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时如何保证输血安全可靠不感染艾滋病
输血时如何保证输血安全可靠不感染艾滋病
要保证输血安全可靠,有3 点需要注意:一是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掌握艾滋病病毒传播 的渠道和预防知识;二是要到正规医院去输血,不要接受小诊 所或者游医输血;三是要问清输的血液是否经过艾滋病病毒 检测,以及输血的针具是不是一次性清洁针具。我想,把握住 这3点,输血的安全是可以保证的。
六个预防艾滋病的方法
1、吸毒是导致艾滋病交叉感染的另一途径。吸毒者经常会共用针具进行静脉注射,加上自身抵抗力差容易感染艾滋病。所以我们要远离毒品,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2、消毒不严格的纹身器材和刺针也会传播艾滋病。日常生活中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私人物品,不去消毒不严格的美容院、小诊所拔牙、纹眉纹身、穿耳洞等。
3、生病时要到正规的诊所、医院求治,注意输血安全,不到医疗器械消毒不可靠的医疗单位特别是个体诊所打针、拔牙、针炙、手术。
4.感染艾滋病的孕妇在怀孕、分娩过程中均可能将艾滋病病毒传播给胎儿,所以建议育龄期女性感染者暂缓孕育,或采取母婴阻断等技术,采取剖宫产、人工喂养等方式防止垂直传播。
5、输血及血制品也是危险源之一。艾滋病病毒在血液中含量最高,输血可能将大量艾滋病病毒直接输入被输血者体内,导致感染。所以不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要在确保血液安全的情况下经医生的指导使用。
6、不安全的性行为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我们应洁身自爱,不涉足色情场所,避免任何无安全保障的性行为。
怎样远离艾滋病的伤害
一般来说,预防传染病的有效办法就是,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采取措施,这些对预防艾滋病同样有效:
1.预防艾滋病的性传播。洁身自爱、保持忠贞单一的性关系;发生危险性行为时正确使用避孕套;及时治疗性病。
2.预防艾滋病的血液传播。预防艾滋病毒经过血液传播,首先要采取强有力的社会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方面:
(1)保证医疗用血和血制品的安全;要进一步保证用血安全,提倡公民无偿献血,尽量减少或杜绝有偿献血,并对供血者进行预防性病艾滋病的教育,促使有高危行为的人不献血。
(2)医疗当中严格掌握输血指征,不使用未经检验的血液制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这也是降低艾滋病毒通过输血传播的重要措施。
(3)全面强化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的实施,防止在医疗卫生服务中的艾滋病毒传播(包括病人传染医务人员、病人传染病人和医务人员传染病人)
(4)个人预防行为在减少经血感染艾滋病毒危险上也很重要,每个人都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不使用他人的剃须刀。
2)不要用他人用过的注射器注射。
3、母婴传播预防。艾滋病病毒可在怀孕,分娩或者孩子出生后的母乳喂养过程中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应避免怀孕,如怀孕应人工流产。孕、产妇在分娩前,后使用抗病毒药物,可降低母婴传播的几率。采用人工喂养,也可减少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危险性。改善妇女营养、预防贫血、治疗感染、预防孕期和产后出血,减少不必要的输血。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应避免怀孕,如果怀孕,需在孕期使用AZT或同类药物治疗,分娩采用剖宫产方式,产后避免哺乳。分娩后为新生儿提供早期艾滋病病毒诊断,定期检查治疗。
4.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鼓励他们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 5. 对污染的废弃物可采用焚烧。艾滋病毒本身对热敏感,60℃下60分钟可以灭活。需要重复使用的物品,可用煮沸或高压蒸汽消毒。不宜煮沸的物品,可用戊二醛、75%酒精等浸泡。漂白粉、次氯酸钠以及酒精等常用于污染的环境和物体表面消毒。一般用于乙型肝炎的消毒药物,也可以用于HIV消毒。
如何预防艾滋病
1、洁身自好,性生活不洁、杂乱,是导致染上艾滋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要预防艾滋病,必须要避免不洁的性生活。
