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疝可以自愈吗
脐疝可以自愈吗
答案是肯定的。大多数孩子随年龄增长,两侧腹直肌发育,脐孔可逐渐缩小,自行愈合。两岁以上仍不闭合或疝孔过大者(直径大于两厘米)可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为脐环结扎术。
平时家长最关心的是肿物也就是脐疝的大小,但从发病原因考虑,真正关心的应该是腹壁在该处的缺损大小。此缺损又称“脐环”,它是胎儿脐带通过腹壁时遗留下来的腹壁薄弱区,正是引起脐疝的簿弱之处。检查脐环的方法很简单,待脐部肿物还纳后,家长用食指尖轻柔向下深入皮下,就可探及一缺损区。一般脐环直径很少大于1厘米,也就是仅可容成人指尖通过。脐环直径越小,脐疝自愈的年龄越早。
新生儿脐疝怎么办
那么如果新生儿出现了脐疝的情况应该如何处理才行呢,我们要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脐疝,脐疝在临床上面表现出来的症状是怎样的,最后才能知道如何处理脐疝。
什么是脐疝
脐疝是指婴儿的腹壁筋膜在脐部的发育缺陷。按人种划分,非洲裔宝宝的发病率比较高。早产儿常见,小于1500g的低出生体重儿发病率甚至能高达75%。
患脐疝的宝宝有什么症状
脐部可见到一个小凸起,特别是在宝宝哭闹、咳嗽、排便等腹腔内压力升高的时候,凸起更加明显。而宝宝安静下来以后,凸起多半会缩小或自动消失。这种凸起是宝宝的肠管或大网膜从脐部没闭合的小洞冒出而产生的。
得了脐疝该怎么办
保守治疗。基本上的原则都是先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主要是指家庭护理。注意尽量不要让宝宝哭闹、腹部用力,减少腹内压增高的情况发生。
动手做一个小脐贴。如果父母不愿意冷眼旁观,听之任之,很想帮宝宝做点什么,专家建议可以剪一个大一点的硬纸片(比脐部大一圈),用棉花把硬纸片裹上,做成一个软软的棉片,对准宝宝的脐部,用婴儿腹带把纸片勒住。这样能有一个阻止肠管等从脐部突出的阻力,又不至于伤害宝宝的皮肤。
其实脐疝宝宝的护理都是一些辅助办法,也是给家长心理的安慰。而自愈,还是要靠时间和宝宝自己。
什么情况该去就医
4岁还没有痊愈时。如果宝宝到了4岁左右,脐疝还是没有自愈,而且脐环缺损仍然比较大(直径>1.5厘米)的话,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医生会为宝宝人为修补缺损。
发生嵌顿时。嵌顿是指肠管从脐部突出但不能自动还纳(缩回)。脐疝宝宝发生嵌顿非常罕见,因为大多数脐疝很容易就能够还纳。
如果宝宝平卧安静入睡后,轻轻挤压他的脐疝,并不能按回去,或者发现脐疝处皮肤发红,宝宝伴有哭闹厉害,腹痛表现,都应该早去医院。
特别提醒:如果“脐疝宝宝”合并患有其他外科疾病,除非脐环直径>2.0cm,一般无需一并手术治疗,因大多数脐疝可以自愈。
(TIPS)
自助测量脐疝直径:脐疝一般不会危害宝宝的健康,但如果妈妈对脐疝一直比较紧张,妈妈也自己可以自己在家测出脐环的缺损直径。方法是在宝宝安静熟睡时,妈妈把手指伸到脐环缺损位置,能摸到一个硬边儿,测出大概直径。
忌用贴硬币等“土办法”
医生不提倡用创可贴、胶带把硬币贴住肚脐的方法。因为硬币坚硬,容易伤害宝宝,金属接触皮肤容易过敏,而且孩子皮肤比较嫩,胶布容易引起过敏反应。
脑疝怎么治疗
1.婴儿脐疝,色大多数可通过脐部筋膜环的逐步收缩而在一岁内自愈。因此2岁前,除非嵌顿,可以等待。采用非手术疗法促使自愈如已满2周岁,脐疝直径超过1.5厘米者宜用手术治疗,沿脐口1厘米处,沿脐作半园形切口分高皮肤和皮下组织,显著腹直肌前鞘,疝环及疝囊,正中切开腹自线,游离疝囊,回纳疝内容物,在疝环处切除部分疝囊后,给予缝扎然后将两侧腹直肌鞘缘(即腹自线)间断缝合,最后缝合皮肤。
2.成人脐疝宜早施手术治疗,嵌顿时应紧急手术。围绕脐部作一横行椭圆形切口,分离疝囊直至颈部,细心分离粘连,在疝囊颈部切断,将疝将同紧密粘连难以分离大网膜和多余的皮肤一并切除。
