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痢疾治疗方法 及时补液

痢疾治疗方法 及时补液

腹泻时体内的水分会大量排出体外,如果不立刻补充水分,严重的话会导致身体脱水。发生这种情况不能盲目补液,如白开水、糖水、运动饮料,不仅不能起到及时补充水分跟电解质的目的,还会加重肠胃负担。这时候我们应当选择低渗透,好吸收的溶液,如淡盐水、米汤、果汁等。严重脱水者应考虑静脉补液。

腹泻时需要补液防脱水

腹泻俗称“拉肚子”,它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疾病症状,凡一天内解3次或3次以上稀便或水样便就称为腹泻。引起腹泻病的常见原因有几十种,如霍乱、痢疾、胃肠炎、伤寒、副伤寒、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血吸虫病等病人均可有不同程度的腹泻症状。

腹泻是人类生命的一大威胁,急性腹泻可使人体在短期内损失大量水分,如果得不到及时补充,人就会产生严重脱水而致死,尤其是婴幼儿发生腹泻时后果更严重。

腹泻时无论病情轻重,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脱水,因此,补充水分是治疗腹泻病的最基本的措施。除了重度脱水需要立即静脉补液外,一般轻度甚至中度脱水病人均可采用口服补液来治疗。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价格便宜,安全有效,在家庭中就能进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补淡盐(ors)是由氯化钠3.5克,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钾1.5克,葡萄糖20克组成,可溶于1000毫升水饮用,如无葡萄糖可用40克蔗糖代替。

痢疾的治疗方法

一、急性痢疾的治疗

1、常规疗法

患儿要卧床休息、隔离和采用消毒措施。饮食以流食或半流食为主,吐泻、腹胀重的患儿可短期禁食。

2、抗生素疗法

可选用氟哌酸、庆大霉素、黄连素和复方新诺明等联合口服。疗程为7~10天。

3、吸附疗法

可给予思密达,其对细菌和毒素有强大的吸附作用,并可抑制细菌生长,还可与黏液蛋白结合并相互作用,加强肠道黏膜屏障作用。

4、微生态疗法

可用含双歧杆菌制剂。它通过与肠道黏膜上皮细胞结合,起占位性保护作用,抑制细菌入侵,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

5、补液疗法

根据脱水情况决定补液方法和补液量。

二、慢性痢疾的治疗

1、抗生素疗法

常用药物和剂量同急性菌痢的治疗,但疗程要长。可采用间歇疗法,用药7~10天,休息4天,再治疗4天,休息4天,再重复4天,总疗程为3~4周。也可用黄连素或大蒜混合液灌肠治疗。但应注意长期使用抗生素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应在大便培养转阴、脓血便消失后即改用中药、维生素、微生态制剂和思密达等药物。

2、饮食疗法

慢性菌痢除抗菌治疗外,还应注意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宝宝痢疾的症状及治疗

小儿痢疾多发于夏秋季,为腹痛、里急后重,排粘液或脓血便为主症的肠道传染病。多因外受湿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积滞于肠中所致。证分虚实,辨分湿热孰重。实证,治用清热化湿、凉血解毒、消积导滞等法;虚证,用补中益气、收涩固脱等法。热重于湿,宜清肠解毒,用白头翁汤,湿重于热,宜清肠化湿,用芍药汤。

临床表现

1.潜伏期:数小时~7天,,一般1-2天.

2.普通型:起病急、高烧、大便每天10次以上,内有粘液脓血,便后有沉胀、下坠感。患儿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

3.轻型:不发热或低热,大便(每天3~4次)便内脓血量不多或公为粘液,无明显全身症状。2~3天内病情好转。

4.重型:每天大便数十次,内有脓血,有里急后重,全腹剧痛,伴呕吐、脱水、醇中毒,全身症状不重。

5.中毒型:多见于2~7岁小儿。发病急骤、高热、惊厥、昏迷、休克、呼衰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肠道症状常见于24~36小时才出现。此型病情较重。

6.慢性痢疾: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者,常见天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的婴幼儿,或急性痢疾,不典型,未经正规治疗,迁延不愈而致体温正常或低热,大便性质不定,有粘液,或粘液、脓血交替出现。

