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的临床表现
慢性肾炎的临床表现
2、慢性肾炎的临床表现
2.1、普通型
较为常见。病程迁延,病情相对稳定,多表现为轻度至中度的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尿蛋白(+)~(+++),镜下血尿和管型尿等。
2.2、肾病性大量蛋白尿
除具有普通型的表现外,部分患者可表现肾病性大量蛋白尿,病理分型以微小病变型肾病、膜性肾病、膜增生性肾炎、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等为多见。
2.3、高血压型
除上述普通型表现外,以持续性中等度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特别是舒张压持续增高,常伴有眼底视网膜动脉细窄、迂曲和动、静脉交叉压迫现象,少数可有絮状渗出物和(或)出血。
2.4、混合型
临床上既有肾病型表现又有高血压型表现,同时多伴有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征象。病理改变可为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和晚期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
2.5、急性发作型
在病情相对稳定或持续进展过程中,由于细菌或病毒等感染或过劳等因素,经较短的潜伏期(1~5日),而出现类似急性肾炎的临床表现,经治疗和休息后可恢复至原先稳定水平或病情恶化,逐渐发生尿毒症;或是反复发作多次后,肾功能急剧减退出现尿毒症一系列临床表现。
3、类似慢性肾炎的疾病有哪些
3.1、继发性肾小球肾炎
如狼疮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等,依据相应的系统表现及特异性实验室检查,可以鉴别。
3.2、遗传性肾炎
常起病于青少年,患者有眼(球形晶状体)、耳(神经性耳聋)、肾异常,并有阳性家族史(多为性连锁显性遗传)。
3.3、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
先有较长期高血压,其后再出现肾损害,临床上远端肾小管功能损伤较肾小球功能损伤早,尿改变轻微,仅少量蛋白,常有高血压的其他靶器官并发症。
什么方法治疗iga肾炎好
目前iga肾炎的发病率较高,专家指出:IgA肾炎是一组具有共同免疫病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iga肾炎在肾病中属于高发疾病,那么iga肾炎的治疗就很关键了。什么方法治疗iga肾炎好介绍如下:
一、一般治疗
防止感冒和过度劳累,慎用肾毒性药物。有感染时应予抗生素治疗。有反复发作慢性扁桃体炎者,可行扁桃体摘除。
二、药物治疗
(一)血尿明显者可用雷公藤多甙、潘生丁、ACEI及大量维生素C口服治疗。
(二)呈肾病综合征表现者治疗见肾病综合征章节。
(三)与慢性肾小球肾炎表现相同者,按慢性肾小球肾炎处理。
(四)病理检查以新月体形成并伴IgA沉积为主者,可用强化血浆置换疗法及药物治疗(参见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治疗)。
三、血液净化疗法
伴有急性肾功衰竭时或已形成慢性肾功能衰竭者需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
慢性肾小球肾炎种类
根据1986年第二届全国中医肾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辨证分型方案,慢性肾炎分为四个证型,即可辨证为该型:
1.1、肝肾阴虚型慢性肾炎。
1.2、脾肾阳虚型慢性肾炎。
1.3、肺肾气虚型慢性肾炎。
1.4、气阴两虚型慢性肾炎。
其中 肝肾阴虚型慢性肾炎占45% , 脾肾阳虚型慢性肾炎占15%,肺肾气虚型慢性肾炎占15%, 气阴两虚型慢性肾炎占20%。
2、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
本病的临床表现呈多样化,早期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也可仅表现为尿蛋白增加,尿沉渣红细胞增多,可见管型。有时伴乏力、倦怠、腰酸、食欲不振、水肿时有时无,多为眼睑水肿和(或)下肢凹陷性水肿,一般无体腔积液。
