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现孩子是否患心肌炎
如何发现孩子是否患心肌炎
父母如何尽早发现孩子是否患病毒性心肌炎?
1. 医学常识,略知一二。
一般患病的孩子,开始会出现感冒、腹泻症状,如发热、流涕、咳嗽、咽痛、恶心、呕吐、腹痛、周身不适、皮疹、肌痛、面色难看、烦躁等。有的甚至行走时有跛行。如遇到吃了药、打了针以上症状不见好的话,随着此类症状的逐渐消失,在几天或二、三周后可能会出现心脏症状。
2.观察细致,尽早发现。
观察细微的爸爸妈妈可以在孩子玩耍、嬉笑之间,发现孩子有大叹气。其实这表明孩子有胸闷、气短等不舒服的情况。
3孩子会感到心前区不适、乏力、心慌、长叹气等。
专家提醒:
在孩子患感冒或感冒后1-3周,家长在发现孩子有以上情形时,要提高警惕,应上医院给孩子做详细的体格检查。
病毒性感冒可引发心肌炎
近来冷暖不定,早晚温差大,不少人感冒引发心肌炎,特别是免疫能力较弱的儿童和青少年。由于该病不易确诊,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感冒后出现爱深呼吸、叫累、乏力的情况,就要引起重视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病毒性感冒:5%引发心肌炎。
感冒好了,却出现胸闷、心慌、乏力、易出汗等症状?这也许就是病毒性感冒累及心脏导致了心肌炎。据研究,约有5%病毒感染者感染后可累及心脏发生心肌炎。
专家介绍,病毒性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容易引发心肌炎,其原因是病毒感染后的直接侵袭心肌,也可能是病毒感染后的自身免疫反应所致。前者以儿童多见,后者以青少年多见。而春季又是病毒性心肌炎的高发季节,市民要小心警惕。
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变轻重不一,所以症状也千差万别。轻度、局限性病的人可以毫无症状,有些人是因为意外事故尸体解剖时才发现曾有心肌炎病变。但严重的人就症状明显,出现心脏弥漫性扩大,心力衰竭,严重的气喘,不能平卧;有的心率失常,导致发生反复晕厥,甚至猝死。
警惕:儿童感冒后常深呼吸
心肌炎的确诊有难度,最准确的确诊方法是做心肌活检,但创伤大一般不采用,主要靠医生的临床诊断。因此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后7~10天,出现胸闷、心悸、极度乏力、易出汗等症状,此时,如做心电图,发现有早搏等心率失常和心肌损害表现。就要高度怀疑为心肌炎了。
“由于幼儿免疫功能还不完善,容易受到病毒入侵,因此是病毒性心肌炎的高发人群。”靳医生提醒家长,如果孩子感冒后,出现常常深呼吸、叫累、乏力的情况,就可能是病毒性感冒导致了心肌炎,要到医院请医生判断。
防治关键:充分休息
无论是预防心肌炎还是治疗心肌炎,充分的休息都是关键。根据研究,在病毒性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后,也就是被病毒感染后,仍然持续紧张、过度劳累、从事重 体力劳动或者剧烈运动,比较容易发生病毒性心肌炎。而如果患上心肌炎,更是必须绝对卧床休息,否则可使病情加重,引起严重并发症。靳医生介绍,患病毒性心 肌炎后,一般应休息3个月。以后如无症状,可逐步恢复工作与正常学习,但仍应注意不要劳累,1年内不能从事体力劳动与运动。此外,要注意合理饮食,多食新 鲜蔬菜、水果,保证营养平衡。要保证有足够的睡眠与休息,避免感冒,否则易复发。反复发作可转变为慢性心肌炎、心肌病、危害终身。
心肌炎不治疗能自己好吗
无论什么病都不能大意,不能讳疾忌医,尤其是心肌炎这样与心脏有关的疾病,更应该引起注意,一旦发现不舒服的情况要及时就医,按照医嘱来治疗,不要想不是什么大病抗一抗就过去了。如果心肌炎因为治疗的不及时变为慢性心肌炎,后果就比较的严重了。一旦患有心肌炎,除了就医服药外,一般需要在一个月以上,还要注意平时的休息,心情要保持愉快,这样疾病才能好得更快。
心脏病包括很多种心脏方面疾病,像冠心病和先天性心脏病以及心肌炎,心包炎等,这些心脏有关的病都属于心脏病。心肌炎也属于心脏病,只不过心肌炎有轻重之分。轻的没有太大症状,也没有感觉。严重的可能出现心律失常早搏等症状,严重的还可能导致丧失生命。所以,心肌炎不能忽视,及早的发现并且治疗。另外,心理不要有太大压力,不要太紧张,较轻的心肌炎是没什么危险的,遵循医生的嘱托就可以了。
小孩子患有心肌炎的几率要远远高于成年人,这种病完全治好在目前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如果能够及时的控制病情,可以防止心肌坏死不太多,就不会有严重的后遗症了。患有这种疾病的人必须要让他充分的休息,小孩子比较爱动,这时就需要家长监督孩子,不要让他有剧烈的活动,还可以让孩子吃一些维生素C或者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来保护心肌。
