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上火吃什么药好得最快 黄柏赤芍清热止痢茶

上火吃什么药好得最快 黄柏赤芍清热止痢茶

材料:黄30.5克,赤芍、绿茶各3克。

冲泡方法:将黄柏和赤芍- -同放人砂锅中,加适量清水煎煮。煮沸后,取汁,然后用汁液冲

泡绿茶。没泡15分钟后,代茶饮用。

功效解析: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适于湿热泻痢、黄疽.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等人群饮用。

饮用禁忌:脾虚泄写,胃弱食少者不宜饮用。

赤芍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治疗赤痢多腹痛

赤芍可以行淤止痛,取赤芍药100克 黄柏100克(以蜜拌合)上药,捣筛为散。每服15克 以淡水煎至一半,去滓,稍热服用,此方对于治疗赤痢腹痛有一定的疗效。

侧柏叶配伍应用

配白芍:侧柏叶凉血止血,入血分既能凉血,又去血分之湿热;生白芍凉血清热。二药合用,凉血育阴而止血,治热迫血行之月经过多,胎热腹痛。《得配本草》:“配白芍,治月水不断”。

配干姜炭:侧柏叶苦涩微寒,凉血止血;于姜炒炭,辛苦热,能温中止血,守而不走。二药配伍,取侧柏叶之清降,折其上逆之势,用干姜炭温守中阳,使脾能统血,气能摄血。二药合用,清降温中并行,寒热同用,相行而不悖。仍属温阳摄血法范畴。《金匮要略》柏叶汤,即用柏叶和姜,治吐血不止。

配生地:侧柏叶苦涩微寒,为凉血止血之佳品;生地甘苦而寒,既能清热生津,又可凉血止血。二药协同,增强凉血止血之效。且有益阴清热之功。可治疗各种热证出血,诸如咯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等,效果颇佳。因生地味厚滋腻,侧柏叶味苦性寒,有伤中碍运之弊,只取暂用,不宜久服。临床应用中也常以侧柏炭和生地炭合用,此凉血作用已弱,收敛止血力较强,对于势不著或脾胃虚弱之人,用之较为适宜。

配蒲黄:侧柏叶清血分湿热而止血;蒲黄止血行血。二药相配,凉血止血行血,可治崩漏属热者。

配黄连:侧柏叶凉血止血;黄连清热泻火。二药合用,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图经本草》即用柏叶配黄连,治“蛊痢,大腹下黑血、茶脚色,或脓血如靛色”。《济急仙方》亦选用柏叶配黄连,治“小便尿血”。

性早熟的中医治疗方法

一、辨证选方

1.肝肾阴虚:

治法:滋补肝肾,清热泻火。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知母、生地、山萸肉各10g,山药、泽泻、白芍各6g,丹皮、黄柏各3g。白带多加椿根皮、芡实;阴道流血加早莲草、仙鹤草。

2.肝经湿热:

治法:清热利湿,舒肝泄火。

方药:加味逍遥丸加减。柴胡、泽泻、郁金各10g,黄芩、山栀、赤芍、丹皮各6g,龙胆草3g。白带量多腥臭加黄柏、椿根皮;面红烦躁加生地、知母;便干溲赤加熟军、竹叶。

二、专方验方

1.滋阴泻火丸:生地9g,知母9g,元参9g,夏枯草9g,黄柏9g,泽泻9g,炙龟板12g,赤芍9g,生甘草6g。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1丸,每日2次。适用于性早熟属阴虚火旺者。

2.滋阴安神汤:夜交藤15g,枣仁10g,知母10g,黄柏10g,熟地10g,枸杞子10g,山药10g,丹皮10g。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用于性早熟属肾阴不足者。

3.舒肝清热汤:柴胡8g,黄芩8g,泽泻8g,枳壳8g,白芍8g,元参10g,当归10g,生地10g,浙贝10g,夏枯草12g,茯苓12g,赤芍6g,丹皮6g。水煎,每日1剂,分2~3次服。适用于性早熟属肝火旺盛者。