于是,尽多的游离疝环周围的腹横筋膜、腹膜。予以横形对合缝合,然后在上下两侧游离腹直肌及其腱膜,必要时可作重叠缝合。
两个月宝宝有脐疝怎么办
1、宝宝有脐疝的非手术疗法
非手术疗法一般无需任何处理。对个别爱哭闹,屡发嵌顿者可试用。
1.1、压迫法:用适当长度的9—10cm宽的松紧带,缝制成圆圈状,令婴儿平卧,还纳脐疝,将棉球(同疝大小)或半个乒乓球的凸面对准脐疝部,以松紧圈固定之即可。
1.2、胶布粘贴法:可将稍大于脐环的硬币、扣子或圆木片用纱布包好,压在脐环上,然后用宽胶布固定。胶布宽5cm,胶布经过的腰背部可内垫纱布,以免损伤皮肤,操作时先将疝内容物还纳回腹腔,使疝囊呈空虚状态,避免疝内容物膨出,便于脐孔的闭合。一般1—2周更换1次,可连续贴用3—6个月,应注意局部皮肤的护理,每次粘贴时要使脐孔缩小,使之逐渐愈合。
2、宝宝有脐疝的手术疗法
手术疗法婴幼儿正常发育时,脐疝能很快消失,仅有个别病例需手术治疗,因此不应急于手术。
适应证:有下列情况者可考虑手术:疝较大脐孔直径在2cm以上;经1年的保守治疗没有治愈,年龄在2岁以上;已经嵌顿,内脏与疝囊有粘连;脐部疼痛,推测有大网膜粘连者。
3、宝宝有脐疝会自然痊愈
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腹壁肌肉的加强,脐疝气基本都会自然痊愈,之后也没有什么不良影响。约有80%的新生儿会在1岁以前痊愈,90%的宝宝会在2岁以前痊愈。
但是,如果脐疝气在2岁后仍然没有痊愈,就应该就医寻求解方法了。疝气是慢性疾病,不需要急着手术,可以先保守治疗,平时预防不要是疝气下来,如果下来了就立即平睡,把疝气送回去。只要不发生坎顿,就可以不急于手术。也有用疝气带等方法治疗。如果发生坎顿就要及时手术。
综上所诉,宝宝脐疝是可以自己愈合的。如果还未愈合就要去医院检查一下,看看是什么原因。小编要提醒妈妈们不要随便动宝宝鼓起的肚脐,避免破裂而引发的感染。宝宝出现脐疝的症状要及时的去检查一下宝宝是否有其他的不适。
预防宝宝脐疝的方法
1、家长们您要注意小儿的日常饮食的问题,饮食是人体的健康的一半,小儿可以多吃些易消化和含纤维素多的食品,以保持大便通畅,孩子大便干燥时,应采取通便措施。
2、家长们在穿衣服、换尿布时,并不需要刻意避开患有脐疝气的部位,只要注意做好照护工作,保持好皮肤的完整性即可。
3、小儿的运动要适当,别过剧烈,不然剧烈的运动,容易引起体内的腹压增高,从而可能引起肚脐部位的器官组织跑出来,患有小儿脐疝。
4、平常家长们您一定要做好小儿的衣着,千万别太紧,对肚脐部位造成伤害,这样也是容易引起小儿脐疝的。
宝宝有脐疝是怎么回事
两个月宝宝刚出生没多久,身体各项免疫能力非常差,发生脐疝现象很为常见,宝宝的肚脐没有闭合好会造成宝宝经常啼哭,这都是脐疝可能会造成的影响,所以说搞清楚宝宝脐疝的具体原因很有必要,那两个月宝宝脐疝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脐疝气多发生于新生儿,有的宝宝在幼儿期仍然存在,这也是宝宝的常见病。脐疝气的发生,是由于宝宝的肚脐没有很好的闭合,导致肠子的一部分从宝宝肚脐的部位鼓出来而造成的。一般来说,早产儿由于身体发育机能弱,比其他足月生的宝宝更容易得脐疝气。
新生儿脐疝原因:由于脐部发育缺陷脐环未闭合,或脐带脱落后脐带根部组织与脐环粘连愈合不良,在腹内压力增高的情况下,网膜或肠管即经脐部薄弱处突出形成脐疝。
新生儿脐疝诊断检查:脐部可复性肿块是最重要的临床表现,尤其在婴儿啼哭时更为明显,一般无其他症状。由于婴儿腹壁及疝环均较柔软,嵌顿甚为罕见。一般只需要做腹部X线片,了解有无肠梗阻征象。
脐疝患者的方法有哪些
脐疝治疗用药是很有规范的,脐疝患者要是不及时的处理的话会引起另外的疾病,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麻烦,所以,治疗脐疝时切不可因小失大。生活中人们不能忽视脐疝的影响。对于婴儿脐疝日常护理注意事项有哪些?
