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对眼怎么办
婴儿对眼怎么办
其实宝宝在出生最初几个月内,眼肌尤其是调节眼球活动的一些肌肉发育不完善,双眼的共同协调运动能力较差,而宝宝通常又非常习惯用深沉和目不转睛的凝视来观察周围事物,与自己的父母交流。再加上婴幼儿时期宝宝的鼻骨不发育,两眼距离较近,年轻的父母在与自己孩子对视时总觉得宝宝好像是对眼。其实,这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属于暂时的正常生理现象,一般2~3个月后宝宝双眼的共同注视能力就可以发育良好。
但是在这个时期,如果父母在护理上不尽心,就有可能诱发或加重宝宝斜视和对眼。如经常只让宝宝看一侧光线,不注意经常变换体位;或者把婴儿床上的玩具挂得太近,使宝宝两眼经常注视近物等等。所以,父母要注意变换宝宝睡眠的体位,使光线投射方向经常改变,今天头睡左边,明天睡右边,隔日调换,这样就能使孩子的眼球不再经常只转向一侧;小床上彩色玩具不能挂得太近,至少距离1米以上,也可在各个角度多挂几个,以免宝宝只注意一点,这样就可避免宝宝发生斜视或对眼了。当然随着宝宝面部骨骼的发育,尤其是眼眶及鼻骨的发育,假性内视是会逐步消失的。
宝宝真假“对眼”的鉴别方法
区别真假“对眼”的办法很简单,只要将鼻梁处的皮肤捏起用电筒照射鼻梁处灯光落在双眼瞳孔中央就为假性“对眼”,落在眼球角膜的外侧部分就为真性“对眼”。假性“对眼”因为眼球的位置是正的,所以不需要医治。随着年龄长大鼻骨发育,内眦皮肤被鼻骨撑起提上去。“对眼”的感觉也就消失了,民间有种说法,小孩的“对眼”不用治长大就好了。实际上就是指的假性“对眼”。真性“对眼”则一定要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假性近视“对眼”具备正常眼的重合、融合、立体三级视功能。真性“对眼”则不具备这三级视功能,必须及早治疗以建立这三级视功能,否则年龄大了再治仅仅起到美容的效果,影响孩子从事某些精细的工作及驾驶机动车。
如果宝宝已有对眼或斜视就更要引导宝宝向多个方向注视来加以矫正。
到了3岁仍不见好转,应找眼科医生诊治。
斗鸡眼形成的原因
婴幼儿有时可以看到两眼内聚成“对眼”,此现象有多大危害,这是众多家长所关心的问题。
要了解“对眼”发生原因,先了解一下人体注视物体时所发生的生理现象。人体注视远方物体和注视近方物体需要不同的屈光度,眼睛根据注视距离付出相应屈光度的功能称为“调节”,看近时调节加大,看远时调节降低。另一方面,在注视近距离物体时,两眼要同时向内聚集才能保证双眼都同时看到物体,此功能称为“辐辏”。“调节”和“辐辏”正常是相互匹配,同比例增减,一旦因某种原因破坏他们的平衡时,就会发生异常。而最常见的因素是眼睛的远视状态,这是因为远视眼要比正常付出更多的“调节”而不需要“辐辏”的增加,但是随调节的增加互动功能令“辐辏”也加大,这加大的辐辏就可以使眼球产生过多的内聚力而出现眼向内斜的“对眼”。