幼儿急疹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1、高热惊厥
研究证实,由HHV-6感染引起的高热惊厥占高热惊厥病因的30~70%。感染的证据包括从高热患儿脑脊液中检测到HHV-6DNA,HHV-6IgG抗体滴度恢复期较急性期增高4倍以上,HHV-6IgM抗体阳性等。部分患儿高热惊厥后可出现脑海马的硬化,进而引起癫痫发作。
2、脑炎
神经系统症状可以在发热期出现,也可以发生在热退出疹期后。脑脊液、脑电图、CT 检查所见无特征性改变。SPECT 检查结果为大脑半球和大脑基底核区域血流低下, 支持HHV-6 感染造成脑血管病变, 引起脑炎的论点。从脑炎患者脑脊液中可检测到HHV-6DNA及抗体。
3、其它少见并发症
脊髓膜炎、面神经麻痹、急性肝炎 、心肌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幼儿急疹在一年四季都可以病发,但以冬春季最为多见。所以爸爸妈妈们在平时要多注意照顾好孩子。而当发现孩子患上幼儿急疹时,不用太过惊慌,也别手忙脚乱地地抱着孩子四处求医。专家说了,这种病症是可以不治自愈的,可以让孩子进行自我修复。如果还是担心会发烧而导致孩子身体温度太高,可以用冷毛巾敷在孩子头上这种物理降温的方法给孩子进行降温。如果怕高烧不退,也可以前去医院咨询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护理。
儿童散光的表现 温馨提示
散光容易引起视觉疲劳,弱视和斜视,对孩子的眼睛视力影响还是很大的,如果发现孩子患有散光后应及时到正规眼科医院接受治疗。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如何预防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如何预防?
孩子患了病毒性心肌炎后,只要治疗及时,一般不会遗留后遗症。家长要保持正确的心态,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和预防措施,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正规系统的治疗,千万不可拖延治疗时间或疗程不足,否则心肌炎可反复,引起严重的心肌损害,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
患了心肌炎,护理很重要,家长一定要督促孩子,坚持做到几点:
1.急性期卧床休息一个月,直到病情好转可逐渐下床活动,三个月内限制剧烈活动,较重者一年内禁止剧烈活动。
2.加强营养,多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3.身体恢复后,注意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预防各种病毒感染,必要时可进行预防接种,并减少受凉、发热等不良因素的侵袭。
4.定期复查,对身体的恢复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免病情反复
小儿的病毒性心肌炎
大家了解小儿的病毒性心肌炎吗?其实小儿的病毒性心肌炎并没有那么可怕,只要我们当家长的做到平时好好注意给小宝宝做好预防、注意保健,我们的小宝宝都会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的。
1.感冒了就会得病毒性心肌炎。
一般引起感冒的原因90%以上为病毒感染,有人误以为感冒了就会引发病毒性心肌炎。
其实感冒后,只有极少部分孩子的心脏会受到病毒的损伤,这与病毒的种类,人体的免疫力,周围环境的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影响人体免疫力、反应性的内在和外界因素很多,如细菌感染、营养不良、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疫苗接种、药物的作用尤其是激素、抗生素等的长期应用。由于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人体抵抗力下降,因此病毒可乘虚而入,直接侵袭心肌或通过自身免疫反应损害心肌,发生了病毒性心肌炎。反之,如果入侵病毒少,毒性低,而人体抵抗力强,又没有上述不利因素,人体与病毒斗争必然取胜,那就不发生病毒性心肌炎了。
2.心脏出现早搏就表示得了病毒性心肌炎。
心脏早搏又分为良性和恶性,一般健康人在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吸烟、饮酒、喝浓茶、喝咖啡或消化不良时均可出现早搏。功能性或良性早搏常出现于饭后及安静时,活动后早搏反而减少或消失。但如果是在运动后早搏明显增多,需上医院检查,张建卿会根据孩子发病前是否有明显发热及感冒、腹泻等病毒感染史及相应的化验和检查,再做出诊断。
