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体检误区危害大
七大体检误区危害大
作为一种健康投资,体检的重要性已被很多人熟知。但是,对体检,人们在认识上还有很多误区。
陈晓旭病逝后,来查乳腺的人比平时多出几倍;马季、侯耀文猝死后,来做心血管检查的人挤爆了门;香港著名主持人肥肥得了胆囊炎,又有许多人跑到体检中心来查肝胆……
作为一种健康投资,体检的重要性已被很多人熟知。但是,对体检,人们在认识上还有很多误区。
误区一:体检讲“名人效应”
每当有名人得病或猝死,就会引发一股体检热潮。人们看起来是越来越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了,可怎么说都有点临时抱佛脚的意思。累了才休息,渴了才喝水,病了才就医……这是许多人的生活方式,结果呢?郑州大学五附院体检中心主任管霞说,身体有病时“亡羊补牢”肯定不如没病防病,把握健康的主动权,这才是现代健康养生的真谛所在。体检切忌跟风,不要非等某某名人离世来为你敲响健康警钟。
误区二:体检合格就是健康
常规的健康体检是查体而不是查病,可不能对它的期望值太高。它只能说是一个初检,一些常见病是可以被发现的,比如说,尿常规可以发现肾脏方面的严重疾病,而高血压、乙肝,还有明显的肺部疾病则可以通过测量血压、验血和胸透及时发现。管霞说,但对于一些较复杂的病,常规的健康体检就无能为力了。千万不要觉得体检合格就万事大吉,而轻视了医生在体检报告中所签署的意见。要认真实施体检结论中医生给您量身开出的健康处方。
误区三:挑三拣四、抓大放小
有些人体检时,对身体的重要器官(如心、肺、肝、肾)的检查非常重视,但忽视耳鼻喉科这样的“小科”,对血脂、血糖很关心,却不查尿常规。心、肝、肺等重要脏器要查,眼耳鼻喉也千万不要漏检。尤其是鼻咽癌,早期没有症状,多数患者都是在体检中发现的。又如眼底检查,眼底视网膜是全身惟一可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末梢血管,其状况对全身系统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的诊断及治疗非常重要。
误区四:怕辐射而留健康隐患
管霞告诉记者,现在听说X线检查对人体有害,许多人便拒绝透视。就因为如此,有人错过了治疗肺癌、肝癌、肾癌、乳腺癌的最佳时机。实际上,现在的X线检查的辐射剂量远远低于国际上规定的人体器官可接受的射线剂量标准,而且一年一两次、一次几十秒的X线检查,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并不大,除了女性妊娠期不宜检查外,其他人不用过多担心。
误区五:认为体检合格就是身体健康。
常规的健康体检是查体而不是查病,可不能对它的期望值太高。它只能说是一个初检,一些大的常见病是可以被发现的,比如说,尿常规可以发现肾脏方面的严重疾病,而高血压乙肝、还有明显的肺部疾病则可以通过测量血压、验血和胸透及时发现。但对于一些较复杂的病,常规的健康体检就无能为力了。比如说,癌症晚期的普遍症状之一是贫血,常规体检中通过检查血色素是能够查出贫血的,而有一些癌症并没有贫血症状,所以常规的体检就查不出来。所以,这里必须提醒您的是,千万不要只注意体检结果是不是正常,而轻视了大夫在体检报告中所签署的意见。
体检报告的结论是体检医师通过各科体检结果的综合分析而得出来的,如果建议您对某个单项进行复查,那您就要马上复查进一步的确诊,而给您提出的一些应当引起注意的保健方面的建议也要尽可能地在生活中实施。体检结果不只是一个结论,而是一个指导。认真阅读体检报告,认真实施体检结论中医生给您量身开出的健康处方。
误区六:自己选择体检项目,或体检方案千篇一律。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家族病史都各有不同,甚至每个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身体状况也是有所不同的,所以在制订体检方案时当然也就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对体检项目自己任意筛选,否则,您的体检结果可就不确切了。正确的做法是,由专业医师制定个性化体检方案。受检者在体检之前应该先与体检医师进行交谈,由体检医师根据既往史、家庭病史、年龄、体质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为个人量身制作个性化的体检方案,不同的人之间也许体检方案就会有很大的差别。
误区七:体检合格,0k!体检报告,Bye-Bye!
