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易发生5大疾病
春季易发生5大疾病
1、流感:即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的主要症状是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并伴随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有时也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潜伏期通常为1~3日,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2、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其典型症状是发热、全身不适、颌下及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严重者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疾病。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均可能成为传染源,病毒会通经过飞沫使健康人受到感染。
3、流脑: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之始,往往类似感冒,有流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症状。当病菌进入脑脊液后,会使头痛加剧、持续高烧、嗜睡、颈部强直、呕吐,甚至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带菌者或者鸡、鸭等动物,常以空气飞沫形式直接传播。
4、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主要表现是发烧、倦怠、食欲减退。在发烧的同时或次日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几小时后变成如水珠般清亮的卵圆形小水疱。疱疹主要出现在胸、腹、背及头面、头皮、脚底及手部,瘙痒感较重。2天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并逐渐干缩结痂,一般7~10天可痊愈。传染源主要是水痘病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被水痘病毒污染的物品受到传染。
5、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日常的亲密接触传播。病毒被人吸入后经过2周左右的潜伏期后出现全身不适,然后开始发热,耳后、颈部及枕部淋巴结肿大,有淡红色斑疹或斑丘疹出现,并迅速扩展至全身,有奇痒。孕妇感染风疹病毒后,可导致胎儿畸形、早产或死亡。风疹患者、带有风疹病毒却未发病的人是重要的传染源。
日用的饮食四季注意
春清
春季大地生计勃勃,人体气血流畅,全身脏器组织功能易于恢复,宜用扶助人体正气,清除人体一冬所纳入的多余物质。春季易受风邪,五行属木,迎风流泪,伤目,口味发酸,易怒,伤肝胆,因此在春季宜用清理肝胆火旺之保健品。春季阳气升发,高血压病人容易发病,此时不宜过食辛热动火的食物,以防血压升高,大便燥结,可以择用绿色清淡的蔬菜以及荸荠,鸭梨之类的水果。
夏调
夏季温热易受暑邪,五行属火,耗伤津液,常发汗影响小肠吸收,易使人心火上炎,面红耳赤,口舌生疮,因此易降心火,调理心志,夏种时节气热炎热,人体出汗较多,食欲不佳,易伤心脾,一般不易大补,而易调节元七气,调理脾胃,气血运行通畅,脾胃元气充足,因此身清气爽。
秋补
秋季气候渐趋凉,人多口干舌燥,咳嗽少痰,易伤肺津宜滋阴润肺。如果经春清夏调之后,身体运行正常,这时需要补充适当的营养,使气血充盈,阳生阴长,形体壮实,而许多的补养食物中有过多的糖、脂类、蛋白和激素等,因此选择上要有尺度,在合理饮食后加服保健食品。
冬防
冬季气候寒冷,体虚不御寒而伤肾,活动量少,食入量增多,体内容易积存过多脂类物质,而气血运行缓慢,心脑血管疾病易发生。当宜择用补钙的食品,或者制成药膳:如八珍鸡汤、枸杞糯米饭、虫草红枣炖团鱼、狗肉粥等。总之,清、调、补、防的四季食物疗法原则,便是一个健康体魄的养生之道,清除体内的多余物资,调节机体心态的平衡,补充适宜的营养,从而达到预防保健、强身键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春季养生宜养什么 养脾
“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这是因为春季为肝气旺之时。肝气旺会影响到脾,所以春季易出现脾胃虚弱之症,而多吃酸味食物会使肝阳偏亢,故春季饮食调养宜选辛、甘温之品,忌酸涩,应多食用蔬菜以及山野菜等。
春季三大高发疾病该如何预防
一、心脑血管疾病
尽管处于春季,天气却还停留在冬季状态,气候变化无常,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阶段,因为寒冷的刺激造成心肌耗氧指数上升,从而加重心脏负荷。尤其是老年人,春天要特别警惕心脑血管疾病上身。要坚持打好“五张牌”,避免心脑血管疾病的“袭击”,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春天。
