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着大肚的孕妈该不该春捂
挺着大肚的孕妈该不该春捂
其实孕妇也应春捂秋冻
进入春季后,天气逐渐变暖,人们身上卸下了许多衣物,但由于春天气温忽冷忽热,一些人的身体还难以抵御。所以民间说的“春捂”还是有一定的道理,具体做法就是逐步添减衣物。特别是孕妇,更要根据气温的变化来添减衣物,不能穿得过多,也不能穿得过少,避免感冒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一旦衣物的增减不到位,很容易罹患感冒,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因为孕妇体内循环比常人慢,抵抗力下降,鼻、咽部气管黏膜充血,越到孕后期充血越严重,越会受到各种细菌侵袭。因此,适时、适当增减保暖衣物是保证孕妇不感冒的重要方法之一。
除此之外,冬末春初季节转换时,因为孕妇孕激素水平增加,使得肾脏扩大,输尿管扩张,平滑肌蠕动能力下降,使得孕妇的泌尿系统也易感染。对此,需要做的就是多饮开水,勤解小便。
怕热的孕妇也要适当“捂”
有不少孕妇说“平时总觉得身体很热”,“想喝冷水、想吃冷饮”,“晚上一盖被子就发热”。其实,这是准妈妈们在孕早期的一种常见反应。女性怀孕时,体内的所有系统的工作都发生了改变,简而言之,新陈代谢旺盛,导致体温升高,经常口干舌燥。
对此,医学专家认为解决的原则是“以自身的良好感觉为准”。“冷水、冷饮不宜多吃,被子可以稍稍盖薄一些的。衣服要随时增减,不要过于克制或压抑自己,因为只有身体舒服了,才会吃好、睡好,养足精神!”
防燥宜多食水果蔬菜
春季防燥,“怕热”的孕妇要多喝开水,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因为孕妇新陈代谢快了,势必需要适时补充营养,水果和蔬菜中含有大量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另外,孕妇要适当地进行运动,出一些微汗,同时也要注意多休息,不要过分疲劳和紧张。
橄榄油去除妊娠纹需要注意什么
要注意橄榄油的选择,首先大家应该去超市里面购买进口的食用级别的橄榄油,要使用纯天然压榨的,不要购买汽油浸出的,这种杂质是比较多的,不适合孕妇使用,一般进口的橄榄油价格会稍微贵一些,但是,会比较放心。
大家要注意按摩的时间,我们预防妊娠纹在怀孕期间就要开始,在怀孕的期间肚子还不是很大的时候,就应该做好预防妊娠纹的工作,每天晚上可以使用天然的橄榄油涂抹自己的肚子,只有在肚子皮肤被撑开的初期使用才会有效果。
注意涂抹的方式,大家在涂抹橄榄油之前,手一定要洗干净,然后双手合拢,搓一搓,让手心温热起来,在手心上洒一些橄榄油,不需要太多半勺就可以了,轻轻地均匀的涂抹在肚皮上面,这样肚皮也会温热起来,然后用温热的手,少许的捂住肚皮。
明确护理的周期,只要通过这些方法,生完孩子以后妊娠纹就会大大的减轻,甚至会消失,在哺乳期,妈妈们也应该坚持这样保养自己的肚皮,这样也可以快速的减肥,也可以让肚皮的皮肤紧致起来,不会那么的难看,橄榄油按摩肚皮最好是延续到生完孩子或者是孩子断奶以后,一般是一年左右可以恢复,这也是非常关键的时期。
上面给大家介绍的就是橄榄油,去除妊娠纹需要注意的事项,现在大家应该也有所了解了吧,想要去除妊娠纹,大家在怀孕的时候就需要使用,一定不要等到妊娠纹长出来了再开始,这个时候已经有点晚了,效果也不会那么好,所以大家想要预防妊娠纹,一定要趁早。
宝宝春捂要做到三暖二凉
春季是由冬寒向夏热的过渡季节,气候特点是阳气渐生、阳寒未尽,时常有冷空气活动,天气多变且昼夜温差大。乍暖还寒的早春天,年轻的父母们要给孩子“捂”着点儿,可使稚嫩的身体适应这种冷暖气候的变化,有利于维护孩子恒定体温的调节,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所谓“春捂。
“春捂”可不是简单地不给宝宝褪衣,这里可是有讲究的。