3.心肌酶谱高了就是病毒性心肌炎。
一般医院怀疑孩子得了病毒性心肌炎后,都会抽血检查心肌酶谱,尤其是检查肌酸激酶(CK)的心肌同功酶(CK-MB)和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因为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肌受损的情况。但这并不是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唯一依据,张建卿还会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4.得了病毒性心肌炎的孩子以后会发展成为慢性心肌炎患者。
如果医院已经通过全面的检查明确了孩子的诊断,应了解孩子的病情轻、重程度。从全国性的大批病人的长期随访资料表明,一般经过2~6年的随访,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60%经数周或6个月内治疗即痊愈,不到40%经数年后痊愈或好转。只有极少数孩子(2%~3%)在患病过程中出现心脏扩大等重症症状导致死亡。可见,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预后是好的,只有少数遗留后遗症,如早搏,I度房室传导阻滞等,而且大多是心肌修复时疤痕组织引起,预后一般良好,家长不必为之恐惧或担忧。
发现、治疗与预防
父母如何尽早发现孩子是否患病毒性心肌炎?
1~2岁孩子得病:
1、2岁孩子还不会诉说病情,家长须及时发现孩子的得病信号,以免延误病情。
1.医学常识,略知一二。
一般患病的孩子,开始会出现感冒、腹泻症状,如发热、流涕、咳嗽、咽痛、恶心、呕吐、腹痛、周身不适、皮疹、肌痛、面色难看、烦躁等。有的甚至行走时有跛行。如遇到吃了药、打了针以上症状不见好的话,随着此类症状的逐渐消失,在几天或二、三周后可能会出现心脏症状。
2.观察细致,尽早发现。
观察细微的爸爸妈妈可以在孩子玩耍、嬉笑之间,发现孩子有大叹气。其实这表明孩子有胸闷、气短等不舒服的情况。
3~4岁以上孩子得病:
孩子会感到心前区不适、乏力、心慌、长叹气等。
做父母的一定要对我们的小宝宝好好观察,好好注意我们小宝宝的一举一动,照顾好自己的小孩,这样我们的小孩才能快乐健康的成长。
发现孩子患有隐睾什么时候手术最合适
发现孩子患有隐睾1岁以后2岁以前手术最合适。治疗上6个月后仍为隐睾者,双侧可试采取激素治疗。对于激素治疗无效者应该在1岁之后2岁之前手术。
如何有效的预防好儿童鼻窦炎出现
1、预防孩子患上鼻窦炎时刻注意孩子的日常饮食一定要清淡,有营养。
2、预防孩子患上鼻窦炎应该当孩子出现咽喉肿痛、扁桃体,腺样体肥大的时候一定要积极地治疗。
3、预防孩子患上鼻窦炎应该积极的锻炼身体,避免感冒,如果家里有人感冒或者是在感冒的流行的季节,要特别注意避免接触患病者。
4、预防孩子患上鼻窦炎最好在发现孩子经常流鼻涕时,不可忽视,最好要尽快就医检查治疗。
5、预防孩子患上鼻窦炎要注意平时穿衣服要适中,不要过多或者过少。
感冒和心肌炎有关系吗 哪些人感染病毒后会得心肌炎
一个人感染病毒后是否会得心肌炎,主要与其自身免疫力有关。相较于成人而言,儿童和青少年更易患心肌炎。
而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容易受到病毒侵袭,病毒可以直接侵袭心肌,导致心肌炎,出现疲乏、胸痛、发热、呼吸困难等表现,同时可能会有心悸、晕厥,甚至出现心衰、猝死。如果是爆发性的心肌炎,病情发展非常快,很凶险。所以,对付心肌炎的杀手锏就是要早发现早治疗。
那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尽早识别心肌炎呢?目前最准确的确诊方法是心肌活检,但这种检查是有创操作,一般不采用,主要靠医生的临床诊断,以及一些心肌酶、心电图等相关辅助检查。
如果宝宝感冒7~10天后,常常有深呼吸、易出汗等症状,孩子常常喊累、说没劲儿,或者总感觉心前区不舒服,一定要带他及时去医院就诊,以排除心肌炎。
手足口病都有哪些危害
1、手足口病主要发病于手、足、臀部、口腔等,发病者会引起水泡严重溃烂等。
2、手足口病主要发病在两周岁内的儿童,一般在幼儿园相对集中。手足口病带有传播性遇到周边儿童有手足口病应该尽快隔离。
3、发现孩子出现水泡的症状应该尽早到医院就诊,小孩子免疫力不强,会引起高烧并发心肌炎、脑炎、肺水肿等往往就会危害到生命。
4、手足口病小孩发病水泡皮肤比较稚嫩容易溃疡,长期溃疡就难愈合的。
5、感染,由于胃肠道病毒造成全身的感染,引发其它疾病。