4.清热泻火方:龙胆草4.5g,生地10g,知母10g,黄柏10g,丹皮10g,夏枯草10g,茯苓10g,泽泻10g,柴胡10g,生麦芽10g。水煎,每日1剂,分2~3次服。适用于性早熟属肾阴不足,虚火妄动者。

性早熟的患者吃什么

一、辨证选方

1.肝肾阴虚 治法:滋补肝肾,清热泻火。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知母、生地、山萸肉各10g,山药、泽泻、白芍各6g,丹皮、黄柏各3g。白带多加椿根皮、芡实;阴道流血加早莲草、仙鹤草。

2.肝经湿热 治法:清热利湿,舒肝泄火。方药:加味逍遥丸加减。柴胡、泽泻、郁金各10g,黄芩、山栀、赤芍、丹皮各6g,龙胆草3g。白带量多腥臭加黄柏、椿根皮;面红烦躁加生地、知母;便干溲赤加熟军、竹叶。

二、专方验方

1.滋阴泻火丸:生地9g,知母9g,元参9g,夏枯草9g,黄柏9g,泽泻9g,炙龟板12g,赤芍9g,生甘草6g。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1丸,每日2次。适用于性早熟属阴虚火旺者。

2.滋阴安神汤:夜交藤15g,枣仁10g,知母10g,黄柏10g,熟地10g,枸杞子10g,山药10g,丹皮10g。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用于性早熟属肾阴不足者。

3.舒肝清热汤:柴胡8g,黄芩8g,泽泻8g,枳壳8g,白芍8g,元参10g,当归10g,生地10g,浙贝10g,夏枯草12g,茯苓12g,赤芍6g,丹皮6g。水煎,每日1剂,分2~3次服。适用于性早熟属肝火旺盛者。

4.清热泻火方:龙胆草4.5g,生地10g,知母10g,黄柏10g,丹皮10g,夏枯草10g,茯苓10g,泽泻10g,柴胡10g,生麦芽10g。水煎,每日1剂,分2~3次服。适用于性早熟属肾阴不足,虚火妄动者。

拉痢疾的中医辨证治疗

1、湿痢疾

治法:清热燥湿,调气行血。

方药:芍药汤加减。方中黄芩、黄连清热燥湿,解毒止痢;大黄、槟榔荡热去滞,通因通用;木香、槟榔调气行滞;当归、芍药、甘草行血和营,缓急止痛;肉桂辛温,反佐芩、连。大黄之苦寒,共成辛开苦降之势,以散邪气之结滞。痢疾初起,去肉桂,加银花、穿心莲等加强清热解毒之力。有表证者,加荆芥、防风解表散邪,或用荆防败毒散,逆流挽舟。兼食滞者,加莱菔子、山楂、神曲消食导滞。痢下赤多白少,肛门灼热,口渴喜冷饮,证属热重于湿者,加白头翁、黄柏、秦皮直清里热。痢下白多赤少,舌苔白腻,证属湿重于热者,去黄芩、当归,加茯苓、苍术、厚朴、陈皮等运脾燥湿。痢下鲜红者,加地榆、丹皮、仙鹤草、侧柏叶等凉血止血。

2、寒湿痢

治法:温化寒湿,调气行血。

方药:胃苓汤加减。

3、疫毒痢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方药:白头翁汤加减。

4、虚寒痢

治法:温补脾肾,涩肠固脱。

方药:真人养脏汤加减。

5、阴虚痢

治法:养阴泄热,清肠止痢。

方药:驻车丸合黄连阿胶汤加减。

6、休息痢

治法:益气健脾,调气导滞。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痔疮的最佳治疗十小偏方

1、蒲公黄、黄柏、赤芍、丹皮各30克,桃仁20克,土茯苓 30克,白芷15克。每天一副,可以用3次。用时先加水3000毫升,待煮开后,把渣滓去掉,然后把药液倒在盆里,趁热先熏后洗患处,每次20分钟左右为宜。这个方法可以清热解毒,除湿消肿,活血散瘀,可用于治疗痔疮。