“春捂”的讲究
穿衣“下厚上薄”
古代的养生家指出,春令衣着宜“下厚上薄”。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的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差些,易受到寒冷空气的侵袭。因此,在乍暖还寒的早春二月,应当注重对孩子下部,尤其是腿脚的保暖,以免感受风寒。
把握好时机
春季气候多变,时有寒潮过境,在冷空气来临前的一到两天,妈妈要适当给孩子增添衣物。恰到好处的“捂”,可将感冒、消化不良等病拒之门外。
根据气温高低及时加减衣服
面对时而春风和煦,时而冷风阴雨的天气变化,妈妈应及时为孩子加减衣服。当昼夜温差大于8℃时就需要“捂”,为孩子添加衣服,以免受寒。随着气温的回升,不能减衣太快,待气温持续回升后,也要再多捂7天左右,体弱的孩子应持续14天为妥当,让孩子的身体逐渐得到调节,以适应气候的变化。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春季早晨天气比较冷,到中午温度升高时,不能马上将孩子的衣服脱掉。当孩子玩得满身出汗时,也不要立刻脱衣服,应该用毛巾把胸背上的汗擦干,让孩子安静下来,待汗水完全下去时再脱外衣。
春捂到底该怎么捂 春捂不宜过度
虽说春捂有一定的好处,但是春捂不宜太过度,特别是小盆友,因为如果孩子整日衣物过厚,保暖过度,不进行适当的锻炼,会影响身体的耐受能力,抗寒能力下降,不能及时适应天气变化,易引起感冒等疾。
春天如何减衣不易感冒
把握4个“春捂”指数
随着医疗气象学的兴起,科学家对春捂有了许多更科学、更具体的研究,提出了一些供人们在实践中便于“操作”的数据,姑且称它是春捂指数。
该捂的时机——
冷空气到来前1~2天。医疗气象学家发现,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比如感冒、消化不良,早在冷空气到来之前便捷足先登。而青光眼、心肌梗死、中风等,在冷空气过境时也会骤然增加。因此捂的最佳时机,应该在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24~48小时,再晚便是雨后送伞了。
该捂的气温——
15℃是临界温度。研究表明,对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而需要春捂者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该捂的信号——
日夜温差大于8℃。春天的天气,前一天还是春风和煦,春暖花开,刹那间则可能寒流涌动,“花开又被风吹落”,让你回味冬日的肃杀。面对“孩儿脸”似的春天,你得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而何时加衣呢?现在认为,日夜温差大8℃时是该捂的信号。
该捂的时间——
7~14天恰到好处。捂上身的衣衫,随着气温回升总要减下来。而减得太快,就可能出现“一向单衫耐得冻,乍脱棉衣冻成病”。医学家发现,气温回冷需要加衣御寒,即使此后气温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体弱者或高龄老人得捂14天以上身体才能适应。减得过快有可能冻出病来。
春季天气忽冷忽热宝宝穿衣法则要记牢
宝宝春天穿衣原则1:做到“三暖二凉”
乍暖还寒的早春天,年轻的父母们要给孩子“捂”着点儿,可使稚嫩的身体适应这种冷暖气候的变化,有利于维护孩子恒定体温的调节,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那什么是“三暖二凉”呢?
一是背暖。背部保持适度温暖利于宝宝体内阳气生发,可预防疾病,减少受凉感冒的机会。妈妈在给宝宝增减衣服之前,不妨摸摸宝宝的背部,如果有点湿湿热热的,那就适当给宝宝减点衣服,如果有点凉,就要赶紧给宝宝加衣服哦!