专家支招:常言道:“春捂秋冻,百病不生”。平时就有心脑血管病的病人要根据天气预报随时关注天气变化,冷暖空气交替活动频繁,要及时增减衣物,不能穿得太多,也不能穿得太少,要恰到好处。尤其是在雨雪天、大风天、沙尘天来临时要立即添加衣服,戴好帽子,穿好背心护好背,鞋袜宽松护好脚,尽量少出门,一来是防止感冒而使呼吸道感染,二来是防止因气温的变化引起的血压波动。如果有紧急事情确实需要出门,一定要穿上羽绒服,戴上口罩、手套、帽子,围上围巾,穿上毛鞋,遇上大风天气,避免迎着风行走,尽量背着风走,或等一阵大风过了后再走,减少血管受到冷空气的刺激。
二、过敏
家中的茶花、栀子花连日争芳,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然而,这样的季节对于那些过敏患者来说,挑战性却是极大的。花粉过敏高峰期将在3月下旬、 4月初出现,地区不同可能会稍有差异。即使眼前家中的花粉缺少风力无法扬尘,但离得距离过近仍会令过敏患者奇痒难耐、喷嚏不断。要想逃离过敏,还需从日常生活细节着手,七大建议帮过敏患者开心过春天。
建议一:春季别忘关好窗
春季里最常见过敏原是花粉和柳絮,它们随风飘荡空中引致过敏。因此,此季节最好关紧门窗,以防止花粉飞入室内。
建议二:外出回家拍尘洗脸
雾霾天或花粉季节,人们外出后往往会沾上尘埃、花粉以及病原微生物等,因此,回家进屋前,应当先拍打身上尘土,回家后及时换上新衣服,并洗脸洗手,甚至洗头。
三、呼吸系统疾病
冬春之交,正是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容易急性发作的时节,而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吃的海带,就具有去老痰的功效。
春季冷暖交替频繁,正是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容易急性发作的时节,之所以这些疾病迁延不愈,经常是由于老痰去除不了。所以“去老痰”可谓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的关键。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吃的海带,就具有去老痰的功效。海带在中药学里的学名叫昆布,最早记载于2千多年前的中药典籍《本草别录》中。书中记载海带性味咸寒,归肝、胃、肾经,可以消痰软坚、利水。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的治疗,可做成海带糖浆或凉拌海带,坚持食用,老痰去,则诱因去,效果甚好。
肝病吃什么好 蒲公英
蒲公英可清热毒、化食毒、消恶肿。含有丰富的蛋黄素,可以预防肝硬化,增强肝和胆的功能。春季易上火,蒲公英对其有缓解作用。
多吃茼蒿有什么好处 怎么挑选茼蒿
选购挑选茼营以叶片无黄色斑点、鲜亮翠绿、根部肥满挺拔为宜。茼蒿春季易抽薹,不要买抽薹的。
春季易发生的疾病
一、呼吸系统疾病
在中医理论里,春天的主气是风。虽然一年四季皆有风,但春季的风尤为重要。因为春季阴气渐消,阳气日长,正是推陈出新时期。此季气候由寒转暖,忽冷忽热,极易形成风,春风给万物带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风是六气之首,《黄帝内经》中说:“风者,进病之首也。”,“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春季的许多常见病均与风邪有密切关系。当人身体虚弱或出汗当风时,风邪便会乘虚而入,常导致肺气不宣或伤风感冒。所以,春季要注意及时避开能使人致病的风邪。
春风掳走了大地上的大量水蒸气,使空气湿度急剧下降,因而使人口干舌燥,容易造成口腔黏膜和鼻腔黏膜发生破裂,使人们预防疾病的能力大大下降。这就给细菌、病毒提供了可乘之机,极易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如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急慢性气管-支气管炎等,都是春季的常见病。春风携带飞沙,制造噪声,常常使人心情烦躁、精神紧张、倍感压抑和疲劳,这也是导致对呼吸系统疾病抵抗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老年人及幼儿由于身体免疫功能较低,及自身呼吸道保护机能较弱,很多老年人还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因而这部分人群春季更易患感冒。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可能继发细菌感染,向下呼吸道蔓延,造成严重影响健康的肺部感染等急症或重症,如肺炎、肺结核、肺气肿、肺心病等病患。
二、传染性疾病
有民谚说:“早春早春,慎防春瘟。”早春二月是“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的时节,此时冷暖骤然变化,使人免疫力与防御功能下降。冬眠后开始滋生繁殖的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乘机肆虐,从而导致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而尤以儿童为高发人群。
