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精神追求八个方面
老年人精神追求八个方面
1.良好的自我概念,表明他对待自己的基本态度;
2.自重自尊,希望自己的人格和情感一如既往,充实美好;
3.社会交往,希望自己能像过去一样保持良好的社会交往;
4.亲密忠诚的关系,是老人追求的美好目的之一;
5.独立自主,希望在经济上,政治上,社会生活中有自己的独立地位,不完全依附他人;
6.安静的生活环境,以便总结自己的一生;
7.内在精神生活,以回顾自己一生业绩而感到自豪;
8.爱护和关怀,不遭到社会遗弃。
老年人长寿应做到六不想
一、不想年龄。年龄逐年增长是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一个人的生理年龄是客观存在的,而一个人的心理年龄是受心理、精神状态影响的。人常说“人不思老则老将不至”,而经常思老,一心怕老的消极心态是健康长寿的大敌。
二、不想怨恨。宽容待人,做事不斤斤计较,不怨恨、不记仇、心胸大度、心态平和有益健康。
三、不想气愤。中医认为血瘀气滞就是病,“气是万病之源”。想得开放得下,不生气,不找气,不发火,不急躁,调和气血,阴阳平衡,舒肝,血畅气顺乃长寿之道。
四、不想忧愁。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忧伤脾,气伤肝,心态平和保平安,多愁善感不易健康,何谈长寿。
五、不想疾病。正确对待疾病,减轻精神压力是战胜疾病的精神良方,疾病似弹簧,你弱它就强,一个人精神压力较重,整日胡思乱想,日久天长身体的免疫功能下降,抗御疾病的能力减弱,疾病就会加重,身体有了病,及时去看医生,精神调理也不可忽视。
六、不想名利。生财必有道,名利不刻意追求,尤其老年人更应忘掉名利,知足常乐,安度晚年才能实现益寿延年。
怨恨让人心境不宁,忧愁让人精神不安,做到以上六不想,有助于老年人晚年幸福又安康。
童心童趣有益健康
生命的衰老是无法抗拒的,而一个成熟的老人应该追求童趣,保持精神年轻。童心不老,就能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无形中延长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老年人保持一颗童心,不仅能沟通自己与儿童的感情,而且使自己活得轻松愉快,去掉暮气,对返老还童有很大的意义。一个人童心不老,他就会浑身充满朝气,生活充满快乐,就会有一个永远年轻的精神世界。追求童趣,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莎士比亚对这种生理现象,有一句精辟的哲语:“老年人的第二次的儿童。”我国有句俗语:“老少相近”,旧时讨吉利,常在大门上贴“童言叟语无忌”的条幅,把老和小联在一起,因此便有了“老小”这个词汇。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享年85岁。他之所以得此高寿,除了养生有道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具有一颗童心。“整出拂几时闲嬉,时放曾孙竹马骑。”从这首诗文中不难看出,陆游到了老年阶段,还经常和他的孙儿们一起做骑竹马的游戏,可见陆游的童心之盛。鲁迅先生曾经提醒我们:“要学学孩子,孩子是可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鲁迅认为“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充分表现了他对儿童的理解和他那颗永不泯灭的童心。老年追求童趣,是一种有益于健康的好事,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老年人保持一颗童心,无忧无虑、笑口常开,可使人体分泌出多种有益的激素,如酶、乙酰胆碱等,这些物质可以把血管的收缩,血液的流量、流速,神经的兴奋和抑制等生命活动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抗病能力,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那么,老年人怎样才能富有童心,乐于童趣呢?