婴幼儿出现“对眼”现象有两种情况,一是婴儿的发育没有完善,双眼互动功能没有健全,这是暂时的生理反应,在发育完善以后即可消失。另一方面,幼儿发育过程中决大多数存在远视状态,经常要加大辐辏,出现内斜视情况,远视度数越大越明显,但这还不等于已经有了斜视眼,因为只要按照发育规律做保健措施,随着发育过程也会逐步正常。只有在长期辐辏加大情况下,才会有不可逆的斜视发生。
了解“对眼”形成的原因以后,也就知道如何进行防治。在婴幼儿不能测定视力阶段,必须注意,不能给孩子创造过度注视近距离物体的条件(例如在孩子前面悬挂一串玩具让孩子看或玩),尽量让孩子注视远方物体。年龄大一点以后,及时教会孩子读视力表,会看视力表以后立即到医院用阿托品散瞳孔验光,如果“对眼”非常重,也可以在不会读视力表情况下,早一点验光由验光医生根据客观检查情况估计孩子大致度数。远视度数低时仅需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不看太近距离物体即可随发育而正常,远视度数高的则需要配眼镜才能消除眼睛多付出的辐辏,消除“对眼”。这种治疗眼镜必须经常佩戴,而且每半年复验一次,及时随度数变化更换眼镜。戴镜视力不能完全矫正达到正常就是有弱视的症状,要做弱视治疗。
不过斜视并非都是由于上述原因所产生,还有其他先天的,后天的因素可以引起斜视,这需要到医院做系统检查才能进行鉴别,婴儿两眼里眼角的距离比正常人宽时,外观也象“对眼”,但是这是“假”对眼。无论何种因素引起的对眼,以上防治原则都是有益而无害的。
婴幼儿可以闻花露水吗 婴幼儿驱蚊用什么好
电蚊拍用来驱蚊的效果非常好,而且安全、无毒,是很好的驱蚊工具。
灭蚊灯使用起来可以有效灭蚊,而且安全无毒,对婴幼儿的危害小,也是很好的驱蚊工具。但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婴幼儿,以免其照射出来的光线给宝宝的眼睛带来刺激。
将蚊子与婴幼儿隔离开来是很好的驱蚊办法。给宝宝的床安上蚊帐,可以有效驱蚊,而且安全、无毒。
婴儿怯生因素有哪些
婴儿在一段时期中,会变得特别害怕陌生人。婴儿在半岁以后,面对陌生人,反应越来越消极,尤其到一岁的孩子见到陌生人就哭的现象很普遍。由此可知,在婴儿期,婴儿年龄越大,就越怯生。影响因素婴儿是否是由少数几个成人带大的由少数几个成人带大的婴儿比由较多成人带大的婴儿更容易出现怯生反应。婴儿出生头3个月中接受感觉刺激方式婴儿在出生头3个月所获得的听觉刺激和视觉刺激越多,那么他怯生程度可能就越小。父母对婴儿的态度父母若对婴儿越压抑、苛责,则婴儿对父母的反应就越小,因而导致婴儿对陌生人的反应就越大。婴儿对新奇事物的体验若婴儿常随大人一起看电视,大人常在婴儿面前摆弄新奇的玩具,就可能使婴儿对陌生的事物主观上不容易形成不安感。
肠炎一直疼怎么缓解
"肠炎痛的厉害要怎么“办”呢,腹痛也是肠炎的主要的一个临床症状,一般多表现为轻到中度的腹痛,左下腹或者下腹的阵痛,病情严重的时候可以累及全腹。常常有里急后重,通常腹泻之后肚子疼的这种情况还能够大大的缓解。我们可以配合热水袋热敷,部分患者在热敷以后可以减轻腹腔内痉挛性的疼痛。如果是热水袋不方便的话,我们还可以洗个热水澡,让热水流遍全身,让疼痛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如果是持续的剧烈的腹痛,那我们就可能是并发了中毒性的巨结肠或者是炎症波及了整个的腹膜,这个时候我们要及时的就医检查治疗。"