6、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少数的婴儿,发现手足口病应该及时就医。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如何预防
孩子患了病毒性心肌炎后,只要治疗及时,一般不会遗留后遗症。家长要保持正确的心态,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和预防措施,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正规系统的治疗,千万不可拖延治疗时间或疗程不足,否则心肌炎可反复,引起严重的心肌损害,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
患了心肌炎,护理很重要,家长一定要督促孩子,坚持做到几点:
1.急性期卧床休息一个月,直到病情好转可逐渐下床活动,三个月内限制剧烈活动,较重者一年内禁止剧烈活动。
2.加强营养,多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3.身体恢复后,注意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预防各种病毒感染,必要时可进行预防接种,并减少受凉、发热等不良因素的侵袭。
4.定期复查,对身体的恢复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免病情反复。
小孩心脏有杂音是什么原因 注意事项
发现孩子心脏有杂音,父母不要过分紧张,应该到医院进行检查。先天性的心脏杂音中,与心室腔结构密切相关的有卵圆孔未闭、室间隔缺损、法鲁氏综合征、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者狭窄、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或者狭窄等等;后天性的心脏杂音原因:一般与感冒发热、病毒感染有关,比如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等。经过医生听诊后,会很快作出明确判断,对一些不易明确的,还可进一步作些辅助检查,如拍胸片、做心电图、B型超声心脏扇扫等。
秋季需防小儿心肌炎
近期天气温差大,容易得感冒,流鼻水、咳嗽及腹泻。但很多人都不太重视,自己吃点药,等到支撑不住,才去医院看病,一检查发现居然是急性心肌炎。
医生指出,当人体因患病导致抵抗力急剧下降时,病毒会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大肆侵袭心脏等重要器官,使心肌产生炎症病变。因此,有病最好去医院检查,即使看似轻微的感冒或肠胃炎,可能演变成有致命性的心肌炎。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急性心肌炎并没有特定人群,但与成人病毒性心肌炎相比,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相对临床表现较重,并且儿童比成人更易患得此病。希望父母亲能提高警觉,多注意孩子的变化。若有不寻常的症状出现,立即就医,如此必可免去许多不幸的后果。
目前正值转季时节,室内外温差较大,很容易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疾病症状,病毒就会乘虚而入侵袭心脏,引发心肌炎。但人们往往对此不重视,认为吃点药、多喝水就能治愈,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
急性心肌炎患者在发病前常有病毒感染的经历,如感冒发热、咳嗽、呕吐、腹泻、肌肉酸痛、会感到乏力及胸闷、胸痛等。此时如果进行心电图检查可发现早搏。大多数急性心肌炎患者在感染病毒1~3周后,就出现了心肌炎症状。此外,营养不良,高热寒冷,缺氧、过度饮酒和妊娠等因素,也有可能诱发急性心肌炎。需要注意的是,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千变万化,包括发烧、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脸色苍白、胸痛,甚至休克。
病毒感染导致心肌损伤
急性心肌炎有多种病因,但多数是因感染所致,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发现,急性心肌炎主要的病理基础一方面是病毒感染,另一方面是病毒感染后免疫系统对心肌细胞的破坏。自身免疫系统在抵抗病毒入侵时产生的抗体也可以造成心肌损伤。
急性心肌炎是心脏的肌肉层发炎,可发生在各年龄层,包括新生儿也可能受到侵袭。急性心肌炎常跟病毒感染有关。在婴幼儿期的心肌炎大多为急性发作,甚至是猛暴性而造成死亡;较大孩童或青少年则发病较缓慢,但可能发展成郁血性心脏衰竭或扩张性心肌症。