二是肚暖。有些好动宝宝喜欢跑跑跳跳,衣服如果没有束好,大动作时很容易露出小肚肚。腹部保暖,最好给宝宝戴个棉肚兜,既能维护宝宝胃肠道的功能,促进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又能防止肚子因受凉而引起的腹痛、腹泻等症状。
三是脚暖。俗话说“凉从脚上起”,这是因为脚与上呼吸道黏膜有着密切的神经联系,再加上脚部皮下脂肪层薄,保温性能差,又远离心脏,血液循环较差,一旦脚部受凉就易引发感冒。注意宝宝脚部的保暖,特别是在室内玩耍时也不要光脚在地上跑。给宝宝穿上小棉袜,宝宝的小脚暖和了,才能保证一身温暖,抵御寒冷,防病保健康。
“二凉”是指头部和心胸要凉。孩子经由体表散发的热量,有1/3是由头部发散的,如果头部捂的过热,容易引起头晕头昏、烦躁不安。所以,在室内、风和日丽的天气,要保持头凉,才能使孩子神清气爽。心胸凉,是指给孩子上身穿的衣服不要过于厚重臃肿,以免胸部受压,影响正常的呼吸与心脏功能。
宝宝春天穿衣原则2:根据气温高低及时加减衣服
春天时节容易乍暖乍寒,面对时而春风和煦,时而冷风阴雨的天气变化,孩子的抵抗力没有大人的强,因而妈妈应该及时留意气温变化,为宝宝保暖做好周全的准备工作。老话说春天要“捂”,这个“捂”是个相对的概念,应当根据室外温度来增减衣服,所以春天宝宝不是穿得越暖和越好。
1、“春捂”有讲究。当昼夜温差大于8℃时就需要“捂”,为孩子添加衣服,以免受寒。随着气温的回升,不能减衣太快,待气温持续回升后,也要再多捂7天左右,体弱的孩子应持续14天为妥当,让孩子的身体逐渐得到调节,以适应气候的变化。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2、早晚温差大,增减衣服要及时。春季早晨天气比较冷,到中午温度升高时,不能马上将孩子的衣服脱掉。春季宝宝在户外的活动量加大,活动中穿得过多容易出汗,一遇冷风会导致感冒,因此,外出活动时着衣以进行一般活动不出汗为标准。
3、宝宝春令衣着宜“下厚上薄”。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的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差些,易受到寒冷空气的侵袭。因此,在乍暖还寒的早春二月,应当注重对孩子下部,尤其是腿脚的保暖,以免感受风寒。
4、宝宝活动量大,注意出汗处理。当孩子玩得满身出汗时,也不要立刻脱衣服,应该用毛巾把胸背上的汗擦干,让孩子安静下来,待汗水完全下去时再脱外衣。
5、尿布使用注意透气。宝宝的屁屁经常接触粪便、尿液,而且不易“通风”,春天里容易细菌繁殖,引起湿疹等皮肤病。因此尿布要换得特别勤快,不要让宝宝的屁屁闷得太久,防止宝宝得“红屁股”。平常最好每隔1小时察看一下孩子的尿布,保持宝宝的屁股干净。干净清洁的旧棉布在尿布外层包垫,以免影响透气、散热,引发婴儿尿布疹。
宝宝春天穿衣原则3:分年龄保暖更明智
新生儿活动量少,因而外出时穿衣应该多加一件;而1岁以上的宝宝经常跑跑跳跳,容易出汗,穿衣不宜过多过厚。所以宝宝保暖不应是一味地多穿一点,分年龄保暖更科学明智哦!
专家表示,宝宝皮肤对温度的感知因年龄而异,具体来看,对于新生宝宝(出生28天内)要注意保暖,在室内要比大人多穿一件;2至6个月的宝宝,在室内可以和大人穿一样多,在室外则多穿一件,棉布帽子也可以选择使用,调节保暖;6至12个月的孩子,要根据孩子的身体情况穿衣;更大的孩子,和成人完全一样即可。
春捂到底该怎么捂 春捂捂哪里
春捂除了衣物的保暖外,重点照顾好“首足”两头外,还要捂好几个关键穴位。
春捂第一穴就是位于手腕的“神门穴”,神门穴是心经的原穴,是主管各脏腑的元气和生命原动力所在的穴位,有强化各脏腑,特别是保护心脑血管的功能。
除此之外,位于腰眼的肾俞穴、肚脐上的神阙穴、脚上的阳辅穴以及小腿外侧都是需要重点“捂”的部位。
孕妇装的尺码怎么选
选购孕妇装要考虑到发展的需要,不同孕期需要不同型号的衣物,以宽大为原则,孕妈应选择大一号的衣服,因为在怀孕期间血液循环增加并加速,孕妇是很容易热,腿脚也会出现浮肿,衣服紧小会使孕妇感觉很难受。因为身体每天都在变粗,所以最好建议选择可调节性的衣裤,这样就不一定要准备很多孕妇装,几件就够。
衣服:衣服要到臀部稍下的长度,要不然的话等到稍后一点的日子,肚子变大,挺起来,就会发现孕初期买的衣服变得短了,这是为了节省买孕妇装的钱财。
裙子:裙子的长度要求是在膝盖以下,这样既可以保护脚关节,又可以协调接下来身体变粗的比例,因为随着孕期的变长,肚子会越来越大,孕妈妈也好像变得越来越横向发展了,所以裙子长度太短的话,会比例失调。
裤子:在孕初期选择的孕妇裤,长度应该选稍长一点,这是因为孕后期肚子挺出来会把裤子提上去,穿着不雅观,爱美的孕妈可是没办法接受的!