常忆童年事。老年人随着岁月的递增与记忆力的衰减,新近的记忆易于淡化,而最为清晰的记忆往往是童年往事。因此,老年人不妨经常追忆童年时代捉迷藏、放风筝或外出游玩等各种趣,可以使童心再度萌发,心情舒畅而精神焕发。
多交童年友。老人喜欢小孩的言谈举止,喜欢和孩子一起嬉戏玩耍,而大智惹愚,大巧若拙,是让自己保持童心童趣的良方。老年人会从小孩的神态和言谈举止中,一次又一次地重温童年的时光,使心灵感受到很大的快慰,从而对晚年生活产生一种珍惜感,珍惜这无限美好的“黄昏”,激发出积极向上的心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能使老人感到年轻,这样既能消除老年人的心理压抑,又能驱散老年人的烦恼,减少孤独和寂寞,增添兴趣。
常读童年书。童话寓言这类书虽然简洁,但读后常让人感受到深刻的哲理和幽默感。因此,老年人经常阅读童话寓言,不仅可使自己捕捉到童年生活的兴趣,而且还能培养情操、充实生活,在一乐一笑中,一切疲劳和烦恼均在片言只语中消除,使老年人对生活充满信心,逐渐变得活泼开朗起来,从而有益于健康长寿。
多追求时尚。与时俱进,老年人的童趣还表现在追求时尚上,比如搞点“老来俏”,化妆美容,赶赶新潮,上网聊天,来点黄昏恋补拍婚纱照,花前月下挽挽手吻吻脸,补上一个信物等等都十分有益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可惜的是:还有人对此现象不习惯、不理解,认为这是一种“老不正经”。我国已经进入老年社会,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建立保护老人的法规和机制,但与此同时,还应当大力倡导文明新风,重视孝道,人们不要看不惯富有童心、乐于童趣的“老小孩”,社会要接纳这些“老小孩”。一个人只要追求童趣,保持一颗童心,就能永葆青春活力。那我们就能让健康快乐的生活奏出多彩的乐章,如秋菊之浓艳,秋日之灿烂,秋实之饱满,秋光之无限。这也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老人性生活可以保持到啥时候
前些日子,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来到门诊,他告诉大夫,自己已经83岁了,退休后一直坚持锻炼,规律饮食和作息,身体很硬朗,性欲也很强,但勃起有些困难,想让我帮帮他。还有一位年近70的老人,拎着喜糖来到门诊,说又找到了老伴,想在新婚之夜享受一番。
这样的现象,让我们男科医生甚感欣慰。因为很多老年男性都受到ED(勃起功能障碍)困扰。国内调查显示,40岁以上中年男子勃起功能障碍的患病率为40.2%—73.1%,且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60岁以上者上升幅度尤为明显,一般表现为阴茎不能持续达到或不能维持充分的勃起以获得满意的性生活,病程持续3个月以上。以前由于人们的认识误区及意识上的束缚,很多男性患上ED后讳疾忌医,或自病自医,或自行乱服补药,耽误治疗,遗憾毕生。现在人们的平均寿命明显提高,老年人的比例不断增加,老年朋友对生活的追求已不单单是穿得暖,吃得饱,更注重精神上的愉悦。看男科也不再是丢脸的事情,而象征着对性福的追求,对生活质量的追求。
对于老年人来说,坚持性爱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还能帮助他们保持年轻的心态和敏锐的记忆力。老年男性性生活的次数,应以自身的承受能力为准,性生活的次数没有固定数字,以性生活后夫妻双方没有身体不适为宜。身体素质好的,可以根据性欲要求适当缩短间隔时间,增加次数;身体素质差些的,可以减少次数,减弱强度。
所以,即使你已年近八十,仍然有权利享受性爱,有权利通过医生的帮助,让性爱变得更加美满和谐。
老年人有性生活吗
老年人需要性,需要爱吗?答案是肯定的。绝大部分老年人的性生活可以持续到70岁以上,其中有将近一半的人可以保持到80岁左右,有的到了90岁高龄仍有性要求,甚至这些老年人的性需求不弱于年轻人。据调查,即使到了90岁,男性的睾丸仍可产生精子。
老年人也有性需求
不仅仅是老年男性,老年女性同样也有性要求,只不过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老年人还有性生活是老不正经,这才减少了享受性爱的机会。性功能不会因年龄的增长而终止或丧失,老年人的性能力很大程度上受个人观念、性经历和性知识的影响,尤其是性心理的影响。