治疗

1.清热化湿法:郑耀坪认为急性菌痢大多为湿热痢。用芍药汤加减治疗急性菌痢60例,结果在体温恢复、主要症状消失、大便常规恢复、大便培养转阴、末梢血象好转和毒副作用等指标上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复方新诺明,口服)。本方由白芍、黄芩、黄连、黄柏、槟榔、马齿苋、广木香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有清肠化湿、调和气血、通腑导滞的作用。药理研究表明,黄芩、黄连、黄柏、马齿苋等均有抗痢疾杆菌的作用;白芍有抑制痢疾杆菌、解痉止痛的作用;木香、槟榔增强肠蠕动,缓解胃肠胀气;槟榔还能抑制肠内异常发酵,促进炎性渗出物排出等作用。[1]陈中洲用苦参薤白汤(苦参、薤白、山楂、当归、木香、甘草、白芍等)治疗痢疾78例,总有效率达95%。本方重用苦参,苦参清除肠中湿热。现代研究表明,苦参中含的苦参碱有抗痢疾杆菌的作用。薤白头辛通滑利,有温中通阳之功,能化秽浊之气;木香、当归行血调气,白芍、甘草缓急止痛,诸药合之,共奏清热化湿解毒、调气行血导滞之功。

2.寒温并用法:刘百祥等用加味椒艾丸治疗小儿菌痢101例,疗效满意。方为乌梅、艾叶、川椒、赤石脂、干姜、槟榔、黄芩、黄连等组成,全方寒温并调,具燥湿运脾,导滞清痢之功。现代医学研究,川椒、艾叶、干姜为胃动力药,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乌梅改变胃肠道酸碱度,不利细菌繁殖生长;黄连、黄芩对痢疾杆菌有强大的杀灭作用;赤石脂有吸附作用,能大量吸收病理产物,使之排于体外,减轻全身中毒症状。[3]马洪源采用辛开苦降、寒温并用、补泻兼施、具有调和肠胃之功的半夏泻心汤治疗本病,取得良效。

秋季腹泻应如何用药

脱水,首选补液盐。腹泻时,肠道会丢失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如果不及时补充,会引起血容量不足,从而导致乏力、头晕甚至休克。此时,可喝些淡盐水,如果 有条件,建议首选补液盐。补液盐含氯化钠、氯化钾、葡萄糖等物质,能调节体内水电解质平衡。腹泻时可根据说明书,每包冲调250~750毫升水后,在 4~6小时内分次喝完。儿童饮用时,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最好每3~5分钟喂1次,每次10~20毫升。需要注意的是,服补液盐应遵医嘱和说明书,如果 补液过快,肠道不易吸收,反而加重腹泻。

收敛止泻,选黄连素。黄连素又名小檗碱,是常用的非处方止泻药。它对痢疾杆菌作用最强,还具有收敛、减少肠液分泌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性肠炎等,也是大家常备的止泻药。

伴有发热,遵医嘱选药。如果腹泻时伴有发烧、呕吐等症状,可能是肠炎引起的,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选药。细菌和病毒感染都可能引起肠炎性腹泻,需要根据相关 检查判断。病毒性腹泻如果误用抗生素,可能扰乱胃肠道正常菌群,加重腹泻。有些腹泻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可服益生菌调节。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腹泻,应针对 原发病治疗。如果发现腹泻与寄生虫有关,应先遵医嘱服药驱虫。

需要提醒的是,腹泻时,很多人会急着用药,甚至多种药一起吃。这样做可能掩盖病情,影响后续治疗。同时,很多止泻药对消化道的细菌、病毒及其产生的毒素 等有吸附作用,这些作用也可能影响抗生素等药物,降低其吸收量,影响药效。建议病因不明确,且补液、调整饮食后改善不明显者,及时到医院就诊。

小孩痢疾怎么治 及时补液

小孩痢疾引起腹泻,体内的水分会大量排出体外,如果不立刻补充水分,严重的话会导致身体脱水。应当及时补液,可选择低渗透,好吸收的溶液,如淡盐水、米汤、果汁等。严重脱水者应考虑静脉补液。

痢疾怎么治疗

由于腹泻的病因十分复杂,因此遇到腹泻的患者应根据其腹泻的特点及伴随的症状,尽早确立腹泻的类型,即患者是分泌性腹泻,还是高渗性腹泻、吸收不良性腹泻抑或胃肠运动功能障碍性腹泻;其次,还应判断患者是急性腹泻还是慢性腹泻,对指导治疗都至关重要。在治疗上应遵循以下原则。