春季幼儿护理知识大全
一、 宝宝春季穿衣经:
春季给宝宝穿衣,要记住“下厚上薄”。因为宝宝一旦肚子着凉,容易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宝宝的腿脚对外界寒冷最为敏感。双脚受寒后,会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的血管收缩,抗病能力下降,易患感染性疾病。但如果头部捂得过热,容易头晕头昏、烦躁不安。所以,在室内、风和日丽的天气,要保持头凉,才能使孩子神清气爽。因此,宝宝肚子、背部和腿脚要穿厚一些,头部和心胸口要相对穿薄一些。家长进门后抱孩子前要洗手,以避免将携带的病菌传染给宝宝。
五条原则要牢记
1、穿衣“下厚上薄”。
在乍暖还寒的三月,应当注重对孩子下部,尤其是腿脚的保暖,以免感受风寒。
2、把握好时机。
春季气候多变,时有寒潮过境,在冷空气来临前的一到两天,妈妈要适当给孩子增添衣物。恰到好处的“捂”,可将感冒、消化不良等病拒之门外。
根据气温高低及时加减衣服。当昼夜温差大于8℃时就需要“捂”,为孩子添加衣服,以免受寒。随着气温的回升,不能减衣太快,待气温持续回升后,也要再多捂7天左右,体弱的孩子应持续14天为妥当,让孩子的身体逐渐得到调节,以适应气候的变化。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3、“三暖二凉”很重要。
三暖指的是背暖、肚暖、脚暖,二凉指头部和心胸要凉。做到这几点能够预防疾病,减少感冒受凉的几率。
4、过敏儿童不要“捂”
都说“春捂秋冻”,但这并不适用于过敏体质的儿童。近来天气时冷时热,如果儿童不注意添加衣服,容易受凉,引发呼吸道感染。而呼吸道病毒感染则与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对于有过敏体质的儿童来说,家长在这个季节应注意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如及时添加衣服,避免接触过敏源等,给孩子的健康设立一道“保护屏障”。
五、不同情况捂法不同
1.在家要注意
中午开窗。大多数的家庭都喜欢在早晨打开门窗通气,但是早晨的空气比较冷,而且在太阳出来之前,空气里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很高,对宝宝的健康不利。所以,不如在太阳出来后或中午气温有所回升时再开窗吧。
且慢换单鞋。开春了,你不要急着给宝宝换上单鞋。让宝宝多穿几天棉鞋,以避免小脚受凉。袜子也可以穿得稍厚一点。
房间、被窝都要捂。一般来说,春季里如果气温比较低,还是应该开一下空调,使居室温度适当高一点,同时被子也要适当厚一点。宝宝睡觉的时候也是很容易感冒的。但是最好不让宝宝穿较厚的睡衣睡觉,或者给宝宝盖得过厚,因为如果捂得太热了,宝宝反而会因为踢被子而着凉。
2.出门要注意
就近活动。宝宝刚刚睡醒时,不要马上抱到户外去,应该让宝宝在室内活动一会儿,等身体活动开了再去室外。如果宝宝从室外进入有暖气的房间时,最好提前给他脱掉外套。当宝宝玩得满身大汗时,千万不要立刻脱衣服,应该把汗擦干,让宝宝安静下来,待汗水完全下去时再脱衣服,这样才不至于感冒。“先捂后脱”比“先脱后捂”更容易使宝宝感冒。
出远门。出门前爸爸妈妈要关注一下目的地的天气情况,了解那里的气候,以便给宝宝带上合适的衣服。不要让宝宝坐在车子的风口里。如果汽车或火车车厢里有暖气的话,进出时应及时增减衣物。