宝宝对眼 几个妙招纠正宝宝对眼
宝宝对眼怎么纠正
尽管大多数宝宝的对眼是生理性的,但也有少部分宝宝是真的对眼,而且这跟孩子的护理也有着很大的关系。例如长期让孩子盯着某一处看,也有可能会造成斗鸡眼。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避免和改善宝宝对眼。
多角度悬挂玩具
家长们要注意不要在婴儿床的附近固定的某个点悬挂玩具,需要经常的变换着位置。同时,在婴儿房内布置的一些新鲜的玩具也应该要经常的变换着方向,这样避免小宝宝总是盯着一个地方看。
经常变换睡觉体位
你要让宝宝总朝着一侧睡,妈妈应该经常帮助宝宝变换体位,可有时向左有时向右,这样可使光线投射的方向经常改变,能使宝宝的眼球不只转向一侧,从而避免斜视。
让宝宝经常转动眼珠
不要将宝宝一整天放在婴儿床或婴儿车中,好经常抱到户外多走动,让宝宝看看不一样的事物,充满好奇的宝宝会不停转动眼珠,这有利于增强眼肌和神经的协调能力,避免产生斜视。
不要过近的与宝宝对视
尤其是对宝宝讲话时不要离得过近,至少要离30厘米以上,以避免宝宝两眼聚中。
避免外界不良因素对眼的影响
如果有些父母喜欢在小孩的婴儿床上系上一些玩具,去逗孩子玩乐,经常性的这样子做,孩子的眼睛由于长时间的集中对着中间选择的物件看,可能发展成为内斜视,也就是俗称的斗鸡眼。
预防眼内异物
由于小婴儿的瞬目反射尚不健全,此时应特别注意预防眼内异物。如刮风天外出,应在小儿脸上蒙上纱巾;扫床时将小儿抱开,以免风沙或扫帚、凉席上的小毛刺进入眼内。由于小婴儿大部分时间在睡觉,眼内有异物也难于发现,若继发感染,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勿遮挡眼睛
由于婴儿期是小儿视觉发育敏感的时期,如果有一只眼睛被遮挡几天时间,就有可能造成被遮盖眼永久性的视力异常,因此,如果小儿某眼患病,也一定不要随意遮盖。
以上就是矫正婴儿对眼的方法,相信大家有所了解了,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宝宝眼屎多的原因 生理原因
婴儿鼻泪管发育不全;婴儿鼻泪管较短,开口部的瓣膜发育不全,位于眼的内眦。使眼泪无法顺利排出,导致眼屎累积。
消除办法:
可每天用手在宝宝鼻梁处稍加按摩,帮助鼻泪管畅通。
婴儿眼部分泌物(眼屎)多的现象并不少见。在此,介绍几个宝宝眼屎多可能的常见眼病。
如何早期发现婴儿性青光眼
婴儿性青光眼,很多是由于妇女在怀孕的最初期(2个月内)受梅毒,结核菌感染或受辐射物、毒物损害所致。
婴儿性青光眼的早期表现为畏光、流泪,两眼无光泽,这些现象家长均可以发现.当病情恶化时,则有虹晕、眼球扩大、角膜变色、视力减退等现象.若不及时治疗,则可能会引起失明。
如果发现婴儿有早期表现,即可视为被怀疑者,对此类婴儿每月至少应送医院检查一次。治疗婴儿青光眼的办法主要是依靠手术,药物只起辅助作用。手术通常是在婴儿出生后的头几个月内进行。手术后,孩子的父母还要严格遵行医嘱,一旦眼内压稳定、正常,上述症状也会逐渐消失,孩子的视力便可逐渐得到改善和恢复。
对于有患过梅毒和结核病史的孕妇来说,在婴儿出生后尤要注意密切观察上述早期表现.