体检报告不只意味着一个结论“正常”或者“不正常”,而是你身体状况的细分,今年和去年的体检结果也许都是正常,但其中在某项指标上有较大的变化的话,经过医师对两年报告的比较分析,就能够发现您这一年来身体状况的变化,以及有某种疾病的倾向,及时告之,尽早引起注意,进行防治。
如果你患上了疾病,将这些以往的体检报告提供给您的主治医师,还能给他的治疗方案提供一个参考。
五种乳房自检误区
乳房误区一:乱摸乳房=自检
对女性来说,自我检查与到医院定期查体的重要性是一样的,甚至更为重要。在我国临床发现,很多乳腺癌患者都是自检之后就诊的。夏天乳腺癌的就诊率很高,但并不是说乳腺癌夏季就高发,而是因为夏季女性洗澡的频率增加,对乳房‘自检’的次数相应增加,因此来就诊的人数就会增多。
妇科乳腺专家:建议丈夫每天适度抚摸妻子的双侧乳房
做丈夫的,只要条件允许,每天都要力量适度地抚摸妻子的双侧乳房;做丈夫的要慢慢地学会从里向外、划圈似的触摸,要慢慢地学会用手指触摸圆润乳房的每一个“硬核儿”,要温情地、轻柔地询问妻子,压这里疼不疼啊?如果妻子的乳房肿胀和疼痛与例假有关系,经常被丈夫恩爱地触摸,无论是从纯医学上讲还是从精神反馈到下丘脑女性中枢来讲,都是极为健康的、环保的治疗方法。
长期这样做,一来可以继存夫妻恩爱之情,二来可以及时发觉不对劲、不舒服的地方,抽时间到好一点的医院胸外科去做检查甚至要做B超和X线钼靶检查,因为早期检查会发现是否得了乳腺肿瘤。
我既为医师又为人夫,这几年我所耳闻目睹的乳腺癌患者真是不少。除去工作中所见到的城里、乡下的患者之外,我的三表婶、我太太的二姑姑以及好几位医疗系统的同行女性,都不幸罹患上这种既要切除乳房又难以根治的疾病。
乳腺癌这种病,从得了之后的痛楚到后续的手术治疗,都会对女性造成心理上、躯体上极大的伤害,尤其是心理上的创伤更是难以调养。女性本来就心理感受细腻,“两座”体现身材丰满的乳房既悦自己又悦丈夫,如果切去一座,即便是丈夫恩爱如初,也会背上丈夫是否会嫌弃自己不再丰姿绰韵,是否会另寻他欢等等沉重的心理负担,最终也会因此而影响综合治疗效果。
“摸”出疾病的简单方法
1、时间选择。绝经前的女性一般在月经后的7-10天进行自检,这时候乳房比较松软,如果有肿块比较容易发现;绝经后的女性可以每个月选择固定的一天进行自检。
2、检查要全面。把应该摸到的部位都摸一摸,不要有所遗漏。
3、对镜观察。主要是看乳房的外形有无改变、乳头是否下陷、皮肤有无下陷等。
4、姿势与方法。自检的方法是用食指和中指两个手指指肚去检查对侧乳房,指肚比较敏感容易发现问题。姿势可以是站立或仰卧,如果是仰卧,可以在胸部下方垫上一个枕头。
做到以上几点,发现问题随时就医,那么乳腺癌晚期的发病率将大大降低。
乳房误区二:乱摸一气 摸到肿块得过且过
在临床中经常遇到一些女性患者,虽然已经自己摸到了肿块,但是因为工作忙或者家庭事务,也不及时就诊,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过了三个月、半年,再想起来去医院,结果早期已经发展成了晚期。门诊最常见的一类女性,都是陪孩子高考耽误的。”
早期发现了早期治疗,可能不用再做其他辅助治疗就可以长期存活,但是因为耽误时间变成晚期,就很难治愈了。
乳房自检最好在以下三种情况下进行:
1.洗澡时。尤其是涂抹沐浴露后,手容易在润滑的皮肤上移动。将摊平的手轻柔地移动,检查乳房的每个部分。右手检查左乳,左手检查右乳,触按乳房有无肿块、硬结或增厚。
2.在镜前检查。对着镜子两手下垂于身体两旁,再将双手缓慢上举过头,观察乳房的改变,包括有无肿起部分、有无皮肤微凹或乳头的回缩。接着,双手叉腰,观察双侧乳房是否对称。
3.仰卧平躺,肩部稍垫高。把手平放在皮肤上,轻压皮肤,从乳房的外上方开始,右乳以顺时针方向,左乳以逆时针方向,从乳房的外围起直至乳头,进行检查。注意触摸对侧腋下,检查乳房尾叶有无肿块。注意要在拇指和食指间轻挤乳头观察有无乳头溢液。
一般来说,自检最佳时间是月经来潮后的9-11天,已停经的妇女可每月固定一天进行自我检查。如果发现有异常肿块、非哺乳期乳头有溢液、腋窝淋巴结肿大和上肢水肿,要立即做进一步检查。
乳房误区三:漠视医生经验性手诊
除了乳房自检,定期的医学检查也是乳腺癌早发现必不可少的项目。专家说:“由于西方女性的乳房发育较大,所以钼靶片拍出来效果很清晰,但是中国女性的乳房普遍比较小,而且结构质密,乳腺癌患者的发病年龄也小于国外女性(国外乳腺癌平均发病年龄为45-55岁,中国为35-45岁),因此目前认为B超检查更适合中国女性。”