性爱不损阳气
老人做爱会损阳气?禁欲保精可延年益寿?受这些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老年人到了60多岁就停止了性生活。其实老年人过性生活,是不会损阳气的,因为,即便在中国古代,依然认为性生活可以伴随终生,老年的性生活,还有助于老人的阴阳协调,从另一方面达到补阳的效果。
另外,性爱还有抗衰老的作用。如果因为禁欲破坏了机体平衡,降低了性激素的分泌,压抑了人的性本能,反而会给人的精神和肉体带来损害。研究表明,性器官的正常使用,可以延缓性功能衰退的速度,可以保持性激素,尤其是雄性激素正常的分泌。长期不用,性器官就会衰退、萎缩,成为无法再用之物。所以,性爱对老年人的健康乃至长寿都是十分重要和有利的。
真实面对性需要
中老年人通常对性有着更强的渴望,只不过大多数人对性羞于启齿,甚至把中老年性生活看成为老不尊的行为,这些观念带来的社会压力和心理暗示,害人不浅。
其实,不仅是老年人,社会上都应该有这样的认识,只要是健康的、不违法的性,都是人的正常需求,不以年龄为限,从成年开始,一直到八九十高龄,每个人都有享受性爱快感的能力和欲望。
“我有需求,老伴没需求,怎么办?”这是不少老年人遇到的最大问题。人到了中老年,往往就会有一方的性需求降低,从而导致了双方对性要求的不平衡。
首先不要在性问题上给对方太大的负担,毕竟,人老了,与年轻时候比,还是差了很多。老人更需要进行沟通和鼓励。比如,告诉对方,“我的需求有哪些?我可以为你做哪些?你可以如何改进?”等等。
在性生活前,夫妻双方的前戏一定要做足。比如,可以看看爱情方面的影视作品,唤起对年轻时代的回忆,还可以吃个烛光晚餐,洗个鸳鸯浴等,这些都可以帮助中老年人更快地进入状态。
老人性生活需节制
老年人需要性生活,但是不能放纵,也得节制。根据经验,60岁的老人,在1个月内可以进行2~4次的性生活;70岁的老年人,合理的次数是2个月3次左右;80岁的老年人,1个月内1次也就足够了。当然,这不是绝对的,要因人而异。
在性交时间上,老年人不必过度追求阴茎勃起的长度和硬度,因为受身体的影响,老年人肯定没年轻时候状态好。只要有性生活,并保持性生活中双方心情愉悦即可。
80岁老人也可以有性生活
老年人也有性需求
不仅仅是老年男性,老年女性同样也有性要求,只不过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老年人还有性生活是老不正经,这才减少了享受性爱的机会。性功能不会因年龄的增长而终止或丧失,老年人的性能力很大程度上受个人观念、性经历和性知识的影响,尤其是性心理的影响。
性爱不损阳气
老人做爱会损阳气?禁欲保精可延年益寿?受这些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老年人到了60多岁就停止了性生活。其实老年人过性生活,是不会损阳气的,因为,即便在中国古代,依然认为性生活可以伴随终生,老年的性生活,还有助于老人的阴阳协调,从另一方面达到补阳的效果。
另外,性爱还有抗衰老的作用。如果因为禁欲破坏了机体平衡,降低了性激素的分泌,压抑了人的性本能,反而会给人的精神和肉体带来损害。研究表明,性器官的正常使用,可以延缓性功能衰退的速度,可以保持性激素,尤其是雄性激素正常的分泌。长期不用,性器官就会衰退、萎缩,成为无法再用之物。所以,性爱对老年人的健康乃至长寿都是十分重要和有利的。
真实面对性需要
中老年人通常对性有着更强的渴望,只不过大多数人对性羞于启齿,甚至把中老年性生活看成为老不尊的行为,这些观念带来的社会压力和心理暗示,害人不浅。
其实,不仅是老年人,社会上都应该有这样的认识,只要是健康的、不违法的性,都是人的正常需求,不以年龄为限,从成年开始,一直到八九十高龄,每个人都有享受性爱快感的能力和欲望。
“我有需求,老伴没需求,怎么办?”这是不少老年人遇到的最大问题。人到了中老年,往往就会有一方的性需求降低,从而导致了双方对性要求的不平衡。
首先不要在性问题上给对方太大的负担,毕竟,人老了,与年轻时候比,还是差了很多。老人更需要进行沟通和鼓励。比如,告诉对方,“我的需求有哪些?我可以为你做哪些?你可以如何改进?”等等。
在性生活前,夫妻双方的前戏一定要做足。比如,可以看看爱情方面的影视作品,唤起对年轻时代的回忆,还可以吃个烛光晚餐,洗个鸳鸯浴等,这些都可以帮助中老年人更快地进入状态。