1.如判断腹泻属分泌性腹泻,应尽早寻找引起分泌性腹泻的病因,而不能盲目使用地芬诺酯(苯乙哌啶)与洛哌丁胺等止泻剂,否则会加重病情。

2.如判断腹泻是因为肝脏、胆道或胰腺功能低下所致的吸收功能障碍时,除积极治疗原发病以外,可适当补充复合酶制剂,常用的有胰酶(得每通)、复方胰酶片4340(慷彼申)等,以增加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吸收,还可补充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3.如怀疑腹泻是因为内分泌疾病所致,当腹泻次数多且量多时,应在积极寻找病因的同时,给予静脉高营养治疗,补充人血白蛋白、氨基酸、脂肪乳、维生素及电解质等。

4.如经多种检查后,已确定腹泻是因为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所致者,应给予柳氮磺胺吡啶(SASP)或5-氨基水杨酸制剂治疗,病情重者可联合应用泼尼松(强的松)、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或泼尼松龙(强的松龙)等药物进行治疗。

5.如经多种检查排除了肠道的多种器质性疾病,可考虑患者腹泻系肠道运动功能障碍所致。患者如伴有精神心理障碍,腹痛或腹部不适在排便后消失或减轻,粪便中无脓血、寄生虫,培养多次阴性,结肠镜检查亦无异常,且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贫血及消瘦等表现时,可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罗马Ⅱ标准)。可应用匹维溴胺(dicetel)等肠平滑肌钙离子拮抗药,以缓解肠道痉挛,恢复肠道功能。此外,也可选用十六角蒙脱石(思密达)以保护肠道黏膜,减少腹泻的次数。还可选用恢复肠道菌群的药物。对少数腹泻次数过多者,可酌情使用盐酸洛哌丁胺(商品名:易蒙停)等止泻剂。

治疗痢疾的偏方

1可用棉花汤烩鸡蛋一剂药即可治愈痢疾。可用红、白棉花各5~6个,在用水将棉花冲洗干净,防止农作物残留在棉花上,放入锅中加上适量的水,等烧开后约7分钟,可将棉花捞出,打入一个红皮鸡蛋,将其烧开后,放入少量的红糖即可,等到水温热的时候一次服下。

2盐灸肚脐可治疗痢疾,效果不错。可取1克左右的盐,放入肚脐凹陷处,再滴入2~3滴的温开水,不要太热,也不要太凉,适合自己的皮肤温度。可用火罐扣在肚脐撒盐的地方拔罐。若避免火烧在肚子上,可把拔火罐做成灯座型放在肚脐边点燃,有了热气就可以拔下来。

3石榴皮也可治疗痢疾,而且用一下就有明显的效果。可以弄两个石榴皮熬成一碗汤,一次将其喝下去,第二天就可治愈好痢疾。

相关推荐

胃疼艾灸哪个部位图 胃疼患者康复保健措施

1.注意饮食,忌食生冷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疼痛剧烈时应卧床休息,禁食,脱水者,应及时补液。 2.溃疡病出血,穿孔等重症,应采取中西医综合措施治疗

小儿痢疾治疗方法

⑴呋喃唑酮(痢特灵):用量按每公斤体重每日5-10毫克计算,分3次口服,5-7天为一疗程。只要按规定剂量服用,一般无明显副作用。 ⑵复方新诺明(百炎净):此药与痢特灵合用,增强疗效。注意此药有“成人片”和“儿童片”之分。“儿童片”的1片量相当于“成人片”的1/4。其用量为:12岁以上儿童,每次口服成人片1~2片(服第1次的剂量要加倍),每日2次;6-12岁儿童每次服儿童片2-4片,每日2次;2-6岁儿童每次服儿童片1-2片,每日2次。在没有儿童片的情况下可服成人片,但要注意成人片1片等于儿童片4片。服药时

小儿痢疾治疗方法

专家指出小儿痢疾其实有很多种,比如细菌性、急性等等,所以如果宝宝患有痢疾了,父母千万不要乱给宝宝用药,应该带宝宝去正规医院就诊,判断痢疾的种类,对症下药。 1、急性痢疾 病情不重可以在家服药治疗。如病情重,腹泻频数、高热不退,特别是婴幼儿应住院,经静脉用药。中毒性痢疾患儿则必须注射治疗。用药的疗程是7天,即使症状和大便性质都恢复正常,也应按时用药。此外,还应作好对症处理,高热应及时降温,中毒性痢疾还需进行相应的抢救措施,如积极制止抽风,及时纠正休克等。 2、慢性痢疾 治疗难度较大,患儿久病身体虚弱,自身抗