2、硫黄、雄黄各10克,樟脑3克。使用前,把这些磨成粉末,然后用适量的芝麻油调均,使用时涂抹在患处。这种方法可以治疗因湿热引起的痔疮。

3、乌梅、五倍子各10克,苦参15克,射干、炮山甲各10克,煅牡蛎30克,火麻仁10克。用水煎了口服,每天一剂,每天口服2次。这个方法的功能是清热解毒,润肠通便,可用于治疗痔疮。

4、浮萍适量。用水煎了,趁热用药液擦洗患处。这种方法可用于因痔疮而抓破皮肤出血,但不流水的患者。

5、槐花、地榆各10克,仙鹤草、旱莲草、侧柏叶各15克,枳壳10克,黄芩5克,胡麻仁15克,勒莱苋30克。用水煎了口服,每日1剂,日服2次,另外,还可以用此药煎液熏洗患处。本方法的作用是清肠利湿,止血,可用于治疗痔疮。

6、柞树叶30克。把柞树叶捣烂了,敷在患处。

7、把生豆腐渣放在锅里炒,直至炒干成了末,每次取9克用白糖水服下,每天3次。

8、茶叶是我国传统的主要饮品,其有甘苦之味,微凉之性,沁情之香,并能调治多种疾病。茶叶与中药配合即为茶剂,用于治疗疾病或养身,又称为药茶。-要养成按时大便的习惯。茶叶的选择可根据个人体质不同来进行。素体阳盛者宜绿茶,体质虚寒者宜红茶,体质平和者宜花茶。

9、姜片茶:取茶叶一握 ,生姜 7片,加水煎汤或沸水冲泡即可。每日 1-2剂 ,趁热饮服。脾胃受寒湿之邪侵扰 ,升降失调 ,致使肛肠滑脱、下痢不止。由于便次增多,致使肛门盲肠频繁受刺激 ,静脉丛瘀血扩张形成痔疮。生姜辛温入脾胃经 ,能温胃散寒、和中止呕;加之茶叶收涩、利尿之性。该药茶有温中利湿、涩肠止痢的作用,可复元脾胃运化 ,使中气得充 ,升提有力 ,对肛肠组织有优良的保健作用。-痔疮致病初期是治愈的最好时机。

10、木槿花茶:取木槿花适量(鲜品 30- 60克 ,干品 6- 9克 ),去杂质 ,加水适量 ,煎汤代茶 ,随时饮服。木槿花清热、利湿、凉血 ,主治痔疮出血、大便出血、赤白痢、白带带血等。《日华子本草》记载 :"治肠风泻血 ,赤白痢 ,并焙入药 ;作汤代茶 ,治风。"民间常以之泡茶疗出血症、痢疾等有效。

上火吃什么药好得最快 黄柏知母清热降火茶

材料:黄柏0.5克,知母、茉莉花茶各3克。

冲泡方法:将黄柏和知母- -同放人砂锅中,加适量清水煎煮。煮沸后,取汁,然后用汁液冲

泡莱莉花茶。浸泡15分钟,代茶饮用。

功效解析:清热除湿,养阴降火。适于热病痢疾、遗精、赤白带下等人样饮用。

饮用禁忌:脾胃虚寒泄泻者不宜饮用。

拉肚子腹泻的中医治疗

1、湿热痢型拉肚子:

【主症】腹痛阵阵,痛而拒按,便后腹痛暂缓,痢下赤白脓血,黏稠如胶冻,腥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调气行血。

【方药】芍药汤加减。

白芍15g,黄连9g,黄芩12g,大黄6g,当归12g,木香9g,槟榔10g,金银花,川芎9g,麦芽12g,山楂15g,甘草6g。

【方解】方中以黄连、黄芩、大黄清热化湿解毒,兼以推荡积滞;白芍、当归、甘草行血和营,缓急止痛;金银花清热解毒;木香、槟榔理气导滞;川芎行气活血;麦芽、山楂消食化滞;甘草兼能调和诸药。上药合用,具有清热化湿解毒,调气行血止痛之功效。推荐阅读:腹泻还能喝牛奶吗?宝宝拉肚子能喝牛奶吗?