肾小球滤过功能及肾小管浓缩稀释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部分患者可突出表现为持续性中等程度以上的高血压,可出现眼底出血、渗出,甚至视盘水肿。有的患者可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尿蛋白>3.5g/24h),甚至呈肾病综合征表现。在非特异性病毒和细菌感染后病情可出现急骤恶化,慢性肾炎患者急性发作时,可出现大量蛋白尿,甚至肉眼血尿,管型增加,水肿加重,高血压和肾功能恶化。经适当处理病情可恢复至原有水平,但部分患者因此导致疾病进展,进入尿毒症阶段。
慢性肾炎可因病损的性质不同,病程经过有显着差异。从首次发现尿异常到发展至慢性肾衰,可历时数年,甚至数十年。
3、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
3.1、尿检异常:蛋白尿、血尿。
3.2、可伴有水肿、高血压,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不全。
3.3、肾脏B超。
3.4、肾活检对确定诊断(病理类型,病理分级)、拟定治疗方案、判断预后都有重要意义。
温馨提醒:面对疾病,不必惊慌、烦恼,只要选择正规肾内科医院,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和疾病的特点,把预防保健与临床治疗相结合,同时注意保持乐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信心,定期体检,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合理、科学地自我调护,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与预防的目的。
慢性肾炎会得尿毒症吗
肾脏疾病是一类比较常见的疾病,在我国慢性肾脏病的总患病率为10.8%,约有1.3亿人患有此类疾病。而慢性肾炎(绝大多数是慢性肾小球肾炎)是其中最主要的一部分,大概占到了所有慢性肾脏疾病的30%~40%左右,约合4000万人。
慢性肾炎是“隐形杀手”
专家指出,慢性肾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不过以青壮年居多。多数人的慢性肾炎从开始多为隐匿性的,患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但炎症却缓慢发展。慢性肾炎往往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表现为血肌酐升高,到最严重时即为尿毒症。迄今为止,慢性肾炎仍然是我国血液透析的第一位病因,而且人数还在逐年上升。因此,慢性肾炎常常被称为威胁人体健康的“隐形杀手”。
慢性肾炎有三个不一定
对于慢性肾炎的临床症状,有些人会产生一些误解,从而总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肾炎或尿毒症,因此在这里有必要说明,总结来说有三个“不一定”。
1.引起腰痛的疾病不一定是慢性肾炎
王悦表示,其实绝大多数的腰痛与慢性肾炎没有关系。可引起腰痛的疾病非常多,慢性肾炎更多表现为腰酸。
2.泡沫尿不一定是慢性肾炎
尿液中的泡沫多不一定是慢性肾炎,尿中的有形成分,尤其是大分子物质增加也可以表现为泡沫多,因此不必过分紧张。
3.得了慢性肾炎不一定会得尿毒症
很多人会担心得了慢性肾炎就一定会发展成尿毒症,实际上,尿毒症只是慢性肾炎的终末阶段,只有约2%~3%左右的慢性肾炎患者最终发展为尿毒症,比例还是很少的。
慢性肾炎症状及表现 尿异常
慢性肾炎可出现尿液异常,如尿液发红或呈茶色,夜尿次数及夜尿量增加,蛋白尿是慢性肾炎必有的临床表现,量多为其特点,每日尿蛋白排出量少则1克,多则30克不等,一般在2克以上。长期蛋白尿可加重肾小球的损害,血尿发生于各种类型的慢性肾炎,多为镜下血尿,重者呈肉眼血尿。当蛋白尿和血尿明显增多时,尿内常出现各种管型颗粒,称为管型尿,这也是是慢性肾炎的特征之一。
专家谈狼疮性肾炎症状表现