如何预防烧伤后出现休克

补液是预防休克的主要措施。 严重烧伤时损害到真皮层,失去表皮细胞保护的内层细胞渗出体液量大,造成电解质流失较多。若不及时补液,会影响血循环。要注意,补液不能过量。 静脉补液是预防烧伤休克的主要手段。烧伤后体液丢失的成分主要是电解质和血浆,丢失量与烧伤面积、深度以及体重有关。烧伤补液治疗输液量大,持续时间长,应有可靠的静脉通道作保证。 口服补液可给予正常饮食及根据需要饮水。可补充口服含盐饮料及烧伤饮料。口服补液具有方法简便、副作用少的特点。但应用是要注意不能单纯服白开水或糖水,以防因血液稀释,发生低渗性脑水

小儿痢疾怎么治疗

痢疾痢疾杆菌引起,以腹泻为主的肠道传染病。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去正规医院就诊,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采用中药或者西药。 隔绝传染,切断传播途径。 便血变浓,伴有发烧。 另外我知道一个土方,不过挺管用,算是食疗偏方吧,第五条介绍。 无花果叶数片,煮水,加糖(方便服食),一天三次,一次一小杯。吾儿时用过,疗效不错,味道具佳,是小儿食疗用法的首选。

拉肚子四肢无力怎么办

腹泻可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多数是由于细菌、病毒等 感染所致,而且非感染性腹泻可由于受凉、饮食不当等因素引起. 拉肚子"是常见病症,消化不良、肠炎、痢疾、血吸虫病等都可出现"拉肚子",因此不能掉以轻心,要及时请医生看。不要自己乱用药,特别是不能乱用消炎药。 出现"拉肚子",在用药治疗的同时,应当尽量进食,还应使用口服补液盐水,病情严重时,要及时输液。 如果大便带脓血,就可能是得了痢疾痢疾是肠道传染病,多发生在夏、秋季。患者可出现发烧、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大便1天几次到几十次

如何治疗感染性腹泻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饮食卫生,清淡无刺激性食物为主。 (2)抗感染治疗:根据粪便培养结果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前面提到的抗生素引起腹泻极其少见,只有个别病例报道可引起腹泻,如林可霉素,药物引起的腹泻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停药后即可恢复;但感染性腹泻由各种病原菌感染引起,需使用抗生素才能治愈,所以仍需使用抗生素治疗),喹诺酮类适合志贺菌属、沙门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甲硝唑或万古霉素适合艰难梭菌感染;甲硝唑、替硝唑适合阿米巴痢疾感染;单纯病毒性腹泻不用抗生素。 (3)纠正电解质紊乱及脱水:根据病情口服或静脉

止泻药有哪些 注意补充水和电解质

长期或剧烈腹泻时,体内水、盐的代谢发生紊乱,常见的为脱水症和钠、钾代谢的紊乱,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因此,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同时,还应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以调整不平衡状态。口服补液盐粉剂,每袋加1000ml凉开水溶解后随时口服,4-6h内服完。

身体脱水了怎么办

1当发生脱水时应该尽快去除病因,以利于机体自身发挥调节作用。 2及时补充丢失的体液。 补液应根据其脱水的程度和机体的情况决定补液量、种类、途径和速度、 3对于液体能从消化管吸收的,以肠道补液为首选;中度脱水的话需辅以静脉注射补液,重度脱水则需要从静脉补给。 遵循先快后慢的补液原则,补液过快可引起短暂的水中毒和抽搐,在中毒脱水时更应该注意。

小孩发烧惊厥怎么回事 颅外感染所致

小孩颅外感染也会出现抽风和发烧的情况。如急性胃肠炎、中毒型细菌性痢疾、脓毒症、中耳炎、破伤风、百日咳、重症肺炎等急性严重感染,可引起脑细胞缺血、组织水肿,诱发抽风、发热。 Tips:发生颅外感染后,只能住院治疗,及时降温及控制抽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