3.不同月龄要注意
①、0-3个月:这个月龄的宝宝,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几乎没有活动能力。应该给宝宝穿柔软、舒适、厚薄适中、方便穿脱的开裆连衣裤。
②、4-6个月:宝宝会翻身了,睡眠时间也比之前有所减少。要给宝宝穿柔软、轻薄、保暖的棉衣裤。
③、7-9个月:宝宝会爬了,还会扶着墙壁走路。可以在棉衣裤外面加上一个厚薄适中的羽绒背心,方便脱穿又保暖。
④、10-12个月:宝宝直立行走能力加强了,不要穿得太臃肿,限制了他的活动。在暖软、舒适的运动式衣裤外加一个羽绒袄或丝棉小背心,就很不错。
⑤、2岁:宝宝会跑会跳,活动量大大加强。要小心衣服太多玩出汗后反而容易感冒。可以给这个年龄的宝宝穿粗棉布运动棉衣和中厚的背心,裤子膝盖处也可适当加厚,方便活动。
适当春捂 养生防病
我国民间历来有“春捂”的说法,从中医理论上讲,春捂既是顺应阳气生发的养生需要,也是预防疾病的自我保健。适当春捂,能起到很好的养生防病效果。
医学研究认为,春捂的最佳时间是冷空气到来前一两天,一般持续1~2周为宜,即待气温回升后,得再捂7天左右,体弱者要捂14天以上,才可减少衣物。日夜温差大于8℃是春捂的信号,而如果一天中气温普遍超过15℃则不需要再捂。
“春捂”要注意“捂”好三个部位,这其一就是手腕。手腕处有心经的原穴——神门穴,大家都知道心主管全身的血脉,通过输送气血来温暖全身。而原穴正是主管各脏腑的元气和生命的原动力所发出的穴位,能够强化该脏腑的功能。所以春捂的第一个关键部位就是神门穴。
春捂部位二:腰腹部。人体阳气的根在肾,而腰为肾之府,肾阳虚时会腰部酸软怕冷。特别是一些胃部怕冷、爱腹泻的老年人,要特别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可经常在肚脐热敷,睡觉时还要注意盖好腹部。
春捂部位三:腿脚。有些老年人在寒冷天气时容易出现偏头痛或小腹痛,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眼睛痛,中医分析这种表现属于肝阳虚,春捂时要重点保护好小腿外侧,可以多热敷足临泣穴和阳辅穴。
孕妈妈千万不可以抚摸肚子
1、出现早产的情况 怀孕时,子宫是松弛的状态,但是到中期有时一天会出现3~5次的宫缩,但是出现频繁宫缩就说明是早产的先兆,孕妈妈不要频繁的抚摸胎儿会导致胎儿脐带绕颈,子宫收缩会引起早产,甚至是胎盘早剥。
2、前置胎盘 正常情况下胎盘是在子宫的后壁、前壁或者是侧壁,如果胎盘低于胎儿先露出的部位就是胎盘前置了。这种情况下不要抚摸胎儿,如果胎儿过度兴奋运动会危害到孕妈妈和胎儿的生命安全。
3、怀孕29周、临产期 怀孕29周和临产期时频繁抚摸肚子会造成假性宫缩,而且如果手法和时间不当会引起早产。 孕妈妈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抚摸,每次抚摸时间不可超过10分钟,如果胎儿运动频繁就要停止抚摸,孕晚期切忌不可拍打或者推动腹部。
4、错误的走姿 很多孕妈妈喜欢双手挺着腰走路,或者一边走路一边抚摸肚子,看着是一副慈母的感觉,可是这样是错误的习惯。这种习惯会导致孕妈妈腰疼、腰肌劳损,还很容易造成宫缩、早产。孕妈应该采取舒适、自然地走路姿势,最好是双腿微微的分开,后背伸直、挺胸,这样会减轻脊椎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