBC)是无色、球形、有核的血细胞。正常成人总数为(4.0~10.0)x 109/L,可因每日不同时间、机体的功能状态而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白细胞一般有活跃的移动能力,它们可以从血管内迁移到血管外,或从血管外组织迁移到血管内。因此,白细胞除存在于血液和淋巴中外,也广泛存在于血管、淋巴管以外的组织中。
癌细胞可“感染”邻近细胞 癌细胞感染健康细胞研究
曾经有研究表明,癌细胞比健康细胞能产生更多的胞外体。有研究者研究了癌细胞的胞外体和健康细胞的胞外体的区别。他们将胞外体细胞与被附着细胞分离,结果发现,与健康细胞不同的是,癌细胞的胞外体含有需要产生微小核糖核酸的片段,这些基因微小核糖核酸能切断目标基因的表达,即具有破坏健康细胞的作用。
健康细胞与癌细胞胞外体接触后,基因表达受到影响。将这些胞外体注入老鼠体内,实验结果表明它们能引起肿瘤。而如果破坏癌细胞胞外体的微小核糖核酸基因片段后,肿瘤的增长便会停止。
科学家还对8名正常人和11为乳腺癌患者的细胞胞外体进行了对比实验。将8位健康人的正常细胞胞外体和11名患者的癌细胞胞外体分别混合健康细胞后注入老鼠体内。结果发现11名乳腺癌患者中的5位的细胞胞外体能导致健康细胞病变,而8位健康人的细胞无一导致病变。
白细胞偏高
白细胞是血液中一类细胞的总称,主要包括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白细胞的正常值是4-10x10-12/ml,高于这个范围称为白细胞的增多。常见于急性感染,慢性感染等各种细菌或病毒感染性疾病。
白细胞增多
当生命体患有炎症的时候,其血液,尿液所含的白细胞就会增加。还有一些血液病其患者体内的白细胞也会增加 。
此外医生常常要根据血常规中的白细胞状况进行分析,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一般来讲感染会引起白细胞增高。但某些白细胞增高不一定就是存在感染。
许多生理因素可以引起白细胞总数增加。比如:剧烈运动;体力劳动;在冬季长时间暴露于冷空气之后;饱餐、淋浴后也常有白细胞轻微增高。生理性白细胞增高还见于情绪紧张,饥饿时低血糖等。但生理性白细胞增多是暂时的,去除影响因素则很快恢复。产生机制可能是与各种生理因素刺激时,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导致边缘白细胞进入循环所致。
许多药物可以引起白细胞总数增加。比如:某些抗生素如红霉素、头孢赛曲等;还有儿茶酚胺类药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多巴胺等;另外肾上腺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均可引起白细胞总数增多。抗精神病药碳酸锂也可以引起白细胞数量增多。
总之,血常规中白细胞增高不一定是感染,很可能是由于上述生理因素或药物所致.。
白细胞和红细胞低的原因是什么
血常规中白细胞减少,说明近期有病毒感染或服用某些抗生素类药了,红细胞两项低于正常,说明有贫血性疾病,应该查找原因,也许是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不成比例所造成的,这些问题都不是很严重的,但应该引起重视,因为健康的身体才是快乐生活的基础了
适宜吃什么:
具有滋补、强壮、健脾的功效,尤其适宜癌症病人治疗后白细胞减少者食用。有报道说:一位70多岁的老妇胡某,因乳房癌,后又发生肺癌,年高体弱,白细胞仅1000/毫升,既不能手术,又不能化疗,老人只得试服鲜蜂王浆,10多天后,白细胞升至5000/毫升。
有很好的补益强壮作用,能补气、养血、益精。《本草蒙筌》说它“疗诸虚百损。”《本草再新》认为紫河车“大补元气。”白细胞减少症是属传统医学中的“虚损”症范畴,常食紫河车,对提高白细胞数,颇有效益。可用新鲜紫河车1个,去膜洗净,慢火烘干,研末后装入空心胶囊,早晚饭前空腹吃3~5粒。
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多属中医虚证或虚劳范畴,故当忌食下列食品。
大凉之果,极易损伤脾胃阳气。《随息居饮食谱》就曾告诫:“凡中气虚寒者忌之。”更不宜与蟹一同服食,凡白细胞减少者,慎勿服之。
白细胞高了好还是白细胞低了好
大家好,我是邦尼康小儿推拿的王老师。欢迎大家收听王老师每日医话。今天分享的主题是“白细胞高了好还是白细胞低了好?”。
这两天在临床中见到一些妈妈拿着医院的化验单,大多都是孩子发烧时的化验单。有的孩子是白细胞高妈妈着急,有的孩子是白细胞低妈妈也着急。到底是白细胞高好还是白细胞低好呢?白细胞高的家长说医生让打抗生素,白细胞低的孩子医生说让住院。妈妈就搞不清楚了,那我们要知道白细胞到底是高了好还是低了好。必须了解白细胞是个什么东东?白细胞实际上是人体的一种有核的血细胞,一般健康的人体内大约有4000-10000个微生。
如果当这个微生量超过一万个的时候就是常见到的体内发炎白细胞增多了。 比如讲我们的小孩扁桃体发炎了,支气管发炎了包括我们的肺部发炎了。那么孩子的白细胞就会增多,那么增多的时候我们就认为他是有炎症了,大夫都会建议去打针。如果同时查出来跟中性内细胞高,有C反应蛋白这些值高的话。大夫会建议你说细菌感染打头孢。
如果低于4000个微生的时候,他就是白细胞减少了。白细胞减少了是怎么回事呢?白细胞减少了是人体的免疫力下降的表现。其实白细胞就像是一支强大的野战部队,具有消灭入侵敌人的本领。时刻保护着我们的机体免受病毒细菌的侵害。当白细胞高的时候说明孩子的战斗力很强,遇到外邪的时候他可以和敌人作斗争。斗争越激烈越白热化白细胞一般就会高一点,但是严重过高的话,比如孩子发烧的话会精神萎靡可以吃一些消炎的药物。那是不是说白细胞了就好呢?也不是!