老人性生活需节制
老年人需要性生活,但是不能放纵,也得节制。根据经验,60岁的老人,在1个月内可以进行2~4次的性生活;70岁的老年人,合理的次数是2个月3次左右;80岁的老年人,1个月内1次也就足够了。当然,这不是绝对的,要因人而异。
在性交时间上,老年人不必过度追求阴茎勃起的长度和硬度,因为受身体的影响,老年人肯定没年轻时候状态好。只要有性生活,并保持性生活中双方心情愉悦即可。
老年人健康切勿如此追求自虐
现在无论是媒体还是个人,对健康问题愈来愈关注,但有些人追求健康过于盲目,甚至出现了自虐现象。有一些老年人过于敏感,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吃。到市场上买东西瞻前顾后,总是担心不能正常甄别,害怕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尽量简化饮食结构,许多蔬菜、副食品都在禁忌之列。如一对老夫妇每周的菜谱多为土豆、地瓜、山芋、胡萝卜,绿叶蔬菜基本被摒弃。因为他们总是担心农药含量超标,担心各种肉类是黑加工点的产品,还担心吃多了肉类造成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等。对食品选择是应该多加注意,但不能因噎废食、草木皆兵。造成摄取营养不足而损害了健康,就得不偿失了。
还有一些老年朋友,得了病以后过分在意,干扰了正常的饮食起居。有的老年人血黏度等指标稍高就成了心病,体检频度过密,有时一个月、半年查一次,生怕指标再升高。平时吃不好,睡不好,许多食品被打入另册。而一旦有关指标降下来,也不恢复正常生活,名曰巩固。如此折腾,反而达不到预期效果。
还有不少老年人片面理解生命在于运动,每天运动时间过长,不达到预定时间和标准绝不停下来。长此以往,身体会吃不消的。还有人认为散步最好,每天一早就出去走,一去就是大半天,每天徒步数十公里,不论天气多么恶劣都不松懈,名曰持之以恒。其实,凡事都有个度,过犹不及。
另外,有的老人只要道听途说就觉得自己患了某种病,于是心理失衡,四处去体检,不查出自己有病誓不罢休。有的老人过分依赖媒体的保健知识介绍,不加分析,奉若神明,一旦理解偏颇,就会对健康造成危害。这种现象如不及时调控,容易导致心理疾患,并损害了身体。
老年人健康,并不是只要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心情好了,身体自然会变得硬朗,气色也会好起来。
长寿老人都有这样的心理
能够健康长寿真的是太少了,那生活中,怎么保养好身体,这是大家都要了解的了,究竟怎么才能更好的保养身体,大家都知道吗,老人长寿是大家关心的,那么老人要如何长寿呢,长寿的老人都拥有哪些心理特征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希望各位都能健康的生活了。
1、心胸开阔,乐观豁达
长寿者大都心胸开阔,为人热情直爽,乐于助人,不易发怒。事实证明,心胸狭窄、忧愁多者,患病机会多;而心胸宽广、乐观向上者,患病机会少。
2、热爱生活,善于生活
古今中外许多杰出人物,都有明确的生活目的与奋斗目标,到了八九十岁仍能勤奋工作。
3、与人为善,知足常乐
许多长寿老人都是心地和善,不发怒,不奢华,勤俭朴素,敬老爱幼,能与家人和他人和睦相处,使他们的体质内环境长期处在平衡有秩的状态。
4、兴趣广泛,有所追求
书画棋琴能陶冶情操,使人心情愉快;有所追求,使人动脑思索,延缓大脑衰老。许多长寿者爱好棋琴书画,对工作负责,精益求精。由于艺术的陶冶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锻炼了身心,获得了长寿。
5、忘我无私,刚毅耿直
秉性耿直,坚强刚毅,坦率直爽,忘我无私,是那些事业心很强的长寿者的共同特点。刚毅、耿直的人胸宽气壮,神经系统有较强的协调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骤变;忘我无私则心胸坦荡,有利于长寿。
结语:怎么照顾老人的日常饮食,老人辛苦一辈子,该得享福了,安享晚年是每个老人都渴望的。很多长寿老人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工作,还有着科学的生活方式,愉快的情绪,使身体各器官协调,并处于良好的状态。