据临床观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70%左右都会出现肾脏损害,仅出现的时间不同而已。一般来说,红斑狼疮的肾损害一般比较晚,多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6个月~2年内出现。但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也有一开始表现为浮肿、蛋白尿者。所以系统性红斑狼疮一定要警惕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的来临,在确诊后应严厉留意肾脏受损的一些征兆和表现。红斑狼疮的肾脏损害的症状几乎包括肾小球、肾小管间质和肾血管性疾病的一系列症状,起病可隐袭,病程一般较长,有或无自觉症状,亦可以肾损害为有效的临床表现。水肿是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也往往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病人就诊的主要原因。夜尿增多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的早期症状之一,常反应尿浓缩功能障碍。约1/6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病人在确诊时有肾功能不同程度的减退。红斑狼疮的肾脏损害又分为:
①肾炎综合征型,类似急性肾炎表现;
②肾病综合征型,明显水肿、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
③慢性肾炎肾功能减退型,类似慢性肾小球肾炎,有水肿、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持续不退,伴贫血、肾功能进行性减退,可在较短时间内发生尿毒症。
④急进型,患者病情发展迅速,高热不退,蛋白尿,血尿,红细胞管型增多,肾功能急剧减退。
慢性肾炎分几种类型
一般来说,根据慢性肾炎的临床表现和病情轻重,可将其划分为普通型、肾病型、高血压型、急性发作型及混合型五种类型。
慢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表现
慢性间质性肾炎多隐匿起病致慢性间质性肾炎,也可为急性间质性肾炎延续而来。其共同临床表现:一些病例可无任何症状。常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诊时发现贫血、高血压及轻度尿常规化验改变,重者可发现肾功能减退、肾性骨病。尿液检查常表现为轻度蛋白尿(往往低分子蛋白尿为主),尿沉渣中有少量白细胞,偶有红细胞和管型。
在病程较早期出现肾小管功能损害,在肾小球滤过率(GFR)正常或仅有轻度降低时便可发生夜尿增多、低比重尿,尿渗透压降低,有时也可出现多饮、多尿等症状。近端小管碳酸氢根吸收障碍或远端肾小管出现尿酸化功能障碍,均可造成高氯血症性代谢性酸中毒,即肾小管酸中毒。近段肾小管功能损害,出现碳酸氢根、糖、尿酸、磷酸盐、氨基酸重吸收减少、排出增多,表现为Fanconi综合征。部分远端肾小管功能障碍时造成失盐、贮钾,严重者可出现容量不足及/或高钾血症。
晚期肾功能不全时可出现乏力、厌食、恶心、呕吐、贫血等症状,贫血常较严重,与肾功能减退的程度不平行。超过半数的患者可发生高血压。个别患者发生急性肾乳头坏死时,常有寒战、高热、肉眼血尿、腰痛,尿沉渣中可找到坏死的组织碎片。
狼疮肾炎尿少怎么回事
狼疮肾炎的全身性表现以发热、关节炎及皮肤粘膜损害最为常见。伴随受累的系统有肝脏、心脏、中枢神经系统及造血器官,1/3以上病人有多发性浆膜炎(胸膜及心包膜)等。肺出血也可能是本病主要的表现之一。
①亚临床型或“寂静”型: 无肾受累表现,尿常规阴性,但病理学检查常有不同程度的病变。
②轻型: 占30%~50%,无临床症状,仅有轻、中度蛋白尿
③肾病综合征型: 约占40%~60%,呈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及水肿,间或有血胆固醇升高,疾病后期有高血压,肾功能损害,大部分患者发展至肾功能衰竭。
④慢性肾炎型: 约占35%~50%,有高血压,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尿沉渣中有大量红细胞及管型,多伴有肾功能损害。
⑤急性肾炎型:表现为急性肾炎的临床表现。
⑥急进性肾炎型;在短时期内出现少尿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或为轻型或由肾病综合征型转化而来。病理表现为新月体肾炎
⑦小管间质损害型;临床表现为肾小管性酸中毒,夜尿增多,高血压,尿中β2-微球蛋白增多,半数患者肾功能减退。
五种狼疮性肾炎的症状
一、轻型狼疮性肾炎:
这一时期狼疮性肾炎患者无有关症状,肾功能正常,仅有蛋白尿,管型尿,镜下血尿。
二、肾病综合症型狼疮肾炎:
在这一期狼疮性肾炎患者会有大量蛋白尿出现,一定有高脂血症。如不用时治疗,多数可在2~3年内发展至尿毒症。
三、慢性肾炎综合症型:
表现为持续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和不同程度的水肿、高血压、贫血及肾功能不全。病程漫长,迁延不愈,进而发生尿毒症。