2、疫毒痢型拉肚子:

【主症】起病急骤,高热,呕吐,继而大便频频,以致失禁,痢下鲜紫脓血,腹痛剧烈,里急后重感显著,更甚者津液耗伤,四肢厥冷,神志昏蒙,呕吐频繁,惊厥频频,舌质红绛,舌苔黄燥,脉滑数或微细欲绝。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方药】白头翁汤加味。

白头翁20g,黄连10g,黄柏10g,黄芩12g,当归12g,地榆12g,木香6g,大黄9g,秦皮10g,金银花30g,茯苓15g,赤芍10g,牡丹皮10g,山楂15g,甘草。

【方解】方中以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黄连、黄芩、黄柏、大黄、秦皮清热解毒化湿;牡丹皮、地榆、赤芍、金银花以加强清热凉血解毒之功;当归补血活血,木香理气导滞;茯苓健脾化湿;山楂消食化滞;甘草调和诸药。诸药配合,具有清热解毒,调气行血,凉血止痢之功效。

3、寒湿痢型拉肚子:

【主症】腹痛拘急,痢下赤白黏冻,白多赤少或纯为白冻,里急后重,脘腹胀满,头身困重。舌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温化寒湿,行气和血。

【方药】胃苓汤加减。

白术12g,苍术12g,桂枝9g,厚朴10g,炮姜6g,茯苓15g,陈皮12g,白芍,当归10g,木香9g,槟榔10g,麦芽12g,甘草6g。

【方解】方中苍术、白术、厚朴燥湿运脾;桂枝、茯苓、炮姜温化寒湿;陈皮、木香、槟榔理气导滞;当归、白芍活血养血,缓急止痛;麦芽消食化滞;甘草调和诸药。上药合用,温化寒湿,调气行血,健脾和中,切中寒湿痢之发病机制。

4、虚寒痢型拉肚子:

【主症】腹部隐痛,缠绵不已,喜按喜温,痢下赤白清稀,无腥臭,或为白冻,甚则滑脱不禁,肛门坠胀,便后更甚,形寒畏冷,四肢不温,食少神疲,腰膝酸软。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

【治法】温补脾胃,收涩固脱。

【方药】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加减。

人参10g,白术12g,诃子6g,罂粟壳6g,肉豆蔻9g,赤石脂15g,肉桂6g,炮姜6g,当归12g,补骨脂10g,白芍10g,木香6g,建曲12g,甘草6g。

【方解】方中赤石脂、诃子、罂粟壳、肉豆蔻收涩固脱;人参、白术益气健脾;当归、白芍活血养血,缓急止痛;炮姜、肉桂、补骨脂温,补脾肾阳气,暖中散寒;木香行气导滞;建曲消食化滞;甘草调和诸药。上药合用,取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之意,温补、收涩、固脱之力较强,颇合虚寒痢之病情。

5、休息痢型拉肚子:

【主症】初痢、暴痢之后,长期迁延不愈,时发时止,腹胀食少,倦怠怯冷,常遇饮食不当、受凉、劳累而发,发时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经常或间有赤白黏冻。舌质淡,苔腻,脉濡软或虚数。

【治法】温中清肠,调气化滞。

【方药】连理汤加味。

人参10g,白术10g,干姜9g,黄连9g,木香9g,槟榔10g,当归12g,山楂炭,甘草6g。

【方解】方中人参、白术、干姜、甘草温中健脾;黄连清除肠中湿热余邪:木香、槟榔调气行滞;当归养血活血,山楂炭化瘀消食治痢;甘草兼能调和诸药。上药合用,共成温中清肠,调气化滞之剂,用于久痢不愈、寒热夹杂、时发时止的休息痢,可谓药证相符。

6、阴虚痢型拉肚子:

【主症】痢下日久不愈,下痢赤白脓血黏稠,或下鲜血,腹脐灼痛,虚坐努责,食少口干。舌质红绛少苔,或舌光红泛津,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肠。

【方药】驻车丸加减。

黄199g,阿胶10g(烊化),当归12g,炮姜Sg,白芍12g,黄芩12g,瓜蒌,陈皮10g,沙参15g,石斛12g,山楂炭12g,甘草6g。

【方解】方中黄连、黄芩苦寒以清肠止痢;阿胶、当归养血活血;炮姜温中健脾,制黄连、黄芩苦寒之太过;沙参、石斛养血生津;白芍、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瓜蒌、陈皮调畅气机;山楂炭化瘀消食治痢;甘草兼能调和诸药。诸药配合,养阴生津,养血活血,清化肠道之湿热而止痢,切中阴虚痢之病机。

7、苦辣土性热,味辛辣,辛开苦降,渗透性好,对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胃肠易激综合症腹泻,功能性腹泻,寒性腹泻,小儿腹泻都有很好的疗效,并且安全可靠。

使用方法:苦辣土5克,用米醋或白开水和糊,揉成饼状,加热后贴神厥穴(肚脐),胶布固定,每日一次。一般一次就见效。病症不同,需要10-40次不等。

相关推荐

金银花制作不同功效有异

金银花,又名忍冬、银花、双花等,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它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证,均效果显著。理研究表明,金银花中的有效成分主要有三方面作用: 一是抗菌及抗病毒。 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脑膜炎双球菌、肺炎双球菌、绿脓杆菌以及流感病毒等都有明显抑制作用。 二是有增强免疫的功能。 金银花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 三是抗炎、解热。金银花能促

牡丹皮治疗偏方

1、牡丹皮善清血,而又活血,因而有凉血散瘀的功效,使血流畅而不留瘀,血热清而不妄行。故对血热炽盛、肝肾火旺及瘀血阻滞等症,都恃为要。本品配鲜生地,能清热凉血;配大生地,则滋肾泻火;配山栀,则清肝泄热;配赤芍、桃仁,则活血散瘀;配侧柏叶、鲜茅根,则凉血止血。 2、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高热、舌绛、身发斑疹,血热妄行、吐血、衄血、尿血,以及阴虚发热等症。牡丹皮清营血之实热,同时还能治阴虚发热。清血分实热,常与鲜生地、赤芍等同用;疗虚热,常与大生地、知母、青蒿、鳖甲等相配伍;治血热妄行,常与鲜茅根、侧柏叶、

中医怎样治疗淋病的湿热瘀阻证

对于湿热瘀阻的患者,治疗主要是清热除 湿,活血化瘀,常用的方是:黄柏10g,赤芍10g,泽泻10g,泽兰10g, 木通10g,制乳没各10g,琥珀粉3g,鸡内金 10g。方中黄柏、泽泻、木通清热除湿,利尿通 淋;赤芍、泽兰、制乳没、琥珀粉活血化瘀,通 淋止痛;鸡内金活血散结。全方共奏清热除湿, 活血化瘀,通淋止痛之效。湿热重者,加入龙胆 草、土茯荼;夹毒热者加入野菊花、鱼腥草;小 便淋涩不畅者加入马鞭草、三七粉。以上中方 剂仅供参考。中医治病因人而异,找有经验的医 生治疗是必要的。

鼻窦炎什么中

五苍饮 物组成:金银花12g、野菊花12g、蒲公英12g、地丁12g、苍耳子15g、天葵子l0g、白芷l0g、辛夷l0g、薄荷l0g、川芎10g、赤芍l0g、黄芩10g、甘草10g。 制剂用法:每日1剂,水煎浓缩为300ml,分2次服。 适应病证:慢性鼻窦炎。 诊断:慢性化脓性鼻窦炎,遂用上方,5剂后症状锐减,涕变黄稠,加败酱草10g,蒲公英加至20g,继服5剂。 诸症悉除,为巩固疗效,再服5剂获愈,随访6年余未复发。 组方时既注意了辨证施治,又结合了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如银花、野菊花、蒲公英、地丁