另外,有经验医生的手诊也非常重要。“有些B超和钼靶检查都不能发现的肿瘤,有经验的医生都能够摸出来,比如一些边缘的、乳晕下的肿瘤。”
乳房误区四:生理性疼痛过于紧张
相对于有些女性对乳房的“漠不关心”,另一些女性则表现出对乳房的过度焦虑。经期前的乳房胀痛、体检时轻度乳腺增生等,让不少女性大为恐慌,四处寻医问诊。
乳房的疼痛大部分都是一种生理性的改变,而真正的乳腺癌早期都是没有痛觉的。乳房的结构是由导管和腺泡组成的,而导管和腺泡是由不同的激素支配的,导管是由雌激素支配、腺泡是由孕激素支配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周期性变化就会造成导管和腺泡的变化。每一种激素的过度变化,都会造成对应组织的过度增生,产生分泌物、积液甚至是囊肿,进而产生肿胀、疼痛或者胞块。但这些生理性的变化大多都是一过性的,过一段时间就会自愈
乳房误区五:早期患者不配合
有些患者被检查出乳腺癌后特别害怕,天天心绪不宁,这也是不对的,对于治疗也没有任何帮助。孙强说,“患了乳腺癌,第一要了解乳腺癌,盲目担心于事无补。”
实际上,95%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都可以长期存活,早期乳腺癌甚至已经可以脱离癌症的划归,“它是可以治愈的。”所以学会了解它,选择一个信任的专业医疗单位才是当务之急。“任何早发现、不治疗的患者都是错误的,发现后不及时到医院就诊,而盲信偏方、妙药,以至于癌症迅速恶化,就悔之不及了。”
正确的乳房自检方法:
正确的手法是:用手掌或并拢手指,以指腹轻轻触按乳房,否则很容易把正常的乳腺组织误以为是肿块。而且一定不要忘记检查腋窝和锁骨位置,因为有些增生组织除了在乳房外,还有可能在乳房周围,特别是腋窝处。
危害孩子的12大早教误区
1、不准掰手指数数
有些父母、幼儿园老师,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就会要求他们放下手,要求心里记。心理学家说,这种教宝宝数数的方法,并不科学。
心理学家认为,2~5岁幼儿的数字概念发展,通常是由口头数数开始,然后是点着实物数,接下来孩子能够推算出总数,最后,才是根据抽象的语言数字拿取相等的实物。
幼儿掌握初步的数概念,需经过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由具体到抽象是幼儿对周围事物形成各种概念的一般认识过程。所以在教的幼儿数概念时,要从具体出发。从具体出发,就是要从接触具体的事物开始,从亲自摆弄、接触、看具体事物中获得有关物体数量方面的感性经验开始。这种对数量的感性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幼儿形成抽象数概念。
正确做法:
数数时不妨让他们数数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让他们从具体的东西开始。
2、过分溺爱
有时候,父母的精心呵护反而会“伤”了宝宝。比如,有些父母,总怕宝宝走着会摔倒,会累着,于是喜欢用车推着宝宝或是抱着宝宝。这样一来,宝宝活动量小,协调能力、大肌肉的锻炼都不够,活动能力就特别差。宝宝吃饭、穿衣、收拾玩具,家人总是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宝宝和小朋友发生争执,父母挺身而出,为宝宝讨公道,这种看似对宝宝的爱,会使宝宝今后生活能力差,社交能力差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
其实,孩子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他们需要运动和交流,甚至稍微还要有一点冒险,这样才能充分发掘他们身上的各种潜能。
正确做法:
放开手,让宝宝自己收玩具,自己吃饭、摔倒后自己爬起来,能使宝宝更快乐,更有成就感。
3、过分专制
有的父母认为管教宝宝,就要从小做起,让宝宝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宝宝想要红色的玩具,妈妈却认为绿色的好看,于是买下绿的。宝宝想看天线宝宝,妈妈却认为另外的历史故事更有意义,一切都是家长做主,宝宝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不听话就会挨批评。日久天长,宝宝就会变得畏畏缩缩,心里总是处于被压制状态,从而局限了宝宝的智力发展,宝宝变得胆小、怕事。