1、流感:即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的主要症状是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并伴随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有时也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潜伏期通常为1~3日,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2、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其典型症状是发热、全身不适、颌下及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严重者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疾病。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均可能成为传染源,病毒会通经过飞沫使健康人受到感染。
3、流脑: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之始,往往类似感冒,有流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症状。当病菌进入脑脊液后,会使头痛加剧、持续高烧、嗜睡、颈部强直、呕吐,甚至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带菌者或者鸡、鸭等动物,常以空气飞沫形式直接传播。
4、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主要表现是发烧、倦怠、食欲减退。在发烧的同时或次日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几小时后变成如水珠般清亮的卵圆形小水疱。疱疹主要出现在胸、腹、背及头面、头皮、脚底及手部,瘙痒感较重。2天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并逐渐干缩结痂,一般7~10天可痊愈。传染源主要是水痘病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被水痘病毒污染的物品受到传染。
小儿春季感冒后易引发的疾病
春天是孩子感冒的多发季节。在此,幼儿园保健医师提醒父母:孩子患感冒之后,父母在精心看护时,要注意细心观察孩子是否因感冒而继发了“两炎”,即急性喉炎和急性中耳炎。
·发急性喉炎
孩子感冒后,最易发急性喉炎的是6个月至4周岁的孩子。因为该年龄段的孩子,喉部软骨尚未发育成熟,一旦感冒,咽喉充血,肿胀,造成咽喉通气不畅,极易呼吸困难。为了使呼吸道通畅,患儿会加剧咳嗽,此时,孩子的咳嗽声与普通的咳嗽声不同,因声带发炎,水肿,咳嗽时呈“空空”的声音,重者咳嗽声如“狗吠”。
该病多因上呼吸道感染,受凉刺激所致,起病急并在夜间多发。孩子一旦继发喉炎后,父母一定要及时就医。在护理孩子时,应尽量使其情绪稳定,避免烦躁不安及哭闹,以防呼吸困难加剧。
·急性中耳炎
因受耳朵生理解剖特点所致,6岁以下的小孩感冒后易继发急性中耳炎。保健医师介绍说,耳朵与鼻咽部是由一根管道相通,统称咽鼓管。孩子的咽鼓管相对较短,呈水平位走向形成类似一条直线,鼻咽部的分泌物和细菌及其他微生物很容易由此进入中耳,造成中耳发炎。
保健医师出:孩子感冒后继发急性中耳炎,多有发烧,症状较急,中耳道的炎性分泌物向外耳道渗出,呈黄绿色脓性分泌物,有异味。在未见到分泌物渗出之前,孩子多有耳朵疼痛及耳鸣。较小的孩子因不会诉说则表现为哭闹,或抓耳朵现象,这需要父母细心观察,以便及早治疗,否则可造成孩子鼓膜穿孔或拖延成慢性中耳炎,对孩子的智力发展不利。
春季养生饮食原则
1.谷类。
中医讲肝属木,脾属土,如肝木过旺会克伐脾土,所以,春季养肝,也要预防肝气过旺或郁结而影响脾胃。那么平时如果脾胃虚弱的,春季要适当增加健脾食物,可以做小米粥、山药粥、莲子大枣粥等,健脾非常好。
2.蔬菜。
春季主要以生发阳气为主,所以,要多吃主生发的食物,如韭菜、葱、姜、蒜、豆芽、豆苗、蒜苗、春笋、香椿等,都是很好的春季蔬菜。
春季易肝阳上亢,所以,平时脾气大的,可以适当增加清肝降火的食物,如荠菜、婆婆丁、马齿苋、苦菜、苋菜等。芹菜、菠菜也是春季滋阴平肝的主要食物。
春季温度回升,细菌开始滋生,容易诱发感冒等各种疾病,所以,平时免疫力不好的,要多吃些葱、蒜、蒜薹、野菜等杀菌食物,可以起到抑制病菌繁殖的作用。
3.茶饮。
平时肝火旺,特别有高血压的,春季最适合喝菊花茶,菊花性凉,降肝火非常好,还可以加入10克枸杞,滋补肝阴,如此搭配,效果更好。
4.动物性食物。
但春季肝火旺盛,要少吃羊肉、狗肉等性热食物,容易助肝生火,不利于养肝。
春季易患疾病
一、呼吸系统疾病在中医理 论里,春天的主气是风。虽然一年四季皆有风,但春季的风尤为重要。因为春季阴气渐消,阳气日长,正是推陈出新时期。此季气候由寒转暖,忽冷忽热,极易形成 风,春风给万物带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风是六气之首,《黄帝内经》中说:“风者,进病之首也。”,“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春季的许多常见病均与风邪有密 切关系。当人身体虚弱或出汗当风时,风邪便会乘虚而入,常导致肺气不宣或伤风感冒。所以,春季要注意及时避开能使人致病的风邪。春风掳走了大地上的大量水蒸气,使空气湿度急剧下降,因而使人口干舌燥,容易造成口腔黏膜和鼻腔黏膜发生破裂,使人们预防疾病的能力大大下降。这就给细菌、病毒提供了可乘之机,极易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如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急慢性气管-支气管炎等,都是春季的常见病。春风携带飞沙,制造噪声,常常使人心情烦躁、精神紧张、倍感压抑和疲劳,这也是导致对呼吸系统疾病抵抗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老年人及幼儿由于身体免疫功能较低,及自身呼吸道保护机能较弱,很多老年人还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因而这部分人群春季更易患感冒。