小孩子患上痢疾怎么办

痢疾这种疾病,与季节性影响非常大,尤其这种疾病往往在春天,或者秋天,发病率特别高,而且还容易出现发烧现象,尤其是幼儿园,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那么该怎么治疗呢?尤其中医方面的,请看下面文章,痢疾中医分型与中治法。 1.湿热蕴结 发热、腹痛、下痢频数、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脘腹痞闷,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方汤加减:黄芩10克,黄连6克,白头翁12克,槟榔6克,木香10克,当归12克,葛根12克,芍16克,炙甘草6克,初起兼有表证,见恶寒、头痛、身痛者,加荆芥12克,防风12克,热

宝宝痢疾的症状及治疗

小儿痢疾多发于夏秋季,为腹痛、里急后重,排粘液或脓血便为主症的肠道传染病。多因外受湿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积滞于肠中所致。证分虚实,辨分湿热孰重。实证,治用清热化湿、凉血解毒、消积导滞等法;虚证,用补中益气、收涩固脱等法。热重于湿,宜清肠解毒,用白头翁汤,湿重于热,宜清肠化湿,用芍汤。 临床表现 1.潜伏期:数小时~7天,,一般1-2天. 2.普通型:起病急、高烧、大便每天10次以上,内有粘液脓血,便后有沉胀、下坠感。患儿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 3.轻型:不发热或低热,大便(每

脚气有哪些中医治疗方法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土槿皮:止痒杀虫,用于手脚癣,神经性皮炎,湿疹,癞痢头。 黄柏: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赤芍清热解毒、活血祛瘀。 石菖蒲: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 地肤子: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枯矾:消痰,燥湿,止泻,止血,解毒,杀虫。 大黄: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白矾:生用解毒,煅用生肌却水。 蛇床子:燥湿,祛风,杀虫。 紫草:活血凉血,解毒透疹。 注意事项 一般中疗法都是采用敷中,或者中泡脚; 中泡脚要注意水温和泡脚时间; 敷中要咨询中医后再操

宫颈息肉的偏方

1、实热赤带 实热赤带型的宫颈息肉临床治疗应以清热利湿为主,传统的方为止带方加减: (1)猪苓15g,茯苓15g,车前子15g,泽泻15g,茵陈15g,赤芍15g,丹皮15g,黄柏15g,桅子15g,牛膝15g。 (2)血带加白茅根20g,炒槐花20g。 2、虚热赤带 虚热赤带型宫颈息肉的治疗方法以滋阴清热,利湿止带为主,常见的方如下: (1)知柏地黄丸加味。五味子15g,麦冬15g,熟地15g,山20g,山茱萸15g,泽泻15g,丹皮15g,黄柏15g,知母15g。 (2)带中挟杂血丝,加生地榆2

混合痔疮的偏方两则

快速治疗痔疮的偏方1: 【辨证】风湿燥热侵袭脏腑,阴阳失调,气血纵横,经脉交错,浊气瘀血下注。 【治法】清热解毒,除湿消肿,凉血散瘀。 【方名】治痔汤。 【组成】蒲公英30克,黄柏30克,赤芍30克,丹皮30克,桃仁20克,土茯苓30克,白芷15克。 【用法】水煎外用,每日1剂,日用2~3次,先加水2500~3500毫升,煮沸后过滤去渣,将液倒入普通搪瓷盆内,患者趁热先熏后洗,每次15~30分钟。 【出处】邹桃生方。 快速治疗痔疮的偏方2: 方:黄芩10克,黄柏、全当归、甘草各8克,紫荆皮、赤芍、槐花

黄连的临床应用

1、黄连的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2、黄连的应用。用于湿热内蕴、肠胃湿热、呕吐、泻痢等症。配黄芩、大黄等,能治湿热内蕴之证。对湿热留恋肠胃,常配合半夏、竹茹;配木香、黄芩、葛根等以治泻痢;用于温病高热、口渴烦躁、血热妄行、以及热毒疮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