正确做法:
假如宝宝提出的要求合理,尽量尊重宝宝的选择,而不要把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宝宝。
4、拔苗助长
有的家长对宝宝的智力发展和成长期望值太高,在教育宝宝的过程中操之过急,不遵循宝宝身心发展和智力成长的规律,“拔苗助长”,却往往适得其反,造成宝宝负担过重,难以适应压力而产生消极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比如,有的家长让2岁的宝宝学英语,让3岁的宝宝背唐诗、做数学题,这种方法不值得推广。
正确做法:
对孩子来说,学就是玩,玩皮球锻炼宝宝的眼、手、脚协调能力,玩积木锻炼宝宝的创造力,玩插片锻炼宝宝的动手、动脑能力。这些能力都有利于今后的知识学习。
5、完全照书本养孩子
许多年轻父母多数以书为标准喂养孩子,有的过分认真地执行书本上的要求,认为这样才是科学的。比如书上说8个月会爬、1岁半会串珠子,如果自家的宝宝不会,就异常着急,以为是宝宝的智力发育有问题。其实,书本上的知识和要求不一定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相符。有的可能说话早些,有的可能走路早些,每个宝宝的成长路线都是不一样的。
正确做法:
把书作为参考,一旦觉得宝宝与书上说的哪点不一样时,不要着急,综合考虑宝宝的发展,比如不会爬是不是因为穿得多啦,不会说话是不是因为没给他说话的机会。
6、以孩子为中心
有些父母在吃饭时,有好吃的要先给宝宝,宝宝要爱吃哪样,父母就不能动。这样一来,宝宝觉得只有这样才是正确的,如果哪天父母吃了他爱吃的东西,他会哭闹,而且宝宝会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也会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只有自己重要。这样的宝宝会变得不懂分享,不懂爱。
正确做法:
把宝宝看成是家庭成员之一,吃东西时,无论父母爱吃与否,也要让宝宝分给每人一份,让宝宝学会分享,懂得关爱。
7、满足孩子的所有愿望
宝宝想要某个玩具,想吃麦当劳,父母一定要满足他吗?不一定。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会让宝宝觉得一切太顺利,而太容易获得的东西人往往不珍惜,而且从中获得的乐趣也没了。
正确做法:
宝宝想要买某个玩具,可以对他说,假如坚持一周都去幼儿园,妈妈就买给你。要是宝宝想吃麦当劳,可以告诉他生日的时候在这里开生日PARTY。这样让宝宝有一种期待,有一种追求的愿望。父母要注意一定要实现自己的承诺,不能骗宝宝。
8、父母替宝宝道歉
二三岁的宝宝一起玩时,宝宝把别人打哭,这时有些父母会挺身而出,替宝宝道歉。这样一来,宝宝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而且也没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他长大后不会自己承担责任。
正确做法:
做错的事情,父母要及时纠正宝宝,因为宝宝不知道哪样做是正确的,哪样做是错误的,正误都需要父母指引。告诉宝宝打人是不对的,要向人道歉,让他自己承担后果,这样才能让他记住,明白对与错。
9、与出生不久的宝宝说话没必要
父母是孩子学习语言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语言发展有深刻影响。婴儿听觉研究专家发现,婴儿脑内的“听觉地图”大概到1岁左右完成,在此期间,给零岁婴儿输送越多的有意义的声音,越能促进婴儿脑内主管听觉的神经元的敏感性。另外,还有研究表明,婴儿获得的词汇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亲对婴儿说话的数量。
正确做法:
当给宝宝穿衣服时,当给宝宝喂奶、换尿布时,要和宝宝说话,告诉他:“妈妈在给你换衣服,凉不凉啊?伸伸小胳膊、抬起头”等等。也就是说尽可能地与孩子多说话,这是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所必不可少的。当到了一定时候宝宝的语言会突然爆发,于是很多话都会说了。
10、你唱红脸我唱白脸
有些父母总是在教育宝宝上不能达成一致,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常有分歧。总是出现妈妈惩罚孩子,爸爸替他说情;或者爸爸对孩子发火,妈妈为孩子辩护。有的父母因为教育宝宝的问题,还会互相指责,长此以往,孩子对父母不尊重,并且孩子产生投机心理,谁护着他就找谁。
正确做法:
作为夫妻双方,在教育宝宝上要一致,私下多沟通,不要当着宝宝的面争吵。当一个人教育宝宝时,即使说的不对,另一方也不要当着宝宝的面指责。
11、父母的冲突不会影响婴儿
大多数爸爸妈妈都知道,夫妻当着学龄期孩子的面吵架是一件令孩子紧张的事。但他们中的许多人并不知道,当着初生婴儿或尚不会说话的婴儿争吵,也会影响到婴幼儿的思想或情绪。
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当家庭中父母冲突升级时,8个月至2岁间的孩子都会变得非常着急,并懂得要努力去阻止父母间的冲突。2岁以上的孩子,在目睹父母之间或陌生人之间的吵架场面后,会很快地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模仿大人气势汹汹地说话和争斗,行为举止变得非常粗野。由此可见,父母应尽量避免在任何年龄的孩子面前争吵。
正确做法:
当在宝宝面前时,父母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如果觉得克制不住,索性走出家门,当情绪平静了再回来。不要当着宝宝的面大吵大闹。
12、物质奖励
奖励孩子本质上并不是坏事,但是,你必须明智地去选择何时何地用何种奖励。如果孩子做什么事都期望获得物质奖励,那么没有得到物质奖励的时候,孩子就会变得灰心丧气,他们甚至会认为没有物质奖励的事情不值得去做。物质刺激的确能对幼儿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使孩子有高度的积极性,可是产生的效力却是短暂的。家长只考虑物质刺激给幼儿带来的短期效应,而未考虑给幼儿造成的危害。从长远来看,这种手段注定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当幼儿受到多次物质刺激后,就会变得越来越依赖于物质刺激,甚至做一点普通的事也是如此。因此,家长应当慎用物质刺激,而多用精神鼓励的方法,给幼儿以精神上的激励。
正确做法:
当宝宝能按时起床,自己穿衣服时,父母要及时表扬,夸他:“你真棒!”或是亲一亲他。
女性妇科体检三大误区
误区一:妇科体检能免则免
对于大多数女性而言,到妇产科做检查无疑是充满了惊惧和迷惑的。究其原因,除了妇科检查要暴露隐私部位,以及回答一些令人尴尬的问题外, 担心这种检查会伤害自己。其实,妇科常规检查根本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妇科检查的作用是对一些妇科疾病做早期预防和早期治疗。许多妇科病是没有早期症状的,而很多女性去医院看病时,往往都是已经感觉很不舒服了,结果常常因此失去了很好的治疗机会。
误区二:结了婚才需要做妇科体检
不是只有已婚女人才做妇科体检。个未婚女性去做妇科体检就会被认为做了难以启齿的事情,这是一种传统的观念误区。如果你已年满20岁,就好能够每年为自己安排一次妇检。
女性进入青春期后,由于中枢神经和下丘脑、性腺及性激素靶器官处于逐渐发育成熟的过程,可能出现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痛经、闭经等月经病,乳腺也容易发生乳腺增生及乳腺纤维瘤等疾病,所以必须提高警惕。目前的研究表明,妇科感染性疾病、妇科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患者呈年轻化趋势。因此,未婚女性应该关爱自己的身体。
误区三:妇科体检的体检单并不重要
重庆现代女子医院妇科医生提醒,妇科体检的检查结果好留存,千万不要将检查结果一扔了之。它应该跟你的病历一起,专门存放在家中固定的地方。若检查结果出现任何异常,都应立即当场咨询医生,请他给自己最基本的就诊意见。保存体检结果的重要目的还有,在下一次体检的时候将结果进行对照,看是否发生了有意义的变化。误区四:妇科体检太过繁琐