四、少数病人可表现为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炎样的临床表现,即病人有尿比重和(或)渗透压降低,夜尿,高或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的临床表现。
五、狼疮性肾炎的终末期,可发生尿毒症,此时病人的临床活动表现(包括血清学检查)可消失或变得不典型。
急性肾炎的临床表现
1.典型病例
(1)前驱病:起病前1~3周有呼吸道或皮肤链球菌感染史,如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化脓性皮肤病等。
(2)水肿:轻者表现为晨起眼睑水肿,重者可延及全身,呈非凹陷性(紧张性)。
(3)少尿:在水肿同时尿量可明显减少。
(4)血尿:几乎每个患儿均有血尿,其中30%~50%为肉眼血尿,呈洗肉水样、茶褐色或烟灰水样。
(5)高血压:学龄前期血压≥120/80mmHg,学龄期血压≥130/90mmHg。
2.严重病例
急性期重症主要表现为循环充血、高血压脑病和急性肾功能不全。
(1)循环充血:表现为烦躁、气促、胸闷、腹痛、端坐呼吸、心率增快、奔马律、心脏扩大、肺底闻湿性啰音、肝大等。
(2)高血压脑病:血压急骤升高,烦躁、头痛、呕吐,若同时出现一过性失明、惊厥或昏迷三症状之一,即可诊断。
(3)急性肾功能不全:AGN患儿在尿量减少的同时可出现短暂的氮质血症。严重病例可发生急性肾衰竭,表现为持续少尿(24小时尿量<250ml/m2)或无尿(24小时尿量<30 50ml="" bun="">21. 4mmol/L,Ccr<30ml/1. 73m2/分,电解质紊乱(高钾,低钠、高磷血症等)和代谢性酸中毒。
3.不典型表现
(1)无症状病例:无临床症状。可根据前驱感染史、尿改变、血清链球菌抗体检测及血补体的动态变化而确诊。
(2)肾外症状性肾炎:以水肿和(或)高血压起病,甚至以高血压脑病或循环充血起病,而尿改变轻微或无改变。应反复作尿检查,血清链球菌抗体检测及血补体的动态变化以助诊断。必要时行肾活检确诊。
(3)肾病综合征:有2%~5%AGN患儿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若患儿急性起病,有链球菌感染证据及血补体的动态变化则有助于AGN的诊断。
慢性肾炎会得尿毒症吗
慢性肾炎是“隐形杀手”
专家指出,慢性肾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不过以青壮年居多。多数人的慢性肾炎从开始多为隐匿性的,患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但炎症却缓慢发展。慢性肾炎往往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表现为血肌酐升高,到最严重时即为尿毒症。迄今为止,慢性肾炎仍然是我国血液透析的第一位病因,而且人数还在逐年上升。因此,慢性肾炎常常被称为威胁人体健康的“隐形杀手”。
慢性肾炎有三个不一定
对于慢性肾炎的临床症状,有些人会产生一些误解,从而总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肾炎或尿毒症,因此在这里有必要说明,总结来说有三个“不一定”。
1.引起腰痛的疾病不一定是慢性肾炎
王悦表示,其实绝大多数的腰痛与慢性肾炎没有关系。可引起腰痛的疾病非常多,慢性肾炎更多表现为腰酸。
2.泡沫尿不一定是慢性肾炎
尿液中的泡沫多不一定是慢性肾炎,尿中的有形成分,尤其是大分子物质增加也可以表现为泡沫多,因此不必过分紧张。
3.得了慢性肾炎不一定会得尿毒症
很多人会担心得了慢性肾炎就一定会发展成尿毒症,实际上,尿毒症只是慢性肾炎的终末阶段,只有约2%~3%左右的慢性肾炎患者最终发展为尿毒症,比例还是很少的。
慢性间质性肾炎治疗方法有多少
急性肾炎的诊断
(1)急性肾炎与泌尿系感染鉴别。
症状不典型的急性肾炎有时仅有尿的变化,如有少量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而没有高血压、水肿、少尿等临床症状体征,与泌尿系感染有相似的表现。
但泌尿系感染一般具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尿常规检查可发现较多的白细胞,尿细菌培养或涂片镜检可发现致病细菌。使用抗菌素治疗有很好的疗效。
(2)急性肾炎与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的鉴别。