1、婴儿脐疝家长们您一定要减少腹压增加的机会
婴儿脐疝是发生肚脐位置的疝气,婴儿有脐疝您不要大意,婴儿脐疝您一定要避免其大声哭闹,而有慢性咳嗽的要及时治疗。
2、婴儿脐疝的饮食需要多加重视,饮食一定要均衡
饮食是婴儿健康很重要的一方面,家长们您一定要调理好其饮食,不要让婴儿出现便秘、腹胀等情况。
3、婴儿脐疝患者有自愈可能性,家长们您可以等到两岁以后
随着婴儿的长大,腹壁肌肉的发育坚固,脐环闭锁,脐疝多于两岁以内便完全自愈,无需到医院治疗,但如果脐疝愈来愈大,脐环直径超过2厘米,甚至发生肠管嵌顿,应及时到正规的医院治疗。
生活中很多的人很容易得上脐疝,患了脐疝更是痛苦不堪。生活中很多的原因导致患有脐疝的几率就会增加。脐疝的症状是很多的,人们要注意了解。
小孩子脐疝怎么办呢?
脐疝是指腹腔内容物由脐部薄弱区突出的腹外疝。脐位于腹壁正中部,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是腹壁最晚闭合的部位。脐部缺少脂肪组织,使腹壁最外层的皮肤、筋膜与腹膜直接连在一起,成为全部腹壁最薄弱的部位,腹腔内容物容易从此部位突出形成脐疝。临床上分为婴儿脐疝和成人脐疝两种。前者远较后者多见。
婴儿脐疝(45%):
属先天性,发病原因有脐部发育不全,脐环没有完全闭锁;或脐部的瘢痕组织薄弱,不够坚固,在腹内压增加,(经常啼器,便秘,包茎等)情况下,内脏可以从脐部突出而形成,被盖物仅为疤痕组织,皮下和皮肤。
婴儿脐疝,色大多数可通过脐部筋膜环的逐步收缩而在一岁内自愈。因此2岁前,除非嵌顿,可以等待。采用非手术疗法促使自愈如已满2周岁,脐疝直径超过1.5厘米者宜用手术治疗,沿脐口1厘米处,沿脐作半园形切口分高皮肤和皮下组织,显著腹直肌前鞘,疝环及疝囊,正中切开腹自线,游离疝囊,回纳疝内容物,在疝环处切除部分疝囊后,给予缝扎然后将两侧腹直肌鞘缘(即腹自线)间断缝合,最后缝合皮肤。
小儿脐疝有自愈趋向,一般毋需手术治疗,成人脐疝多与腹压增高有关,如妊娠,肝硬化等,如无嵌顿情况,手术宜慎重。
一般来说,小孩子出现脐疝都不需要进行治疗,多数孩子都会自愈的,当然家长担心也并不是多余的,当孩子出现这种病症的时候,及时看医生是非常必要的,另外一定要注意在孩子出现脐疝的时候,要护理好孩子,以免孩子出现感染,引起其他疾病。
大多脐疝儿2岁前可自愈
婴儿脐疝
脐疝俗称气肚脐,是小儿最常见的腹部疾患之一。新生儿脐带脱落后,脐部瘢痕是一先天性薄弱处;又因在婴儿期两侧腹肌未完全合拢,留有缺损,所以,当宝宝 因哭闹过多、咳嗽、腹泻等促使腹腔内压力增高时,便会导致腹腔内脏特别是小肠,连同腹膜一起由脐部逐渐向外顶出,形成脐疝。
大多数脐疝患儿于2岁前可以自愈
脐疝在脐部形成的肿物多呈半球形,肿物的特点为可复性,即哭闹、咳嗽、直立时肿物饱满增大,而且肿物触之较坚实。小儿安静或者家长用手按压时,肿物缩小 或者回纳入腹腔,并伴有咕咕肠鸣音。肿物外表的皮肤尽管可以显得较薄,但由于皮肤的弹性与韧性,完全不存在撑破的可能。
随着小儿生长发育,腹壁肌肉也在发育,脐环可逐渐缩小,直至最终使脐疝消失。据统计,绝大多数脐疝患儿于2岁前可以自愈。