其实妇科体检并不繁琐。基于年龄、遗传、病史和生活方式的差异,每位女性需要检查的项目都不一样。其实,妇科检查的内容包括常规检查项目和选查的项目。很多医院都已经实现了一人一诊室,既保护了隐私,也大大节省了就诊时间。全程陪护的导医会将你的各项检测时间安排好,省去你晕头转向询问、奔跑于各科室、检查室的时间与麻烦。这样的一个常规检查你只需给自己一个上午的时间。
转氨酶高严重吗
1、乙肝等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转氨酶高的危害:由于乙肝病毒的存在,会对患者自身的肝脏造成损伤,肝细胞遭到破坏,进而导致患者肝功能出现异常,引起转氨酶升高。
2、肝硬化和肝癌引起的转氨酶偏高的危害:若检查肝硬化、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患者的转氨酶水平过高,常提示病情恶化或处于不稳定状态,同时极易引发肝腹水、肝昏迷等并发症。
3、 酒精肝引起转氨酶偏高的危害:大量饮酒的酒精肝患者,极易引起转氨酶的一过性升高,对本已受损的肝脏来说,转氨酶高的危害大,长期下去易发展为肝硬化,继而出现肝腹水、上消化道出现等并发症。因此,酒精肝患者更要经常体检,关注转氨酶变化。
五种常见的健康体检误区
一、自信年轻或身体好,定期体检可查可不查
定期健康体检就是帮助你找出身体的隐患,犹如汽车必须定期检修保养一样。尤其是30岁以后或是有家族病史者,或多或少会有一些疾病的危险因子潜伏着,加上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诸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日渐年轻化,有的人表面上“健康”,自我感觉良好,而在他的体内潜伏的致病因素正在发展变化之中,待出现症状再进行治疗,常常延误了时机,甚至危机生命,这样的实例在我们的周围时有发生。
定期健康体检还可以帮助你建立属于自己身体健康状况的“参考值”,从每年“参考值”的变化情况,了解自己身体健康的变化,作为自己健康的评判指标。
二、体检不需要准备什么
体检前,体检中心会通知被检者一些注意事项,但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首先,体检前一天不要大吃大喝,尤其是晚8点后要禁食,不要喝酒、浓茶、咖啡,不要进食太甜、太咸及油腻的食物,否则将影响血糖、血脂、肝功能。
其次,晚上要早点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否则也会影响体检准确性。最后,要按规定时间采血,最迟不宜超过上午10点,否则会受激素影响,血液状态发生变化。
此外,女性要避开经期,不化妆,不穿连衣裙、连裤袜,不戴项链等饰物。如果动过手术,要带相关病历和有关资料。
三、注重医疗仪器检查,轻视医生的手诊
有些人只相信仪器检查,而轻视医生的手诊,会漏掉很多发现疾病的可能性,尤其是某些疾病通过医生的手诊对早期发现有特殊的意义,如外科医生的肛门指诊,对发现受检者的直肠肿物极为重要。若受检者确有病变,但因自动放弃这项检查,失去及早发现肿物的机会,自然就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机会。
四、健康体检时“抓大放小”
有部分患者在体检时对身体的重要器官(如心、肺、肝、肾)的检查非常重视,但忽视耳鼻喉科、眼科这样的“小科”,往往随意放弃检查。
心肝肺等重要脏器要查,五官眼耳鼻喉也千万不要漏检。耳鼻喉科医生凭着视诊、触诊等方法,对耳朵、鼻腔、口腔、鼻咽腔、喉头几大部位做重要筛查,可以早期方法疾病的前兆,尤其是鼻咽癌,它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多数患者是在健康体检中发现的。又如眼科的眼底检查,眼底视网膜是全身唯一可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末梢血管,其状况对全身系统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的诊断及治疗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五、一次体检管“一辈子”