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时一般有水肿及持续性高血压等慢性肾炎病史,与急性肾炎的表现相似。但尿密度一般不高,常固定于1.010左右,并经常出现红细胞管型和颗粒管型。肾脏体积不增大甚至缩小等。
慢性肾炎的诊断
1、慢性肾炎与慢性肾盂肾炎的鉴别
慢性肾盂肾炎的临床表现可类似慢性肾炎,但详细询问有泌尿系感染的病史(尤其是女性),尿中白细胞较多,可有白细胞管型,尿细菌培养阳性,静脉肾盂造影和核肾图检查有二侧肾脏损害程度不等的表现。这些都有利于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
2、慢性肾炎与狼疮性肾炎的鉴别
狼疮性肾炎的临床表现与肾脏组织学改变均与慢性肾炎相似。但系统性红斑狼疮在女性多见,且为一全身系统性疾病,可伴有发热、皮疹、关节炎等多系统受损表现。血细胞下降,免疫球蛋白增加,还可查到狼疮细胞,抗核抗体阳性,血清补体水平下降。肾脏组织学检查可见免疫复合物广泛沉着于肾小球的各部位。免疫荧光检查常呈“满堂亮”表现。
3、慢性肾炎与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鉴别
血压持续增加的慢性肾炎应与原发性高血压伴肾损害鉴别,后者发病年龄常在40岁以后,高血压出现在尿改变之前,尿蛋白常不严重而肾小管功能损害较明显。心、脑血管及视网膜血管硬化性改变常较明显。有的慢性肾炎患者具有顽固性高血压,一般血压越高,持续时间越久,则病情越严重,预后亦不佳。而恶性高血压病多见于患有高血压病的中年人,常在短期内引起肾功能不全,故易与慢性肾炎并发高血压者相混淆。恶性高血压病的血压比慢性肾炎为高,常在29/17kP(200/130mmHg)或更高。但起病初期尿改变多不明显,尿蛋白量较少,无低蛋白血症,亦无明显水肿。因为恶性高血压病时的小动脉硬化坏死是全身性的,故常见视网膜小动脉高度缩窄,硬化伴有出血和渗血,视乳头水肿,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也较明显,这些均可作鉴的依据。
4、其他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1)隐匿型肾小球肾炎:临床上轻型慢性肾炎应与隐匿型肾小球肾炎相鉴别,后者主要表现为无症状性血尿和蛋白尿,无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减退。(2)感染后急性肾炎:有前驱感染工以急性发作起病的慢性肾炎需与此病相鉴别。二者的潜伏期不同,血清C3的动态变化有助鉴别;此外,疾病的转归不同,慢性肾炎无自愈倾向,呈慢性进展,可资区别。
如何才能诊断慢性肾炎
慢性肾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中年为主,男性多见。多数起病缓慢、隐袭。临床表现呈多样性,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其基本临床表现,可有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病情时轻时重、迁延,渐进性发展为慢性肾衰竭。实验室检查多为轻度尿异常,尿蛋白常在1~3g/d,尿沉渣镜检红细胞可增多,可见管型。血压可正常或轻度升高。
肾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肌酐清除率下降或轻度氮质血症),这种情况可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肾功能逐渐恶化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如贫血、血压增高等),进入尿毒症。
如血压控制不好,肾功能恶化较快,预后较差。另外,部分患者因感染、劳累呈急性发作,或用肾毒性药物后病情急骤恶化,经及时去除诱因和适当治疗后病情可一定程度缓解,但也可能由此而进入不可逆慢性肾衰竭。
多数慢性肾炎患者肾功能呈慢性渐进性损害,病理类型为决定肾功能进展快慢的重要因素(如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进展较快,膜性肾病进展常较慢),但也与是否合理治疗相关。
想要治疗好慢性肾炎,就必须得控制患者的血压。多数的慢性肾炎的患者在治疗疾病中肾功能都会有渐进性的损害,只有合理的治疗才能使肾病的进展变缓慢,所以慢性肾炎患者要选择正规医院,才能把慢性肾炎治好。同时慢性肾炎患者要加强体育锻炼,这样才能更好的缓解病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