一些家长希望采取一些措施控制脐疝的发展
有些家长给孩子围上了自制的布腰带,甚至还使用钱币等压在脐环处,试图堵住脐疝肿物向外膨出,但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小儿的腹围在吃饱和饥饿时的 差异较大,布腰带经常松脱,失去作用。另外,新生儿、婴儿皮肤娇嫩,使用钱币等坚硬物,很可能造成局部发炎或损伤,反而弄巧成拙。如果真的要用布腰带,最 好使用有一定弹性的腰带,而且尺寸要合适;不能影响小儿正常进食。有人主张用宽的医用胶布像系皮带似的,围过脐疝处一圈来治疗脐疝。这种方法虽有效,但也 可能损伤皮肤,因此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才能实施。
温馨提示
实际上,对于大多数脐疝可以暂不治疗,当孩子长到3个月后,无端的哭闹必然减少,这样脐疝就走上了自愈的道路。脐疝患儿中只有极少数始终未愈者,可在2-4岁后到医院进行脐环修补治疗。
对于脐疝患儿家长,还是应该听取医生的建议,不能自行处理,以免让宝宝受到伤害。
新生儿脐疝怎么办 新生儿脐疝可自愈
新生儿发生脐疝主要是由于小儿脐周特殊的生理构造所引起的,随着年龄的增加,小儿腹肌逐渐发达,疝空逐渐缩小而闭合,大多数脐疝患儿可在2岁以内自愈。当然,如果能够配合有针对性的体位治疗和运动训练等外界干预手段,则效果更好。
婴儿脐疝护理注意事项六条
1.要减少婴儿腹压增加的机会
婴儿脐疝是发生肚脐位置的疝气,婴儿有脐疝准父母们不要大意,婴儿脐疝您一定要避免其大声哭闹,而有慢性咳嗽的要及时治疗。
2.婴儿脐疝的饮食需要多加重视,饮食一定要均衡
饮食是婴儿健康很重要的一方面,家长们您一定要调理好其饮食,不要让婴儿出现便秘、腹胀等情况。
3.婴儿脐疝患者有自愈可能性,家长们您可以等到两岁以后
随着婴儿的长大,腹壁肌肉的发育坚固,脐环闭锁,脐疝多于两岁以内便完全自愈,无需到医院治疗,但如果脐疝愈来愈大,脐环直径超过2厘米,甚至发生肠管嵌顿,应及时到正规的医院治疗。
4.不宜用东西压
有些妈妈用硬币直接压住凸出的脐部,希望通过压力来改善状况。但是,专家特别提示,不论用硬币压,还是用胶带或衣物缠住,对脐疝气都没有实质疗效,反而容易出现接触性皮肤炎,特别是在夏天,更容易因为闷热而出现痒疹。
5.注意正确触感
如果是正常的脐疝气,在往下按压时,触感就像是戳一个充气没有充饱的气球,而且能很顺利地往下按压,中途不会遭遇任何阻力。
6.保持皮肤完整
在穿衣服、换尿布时,并不需要刻意避开患有脐疝气的部位,只要注意做好照护工作,保持好皮肤的完整性即可。
脐疝可以自愈
许多孩子在脐带脱落后不久,慢慢在脐部出现向外膨出的肿物,这就是脐疝,俗称“气肚脐”。肿物的特点是有可复性,每当小儿哭闹或腹部用力时肿物出现或变大,睡觉或安静及用手压迫时肿物变小或消失。平时新生儿或小婴儿肿物持续存在,但以手轻压可使疝内容还纳入腹腔,并可感到“咕咕”气过水声,说明疝内容以小肠为主。
