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预防
脑梗死预防
1.对于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一个合理水平,因为血压过高,易使脑内微血管瘤及粥样硬化的小动脉破裂出血;而血压过低,脑供血不全,微循环淤滞时,易形成脑梗死,所以应防止引起血压急骤降低,脑血流缓慢,血黏度增加,以及血凝固性增高的各种因素。
2.积极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3.讲究精神心理卫生,许多脑梗死的发作,都与情绪激动有关。
4.注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适度的体育活动有益健康,避免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暴饮,暴食,要以低脂肪低热量,低盐饮食为主,并要有足够优质的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及微量元素,饮食过饱不利于健康,霉变的食品,咸鱼,冷食品,均不符合食品卫生的要求,要禁食。
5.当气温骤变,气压,温度明显变化时,由于中老年人特别是体弱多病者,多半不适应而患病,尤其是严寒和盛夏时老年人适应能力差,免疫能力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比平时高,所以要特别小心。
6.及时注意脑血管病的先兆,如突发的一侧面部或上,下肢突然感到麻木,软弱乏力,嘴歪,流口水;突然感到眩晕,摇晃不定;短暂的意识不清或嗜睡等。
脑梗死有什么症状 如何预防脑梗死
脑梗死的预防应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应对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症进行积极的治疗,以免因此引发脑梗死。
2.应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避免过于焦躁、忧郁、激动。
3.应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按时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防止过度劳累。
4.科学饮食,控制体重,并应戒烟戒酒。
无症状脑梗死需要治疗吗?这种情况病情严不严重
无症状脑梗死和有症状脑梗死都是需要积极治疗的,他们之间的区别只是在于脑内病变部位的不同,但都是脑实质的损伤,从病因学上讲,大都是动脉硬化性为基础的,对无症状脑梗死患者治疗可以防治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所以应该尽早治疗。由于无症状脑梗死大多是终末血管阻塞引起,阻塞一经形成又没有侧枝循环建立,药物不易到达病变区域,加上发现该病时,往往梗死灶早已成为软化灶,是不可能通过活血治疗而消失的,所以无症状性脑梗死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预防性的梗塞发生。
腔隙性脑梗原因
1、不规律的生活,如经常熬夜,饮食不规律或不合理,以及工作压力过大等,会导致腔隙性脑梗死。
2、吸烟和饮酒是常见的一种引起腔隙性脑梗死的原因,有临床研究显示,50%以上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会有长期吸烟及饮酒史。因为吸烟会引起血液中脂质与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增高血粘度。饮酒会导致酒精在血液中的含量升高,导致脑血管收缩、痉挛。
3、腔隙性脑梗死可能由于血脂增高,腔隙性脑梗死常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特别是比较胖的老人会容易发生这种疾病。老年人要注意控制体重,此外,早上做一些晨练对身体好,也可以预防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
脑梗死治疗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相信大家也都有所了解,但是如果在治疗脑梗死的时候若有不当,就会引起一些并发症,现在跟大家介绍一下脑梗死的处理治疗原则。
①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在疾病发展的不同时间,针对不同病情、病因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措施。
②积极改善和恢复缺血区的血液供应,促进脑微循环,阻断和终止脑梗死的病理进程。
③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水肿。
④急性期应早用脑细胞保护治疗,可采取综合性措施,保护缺血周边半暗带的脑组织,避免病情加重。
⑤加强护理和防治并发症,消除致病因素,预防脑梗死再发。
⑥积极进行早期规范的康复治疗,以降低致残率。
上述就是关于脑梗死的一些治疗原则了,相信现在大家对这个已经有一定了解了,为了自身的健康,大家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无症状脑梗死需要治疗吗
也是需要治疗的。。。无症状脑梗死和有症状脑梗死都是需要积极治疗的,他们之间的区别只是在于脑内病变部位的不同,但都是脑实质的损伤,从病因学上讲,大都是动脉硬化性为基础的,对无症状脑梗死患者治疗可以防治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所以应该尽早治疗。由于无症状脑梗死大多是终末血管阻塞引起,阻塞一经形成又没有侧枝循环建立,药物不易到达病变区域,加上发现该病时,往往梗死灶早已成为软化灶,是不可能通过活血治疗而消失的,所以无症状性脑梗死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预防性的梗塞发生。
预防脑梗死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彻底戒烟,控制饮酒量。男性脑梗塞患者每天平均饮酒量不应超过1两,女性患者不应超过半两,当然能不饮酒则最好。
控制体重
肥胖是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应通过控制饮食(尤其是高能量的食物)和体育锻炼控制体重。膳食营养要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和谷类食品,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食盐摄入每天控制在6克以下。
控制危险因素
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很多,主要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吸烟、冠心病等。对伴发高血压的脑梗塞患者应控制血压到140/90mmHg以下,目前推荐首选药物为普利类,如依那普利等联合利尿剂如吲哒帕胺等,其他降压药物也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
目前各个医院的血脂正常值并不适用于脑梗塞患者。也就是说,脑梗塞患者即使检查血脂正常,也需要口服相关降脂药物。因此,只要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不论血脂水平如何,均应长期口服他汀类药物(如辛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但需要注意其副作用,如肝功能损害和肌肉损害。开始使用他汀药物1-2个月就应检查肝功能和心肌酶谱,尤其是出现肌肉无力和酸痛的患者,更要及时检查。