2、正确使用避孕套,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3、生病时到正规的医院看病,避免被使用未经消毒的医疗器械;注意输血安全,不适用非正规医疗单位的来历不明的血液。
4、输液时要确保输液针头是一次性的,如果输液针头乱用,很容易导致沾染艾滋病。艾滋病通过血液传染很快。
5、如果想献血,必须找正规的献血单位,否则卫生条件无法达标,很容易沾染艾滋病毒。即使正规的献血部门,也要看好是否用一次性针头抽血。
6、远离毒品,更不能共用注射器吸毒。
7、不共用可能会刺破皮肤的用具,如剃须刀、修脚刀等;尽量避免接触他人体液、血液;不用未消毒的器具穿耳孔、文身、美容。
艾滋病如何预防
艾滋病日常预防
1、 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2、 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3、 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
4、 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5、 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健康教育
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了解艾滋病毒;不要进行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可使用安全套;不与别人共用针头,使用已消毒注射器;小心使用血制品。
怎样避免因输血感染艾滋病毒
核酸检测法可普及
核酸检测的灵敏度大大提高,比传统方法提前10多天检测出艾滋病。血液采集回来,会经过层层严格的检测,但按国家要求,目前采集的血液只会检测艾滋病、梅毒、乙肝、丙肝这几种病毒,还有成千上万种病毒未纳入检测,如果每种病毒都检测,那份血可能根本用不了。检测的病种还存在窗口期,输血可能因此染病,输血的风险还在于会出现免疫抑制问题。这些风险对经常输血的人更大。
自体输血相对安全
有人会问了,既然输血有这种危险,那有没有更安全的输血方式?自体输血相对安全得多。自体输血可以避免血液传播性疾病和免疫抑制,对一时无法获得同型血的患者也是唯一血液。
输血染病能否追出元凶?
答案是肯定的。以我国的广州市为例,广州血液主要由市血液中心采集,每份血液的检验结果都会录入到电脑,能追查。
输血导致染病有赔偿吗?
输血感染疾病,属于一种无过错的意外事件,但它又实实在在对患者造成了损害,我们呼吁通过保险和基金的方式建立医疗意外补偿机制,给患者进行合理的补偿。否则一旦发生,对个人和家庭来说都是灾难性的事件,也希望相关方面能够妥善处理好这起感染事件。
什么叫窗口期?
很多朋友都听说过艾滋病的“窗口期”这样一个名词。到底什么是艾滋病的窗口期呢?艾滋病的“窗口期”是指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到外周血液中能够检测出HIV抗体的这段时间。窗口期一般为2周~3个月,随着检验方式的进步,窗口期已经大大缩短,核酸检测一般10天后能够检测出。梅毒、乙肝等疾病也都存在技术不能检测出的窗口期。
艾滋病初期症状 如何预防艾滋病
性传播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这也是造成发病群体年轻化的原因,当前男性感染艾滋病的比例远高于女性,且男男传播成了传播病毒的重要手段;因此,男性不论在与异性伴侣还是同性伴侣进行性行为时都要戴上安全套,以免出现意外。
除此之外,避免滥交、注射毒品等不良的生活习惯,这都会增加艾滋病出现的风险。
在个人用品,如牙刷、剃刀等物品的使用上,不能借用被人的或与他人共用;在抽血输血时一定要在专业的医院进行;在与艾滋病人接触的过程中,防治与他们产生体液接触,切断一切传染途径。
艾滋病虽然可怕,但只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个人卫生就一定可以将它拒之门外。
艾滋病的窗口期症状
艾滋病毒感染窗口期一般为2到6周,最长不超过三个月。在这段时间内,感染者体内的hiv数量会在这时达到一个峰值,传染性极强,急性感染期也出现在这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部分感染者会有一些症状发生,例如发热、咽痛、盗汗、关节痛、淋巴结肿大、皮疹和肝脾肿大等。这些症状大概持续2-4周后进入无症状期。但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有明显的急性感染期,出现率约为50-75%。由于艾滋病病毒感染没有典型的预测型症状,出现任何症状都不能就此判断为艾滋病。
正确判断是否感染艾滋病毒的做法是在高危行为或输血6周后去各县市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HIV抗体检测。 如果第一次检测是阴性,通常医生会建议你两、三个月以后再查一次,确保的确是阴性。如果三个月以后查出是阴性的,就基本可以放心没有被感染了。