开始时疝出的肿物并不大,约栗子大小,以后逐渐增大,但除个别情况外,肿物直径大小很少超过4厘米。肿物膨大时,外被的皮肤和覆盖层变薄,这时候许多家长担心,唯恐脐疝像气球那样爆裂了,其实这种事情几乎从未发生过。
平时家长最关心的是肿物也就是脐疝的大小,但从发病原因考虑,真正关心的应该是腹壁在该处的缺损大小。此缺损又称“脐环”,它是胎儿脐带通过腹壁时遗留下来的腹壁薄弱区,正是引起脐疝的簿弱之处。检查脐环的方法很简单,待脐部肿物还纳后,家长用食指尖轻柔向下深入皮下,就可探及一缺损区。一般脐环直径很少大于1厘米,也就是仅可容成人指尖通过。脐环直径越小,脐疝自愈的年龄越早。
脐疝为什么能自愈呢?是由于:
一、 脐环只是暂时存在,随着小儿腹壁肌肉的发育,脐环逐渐缩小,直至关闭,疝内容即无法疝出。
二、 随着小儿智力的发育,与父母及亲人之间加强了交流,不像刚出生的头几个月,常常哭闹,这样无形中减少了疝形成的因素。
因此绝大多数脐疝患儿,于2岁前未经任何治疗可以痊愈,此外,考虑到脐疝对小儿的发育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发生嵌顿的机会比腹股沟斜疝也少得多,所以大多数医生不主张实施特殊治疗。
有些家长出于担心,给脐疝儿围上自制的腰带,其实作用不大,如果要围腰带,也须听从医生的意见和指导。
极个别脐环直径过大,或因其他原因脐疝始终不愈的,可根据医生的安排于两岁后实施手术。
如何治疗宝宝的脐疝
方案一:自动愈合,很多宝妈都认为孩子小,过几个月,宝宝的脐疝自己就会愈合,有些网站或者医生也会这么讲。但是,这么做对宝宝是有风险的,万一自己愈合不了呢?还有可能造成宝宝感染或者发烧,难道要这么小的宝宝忍痛遭罪再去手术?
方案二:手术治疗,此方案慎选。其实宝宝得了脐疝,手术治疗的必要性非常的小。而且也不建议这么多,毕竟宝宝这么小,对宝宝身体伤害太大,手术治疗宝宝的脐疝,麻醉剂对宝宝的大脑也有伤害的,而且术后恢复时间长,手术费用也高。
方案三:偏方,很多老人说用偏方,比如自己找个硬币裹点棉花顶住或者自己制作简单的疝气带。但是问题来了,硬币等异物是比较脏的,容易引发感染,而且硬物挑选不好会伤害到宝宝的皮肤。此方法不建议!
方案四:给宝宝带专业的儿童脐疝带。这个是非常靠谱的。就目前来讲,专业的儿童脐疝带是治疗宝宝脐疝最好的方式。这样,不仅对宝宝身体没有任何的伤害,而且治疗效果是非常好的,费用也还可以。
新生儿脐疝怎么处理
在儿科门诊,有位年轻的母亲着急的抱着小宝宝,边给医生看边诉说:“我的宝宝出生25天了,这几天突然肚脐很鼓,哭闹时增大,不知怎么回事?”经医生仔细检查,发现小宝宝腹部有以脐部为中心的圆形突出物,用手按压可回纳。医生检查完告诉这位母亲,宝宝患“脐疝”了。
婴儿脐疝属先天性的。发病原因有脐部发育不全,脐环没有完全闭锁或脐部的瘢痕组织薄弱,不够坚固。在腹内压增加(经常啼哭、便秘、咳嗽等)情况下,内脏可以从脐环处突出而形成脐疝。脐疝突起或还纳时,小儿均无痛苦,不易发生嵌顿。往往当小儿哭闹时因腹压增高而突起较大,安静时则还纳入腹腔,包块消失,皮肤正常。绝大多数脐疝患儿在生长过程中由于脐部筋膜环的逐步收缩而在1岁内自愈。
怎样处理这种可以回纳的脐疝呢?