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可能继发细菌感染,向下呼吸道蔓延,造成严重影响健康的肺部感染等急症或重症,如肺炎、肺结核、肺气肿、肺心病等病患。二、传染性疾病有民谚说:“早春早春,慎防春瘟。”早春二月是“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的时节,此时冷暖骤然变化,使人免疫力与防御功能下降。冬眠后开始滋生繁殖的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乘机肆虐,从而导致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而尤以儿童为高发人群。
1、流感,即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的主要症状是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并伴随全身 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有时也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潜伏期通常为1~3日,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 的物品间接传播。
2、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其典型症状是发热、全身不适、颌下及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一般2周 左右可治愈。严重者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疾病。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均可能成为传染源,病毒会通经过飞沫使健康人受到感染。
3、流脑,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之始,往往类似感冒,有流涕、咳嗽、头痛、发热 等症状。当病菌进入脑脊液后,会使头痛加剧、持续高烧、嗜睡、颈部强直、呕吐,甚至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带菌者或者鸡、鸭等动物,常以 空气飞沫形式直接传播。
4、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主要表现是发烧、倦怠、食欲减退。在发烧的同时或次日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几小时后变成如水珠般清亮的 卵圆形小水疱。疱疹主要出现在胸、腹、背及头面、头皮、脚底及手部,瘙痒感较重。2天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并逐渐干缩结痂,一般7~10天可痊愈。传染 源主要是水痘病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被水痘病毒污染的物品受到传染。
5、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日常的亲密接触传播。病毒被人吸入后经过2周左右的潜伏期后出现全身不适,然后开始 发热,耳后、颈部及枕部淋巴结肿大,有淡红色斑疹或斑丘疹出现,并迅速扩展至全身,有奇痒。孕妇感染风疹病毒后,可导致胎儿畸形、早产或死亡。风疹患者、 带有风疹病毒却未发病的人是重要的传染源。
6、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也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感染麻疹后,前3天有发热、咳嗽、流涕、流泪、畏 光症状,口腔颊黏膜出现灰白色小点。接着体温大幅升高,从头部开始出现红色斑丘疹,并延及躯干、上下肢。出疹3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 肤留有脱屑及色素沉着。一般10天左右可痊愈。
7、猩红热是主要由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早期症状为发热、面部潮红、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头痛、恶心、呕吐等。一般发热2天后出现皮疹,从耳后、颈部迅速蔓延至全身。皮疹呈鲜红色,针头大小。该病的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8、流行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由细菌、病毒、真菌等所引起的结膜炎,可经空气、灰尘、水或被污染的物品受到感染。春季还常发过敏性结膜炎, 这是由花粉、灰尘、动物毛发等过敏原引起的一种眼科疾病。多发生于春暖花开季节,还往往反复发作,有过敏体质的孩子更容易发病,严重者可能引发其他眼科疾 病。结膜炎发病时,感觉眼睛内部有异物,眼睛分泌物增多,视物模糊,眼睛怕光、发痒、流泪、疼痛,严重时会发生角膜溃疡,造成视力极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