因此,对儿童感冒,应及时上医院检查治疗,以免病毒侵犯心肌。心肌炎的临床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可无自觉症状,只在医生做心脏听诊或化验检查才发现有异常。急性心肌炎病情可以在数小时内急剧变化,引发心力衰竭、休克或晕厥。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医生提醒,当然,也无须太紧张,一般来说,并不是感冒就一定都会得心肌炎,所以也不要把感冒看得那么重。当孩子有腹泻,同时存在面色苍白、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脉搏过快等征象时,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得了心肌炎怎么办
一般来说,急性心肌炎的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应进行饮食调理。饮食宜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忌食辛辣、熏烤、煎炸食品,戒烟忌酒。同时进行适当体育锻炼。
儿童患心肌炎也无需太担心,一般来说,轻度心肌炎的儿童在门诊进行治疗就可以了。中度或重度心肌炎的孩子就需要住院进行治疗,主要就是进行保心肌的治疗,静脉注射药物,像果糖、维生素C等,出院以后也要继续口服药物进行治疗。诊断治疗及时的话,大部分儿童都可以治愈,也不会影响生长发育,只有个别的孩子会难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发病不超过半年,就叫做急性心肌炎,发病超过半年叫做迁延性心肌炎,如果发展为扩张性心肌病的话,恢复就很困难,而且还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提高免疫力是最佳防治方法
急性心肌炎对人体尽管危害不小,但并非无法防治。医生指出,98%的急性心肌炎患者可以完全治愈,只有2%的患者有可能发展成心肌病。早期把感冒控制好,尤其是严重的病毒性感冒就能预防急性心肌炎,同时,机体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应该特别注意预防感冒,以防止发生心肌病变。
预防急性心肌炎一方面要预防病毒感染,尤其应预防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容易感冒的人平时应注意营养,选择适当的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在流行感冒期间更应注意个人卫生,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另一方面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情绪突然激动或体力活动过度而引起身体疲劳,使机体免疫抗病能力降低。此外,要适当进行锻炼,同时注意日常饮食,合理营养。及时进行流感疫苗注射也能有效预防感冒引起的急性心肌炎。
孩子腹泻可能与病毒性心肌炎有关
孩子由于年龄小身体抵抗力比较低,所以很容易发生各种各样的疾病,那么在身体出现某些症状的时候,不要认为没有什么大问题而不加以注意,因为在孩子患有病毒性心肌炎以后也会表现出腹泻的症状,下面就来具体了解吧。
孩子有腹泻,同时存在面色苍白、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脉搏过快等征象时,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腹泻是小儿常见的疾病,不少腹泻是由病毒引起的,其中有些病毒可侵犯心脏而引起病毒性心肌炎。小儿心肌炎大致有三种表现:
早搏是病毒性心肌炎的表现形式之一。多数孩子无不适,作心电图检查才被证实。若孩子情况良好,心脏没有扩大,心脏功能也正常,可以暂时不予药物治疗,早搏会慢慢减少和消失,但必须注意儿童的休息和营养。
心脏传导阻滞是病毒损害了心脏的传导系统,使心脏起跳的激动在心脏不同部位不能正常地传送。轻者可以没有任何表现,仅作心电图检查才被发现;重者心跳节律变慢或不规则。若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少于40次,患儿会发生脑缺血,引起全身抽搐,甚至心跳突然停止。这类危重的心肌炎需住院紧急治疗。
心力衰竭是严重心肌炎的表现。患儿有心脏扩大,心肌收缩力减退,使心脏不能有效地起到血泵的作用,从而使全身组织的供氧不能满足正常的需要。此时患儿可出现气急、面色苍白、心跳加快、脉搏微弱、不能平卧等症状。若不及时送医院治疗,会危及患儿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