虽然我们人类还没有找到一种可以治疗艾滋病的方法 ,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预防它。
洁身自爱,遵守夫妻行为道德是预防艾滋病的根本方法。
进行安全的夫妻行为,每次发生夫妻行为时都正确使用避孕套。
及时、规范的治疗X病可大大降低感染HIV的可能。
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进行穿破皮肤的行为时保证用具经过严格的消毒。
艾滋病的治疗 对急性HIV感染和无临床症状的HIV无需特殊药物治疗,只需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和劳逸结合,但要避免传染他人。对于AIDS患者主要针对病原学和各种合并症的治疗,也包括支持、免疫调节和心理治疗。
严防输血造成艾滋
输血作为临床上治疗病人的重要手段已有百余年历史,为外科医学的快速发展和挽救病人生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输血引发的诸多问题对病人和社会造成了巨大伤害。
随着义务献血的普及和血液检查的完善,艾滋病、肝炎等病毒成为采血的常规检查项目,一些病人和部分医生因此放松了警惕,“营养血”、“人情血”等血液滥用又有所抬头,不必要的输血在临床上已占到35%-40%。
因此有专家呼吁:血液不是药品或营养品,输血操作不当仍有传染疾病的风险,而做手术时选择自体输血更安全。
专家表示,目前采供血机构对血液的常规检查只包括肝炎、梅毒、艾滋病等少数几种常见的病原体,但人类传染病超过100种,输血完全可能传染各种未经检查或未被检出的血液传播性疾病,例如寄生虫有疟疾、弓形虫,病毒有庚肝和丁肝、成人T淋巴细胞病毒、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等,其中不乏让人得肿瘤的“超级杀手”。
即使常规检查的项目也有“窗口期”的问题:献血者新近感染后,血液中的病毒量尚且复制不多,现有检验技术查不出来,例如目前的检测试剂对艾滋病病毒抗体阴性反应的“窗口期”平均在22~25天左右,丙肝病毒的“窗口期”更长达20周。
尽管近年来无菌操作、输血技术和储血设备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采血和输血都是在密闭状态下进行,针管等器材基本做到一次性,但是专家称,万一在血袋制备和血液的采、储、分离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消毒不严密,均可造成细菌污染。例如,血液在4℃的低温环境下可遭到革兰氏阴性杆菌污染,迅速产生大量毒素。输入这些受到污染的血液之后,轻者发烧,重者可在几小时内出现内毒素性休克,死亡率高达60%以上。
专家建议,虽然输血创造了很多起死回生的奇迹。但是,如果输入了带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接受血液的人几乎无一幸免,都会感染艾滋病病毒。所以,保证输血和血液制品的安全是预防艾滋病病毒经过血液传播的重要屏障。不要为了所谓的“增加抵抗力”而盲目使用血液制品,避免输血带来艾滋病的可能。
艾滋病如何预防
1、 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2、 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3、 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
4、 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5、 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6类人群要进行艾滋病检测
1、注射毒品和共用针具。注射、针刺,特别是注射毒品和共用针具,都有感染HIV的风险,除了进行检测外,更多的是避免注射毒品和共用针具。
2、性行为泛滥。众所周知,不安全的性行为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经之一,如果你的性行为较为泛滥,无论男女老幼,定期做艾滋病检测是必需的。
3、献血或输血。我们都知道,有偿献血、输血都有感染艾滋病的风险,事后应做艾滋病检测,但预防比检测更为重要,在献血和输血时,千万不要使用共用针头或其它器具。
4、准备怀孕的女性。母婴传播是艾滋病毒传播的方式之一,孕前检测,可以帮助你决定是否准备要宝宝。产前检测,可以更多的保护宝宝。
5、感染性病。如果你的性病检测呈阳性,那么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最大的危险不是来自性病,而是你有可能感染更为可怕的病毒—艾滋病,及时的进行检测、确诊,可以让你摆脱恐艾或积极采取措施治疗。
6、同性恋。如果在没有使用安全套的情况下,发生肛交、口交等行为,应做艾滋病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