一般采用非手术疗法促使自愈:脐疝较小者多能自愈,不需治疗。如果患儿的疝囊较大,哭闹时突出明显时可用胶布加压粘贴法:先在腹部涂以安息香酸酊,以保护皮肤及增强胶布粘性,加压使疝囊还纳,并推挤两侧腹壁,使脐部皮肤松弛出现纵行皱褶,用宽胶布条自一侧腹中线牵拉粘贴到对侧腋中线处,将脐部皮肤固定在胶布条下,以阻止疝囊外突,有助于自愈。并且注意保护局部的皮肤清洁,胶布一般1-2周换一次,应尽量避免孩子哭闹、便秘、咳嗽等引起脐疝突出的诱因。但经保守治疗后,脐疝仍不愈合直径超过1.5厘米且已满2周岁者,或者发生嵌顿的脐疝宜用手术治疗。
如何预防脐疝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脐疝,可能会在新生儿脐带脱落后出现。这种情况需要父母细心观察,及时处理,让宝宝自己逐步自愈。
有些小宝宝,尤其是未足月的早产儿,脐带脱落后在肚脐处会有一个向外突出的园形肿块,这就是“脐疝”。它小如黄豆大小,大的可像核桃,当小儿平卧,安静时,肿块消失,而在直立,哭闹、咳嗽、排便时肿块又突出。用手指压迫突出部,肿块很容易回复到腹腔内,有时还可以听到“咕噜噜”的声音,如果把手指伸入脐孔,可以很清楚地摸到脐疝的边缘。
发生脐疝的原因——婴儿脐带脱落后,脐孔两边的腹直肌尚未合拢,一旦腹腔内压力增高,腹膜便向外突出而造成疝。脐疝的内容物是肠管的一部分。
帮助脐疝自然愈合的措施:
随着年龄的增长,疝环口也会逐渐缩小,一般在2岁以内部可自然闭合,因此只要没有腹痛,呕吐(肠子被环口夹住)或局部感染,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如果脐疝较大,为了加快其愈合,可取一条宽约4~5厘米的松紧带,在其中心处用布固定半只乒乓球,球的凸面对准脐孔,使肠子不再突出,松紧带两头用可调节长短的扣子固定,压力应保持在既能保证肠子不再突出,而又不影响呼吸和吃奶为准,使用后每2~3小时检查一次,以防止皮肤擦伤。
值得注意的是,曾有人主张用钱币压迫或绷带扎紧,实际上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婴儿的腹部呈圆形,绷带过紧会造成局部皮肤坏死,所以还是应该用乒乓球压迫,这样既安全效果又好。
婴儿脐疝可以自愈吗
随着小儿生长发育,腹壁肌肉也在发育,脐环可逐渐缩小,直至最终使脐疝消失。据统计,绝大多数脐疝患儿于2岁前可以自愈。尽管如此,仍有一些家长希望采取一些措施控制脐疝的发展。不少家长给孩子围上了自制的布腰带,甚至还使用钱币等压在脐环处,试图堵住脐疝肿物向外膨出,但效果并不理想。
主要原因是,小儿的腹围在吃饱和饥饿时的差异较大,布腰带经常松脱,失去作用。另外,新生儿、婴儿皮肤娇嫩,使用钱币等坚硬物,很可能造成局部发炎或损伤,反而弄巧成拙。如果真的要用布腰带,最好使用有一定弹性的腰带,而且尺寸要合适;不能影响小儿正常进食。有人主张用宽的医用胶布像系皮带似的,围过脐疝处一圈来治疗脐疝。这种方法虽有效,但也可能损伤皮肤,因此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才能实施。
实际上,对于大多数脐疝可以暂不治疗,当孩子长到3个月后,无端的哭闹必然减少,这样脐疝就走上了自愈的道路。脐疝患儿中只有极少数始终未愈者,可在2-4岁后到医院进行脐环修补治疗。
婴儿脐疝可以自愈吗?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绝大多数的患儿可以在两岁之前自愈。但是也有些患儿不能自愈。如果孩子得了脐疝,建议家长朋友观察一段时间。如果能自愈,那就最好,如果脐疝不能自愈的话,可以在孩子两岁之后做手术来治疗脐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