宝宝眼屎多的原因
眼屎多主要是睑板腺分泌的油脂及白天进入眼球的灰尘等混合在一起形成的,宝宝眼屎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眼睫毛的刺激
正常的婴儿2-3个月大时,早上醒来眼睛上可能有些白色的眼屎,这是因为这个时期眼睫毛容易向内生长,眼球受到摩擦刺激就产生了眼屎。一般1岁左右,睫毛会自然向外生长,眼屎便渐渐少了。
消除办法:平时可用温毛巾擦干净,也可以用棉签沾2%硼酸溶液,从内眼角向外眼角轻轻擦拭干净。
2、上火
宝宝体内有积热,即通常所说的“上火”。常伴有怕热、易出汗、大便干燥、舌苔厚等症状。
消除办法:平时多喂水,必要时服一些清热泻火、消食导滞的中药,或者到医院就诊。
3、细菌感染
宝宝出生后,很多家长怕孩子着凉,所以家里室温往往较高,细菌也容易繁殖,加上新生儿会不自觉地用手揉眼睛,易出现眼睛分泌物增多、眼睑结膜充血等结膜炎症状。如果婴儿突然有很多眼屎,且为黄色,同时还伴有眼充血、发红,则可能是由于细菌侵入到泪囊,并在里面繁殖、化脓,脓性物填满整个泪囊,无法排泄而堆积在眼角。这就有可能并发角膜炎,角膜可由黑变白形成白斑,若不及时治疗会影响小儿的视力发育。
消除办法:出现这种情况不要擅自用滴眼药,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此外还要强调个人卫生,不与别人混用脸盆、毛巾等洗浴物品,以防引起交叉感染。
4、婴儿鼻泪管发育不全
新生儿泪囊炎是由于排泄泪液的泪道、鼻泪管堵塞引起,由于鼻泪管下端的胚胎性残膜没有退化,阻塞鼻泪管下端,泪液和细菌积聚在位于内眼角皮肤下的泪囊里,从而继发感染。婴儿鼻泪管较短,开口部的瓣膜发育不全,位于眼的内眦。使眼泪无法顺利排出,导致眼屎累积。约2%~4%的足月新生儿有这种残膜存在,大多数可在4~6周内自行萎缩。
症状表现:
宝宝平日泪水增多,下睑缘上由泪液形成的泪河增宽,内眼角处皮肤隆起小包块,挤压出液体后,包块可暂时消失。若继发细菌感染,在眼角处经常出现黄白色分泌物,挤压隆起处可有黄白色脓性分泌物溢出。
消除办法:可每天用手在宝宝鼻梁处稍加按摩,帮助鼻泪管畅通。合并细菌感染时,给予抗感染治疗。按摩和保守治疗无效时,可在抗感染治疗后,进行探通术。
5、淋球菌性脓眼病
淋球菌性脓眼病为淋球菌感染所致,潜伏期为2~4天,常常由于母亲罹患淋病,新生儿在通过产道时被感染,双眼同时发病,表现为急性化脓性结膜炎症。通常患儿的眼皮会极度红肿,几乎睁不开,而且有大量的脓状眼屎源源不断地产生,若治疗不当,甚至会发生角膜溃疡,进而引起角膜穿孔,甚至有失明的危险。
消除办法:通常在新生儿出生时,医院会用1%的硝酸银溶液点眼,降低新生儿的感染率,但在非正规医院分娩的新生儿,感染此病的机会增大。青霉素类药物对此病有效。为避免交叉感染,应到正规医院进行系统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6、角膜溃疡
角膜溃疡也可引起宝宝眼屎多,且其后果可能最严重。角膜溃疡多因不慎碰撞或婴儿不自觉地用手揉眼睛时,外物、手指或指甲损伤角膜对应部位,从而被细菌感染所致。周围环境不够清洁、抵抗力较差的婴儿易染此病。因为疼痛,患儿常哭闹,畏光流泪,不愿睁眼,眼球发红,出现分泌物,多数家长不能发现病灶,即使发现患儿黑眼珠上出现小白点,也很少意识到此事的严重性。
消除办法:角膜溃疡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可影响视力,甚至因病变控制不良出现角膜穿孔。一旦诊断角膜溃疡,应立即用足量的抗生素类药物控制感染,阻止溃疡扩大。治疗时须在眼局部及全身同时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