对伴发糖尿病的脑梗塞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在正常水平,定期检测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
坚持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除了心脏原因如房颤引起的脑栓塞患者需要长期口服华法令预防再栓塞外,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患者需要终生口服抗血小板药物预防再梗塞。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为肠溶阿司匹林,剂量为50-100毫克,每天一次,最好在晚饭后口服。也可选择口服氯吡咯雷75毫克,每日一次,但价格较贵。对于同时存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或对阿司匹林过敏的患者建议使用氯吡咯雷。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主要是出血,如胃肠出血、鼻出血等,但发生率极低。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患者应用阿司匹林的好处远远超过其出血的副作用。除非严重胃肠溃疡、血液系统疾病等口服阿司匹林禁忌,脑梗塞患者应终生口服阿司匹林。
定期查体和咨询
患脑梗塞后,患者应定时检查血压、心电图、血糖和血脂等,并根据自己的检查结果咨询神经内科医师,帮助解决遇见的各种问题。
不主张定期输液
尚无证据表明每年定期输液能预防脑梗塞的复发,故我们不主张定期输液。另外,服用药物应遵医嘱,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要自作主张,以免导致不良后果。
急性心肌梗死预防
由于流行病学的资料显示出冠心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的最重要的疾病之一,而临床上尚缺乏根治性措施,因此对冠心病的积极预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冠心病的预防包含着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两方面,一级预防是指对尚未患上冠心病的人群采取措施控制或减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以防止患病,减少发病率,二级预防是指对已患上冠心病的患者采取药物或非药物措施,以预防病情复发或防止病情加重。
1、一级预防措施
冠心病的一级预防措施包括两种情况:
(1)健康教育:对整个人群进行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公民的自我保健意识,避免或改变不良习惯,如戒烟,注意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心理平衡等,从而减少冠心病的发生。
(2)控制高危因素:针对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如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吸烟以及有家族史等情况,给予积极处理,当然,这些危险因素中有些是可以控制的,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吸烟,少活动的生活方式等;而有些是无法改变的,如冠心病家族史,年龄,性别等,处理方法包括选用适当药物持续控制血压,纠正血脂代谢异常,戒烟限酒,适当体力活动,控制体重,控制糖尿病等。
2、二级预防措施
冠心病患者的二级预防内容也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包含了一级预防的内容,也即要控制好各种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第二方面,采用已经验证过有效的药物,预防冠心病的复发和病情加重,目前已肯定有预防作用的药物有:
(1)抗血小板药:已有多项临床试验结果证实了阿司匹林可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和再梗死率,急性心肌梗死后应用阿司匹林可使再梗死率下降大约25%;如有阿司匹林不能耐受或过敏者,可选用氯吡格雷。
(2)β受体阻滞药:只要无禁忌证(如重度心力衰竭,严重心动过缓或呼吸系统疾病等),冠心病患者均应使用β受体阻滞药,尤其在发生过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后;有资料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药,可使病死率和再梗死率降低20%~25%,可采用的药物有美托洛尔,普奈洛尔,噻吗洛尔等。
(3)ACEI:多应用于伴有左心室功能严重受损或心力衰竭者,已有许多临床试验(如SAVE,AIRE,SMILE以及TRACE等)结果证实了ACEI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后的病死率;因此急性心肌梗死后,射血分数<40%或室壁运动指数≤1.2,且无禁忌证的患者,均应使用ACEI,常用的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和福辛普利等。
(4)他汀类降脂药:从4S,CARE以及新近的HPS等研究的结果显示出冠心病患者的长期调脂治疗,不但使总病死率降低,生存率提高;而且需要行冠脉介入治疗或CABG的患者数量减少,这得益于他汀类药物降脂作用以外的改善内皮功能,抗炎作用,影响平滑肌细胞增殖以及干扰血小板聚集,凝血,纤溶过程等功能,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以及阿托伐他汀等均有此作用。
另外,针对冠状动脉造影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轻度狭窄性病变而临床上尚未出现缺血症状者,尽管还不能明确诊断为冠心病,但应视为冠心病的高危人群,给予积极预防,也可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长期服用,并祛除血脂异常,高血压等危险因素。
心肌梗死预防
1、避免过度劳累:
尤其避免搬抬过重的物品。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可能诱发心肌梗死。
2、放松精神:
愉快生活,对任何事情要能泰然处之。
3、洗澡时要特别注意 :
不要在饱餐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水温最好与体温相当,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冠心病程度较严重的患者洗澡时,应在他人帮助下进行。
预防腔隙性脑梗死有办法
1.要改善饮食结构,少食肥甘厚味及高盐、高糖饮食,同时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尤其要戒烟限酒。
2.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或高黏滞血症等疾病的人要积极地进行治疗,以防止发生动脉硬化。
3.具备发生腔隙性脑梗死高危因素的人要长期坚持服用尼莫地平、培他定、西比灵等扩张脑血管的药物,以及阿司匹林、潘生丁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
4.要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坚持规律、适度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