白细胞高的话对身体也是有伤害的。那白细胞低的话就像野战部队的战斗力消弱了,那么使人体抵抗病毒细菌的能力减弱机体容易受病毒细菌的侵害出现各种的感染。那什么意思?就是当敌人来的时候,白细胞高的状况是他还冲上去和敌人打两下。当白细胞低的时候一见敌人扭头就跑。免疫力太低了我们的势力太弱了。
白细胞的简介
白细胞(英文名: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简称:WBC)是一类无色、球形、有核的血细胞。正常成人白细胞总数为(4.0~10.0)x 109/L,可因每日不同时间和机体不同的功能状态而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白细胞不是一个均一的细胞群,根据其形态、功能和来源部位可以分为三大类: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其中粒细胞又可根据胞质中颗粒的染色性质不同,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和嗜碱粒细胞三种[1][1] 。
白细胞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当病菌侵入人体体内时,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如果体内的白细胞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
白细胞的介绍
白细胞(英文名: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简称:WBC),旧称白血球。血液中的一类细胞。根据白细胞的细胞质内有无特殊颗粒,可将其分为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前者常简称为粒细胞,根据其特殊颗粒的染色特性,又分为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白细胞也通常被称为免疫细胞。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血细胞中体积比较大、数量比较少。具有细胞核。其主要作用是吞噬细菌、防御疾病。白细胞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当病菌侵入人体体内时,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如果体内的白细胞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正常成人血液中的白细胞数目为4.0×10的九次方到10×10的九次方每升。婴幼儿稍高于成人。
白细胞升高
白细胞升高① 某些细菌性感染所引发的疾病,特别是化脓性球菌引起的局部炎症和全身性感染,如:脓肿、化脓性脑膜炎、肺炎、阑尾炎、中耳炎、扁桃体炎、脓胸、肾盂炎、输卵管炎、胆囊炎及败血症等。
② 某些病毒性感染所导致的疾病,乙型脑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麻疹等。
③ 过敏反应,如输血反应,药物过敏,急性变态反应性疾病等。
④ 中毒反应,如各种药物中毒,农药中毒,重金属中毒,糖尿病酸中毒,妊娠中毒症等。
可能是有炎症、但是不能说明什么东西的。以为白细胞有典型的一过性。
红细胞与血细胞的区别
血细胞指血液中的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指血液和骨髓中所有的红细胞,血红细胞指血液中的红细胞.血细胞分为三类: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1、红细胞呈双面凹陷的圆盘状,直径约为7.5微米,没有细胞核,细胞质内没有细胞器而有大量血红蛋白。血液的颜色就是由血红蛋白决定的。血红蛋白具有与氧和二氧化碳结合的能力。所以红细胞能供给全身组织所需要的氧,并带走组织内所产生的二氧化碳。 2、白细胞在血液中呈球形,能以变形运动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周围组织中。根据细胞质中是否含有特殊颗粒,可把白细胞分为粒细胞和无粒细胞。 粒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呈圆形,直径约10-12微米,细胞核形态不一,细胞质内的特殊颗粒细小、分布均匀;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吞噬能力,当机体某一部分受到细菌侵犯时,以变形运动穿出毛细血管并吞噬细菌。嗜酸粒细胞呈圆形,直径约10-15微米,细胞核多为两叶,颗粒粗大、大小一致、分布均匀;也能以变形运动穿出毛细血管,但吞噬能力较差,当机体出现过敏性反应或寄生虫感染,数量往往增多,估计有减轻过敏反应和杀伤虫体的作用。嗜碱粒细胞呈圆形,直径约10-11微米,细胞核形状很不规则,颗粒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特殊颗粒内含有肝素、组织胺、和慢反应物质。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有利于血液保持液体状态。组织胺和慢反应物质参与过敏反应。 无粒细胞分为两种,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3、血小板也称血栓细胞,在流动的血液中呈双面凸的圆盘状,侧面看呈梭形,直径2-4微米。血小板的功能是参与止血与凝血。 在机体的生命过程中,血细胞不断地新陈代谢。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120天,颗粒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生存期限一般不超过10天。淋巴细胞的生存期长短不等,从几个小时直到几年。 血细胞及血小板的产生来自造血器官,红血细胞、有粒白血细胞及血小板由红骨髓产生,无粒白血细胞则由淋巴结和脾脏产生。 血液具有很重要的功能,完成这些功能,还要有足够的血量。 成年人的血量约占体重的8%,即每公斤体重约有80毫升血。在此数上下10%左右,都为正常。在人体安静情况下,并非全部血液都在心、血管中迅速流动着,有一小部分常储存在肝、脾、肺及皮肤等部位。当人体激烈运动及紧张劳动时,这些血液就释放到循环血液中,从而增加了循环血量,以适应当时人体的需要。
便常规白细胞
白细胞主要至中性粒细胞,白细胞数量上的变化一般可以有效反应人体肠道炎症的程度。
便常规白细胞就是通过对大便的检测查出白细胞的变化情况,一旦白细胞有异常,就可已初步推测受检者的肠道出现了感染。因为各种的肠道炎症会导致肠粘膜充血水肿,局部白细胞聚集,组织通透性增高,进而白细胞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