大多数人都认为“我以前做过体检,没病。”但一次健康体检,不可能管三五年,更不可能管一辈子。坚持体检才能更好地控制高血压、高血糖等常见病,及早发现肿瘤,提高治愈率。最好每年体检一次,尤其是白领和40岁以上人群。
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患者最好每半年做一次该病的检查。此外,一些疾病的高危人群要额外做一些检查,如长期吸烟、矿业工作、肺结核患者等肺癌高危人群,每年要做一次肺部CT;45岁以上抽烟人士、肥胖人士,有结直肠癌、息肉家族史或腺瘤样息肉病史的人,应每年做一次肠镜检查。
白领一族体检莫入三大误区
误区一:体检费钱又费时
很多人认为健康体检花钱多,又浪费时间,实在没有必要。而事实上很多人都是因为怕花钱、怕麻烦而没有及早地进行检查,最终延误了病情。
健康体检作为一种疾病预防的有效手段,可以发现某些引起疾病的可能危险因素。
误区二:检查项目越多越好
有些人为了让自己放心,在选择体检项目时盲目求全,认为查得越多越好。吴帆认为,正确的体检方法是由体检医师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如家族病史、年龄、性别等因素“量体裁衣”,制订既符合受检者需要、又经济实惠的个性化方案。
误区三:体检结果随手扔
拿到体检结果后,多数人一看身体没什么大事,就把体检报告当做废纸一样扔掉。其实这样扔掉的不是一张纸,而是自己一份宝贵的健康档案。
所有项目检查结束后,受检者应积极的与医生沟通自己的身体情况,将自己的检查结果详细的询问一下,并且寻求医生最好的健康建议。此外,自己的体检报告一定要好好保存,以便于下次体检时与之对比,了解自己身体的变化情况。
关于喝酒的五大误区
误区1:空腹喝酒
危害:直接损伤胃黏膜,易引起酒精性低血糖
很多人喜欢空腹喝酒。但空腹喝酒意味着酒精可以毫无阻挡地进入体内,抵达胃部,直接损伤胃黏膜。空腹喝酒还易引起酒精性低血糖,这类患者一般不会出现酒精引起的兴奋状态,反而是喝酒不久后出现脸色苍白,全身出冷汗,随后出现嗜睡、昏迷等低血糖症状。
“因此,喝酒前的准备工作很重要。”谭慧珍说,喝酒前最好可先吃几片面包“打底”,也可以先喝一些热牛奶或豆浆等,用来保护胃黏膜,延缓酒精的吸收,促进酒精分解。
误区2:太快太猛
危害:会让血中乙醇浓度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导致醉酒
“感情深,一口闷。很多人喝酒不仅快,而且猛,往往在短时间内就喝得比较多。”这种喝法会让血中的乙醇浓度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而这时身体里没有充分的时间把乙醇分解掉,最容易醉酒。因此,喝酒切忌过量,而且不宜喝得太快。
误区3:混搭饮料
危害:碳酸饮料在胃部释放二氧化碳,加快对乙醇的吸收
很多人喜欢把酒和其他饮料混着喝,最多的就是红酒配雪碧,还有啤酒加可乐、威士忌加冰红茶等。但其实,混搭饮料更容易醉。因为雪碧、可乐等碳酸饮料和酒一起喝下去后,会在胃部释放出二氧化碳,反而加快了身体对乙醇的吸收。
此外,由于配了饮料,使得酒的口感更好了,也有的人以为兑了饮料之后,酒精被稀释了,因而,很多人都会不知不觉地喝多,也容易喝醉。
误区4:喝酒抽烟
危害:会加速人体对尼古丁的吸收且易喝多,伤肝又伤肺
“还有的人喝酒时喜欢抽烟,这样的做法最要不得。”因为酒精会使人的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而香烟中的尼古丁又特别容易溶于水,因此,喝 酒抽烟可以说是加速了人体对尼古丁的吸收,而尼古丁对身体又有“麻醉”作用,人可能会意识不到自己喝了多少。“可以说是喝得越多,抽得越多,伤肝又伤 肺。”
误区5:醉后催吐
危害:易造成食管下端和贲门周围黏膜组织撕裂而致大量呕血
有的人以为在喝醉后呕吐出来会舒服一些,因而故意催吐,但其实这种做法十分危险。因为醉酒后催吐,非常容易造成食管下端和贲门周围的黏膜组织出现撕裂伤,导致大量呕血。醉酒后呕吐剧烈的人,如果呕吐物伴有鲜红色血性液体,应当禁食,并紧急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